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最美脱貧攻堅奮鬥者先進事蹟學習心得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61W

最美脱貧攻堅奮鬥者先進事蹟學習心得多篇

最美脱貧攻堅奮鬥者先進事蹟有哪些?回到山村裏,牆壁上都是“扶貧開發,利國利民”“消除貧困,同步小康”等標語,字都用紅字漆出來,顯得格外明顯。共同閲讀最美脱貧攻堅奮鬥者先進事蹟學習心得5篇,請您閲讀!

最美脱貧攻堅奮鬥者先進事蹟學習心得1

那是在2014年秋天的一個黃昏,在那個特殊的黃昏之後,我們由素未謀面到並肩作戰,開啟一段滿載朋友誼、兄弟情的脱貧故事。在這段故事中,有你奮鬥收穫幸福的歡笑,有你鬱鬱寡歡的愁苦,也有你對美好新生活的嚮往。有幸,我都參與了其中,扮演了這個故事的“配角”,我也慶幸自己擔任過如此重要的“配角”,讓我的人生留下奮鬥的痕跡。

金秋,一個收穫的季節。我們第一次見面的時候,你一身髒兮兮的,衣服也是破破爛爛的。你是一個很害羞的“大男孩”。在那一次談話中,基本上都是我問你答的模式,交流特別“機械化”。你也是一個率真的“大男孩”,我問你身上怎麼這麼髒,你説挖紅苕弄髒的。我問你沒有其他好衣服了嗎,你説:“我這個大老粗下地幹活,又不是去相親。”我和你都笑了!

因“苕”而起,也因“苕”而脱貧。我見你紅苕特別多,就問你有沒有發展養殖的打算。我説你可以用這麼多紅苕來發展養豬產業。你説“毛豬價”現在特別“相因”(方言:便宜的意思),沒有搞頭。我就在你家泥壩子中與你交流,我説你可以把紅苕打碎,提取紅苕粉,再把剩下的苕渣用於養豬。一來可以把紅苕粉賣錢,二來可以養豬,這不是兩全其美嗎?你猶豫不決,我就大膽地替你做了決定。先到鄉上詢問了幫扶政策以及貧困户養豬補助等情況,我晚上在電話中與你暢談,與你説明了相應政策。最終,免費提供10頭豬仔,於是就這樣開啟了養豬致富的奮鬥歷程。

因“豬”起,註定會幸福。那年,是一個豐年。你家有4、5千斤左右玉米入庫,紅苕不計其數,稻穀有2千斤左右入庫。我開玩笑地對你説:“現在人有吃,豬有吃,更何況你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光桿司令”,那就甩開膀子幹。那年豬價有漲幅,你增收了。慢慢地,我發現你是一個有“野心”的人,你是一個“不知足”的人。你在電話中對我説,你想多養點豬,但是……但是沒地方養。聽説你的訴求之後,我心急如焚地聯繫鄉上工作人員,詢問豬棚建設補助情況。“天助你也”,恰好有符合你需求的政策。後來,經過多方的努力和協調,政府出資你投工,豬棚圓滿建成了。就這樣,開啟了飼養母豬和仔豬的雙線“戰鬥”。你精心呵護母豬,期待早日生仔;你努力飼養仔豬,期待早日出欄。在你辛勤努力下,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努力經營着你的夢想,終於迎來了“大豐收”。豬價陡增!一斤毛豬達到17、18元。“皇天不負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在你辛勤奮鬥下,你收穫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修房子,迎來女主人。在你發了一筆“豬財”之後,我對你説:“你不能揮霍你的‘血汗錢’”。我開玩笑地對你説,現在你家裏的豬棚都比你住的環境好了。面對破舊的房屋,你瞬間紅了臉。你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修建新房!我又到鄉上詢問,瞭解貧困户修房補助的問題。我替你問清楚了情況,按照文件要求,你一個人只能享受20500元的異地搬遷補助款,同時修建的面積有限制,人均建築面積不超過25平米。我細心開導你,人均補助標準和麪積是有限制的,貧困户不能因擴建房屋面積而增加經濟負擔,不能因為修房而“負債累累”。通過溝通、交流,你滿懷信心地對我説:“房子小點就小點嘛,等我以後掙錢了,脱貧了,再為自己蓋大房子”。後來,村裏人見你踏實勤快,見你吃得苦,見你為人本分老實,紛紛為你這個未婚大齡青年介紹對象。最終,房子修好了,也迎來了女主人,真的是雙喜臨門,人生到了巔峯!

