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培訓特殊教育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72W

培訓特殊教育心得體會多篇

培訓特殊教育心得體會篇1

“國培計劃”是我國一個大規模、高層次、高要求的教師培訓工程,具有示範引領、促進改革的重大意義和價值,能夠參加這樣一次高水平的特殊教育骨幹教師培訓,於我來説是一次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雖然才是短短三天學習,卻帶給我前所未有的感觸和震撼。

平時在教學中感到聾孩子普遍理解力差,學習能力弱,學過的知識不成體系,學得快,忘得更快,讓我很是困惑卻總結不出原因。遼寧師範大學的袁茵教授關於“聽障學生認知和語言發展與教育”的講座,讓我明白聽障孩子在同年齡同環境條件下與健全孩子認知發展上的差距,以及我們特校教師該怎樣針對聾孩子這樣的特點進行教育。袁教授用專業的術語,活潑生動的案例為我們娓娓道來,既解答了我心中的困惑,又引導我以後該怎樣去遵循聽障兒童認知發展的規律進行教學和語言訓練,以達到最佳教育效果。張楊老師的講座讓我們認識到“溝通與交往”課程的重要性,以及聾校開展“溝通與交往”可以通過多渠道、多種方式進行,拓寬了我校今後課程開設上的思路。

由於我們的教育對象是特殊兒童,故而特校教師更易出現心理問題。徐建奇副教授針對特校教師職業倦怠和常見的心理問題,教我們怎樣擁有健康的心理,即正確認識自己、認識他人;悦納自己、悦納他人,把自我成長與他人共同成長融合起來。“一個老師教學水平低會對學生的發展有影響,但遠遠不如教師心理不健康對學生的影響大。”這句話值得我們每一個特教老師深思。

張文京教授的講座《個別化教育與教學》向我們展示了具體的個別化教育計劃和執行結果,讓我們明白個別化教育的重要性。張教授給我感觸更深的是:現在是我國特殊教育發展最好最快的時期,今後的特校不僅僅服務於在校的少量學生,而是要轉變職能,成為當地的特教資源中心,走進普校為融合教育提供技術支持。這讓我們意識到自己肩上的重任,我們要擴大自己的知識範圍,努力鑽研特教技能,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肖敏老師的《聾校課堂溝通策略和案例分析》給了我很深的感觸,肖老師從特殊教育第一線老師的視角,以聾教育中的關鍵問題——溝通問題為切入點,用許多現實的課堂實錄和案例,揭示了聾校課堂溝通的原因和規律,並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總結出可操作的應對策略。在肖老師的講座上,我還聆聽到來自其他省份的特教老師的精彩發言,這些發言針對聾校溝通問題提出了許多可行性的意見,為我今後的教育教學上解決與聾生的溝通問題提供了實質性的幫助。

作為一個涉足特教時間不足三年的教師,這三天的培訓為我打開了一扇門,讓我開闊視野,為我今後幾天的學習和以後更好地從事特教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省特殊教育學校科研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一、認清了開展教育科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轉變了觀念。

曾經,我和大多數一線教師一樣,也非常害怕做課題。覺得教育科研與我無關,覺得這是專業的教育科研人員的事。雖然也嘗試着在做一些課題,但更多時候是為了完成一些“任務”、為了評職稱。科研興校是近年來普通中國小校比較時髦和流行的話題,也是很多學校加強內涵建設、提升辦學質量的重要措施和成功的經驗。然而,特殊教育學校在這方面總體上還比較落後。丁勇書記關於《科研興校——特教學校發展的必由之路》報告跟我們交流三個問題:一是科研何以能興校?二是如何以科研興校?三是實施科研興校的根本之策在於提高教師隊伍科研水平和專業素質,才能推動特殊教育領域科研興校的普遍開展,促進特殊學校提高教育質量。一個課題成就一個教師。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是促進教師教師專業水平發展的有效途徑,是促進教學質量提高的有效保障。因此,一線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的。

二、想通了教育科研的課題就在我們的身邊,明確了定位。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教師怕做課題,是因為感到教育科研無從下手,不明白教育科研工作到底該幹些什麼,找不到課題的切入點在哪裏。談秀菁教授關於《特殊教育科研的選題》的講座、讓我看到了,其實課題就在我們身邊。特別作為特殊教育學校的一線教師,我們的教育科研活動與專家學者的專業理論研究是不同的,我們進行教育科研必須結合自身的特點,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我們開展教育研究的問題或者説方向應該來源於自己或班級德育、教育教學工作之中,比較具體的應用性問題。總而言之,我們特殊教育教師教育科研課題的“源頭活水”就是自己的教育生活——在日新月異的教育實踐中發現問題,在豐富多彩的問題中選擇課題,我們的研究就應該從點滴開始。

