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0尋訪小康路爭當小先鋒心得體會以及啟發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5.57K

2020尋訪小康路爭當小先鋒心得體會以及啟發

隨着社會不斷髮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往小康方向發展了,現在的生活跟以前的生活相比,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2020尋訪小康路爭當小先鋒心得體會以及啟發5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2020尋訪小康路爭當小先鋒心得體會以及啟發一

在當前這場必須打贏的脱貧攻堅戰中,如果説上級政策是牽引力,外部幫扶是推動力,那麼,貧困羣眾自身的脱貧志向,正是不可或缺的內生動力。

改革開放37年來的努力,讓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脱貧,首先就是靠着堅定的脱貧意志、滴水穿石的韌勁。無數地區的脱貧經驗證明:擺脱貧困,首要的意義不是擺脱物質上的貧困,而在於擺脱意識和思路的“貧困”。只有首先解決好頭腦中的貧困,才可能實現“弱鳥先飛”“至窮致富”。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面對最後7000多萬“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這個“硬骨頭”,當務之急,正是先要除掉“頭腦貧困”這個障礙。特別是,“等靠要”的觀望心態、依賴心理和功利思想,當前還在許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

比如人窮志短、不思進取。有的貧困户,上級給他建了大棚,他還等着政府買種子買機械、供肥料供技術,連換個草簾都指望政府幹。一位鄉鎮幹部曾説,每當發一些救災、救助物品,就會有一些羣眾相互“攀比”,出現爭窮比窮、“躺着當低保户”的現象。

比如觀念落後、被動依賴。有貧困縣的領導,把爭取到“貧困縣”帽子當作榮譽和政績,到處炫耀,甚至在_網站上發佈“特大喜訊”。戴上“貧困縣”帽子,意味着可以多出來幾億元甚至更高的財政轉移支付,可是,只知“炫貧”,只等“救助”,怎能帶領羣眾脱貧致富,儘快摘帽?

又如思路閉塞、方法單一。一些幹部缺乏深入調研內容'>調研,找不到病因,開不出方子。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或者只會用老辦法,或者不顧實際抄別人的經驗。蘆筍價高,就要求大家都種蘆筍,一哄而上“爛市”了,再改種山藥,結果種什麼賠什麼,農民掙不到錢,不僅無法脱貧,還失了信心。

貧窮不可怕,怕的正是這種思想和思路的貧困。羣眾是脱貧致富的主體。解決好了精神面貌,堅定信心、積極進取,激發出貧困地區幹部羣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解放思想,積極探索,才可能化短處為長處,變劣勢為優勢,讓“至貧”能致富。反之,如果扶貧變成了養懶人的政策,就算花很多精力和投入暫時搞上去,也不能持久,甚至還會陷入“越窮越要、越要越懶、越懶越窮”的惡性循環。

對貧困羣眾來説,扶貧當先扶志。有了志氣,“輸血”才有作用,“造血”才有可能。“幸福不是毛毛雨,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鼓勵貧困地區的羣眾通過雙手苦幹、巧幹致富,樹立“寧願苦幹,不願苦熬”觀念,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們看見身邊的榜樣。山東沂源縣張家泉村原村支書朱彥夫,在戰場上失去了雙手雙腳,仍然帶領羣眾治山、治水、造田。他可以跪着走、爬着走,甚至“滾”着走,但他的精神世界從來沒有被貧窮擊垮。這樣的人,正是大長貧困羣眾志氣的精神資源。

對政府來説,不僅要走出“扶貧等於救濟慈善”的誤區,還要支持羣眾探索創新扶貧方式方法;不僅要幫貧困羣眾解近憂,還要為他們想長遠。貧困羣眾最缺的是文化和技能,要有針對性地送政策和知識下鄉,送技能上門,增強其發展生產、轉移就業的能力;貧困羣眾有需求的扶貧項目,要創造條件、支持開發。如此,才能徹底改變那種“靠着牆根曬太陽,等着別人送小康”的狀態。

沒有脱貧志向,再多扶貧資金也只能管一時,不能管長久。好的政策和制度,不只是解貧困羣眾一時之困,還要讓他們看到憑自己的努力站穩腳跟的希望。好日子是幹出來的,牢牢記住這一點,拿出滴水穿石的鬥志和韌勁,找到精準扶貧的路徑,才能打贏這場脱貧攻堅戰。

2020尋訪小康路爭當小先鋒心得體會以及啟發二

小時候,奶奶總是對我説起她生活在的那個年代。戰爭,貧困,階級區別,壓迫着他們。從小就飽受欺凌和壓迫,生活十分艱難可憐。每次一聽都讓我不知不覺的的留下了眼淚,現在環視一下我們的生活可真幸福美滿呀,也許這就是大人所説的小康生活吧。

小康代表着温馨美滿,為的是讓人們都過上幸福的生活。人們嚮往小康生活。可小康生活真的存在嗎?