脱貧不脱政策,你繼續幹着老本行,把你的夢想和奮鬥延續。我在想,為什麼你能實現今天如此幸福的生活?其實理由很簡單。你不懶,不等政策兜底,不靠別人救濟,你有自己的雙手,可以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

一段歷程,在奮鬥的路上總有太多的苦與淚。當一切過去之後,回過頭看來時的路,內心又充滿了幸福感和獲得感。

幸福生活未完待續——扶貧路上,致敬不平凡的你。

最美脱貧攻堅奮鬥者先進事蹟學習心得2

春去夏來,遠處羣山蒼翠,煙霧環繞,道路兩旁樹木葱葱郁郁,遍地松香沁入心扉,欣賞着山裏的景,聽着山間的鳥鳴聲,走在這條再熟悉不過的扶貧路上,不禁感歎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從2019年10月18日接手扶貧工作到今天已214天了,回顧這214天扶貧路上的點點滴滴,一樁樁暖心故事歷歷在目。

真誠以對消除初次見面的陌生感

2019年10月18日上午陰雨綿綿,山間的空氣格外清新,山上的路不好走,同事開車經過一個又一個急彎,快接近山頂的時候,車停在了路旁,我們又步行了10分鐘到杜大叔、文阿姨家中。記得初次見面時,杜大叔正在自家院子旁邊的菜地忙活,見我們來了,他放下手中的活,邀請我們進屋。“杜大叔、文阿姨,我因為工作調整,現在由我同事接替我的幫扶工作,小劉是你們新的幫扶人。”同事向他們介紹我。我微笑着站在旁邊,心裏很忐忑,我一邊伸出手和他們握手,一邊説道“杜大叔、文阿姨,你們以後就叫我小劉吧,以後我會經常來看望你們,你們記一下我的電話,有什麼困難可以跟我説,我會盡我所能幫助你們”。杜叔叔先是驚訝,然後搓了搓手上的泥,不好意思地伸出手,説道:“我的手髒得很”,為了消除他的顧慮,我連忙説道:“勞動的雙手最美麗,勞動人民最光榮,我也是農村出來的娃娃”。兩個老人笑了,笑得像小孩兒一樣開心,這一刻,我們打破了初次見面的生澀尷尬。他們開始坐下來給我介紹他們家的情況,交談中我瞭解了他們家庭人員情況、收入來源、吃穿住用的困難、生產生活情況等。從他們臉上始終掛着笑容,我知道,今天的初次見面是成功的,我和杜大叔、文阿姨的初次見面在誠心的交談中陌生感已逐漸消除。

用心以情拉近我與穆奶奶之間心的距離

去年,穆奶奶摔了一跤,送到醫院治療,病情有了好轉,但卻無法下牀走動,電話裏得知這個消息,我買一些營養品去看望她,告訴她一定要好好養病,醫療費是可以報銷一部分的,要放寬心,有困難告訴我。她有點感動得望着我,費力説道,“謝謝你了”,然後伸出手來拉着我的手,她的手很瘦弱嬌小,也有些粗糙,突然間無限的心疼湧上心頭。我握緊她的手,安慰她不要擔心,一定會好起來的,她沒有説話,眼眶有點濕潤。