三、梳理了開展教育科研的過程、內容與方法,找到了門路。

完成了選題,明確了研究的方向,那麼接下來該怎樣制訂課題實施計劃、撰寫開題報告?怎樣實施課題,進行過程管理?這些疑惑,江蘇省教育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蔡守龍主任、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所何侃教授、李澤慧教授為我們進行了較為完整的解答。特別是蔡守龍主任關於《教育規劃課題的設計與論證》的講座,從重新審視和調整研究方案、課題研究內容的分解與細化、確定研究工作的推進策略三大步驟,闡述了在制訂課題實施計劃、撰寫開題報告後的課題研究啟動階段我們該做些什麼,使我對如何開展“教育科研”的認識逐步清晰。通過專家們系統的梳理,我感覺自己跳出了狹礙的教育科研觀,進一步理解了“什麼是學校教育科研”,明確了教育科研的定義,瞭解了“教育科研如何選題”、“教育科研的三大原則”、“如何設計學校教育科研的課題”、“課題設計的內容包括什麼”、“課題設計的要求”等內容,讓我清晰了開展課題我該做些什麼、怎麼做,找到了做課題的門路,為我今後開展教育科研指明瞭方向。

四、明確了教育科研論文的寫作要求,理清了思路。

撰寫學科論文,是每個教師的一種追求。因為通過撰寫論文,能促使教師去總結教學經驗,探索科學的教學規律,尋找最佳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一直以來,研究論文的寫作是我的薄弱環節,有很多想法,但是寫起來總是感覺不到位、不清晰。聽了談秀菁教授關於《教育研究論文撰寫》、《撰寫教育研究方案》的講座,使我對研究論文該如何撰寫有一些清晰的瞭解。要想寫出有好的論文離不開兩點:一是對教學進行深入研究、思考,並在研究和思考中有所感悟;二是掌握論文寫作的要求和方法。

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使我清晰地認識到,要使自己與時俱進,提高自己的教科能力,就要採用反思——行動——再反思的研究模式從實踐中汲取營養,以更新教育理念,活化教育內容,實現教育科研的不斷深入與自己專業的持續成長。十分感謝有這樣的學習機會,能夠讓我重新坐在課堂之上,靜下心來重新認識自我,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而我也會將這次學習當作一次提升自己教育教學研究水平的契機,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養,在成為研究型教師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努力成為一名新興的研究型骨幹教師。

培訓特殊教育心得體會篇2

兒童孤獨症又稱自閉症,是一種廣泛性發育障礙,其特點是個體社會人際交往和溝通模式的質的異常,包括在各種場合的多種功能活動,如社會交往、言語表達障礙、狹窄的興趣範圍、刻板等行為方式。

一、自閉症有如下五大症狀

1、社會交往障礙

社會交往缺陷是孤獨症的核心。有的患兒在嬰兒期就表現出避免與他人目光接觸,也缺少面部表情。當別人要抱他起來時,往往不會像正常兒童那樣伸出雙手錶現出期待別人抱起的姿勢。拒絕別人的擁抱,當與父母離別時無明顯的依戀表情,見到父母時又無愉快的表示,見陌生人也類同見到父母的表情,有時呼喚其名字,也時常不理會,無反應,以致使人懷疑其是否有聽力問題。言語發育障礙言語障礙十分常見,亦較嚴重。

2、患者沉默不語或較少使用語?

傾向於用手勢或其他形式來表達他們的願望和要求。言語運用能力很差,不會主動與人交談,常會自顧自地説話,且話語常用代詞,或為刻板重複的言語和模仿言語。言語音調、節奏的障礙表現為自我刺激地使用言語,常會尖叫,哼哼或發出別人不能聽清或不可理解的"話",或者自言自語,也稱為"自我中心語言"。非語言xx流損害是常用手勢或姿勢語言,或用點頭、搖頭或其他面部表情來表達某種需求。

3、興趣範圍狹窄

以及刻板、僵硬的行為方式對環境,傾向於要求固定不變或不正常反應,好刻板固定生活行為方式。不尋常的興趣和非同一般的遊戲方式,即常會對某些物件或活動的特殊迷戀,對迷戀物件會終日拿着,數十天如此。刻板、重複的行為和特殊的動作姿勢,常獨自來回踱步、自身旋轉、轉圈走、重複地蹦跳,最常見的姿勢是將手置於胸前凝視,常會出現自傷、自殘性質的動作。還會反覆角摸光滑物體,常會將物品先在鼻前嗅一下,甚而對常見物也要先嗅一下。感覺和知覺的異常表現為感覺和知覺過弱,過強或不尋常,有的患兒對疼痛刺激反應遲鈍。智力和認知缺陷約有3/4的患兒智力落後,有些孤獨症有某些特殊能力,如對路線、數字、地名、人名的不尋常記憶力和對日期推算和速算的能力。

4、孩子性格孤僻,怕見人

總是不開心,對一切事情都冷漠,或是動不動就要發脾氣,做事情不專心,堅持性差,就要注意了。對於這樣的情況,很多家長認為是孩子的性格特點,不太在意。其實,這些孩子是得了“高樓孤獨症”,這是一種新的兒童心理疾病。

