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地理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77W

地理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地理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一

作為一名新的地理教師,能參加這次地理教師遠程培訓,很來之不易優秀地理老師的講解中,特別是對季風氣候顯著的分析,讓我受益非淺,理論與實際的聯繫必須在地理學科裏面充分體現。讓學生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針對以上教學觀摩,其中得出以下啟發:

1、注重地理教具的合理有效的使用,增強學生形象感。

2、合理有效的組織師生互動課堂。

3、肢體語言在地理教學中的靈活運用。

4、制定優美的教學計劃,在課堂上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

3、教師要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碗水,我們當老師的要活到老,學到老!

地理教學在中學地理尤其是國中地理教學中的阻礙,我總結了幾點:

一、學校、學生的重視程度不夠。

(1)就是我們學校總是用一些非地理專業的人來上地理課(特別是用理科老師來上,在他們看來,講講課,讓學生下來背就行了)我認為,地理學科不能像歷史學科,光背是不行的。

首先就説明學校不夠重視地理的教育。

(2)傳統的教育習慣形成的這是一門“副科”。給學生甚至老師打下深深的烙印。雖然人人都在説現在做素質教育,但無論從政策還是實際行動都表明這是一門無足輕重的學科,(還沒從這個陰影中跳出來)。以至於我們地理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中困難重重。但就近兩年來看,重視程度有所改善,尤其是把成績加入會考成績中來以後,硬件和軟件的配置有所提高。

二、基礎設施不健全。

缺乏必要的可用的教學用具(我們新來的教師,就連地球儀也沒有一個,還是我自己早有準備,在政史系弄了一個)。 看了教學觀摩與研討,人家那設施,差不多與國際接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這些貧困地區將會改變,當然,政府的重視)。

三、學生嚴重缺乏課外的知識積累(國小是學過一些)。

學生每天有寫不完的各科作業,使得學生無暇顧及我們的地理課程(其實也不能怪學生,他們可比我們那時的國中艱辛多了)。

地理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二

在瀋陽參加了幾期省高中地理教師的培訓,我受益非淺,特別是對教育教學的具體實踐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從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認識水平和理論水平,進一步增強了自己在教學實踐中戰勝困難,抓好教育教學和提高自身業務水平的信心和決心。下面我談幾點體會:

一、學習方式更新——要注重學生探究,輕教師講授。

地理不是任意創造出來的,它是從已有的地理對象出發,根據科學、生活、生產實踐的需要,經人類自身的地理活動而形成的。雖然學生要學習的地理都是前人已經建造好的,但對學生來説,仍是全新的、未知的,需要每個人再現類似的創造過程,即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或活動對人類已有的地理知識建構起自己的正確理解,而不是吸收課本上的或教師講解的現成的結論,應該是學生親身參與的思維活動和組織過程。

在學習方式上還要注重“自主探究”的技巧。“自主探究”,既要探知識發生、發展深化的過程,又要探在認知過程中的思維過程。對一個知識點要多問“為什麼”、“下一步還有什麼”、“由此可想(聯繫)到什麼”等;對一個實例要多思考“有什麼特色”、“存在什麼問題”、“如何提高和發展”等;對一個疑問要多諮詢“你是怎麼想的”、“為什麼這樣分析”等等。在自探過程中,學生通過討論,互相啟發,打開思路;通過實驗、觀察,反覆推敲知識形成的過程,使學生的認識結構與教材知識結構接軌;通過歸納,學生經歷了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知識內在的發展規律與思維活動自然地形成了統一。學生在主動積極地建構地理知識的過程中,體驗是積極的,只有親自體驗和感悟的東西才能為他們接受,並牢記在心。

寬鬆的課堂環境,是自主學習的沃土。課堂上要保證學生放言無忌,一定要清除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教師與學生要象朋友一樣,學生看到老師不應該有壓力,説錯了什麼也不應該有顧忌,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尊重學生、包容學生。要關注發現他們的亮點,多鼓勵少指責,要一視同仁,不要歧視差生。教師最好能走下講台,走到同學們中間去,以消除學生心理上的緊張情緒。創造一種人人都能積極參與的學習氛圍,不要讓學生有壓抑感,要鼓勵學生通過自學與辯論,闡明自己的觀點。

二、實施有效教學——用教材實施教學而不是教教材。

在這個問題上,在教學理念上、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針對性的思考性訓練上,我們和瀋陽其他學校差距是巨大的!我們平常的教研活動在一些實實在在的問題上基本處於空白狀態,對教材的分析、處理與整合也基本上沒有走出教材的枷鎖!我想,這是不是我們現在努力的方向?