後來她出院了,我去她家中看望她,她躺在牀上,人也消瘦了很多,她的後輩告訴我,穆奶奶現在生活沒辦法自理,需要人24小時照顧。我很擔心她,考慮到穆奶奶行動不便,我幾乎每週都去看望她,幫她打掃打掃衞生,收拾收拾屋子,讓她有一個乾淨的生活環境。為了消除她的無聊,我常常和她聊一聊我生活中的趣事,她聽得很認真,也跟我分享她年輕時候的故事,臉上總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穆奶奶終究沒有熬過去年寒冷的冬季,我很難過,作為幫扶人,我還沒有為她做更多事,這位慈祥的老人就走了。她的後輩説,穆奶奶時常唸叨説喜歡我陪她聊天説話,我感到些許的安慰。雖然我們的相處只要短短的兩個月,但是每次我去看望她,她都格外開心,我感受了到她對我的喜歡和信任。

用實際行動得到馮大叔認可

為做好疫情防控期間扶貧工作,做到防疫不忘扶貧,我幾乎每隔兩天就要給貧困户通話訪問,宣傳防疫知識,瞭解他們近期的生活情況和困難。馮大叔一家很着急,他在外地工作,他的工資收入是整個家庭主要的經濟來源。為了幫助馮大叔順利復工,在確定好復工時間後,我第一時間帶他做好健康檢查,辦理好健康證,聯繫車輛。他走那天,我送給他一袋口罩和一瓶酒精消毒液,叮囑他路上注意安全,千萬要做好防疫措施,他很感激地説道,“小劉,你辛苦了,我能這麼快出去打工掙錢,多虧了你跑前跑後幫忙”。這一刻,我的工作得到了認可,即使是辛苦一點也是值得的。

在這214天的扶貧路上,我與貧困户從陌生到熟悉再到交心,我用真心真情親近他們、融入他們、理解他們、幫助他們,我收穫了他們的笑容,他們的故事,他們的理解和認可……這些點點滴滴讓我感動,也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身上的責任和使命,我的扶貧之路還未結束,暖心故事還要繼續……

最美脱貧攻堅奮鬥者先進事蹟學習心得3

萬全城區西行約20公里,便是郭磊莊鎮水莊屯村了。2016年2月23日,我和工作組另外兩名同志乘坐大巴車趕赴萬全區與鄉鎮領導進行了對接,當天進駐包扶的水莊屯村。

當時村內“兩委”幹部剛剛換屆,村支部書記和村主任剛搭班,他們認為我們來只是例行公事,一個月去幾回村裏,到年底給村裏跑點資金就算交差了,象徵性地把我們的工作駐地安排在一間簡陋的教室裏,破舊的門窗和拼湊的牀鋪,着實讓我犯了難。

春寒料峭中,我們幾個披着被子圍着爐火,縮成一團度過了第一個夜晚。村委會看門的武大爺説,大教室裏住下了三個“團長”!

我和工作組同志們用了40余天走街串巷入户,到田間地頭瞭解村情村貌、致貧原因及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情況,聽取村民代表關於村內扶貧規劃的建議,每天行走的步數霸屏朋友圈。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瞭解了水莊屯村的情況,也將318户貧困户的信息逐一核實,記錄在冊。

水莊屯村緊依京包鐵路、110國道,是萬全的人口密集村之一。全村共有930户、2662人,截至2015年底,有建檔立卡貧困户621户、1430人,是國家級建檔立卡貧困村。

村裏有耕地3000畝,人均不足兩畝,傳統大田種植收益頗微,每畝農業種植收入只有1200元左右。在2015年換屆前,水莊屯村還因“兩委”班子渙散、黨組織服務能力弱、環境髒亂差,被列為萬全縣軟弱渙散村。

村民胡全彪因小兒麻痺症導致了重度殘疾,父母雙亡後,每天靠鄰里救濟度日。我瞭解到情況後,幫他到鎮裏和區裏跑辦,為他申請了五保户;在第一批危房改造中,將他居住的破舊土坯房改造成了磚瓦房。每天中午多蒸幾個饅頭或是多煮幾碗米,成了我們工作組的規矩,到了飯點來“蹭飯”也成了胡全彪的習慣。他被村民稱為第一書記的親戚。