5、也有些患“高樓孤獨症”的孩子厭食

總是感到疲倦,臉色總是蒼白無光,愛生病。對這些表現,很多家長認為是孩子體質差,想盡了辦法讓孩子增強體質,可是,效果總不太好。

現在,家庭結構越來越小,可是房子卻越來越大,越來越高,不少人家甚至住進了高層。這樣家庭的孩子們很難享受在門前屋後奔跑的樂趣,與小朋友做遊戲的快樂,也很少有與陽光、花草、土地、昆蟲接觸的機會。

住在高樓裏的孩子,特別是還沒有上幼兒園的孩子,多是一整天都跟着保姆或是家裏的老人索然無味地在空曠的大房子裏玩兒各種“益智玩具”,久而久之心理便出現了變化,有了高樓孤獨症的表現。兒童心理專家説,這種心理上的疾病同時影響身體健康和智力發展。

二、如何避免“高樓孤獨症”

為了避免孩子得這種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多與外界接觸,多和小夥伴在自然界玩耍,多和性格開朗的人交往。

讓孩子每天都有在户外活動的時間,不要把孩子一個人放在一堆玩具裏,家長就不管了。

有的家長因為室內裝修得漂亮,就限制孩子的活動,這也不讓碰,那裏也不讓摸。可是,孩子往往會對家裏的一些擺設、用品發生興趣,這種興趣要遠遠超過對玩具興趣。大人的呵斥也會損害孩子的心理。家長應該儘量地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一些比較安全的東西可以讓孩子玩兒,不能玩兒的也不要用恐嚇、訓斥的態度去制止。孩子生活的空間也不要有太多的障礙物,要讓孩子在家裏能充分地活動。這些措施可以激發孩子的活力,使他們形成健康、積極的心態。

孤獨症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教育,重點應該教會患兒有用的社會技能,如日常生活的自助能力,與人交往方式和技巧,與周圍環境協調配合及行為規範,對公共設施的利用等最基本的生存技能。教育訓練應以父母為主,通過訓練首先對父母與人感興趣,並且學會交往技能和技巧。教育需堅持與長期性,因為需要讓患兒掌握一種基本技能和習慣,需要半年或更長時間,尤其早期接受教育對患兒是相當重要的。

培訓特殊教育心得體會篇3

我有幸參加了瀋陽市教委組織的特教培訓學習。可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通過這次培訓,收穫很多:眼界開闊了、思考問題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許多疑問得到了解決。

一、機會難得,學習氣氛濃

我虛心、誠懇地接受着培訓,態度之端正、學習之專注,彷彿又回到了曾經的校園。培訓期間,每個人都是那樣的專心致志,全神貫注,認真的聆聽,適時地記錄,如飢似渴地接受着新鮮的理念,大家都覺得機會是如此的難得,學習的氣氛十分濃厚。

二、聽報告,感受深

張寧生教授講座就象是一頓豐盛的大餐呈現在我的面前。他毫無保留的把自己數十年來的研究觀點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深入淺出,幽默風趣,讓人久久難忘;更讓我深深感覺到特教研究無止境,教學創意無極限。

三、讀書學習無止境

聽張教授滔滔不絕、揮灑自如的講座,心中十分歎服。歎服他的口才,歎服他的自信,歎服他的敏鋭,歎服他的淵博。如此才氣從何而來?那就是不斷的讀書學習,朝朝如此,暮暮如此,年年歲歲,日復一日,永不停息,永無止境。讀書學習已像吃飯睡覺一樣,成為了他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也許窮我一生也未必能成為教育教學的專家和教授,但我可以從現在起就行動起來,像他一樣投入到讀書學習的活動中去,讓讀書學習也成為我生命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我們來説,每位教師都是一座豐富的寶藏。作為一線的特教老師,我們有自己的獨特個性,每個人又身在不同的學校,面對不同的學生,教育方法也不盡相同,這就要求我們用心研究分析,對照自己的實際,為我所用。

為期兩天的培訓結束了,但我知道有一樣東西悄悄地產生了,那就是我們的夢想!就讓她從這裏起飛吧,也許她飛得還不夠平穩,可就像所有的翅膀一樣,沒有風雨的歷練,怎會變得越來越強壯有力呢?

培訓特殊教育心得體會篇4

20xx年10月22日上午,我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來到上海蔘加“國培計劃(20xx)”——特殊教育骨幹教師培訓項目華東師範大學聾教育班的學習。時光匆匆,如白駒過隙,為期十天的培訓學習轉瞬間就結束了。回顧這彌足珍貴的十天的培訓學習生活,緊張、充實、快樂,能夠聆聽各位特殊教育專家們的講座,得到他們的悉心指導,感覺到在理念上得到了洗禮和素養上得到了錘鍊昇華。

