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書籍加心得體會參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16W

書籍加心得體會參考多篇

書籍加心得體會篇1

值此新課改全面推動之際,作為教師的我要怎麼才能與新課改同行,順應新課程的要求,更新觀念,轉變角色,學習掌握新的業餘知識,技能,在實踐中始終的探求,積攢,更新,促進自我的發展呢首當其衝的,我認為還是讀書。博覽羣書,應該是咱們老師生存的必須之一。

二十一世紀的來臨,預示着咱們已經進入了一個知識化,信息化的時代。作為一個教育者,怎麼使本人在突飛猛進的今天,在教育之林中立於不敗之地,着實值得考慮。要想讓學習者學會如何學習,學會如何合作,學會如何交往,那麼教育者自身就應該處在一個始終學習,始終完善本人的位,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為指點,並將這些理念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經過學習《教育新理念》,《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兩本書,使我能夠及時地吸取當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更新了本人的教學理念,真是收穫頗豐。

例如,在《教育新理念》第一章”以成績為紐帶的教學”,由於我是從事國小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這是一門比較開放的學科,促進先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教師,在開闢先生創造性思想的過程中,又應該具有什麼能力,充當什麼角色呢我想:教師應該讓先生學會發問。課堂發問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手段,它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它是激發先生踴躍考慮,獨立探索,掌握知識和造就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輸出信息並獲得反饋信息的重要途徑,以及溝通師生思維意識的次要渠道。但不斷以來,課堂發問彷彿是教師的專利品,先生只是這些專利品的代言人。如何讓教師”會問”已成為氾濫人鑽研的話題。但從課堂改革出發,從造就先生創新能力的要求出發,致力造就先生的成績認識,鼓勵先生”敢問”,”會問”,”善問”,轉變先生的學習形式,以先生髮展為本,讓先生生動活潑,踴躍自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索學習已成為以後課改的重點之一。

又如,讀了《教育新理念》,使我領會到作為個體的人必需要進行一生的學習,作為教師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終身與人的發展各個階段的持續始終的過程。這就需求咱們始終學習新的理念,充實本人的頭腦,使本人的思維始終地更新,與時代同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貫穿於人的終身之一直,堪稱”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不再僅是先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一個真正的一生教育,一生學習的時代也隨同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必須正視事實,順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方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維,教育理念的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為本人的思維。只要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經過思維的內化來指點實踐;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順應學習時代的要求。

書籍加心得體會篇2

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老師的建議》,我從中受益匪淺,要想做一個好老師,不但但是知識上的給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熱情,來感化每一個學生,挖掘他們的巨大潛能。

首先,我要樹立一個信念——天下沒有笨的學生,學生的心靈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學生,不管這個學生是誰,不管這個學生成績如何,不管這個學生長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愛他們。為什麼呢?當我自己是一個學生的時候,我深知這種愛的力量對一個學生來説是多麼的重要。我總是不願意自己被老師忽視、遺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師面前表現一下自己,證明給大家看,我是多麼的優秀。其實這種需要是每個學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為老師,是不能忽視這一點的。

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工作,愛我的教學,如何去愛,這還是一個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學習的一個問題。當我是學生的時候,我常常會有討厭上課的經歷,這往往是因為我討厭這個老師。為什麼會討厭呢?——上課枯燥呆板,佈置大量作業、知識含量低、知識範圍窄、知識老化、不懂裝懂、架子大、單純的知識灌輸、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低等,往往是這一類老師的共同特徵。現代的老師,顯然不能這樣下去,作為受過現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師,我要有現代的教學。

“我的教學設計是否合理、完善,還有沒有更好的設計方案呢?其他老師又是怎樣設計的呢?哪一點是值得借鑑的呢?別人的為什麼好呢?好在哪裏?”“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滲透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有一個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發生突發事件,我有什麼應變措施呢?”……我都應該認有效地真對待,作好充分的思考與準備,顯然這一步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努力,但是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關係到我的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作好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課堂的時間,是我開始展示自己才識的時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當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給自己帶來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氣。當我開始進入角色時,依據教學設計進行講學,那是必須的,但我不能死抱設計而不知靈活應變。我還要仔細的觀察我的學生,從他們的眼神、表情、聲音和動作,來判斷自己的課情況和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評價這是否與預期效果吻合。經過大腦的快速運轉之後,及時適當地調整我的教學設計。學生是否專心上課,精神狀態是否良好,直接影響到我的教學效果,所以,當學生士氣低迷時,我應怎樣鼓勵他們;當課堂氣氛沉悶時,我又應怎樣調動氣氛,讓大家活躍起來;當學生情緒高漲時,我又應怎樣正確引導他們;當學生提出了奇怪的問題,我又難以解答時,我又應該怎樣做;當我的教學設計與學生實際不吻合時,我又該如何改進;當個別同學故意搗亂時,我又應該怎樣做呢;當學生犯錯時,我又能否輕鬆有效地教育好這一學生;我應該怎樣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總之,我的課堂應該有一種協調、融洽、輕鬆、互動的氣氛,在這種氛圍下,給我自己、我的學生最大的空間——教學的、學習的、思考的、創造的、自由的——以達到一種共同的進步。

