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螢火蟲之墓觀後感【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8W

螢火蟲之墓觀後感【多篇】

螢火蟲之墓觀後感 篇一

《螢火蟲之墓》是講在戰爭時期,有一家人不幸遭到了空襲,結果只有哥哥和妹妹存活了下來。他們無家可歸,只好躲到阿姨家裏去。可後來又被趕出了家門,他們倆只好躲到一個山洞裏。山洞很黑,晚上,他們去捉螢火蟲,給山洞,照明。可是到了第二天,螢火蟲都死掉了,妹妹很傷心。後來,妹妹因為營養不足,患了一場病,哥哥為了妹妹,花光了家裏的錢,為妹妹買有營養的東西吃。沒錢的時候,哥哥甚至跑到別人家裏去偷一些蔬菜,為妹妹補充營養。可是這些食物也不能為妹妹補充足夠的營養。過了幾天,妹妹病死在山洞裏,哥哥非常傷心,哭了一個晚上。

看了這個故事,我覺得非常感動。哥哥和妹妹在晚上見到螢火蟲,就像見到了在逃脱戰爭的希望。那小小的螢火蟲竟然能發出閃閃的光芒,即使它只有一個晚上的生命,但它也要展現一個希望給哥哥和妹妹。要是沒有戰爭,哥哥和妹妹就不用整天在戰爭的環境中躲來躲去,日子就可以在家裏高高興興、平平安安地過下去。可如今戰火的硝煙瀰漫,害得哥哥和妹妹成天躲來躲去。我們不要戰爭,不要戰爭的惡魔。我們要和平,要讓我們的日子像春天的花朵那樣美麗,那樣鮮豔。比起我們,我們的生活比他們幸福多了,要是他們能像我們這樣生存在和平的年代,那麼,他們就不會受到這麼悲慘的環境,他們還能快快樂樂、倖幸福福地生存下去。

螢火蟲之墓觀後感 篇二

螢火蟲,童年的夏夜裏偶然會看到的可愛的小東西,曾帶給我們難得的快樂。據説,泰國夏夜的海邊樹上聚集的千萬只螢火蟲,以相同的節律閃現,能構成類似閃電的壯觀景象。螢火蟲的光還有獨特的含義:模擬求愛信號、誘異種以殲滅、打斷求愛信號、離間對手熱戀。可愛的螢火蟲,現如今也難得一見了……

影片的開始就是主人公阿泰的獨白:我叫阿泰,我生於1944年9月21日,晚上餓死街頭。一身軍裝揹着小布包的形象很容易讓我想到我們老電影中的小英雄。但背景那刺眼的紅色也使得影片沉浸在一片難以抑制的悲傷中。

阿泰死了,餓死在站台。被扔出的紅色鐵皮糖盒子把視線拉伸到一片廣袤的田野裏,激起了星星點點的螢火蟲,一片祥和的温暖,妹妹可愛的身影也同時出現。兄妹倆踏上了“人生的火車”,記憶一點點播撒開來……

殘酷的戰爭奪去了媽媽的生命,爸爸在海洋艦隊杳無音信,兄妹倆只好寄住在姨娘家。正如我料想的一樣,姨娘充當一個後母的主角,對待自己的親人很不和善,百般的刁難與難看的臉色,使得阿泰帶着妹妹遠離她遮風擋雨的房屋,棲息在無人煙的山洞中。這讓我很無奈,無奈這無情的親情!

日子過得很清苦,但兄妹倆在一齊的場景總給我濃濃的温暖,妹妹甜甜的笑聲也不絕於耳。這似乎開始了另一種嶄新生活,一切都引領向前的步伐。但……特定年代裏,沒有住處,沒有食物,沒有金錢,甚至沒有了值得典當的衣物,日子怎樣能繼續呢?阿泰作為兄長要照顧年幼的妹妹,漸漸演變到偷盜的地步,僅僅為了妹妹不餓肚子。當然他得到了一頓毒打。更可悲的是,他期望敵機來轟炸,這樣他就能夠趁這個機會到人家裏找一找剩下的食物和有用的東西。不得不説,阿泰他的行為是不好的,甚至有些扭曲,但社會的根源促使了他這一行為。我們能責怪他嗎?不,不能,怪只怪可恨的戰爭,和匱乏的親情!

