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觀《辛亥革命》有感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4.29K

賀中華百年發展 緬烈士辛亥揚威

觀《辛亥革命》有感

——觀《辛亥革命》有感

作為華夏兒女,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中國人披荊斬棘,經過幾十年,甚至是幾百年的打造,把我們的國家建設成為了一個理想的家園。現在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名副其實的大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儘管中國在外部,受到了許多國外敵對勢力的挑釁,而且自身也仍面臨許多挑戰,但是中國的社會發展的堅冰已經被打破,繁榮富強的趨勢,以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趨勢已經不可抵擋。在這一舉世矚目時刻,讓我們回顧近代中國走過的曲折道路,回顧百年前的先人們為改變中國面貌而進行的艱苦卓絕的奮鬥與犧牲,相信這些仍然將會是激勵我們繼續前進的寶貴財富。

近代前的中國也曾經是東方世界的強國,但是近代以來,由於封建制度的腐朽與自然經濟的衰退,我們再也無法扼制西方列強的侵略與壓迫,我們的軍隊在一次次列強的進攻面前敗下陣來。兩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的結果都是中國被迫割地賠款,被迫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進而引起了列強的瓜分狂潮,直至八國聯軍進入中國並強迫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迫使中國“將大沽炮台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即解除防務,而外國軍隊則駐紮於中國京畿周圍的要地,實行永久軍事佔領。中國在西方殖民主義強加的不平等條約體系束縛下一步一步地“沉淪”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如此深重的民族災難當頭,我們中國人民當然不會甘心承認備受列強欺凌的侵略現實,面對列強侵略的加深人民羣眾也曾掀起過一波又一波的反帝運動,例如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太平天國運動等等。這説明民族復興的追求是幾代人的目標和理想。但是,實現近代中國的復興則面臨十分艱鉅的挑戰。擺脱帝國主義的外來干涉侵略與壓迫是中華民族復興的第一步,而使廣大人民擺脱貧困,使中國作為大國富強起來,則是中華民族復興更艱鉅的一步。歷史上,許多人為這一目標曾經進行了多次嘗試,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都是前人從事的努力,然而他們終究是失敗了。中國近代史就是人們以這樣一種精神支撐着從坎坷中走過來的歷史。

我們重視辛亥革命,是因為革命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雖然它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境遇,但為中國的進步潮流打開了閘門,使反動統治秩序再也無法穩定下來,激勵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而更加勇敢地奮鬥。這是相當重要的功績。

列寧曾就中國的辛亥革命表達過這樣的觀點:“沒有真實的民主主義高潮,中國人民就不可能擺脱歷來的奴隸地位而求得真正的解放,只有這種高潮才能激發勞動羣眾,使他們創造奇蹟。在孫中山綱領的每一句話中都可以看出這種高潮。”

辛亥革命吸納了當時幾乎所有的中國先進分子,他們獻身革命,同時也在革命中接受教育,不斷修正改變積貧積弱中國的想法。孫中山作為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與當時的志士仁人們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中國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後中國的道路仍然是曲折的: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奪取革命果實而導致封建復辟,日本軍國主義提出企圖獨佔中國的“二十一條”加劇了中國主權淪喪。但是在革命跌入低潮,革命黨人陷於苦悶的時候,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給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新的世界觀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正是在辛亥革命10年後,中國共產黨誕生了。中國共產黨人重新考慮中國的問題,科學地明確了中國革命的對象、任務、動力、性質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問題,認識到人民是力量的源泉,勝利的保障,是歷史的主人,自覺地最大限度地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才能有效地喚起人民,並將其團結在自己的周圍,使之成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主體力量,終於使復興的理想得以實現,使中國的面貌發生了鉅變,從而擁有了今天的成就。

歲月可以改變滄海桑田,但是永遠無法抹去歷史在此間留下的烙印,那場轟轟烈烈的革命炮聲將永遠定格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百年後的我們已經很難切身體會辛亥時期的社會狀況,甚至不能理解當時的革命志士們的歷史性的抉擇。所以在辛亥百年後的今天,社會上流行着一些模糊的認識:如認為“辛亥革命給社會造成的破壞大於建設,延緩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進程”,或者認為革命的設計“超越了中國的國情”,“搞君主立憲會更好些,政治局面會更穩定持久”,而“辛亥革命是激進主義思想的產物”,還是避免為好。

其實,辛亥革命的親歷者們如何不歡迎以温和的沒有犧牲的方式改變封建中國的面貌呢?對辛亥革命時期革命者的人生經歷整體考察後即可看出:他們並非從一開始就醉心於以激進手段改變中國落後局面,但是在經歷了一再的失敗與挫折,意識到清王朝決不可能真心實意地退出權力的中心而實施“立憲”,而當時的政治環境也並沒有開明到可以以和平請願的手段而推動立憲的時候,他們才選擇了被認為是“激進”的革命道路,這其實是當時條件下應當做出的正確選擇。看了紀錄片,我對革命者的選擇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留給我們的是一種敢闖、敢幹、敢試,敢為天下先的大無畏精神。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表現出了高昂的革命精神和平易近人的民主作風,也給人們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印象。

這場革命所產生的偉大而深遠的影響,是永遠不可磨滅的;它所留下來的寶貴的歷史經驗教訓,也為後人提供了重要的借鑑。中華民族錯過了很多機會,中華民族還有很多機會。這就是我們紀念辛亥革命的意義。我們也要繼承前人的精神,不斷髮揚光大,努力為祖國的建設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