三、探究式學——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

探究性學習是學生在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的情境中,通過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動手操作、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性活動,獲得知識、技能和態度的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過程粗略地可分成提出問題、探究活動、表達交流三個環節。學生要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實施探究活動,首先要創設情境,後經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觀察,繼而進行探究性學習。以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就是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以問題為中心,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採用分解和鋪墊的方法,設計一系列層次性、趣味性、階梯性的問題。檢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認識程度,然後再把這一系列問題組織起來,讓學生自己敍述大致內容。同時又可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隨時調整問題的難度,從而啟迪學生思維,進而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並在實踐中不斷優化自主學習的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我非常幸運的能參加高中地理教師的培訓,幾期的學習雖然顯得短暫與匆忙,但卻讓我受益良多,碩果累累,培訓中聽到地理專家對地理學科教學的綱舉目張居高臨下的見解與闡述和一線教師對課堂實踐的展示與交流,我的內心無數次的受到啟發與震撼

地理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三

7月13日至15日,我們來到北大附中,進行為期兩天半的集團教師培訓。其時已是正式放暑假的日子,但在清晨7點半的校園裏,仍然能看到三三兩兩結伴而行的學生,他們身着便裝,安靜地穿過校園,步入不同的建築物內。

在之後的時間裏,我不時會看到一些學生,有些在空曠的食堂中攤開書本,有些在教室裏寫寫畫畫。聽説還有考試,可是沒有人行色匆匆,沒有人緊張兮兮,手機甚至筆記本電腦都在我們眼前出現了,活動教室裏的桌椅沙發温馨而舒適,學生們坐得也隨意……看似一切都是慢節奏,可是置身於這個校園中,卻感受得都是有條不紊的濃厚學習氛圍,也許這就是北大的校園氣質!

(一)主題教育

8點半的報告廳,已經坐滿了來參加集團培訓的老師,我們的主題式學習,是要閲讀一本名叫《看不見的森林》的書的節選,這是一本生物學類的著作,和印象中一般的理科書籍不同,作者的寫作方式極富文學性又不失科學嚴謹,如同講了一個繪聲繪色的關於植物越冬、光合作用、食物鏈的故事,讀起來讓人非常愉悦,還給了我一種生物老師改行教語文的奇妙感覺。

閲讀完畢後,我們對預先設定好的問題進行了分組討論,其中的一個問題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如果一個生態系統中缺乏食草動物,討論該生態系統中其他生物的變化",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是不可能的,缺乏食草動物,食物鏈就斷了,那生態系統應該會毀滅了。

下意識地想把這個問題pass掉,但忽然發現,我的思考方式已經出現問題了!遇到了一個看似不太合理的問題,就想把它直接丟到一邊去,而"如果……會怎樣"的這類問題,其實正是孩子們最喜歡思考、樂於提出的類型。我的學生是否也在課堂上也曾提出這類看起來很沒邊的問題,我是不是也曾習慣性地丟出一句"不合理"、"不可能"搪塞過去了呢?

於是重新審視了這個問題,並且開始和同組的老師們一起"打開腦洞":

生態系統的頑強程度其實是難以想象的,地球歷史上發生過不少"大滅絕"事件,但在大量生物永遠消失的同時,總會有一些能夠利用僅有的條件存活下來的,通過漫長的演化,又形成新的生態系統,直至今日……

然後我們開始在腦海中描繪這樣的演化過程:

食草動物缺失→植物數量暴增、食肉動物因缺乏食物而減少甚至滅絕→部分雜食性動物存活、個別食肉動物可能改變習性變成食草動物

或者是:

食草動物缺失→植物種子不能通過被進食後移動被運送到別處→植物生長範圍相對縮小

雖然這些思考未必有足夠的深度,但可以算是一次很值得銘記的嘗試!

(二)集體備課

7月14日的一大早我就非常激動,因為聽裴老師説,方燕校長專門為我們請來了北大附中的翟蕾老師指導我們地理教研組的集體備課。

翟蕾老師本人簡直就是一座知識與教法的寶庫!我恨不得把翟老師所説的每一個字都記下來寫出來,但還是在這裏優先寫下兩個給我震撼和啟發最大的亮點。

翟老師在點評了侯雅軒老師的一個大學聯考題複習案例之後,忽然指着屏幕上的一個鋒面氣旋的圖問我們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兩個鋒在這之後會如何發展,這個氣旋又會變成什麼樣。

這個問題直接就把我們問住了,其實説到天氣系統,這方面的大學聯考題大家都是經常要看的,高壓低壓、冷鋒暖鋒、鋒前鋒後、天氣變化……這些都是熟記於心的,但是好像因為從來沒有考試題問過鋒面氣旋之後的發展,大家也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

於是翟老師開始啟發我們:圖中的兩個鋒面系統,冷鋒移動速度明顯要快於暖鋒,它又被氣旋控制着圍繞着低壓中心轉圈,很快就會追上暖鋒,相遇了!

然後呢?

冷氣團會把暖氣團都抬到高空中去,近地面被冷氣團牢牢佔據,氣壓也就隨之上升了,氣壓一上升,低壓中心自然不復存在,氣旋就這樣消失了!

