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心理健康教育c證培訓心得推薦多篇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9K

心理健康教育c證培訓心得推薦多篇

心理健康教育c證培訓心得篇1

心理健康教育在現代社會的教育中越來越重要。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成功與否,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幾點心得:

一、抓認識提高,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會日新月異的急速發展和變革,各種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學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由於青少年學生正值成長髮展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辨別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加上國小生的獨立意識較差,所以國小生很少易發生心理行為偏差。近年來,國小生常出現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為,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存在心理偏差,是由於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問題和困難時,缺乏解決矛盾,應對挫折和處理危機的能力。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對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數而不管學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們要培養的是人才而不是廢才,更不是害羣之馬,因此,我們全校上下形成共識:要下足功夫,正視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學生的健康發展,健全他們的人格,為21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才。

二、抓學科滲透,紮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髮展的過程。我們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開設上好心理健康課的同時,要求教師在各科備課時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課,抓好心理疏導的教育。語文課,以教材中大量的優秀文字形象,從這些人物身上體會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質。數學課中研究重點是觀察、注意、思維、記憶等心理活動。英語課則要求創設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信心,使之敢於表現自我,增強學生羣體交往意識,發展能力和個性。音樂、美術等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給人以美的薰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有關的知識,可以使學生處處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且作為教育的主體,教師不僅在知識上影響着學生,而且教師的人格也會在教學的師生互動過程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構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三、抓課題研究,從細處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針對國小生的關愛教育的內容及途徑,探索並形成了優化學生情感體驗、人格發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師以身示範下,對國小生開展“關愛自己、關愛他人、關愛社會”三個方面的教育。通過開展主題活動,抓陶冶、抓體驗、抓滲透等展開教育,我們明顯感覺到學生的心理素質、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優化。在校內、班級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互相關愛、團結幫助蔚然成風,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學生合羣,積極參與,團結協作,自尊自信,創新精神等得以充分體現。在家中,社會上,學生都能從小事做起主動關心、愛護、幫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題隊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受到教育的同時,自身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心理素質明顯加強。

心理健康教育c證培訓心得篇2

11月我幸參加了“國培計劃”——農村中國小“留守兒童心理關愛”教師培訓,通過培訓,我學到了許多班級管理方面的知識,使我對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學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專題後,受益匪淺,感想頗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學校教育面臨的新任務和新要求。在現今的學校裏,如何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體會。

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時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在中國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們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師更新教育理念,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於提高德、智、體、美、勞教育的成果;有利於學生心理障礙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維護。因此説,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狀態。心理健康這個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當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問題。圍繞着心理健康開展的教育,我們稱之為為心理健康教育。從班主任的職責來看,班主任要當好學生的心理保健醫生,促使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這是因為心理健康是班級德育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夠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全面素質。心理健康內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謂自尊是指學生中間,或者指某個個體中間,對自己或者對自我一種積極的肯定的評價,體驗或態度。老師們都很重視對學生自尊心的培養,因為學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為自強、自立、自信的年輕一代,因此自尊的問題最重要。

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結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特點,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髮展環境。一個學生要能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因此,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髮展環境,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平時維持其心理平和、積極、順暢等上面,營造好孩子們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境,為孩子們建設和諧平等的集體,儘量讓每一個孩子能夠在充滿關愛、温暖、上進的學習環境之中,避免對於孩子們成長不利因素的出現。

為了更好地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要求將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到學校各項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實施,如班主任工作團隊工作等等,同時也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去,每一個任課教師可以根據本學科教學內容與學習活動特點滲透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這樣就能夠形成眾多的非專門渠道,促進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

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應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內容滲透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將兩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實處。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教師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説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11月21日

心理健康教育c證培訓心得篇3

一、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

給孩子一片空氣,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孩子自由描繪;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教室是學生主要的活動空間,我們力爭使室內寬敞明亮,温馨舒適。所佈置的內容隨着教育目標、季節變化而變化。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學生情操,充實了學生生活,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二、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

校園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是指校園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及校園校風、氛圍等,它包括學生生活、學習和遊戲的人文因素和活動空間。

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對認知與情感的關係,作了這樣一個生動而貼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反過來講,如果離開“情感”這塊“肥沃的土地”,也就結不出“良好的發展”的果實。

1、平等相待學生,跨越陳舊的“代溝”。

在課程改革環境下,要求教師轉變心態,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態度,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學生在這樣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為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就能盡情釋放自己潛在的創造能量,毫無顧慮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問,首先就是創設和諧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

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悦的氛圍有助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而緊張、冷漠的氣氛會大大抑制學生學習的熱情。如何減輕消除學生學習上的心理壓力,培養學生對學習的一種良好心態?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創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心靈得到溝通,理念得到認同,情緒得到調節,行為得到訓練,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學得懂、學得好、學得輕鬆。

這樣不僅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探究的精神。當學生的思維、情趣、愛好都有了張揚的空間時,就會走進老師和老師攀談併成為朋友,為學生的心理能夠健全發展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2、師生真誠相對,理解鑄就成長。

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為他人着想。作為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蒙台梭利説:“教師不僅是一個教師,還是一個心理學家,因為他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許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訴我們:不理解何來教育。我們只有通過各種途徑,深入地理解我們的學生,才能達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為一名老師,一名心理輔導員,如果不理解學生的心理情感,不與他們真誠的相處,他是難以順利開展工作的。