書籍加心得體會篇3

大家都知道《皇帝內經》是我國現存的最早的一部醫書,而道教醫學也是中國傳統醫學中的一個重要流派。作為一個道教的教職人員來説《黃帝內經》也是我們學習道家醫學中最基礎的理論典籍。

我最初看《黃帝內經》是白雲觀的一位老信徒推薦我看的。一年前我被分在上海白雲觀實習,在這裏有幸遇到了一位退休的老中醫陳醫生。在這實習期間只要一有空我們就在一起聊天,她經常和我談她那個年代所見到和所認識的道長是什麼樣子,有什麼學識。尤其是談到“十道九醫”的話題是,每次她都鼓勵我,讓我有時間多看看這方面的書,並推薦了《黃帝內經》,《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解剖學》這幾本書讓我看。

我花了大半年的時間把《黃帝內經》看了一遍,由於自身學識的不足,我只能談談讀完《黃帝內經》以後的感想。在我看來《皇帝內經》的主要內容就是告訴大家怎樣讓自己不生病。我按照自己的理解把它概括為三句話:好好睡覺,好好吃飯,不急不氣。

一:好好睡覺

我為什麼把好好睡覺放在第一位呢?因為養生的第一大補就是睡覺。現在人生活壓力很大,再加上花紅酒綠的夜生活非常誘人,熬夜已經是普遍的一種現象了。晚上不注重休息白天上班精力也就跟不上了,於是就拼命的喝提神藥或者是興奮沖劑,把人體的精力都提前釋放出來,這就很容易導致體力的透支和身體素質的減弱,一些慢心病就慢慢的滋生了。

如何睡覺呢?《黃帝內經》第二篇《四氣調神大論》上説的很明白了!春天要“夜卧早起”,因為春天是萬物開始生長之季,天地之氣也在春天開始萌發,也是人體陽氣生髮的季節,要求人們順從自然界春生的規律,一般保持在晚上十點半左右入睡,早上六點左右起牀,這樣有利於人體內陽氣的生長。夏天要“夜卧早起,無厭於日”,但是“夜卧”並不是提倡夏季熬夜,而是提倡應夏季的晝夜變化特點按時作息,晚上十一點之前入睡即可,早上六點左右起牀。夏季由於天氣炎熱,人體消耗較大,如果經常熬夜,會增加對身體的傷害。夏天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睡個午覺,午覺有利於氣血平衡,補充體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午睡時間一般半小時到一小時之間,不要超過一小時,否則適得其反,干擾晚上正常的睡眠時間。秋天要“早卧早起”,因為這個時節天地的氣機開始收斂了,所以我們人體的氣機也要收斂了,所以人應該要早睡早起。為什麼要早睡呢?在中醫裏面秋天還稱為“秋殺”,意思就是秋天的風對人有一定的殺傷力,所以這是時節人要早睡。冬天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就是冬天要晚點起,幾點起呢?一定要等到太陽升起了,天地的陽氣升起來的時候人才可以起牀。冬三月萬物祕藏,樹葉沒了,營養都藏到根裏面去了。昆蟲青蛙等等都看不見了,都跑到地底下冬眠了。所以這個時節人應該早睡晚起,如果已經進入冬天了,你還沒有睡覺,就會耗散陽氣,當陽氣被耗,邪氣就會乘虛而入。所以冬天尤其是老年人最好不要出門,外面寒氣太重了。

睡眠為什麼重要,我們去看看天地萬物,植物要想拔節的話一定是在夜裏,寅時就是夜裏肺氣開始輸布全身氣血的時候,這個時候一定要靠深度睡眠來完成,所以再熬夜不要熬到十一點,最好九點就要睡覺,早上五點到七點就要起牀了,因為那時天門開了,人的氣也開了,所以那個時候人也應該起牀了。良好的睡眠不僅能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還能恢復我們的體力。

二:好好吃飯

由於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早就吃穿不愁了。這就導致了許多家庭拼命的去吃貴的東西,吃以前吃不到的東西。一桌菜看下來幾乎都是葷菜,而且不是油炸就是紅燒的。這就導致了一系列病情的.產生,現在把這些病都簡稱為“富貴病”。那何謂好好吃飯呢?我概括為下面幾點:一日三頓,定時定量,按時按量,五穀雜糧,葷素搭配。看似非常簡單的幾個字,但是現在有誰敢説這幾點我都做到了呢?幾乎沒有!

