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瞿秋白紀念館觀後感(精選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4.37K

第一篇:瞿秋白紀念館觀後感

瞿秋白紀念館觀後感(精選多篇)

瞿秋白紀念館觀後感

這是第二次去瞿秋白紀念館了,前一次記得是班級的團日活動時去的,大家要一起來,一起走,所以時間比較倉促,只是大致參觀了一下,未能給我心中帶來很深的觸動。但這一次就不一樣了,這次我特意先在網上查閲了許多瞿秋白的資料,詳細瞭解他的一生事蹟,這樣再次參觀瞿秋白紀念館,當看到那些實物,聯想到此時發生在他身上的事,一股崇敬之情就從心底油然而生。下面就我自己的瞿秋白紀念館之行及感想記述如下。

從我們學校到瞿秋白紀念館還是很方便的,從萬達那邊乘坐公交車大概二十多分鐘後下車再步行五分鐘左右就到了。首先參觀的是瞿秋白故居。瞿秋白故居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庭院,黑瓦白牆,交相輝映,書香氣息濃厚,很有江南水墨的美妙韻味。這使得它在這四周現代化的建築中,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庭院的正門口,有一塊茅盾先生所題的“瞿秋白同志故居”的牌匾。進入大堂便看見瞿秋白的一具銅像,雖説瞿秋白患有肺病,是一個瘦弱的文人,但是他的銅像卻高大威武,讓人產生無比崇敬之情,我想雖然秋白體弱多病,但他那寬博的胸懷和淵博的知識讓他倍具氣質與魅力身後的牆壁上“我是江南第一燕,為銜春色上雲梢”,旁邊的豎版上“為大家開一條光明的路”,兩行詩文和一句話語,是瞿秋白無私奉獻於中國革命事業的摯愛道白,發自肺腑,動心又動情。即使在捱過黨組織的鬥,受過國民黨的刑,遭受錯誤的排擠和迫害的逆境中,他依然心懷坦蕩、意志堅強,

給我們留下了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紀念館有《瞿秋白生平事蹟展覽》,陳列了瞿秋白的照片、文字、實物和雕像。進入黑漆大門的故居,門上方高懸有“城西瞿氏宗祠”的白底篆書匾額。故居展示了瞿秋白一家人當年生活居住的場景。簡陋的桌椅牀櫃傢俱,具有濃郁生活氣息的陳列,見證了瞿秋白的成長和這個知書達理家庭的付出。

接着,我們踏入了瞿秋白同志的紀念館,紀念館顯得非常的亮麗光線。同樣剛進門也是一尊巨大的瞿秋白同志銅像,在銅像兩旁一一陳列着書籍和畫像,還有的就是出土的文物。接着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個長長的鑲在牆上的字碑,上面密密麻麻的字我自然也看不懂,只覺得剛剛長出新葉的枝條依偎着,修飾着這清俊奇秀的字是很有韻味的。面向紀念館的大廳,左邊是瞿秋白與列寧的浮雕,他們倆氣宇軒昂,在藍天下闊步,充滿對前途光明的憧憬,充滿對革命的激情,體現了瞿秋白作為一名革命家的風度與情懷,也正刻出了當時瞿秋白在翻譯俄文,傳播俄國無產階級理念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後邊是瞿秋白與魯迅的浮雕,將瞿秋白與魯迅放在一起不僅表現了他們之間深厚的友誼,也體現了瞿秋白在文學方面的造詣與其做出的貢獻,只是他為了革命事業“犧牲了”它用於研究各種文學的時間與精力。

走着走着,渾然不覺已經到了最後,雖然很不願意,我還是來到了瞿秋白最終被抓捕行刑那一段。但越到生死關頭,越能體現一個信仰之崇高,人意志之堅定。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在向香港轉移途中,在福建省長汀縣濯田鎮水口村小逕被地方反動武裝保安十四團鍾紹葵的部隊俘獲,關入上杭監獄。由於叛徒指認,身份被識破,於

5月9日被押解到長汀。在被押期間(5月23日),瞿秋白寫下了《多餘的話》,表達其由文人從政曲折的心路歷程。6月18日晨,寫完絕筆詩,神態自若緩步走出囚室,到中山公園涼亭前拍照,留下最後的風采。用畢酒菜,從容走向刑場,沿途唱俄文《國際歌》《紅軍歌》呼“中國共產黨萬歲”“共產主義萬歲”等口號。到達羅漢嶺,選一草坡坐下,對劊子手微笑點頭説:“此地甚好!”飲彈灑血,從容就義。年僅三十六歲。

