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嫦娥5號中國航天個人學習心得2020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16W

嫦娥5號中國航天個人學習心得2020

在2020的年末,我國再次迎來了一次激動人心的偉大舉止,我們的嫦娥五號發射併成功回家了!每一項科學突破都能帶來數個世紀的文明進步,每一個新的科學理論都能促使整個文明從思想到物質上的蜕變。瞭解更多相關詳情,接下來請查閲小編為你們精選的內容:

嫦娥5號中國航天個人學習心得1

振奮人心的消息相繼傳來!截至12月2日,嫦娥五號上升器與着陸器組合已成功月面軟着陸,並開始了最關鍵的“挖土”任務。屆時,着陸器將帶着我們對外星球的嚮往,開展一系列科學實驗,並採集2kg月球土壤樣本返回地球。這標誌着整個人類向未知宇宙的探索又更近了一步。

在感到振奮的同時,也許很多朋友更多的是好奇:嫦娥五號到底是什麼?她是如何實現目標的?又要完成什麼樣的研究?這裏就為大家科普一下。

説起嫦娥五號就不得不提嫦娥一~四號,畢竟這四代前輩為小五的成功運轉積累了大量的數據經驗

我國探月工程是按照“繞、落、回”的計劃執行的。“繞”即實現衞星在月球自轉軌道繞月巡航;“落”即能夠着陸到月球表面;“回”即能夠着陸到月球表面,並在採集樣本後返回地球。

嫦娥一號和二號實現了“繞”。

嫦娥一號,是一顆“繞月”人造衞星,在月球自轉軌道上繞月飛行,遠距離觀察月球;

嫦娥二號,是一顆升級版的一號;

嫦娥三號和四號實現了“落”。

嫦娥三號,就是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微博知名“大V”——玉兔號月球車,小玉兔搭載了探月工程的首個月球“着陸器”,實現了月面軟着陸和巡航研究;

嫦娥四號,是升級版的三號,由玉兔二號、月面着陸器、鵲橋中繼衞星三個部分組成,比三號多了一個用於從月球背面向地球傳遞信號的鵲橋衞星。等於小玉兔帶着“手機”登上了月球,和地球老家聯繫更方便啦!

嫦娥五號,既是我們對第三步“回”的初步嘗試。

比起三號和四號,嫦娥五號的結構總體上“胖”了一倍,因為除了要把“小玉兔”送上月球外,在“小玉兔”完成任務後,還得把“小玉兔”採集到的月壤樣本帶地球老家。送去的時候,和三號四號一樣,需要一個月球着陸器;回來的時候則額外還需一個上升器+一個返回器。

所以,剛剛發射升空,還在奔向月球的嫦娥五號,看起來就像一個長長的冰糖葫蘆。

當嫦娥五號到達繞月軌道並調整穩定後。這個長長的冰糖葫蘆就會從中間分成2部分:負責着陸採樣的“上升器”乘坐“着陸器”降落到月球表面收集土壤樣本;負責帶大家回家的“返回器”坐在“軌道器”中繼續繞月巡航,等待“上升器”完成任務。

“上升器”乘坐“着陸器”落到月球表面後,會自動駛出“着陸器”平台,到月球表面完成樣本採集等一系列科研任務。完成任務後,回到着陸器平台,通過自身攜帶的“推進器”返回繞月軌道,與等待中的“返回器”對接,將樣本交接給“返回器”。

最後“返回器”搭載“軌道器”歷經38萬公里的太空旅行返回地球。

通過網絡信息我們都知道,嫦娥五號登月的主要目的是帶回一份2kg的月球土壤樣本。那嫦娥五號在月球上“挖土”的目的是什麼呢?