我們每天都在大魚大肉吃的藉口是我們需要補充營養。什麼叫營養呢?好多人都沒能正確的理解。吃進去,能被吸收的這才叫營養。而吃進去,不被吸收的那叫垃圾。所以我們吃東西的時候一定要量力而行,中醫裏面把消化食物的那個能量稱作為“氣”,如果食物不能被氣化,就不能吸收,不能吸收就會長期堆積,堆積到一定的程度,就產生了這種淤滯物,也就是現在人們叫的“癌”。所以我們提倡餓了再吃,你餓了,説明你已經把之前吃的食物消化完了,如果到了吃飯的時候,肚子脹脹的不餓,説明上頓的食物還沒有被消化,沒有被消化的那就是垃圾。所以大家給自己定一個量,這個量使你下頓吃飯的時候能感覺到飢餓。

細心的人一定會發現,其實我們的嘴早就告訴了我們該如何去吃飯。張開嘴,看看裏面的牙齒。最裏面的是兩顆槽牙也叫大板牙。槽牙是幹什麼的呢?以前的槽就是磨盤,磨麥子,磨五穀雜糧的,也就是現代人説的粗糧。緊接着的是兩顆小的槽牙,這是磨細麥細糧的,也就是我們現代人説的精糧。接下來的是一顆虎牙,不用我説大家聽名字就知道這是用來食肉的,也就是現在説的葷菜。再下來就是兩顆門牙,兩顆門牙排列整齊就像切菜的菜刀,所以門牙就是我們用來吃蔬菜瓜果的。總結一下按比例來算的話就是兩份的粗糧,兩份的精糧,一份暈菜,兩份素菜。所以我們做菜的搭配和吃菜的順序就可以按照這個比例來。還有一點我想提醒的就是不要吃反季節蔬菜瓜果。那些瓜果蔬菜就是用農藥浸泡出來的,所以菜農和果農都不吃自己種出來的菜,因為他們知道這些瓜果蔬菜是怎麼長大的。

三:不氣不躁

現代人都很忙,人心浮躁,急於求成,急功近利。學生時期忙着各種無休止的考試,回家又有學不完的作業,參加各種各樣的學習班。等參加工作後,又忙着掙錢。因為幾十萬的貸款壓得喘不過氣來,不賺錢怎麼辦?等票子有了,房子有了,孩子、位子也有了,身體卻垮了。

俗話説:“百病氣上身”,這句話説的一點都沒錯。《黃帝內經.靈樞篇》説:“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於燥濕寒暑風雨,陰陽喜怒,飲食起居”,我們的老祖宗很早就明白了生氣是最原始的疾病根源之一,生氣不但浪費身體的血氣能量,更是造成人體各種疾病的一個非常重要原因。從中醫養生來説,人生氣發脾氣時,氣會往上衝,直衝頭頂,所以會造成頭頂發熱,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禿頂。嚴重的暴躁,有時會造成肝內出血,出來的血會留在肝裏面,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血瘤,更嚴重的還有可能會吐血,而吐出來的這個血就是來自肝裏面的,這些聽起來都很可怕,但是都是真時的情形。而現代西醫學也研究發現,人生氣的時候生理反應十分劇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緒都複雜,而且分泌物還具有毒性。因此愛生氣的人很難身體健康,就更加談不上長壽了,所以西醫學裏面就發出了:“生氣等於自殺”的警告。其實我們細細想想讓我們生氣的原因不外乎爭執和吵架兩種。回想起來有這個必要嗎?最後氣壞了身子不還是自己難受嗎?所以我們要不氣就是要想的開,接受你不能改變的,做你可以做的,要永遠保持心平氣和,永遠保持着快樂。

