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拉齊尼的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4.8K

拉齊尼的心得體會多篇

拉齊尼的心得體會篇1

2019年大年三十,面對着帕米爾高原上的漫天風雪,參加完升旗儀式的拉齊尼·巴依卡懷裏揣上饢、挎上包,和邊防軍人一道向大山深處走去。今年春節他又行進在祖國西北邊陲的護邊路上。

今年40歲的拉齊尼·巴依卡是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的一名護邊員。那裏位於帕米爾高原腹地,山區海拔高,終年積雪,環境非常惡劣。在大山深處分佈着很多通往邊境的山口,這些山口就是護邊巡邏的重點區域。

20世紀50年代初,解放軍要去邊關建立哨所,由於山路崎嶇複雜,拉齊尼·巴依卡的爺爺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成為當地第一位義務嚮導員,並主動和邊防軍人一起護邊。20世紀70年代開始,父親巴依卡·凱力迪別克繼續在紅其拉甫邊防連擔任護邊員,一干就是30多年。

從2005年接過父親的“接力棒”開始,拉齊尼·巴依卡便把護邊當作自己的終生事業,再也沒有離開過雪山。他説:“我們是不穿軍裝的邊防衞士,我們會用實際行動守護好祖國的邊疆。”

過去近70年裏,爺爺、父親和他一家三代護邊員的巡邏足跡遍佈這裏的每一塊界碑、每一個山口、每一道河溝。

護邊員們每次巡邏靠騎犛牛或徒步行進,拉齊尼·巴依卡和其他護邊員出門時都穿着厚棉衣。他説,山裏面冬天大雪紛飛、寒風刺骨;夏季常常“一日過四季”,一會兒下雨,一會兒下雪,一會兒下冰雹,一會兒大晴天,如果天氣好的話,巡邏一次需要一個星期,遇上差天氣,則最起碼半個月以上。

“護邊是國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沒有國家的邊疆和平,哪有我們牧民的幸福生活。”多年來,爺爺和父親的教誨深深地印在拉齊尼·巴依卡心裏。

2018年,作為護邊員的拉齊尼·巴依卡有了新身份——全國人大代表。為了更好履行人大代表職責,拉齊尼·巴依卡去了很多農牧區走訪。他説:“我們那裏農牧民已全部住進安居富民房,每個村都有了幼兒園,孩子們能享受到從幼兒園到高中的15年免費教育。”

談到護邊員的生活變化,拉齊尼·巴依卡説,10多年前護邊補貼一個月只有150元,現在每月2600元。有的牧民老鄉家裏面有2個護邊員,家裏有了這個穩定收入也實現了脱貧。此外,現在縣裏所有護邊員都享受到了國家惠民補貼、草場補貼、社保醫保等,人們生活都有了極大改善。

一年下來,拉齊尼·巴依卡認為家鄉的生態環境也有了很大改善。“以前這裏有一些採礦場,灰塵特別大,很多牧場也被破壞了。現在根據縣委的要求,礦場全都停產了,原來的採礦區都種上了牧草。”

另外,2018年他還參加了在北京、四川、陝西等省市舉辦的觀摩活動,與當地的少數民族羣眾交流學習。拉齊尼·巴依卡説,這讓他進一步認識到56個民族就是一家人,大家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我們互相介紹各自的民俗文化傳統,我還向大家表演了塔吉克族舞蹈,演唱了《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拉齊尼·巴依卡説,現在祖國發展日新月異,老百姓得到的實惠也越來越多,人們對生活都充滿信心,“但我們要居安思危,護邊工作一天都不能放鬆,我們每天堅持巡邏,保護好我們的美好家園。”

拉齊尼的心得體會篇2

愛國戍邊,忠誠奉獻,他無怨無悔;冰湖救人,見義勇為,他以生命護衞生命。“時代楷模”拉齊尼·巴依卡的感人事蹟日前經中央媒體廣泛宣傳報道後,在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引起強烈反響。連日來,廣大官兵學事蹟、寫體會、談感受,表示要積極投身強國強軍實踐,用紮實工作和艱苦奮鬥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