心動不如行動,我,作為小小偵探員,(這可是名副其實的,是我們一家舉手表決出來的)可是要去偵察一下的喲。

這不,星期天一早,我就背上行李(其實是一塊麪包,一瓶水,十塊錢)乘着公共汽車去步行街溜達一圈。在這一次乘車中我就深有感觸:車子啟動了,坐了滿滿一下人,到清華園時有一位上了年紀的老爺爺緩緩的走了上來,車上所有的年輕人“唰”的一下都起來了。有一位7歲的小弟弟拽了拽老爺爺的衣角説:“爺爺,爺爺來我這坐。”老爺爺笑了笑,誇了一聲好孩子,然後樂呵呵的坐了下去。頓時,掌聲如雷。伴隨着笑聲,歌聲,掌聲我下了車。下了車一切聲音戛然而止,我卻任在發呆,眼前霍然一亮一下。好乾淨呀!地上幾乎看不到一點垃圾,雜物。就連油炸攤都擺放得很是整齊,社會文明進步太大了。使得我不禁點了點頭。難道是小康社會改變了它?曾聽爸爸媽媽提起過以前的街道模樣,地上垃圾亂飄,到處瀰漫着濃濃的黑煙;到處可見油炸攤凌亂的擺放在人行道上;香糖殘渣鋪在黑黝黝的地板磚上;垃圾成堆……現在回想起來真是不堪回首呀!呦,原來早在十幾年前小康生活這個詞就已經被提出了,原來它有這麼悠久的歷史啊!我輸得心服口服。社會發展真先進,相比我奶奶那年代,我們過得幸福多了。這就是小康生活——社會在發展。小康生活這麼好,現在就讓我們:手牽手,肩並肩,共創一個幸福的小康生活,應為我們堅信:明天的生活更美好!

2020尋訪小康路爭當小先鋒心得體會以及啟發三

十月一日,爸帶我去奶奶家,奶奶住在東方紡織附近,路上微風習習,和爸爸坐着9路車直奔奶奶家,我坐在靠窗户的地方。

透過窗户,眼前一派好景象,座座小樓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有“欲與天公比試高”的氣勢。一條條平坦的道路,不再像以前那麼坎坷,顛簸。坐着汽車在新公路上,穩穩當當的,不像以前似的,老是搖搖晃晃的。到了奶奶家我大喊道:“奶奶,我來看你了。”奶奶見了我笑得合不攏嘴,她開心地告訴我:“孩子,奶奶要住新別墅了。”我奇怪地問:“奶奶,哪來的別墅呀?”“政府要建設新農村,是他們補貼幫助大家蓋的。”奶奶興奮地説。“太好了。”我説,“奶奶,下次來你家,我也可以住別墅了!”

下午,我們一家人去天目湖玩,路過天目湖市場的時候看見了好幾個老外,路上,9路公交車在平坦寬闊的大路上行駛,路兩邊樟樹很茂盛,一路上的酒家,飯店到處都是,還有一個個美麗的小花壇。到了天目湖門口,令我沒有想到的是那邊已沒有停車的位置,只能下車步行了,於是我們無可奈何地下了車。我們先去了天目湖水庫,以前水庫的作用只是蓄水,現在是旅遊聖地,你瞧,池裏的荷花在向我們點頭,池邊的柳樹在向我們招手,放眼望去,蔚藍的湖水緩緩流去,陽光灑落在湖面上,波光粼粼,真是“日照碧波點點金”啊!涼爽的風徐徐吹來,令人心曠神怡!在竹林,成片成片的竹子在風的吹動下沙沙作響,在這百花盛開的公園裏,百花競相開放,好像在展示各自的風采,好一派花團錦簇的景色,現在天目湖已是國家aaaa級風景旅遊區,讓我流連忘返。

現在,身活在幸福小康社會中的我們,是不是就可以坐享其成,享受前輩們創建出來的偉大功業呢?不,不可能的!因為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來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更需要我們去創造。那時,不僅僅是建設小康社會,還要往更高一層去發展,把未來的家庭建設得更加美好,把未來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富強。

時間不等人,朋友們,讓我們從點點滴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發奮學習,積極進取。我相信,只要我們共同努力,我們明天的生活一定會比現在更好,我們全面達小康的目標一定能達到,我們的理想就一定能夠實現!

2020尋訪小康路爭當小先鋒心得體會以及啟發四

又到了新桃換舊符的時候,我也對寒假充滿了期待。在我心裏,今年寒假作為國中以來的第一個假期,是很值得期待的。我已經為這個寒假定好了目標:走街串巷,拜訪外公、外婆和奶奶;守歲,看完整個春晚;去日本旅行,增長見識,品嚐當地的美食;再回來,過着勞逸結合的生活。我對這個假期的安排相當細化,連幾號做什麼都安排上了。但不料,新型肺炎的疫情打斷了我的計劃。

為了瞭解什麼是新型肺炎,我特意去查詢了百度百科。百度告訴我2020新型冠狀病毒因2019年_性肺炎病例而被發現,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衞生組織命名,被這個病毒感染而導致的肺炎就是新型冠狀肺炎。新型冠狀肺炎症狀多變,傳染性強。人感染了冠狀病毒後常見體徵有呼吸道症狀、發熱、咳嗽、氣促和呼吸困難等,嚴重的可以導致死亡。新型冠狀病毒自去年12月於湖北武漢爆發疫情以來,快速擴散至全國。感染,死亡人數超過了十幾年前的SARS病毒。2020年1月30日,這一疫情被WHO定性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