妹妹的身體越來越差,沒有錢醫治,更沒有錢補充營養。等到阿泰取錢才明白連代表最後期望的爸爸也去世的消息,生活帶給他的是接連的失望。但他不能灰心,還有妹妹等着他照顧。但是看到的卻是妹妹奄奄一息的躺在山洞裏,嘴裏甜甜地吃着硬硬的扣子和泥巴,卻認為是水果糖和蛋糕。這一幕很是讓人難受,妹妹可愛的身影也漸漸消失在她玩耍的山洞前。生命中接連失去了至親至愛的三個人,誰能承受呢?想到那裏,真的只有哭才能抒發心中的悲痛……

影片結束又回到紅色的背景中,伴着點滴的螢火蟲温暖光語,阿泰喚妹妹:夜深了,快點去睡。似乎給我們感覺兄妹倆還在,只是換了一個生活場所——天堂。

《螢火蟲之墓》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三

每個人都在指責哥哥的做法,可有幾個人想過這些東西是他這個年紀所應該承受的嗎?我們或許不能感同身受,至少不要居高臨下。

我想,戰爭無論發生在哪個地方,無論是哪一方挑起的,眼看着無辜的百姓受苦難,總不會是件讓常人痛快的事情。

捫心自問,在那樣的年紀下,我做的不一定比哥哥好,所以我自認為沒有資格去批評他。那麼你們呢?

我所看到的,更多是一個孩子面對失去至親,戰爭和飢餓威脅時表現出來的勇氣。至少,他還是保護着他的妹妹,儘管他始終沒能敵過戰爭的傷害。我所看到的,是他作為日本軍官的孩子一樣飽受戰爭摧殘,這正説明了就算是戰爭發起者,參與者,他們的親人同樣正是受害者。

當我們談論人性,當我們談論戰爭,當我們談論苦難。在這些對於全人類都是平等的詞彙面前,國籍顯得微不足道。這個片子換成中國拍攝,中國孩子,也許不會被這樣批判吧。可是日本孩子,和中國孩子一樣都是孩子啊,作為人類而言,他們受到苦難都是令人心酸的不是嗎?

我從未想幫日本侵略者洗地,包括那個男孩的父親。They deserve what they've got.

但,平民何辜。

哥哥和妹妹,他們活該失去至親嗎?

他們活該苟且偷生寄人籬下嗎?

他們活該餓死在街頭嗎?

我想説的,這部電影告訴我的,無非是戰爭有多殘酷,無論是對發起國人民還是被侵略國人民。

我只願這世間少些戰爭,少些苦難,願因戰爭而死去的無辜人們能夠安息。

《螢火蟲之墓》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四

哇田是一個十多歲的小男孩,他有個妹妹,妹妹叫做小節,這個時侯正是美國侵虐日本的時候,哇田的父親去打仗,母親去避難,哇田負責照顧好小節。哇田在路上一邊揹着小節,以便避免炸彈炸傷,他們到了親戚的家,親戚收養了這兩個孤兒。一天,哇田出去,有人把他叫到一個病牀前,病牀上躺着哇田的媽媽,他的媽媽被炸傷了,渾身包着白布,到處都是血,過了幾天,他媽媽去世了,哇田還瞞着他的家人以及他的妹妹,説媽媽在醫院。最終,哇田還是告訴了他的親戚,那個親戚很着急的給哇田的父親發了個信,但他的父親依然沒回信。親戚收留了他們兄妹倆,但是時刻一長,親戚們十分嫌棄他們,他的親戚勸他們到別的地方去過,正因他們把媽媽的衣服賣了,最後還是沒飯吃了。他們自己挖了個山洞,洞裏很簡陋,只有一張牀,他們吃的飯是找別人要的。一次的晚上,哇田把螢火蟲放在房間裏,屋子裏顯得格外的亮。哇田和小節早上起來,螢火蟲都死了,哇田看見小節在埋螢火蟲,哇田問小節:“你在幹什麼?”小節難過地説:“我聽嬸嬸説的,媽媽死了,也是這樣埋得。”他們都哭了。過了幾天,他們沒吃到有營養的東西了,小節被餓死了。哇田把小節埋了,燒了。最後天空中出現了許多螢火蟲。

《螢火蟲之墓》這部電影十分感人,能表現出當時社會被侵虐,而且還十分貧窮。我們此刻必須要好好學習,長大有了出息,保護國家,為國家做貢獻,讓自己的國家變得更強大起來

《螢火蟲之墓》觀後感 篇五

今天下午,在家把昨天下的《螢火蟲之墓》看完了。

這部片子真的很感人的,沒想到一個二十歲不到的少年竟然會如此的堅強,親眼看着母親火化,為了不讓自己的妹妹知道還可以強忍心中的悲傷,他真的很堅強,也許所有的感動不是源於同情吧!

