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改革開放40週年觀後感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8.75K

改革開放40週年觀後感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觀後感 篇一

回首往昔,在這四十年中,中國飛速發展,繁榮昌盛,綜合國力日益強大。我們都將是中國巨獅覺醒的見證人,以祖國的強大驕傲自豪。為祖國的偉大事業點贊。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散發出温暖光芒,使中國煥發新生活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騰飛。

面對“”留下的創傷,全國人民共同攜手順應改革開放的新潮流共渡難關,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任務。正是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功,才有我們今天的輝煌成就。上奔嫦娥,下潛蛟龍,全民小康也臨近實現。我國已逐漸走出落後陰影,走向更美好的未來。敬佩祖國的強大。愛國之心永在,中華之魂長存。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

千杯不解飲,萬杯苦沉淪。

埋骨厚國土,肝膽兩崑崙。

疏狂君莫笑,赤子中國人。

——材成1803劉鑫

2018我們一起走過改革開放40週年觀後感 篇二

心懷夢想,是人類天性使然。從遠古到現代,從蒸汽機時代到電氣化時代,再到信息化時代,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也是追尋夢想的歷程。

40年前的“大上海”,燈紅酒綠,極盡繁華,但電燈、電話、樓上樓下,對普通市民也是一種夢的追求。連一個上海的“鳳凰”牌自行車也是當時人們炫耀的一個資本。如今,大彩電、大冰箱、大住宅不再是人們神祕的話題。電腦、小汽車、小別墅的個人所有越來越多,生活水平每年都在提高,如今家電產品從無到有、從短缺到普及的不斷升級、快速變遷的發展過程,見證了上海的飛速發展和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從一個側面折射出改革開放這場波瀾壯闊偉大實踐的歷史進程。

我們這一代人都經歷了祖國改革的過程,都是祖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也是受益者。可以説感受最真,情意最切,體會最深。1978年,隨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中國經濟開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我恰巧出生在1978年,至今在我的腦海裏還留存着計劃經濟的烙印,什麼糧票、油票、肉票、布票、火柴票等具有濃郁計劃經濟特徵的產物我有幸見識過。那時候流行即使有錢也未必能保證買到商品,雖然,普通家庭也確實沒有錢。但是,在我父母的心裏總是盼望着有一天能見到市場放開的情景,購買物品不再受票據的束縛。進入80年代中後期,計劃經濟的影子已經消失,市場經濟的氛圍逐漸盛行,商店裏的商品逐漸豐盛,但依然是憑“票”購物,只不過這時的“票”不再是那些花花綠綠的糧票、油票,而是實實在在的鈔票。記得那時我家住在天潼路,一家3口擠在10多平米的小小的屋子裏,傢俱也少得可憐。我想,在當時,這是大多數人都有的想法:寧要浦西一張牀,不要浦東一間房。浦東,在我小小的心裏,就像去北京那麼遠。我家就在著名的外白渡橋的附近,馬路對面,就是當時上海的最高建築——上海大廈。夏天的傍晚,我們會跑到上海大廈的邊上,鋪一張席子,坐在上面乘涼,感受着從賓館的窗縫裏透出來的一絲絲冷氣,感到無比的幸福;冬天的夜晚,會把灌滿熱水的“湯婆子”早早塞到被窩裏,享受一個温暖的冬夜。

40年過去了,我長大了,有了自己想要的家,也有了自己的房子。不用在夏天的傍晚找地方乘涼,也不用在冬天的夜晚搶“湯婆子”。小時候夢想的電話已經過時,黑白電視已經淘汰。再看城市變化,虹橋樞紐將航空、高鐵和汽運完美結合,城市交通更加井然有序,輕軌、地鐵阡陌縱橫,從浦西到浦東,再也不是兒時的遙遠。這些變化,惠及了每個普通市民。我是幸運的,因為我生在了這個追夢的年代,並能將夢很快的轉化為了現實,同時我有幸見證了歷史的發展,人人都會有夢想,但不是所有的夢想都能成真,但身在這個時代,我感覺很自豪,是時代的發展給了我夢想成真的機會,是夢想推動了時代的發展。人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夢想,現在我依然有個夢,夢想着“收入倍增計劃”逐步落到實處,讓所有中國人都圓了“住房夢”,住上寬敞舒適的房子,生活變得更加美好,真正實現“中國夢”。