駐村期間,我與村幹部、黨員帶頭義務植樹1.1萬餘株,為村內28户貧困户完成危房改造,調解鄰里矛盾、為村民們出謀劃策……

村民們對工作組的態度變了,由冷眼旁觀到積極參與,從評頭論足到建言獻策,大家的勁兒都使到脱貧上來了。鄉村的路寬了,人與人的心近了,村裏的環境美了,村幹部的心齊了。

最美脱貧攻堅奮鬥者先進事蹟學習心得4

食物按其“味”可分為酸、甜、苦、辣、鹹五類,而人生有味亦當如此。鄉鎮工作近兩年,感觸最多的還是扶貧,其中有熬夜加班晚歸的苦楚,有鬥志昂揚激進的熱情,有遇到羣眾不解的心酸,有翻山越嶺入户的艱難,更有收穫勞動成果時的甘甜。曾經的苦、辣、酸、鹹、甜一起湧上心頭,五味雜陳,心情再也無法平靜,窗外雨打屋檐“噠噠”作響,坐在電腦面前,漸漸有一種想寫東西的衝動。

苦,是連續加班兩個月不能回家時思念的味道,也正是這種味道,讓一心為民的理念堅定如鐵。去年,全縣脱貧摘帽迎接省級驗收組檢驗,全體鄉機關幹部緊鑼密鼓籌備,嚴陣以待接受上級對扶貧成果的考驗,為此不得不捨棄週末,連續兩個月待在鄉鎮加班。那時又接到母親的電話,讓我抽時間回家一趟,帶父親去醫院檢查。聽説父親的咳嗽愈發頻繁嚴重,常常半夜咳醒,之後便不能入眠。聽説常規藥物和偏方都試過了,但病情卻仍不見好轉。我拿着電話,心情沉重,卻只能一句句説“好”,不敢向母親承諾一個歸期。心中思念成災,卻只能越發堅定地值守在扶貧陣地,要全力幹好手中的脱貧攻堅工作,才能安心回家見父母。

辣,是青春奮鬥熱情高漲決戰脱貧攻堅的味道,也正是這種味道,讓奮勇拼搏的身體不會疲憊。“讓青春之花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致力於投身偉大扶貧事業的熱情,讓我揮汗如雨,但不會感覺疲倦,讓我時刻保持幹好工作最需要的狀態。哪裏有羣眾的呼聲便立刻往哪走,只要是利民之事便絲髮必興,每一天都有繁多的工作讓生活倍感充實,但扶貧之路處處充滿激情,就像口中塞滿辣椒一樣,夠勁,根本合不上嘴。

酸,是一種用心付出卻不被理解的味道,但正是這份味道,鍛造為民服務的純粹初心。基層開展羣眾工作,遇到的問題形形色色,但面對羣眾的不信任和不理解卻是最為傷情。農户對政策理解不到位,容易道聽途説信以為真,下村入户走訪時,常被問及各種無中生有的政策,被質疑政策宣傳不到位、幫扶力度不夠等。每當這時,心裏總會覺得憋屈和難過,委屈的同時耐着性子向農户認真解答,正是在這份心酸中堅持“以心換心”,才能彰顯基層幹部的“民本之心”。

鹹,是山間地頭奔波疾走時汗水揮發的味道,也正是這份味道,成就為民初心的高遠情懷。初到村上開展扶貧工作,因為聯繫的組位置偏僻且交通不便,常常走村入户就是從這個山頭爬到那個山頭,有時候天空飄點小雨,山坡斜坎上行走的我如履薄冰,泥濘的山路濕滑陡峭,稍不注意,便有一頭栽到山底的風險。“腳下多少泥土,胸中多少真情”,邁開堅定又穩重的步伐,輾轉於農户房前屋後、田間地頭,在灑下汗水的鹹味中,方能成就一心為民的情懷。