他,就這樣一個少年足矣讓我們肅然起敬……

還有節子,多麼可愛的一個小女孩啊,看到她就有種想抱抱她的感覺,可為什麼老天對她那麼不公平呢?

最可惡的是他們那個所謂的親戚,不盡對他們不好,竟還把母親去世的消息告訴節子,太可惡了!如果説在當時那種局勢下,她的自私暫且可以理解的話,那她這樣傷害一個單純小女孩的心那就實在不該了!太殘忍了!

還有個情節真的讓我看得很憤怒:當節子去世以後,她哥哥去一家店買籃子安葬她,那店主竟然笑着説:“放一個小女孩足夠了”?怎麼可以這樣莫視生命???

這部片子沒有過多的煽情來騙取觀眾的眼淚,而是讓人覺得很真切。宮崎駿的作品過去只看過一部《千與千尋》,瞭解得並不多,看了這部片子真的覺得他對人物細節刻畫得如此傳神,每個眼神,每個動作,足見這位大師的功底……

《螢火蟲之墓》觀後感 篇六

《螢火蟲之墓》講的是日本一對兄妹在中國攻擊日本時候的悲慘故事……

在日本,中國還沒來攻擊的時候這對兄妹就已經失去了爸爸,媽媽又突然得了重病需要“哥哥”的照顧,當時“哥哥”才14歲“妹妹”才3歲左右,叫:節子,中國的飛機來攻擊日本的時候,人們都忙着把東西埋起來的時候一枚導彈墜落到了媽媽的房間裏,“哥哥”想進去看看“媽媽”但是越來越多的導彈墜落,阻擋了哥哥的路線,但“哥哥”知道他再也不能失去剩下的親人了,他趕緊帶着妹妹離開,逃離了轟炸地點……

由於失去了媽媽,這對兄妹只好向親戚求助,又因為姑姑動不動就打妹妹,碗裏的米飯越來越少。這對兄妹只好自己生活了,兄妹找到了一個沒用的防空洞,安頓了下,來哥哥拿出妹妹最心愛的水果糖,一打開罐子,罐子裏只剩下三顆糖,和一點點糖碎,妹妹不捨得吃那三顆糖,反而吃那一點點糖碎。

後來,妹妹受不了捱餓和疾病,悲慘的死去了。哥哥在昭和20年9月21日餓死在火車站,手還緊緊握着那個糖罐……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知道要愛護自己的生命,不能白白的糟蹋它。

螢火蟲之墓觀後感 篇七

《螢火蟲之墓》是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期,日本的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不幸被殘酷的戰爭奪去了父母,家也被炸燬了,只剩下14歲的哥哥清太,還有年紀很小的妹妹小節。沒有了家,他們只得住在山洞裏,由於缺乏食物,小節因為缺乏營養而病死,哥哥也因為沒有食物最後也餓死了。

戰爭!這就是戰爭的罪惡!一個美好的家庭就這樣破碎了!因此,我也體會到戰爭就是生命的災難。“維護和平,制止戰爭。”這是我們的口號。我們要的是和平而不是戰爭,和平就是生命的港灣,讓我們回到有父母的幸福時光,也讓那些難民天天都過着幸福、美好的日子,讓我們好好地保護和珍惜這比藍寶石還珍貴的生命。行動起來吧!讓戰爭永遠消失在這個世界上,讓美麗而嬌嫩的“和平之花”繼續盛開,直到結出一個個“和平之果”,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活得精彩。

螢火蟲之墓觀後感 篇八

昭和20年9月21日夜,我死了。”

影片一開始的這句台詞就緊緊地抓住了我的心,在一片血暈的紅色中,一個少年開始了回憶,這是他靈魂的回憶,他已經死了。這注定是一場悲劇……

可愛的小節子正在為死去的螢火蟲挖墳墓,哥哥清太走過來問妹妹在幹什麼,節子説:“造墳墓,媽媽沒有被放在墳墓裏吧!我聽嬸嬸説,媽媽已經死了,就放在墳墓裏。”清太聽了妹妹的話,強抑多時的淚水終於奪眶而出,他們的媽媽已經在空襲中被炸死,他一直瞞着妹妹説媽媽身體不舒服住在醫院裏。節子蹲在那裏傷心地嘟囔着:“為什麼身體不舒服就死了……”

可愛的節子!她都不知道媽媽為什麼會死,她住在嬸嬸家裏的時候半夜會突然想起媽媽,哭叫個不停,可是她現在不得不默默接受了媽媽已經死了的現實,不願過寄人籬下的生活,不願遭受嬸嬸的白眼,和哥哥搬到了山洞裏生活,相依為命,她只是個四五歲的孩子。

戰爭讓清太和節子失去了媽媽、失去了家,他們雖然能幸運的逃過飛機的轟炸,卻逃不過飢餓的糾纏,可愛的節子,那個抱着糖果盒開心的蹦蹦跳跳歡呼着終於能吃到糖果的孩子最後還是沒有逃過飢餓和風濕這兩個死神,她手裏拿着哥哥帶回來的西瓜,卻再也睜不開眼,臨死之前,她用微弱的聲音告訴哥哥:哥哥,謝謝你!