雄鷹折翅,精神永駐高原。初春,帕米爾高原寒風依舊,紅其拉甫邊防連官兵像往常一樣踏上巡邏路。冰峯腳下,他們以特有的方式紀念逝去的戰友——拉齊尼大叔。拉齊尼是南疆地區優秀的護邊員代表。南疆軍區部隊掀起學習拉齊尼熱潮,官兵表示:“寧丟生命、不失寸土。”駐守在喀喇崑崙腹地的新疆軍區某合成團,第一時間組織官兵開展黨小組主題活動。他們對着國旗宣誓:“堅決守護好祖國邊防線,誓死捍衞國家尊嚴和每一寸國土!”收聽收看拉齊尼事蹟後,正在高原駐訓的“進藏先遣英雄連”官兵誓言要像拉齊尼一樣,無怨無悔衞國戍邊。雪域高原,界碑無言,西藏日喀則軍分區某邊防連官兵又一次踏雪出征,同行的還有吉汝村的民兵們。民兵排排長噶羅布説:“我們要以拉齊尼為榜樣,和解放軍一起守好家鄉、護好邊防。”

致敬英雄壯舉,立足崗位接續奮鬥。拉齊尼對黨、對人民深沉的愛和熾熱的情無聲感召着廣大年輕官兵。北部戰區陸軍某合成旅、第73集團軍某旅、第78集團軍某陸航旅、駐疆某綜合倉庫官兵紛紛表示,作為新時代革命軍人,要用實際行動傳承英雄精神,用忠誠和熱血守望和平安寧。鄭州聯勤保障中心某基地保障隊上士劉猛説:“我們崇敬像拉齊尼這樣的勇士。”武警江西總隊九江支隊官兵常年擔負水面巡邏和九江長江大橋的守護任務,他們表示,從艱苦的高原邊防到寬廣的大江大河,雖然守護的地方不同,崗位不同,但衞國為民的決心和行動是一樣的。在第80集團軍某旅“學時代楷模精神,做新時代的奮鬥者”主題演講比賽中,摩步五連中士冀鵬深情講述拉齊尼一家三代人守衞邊境的故事,引發大家強烈共鳴。連日來,該旅實彈射擊等重難點課目接續展開,官兵訓練熱情高漲。

最好的紀念是傳承,最好的告慰是奮進。拉齊尼紮根高原、忠誠奉獻的精神,化作官兵不斷前行的強大動力。南國密林細雨霏霏,火箭軍某導彈旅發射陣地劍指蒼穹。“導彈發射先鋒營”二級軍士長、一等功臣何賢達在發射架下説:“拉齊尼用生命詮釋了一名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作為新時代的火箭軍官兵,我們一定將手中武器練到極致、用到極致,無愧於時代賦予的使命重託。”武警張家口支隊崇禮中隊中隊長解浩磊,正帶領官兵緊張備戰冬奧會安保任務,他説:“拉齊尼的英雄壯舉讓我們感動,更傳遞給我們力量。”北京衞戍區“老虎團”某連下士肖佳奇剛剛成為一名預備黨員,他表示要以拉齊尼為榜樣,在國家需要時衝鋒在前,在百姓需要時挺身而出,永遠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衞士。

拉齊尼的心得體會篇3

戍衞在帕米爾高原上的官兵,家鄉的父老鄉親,每一個認識拉齊尼·巴依卡的人,都不願相信,那個“這輩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軍裝邊防戰士”的護邊員,那個常年在“死亡之谷”山口巡邏的“帕米爾雄鷹”,永遠地離開了。

4日中午,在喀什大學進行培訓的拉齊尼·巴依卡前往餐廳吃飯,突然聽到有人大聲呼喊:“救救孩子!”他急忙循聲奔去,發現一個孩子陷入新泉湖冰窟裏。踏上冰面去拉孩子時,冰面坍塌,拉齊尼·巴依卡跌入冰湖中,他拼盡全身力氣努力託舉孩子。聞訊趕來的人們也紛紛參與救援,孩子成功獲救,拉齊尼·巴依卡卻沒有從水中上來。