這十天來,國內專家及華東師範大學的各位專家教授高屋建瓴的專題講座,令人醍醐灌頂,時時回味。季佩玉教授引領我們系統瞭解了聾啞學校新課程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的最新成果,道出了聾啞教育課程理論的真諦;黃昭明教授、季佩玉教授、趙航教授、劉巧雲教授、盧紅雲教授等分別對醫教結合背景下聾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聾校課程設置方案與課程校本化研討、聽力檢測與人工耳蝸、聽覺功能評估與訓練、言語功能評估與訓練等課程理論進行了系統而又專業的分析與指導,指引我們從課程、方法、技術三個層面探尋教學之路;杜曉新教授、季佩玉教授、朱友涵教授、金育萍教授則從聾生認知能力評估與訓練、語文教學、數學教學、聾生身心發展特點及教育對策等方面啟發我們關注學生的特徵,注重教學研究,促進學生適應性發展;周紅省教授、程旭教授、楊福義院長則從學前及低年級聾生教育康復課程設置及案例分析、聾教育中的家校互動、單一被試研究方法作了真切的描述,讓我們對特教發展的未來有了前瞻的認識與信心。特教專家們用生動的語言、精到的講授、鮮活的實例博得了陣陣掌聲與發自內心的讚歎,精彩而又務實的講授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體驗,開拓了我們的專業視野,解決了許多困惑迷茫,使我們的專業精神、專業素養與專業技能水平有了顯著的提升。

本次培訓中還安排了兩次對上海特校的考察學習活動,這同樣讓人印象深刻,深受鼓舞和激勵。閔行區啟音學校樹立了“醫教結合”的辦學思想,積極發展殘疾兒童康復與教育相結合的專業特色課程;閔行區啟英幼兒園積極發展學前教育,對聾啞兒童實行“可視音樂干預

治療”的新課程、新方法的實踐研究讓人驚喜讚歎;盧灣區第四聾校特殊教育學校“高期望教育”理念引領下的“醫教結合”教育體系研究成果菲然,口語教學成效顯著讓人驚歎;閘北區小小虎幼稚園實現“聾健融合”理念下的“自助發展”教育聲聞宇內,成績令人矚目。這些特教精品學校,充分展示了上海市特教發展“先人一步、引領全國”的獨特風範,將“理想的特殊教育”形態真切地展現在學員面前,激發了我們的理想與熱情,激勵着我們去思考和創造。

十天的學習雖然短暫,但卻受益匪淺。培訓學習讓我們更新了教育理念,指明瞭發展方向,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理論聯繫實際,立足本職崗位,靜心專業,潛心育人,為本地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一直有一個夢,藏在心中;想不到二十多年後,終於圓了我的大學夢,而且是全國師範學院最高學府。帶着幾分激動,帶着幾絲憧憬走進北師大,彷彿讓我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學生時代:每天上課、寫作業、參加沙龍活動等。雖然只有十二天,可在這短短的十二天裏,感受到了校園裏強烈的青春氣息和濃郁的人文氛圍。

在這次培訓中,我有幸聆聽多位有名的大學教授及特教行業的專家們精彩授課,與專家們近距離的接觸,使我在教育教學方面拓寬了視野,促進了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更讓我充分的領略到專家們那份獨特的魅力——廣博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藴。無論是在聽報告的過程中,還是在與同行之間的交流中,或是在會後的自我反思中我每時每刻都有着不同的收穫。這次培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集中培訓、分學科培訓、有學員間的互動交流,有到兄弟學校聽課交流的活動。每一個講座都有它的精彩之處,每一個講座也都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下面是我在培訓中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我的思考: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反思自己的學生觀把自己教育教學過程中產生的點點滴滴的想法和感悟記錄下來,最引起我思考的問題:

1、融合教育的環境下,特殊教育應如何定位?特殊教育教師的角色應如何轉變?2、現行的特殊教育學校的管理都偏向於普校化,特殊教育應如何體現“特”?

3、如何運用行為矯正的策略去發展學生的良好行為?

4、今後,我們該如何一步一步去實現家庭、社會、社區、特校所共同合作構成的支持性環境呢?作為一名普通的特校老師,我能做些什麼?

5、回顧教學中,自己是否有根據學生的特殊性設計教學內容?是否有想過:九年的學習,有多少知識能真正是對學生走上社會是有用的?

6、如何突破聽障生讀不懂、寫不通的老大難問題,怎樣才能有效地培養聽障學生的語言能力

二、我的理解

專家的教育教學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學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們所講內容深刻獨到、旁徵博引、發人深省。

(一)目前,在我國特殊學校仍是特殊兒童主要安置形式,特殊學校教師要為殘疾兒童少年提供適合的教育,教書育人,促進特殊兒童的發展,提升特殊兒童少年生活質量。隨着融合教育的開展,特殊學校也必須從傳統隔離式的學校教學轉變為與社區、家庭融合的教育教學方式。特殊兒童的教育將不僅僅是在校園的狹隘的教育,從學校融入社區、進入社會。特教教師要幫助特殊兒童突破學校圍牆,讓學生走進社區、走進家庭、走進社會,為其創造融合的環境,幫助其從實踐中學習,從真實生活中學習,成為特殊兒童發展的引導者。作為“教育者”的特殊學校教師:首先是一名特殊教育者,應當擔當好教育者的角色,承擔起協調者

的作用,促進特殊學校資源中心功能的發揮。協調家長和普通學校教師之間的矛盾;促進普通學校教師與其他特殊教育相關人員的溝通與交流。

(二)課程方向的把握很重要。該如何去把握?“度”在哪裏?