看到這我又不禁想起了文革中他又被誣為“叛徒”,墓被搗了,碑被砸了,死後四十多年後又蒙受一場大冤案。但是,歷史畢竟是公正的。1985年,黨中央對瞿秋白作出了歷史性的評價,完全恢復了瞿秋白的真實而偉大的形象,在瞿秋白的故居建立了瞿秋白紀念館。一代英豪,重新屹立在人們的心目中。

參觀結束後,腦海中浮現他的種種,與他相比我們是多麼的幸福又是多麼的平庸,是那個動盪的年代創造了瞿秋白這樣的偉人,而那那時的中國也需要想瞿秋白那樣的赤子。面對蔣介石的“招安”,他的回答是“頭可斷,志不可改”“中國共產黨的哲學就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面對財富,面對生存,更是面對一個人的考驗,瞿秋白做出了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瞿秋白是不朽的。他如滾滾江水,在大地的懷抱中終古地流淌着,不息地流淌着;他是喜馬拉雅上的珠穆朗瑪峯,像高山一般的崇高,一般的雄偉,一般的壯麗,一般的高昂,巍然聳立,永不倒下。他的人格,他的信仰,他的堅定,他的道德,他的文章,他的聰慧,他的

希望,將永世長存!

第二篇:瞿秋白紀念館觀後感

瞿秋白紀念館觀後感

2014年4月21日星期六上午,我和兩位同學相約一同前去瞻仰瞿秋白故居和瞿秋白紀念館。四月的江南,似乎總是少不了那點點雨水的滋潤。從清晨開始,天,便下起了微微的濛濛的細雨,就這樣,我們三人懷着無比崇高、無比激動的心情踏上了一次心靈學習的旅途。

從學校乘車約半個小時,再行走一兩分鐘,不一會兒,我們便來到了目的地——瞿秋白紀念館。站在門口,大致簡單看去,瞿秋白故居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庭院,黑瓦白牆,交相輝映,書香氣息濃厚,很有江南水墨的美妙韻味。這使得它在這四周現代化的建築中,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庭院的正門口,有一塊茅盾先生所題的“瞿秋白同志故居”的牌匾。站在門前,靜靜的停留片刻,你會發現,不時會有路邊的行人,停下自己匆忙的腳步,扭頭靜看這座有獨特氣息的歷史建築。而進出其中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也以一種簡單的方式在告訴我們:這裏曾經的主人,用自己怎樣博大的胸懷,何等無私奉獻、開拓進取的精神引領了中國革命的道路,使得人們將他永遠銘記於心!

瞿秋白紀念館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瞿秋白紀念館,是全國優秀社會教育基地;第二部分是瞿秋白故居,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瞿秋白紀念館:為兩層樓四合院式的仿古建築,粉牆黛瓦,長檐聳脊,敞亮天井,馬蹄山牆,屬典型的明清居室風格。門額上橫書的館名是由鄧小平同志1985年親筆題寫。

館門兩側的牆壁上對稱地各裝鑲一方銅雕,古樸厚重,栩栩如生。右邊銅雕的主畫面是瞿秋白與列寧,側重表現的是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的瞿秋白。左邊銅雕的主畫面是瞿秋白與魯迅,側重表現的是文學家、翻譯家和文化旗手的瞿秋白。展覽大廳分為瞿秋白生平事蹟的照片、文字、實物和雕像。 基本陳列《瞿秋白生平事蹟展覽》。並推出《紀念瞿秋白書畫展》等專題陳列。建館來,先後接待了陳丕顯、宋任窮、薄一波、喬石、楊尚昆、李瑞環、宋平等國家領導人,朝鮮等16個國家的黨政代表團和專家學者及數十萬參觀看,編輯出版了《江南一燕》和《瞿秋白研究》(叢刊),編印了《瞿秋白研究信息》,是紀念瞿秋自、學習瞿秋白、宣傳瞿秋白、研究瞿秋白的重要基地。