為了響應中央號召,抗擊疫情,斷絕病毒的傳播,各級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規定:餐廳,商場一律關閉,每個小區進留一個門進出,每户每兩天可有一人外出採購生活物資,且進出小區需測體温……。而這也使我們的生活由假期生活變成了“隔離”生活。整日在家無事閒卧枯坐。出門的“鑰匙”是口罩,入門的“禮節”是洗手,“放風”是下樓取外賣,“娛樂”是上網課做作業……如此這般,構成了這些天“仰卧起坐”式的生活:晚上仰卧,白天起坐。在家裏,我們“帶着鐐銬跳舞”,在外面我們縮着脖子過路。日子是一塊拉長了的麪糰,橫看長縱看也長。平時的作業面容猙獰,而在這段日子裏她卻“貌美如花”,陪着我度過了無所事事時光。在這個危機的國難時刻,我們以自己的部分自由,換來了病症的減速傳播,為守護我們的小康生活添磚加瓦。我在網上看到過一句話:疫情來臨,宅在家裏,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這也告訴我們,對社會貢獻最大的往往是舉手之勞,獲得幸福,最多的,往往只是熱愛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宅在家的無聊日子裏,這是我自勉的最高理由。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是我們的所説與所做,每個人都在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愛國的浙商買下國外的口罩廠向國內捐贈,這是一種貢獻。而在這些日子裏,我一直沒出過小區,這也一種貢獻。在救災募捐的活動中,我們一家捐了五千元,這是一種貢獻。我們在災情襲來的情況下,從國外帶回來口罩,這也是一種貢獻。不僅如此,不集會不串門是一種貢獻,配合進行體温等的檢查也是一種貢獻。在當前情況下,配合工作,不參加公眾的活動,就是一個普通人對疫情發展所能做的最大貢獻。我們以此貢獻去防範疫情,守護大家的小康和幸福。

在抗擊疫情的決戰時刻下,我們眾志成城,主動以力所能及的方式。阻攔病毒傳播的腳步。我們對病毒的戰役已經打響了,並且必將成功,因為,我們有救死扶傷的醫護人員,有回饋祖國的企業家,更有成千上萬,眾志成城的老百姓。全國上下,戮力同心,我們一定會戰勝一切災害走向更好的明天。

2020尋訪小康路爭當小先鋒心得體會以及啟發五

社會在不斷地進步,人民的生活也不斷得到改善。可以説,現在的中國正走在騰飛的小康之路上。小康,是指一種經濟比較寬裕的生活狀態。《詩經》中道:民亦勞止,汔可小康。

小康作為一種社會影響,始終散發着誘人的魅力。古時,小康宣揚的是以“禮義仁讓”精神為主導、有吃穿的社會形態。近代也有不少人借用這一思想,走上社會改良的道路,提出過許多美好的設想。

上世紀初,為了能將中國建設成一個強大的國家,孫中山先生耗費了畢生的精力撰寫了《建國方略》一書,明確指出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這些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古代思想家小康社會和大同社會的影響。小康是財產私有、生活寬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講究禮儀的社會形態。中國古代思想家把小康社會作為比較現實的目標。

兩千多年來這種美好的社會理想與進步的歷史觀念深入人心,並激勵着無數仁人志士為之奮鬥。因此,小康社會是兩千多年來中華民族祖祖輩輩所追求的理想社會。

小康理論喚起了中國人民對發展小康之路的廣泛認同。二十多年來,中國人民朝着“奔向小康”這樣一個實實在在的目標去不斷努力奮鬥。

中國這樣一個有十億人口的國家,進入小康社會是一件具有偉大意義的事。這將為國家的長久治安打下新的基礎,是更加有利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起點。在經濟和社會得到全面發展,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的基礎上,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個新的里程碑。它標誌着:從新世紀開始,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當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僅要看經濟與社會基礎指標與人均指標,還要看收入的分配狀況。對於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來説,如果存在着較大的貧富差距,就會出現數字龐大的貧困人口。這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都是一個潛在的威脅。我國目前農村貧困人口約為3000萬;在城市中,20__年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口有20__多萬人。其中包括1400萬下崗及失業人口中的很大一部分。根據目前情況來看,對收入差距擴大趨勢必須加以控制,才能確保我國小康之路順利進行。

隨着時間的推移和實踐的發展,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對中國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作用和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已經達到前人無法想象的地步。中國要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實現全面小康,實現現代化,沒有現代科學技術就不可能建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國防。沒有現代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就不可能有國民經濟的高度發展。可以這樣説:科技是實現全面小康的第一生產力。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還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我國立國立黨的根本。要牢牢把握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這是宏揚先進文化的核心與靈魂。只有這樣才能在世界各種思想文化互相撞擊中,始終堅持正確方向,保證我國先進文化的發展。

青少年是未來的主人,要加強綜合智力的開發,並通過科技教育、藝術教育等手段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成為新一代高層次、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為把祖國建設成騰飛在小康大道上的科技強國而奮發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