這是聽了肖非教授的《特殊教育學校綜合課程的幾個問題》的講座後,在腦中不斷浮現的,引起我思考的問題。近年來,特殊學校在教學理念、教材、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等方面,盲目搬用普校語文教改的做法,嚴重脱離大多數聾學生實際,不適應聾學生的承受力程度,課堂教學的功利色彩,結果收效甚微。在傳統教育價值觀的影響下,無論在課程的設置,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使用不同程度地忽視殘障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長期以來,學生始終處於被動的接受訓練的地位,學校的課堂教學也已被異化為應付考試的訓練,缺乏主動參與、合作學習的意識。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課程改革現在雖然還處於探索階段,許多未知的領域需廣大教師去進行認真摸索和總結。經過這培訓,認識到每一位教師都應積極參與到課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觀者,而應去推動它朝正確方向發展,做一個課改的積極實施者。身為老師,要把握新課改的動態、要了解新理念的內涵、要掌握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

(三) 運用行為矯正的有效策略,開啟特殊兒童的心鎖。在我們的眼裏總是看到孩子這樣不對,那樣不行,總是觀察孩子的不足與缺陷。如果長期地忙於應對學生的不良行為,會日漸消磨我們的教學激情,喪失教學的潛在樂趣。更重要的是,教師如果忙於處理不良行為,他還能有多少時間用於教學呢?胡曉毅教授《特殊兒童行為管理》的講座中讓我找到了開啟特殊兒童心鎖的這把鑰匙。在胡教授為我們呈現的一幅冰山的畫,讓我明白了:我們看到孩子的行為只是冰上的一角,而冰山下的根基我們是無法看到的。一個行為發生問題,必須找出原因。只要他的行為不影響別人,就不要過於干預。我們應換一個思維,站在冰山腳下去考慮孩子需要什麼,良好的人格培養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是非常渴望得到我們肯定的,當孩子的行為出現異常時,我們應該換一種思維角度去看(摸、聞、看、聽、説)應強調的如何建立良好行為,應該更注重良好行為的發展而不是矯正他們的不良行為。任何行為都有功能,發生任何行為都是有前因的,不及時干預不良行為就容易泛化。一個良好的行為建立起來,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化物,找到關鍵點,當孩子出現問題時要“立刻”糾正。把行為細化成若干個細小的動作,讓其容易達到一個個目標,幫助其爬樓梯。

(四)在《團隊破冰與團隊建設》的體驗活動中。非常有幸被組員推薦當了隊長。在整個的活動過程中,組內的每一位成員同心協力、羣策羣力、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老師佈置的一個又一個的任務,活動後,我們認真總結、積極發言。我們為取得的成績而歡呼,對於失敗的原因我們共同反思,對今後改進的意見積極顯言。充分體現了團隊的合作精神。這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很難得見到的表現。活動後,讓我明白了:

1、在工作中,領導的領導力、決策和判斷力決定着一件事情的成敗的關鍵。

2、團隊成員的服從意識、協作精神非常重要。團隊的成敗取決於每個團隊成員的努力!傳統觀念: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但通過這個遊戲讓我明白了流水線上只要有一道工序出問題,最終的產品質量就無法保證;“動車”之所以跑得快,就在於每節車輛都有動力,而不再依賴車頭的帶動。

3、要做好一件事情,方法很重要。領導管理的職責之一,就是要將好的思想或好的辦法固化為團隊的制度並加以堅決執行!

4、要想順利完成一項任務,必須先領會領導的意圖,即明確目標的要求否則方向錯了,接下來的工作只能離目標越來越遠;其次,要制定詳細的計劃和工作流程;在實施的過程中還應考慮到隨時可能碰到的各種問題的解決方法。

培訓特殊教育心得體會篇5

這個學期的實習接近尾聲,前兩天還在和xx老師調侃説我們以後肯定會懷念在x的這段時間,每天忙忙碌碌但也開心踏實。x我是踏入社會的第一個腳步,在這裏看到了許多學到了許多,或許有些東西可能會一直伴隨着我成長。

初到x時,其實內心也很忐忑,一股腦的就來了,什麼也不懂,想着怎麼和老師們打招呼,第一次見面講些什麼,會不會給老師們留下什麼不好的印象……好多好多的顧慮。等到第一次見到大家的時候,感覺大家都很熱心,住在了老師們住的宿舍裏面,和大家一起去吃了飯,一起隨便的聊一聊,先前的忐忑也沒有了,很輕鬆的拉開了我的實習生涯。