5日,在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提孜那甫村舉行的追悼會上,拉齊尼·巴依卡9歲的兒子拉丁·拉齊尼抱着父親的遺像一邊流淚一邊説:“爸爸走了,我還在,等長大後,我要和他一樣當護邊員。”

得知拉齊尼·巴依卡不幸逝世,全國人大代表法蒂瑪悲痛地説:“關鍵時刻,拉齊尼·巴依卡毫不猶豫跳進湖裏救人,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全國人大代表徐濤是軍人出身,他説:“拉齊尼·巴依卡樸實善良。我們是一生一世一輩子的好兄弟,英雄已走,但他的精神永存!”

拉齊尼·巴依卡是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愛國擁軍模範,他家三代人都是護邊員,接力在帕米爾高原上戍衞邊疆。在護邊生涯中,遇到的急難險情不勝枚舉,但他從未想過退縮和放棄。雪山深處每一個山口、峽谷都留下了他巡邏護邊的身影,見證了他對黨和祖國的忠誠。拉齊尼·巴依卡微信朋友圈最後一條信息,是他自己創作的詩歌《南湖》:南湖紅色的光照亮帕米爾高原/在晨曦中/我祖父凱力迪別克露出笑顏……他視巡邊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職責和擔當/祖父這種精神是我家的一盞明燈……

6日,落水獲救兒童從重症病房轉到普通病房。孩子的父親劉發福説:“等孩子出院,我要帶他去祭拜救命恩人,讓孩子永遠記住是誰給了他第二次生命。”

拉齊尼的心得體會篇4

“為何片片白雲悄悄落淚?為何陣陣風兒輕聲訴説?”當看到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人大代表拉齊尼·巴依卡因救落冰小孩不幸逝世的消息時,我的腦海裏迴盪起這首悲傷的旋律。寒風嗚咽替他哭泣,大雪紛飛為他哀痛,致敬守護在雲端的“帕米爾雄鷹”,雖然他已遠去,但他留給我們的精神將激勵我們永遠向前!

“無私奉獻,大愛無疆”,他用生命詮釋共產黨人的赤子情懷。在喀什大學進行培訓的拉齊尼·巴依卡在去往餐廳途中突然聽見哭喊聲,一個小孩在人工湖冰面玩耍時冰面斷裂,陷入冰窟,無助的母親湖邊苦苦求助。他奮不顧身,踏上冰面,直奔孩童;他犧牲自我,奮力託舉,拼盡全力;他在面對羣眾困難時,將個人生死拋之腦後,將生的希望留給他人的大無畏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革命戰爭時期,是無數先烈勇士前仆後繼,用生命和信仰鑄造了堅實的基礎;和平年代,是一代又一代志士默默付出,負重前行,用奉獻和理想守護了安定的幸福。新時代的我們,更要接力好這份為民奉獻的無私精神,“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要有洞察百姓疾苦的敏鋭力,傾聽百姓心聲的耐心,關心百姓冷暖的熱心,解決百姓問題的能力,時刻做好準備,為了人民,為了祖國,無私奉獻。

“兢兢業業,忠誠正直”,他用行動彰顯人民公僕的實幹擔當。“巡邏是國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沒有國家的界碑,哪有我們的牛羊。”拉齊尼·巴依卡在新疆喀什地區當護邊員,那裏位於帕米爾高原腹地,山區海拔高,終年積雪,環境非常惡劣。惡劣的環境更顯他的堅韌執着,為了祖國的護邊事業恪盡職守,不忘初心。他用無限忠誠和滿腔摯愛,擔當責任,踐諾使命;他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捍衞國家尊嚴和每一寸國土。新時代的我們,也要愛崗敬業,幹一行愛一行,堅守初心使命,在各自的崗位發光發熱,實現理想抱負。