此外館內還設有影視廳、資料室、貴賓室、學術廳、電腦室等,為宣傳和研究瞿秋白提供多功能現代化的服務。

瞿秋白故居:入內黑漆大門兩邊各立“抱鼓石”一尊,上刻三獅戲秋的浮雕,顯示着這個大家族的高貴和吉祥。黑漆大門上方赫然高懸“城西瞿氏宗祠”白底篆書匾額。

故居分東西兩院,各有四進,地勢逐漸抬高,含步步高昇之意,中列隔牆,有廊道門扇相互連通。

西院為正屋,原為供祭祀用的廳堂,莊嚴而神祕。

東院為廂房,是當年族人和僕人食宿休息的地方。

瞿秋白1912年—1916年就住在東院。東院第四進以屏門隔開,大房間為秋白弟妹卧室,小間系“翻軒”為秋白書房兼卧室;連結三、四進的“穿堂”,是秋白與父親稚彬先生的畫室。裏面安放的100多件傢俱和生活用品,都是按照當時的格式徵購或仿製,並照原樣陳列的。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瞿秋白,江蘇常州人。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偉大而又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卓越的無產階級理論家、宣傳家,中國革命文學事業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上海大學原教務長兼社會學系主任,在國共合作的背景下,把上大建設為南方的新文化運動中心,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民族振興輸送了一大批棟樑之才。

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在向香港轉移途中,在福建省長汀縣濯田鎮水口村小逕被地方反動武裝保安十四團鍾紹葵的部隊俘獲,關入上杭監獄。由於叛徒指認,身份被識破,於5月9日被押解到長汀。在被押期間(5月23日),瞿秋白寫下了《多餘的話》,表達其由文人從政曲折的心路歷程。6月18日晨,寫完絕筆詩,神態自若緩步走出囚室,到中山公園涼亭前拍照,留下最後的風采。用畢酒菜,從容走向刑場,沿途唱俄文《國際歌》《紅軍歌》呼“中國共產黨萬歲”“共產主義萬歲”等口號。到達羅漢嶺,選一草坡坐下,對劊子手微笑點頭説:“此地甚好!”飲彈灑血,從容就義。年僅三十六歲。

一位臨場記者這樣報道瞿秋白就義時的情景:1935年6月18日,福建長汀。瞿秋白來到中山公園,“至中山公園,全園為之寂靜,鳥雀停息呻吟。信步至亭前,已見小菜四碟,美酒一饔。彼獨坐其上,自斟自飲,談笑自若,神色無異”。酒半乃言曰:“人生有小休息,有大休息,今後我要大休息了。我們共產黨人的哲學就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瞿秋白説罷此話,坦然正其衣履,到公園涼亭前拍了遺照———他揹着兩手,昂首直立,恬淡閒靜之中流露出一股莊嚴肅穆的氣概。

瞿秋白在刀兵環護下,慢步走向刑場。刑場在長汀西門外羅漢嶺下蛇王宮養濟院右側的一片草坪,距中山公園二華里多。倘是怕死的人,不要説步行兩華里,就是二十米也無法走,恐怕是要被人拖行的。

瞿秋白手挾香煙,顧盼自如,緩緩而行。繼而高唱國際歌,打破沉寂之空間。到了羅漢嶺下,他自己找了塊空地面北盤足坐下,回頭看了看行刑者説:“此地甚好”,接着飲彈灑血,從容就義。

當我佇立在瞿秋白同志的青銅雕像前,回想着電影中瞿秋白同志奔赴刑場,英勇犧牲的情景時,我不由得思緒滾滾,浮想聯翩。作為一名政治家,他是偉大的,堅強的,同樣也是不幸的。他在1931年被王明集團迫害後,離開了黨中央的領的崗位,受到各種的打擊後,他對共產主義的信仰並沒有隨之改變,而是更加堅定。中央紅軍決定長征,瞿秋白曾請求隨軍長征,但遭到拒絕,1935年2月,瞿秋白在祕密轉移時,不幸落入虎口,師長宋希濂以“學生”身份勸降,被拒絕。他寫下了《多餘的話》這樣一篇千古奇文,表現了瞿秋白的包標卓立的自我和風雅、博大、深邃的心靈世界,在長汀英勇就義。在“文革”中,他又被誣為“叛徒”,墓被搗了,碑被砸了,死後四十多年後又蒙受一場大冤案。但是,歷史畢竟是公正的。1985年,黨中央對瞿秋白作出了歷史性的評價,完全恢復了瞿秋白的真實而偉大的形象,在瞿秋白的故居建立了瞿秋白紀念館。一代英豪,重新屹立在人們的心目中。

瞿秋白是不朽的。他如滾滾江水,在大地的懷抱中終古地流淌着,不息地流淌着;他是喜馬拉雅上的珠穆朗瑪峯,像高山一般的崇高,一般的雄偉,一般的壯麗,一般的高昂,巍然聳立,永不倒下。他的人格,他的信仰,他的堅定,他的道德,他的文章,他的聰慧,他的希望,將永世長存!