40年,光輝歲月彈指揮間,40年,中華大地滄桑鉅變。2018年,我們將迎來改革開放40週年。現在社會在提倡和諧,城鄉之間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等等,和諧凸顯出了社會的發展,和諧總結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成果,和諧更表明了時代的特性,開放與開明。縱觀世界,放眼國內,無處不體現這改革開放40年來的鉅變。工業、農業、交通、國防、教育、人民生活,衣、食、住、行處處展現迷人的風彩,讓我們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將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得以實現。

12月18日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觀後感 篇三

四十年前的12月18日,中央召開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這次會議,打開了塵封幾十年的國門,做出了我國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國策,中國開始了改革開放,開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四十年的風雨兼程,四十年的光榮與夢想,值得所有炎黃子孫驕傲、紀念、書寫。這四十年,可以讓蹣跚學步的幼兒成長為國之棟樑;這四十年,可以使奔流的大河衝盪出廣袤平原;這四十年,也可以讓我們看到昔日沉寂的華夏重獲榮光。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四十年,是我們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同心同德、鋭意進取,進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性創造性活動的四十年;是波瀾壯闊、激情澎湃、創意萬千、日新月異的四十年;是給中國帶來歷史性鉅變、令世界為之驚歎的四十年;是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潮流、迎來民族復興光明前景的四十年。

在實行改革開放之前,中國與剛實現民族解放的國家一樣,迫切希望改變在國際上的被動地位,迫切希望能夠達到歐美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鑑於當時的國際環境,各國紛紛採取優先發展重工業的趕超戰略,中國也不例外。由於重工業建設的特徵與當時中國的資本稟賦、外匯支付能力以及資金動員能力之間存在着不可調和的矛盾,這樣的趕超戰略背離了比較優勢的發展思路,因此並沒有讓中國走向富強,反而出現了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甚微、經濟增長速度緩慢、農民與工人生產效率低下的問題。從國際視角來看,選擇了趕超式發展戰略或者進口替代戰略的國家,無論是社會主義制度,還是資本主義制度,都沒有取得預期的結果,因此經濟是否能夠良好發展,無關社會制度。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及時撥正航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路線,決定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開放之路,極大地調動了人民羣眾的積極性,思想大解放,帶來了經濟大發展,“要想富,先修路”造路工程在全國各地掀起了高潮,高速公路迅猛發展,形成了全國聯成一體的、縱橫交錯的公路網,把城鎮與鄉村,內地與邊疆連結起來,把國內與國外連通起來。帶動工業化、城鎮化與工業園區的發展,使物質資源與勞動資源得到充分地挖掘、調配和合理使用,加速經濟建設的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國防現代化,帶動了農村的農業現代化,使我國的國民經濟保持在一個穩中求發展的勢頭。目前我國農村建設也在迅速發展,脱貧致富,村村通公路已是必然趨勢,從單車道的水泥路發展成雙車道的柏油路。連邊遠貧困山區也在各地黨組織的帶領下,劈山開路走出大山奔小康。如今鄉村公路沿線在綠色理念指導下綠化、美化,成了中國大地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成了美麗鄉村的旅遊之路。加速脱貧奔小康,中國人民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

中國能夠創造經濟奇蹟並非偶然,這一跨越式的發展的背後是對發展戰略的正確選擇。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中國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利用勞動力資源豐富的稟賦,發展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沿海五省率先實現經濟騰飛。而且,增量改革的形式也大大減少了阻力,在把“蛋糕做大”的過程中,幾乎沒有利益的受損者。

在今天,中國已經在國際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國際地位和越來越多的話語權。中國的“大國擔當”不僅體現在“一帶一路”的號召中,也不僅體現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成立上,更加體現在世界各國對中國的認同與聲聲讚美中。

“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是各國人民的期待,也是我們這一代政治家應有的擔當,”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演講時如是説,“中國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當前這個時代,各國間的聯繫日益加深,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解決當今世界上各種難題、實現和平與發展的中國方案。

風雨同舟四十載,中華民族在復興道路上已經走過了一段艱難而又輝煌的歷程,一代又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帶領着我們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披荊斬棘、無畏向前,以前無古人的氣魄推動着中國前進,讓華夏大地重新勃發盎然生機。

四十年的實踐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

如今站在改革開放四十週年這一時間節點上,回望來路,不改初心。從改革發展,到深化改革,再到全面深化改革。歷史和現實鮮明地昭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這是時代的呼喚,人民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