甜,是看到貧困户陋室換新房喜笑顏開時的味道,也正是這種味道,讓鉚足勁戰貧的幹部備受鼓舞。扶貧的第一份甜,是看到幫扶的貧困户搬進新家時“樂開花”的臉,那張樸實的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看在眼裏只覺心口沁出絲絲甘甜,讓擼起袖子全力戰貧的我一下子血槽加滿,渾身都是力量。這一户貧困户享受危房改造政策,實現從土坯房到磚混房的居住條件升級,現在房屋更安全寬敞,每次見到他們臉上都充滿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

扶貧之路道阻且艱,但也正是這一路征途嚐遍的苦辣酸鹹甜“五味”讓我的人生不乏味,更值得我一生回味。

最美脱貧攻堅奮鬥者先進事蹟學習心得5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過濃密的樹林,喚醒了浙江常山縣大橋頭鄉樟山村的黎明,村幹部早早便帶着我走訪瞭解_各貧困低收入的農户情況。這個全鄉貧困户最多、條件最艱苦的村,卻讓我迅速融入脱貧攻堅戰鬥中。在樟山村扶貧脱貧的日子裏,有許許多多的小故事,讓我回想起來仍然感動不已。

“姐姐,快來看看我的新家”

進村的路上,一輛破舊的自行車橫在路中,一個小孩和一個老人正在整理枯柴。看到我們的車進來,小男孩立馬把車拉到一邊,怯生生地看着我們説了句“對不起”。這是我與村裏低保户小南的第一次見面,有禮貌,便是我對這個小男孩的第一印象。在村幹部的介紹下,我才知道,不遠處山坡上那座破舊的泥瓦房便是這爺孫倆的家。這樣一座年久失修、四處漏水的房子,連翻新價值都沒有,怎麼能住人?為解決小南的困境,我們迅速聯繫團縣委、陽光志願者協會等部門,協商幫助小南建造一座新房子。項目籌款、土地審批、落地開工到竣工,歷時一年半,這座凝聚着無私關愛和共同努力的温暖之家終於完成。今年六一兒童節,我們帶着慰問品慶祝爺孫倆搬進新家,“姐姐姐姐,你快來看看我的房間,好亮啊,還有新桌子新牀……”小南開心的樣子讓我們都由衷欣慰。

“我想可以退出低保,留給更需要的人”

“小周,我這樣有穩定收入了,明年想着可以退出低保了,到時候你幫忙留意一下,麻煩你們了。”工作落實後的段阿姨給我打來一個電話,聽筒也掩飾不了段阿姨的喜悦。

段阿姨也是樟山村的村民,離異後無房,獨自帶着一個讀國中的兒子,還要照顧家裏近九十歲的雙親,縣城村裏兩頭跑,幾乎沒有完整時間工作。在瞭解這一情況後,我立即想到了村裏的來料加工企業,工作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十分符合段阿姨的現狀。與段阿姨一商量之後,我和村幹部立即“牽線”,讓雙方能面對面交談了解工作,解除了段阿姨不敢跨出家門的後顧之憂。找到工作後的段阿姨明顯有了奔頭,整個人的精氣神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她還主動向周邊的農户介紹來料加工,讓更多賦閒在家的人都能參加工作。段阿姨的舉動,不僅給思想貧困者樹立了一個標杆,更為脱貧攻堅注入了精神動力,激勵着更多的困難羣眾不等不靠地戰鬥在脱貧攻堅的戰場上,走上自立自強的脱貧致富路。

扶貧不是一條簡單的路,低收入農户家就是我們平時去得最多的地方。除了瞭解貧困户家庭各方面的基本情況外,我們也與貧困户建立起了感情,這感情中,有同情、有關愛、有鼓勵……雖然我們身上的皮膚變黑變皺了,但肚子裏的貨變得更多了;雖然和家人的距離變遠了,但和老百姓的距離更近了,這便是我們一路前行最有力的支撐。

最美脱貧攻堅奮鬥者先進事蹟學習心得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