其實“挖土”只是嫦娥五號探月的表面目的。在這個平凡的表面下隱藏着很多能夠促進人類科技的深層次的研究。

首先從發射到回收的整個過程,就是一個系統的大框架科學研究,如果將整個發射過程當成一次科學實驗。這個實驗包含了:力學、熱學、電性能、大系統對接、着陸起飛綜合驗證試驗、全尺寸羽流導流試驗、全自動採樣封裝試驗、全自動交會對接和樣本轉移試驗、返回器綜合空投試驗、氣動力設計驗證試驗、氣動熱防護試驗等等數十個涉及各類物理學模塊的前沿研究。

就拿“全尺寸羽流導流試驗”來説。“羽流”是一種十分不確定的分子流體運動狀態,它描述的是兩種密度相近的不同介質,其中一種在另一種中自由擴散的方式。比如:吸煙人吐出的香煙煙塵在空氣中的移動方式;點燃柴火後產生的火焰在空氣中的形態模式……

其中,火箭發動機尾部噴射出的尾焰在空氣中的運動方式也是羽流的一種。

通過“羽流導流”試驗,可以進一步觀察和積累羽流的產生、形態變化、擴散模式等,然後通過預設好的的理論模型,對羽流增加外部干擾進行“導流”,使其在限定的數學模式內運轉,讓不可控的羽流變得可控。這樣就能讓火箭發動機的性能更好,安全性更高!

而且這些試驗數據還能提供給其他社會應用進行參考。比如:森林防火。前幾年的加州大火,一夜間毀滅了一個小鎮,如果人類擁有成熟的“火羽流”模型,就能通過人為干預“火羽流”的動向,大範圍阻隔火蔓延,達到更好的滅火效果,減輕災害帶來的損傷。

好了,關於嫦娥五號的科普就到這裏了。

每一項科學突破都能帶來數個世紀的文明進步,每一個新的科學理論都能促使整個文明從思想到物質上的蜕變。嫦娥五號遠奔38萬公里挖土,代表華夏人走出我們完整訪問外星球的第一步,接下來還有很多挑戰在等着“五號寶寶”,讓我們一起祝她一帆風順!

嫦娥5號中國航天個人學習心得2

11月24日,“出發”——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並進入地月轉移軌道。

12月1日,“到達目的地”——嫦娥五號在月球正面預選區域着陸並開展采樣工作。

12月2日,“已攬件”——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表自動採樣,並將樣品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

12月3日,上升器點火起飛、精準入軌。

12月6日,“已裝車”——嫦娥五號完成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之間的交會對接及樣品轉移。

12月17日,“已送達”——嫦娥五號重返地球。

翹首以盼,“土特產”快遞終於到了!

經過20多天期盼等待,嫦娥五號探月之旅終於取得圓滿成功。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一次任務中,連續實現我國航天史上首次月面採樣、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帶樣返回等多個重大突破。4分鐘視頻回顧嫦娥五號發射、探月、着陸全過程。

嫦娥五號,歡迎回家!

讓我見證了中國科學家們的偉大實力!

嫦娥5號中國航天個人學習心得3

嫦娥五號自一誕生就揹負諸多使命,將月壤帶回地球就是其中之一。這任務本身看上去並沒有多麼奪目,因為四十幾年前美蘇已經完成了這項工作。但是在時隔44年後,當中國的嫦娥五號成功完成了採取月壤的任務後,竟然引得全球矚目,嫦娥五號究竟憑什麼呢?

通常一提到人類對月球進行探測,大家多會想到美國第一次載人登月的時候,算起來也有51年了,中國起步較晚這一點不得不去承認。但若就此認為中國航天技術一直落後於美國就錯了,這完全是兩碼事。

以往月球探測器返回時,是從月面起飛直接飛回來的,但嫦娥五號不一樣,它採用的是全球最先進的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比起地軌對接,月軌對接的難度要大多了,想要搭建月軌空間站,該技術是基礎,想要打造月球基地,該技術是支撐。

在過去的十年裏,美蘇等國掌握了先進的航天技術,卻堅決不肯吐露給中國分毫,所以嫦娥五號才會承載和44年前蘇聯月球探測器一樣的任務,但是實現技術的途徑卻大不相同,以致於實現成本也是天差地別,這就是技術優勢的好處。

別小看這些成本,在美蘇爭霸的歲月裏,太空競賽也被很多人看做是將蘇聯拖垮的罪魁禍首之一,因為美蘇兩國均在太空探測的問題上投入了重金,讓整個國家都蒙受了沉重的經濟負擔。所以,蘇聯剛一解體,美國就開始不斷縮小太空探測的規模。

