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版“天宮課堂”第二課學習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37W

新版“天宮課堂”第二課學習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 篇一

真是激動人心啊,我們中國的三位宇航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為我們帶來了一堂別有生趣的“天宮課堂”。

我們看到了在太空失重的條件下,物體運動的奇妙現象:“太空轉身”“乒乓球浮力消失”“水膜張力實驗”“泡騰片實驗”等,看到這些不可能在地球上完成的實驗,我不禁感歎:太空科技,奧祕無窮!我們的祖國真是偉大!

創新課堂心得體會 篇二

4月18、19日,我隨教育中心參加了“2015北師大中國小課堂教學與班級管理創新高級研修班”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現將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充分發揮“導學案”的作用

南京市溧水縣東廬中學的辦學理念有一條是“以講學稿為載體,實施校本研修,促進學校發展”。第一個為我們講座的便是此校的業務副校長徐暉,他是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語文學科帶頭人,“講學稿”研究專家。東廬中學講學稿的出現,是為了對付當時盛行的“滿堂灌”課堂教學現狀,以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是為了對付教輔資料滿天飛的現狀,以求減輕學生負擔;是為了解決師資力量薄弱的現實以求降低課堂教學難度,對教學能力偏低的教師幫一把。他們對“講學稿”定義為:把僅供教師使用的教案,增加更多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學生活動和作業,既做教師的教案,又做學生的學案;既做預習作業,又做課堂作業;既做家庭作業,又充當複習資料;既可以明確學習目標,又可讓學生少做筆記,多動手動腦。“講學稿”又叫“導學案”、“學案”或“教學案”,是一種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統一的課內外學習方案。而我們伊濱區已經很早也運用了導學案,在以後的教學中更應充分發揮它的作用,尤其是小組合作學習,用來彌補個體自學的不足,發揮導學案的使用效益。真正做到靜心教書,愛心育人,潛心研究。

二、打造魅力班會課

班會課是班主任的重要抓手,班會課是班主任工作的有效載體。上海新紀元教育研究院丁如許工作室的丁如許專家與大家交流了如何打造魅力班會課。

(一)、精心選題材。我們可以根據教育目標、班情選題,同時要樂於選擇生活中的新題。總之應做到三關注:關注學生的精神成長、關注學生的文化學習、關注學生的綜合發展。

(二)、創造新形式。“好的節目勝過千言萬語”,電視、電影節目直觀而形象。如果我們能把看電視、看電影時的那份感動,變成生活中的真實,效果一定是非常好的。所以我們要學習生活中的新鮮形式。同時要向優秀班主任學習,還要運用創造學的基本方法,“加一加”、“變一變”、“移一移”。最後還要用好多媒體技術,選取生活中的視頻,同時多拍一些特寫鏡頭。

(三)、認真寫教案。首先擬定響亮課題, 課題應明確 、新穎、上口、易記。其次思考設計背景,明確教育目標。總之,班會課的過程要清楚明確,班主任要精心設計,體現班會課的合理結構。

三、教育要培養好習慣

關鴻羽教案先以一個“捂在鼻子上的臭襪子”案例向大家闡釋了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巨大的力量。葉聖陶先生説:“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説,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教育的結果不能只限於有一個良好的習慣,還要使受教育者思想深處發生變化,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這就又對養成教育提出了要求。

(一)、養成教育必須賦予新時期的內容,如自主學習的習慣;終身學習的習慣;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習慣;自我認識,自我監控的習慣;自我保護、自我防範的習慣;環境保護的習慣(如垃圾分類);自我評價、自我反思的習慣;遵守規則的習慣(如一米線、乘滾梯靠右站);尊重他人的隱私和尊重他人私人空間的習慣等等。

(二)、養成教育途徑要多樣化。我們可與家長配合定期通報學校情況,如學校最近開展了哪些教育活動?最近對孩子提了哪些要求?學生有哪些不良傾向?同時要教給家長科學的教育方法。教育是專業性很強的,家長應該向老師多學習,對學校的工作多配合,少指責。

(三)、豐富養成教育的方法。 在一定意義上説,沒有訓練,就沒有好習慣。所以要充分利用好訓練法,訓練必須持之以恆,抓反覆,反覆抓;長流水,不斷線。同時要注意訓練的方式,我們可以採取激趣式、分解式、評比式、制約式、疏導式等。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有反思才是成功之母。我們還可以採取表揚為主,批評為輔的負強化法。當然言傳不如身教,我們要以身立教,以行導行,以才培才,以趣激趣,以情動情,以性養性。把學生培養成自信而不狂妄、自尊而不自傲、自謙而不自卑、熱情而不輕浮、禮貌而不虛偽的性格。