我們繼續來分析下急躁的躁字,躁是一個足字旁,所以急躁的人就表現在腳上。站在那一會兒走來走去的,坐在那二郎腿又抖來抖去的,這個人肯定躁了。為什麼呢?那是肝躁了。在《黃帝內經》中把肝比作將軍之官,為什麼是將軍呢?它有名必有實呀。只有大智大勇的才為將軍,如果有勇無智,匹夫也,如果有智無勇,書生也,如果説他智勇雙全,這才成為將軍。將軍之官管謀慮的。當肝出現噪的時候,必定謀慮不周。而肝膽相表裏,膽又為中正之官,什麼是中正呢?中正這個中字是上下通徹,左右和諧的意思。所以中正之官是專管決斷的。如果説你謀慮不周了,你決斷不能夠中正了,那你思考問題肯定是亂的,最後決斷是錯的,那你還能幹什麼呢?所以你看看,人一急躁一生氣,不僅給身體帶來傷害,也給工作和生活也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該如何拿捏我想大家都很清楚了。

?黃帝內經》的主旨不僅僅是要治病,更是要改善人的生活習慣,讓人不生病,達到真正的養生目的。隨着國門的敞開,世界文化不斷湧入中國,我希望我們在學習別人先進文化的同時也不要忘掉自己老祖宗的智慧結晶。我們學習了新的技術,製造了新的器械,是對的,但這只是外物,只是工具,是不能代替主體本身的。醫療器械再先進也只是工具,不是人體,它只能用於幫助我們,而不能取代我們。

最後以《黃帝內經.靈樞.本神》裏的一段話結尾,“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辟邪不至,長生久視”。

書籍加心得體會篇4

人生的道路並不平坦,不可能總是一路順風,就像《護士日記》中的簡素華在日記中寫道:“我就這樣走上了生活道路,以後會碰到什麼呢?臨走,校長祝我一帆風順,我希望如此,但……”我想我們都有一雙隱形的翅膀,當我們充滿着希望,胸懷求知和鬥爭的志向,熱情的青春激勵我們的時候,我們會勇敢的面對未來,執着我們的夢想,用心去凝望,以信念作方向,哪怕再多的困難,相信我們的夢想與幸福會開花,會綻放。

如今社會,大規模提倡優質服務,擁有較好的服務體制、服務流程、服務理念,是一個服務者,服務機構的責任,甚至是義務。不能以自己的個人目的或個人情緒影響了服務。捷連斯基説:“在學習中,在勞動中,在科學中,在為人民的忘我服務中,你可以找到自己的幸福。”我們不是一直在追逐着我們的幸福嗎?這就是我們需要做的。正如《護士日記》中,顧惠英在醫務站給病人打針的時候,由於自己的情緒一點不在乎病人的感受,使得下個病人都不敢再讓她打針,準備離開。然而簡素華的貼心服務和較好技術讓病人很舒適,很相信她,大加讚賞,願意再來。這就是優質服務給帶來的優質回饋。

有時候藉口總是會拉遠距離的,那種不知不覺的,無聲無息的拉遠,拉開。而我們常常也是在抱怨不隨人願,事與願違,卻從來不願意花點時間,回頭看一看,想一想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就像《護士日記》中那個沈浩如只顧自己個人的利益,一錯再錯,最後和簡素華分開,自己提着行李走在迷茫裏。而簡素華則恰恰相反,經歷過,磨礪過,始終堅持着自己的夢想,信念,勇敢地,大膽地克服一切困難,奉獻着自己的青春。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和贊同。也得到大家的愛戴。感染了周圍的人一起改變。還有了新感情。就像李宗盛那首歌唱的“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夢想,都在為着自己的夢想去奮鬥,去拼搏。作為一名臨牀護士,我覺得我更有一種責任與義務,以積極的態度用自己的所學與專長,為這個社會做出貢獻,為人民服務,讓自己的青春得以綻放,在工作中成就夢想。

書籍加心得體會篇5

以前人們總認為:師德高不可攀,師德遙不可及。所謂的師德楷模大多是讓我們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厭的“苦行僧”,更談不上什麼優美和陽光。讀過《修優美師德,做陽光教師》後,才知道師德可攀,我們的教育實踐就是攀登的階梯;師德可及,它與我們的生活朝夕相伴;師德可為,它給我們創造的靈感、操作的智慧;師德可賞,它給我們心靈的感動、美的享受。

真正的師德更多的表現是植根於普通的、具體的、甚至是有些瑣碎的職業生活,能夠回答以人為本的顯現實生活世界的種種拷問。真正的師德尊重和張揚個性人格,充滿創造性。即使同為對學生的愛,在不同的老師那裏,卻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現:有對學生生命的尊重和關懷,有對學生過錯的寬容和理解,有對學生髮展的責任和義務。好老師是形形色色的,他們的“好”以不同形式體現在職業生活的不同領域。

正像前蘇聯一位著名美學家所説的那樣:付出與獲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稱之為“優美”,略高於則是“崇高”,付出大大高於獲得則成為不折不扣的“悲劇”。因為這其中有許多我們應該盡力避免的無謂和不必要的犧牲,過分弘揚和宣傳這樣的師德會讓老師們對師德望而卻步。只有優美的師德才是陽光的、親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滿快樂的。