緊接着就進入了緊張的開學階段,時間似乎像長了翅膀一週又一週的過去了,我也慢慢的從剛開始的什麼都不會到慢慢的開始瞭解到一些東西,從剛開始被小孩搞得滿頭大汗到能夠控制住他們,我自己覺得自己是在進步了。在這過程中,很感謝xx的老師們。在教學部的日子,從剛開始的評估到後來知動的個訓,大多數是跟着周老師來做的,剛來的時候看到周老師和學生的互動,真的是崇拜,遊刃有餘。既是帶着學生玩,也是帶着學生學東西,從周老師那裏我學到了教具真的只是一種工具,重要的還是老師,怎麼把教具玩出新花樣、新東西。也發現一節課也可以上的非常有趣,我接觸最多的是小主題,從拿着水槍玩玩玩,再到樹葉的服裝展,再到自己煮串串,無一不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青年部的工作我絕大部分是跟着樑老師,初次見樑老師覺得很和藹,後來的工作中,感覺時時刻刻能指導到我,小到文檔的一些製作技巧大到學員的工作過程,都覺得每天都能進步一點點,學到自己所不知道一些東西。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我們排戲的那段時間,真的覺得挺辛苦的,一個很簡單的劇情,可能別人看來一個早上或者一個下午就能完工,我們用了半個月的時間,每天練練練,其實當時最辛苦的還是樑老師,她本來年紀大了,當時還身體不舒服,還是每天和我們一樣摸爬滾打,還要設計適合學員的動作,她當時講了一句話我覺得感觸蠻深的,“做一件事,不要先想我做不好、完不成,應該先想的是怎麼完成它”。後來戴老師也提到過這句話,我當時在想可能這就是x的一種精神吧!我覺得這種精神會伴隨着我以後走更多的路。

總而言之,覺得在x的這半年時間,我是幸運的。有人説過一句話説:“人的一生中會出現很多的人和事,重要的不是出現了什麼,而是它的出場順序”。所以我説我是幸運的,在我大學即將畢業的這個重要的人生階段,我遇見了xx,遇見了x這羣有着人格魅力與感染力的老師們。

培訓特殊教育心得體會篇6

8月15日,我非常榮幸地參加了由江口縣教育局舉辦的特崗教師崗前培訓,時間雖短,但對於我們這些新任教師來説能夠再回到課堂上給自己充充電,我感到非常的榮幸和高興。這將對於我今後的教學和專業提升方面有很好的借鑑和幫助作用。

這一次的特崗教師崗前培訓的內容十分豐富,形式多樣,包括了,教學標準,教育理論,教學常規,教師師德師風的建設,怎樣當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教學技能的鞏固與展現,新教師如向儘快進入角色和班主任的點滴經驗,現我就自身情況,將我們培訓體會總結如下:

第一、在教育理論上,我們知道一名成功的老師,是沒有捷徑可尋,必定是靠犧牲、試錯和大量的努力而得來的。而對於教導的真實狀態,我們必須知道與瞭解教育的本身到底是什麼,而且還必須去區別什麼是教會與學會的本質狀態,在現在的教學崗位上,如須去構建適合學生的教育,因為學生是個獨立的個體,而我們必須因材施教。

第二、在教學常規中,我們必須完善作為一名老師的內在實力需求,那就是在備課、教課、批改、輔導、考評與教研的完善。備課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和基礎;而教學則是完成教學目標,保記教學質量的核心環節,如,適應學 生的學習要求,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習慣,堅持探究式,合作和討論的教學方式,重視文、體、衞等工作,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業的佈置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和針對組,掌握雙基的能力培養。而且還要採取有效的措施來使學生獨立完成作業,自己的不足也要去彌補,而備課不但是彌補教師在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方面不足的手段,而且是教師工作中不斷提高自己業務和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

第三、“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句話從知識傳遞的角度告訴了我們教師的重要性,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學生,因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和標準,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在某種年齡層斷,教師的形象之高大甚至超過了他們的父母,所以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和關係到學生未來的品德發展和人格完善。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就必須有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也就是量基本的師德。

總之,在這次學習中,內容非常豐富,實用性強。回首短暫時間的培訓,在思想上受到了極大的震動,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沉澱,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更有教育觀念的更新!

培訓特殊教育心得體會篇7

“器識為先,文藝其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清華大學校歌》

我很喜歡這句話。作為教師,更加要“立德立言”,不管世事如何變遷,不論環境多麼惡劣,不管多少名利誘惑,我們做人要有自己的道德道德底線和原則,都不能做有違德行和言行的事情。不管遇到什麼樣“特殊”的學生,我們都要“無問西東”,一視同仁。

一、立德立言,無問東西

我從教22年,教過的學生數不勝數。有時候,我總是沉醉於桃李芬芳滿天下的喜悦。親眼領略過他們考上北大、清華的欣喜如狂,也見過大學聯考失利變成神經質的落魄和無奈。一屆又一屆,大部分畢業後學生的名字,都被遺忘了。可是真正細想:入住到我們心靈的深處的,反而是那些調皮的、特殊身份的學生:那些坐在講台邊的、學習成績差的、調皮搗蛋的、學困生、後進生、綜合能力差的……