“三代守邊,守望和平”,他用接力踐諾保衞祖國的鏗鏘誓言。“我們雖然不穿軍裝,但同樣是邊防衞士,會用實際行動守護好祖國的邊疆。”20世紀50年代初,解放軍要去邊關建立哨所,由於山路崎嶇複雜,拉齊尼·巴依卡的爺爺成為當地第一位義務嚮導員,主動和邊防軍人一起護邊。20世紀70年代,他的父親繼續擔任護邊員,一干就是幾十年。2004年,他接過父親的“接力棒”,把護邊當成自己的終生事業,再也沒有離開過雪山。一家三代護邊員的巡邏足跡遍佈了這片雪山的每一塊界碑,每一個山口,每一道河溝,他們是當之無愧的“帕米爾雄鷹”。新時代的我們,也要學習這份傳承精神,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承時代楷模的優秀品質,用傳承接力民族發展,用傳承續接民族振興,用傳承奮進新徵程。

“這輩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永遠守好祖國的邊境線。”拉齊尼·巴依卡這鏗鏘的誓言,依然迴盪在帕米爾高原的山巔,“帕米爾雄鷹”將永遠飛翔在祖國的邊境線上。致敬“帕米爾雄鷹”,學習和傳承無私奉獻、實幹擔當、守諾踐諾的精神,用實際行動做好人民好公僕,當好新時代接棒人、建設者、實幹家!

拉齊尼的心得體會篇5

在雲端上守邊護邊的“帕米爾雄鷹”

——新疆喀什紅其拉甫護邊員拉齊尼•巴依卡先進事蹟材料

70年來,拉齊尼•巴依卡一家祖孫三代的足跡踏遍了帕米爾高原邊防線的每一塊界碑、每一道山溝、每一條河流,成為了一個個不穿軍裝的邊防軍人,他們默默無聞、甘於奉獻,始終為祖國的邊防安全進行義務巡邏,用他們自己的一句話説:“邊防部隊的官兵日夜巡邏邊境線,使祖國的邊關得以安寧,牧民得以安居樂業,我為他們帶路,只是做了一個塔吉克族邊民應該做的事情。2004年1月,拉齊尼開始義務為紅其拉甫邊防連官兵當巡邏嚮導,被邊防官兵和當地牧民稱讚為在雲端上守邊護邊的“帕米爾雄鷹”。

接過戍邊的“接力棒”

位於帕米爾高原的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是我國唯一的塔吉克族自治縣,這裏與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以及克什米爾地區接壤,邊境線長888公里,也是我國唯一一個與陸地三國接壤的邊境縣,距離首府烏魯木齊市有1700多公里。在雄偉的帕米爾高原上,有一個叫紅其拉甫的地方,塔吉克語意為“血染的通道”。紅其拉甫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氧氣含量不足平原的一半,風力常年在七級以上,最低氣温達零下40多攝氏度,被稱為“死亡之谷”。1949年12月,紅其拉甫邊防連正式成立的時候,拉齊尼的祖父凱迪拜克就成為邊防官兵的義務嚮導。1972年8月,凱迪拜克老得再也走不動了,就把義務嚮導的“接力棒”交給了20歲的兒子巴亞克。在此後的近40年裏,巴亞克常年與邊防官兵巡邏在帕米爾高原至喀喇崑崙山脈、中巴邊境的冰峯雪嶺之中。2009年5月,被高原風霜雨雪摧垮了身體的巴亞克無法再從事嚮導工作。 2004年9月,拉齊尼從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先進個人”稱號、當了33年嚮導的父親巴亞克手中,接過了戍邊的“接力棒”。

邊防戰士的“保護神”