對我感受最深的一點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我要做一個陽光教師,我要以我的快樂去快樂我的學生,我要以我的陽光去陽光我的學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響學生的品德。

書籍加心得體會篇6

高爾基曾經説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從小經典閲讀已經給我帶來了驚喜與享受,閲讀成為我淨化內心之旅的夥伴,一直伴隨我成長。

小王子熱愛生活,他離開了自己的星球,開始了旅行。她先後看到了各種奇奇怪怪的人,他終於知道了別的星球上的人。

?小王子》的作者安東尼。德聖塔克蘇佩裏,它具有雙重身份,飛行員和作家,他喜歡冒險,寫詩歌,擺弄機器等……

故事裏的小王子懷有赤子之心,童真無比,如小王子問“我”一句話,就一定打破砂鍋問到底,問的“我”都不好回答了但是“我”知道小王子的天真。

小王子的天真可愛讓我們明白了孩子內心的快樂,一個天真的孩子獨自的旅行,遇到了一個又一個不同職業的人,他們的品行讓小王子很是難忘。

小王子的天真,真誠,無邪,純淨的品質,值得我學習,小王子的不放棄,不服輸的精神,讓我們記憶難忘。小王子的笑是一位天真的孩子發自內心笑出來的,那笑容無比燦爛,我彷彿看見小王子就在我的對面,讓我感到很快樂。

讀書是一種很快樂的事情,讀書是要尋找書中的快樂,我們要愛上讀書,因為書中不止有“黃金屋”,也不只有“顏如玉”,還有的是快樂。

書籍加心得體會篇7

最近,讀了加拿大教育家馬克斯。範梅南先生《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藴》一書,對其中教育條件的論述感受深刻。

是的,教育學是應該具備根本條件,缺少了它們,教育生活就不可能了,至少是不可能成功了。

一、愛和關心孩子是教育學的條件

這是因為學生不是老師選擇的,老師與學生的聯繫也不是血緣的那種關係,而是非常簡單地,當孩子出現在教室裏時老師與他相見。所以説老師作為一名教育者必須具備愛心,且這種愛心真是教育者的偉大之處。老師對學生的愛成了教育關係發展的先決條件,大凡一個愛學生的老師總是一個好老師,一個成功的老師。反之,一個不太愛學生的老師其教育生涯總是不成功的。

愛是教育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用心去愛每位學生是教師的職責,師愛是師德的靈魂。教育是愛的事業,只有投入“情”和“愛”,才會盡心盡力去幫助學生,才能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學生“親其師”,方能“信其道”,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遵循“師愛為本”的思想,用愛心去滋潤每一位學生的心靈,像春雨潤物似的浸潤、感染,關注他們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幫助他們解決他們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他們感悟生活,做有心人,從周圍的人和事中汲取有用的養分,不斷地完善自己。愛護每位學生,展現教師人格魅力是我們教師的工作原則。今天的孩子不缺少物質上的愛,缺少的是精神上的。而精神上的愛是那些愛呢?概括起來就是幾種愛:平等的愛、理解的愛、尊重的愛、信任的愛、民主的愛。如果我們做老師的做父母的都能經常不斷的與孩子進行民主平等尊重信任這樣的交往的話,那麼我們的教育一定是服務型的而不是管理型的。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如果一個老師愛他的學生,師生感情好,那麼老師表揚,學生認為是鼓勵,老師批評,學生認為是愛護。如果一個教師不愛他的學生,師生關係緊張,那麼表揚,學生認為是在哄人,批評,學生認為是在故意找岔、整人。

二、對學生的希望,信任是教育的條件

“我不會放棄對你的希望的,我知道你可以造就你自己的生活”。希望指的是那些給了我們對學生的發展的各種可能性的耐心和忍耐,信念和信任。信任的希望激發了孩子,使他們能夠對自己的發展和前途充滿了自信。在我的教育實踐中,因為信任而改變的學生數不勝數,一個學生偶而犯小錯,老師對他説;”相信你會該好的,老師對你是信任的”,又是比嚴厲的訓斥效果要好的多。

多年來的我深有體會:信任對師生是雙向調節的,老師對學生信任,學生也會對老師信任。有據話説得好,信則靈,不信則無,所以説,給學生的希望,信任也就是給你自己的希望和信任。總之愛的教育是一門深而活的學問,愛的教育是一本大書。讓我們用愛的實踐來譜寫教育職業生涯的亮麗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