走出瞿秋白紀念館,我無意間發現,來時,那濛濛細雨的天已然放晴。陽光是那樣的明亮,那樣的舒適。慈祥的照耀着樹葉、花瓣上晶瑩的雨水,照耀着我們生活的世界。

在返回的路上,我看到了在瞿秋白紀念館旁的覓渡橋國小,我為能在那裏學習的孩子而感到幸福,我相信先人的英雄光輝必會引領者後人不斷前進!

第三篇:參觀瞿秋白紀念館觀後感

參觀瞿秋白紀念館觀後感

來到常州上學,當然要了解一下常州,知道當地革命烈士更是理所應當的事情,於是我們一宿舍在週末找時間去瞻仰了一下瞿秋白紀念館,留下很深的印象。

在參觀之前,我先查了一下有關瞿秋白的生平事蹟。瞿秋白是江蘇常州人,原名瞿雙,後改名瞿霜、瞿爽。曾經擔任過中央局委員、政治局常委。在一次大革命失敗後的危急關頭是,他主持召開“八七”會議,會後主持中央工作。在1931年1月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遭王明等人打擊,被解除中央領導職務。此後,在上海同魯迅一起領導左翼文化運動。1934年到蘇區任中央政府教育人民委員。1935年6月18日在福建長汀羅漢嶺英勇就義。三十多年之後,文化大革命期間居然還遭到了莫大的凌辱,經歷了一場令人震驚的磨難,“四人幫”被剷除後遺骨遷移到八寶山。“四人幫”被剷除,1980年中共中央為瞿秋白平反昭雪。瞿秋白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中國革命文學事業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既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位傑出的思想家。無論是(請您支持)他英勇獻身革命事業的光輝事蹟,還是涉及政治、哲學、文學、史學、翻譯等眾多領域的重要思想,都對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遺產,為中國共產主義事業獻出了整個生命。

走進紀念館大門,瞿秋白烈士的高大銅像迎面而立,身穿西服,帶着眼鏡、手握書卷,栩栩如生。身後的牆壁上“我是江南第一燕,為銜春色上雲梢”,旁邊的豎版上“為大家開一條光明的路”,兩行詩文和一句話語,是瞿秋白無私奉獻於中國革命事業的摯愛道白,發自肺腑,動心又動情。即使在捱過黨組織的鬥,受過國民黨的刑,遭受錯誤的排擠和迫害的逆境中,他依然心懷坦蕩、意志堅強,給我們留下了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紀念館有《瞿秋白生平事蹟展覽》,陳列了瞿秋白的照片、文字、實物和雕像。進入黑漆大門的故居,門上方高懸有“城西瞿氏宗祠”的白底篆書匾額。故居展示了瞿秋白一家人當年生活居住的場景。簡陋的桌椅牀櫃傢俱,具有濃郁生活氣息的陳列,見證了瞿秋白的成長和這個知書達理家庭的付出。

接着,我們踏入了瞿秋白同志的紀念館,紀念館顯得非常的亮麗光線。同樣剛進門也是一尊巨大的瞿秋白同志銅像,在銅像兩旁一一陳列着書籍和畫像,還有的就是出土的文物。

在紀念館裏,他的一首《哭母詩》,也令我為之動容。瞿秋白的母親因家貧,看着這些嗷嗷待哺的孩子,母親心如刀絞,她在1916年農曆初五的晚上自殺了,時年四十。瞿秋白當時在無錫當國小教師,聞訊趕回家奔喪,哭倒在母親遺體前,寫了這首詩。詩有四句:“親到貧時不算貧,襤衫添得淚痕新;飢寒此日無人管,落上靈前愛子身。”瞿秋白在斧鉞交加時,臉不變色心不跳;在敵人的槍口面前,他説“此地甚好”,大義凜然,視死如歸,但在慈母的遺體前面,他卻淚水漣漣,悲痛欲絕。這就是瞿秋白的完美的人格的體現,堪為今人楷模。

這次參觀給了我很大的感觸,瞿秋白是不朽的。他是一派浩瀚的大水,在大地的懷抱中終古地流淌着,不息地流淌着;他是喜馬拉雅上的珠穆朗瑪峯,象高山一般的崇高,一般的雄偉,一般的壯麗,一般的高昂,巍然聳立,永不倒下。他的人格,他的信仰,他的堅定,他的道德,他的文章,他的聰慧,他的希望,將永世長存!瞿秋白紀念館門前絡繹不絕的參觀者,便是最好的説明。