總之,此次培訓為我以後的教學以及班級管理創新提供了新思路,新思考,我會更加嚴格要求自己,讓自己沿着這些名家之路越走越遠。

學生觀看《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 篇三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在2021年12月9日,我們班全體同學在楊老師的組織下,認真觀看了“天宮課堂”,航天員在中國空間站進行了太空授課。早在2013年6月20日,王亞平老師就曾在“天宮一號”開展過基礎物理實驗。

雖然我們現在對於那些高深的航天技術,深邃的宇宙知識理解不了多少,但是這卻激發了我探索知識宇宙的強烈興趣。我們每天只能迎來一次日出,可在空間站的宇航員們卻可以一天中迎來十六個日出,因為他們在神舟十三號飛船裏,每九十分鐘就可以繞地球一圈。

在這次“天宮課堂”,我們看到了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場景展示、太空細胞學研究實驗展示、太空轉身、浮力消失實驗、水膜張力實驗、水球光學實驗、泡騰片實驗、天地互動交流等。讓我們從天地差異中感知宇宙的奧祕,體驗探索的樂趣。孔子當年杏林遊學時又怎會想到有一天,他的後輩會像嫦娥一樣奔向太空,並在太空上傳道授業解惑呢?都説“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而王亞平卻把這種職業的光輝灑向太空,讓整個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輝下。

如果説浩瀚的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麼強大的綜合國力,紮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打開這本書的智慧鑰匙。王亞平老師的太空授課發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着我們所有青少年。謝謝宇航員,也同樣謝謝大自然和宇宙饋贈的一切。

我想我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我夢想有一天月球上能插滿中國的旗幟,我憧憬高科技能傳遍全宇宙,我想象自己成為一名宇航員,搭乘宇宙飛船去探索深邃的太空,為航天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 篇四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一年前,太空首次授課,“太空老師”王亞平為全國學生授課時的寄語經常圍繞在同學的耳畔,時隔3月份,她又為全國同學帶來了第二次授課,看着兩次授課的過程,不得不感慨中國科技的偉大進步,現在在太空也可以做實驗,也可以利用高科技與陸地上的科學家進行互動討論,數據也可以實時傳達,科學的進步意味着祖國的進步,當年中國科技落後,實行“三大步”慢慢的趕超,不得不感慨中國人的精神,那些刻苦,不言棄的科學家,為中國奉獻了許多自己的時間和青春,青少年應該學習他們的精神,少年強則國強,只願中國少年積極奮進。

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 篇五

距離第一次看太空授課已經是去年十二月份了,那次最印象深刻的就是水滴放大鏡了,今天天宮課堂再次開課,讓我們再次探尋其中的奧祕,點亮少年航天夢吧。

首先,失重是否意味着重力消失呢?老師們開啟了第一個問題,為此老師給我們解釋道“當物體處於失重狀態時,物體的重力並未發生變化,只是視重變了,所以失重並不意味着重力消失。”

緊接着老師們又帶着同學做了個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在表面張力作用下將兩個塑料板連接起來,呈現了個像橋一樣的形狀—液橋。

通過屏幕,看着王亞平老師和一位同學共同實驗時,彷彿看到了胸前飛舞的紅領巾正指引着杆頂隨風飄揚鮮紅的五星紅旗,正是這些在訴説着中國千百年來的航天夢啊!

“太空離心機、高精度時頻實驗櫃、變重力科學實驗櫃…”這些儀器,代表了中國科技,代表了中國航空,中國航天夢的逐步實現,世界共睹。

在天地互動中,同學們向宇航員老師們提出了一系列疑問,有“太空中水能燒開嗎?”還有“在空間站上看到的月亮和地球上一樣嗎?”其中還有一個同學問了“如何成為一名到空間站做實驗的科學家?”中國航天強國夢要靠世世代代的青少年繼續完成。

天宮課堂又落下了帷幕,讓我們仰望星空,看北斗環繞,見中國航天摘萬里星辰。

創新課堂心得體會 篇六

今天,華東師大的孔企平教授給學員做了“如何進行數學課堂教學研究”的精彩報告。孔老師從實際入手上升到理論的高度,深入淺出的給學員講授了什麼是案例研究、如何進行案例研究、怎樣進行案例寫作、以及如何開展有效教學研究、如何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等問題。 回顧今天的學習,除了學習到一些從未接觸到的知識外,還解決了我以前的一些教學中的困惑,其中特別有感觸的是:課堂教學一定要把思考還給學生,讓創新走進課堂。

當前新課程研究的熱點是有關“四基”的理論和“兩能”的提法。“四基” ,也就是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數學思想和方法、基本數學活動經驗。“兩能”是指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有思考的空間、表達的空間、實踐的空間和交往的空間。其中,思考的空間尤為重要。

下面給大家呈現一個案例來引起我們的反思。“蔡金髮的研究” 題目是:有一些孩子和一些匹薩餅。7個女孩平分2個匹薩餅,3個男孩平分1個匹薩餅。

A.每個女孩分得的匹薩餅與每個男孩分得的匹薩餅一樣多嗎?