巡邏路上,拉齊尼總是走在最前面探路,和父親一樣,他憑着自己多年的經驗多次幫邊防官兵化險為夷。拉齊尼第一次單獨帶着巡邏分隊參加吾甫浪溝巡邏的時候。在巡邏第一天,隊伍遭到暴風雪襲擊,夜裏只好在離鐵幹裏克不遠的一塊山谷地停下歇息。看到官兵冷得直打哆嗦,拉齊尼就用父親巴亞克教過他的方法用犛牛身體來取暖。他把15頭犛牛都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堵厚厚的牆壁,官兵僅靠着犛牛身子,既能擋風雪,又能取暖,讓官兵們順利度過了一夜。巡邏第二天,隊伍到達鐵幹裏克停下了,“由於山體滑坡,去年父親做的標記已經沒有了”。“這裏都是七八十度的陡坡,我們怎麼過呀!”上等兵普合毛迴應。“再難再艱險我都會帶你們度過難關,放心吧!”拉齊尼説。山上不停地有碎石塊滑落,説完拉齊尼就起身前往懸崖峭壁上探路。突然,一塊碎石片砸在了拉齊尼額頭,鮮血直流,官兵們幾次勸他返回,拉齊尼都會説:“這是任務”。拉齊尼強忍劇痛,為官兵探路。歷經2個小時,拉齊尼終於找到一條比較安全的石壁路,才讓官兵們順利通過。

甘於奉獻的“嚮導員”

連隊官兵換了一茬又一茬,祖孫三代護邊員卻始終堅守帕米爾高原,堅守紅其拉甫。 拉齊尼2003年從部隊復員後回家放牧,2004年入黨,如今他和媳婦、8歲的女兒還有6歲的兒子住在山上牧區。從2004年至今,拉齊尼給邊防巡邏戰士做嚮導已經是第15個年頭了。拉齊尼已經從父親巴亞克手裏學到了獨自帶領官兵巡邏的本領,連隊每次組織巡邏他都會提前到達連隊,與連隊官兵一同完成巡邏任務。拉齊尼臉上最顯著的特點是,他白色的額頭與黑臉膛形成的強烈對比。多年巡邏下來,拉齊尼家的10頭犛牛先後累死在巡邏路上,9頭犛牛摔傷失去了勞動能力,但他家不要一點報酬。拉齊尼説:“現正在訓練家裏的4頭小公犛牛,現在他家跟着部隊巡邏的犛牛隻剩一頭,三年後這些犛牛訓練好了,家裏就有5頭犛牛能參加巡邊了”。每天,無論颳風下雪,天氣有多寒冷,拉齊尼總要把自己家的犛牛牽出來練練手,為官兵使用打基礎,他還會經常討教父親巡邏路上會遇到什麼困難,應該怎樣避免。正是這種“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軍民魚水深情,在祖國的西部邊陲築起了堅不可摧的鋼鐵屏障!

拉齊尼的心得體會篇6

拉齊尼是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提孜那甫村牧民。2004年8月,拉齊尼開始義務為紅其拉甫邊防連官兵當巡邏嚮導,被邊防官兵和當地牧民稱讚為雲端上守邊護邊的“帕米爾雄鷹”。

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位於帕米爾高原東南部,與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國接壤,邊境線長8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自然條件十分惡劣。

拉齊尼一家就居住在這裏,祖祖輩輩都在山溝裏放牧。從爺爺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到父親巴依卡·凱力迪別克,再到拉齊尼,他們一家三代接力擔任民兵護邊員,拉齊尼已經在這裏做了16年的護邊員。

1957年,拉齊尼的爺爺凱力迪別克自薦成為邊防連第一位“犛牛嚮導”,隨後,他的父親巴依卡在紅其拉甫邊防連擔任義務巡邏嚮導38年。拉齊尼十幾歲的時候便開始跟着父親學習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2004年,從部隊退役的他正式接過父親手中的鞭子,和其他塔吉克族護邊員一起,騎着犛牛行走在這條邊防線上。

60多年來,拉齊尼祖孫三代的足跡踏遍了帕米爾高原邊防線上的每一塊界碑、每一條河流、每一道山溝。在拉齊尼的心裏,巡邏是國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他説:“沒有界碑,哪有我們的幸福生活。”