這些“特殊學生”的名字,讓我掐着手指,慢慢數來,記憶深刻,難以忘記。

例如:阿清——那個雙臂全無的用腳寫字的職高男生;小美——那個耳朵天生殘疾、幾乎什麼都聽不見的職高美術班女孩子;琪琪——那個先天“侏儒症”永遠長不高的只有1米高的小女生;文熙——那個語文考試永遠只考2分的“腦癱兒童”小男生;嘉美——那個揹着椅子、拄着枴杖、一條腿上跳上樓梯、卻堅持三年都來開家長會上的年邁的父親;豪峻——那個因為差3分沒有考上厚街中學,轉來我班復讀、卻又在一次車禍中摔斷了雙腿的插班生……

在我們學校,在我們社區,在我們生存的圈子裏,有很多特殊羣體。他們殘缺的身姿和臂膀,總是一幕幕的映入浮現在我的腦海。這些堅強的身影,總是讓我無限感動與辛酸,甚至潸然淚下。

二、“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1]“你這糊塗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着把他們趕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他們是你當年的國小生?”陶行知先生在《陶行知教育文集》中説過的一句話。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從來不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我們學校一直都實行“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在分組時候,明顯就分化為兩大類別。在進行分組細化時,就需要特殊關愛這特殊學生。

第一類:“香餑餑”+“搶手貨”。於是在競爭與合作的學習氛圍下,那些活躍的學生加分多,那些成績好的能回答問題的加分多,那些活動能力強的加分多,那些有體育特長的學生,也是加分多。他們成為了“香餑餑”。

第二類:“累贅”+“廢物”。相反,而那些沉默不語的、不吭聲的、學生成績不理想的學困生、那些超級肥胖的體育成績不好的、沒有任何愛好和特長的學生,成為了大家的“累贅”。甚至在每月評為“最佳合作小組”和“小組合作個人”時,他們就會很氣憤的罵他們:“殭屍”“拖累”、“廢物”。這些學困生,都成了沒人要的主啊。這些學生的心理怎麼平衡呢?

面對學生良莠不齊的狀況,我們做老師的必須要因材施教。特別是針對那些特殊學生,我們更要加倍的耐心呵護。因為後進生的轉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需要極強的耐心和恆心。除了一次次的鼓勵,我們還需要寬容和耐心的等待,給他們展示的空間、時間和機會。同時還要在班級中創造一種關心、鼓勵弱者的氣氛,創造機會讓他們施展才能、表現自己,使他們恢復心理平衡,鼓勵他們身殘志不殘,做生活中的強者。

三、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幾乎所任教的每一個班級都有一個或幾個“滴水不進”的學困生,他們品德差、紀律差、學習更差,老師們費盡了心血,磨破了嘴皮,絞盡腦汁想盡了。無奈我們時間有限,精力有限,為了顧全大局,最終選擇放棄。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愛是一個温馨的字眼,同學朋友的愛、文明班級的愛、幸福家庭的愛、和諧社會的愛,我們生活在愛的花園裏,快樂成長。

1.坐在講台邊上的學生——不是被人遺忘的角落。

作文2分!總分2分!

七年級剛入學的摸底考試後,看到我班鄒小杰同學的試卷,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個高大帥氣的男孩,這個温文爾雅的男孩,這個最喜歡笑的男孩,居然是個“弱智”?我的內心受到強烈的震撼。怎麼可能啊?可這就是事實!我第一時間打電話聯繫他父母親。他母親囁嚅着告訴我:“小時候家裏煤氣中毒,留下的禍根。把腦袋毒壞了。”

在一個東莞市開放日的作文公開課上,我在“師生導學,趣味導入”環節,設計了由學生演繹一個民間小故事:《祝枝山巧寫對聯,笑罵地主老財》。可是我在挑選角色的時候,其中一個角色——人見人憎的“地主老財”,居然沒有人去扮演。他們個個都不想去演示壞角色。這個講台邊上坐着的陳梓軒,被他們推上了我的課堂。因為他的性格也是有點桀驁不馴。扮演“地主老財”綽綽有餘。他個子高大帥氣,性格乖戾而張揚。這次,他扮演時候非常賣力,搶過縣令的驚堂木拍的山響。最出色的是在行賄時候,那滿臉的堆笑、諂媚、阿諛奉承的的眼神,讓我們難以忘記。

“上帝為你關上了一扇門,卻又為你打開了另一扇窗。”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和幸運。用這句話來安慰特殊學生脆弱的心靈和疲憊的身心,非常不為過。課後,所有人都認為他是表演出色,他的自尊心受到了空前的滿足。從此以後,他的語文學習的積極性,也大大的提高了。

2.身殘志堅的學生——多鼓勵,少嘲笑

剛畢業那年,我在職業中等專科學校任教。高一入學時,一個高高瘦瘦的男生,來報到。我在埋頭寫材料,於是頭也沒有抬,就要求他在報到冊上“簽名”。過了許久見沒反應,又説了一句“簽名”。他還是不理我。這時,我才抬起頭來,看了看站在我面前的這個男孩:清瘦的面龐,剛毅的稜角分明的臉;袖子裏空蕩蕩的,只有衣袖,隨風飄動隨意的垂着在面前。原來,他根本就沒有雙手手臂,我禁不住睜圓了眼睛,內心受到強烈的震撼。正思考怎麼回事的時候,旁邊的一箇中年男人訕訕的解釋説:“沒啥,我來籤。都怪我。5歲時,他跟着我去湘江河裏炸魚,炸沒了”。父子倆的言行舉止,讓我羞愧萬分,我只認識那個歪歪扭扭的簽名中的一個字“清”,後來我就叫他“阿清”。