當中國開始探月工程的時候,有不少人都擔心這得要投入多少錢才夠,中國的經濟水平能否扛得住。單用性價比這個詞來形容中國探月工程的經濟性已經不足夠了。按照葉培建的話説,中國是花小錢辦大事,按照媒體的説法,中國是在用白菜價換取含金量十足的太空探索科研項目。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但凡被中國拿下的尖端科技,價格就會跌到堪比白菜,很多人認為這是中國用工成本低的原因,主動放棄了暴力,其實這是技術升級造成的。設備作用相同,但實現技術的形式不同,成本自然也有所區別,技術優勢就有這樣的好處。

中國的探月工程根本談不上是費錢費力,無論是經濟還是科技,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任何太空競賽都不足以令中國畏懼。反觀美國那從滿心不屑轉變成緊盯不放的態度,每當中國在某領域取得技術突破以後,美國都要高喊着中國要豁達一些,把技術分享給全世界,為全人類造福,這一次也是一樣。

雖然美國人的做法已經沒什麼稀奇,但這份呼籲卻值得人們深思。畢竟美國早在1969年就實現了載人登月,中國是在51年後才完成這項任務,中國手中獲得的這些數據對美國人而言真那麼有價值嗎?美國人的反應告訴了我們答案,他們真正重視的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技術路徑,他們也想花最少的錢辦最大的事。

説到這裏,我們不得不提防美國那最龐大也最複雜的間諜組織,如何防範技術間諜已經成了現在的主要問題。當前美國極力打壓中國的5G技術,莫非是中國先進的5G技術限制了美國技術間諜對情報的獲取?

嫦娥5號中國航天個人學習心得4

11月24日凌晨4時-5時,“長征五號”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即將開啟登月之旅,這次任務被稱為我國航天史“最複雜的任務”之一。

“嫦娥五號”探測器是我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航天器,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

那麼“嫦娥五號”升空後要經歷怎樣的過稱呢?它如何把月球樣品帶回地球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帶來了真人模擬嫦娥五號發射,讓你很直觀的看懂任務全過程。

視頻中,藍圈代表地球、白圈代表月球。五個人分別扮演長征五號、軌道器、返回器、着陸器、上升器,形象了演示了整個過程的分離、對接等操作,最後只有返回器帶着樣本返回地球。

據瞭解,嫦娥五號要想完成這次的任務,要經歷如下過程:發射-變軌、中途修正、制動、繞月-打鑽取樣-着陸器和上升器軟着陸-機械臂取樣-上升器奮力-上升器和軌道器/返回器月球上空交會對接-返回器分離-滑躍式/水票市軌跡-進入大氣-軟着陸。

嫦娥5號中國航天個人學習心得5

“五、四、三、二、一,點火,起飛!”屏幕中,文昌發射中心控制室傳來陣陣歡呼,我們的教室也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嫦娥五號奔月啦!

十幾個淘氣的男生竟然一擁而上,跑到講台前,目不轉睛地盯着班班通,看!幾束藍色的火焰噴射着,把“嫦娥”託上天空,一團團白色的煙霧席捲而來,浪潮般向我們撲來!白霧漸漸消散,嫦娥五號打破寧靜的夜空,像一輪金色的太陽升上天空,又似一道絢麗的霞光劈開黑夜,還像一條火龍騰躍而起。它象徵着光明,又寄託着全國人民的殷切希望。

記者們拿着相機,閃光燈在不停地閃爍,他們在爭先恐後地記錄着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同學們看着視頻,個個驚掉了下巴,發出聲聲驚歎。

嫦娥五號長7.23米,寬4.5米,它由軌道器、着陸器、上升器和返回器組成。嫦娥五號點火後僅用2200秒就到了預定的軌道,它要執行一個艱鉅的任務,那就是“回”,即實現“繞、落、回”三步目標後從月球採樣自動返回。這既體現了中國科技的水平,也展現了中國的經濟實力。

通過視頻我還了解到,嫦娥七號將要在2023年發射。我相信,憑着中國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嫦娥七號一定會成功昇天。

雖然我現在還是一個國小生,但我要向中國航天人學習,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發揚中國航天精神,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長大以後為國家、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