巡邏路上,拉齊尼總是走在最前面探路,和父親一樣,他憑着自己多年的經驗無數次幫邊防官兵化險為夷。

有一次,拉齊尼單獨帶着巡邏分隊參加有着“死亡之谷”之稱的吾甫浪溝巡邏。巡邏第一天,隊伍遭到暴風雪,受阻的巡邏隊只好在離鐵幹裏克村不遠的一塊山谷地露宿。看到官兵凍得直打哆嗦,拉齊尼就用父親教過的方法用犛牛身體來取暖。他把15頭犛牛都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堵厚厚的“牆壁”,官兵僅靠着犛牛身子,既能擋風雪,又能取暖,讓官兵們順利度過了風雪夜。

第二天,隊伍到達鐵幹裏克村,但由於山體滑坡,只好停了下來,前一年父親做的標記沒有了。“這裏都是七八十度的陡坡,我們怎麼過呀?”上等兵普合毛擔心地問。“再難再艱險我都會帶你們渡過難關,放心吧。”拉齊尼説。

説完拉齊尼就起身探路。突然,從山上滑落下來的一塊石片砸在了拉齊尼額頭,鮮血直流,官兵們幾次勸他返回,但他簡單處理了傷口,堅持繼續探路。“這是任務。”強忍疼痛,歷經兩個小時,拉齊尼終於找到了一條比較安全的石壁路,官兵們順利通過。

每次巡邏都是太陽出來出發,太陽落山就在山裏搭起帳篷將就一晚,有時還會遇到雪崩、滑坡、泥石流等危險,往返一次需要近10天時間。

有一年11月,拉齊尼像往常一樣和官兵們奔波在山高路險的邊境線巡邏時,突然間天氣驟變,突降大雪。行走在最前面的戰士皮濤不慎從犛牛背上摔了下來,掉進雪洞裏,周圍的冰雪不斷垮塌。危急時刻,拉齊尼高喊:“大家都不要動!”然後自己迅速爬到雪洞旁邊脱下衣服打成結,做成繩子,花了兩個小時將皮濤救了出來。體力透支的拉齊尼被凍得不省人事,送到縣醫院搶救3個小時,才挽回了生命。

在16年的巡邏路上,拉齊尼和邊防官兵結下了深厚情誼。“不光是我,我們周圍的牧民都把邊防連官兵當成自己的親人。”拉齊尼掰着手指説,大雪壓塌了房子和羊圈,他們來修;孩子上不起學,他們主動捐款,還給孩子補課;吐爾迪罕大媽家裏困難,他們就買來羊羔幫她致富;紅其拉甫沒有醫院,牧民生病了都到連隊找軍醫,到連隊就像到自己家一樣……

“這不是親人又是什麼呢,我們本來就是一家人!”説着,他用力地拍了拍胸口。“看,我們的安居房漂亮吧?”拉齊尼向記者展示手機裏的照片,講起這幾年護邊員身邊的變化:牧民們放牧有補助、種地有補貼,每年還享受一次免費健康體檢,孩子上學的學費全免;邊防修好了巡邏路,建起了執勤房,還給護邊員配發了摩托車、對講機、望遠鏡。“以前步行巡邏需要好幾天,現在騎摩托車只要5個小時,而且再也不用風餐露宿。”拉齊尼笑着説。

“雖然現在條件好了,但很想念從前和邊防連的兄弟們頂風冒雪巡邏的日子,一起吃過的苦,才是最想回憶的甜。”説話間,拉齊尼的電話響起,是兒子拉蒂爾打來的。他邊接電話邊説:“拉蒂爾説長大了也要像我一樣做一名護邊員。我告訴他好好上學,將來要成為一名解放軍,守衞祖國,保護人民。”