看到這裏,我的眼淚又下來了,它觸動了我心底最柔軟的部分,我不得不接受美好的生命被毀滅這個殘酷的結尾!

影片的結尾呼應了開頭,清太,這個堅強的日本少年,不久後也餓死在街頭。兄妹倆終於在另一個世界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那是一個暗紅的世界,螢火蟲漫天飛舞。

這是一部感人的日本動畫片,導演並不是赫赫有名的宮崎駿,而是一個叫高畑勛的人。這真是一部感人的電影!

看完這部電影,我想對中國的'影視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們曾貧窮,所以有了錢之後急着炫耀;我們曾備受欺凌,所以在站穩了之後首先要嘲笑一下對手,朝着對手吐幾口唾沫,告訴對手,老子站起來了;我們曾軟弱,所以我們現在必須要為自己樹立無比強大的形象,過去、現在、將來,我們一直無比強大。

我們的電影,關於對那場戰爭的描述,從不“示弱”,《地雷戰》、《地道戰》、《鐵道游擊隊》、《平原游擊隊》……,我們無比智慧勇敢,敵人無比低能弱智;我們無比強大,敵人無比弱小;我們總是勝利,敵人總是失敗……我們的電影太多的是表現我們的勇敢、智慧、頑強、強大,唯獨沒有人性的表現,沒有讓人感同身受的真實的歷史。我們是像電影中那麼所向披靡嗎?我們死了多少人?敵人死了多少?我們的國土有多少曾經淪陷?我們出了多少漢奸、日偽、白軍……

你連自己都感動不了,怎麼能感動對手?怎麼能讓對手承認自己的罪孽?因為你沒有從心理上征服對手,征服“小日本”。

我們沒有感動自己的電影,更沒有感動對手的電影,因為我們不願“示弱”,我們害怕暴露自己的軟弱,自己的渺小,我們喜歡把自己塑造的無比強大。《舉起手來》、《小兵張噶》、《亮劍》……,全體人民看的眉飛色舞,讚不絕口,可這不過是一種集體自慰罷了。我看到的是中國電影意淫對手的無比強大,而我們本身卻恰恰相反;我看到無數的男阿Q、女阿Q、老的少的阿Q造作的表演以及興高采烈的歡快的臉……

建國已經六十年,改革開放以及三十年,我們強大了起來,可我們仍然沒有勇氣,或者説沒有意識去把我們真實的歷史,特別是抗日戰爭的歷史用影視的形式做人性的表達,沒有想着去感動對手,感動其實與我們是一樣具有人性的日本人。

看了柔石的《為奴隸的母親》,我流淚了;看了魯迅的《傷逝》,我唏噓不已。但是至今我沒有看到一部中國電影讓我為了我們這個民族的苦難而落淚。而“小日本”的《望鄉》,還有今天我才看到的《再見螢火蟲》(應該叫《螢火蟲之墓》更恰當),我竟然為我一直最痛恨的日本鬼子落淚,因為我從這兩部電影中看到的不是我以前知道的“日本鬼子”,而是有血有肉、值得同情的、活生生的人,是可愛的節子,是堅強的清太,是美好的人性。

我也看過《小兵張噶》,好聰明、好勇敢的孩子,這樣的孩子確實有過,現在依然有,汶川地震中的小英雄林浩就是其中一個,但是,我們的歷史中更多的是像節子那樣心地單純、被戰爭毀滅的幼小的生命,因為歷史並不僅僅是英雄的歷史,也是普通人的歷史、即我們每個人的歷史,為什麼忽略了表現普通人,表現自己?表現普遍人性?

只有表現普遍人性,才會產生經典,中國影視才會有出路,只有讓現在的日本人看到那場戰爭中的中國的節子和清太,日本人才會認識到曾經犯下的罪孽,才會服罪,我們的影視要感動他們,像他們感動我們一樣,而不是一味的愚蠢的“示強”,一味的意淫,做既沒有思想,也無藝術可言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