聽了翟老師的一番解釋,我在倍感震撼之餘,也感到相當慚愧,在我的習慣裏,似乎一切的研究都止步於寫出考試答案,我從來沒有多問過自己幾個"然後呢"、"為什麼"、"怎麼回事",自然也就沒有習慣去啟發學生再進行深入思考,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思維的活躍都是需要靠經常鍛鍊來維持着的,豐富的學識也會在這些多把自己問住再去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逐漸積累起來。

之後,我準備了一節説課,翟老師在聽過之後,非常敏鋭地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也肯定了我在一些設計上的亮點。但在最後,她對我説,你不覺得你講得有點太多了嗎,整堂課基本都是你在講,你為什麼不給學生講方法,讓他們自己去試着做,然後你再對他們的答案給予指正呢?

我有些為難,我覺得以我們的學情,學生達不到這樣的要求。

翟老師卻説,你不試試怎麼知道一定達不到呢,你不撒開手怎麼保證他們在考試的時候自己面對這些問題也能處理呢?這些基礎的東西——歸納地形地勢、描述一個氣候,把方法教給他們,讓他們自己去總結,你的作用應該是指正規範他們的答案,處理他們遇到的更難的問題。要讓他們多提問題,這樣他們才會有長進,你也才能有長進。

翟老師説,你們都覺得我知道得多,其實都是學生推動的,他們不斷地問我各種各樣的問題推動的。

聽了翟老師的話,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

近幾年學生的管理難度增大,我確實也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瞭如何維持課堂的穩定上,甚至我必須承認在有些時候,為了防止一些習慣散漫的學生藉機説話違反課堂紀律,我會在授課中減少對學生的啟發、追問,少給他們講一些和課堂內容相關的地理趣事。

成為教師已經整整六年了,在這六年的時光中,我積累了一些教學經驗,這種單純時間上的積累,足以使我能夠駕馭課堂,説出每一課的主要知識點是什麼、在考試中是如何體現的,這是剛剛成為教師時的我做不到的。可是追溯到自己還是一個新教師的時候,我清楚地記得,那時的我反而會常常追問學生問題,會鼓勵他們去發現教材上、地圖中的隱含信息,我遇到過把我問住的學生,承諾他等我回去好好查閲資料以後再來給他解答,並且送了他一個本子作為對他提出一個高水平問題的感謝,我和學生們的關係還因此更加融洽……

如果不是翟老師提醒,或許我都沒有意識到,我得到了一個安靜穩定的課堂,但也因此侷限住了自己,失去了提升自己能力的機會。

新的學年到來時,又將是一輪新的開始。此時此刻,我無比感激這次培訓,因為發現自己的問題永遠不算晚,希望我們就從新的學年、新的七年級,重新揚帆起航,我願意去做一個永遠不停止思考、永遠不停止學習的教師!

地理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四

今年5月,我有幸參加了國中地理教師遠程教育培訓,使我對地理教學的基本理念、過程和方法都有了進一步的熟悉。在思想上給我一種點撥,將使我在實踐中多一份思索、多一份指導。

一、課堂教學應具有理性的光輝

這是我在這次培訓中最深刻的體會。這次培訓中,專家的理論講座與相關的課例緊密結合,在鮮活的課例中解析理論的生成與掌握,非常有助於理解和學習。這樣的講座使我感到課堂教學的真正理性所在。課堂上一種方法的運用、一個步驟的設計、甚至一個問題提出,都應有一定的理念支撐,只有在理論的指導下,課堂才是科學高效的。這使我真切地感受到,應該具體地學習課程標準,廣泛地學習地理學科理論知識,當一些理論與標準熟記於心的時候,才能在教學的時候運用自如。我先前的“理論枯燥論”在此自動瓦解。

二、系統全面的講解填補了我對某些領域教學認識上的空白

以前我總認為地理教學空洞枯燥無味,對綜合性學習課的認識也比較模糊,一上這課的時候,我就比較頭疼,也調動不起學生的積極性。通過這次培訓學習,聆聽了專家的系統講解,觀看了名師的出色課例,我對這門課有了一種較清醒的認識。其設計理念與思路對我都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引領作用,我感到這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專業引領。

三、網絡交流使我在集思廣益中博採眾長

網絡論壇交流的過程中,我的每一個困惑的問題,都收到了老師們熱心的解答,我也積極地參與話題的討論與交流,認真地思考老師們提出的問題,用心學習老師們的方法,汲取老師們的經驗知識。交流中,使我感到,這是思想與思想碰撞的最佳平台,是經驗與經驗融合的最佳空間。在交流中,使我的教學方法得到了補充,教育思維得到了拓展。

這次培訓,對我來説是一次思想洗禮的過程,是一次理論學習的好機會,對我今後的教學工作必將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對今後全面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和地理學科教學質量,都將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