2021年1月4日,新疆喀什,一名孩子陷入冰窟。拉齊尼·巴依卡循聲趕去,腳踏冰面去拉孩子。冰面突然坍塌,自己不慎跌入水中。他奮力舉起雙手,拼盡全力把孩子儘量託在水面。聞訊趕來的人們紛紛參與救援。孩童成功獲救,但拉齊尼·巴依卡卻再也沒有上來……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1歲。拉齊尼·巴依卡是全國人大代表,也是一名全國勞動模範,一家三代守邊的故事在帕米爾高原家喻户曉,被當地牧民稱讚為“帕米爾雄鷹”。他生前常説:“這輩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永遠守好祖國的邊境線……”

拉齊尼的心得體會篇7

70年來,拉齊尼•巴依卡一家祖孫三代的足跡踏遍了帕米爾高原邊防線的每一塊界碑、每一道山溝、每一條河流,成為了一個個不穿軍裝的邊防軍人,他們默默無聞、甘於奉獻,始終為祖國的邊防安全進行義務巡邏,用他們自己的一句話説:“邊防部隊的官兵日夜巡邏邊境線,使祖國的邊關得以安寧,牧民得以安居樂業,我為他們帶路,只是做了一個塔吉克族邊民應該做的事情。2004年1月,拉齊尼開始義務為紅其拉甫邊防連官兵當巡邏嚮導,被邊防官兵和當地牧民稱讚為在雲端上守邊護邊的“帕米爾雄鷹”。

接過戍邊的“接力棒”

位於帕米爾高原的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是我國唯一的塔吉克族自治縣,這裏與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以及克什米爾地區接壤,邊境線長888公里,也是我國唯一一個與陸地三國接壤的邊境縣,距離首府烏魯木齊市有1700多公里。在雄偉的帕米爾高原上,有一個叫紅其拉甫的地方,塔吉克語意為“血染的通道”。紅其拉甫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氧氣含量不足平原的一半,風力常年在七級以上,最低氣温達零下40多攝氏度,被稱為“死亡之谷”。1949年12月,紅其拉甫邊防連正式成立的時候,拉齊尼的祖父凱迪拜克就成為邊防官兵的義務嚮導。1972年8月,凱迪拜克老得再也走不動了,就把義務嚮導的“接力棒”交給了20歲的兒子巴亞克。在此後的近40年裏,巴亞克常年與邊防官兵巡邏在帕米爾高原至喀喇崑崙山脈、中巴邊境的冰峯雪嶺之中。2009年5月,被高原風霜雨雪摧垮了身體的巴亞克無法再從事嚮導工作。2004年9月,拉齊尼從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先進個人”稱號、當了33年嚮導的父親巴亞克手中,接過了戍邊的“接力棒”。

邊防戰士的“保護神”

巡邏路上,拉齊尼總是走在最前面探路,和父親一樣,他憑着自己多年的經驗多次幫邊防官兵化險為夷。拉齊尼第一次單獨帶着巡邏分隊參加吾甫浪溝巡邏的時候。在巡邏第一天,隊伍遭到暴風雪襲擊,夜裏只好在離鐵幹裏克不遠的一塊山谷地停下歇息。看到官兵冷得直打哆嗦,拉齊尼就用父親巴亞克教過他的方法用犛牛身體來取暖。他把15頭犛牛都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堵厚厚的牆壁,官兵僅靠着犛牛身子,既能擋風雪,又能取暖,讓官兵們順利度過了一夜。巡邏第二天,隊伍到達鐵幹裏克停下了,“由於山體滑坡,去年父親做的標記已經沒有了”。“這裏都是七八十度的陡坡,我們怎麼過呀!”上等兵普合毛迴應。“再難再艱險我都會帶你們度過難關,放心吧!”拉齊尼説。山上不停地有碎石塊滑落,説完拉齊尼就起身前往懸崖峭壁上探路。突然,一塊碎石片砸在了拉齊尼額頭,鮮血直流,官兵們幾次勸他返回,拉齊尼都會説:“這是任務”。拉齊尼強忍劇痛,為官兵探路。歷經2個小時,拉齊尼終於找到一條比較安全的石壁路,才讓官兵們順利通過。

甘於奉獻的“嚮導員”