後來,他選擇了報讀我們學校的“美術專業”。三年裏,他練就一雙腳,用腳寫字,用腳吃飯,用腳洗衣服,用腳畫畫……甚至他的書法學的還不錯,拿了學校的二等獎。殘缺的肢體,健全的人生。一直以來,他的勵志故事,多年來都在我們學校傳頌。成了特殊學生中的典範。

3.心理障礙的———多關注,少指責

“步步留心,時時在意,唯恐被人取笑了她去。”這個女生,叫小童,跟隨家人從江西來到廣東。她性格也是多愁善感,像極了《紅樓夢》裏的林黛玉。

剛入學時,朋友太少,人生地不熟,有輕度的分離焦慮症。加上她天生慢性子,吃飯,沖涼,洗衣也慢,沖涼二十分鐘,洗衣服也二十分鐘,宿舍的人有時會催她,嫌她太慢,這也導致她討厭住宿。所以回家住,主要是沖涼的。這種分離焦慮症在與親人分離時特別痛苦,恐慌。她自已都控制不住自已情緒的。

她家長信息給我,我摘錄了和她家長的微信溝通記錄:

[ 1]“我對女兒也付出很多,無論金錢還是時間,學琴,學舞,學畫,學棋,週末接接送送累慘。一至五年級她成績很好,前五,前十。五年級第二學期叛逆,追星,數學成績掉下來。痛心,一言難盡……”

[ 2]“小童早上鬧情緒不肯出門上學。勸説六個小時才出門了,他爸帶她出去逛逛下午再去學校上課。”

[ 3]“這段時間如果她上課不集中,作業不完成,成績下降,請不要罰她批評她,讓她放下壓力主動去學。只有她肯上學了,成績才能提上去。她自尊心強,再差也差不到哪去的。”

後來,在我和宿舍同學的幫助下,宿舍的衞生值日可以遲點安排小童做嗎?讓她先適應一個月後再安排做值日。後來,益彤肯去學校住宿了而且表現非常好。

四、任重而道遠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是老一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過的至理名言。

一個鄙視的眼神,一句傷人的話語,一記無情的巴掌……教師的一言一行,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由此我想到了:張海迪高位截癱後用鏡子反照寫出的第一個英文字母,愛因斯坦板凳做的第一條醜陋的小板凳,達芬奇畫過的一隻只雞蛋……

培訓特殊教育心得體會篇8

在暑假期間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使我對這份工作有了新的認識,也有了更深的體會。剛開始選擇這個學校的時候,説實話有一份好奇心在裏面,同時也認為自己可以接受這個挑戰,但是通過各位老師的講解,使我明白了自己認識的不足!

在沒有學習之前對於問題想的太簡單了,聽了各位老師的認真講解才明白了更多,才知道聽力缺陷和視力缺陷都分為很多種,才明白因為視力或者聽力的缺陷,聾童和盲童都有各自的心理特點以及生活習慣。作為一名特殊教育的老師如果連這些都不懂,怎麼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師呢!通過各位老師的講解也使我明白在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自己應該怎樣去做!

也許有一些人會對殘疾兒童有偏見,因此會對我們的老師有偏見,這些我都不怕,既然已經選擇了這條路,就會用心去做好,努力走下去!剛開始的時候認為自己只要對這裏的孩子多付出愛心就夠了,現在才明白,不僅是愛心,更要有耐心,恆心和責任心!同時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嚴與愛相結合!

作為普通學校的老師最幸福的時刻,莫過於桃李滿天下。但是根據我們學校學生的特點我們學校老師最大的幸福來自於學生們每一點在普通學校老師看來微不足道的成長,這一點一滴普普通通的改變包涵了老師的多少心血和付出,同時也包含了父母的多少希望與期待!所以我覺得從事這項職業,雖然也會失去很多,但是能從中體會到更大的幸福感和滿足感,正像各位老師説得那樣,一個殘疾兒童改變了整個家庭的生活,也有許多家庭因此陷入悲痛之中,我們所做的不僅是面對一個孩子,同時也可以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所以我覺得自己更應該珍惜自己所從事的事業!

當然作為一名普通師範畢業的學生,從事這份工作有一個很大的挑戰,那就是手語和盲文。在學習的這一段時間裏,通過老師的講解,對於盲文和手語也有了初步的瞭解和學習,但是這些使遠遠不夠的,我將通過自己的努力盡快的掌握手語和盲文,多向各位老教師學習,同時也多和學生交流,是自己儘快掌握這兩項技能,以便更順利的開展工作!

同時作為一名新教師,沒有教學經驗,僅憑一腔熱情是不夠的。因此在平時的工作和學習中要積極向各位老師學習,認真鑽研課程,認真完成學校領導付與的各項任務,完成好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任務,使自己儘快成為一名優秀的特教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