解釋或展示你是如何找到答案的。

B.如果每個女孩分得的匹薩餅和每個男孩分得的匹薩餅不一樣多,誰分得更多一些?

解釋或展示你是如何找到答案的。

測試結果分析:超過90%的中國學生使用瞭如下的常規策略:每個男孩將分得1/3個匹薩餅,而每個女孩將分得2/7個匹薩餅。如果要比較1/3和2/7的大小,只要把這兩個分數通分(1/3=7/21,2/7=6/21,7/21-6/21=1/21)或是把它們都轉化為小數(1/3=0.33, 2/7=0.29, 0.33-0.29=0.04),就可知道1/3大於2/7。

只有大約20%的美國學生使用了這種常規策略。

相反地,絕大多數的美國學生使用瞭如下的非常規策略中的一種。

解法1:三個女孩分一個匹薩餅,另外三個女孩分另一個匹薩餅。這六個女孩中的每個女孩都與三個男孩中的每個男孩分得同樣多的匹薩餅。但是有一個女孩沒有分得匹薩餅。所以,每個男孩分得的匹薩餅更多。

解法2:三個女孩分一個匹薩餅,剩下的四個女孩分一個匹薩餅。剩下的四個女孩每人分得的匹薩餅要少於每個男孩分得的匹薩餅。所以男孩分得的匹薩餅更多。

解法3:7個女孩有2個匹薩餅,3個男孩有1個匹薩餅。女孩所擁有的匹薩餅是男孩所擁有的匹薩餅的2倍。但女孩的人數卻不止男孩人數的2倍,所以男孩分得的匹薩餅更多。

解法4:每個匹薩餅被分成4塊。每個女孩分得1塊,還剩餘1塊。每個男孩分得1塊,也還剩餘1塊。剩下的1塊必須由7個女孩再次來分,而另外剩下的1塊只需要3個男孩再次來分,所以男孩分得的匹薩餅更多。

這個例子表明了我們所面臨的一個困境。

儘管常規的策略明顯地非常有效並且易於應用到解決其他的類似問題,但是這種常規策略卻顯示不出什麼創意。

相反地,儘管非常規的策略顯示出學生思維上的創意,但這些策略幾乎不適用於解決其他類似的問題。

這個案例説明我國課堂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常規策略上的有效性,以及美國課堂教學在發展創造性數學思維上的有效性。我想,我們只有將這兩種有效性很好的結合起來,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趨於平衡。反思自己的教學,在很多時候為了急於求成,沒有顧及到學生的認知過程,不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表達的空間、實踐的空間和和交往的空間而是直接告訴學生某個類型按什麼形式去做即可,課堂缺乏生機和活力,長期下去,勢必造成學生思維僵化、做題機械化、缺乏創新思維的火花和勇於探究的勇氣。

我們知道“熟能生巧”,但不恰當的練習(量大、形式單一、不分層次)和講授還會導致“熟能生厭”、“熟能生笨”。比如,在分數應用題的教學中,我們為了“省事”,有時直接告訴了學生什麼類型就用什麼方法。還有在計算教學中,有時沒有讓學生經歷算法形成的過程直接告訴學生應該怎樣算。其實,我們只需把腳步放慢一些,給學生一些探索和思考的空間,給學生一些交流和表達的空間,給學生一些猜測和質疑的空間,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情感體驗,發揮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性。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優化出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把“孰能生笨”轉化為“熟能生智”。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給自己的課堂教學也做了一下診斷,今後努力的方向是:把思考還給學生,讓創新走進課堂。

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 篇七

新時代,新擔當

3月23號的下午,居家上網課的我們,收看了一節來自於中國空間站向全世界直播錄製的課堂。由宇航員翟志剛、葉光富叔叔和王亞平阿姨進行講解。他們先帶我們做的有幾個有趣的實驗,其中最讓我感興趣的是”油水分離”。

”同學們,未來屬於我們探索浩瀚宇宙,發展和諧實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希望同學們只爭朝夕,不負青春!”這是葉光富叔叔新一代的我們的寄語。對於為新一代的我們,趁着這青春時光,不負眾望,發奮讀書,將來為中國的航天事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新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 篇八

在太空裏,我們的神舟十三號已飛向太空,飛船裏的三位宇航員——葉光富、王亞平與霍志剛。今日,他們在太空裏給我們授課。亞平老師用一個東西弄出一個又小又薄的水膜,接着她又開始把這個水膜加厚加大。

過了一會兒,水膜變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水晶球,又圓又大,美麗極了!然後亞平老師把泡騰片塞進這個“水晶球”裏面,剎那間裏面綻放出了美麗的花朵。這個實驗原理就是:微重力表面張力顯神威,水膜注水變水球。

通過這次太空實驗,我不僅感受到了太空物理奧祕,還讓我知道只有現在更加的努力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長大後才有機會去探索太空的奧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