連隊官兵換了一茬又一茬,祖孫三代護邊員卻始終堅守帕米爾高原,堅守紅其拉甫。拉齊尼2003年從部隊復員後回家放牧,2004年入黨,如今他和媳婦、8歲的女兒還有6歲的兒子住在山上牧區。從2004年至今,拉齊尼給邊防巡邏戰士做嚮導已經是第15個年頭了。拉齊尼已經從父親巴亞克手裏學到了獨自帶領官兵巡邏的本領,連隊每次組織巡邏他都會提前到達連隊,與連隊官兵一同完成巡邏任務。拉齊尼臉上最顯著的特點是,他白色的額頭與黑臉膛形成的強烈對比。多年巡邏下來,拉齊尼家的10頭犛牛先後累死在巡邏路上,9頭犛牛摔傷失去了勞動能力,但他家不要一點報酬。拉齊尼説:“現正在訓練家裏的4頭小公犛牛,現在他家跟着部隊巡邏的犛牛隻剩一頭,三年後這些犛牛訓練好了,家裏就有5頭犛牛能參加巡邊了”。每天,無論颳風下雪,天氣有多寒冷,拉齊尼總要把自己家的犛牛牽出來練練手,為官兵使用打基礎,他還會經常討教父親巡邏路上會遇到什麼困難,應該怎樣避免。正是這種“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軍民魚水深情,在祖國的西部邊陲築起了堅不可摧的鋼鐵屏障!

拉齊尼的心得體會篇8

帕米爾高原,古絲路的必經地。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空氣稀薄,雪峯連綿,最低氣温低於零下40℃,挑戰人類生存極限。

拉齊尼·巴依卡出生於此。

在中國最西端的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拉齊尼祖孫三代義務戍邊71年。

紅其拉甫,塔吉克語意為“血染的通道”。

1949年12月,新中國成立之初,紅其拉甫邊防連成立。拉齊尼·巴依卡的爺爺自告奮勇給連隊當嚮導,一干就是23年。

從步伐矯健的小夥,到兩鬢斑白的蹣跚老人——1972年,爺爺走不動了,把擔子交給了父親,父親走過32個春秋,把擔子交給他。

2004年開始,拉齊尼·巴依卡爬冰卧雪,行走千里邊防線。

雪崩、滑坡、泥石流,相伴而行。雪山深處,每一個山口、峽谷,每一道河流、溝壑,每一塊界碑、座標,都留下他巡邏護邊的身影。

“沒有祖國的界碑,哪有我們的牛羊。”爺爺和父親堅守了一輩子的信念,刻在了拉齊尼·巴依卡心中。

也是2004年,8月,他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

高山峻嶺間,地勢險要,他們無數次與死神擦肩。他救過邊防戰士的命,也被戰友們救過命。

邊防官兵換了一茬又一茬,總是走在最前面探路的拉齊尼·巴依卡始終堅守。他的經驗,讓危難一次次化險為夷。

最難走的巡邊路,他熟悉得像自家的院子。哪條路可以騎犛牛,哪座山必須徒步翻,都是拉齊尼·巴依卡冒着生命危險蹚出來的。

有一次巡邏遇大雨,山上洪水引發泥石流,巡邏隊陷入險境。落石砸中了他的頭,鮮血直流。拉齊尼·巴依卡不顧勸阻,堅持前往探路。2小時後,他找到一條安全的路,指引大家突圍脱險。

越是危急時刻,他越是勇毅堅決。

早在2011年11月,他就在冰雪中救過人。

那是在“死亡之谷”吾甫浪溝,暴雪突襲,一名戰士不慎掉進雪洞,周圍的冰雪不斷垮塌。

生死一線,拉齊尼·巴依卡十分冷靜。他讓大家不要動,自己爬到雪洞旁,脱下衣服打成結做成繩子奮力施救。

兩個小時後,戰士從死亡線上被拉了回來,拉齊尼·巴依卡卻被凍得不省人事,在醫院搶救3個小時才挽回生命。

誰能想到,9年後的躍入冰洞,他卻回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