現代的教育觀認為,教師不應該是教育的主宰,不應該再有權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強迫的教育方式其實是把軟刀子,不但否定了學生的權利和尊嚴,導致學生的心理障礙,而且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創設寬鬆、和諧的氛圍,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流,用真誠換真誠,讓學生切實感覺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使他們從心裏接受你善意的意見與建議。

3、傾注真心真愛,促進感情內化。

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常常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並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我認為教師應深入瞭解學生,善於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

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最後,我引用美國的柯賴齊亞和斯塔頓所著的《國小生健康教育》一書中的一段話來説明: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便學會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學會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讚揚中,他便學會自賞。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歡迎的環境中,他便學會鍾愛別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贊同中,他便學會自愛。

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中,他便懂得什麼是公正。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學會相信自己和周圍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誼中,他便會覺得他生活在一個多麼美好的世界。

讓我們每一個人都來關心、維護孩子的心理健康,讓他們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c證培訓心得篇4

20xx年10月26—27日,於xx市xx賓館參加xx省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培訓,這是我加入心理健康教師這支隊伍後第一次參加的省組織的專業培訓。抱着向各位前輩和專家學習的態度,我認真地參與了這次培訓。

在26日上午的專題報告中,符x老師提到:教育就是把孩子培養更像他們的人,而不是更像我們的人。這讓身兼班主任和心理老師的我茅塞頓開。符老師在培訓中提到的雷夫的教育方法,更值得讓我們老師在教育教學中去嘗試和實踐,這無論對學生還是對老師都是一種成長。下午是在海經院參加箱庭體驗,我們也猶如學生一樣,懷着激動和歡喜的心情參與其中,無論是對箱庭室內的佈置,還是對沙具,我們充滿好奇。箱庭的體驗,讓我們每個人都有所成長。為了顧全大局,我們有所捨棄;雖然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但為了顧及他人,為大家着想,我們學會了忍痛割愛……在這個過程中,成員間互相包容、尊重、配合,最終完成了我們共同的家園。用一位老師的話説:“我們無法改變生活,要學會適應生活。”也像另一位老師説的:“箱庭體驗,我們痛並快樂着。”

27日,李xx教授給我們分享了表達性藝術療法的後現代運用的案例。李教授開場給我們的四句話讓我本人受益頗深:一個人做任何工作都是利己的;諮詢師本身的魅力就是最好的諮詢技術;再好的技術都比不上情感;説話者的本意不重要,重要的是聽話者的感受。這四句話對於剛剛走上工作的崗位的我來説就好像是燈塔,這是以後道路上的方向。在一天的分享中,李教授跟我們一起分享了許多表達性藝術療法的方法,比如,音樂療法、歌舞療法、繪畫療法、沙盤療法等。在分享的過程也給我們展現了繪畫療法的魅力,在繪畫過程中,不僅可以瞭解顯性信息,還可以瞭解到隱形信息,這引起了我們每個人極大的興趣。經驗豐富的李教授還提醒我們心理健康老師應該注意:在諮詢過程中,諮詢師就是陪伴者,傾聽者;心理諮詢師不可以為來訪者做診斷。這些對於我們這些不夠專業又經驗不足的人來説是一種提醒。

兩天,時間很短,收穫很大。很感謝有這樣學習的機會。

心理健康教育c證培訓心得篇5

真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使我有幸與心理學導師、專家零距離接觸。這幾天的課程學習,雖説有點緊張,有點疲憊,但內心的喜悦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感覺到是那樣的充實,那樣的興奮。從教幾年了,一直擔任着班主任工作,自認為了解孩子們的心思,算得上一個稱職的老班主任了。隨着社會的發展,一直困惑着我的問題是:為什麼這些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越來越難教了?曾經,對於心理健康輔導一無所知,幼稚地認為:每學期給學生上幾節熱熱鬧鬧的心理課就行了。通過這次的聽課、學習、團體活動,真正讓自己大開了眼界,受益匪淺。我終於明白了,什麼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高中學生心理健康輔導。

一、認識了道德問題與心理問題的區別

以前,一直以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做錯的事情都是道德上的錯誤,因此一直教育學生不可以這樣或那樣,覺得學生來學校學習,完成作業,上課認真聽講,和其他學生和睦相處等都是學生應該做到的,也是必須做到的,而學生不做作業,打架,厭學等都是不應該的,就是學生的錯,老師應該批評,教育他們做好。但通過心理輔導後,再來分析這些問題學生,有些是他們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問題,而不是道德上的問題。因此,我們要根據學生的情況,具體分析,採取適當的方法,解決學生所存在的問題。

二、瞭解了心理健康輔導的基本技巧

在心理輔導的過程中,有一定的輔導技巧:接納、傾聽、共情等。説説很容易,但真正要做到完全接納那些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很困難。當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需要幫助時,我們首先要接納對方,即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對方,認真傾聽困擾着對方的事情,對其產生共情,感受對方的感受,瞭解其情況,讓對方的情緒得到宣泄,然後一起探討,最後解決問題。

因此,我們做教師的,要改變一下心態,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傾聽,共情等,真誠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別人,促進其人格的健康成長。

三、懂得了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性

教師自身的素質直接決定着教育的行為。只有掌握關於兒童青少年心理髮展的科學知識、按照科學的規律和方法開展教育工作、處理學生日常表現出的心理

行為問題和意外事件,教師才能真正做到將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實處,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通過心理輔導培訓,使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心理輔導和教育教學工作對於一個學校的發展是同樣的重要。心理輔導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的過程。只有心理和生理都健康成長的學生和教師,師生關係才能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