瞿秋白的一生,疾病纏身,日常事務繁重,但他知識淵博,才華橫溢,拼命工作,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為人處事的態度,對文學的熱愛,對革命的忠誠深深震撼了每一個人,然我們肅然起敬。從五四運動到紅軍長征,從《晨報》到《新青年》,瞿秋白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愛國主義精神,體現了一個人的生命價值。“為大家闢一條光明的路”是瞿秋白畢生奮鬥的座右銘,他的一生,是孜孜不倦尋求中國光明之路的一生,是為共產主義理想英勇奮鬥的一生。正如毛澤東同志指出:“他的這種為人民工作的精神,這種臨難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來的思想,將永遠活着,不會死去。”

當然在歷史上像秋白這最後的悲壯並不是惟一的,李大釗這樣悲壯過,鄧中夏這樣悲壯過,方誌敏這樣悲壯過,趙一曼這樣悲壯過,劉胡蘭這樣悲壯過,但秋白不僅僅是悲壯,他的悲壯中還透出了他作為文人所特有的瀟灑甚至浪漫。他以如此悲壯、瀟灑而富有浪漫氣息的方式,為他36歲的人生畫上一個充滿詩意的歎號。他可謂是真正的英雄。

他沒有非凡的武藝,卻有超人的勇毅;沒有凌空蹈虛的絕技,卻有改天換地的智慧;沒有呼風喚雨的招式,卻擁有推動中國前進的力量。一臉書生氣,渾身英雄膽。黃河咆哮而面不改色,泰山崩塌而心不顫跳。李白高唱《俠客行》:“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荊軻低吟《壯士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以理想照亮思想,用革命點燃生命!今天我們紀念他,正是踏着先烈的足跡,繼續試探自己的道路,鍛鍊自己的力量,努力攀登前人所未曾達到的高峯,為了崇高的事業,繼續開拓進取。

走出瞿秋白紀念館,想起他的兩句話“信是明年春再來,應有香如故”!在這覓渡河畔、延陵路旁,五彩的春花春草,一起為這位偉大的英雄燦爛綻放着七彩斑斕,芳香四溢。

11電子2

11311208

李剛

第四篇:瞿秋白紀念館觀後感

篇一:瞿秋白紀念館觀後感

星期天我們懷着滿腔的熱情走進了常州市瞿秋白紀念館,細細地閲讀了瞿秋白的生平和革命經歷,我深受感動。

瞿秋白曾經兩次擔任中國共產黨的最高領導人,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是中國革命文學事業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一名優秀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者、理論家和宣傳者。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充實而璀璨。他思想先進,在中國共產黨黨史上留下了諸多第一:我國報道十月革命後蘇俄實況的第一人;我國用文藝體裁描寫列寧風采的第一人;我國完整譯配《國際歌》詞曲的第一人,並一直沿用至今;創作了歌頌中國工農革命的第一首歌曲;創辦了我黨第一張日報;系統地給中國讀者介紹馬列主義文學藝術理論的第一人。他本是一個文人,但卻因為有遠大的政治抱負,毅然從政,併為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和壯大、中國人民的獨立和解放選擇從政道路,併為之奮鬥終身。

瞿秋白是偉大的,但靜靜走近時,你還會發現他是真實的,純粹的。我去過位於常州青果巷的八桂堂,那是瞿秋白出生的地方。院子裏至今還有幾棵桂花樹,靜靜地舒枝展葉,每一片葉子上都跳躍着一簇光亮。每當八月時,樹上就會開放小小的桂花,花不盛,香味也並不十分濃郁,但是卻給人很恬適的感覺。去瞿秋白故居參觀的人不多,因此你在那裏的感覺不像是在參觀某一位革命者的故居,更像是在拜訪一個普通人,一個值得你崇拜的人。瞿秋白曾在這個院子裏住過幾年。離開了這裏,他曾經輾轉數地,寄人籬下。也許是因為這段成長的經歷,讓他看到了更多的民生疾苦,堅定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和平年代,我們不再需要冒着生命危險去革命,去戰鬥,但是,我們依然應該從瞿秋白這樣的革命先烈身上學會要有民族憂患意識,要敏鋭地關注國家趨勢,要純粹地為了國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熱情。我是一名普通的大學生,做不了太大的事,但是我可以學瞿秋白,有虔誠的理想,不畏犧牲個人利益,做好自己的工作,成為社會主義前進列車上的一顆小小螺絲釘。

篇二:瞿秋白紀念館觀後感

為了崇高的事業,繼續開拓進取。

今日,我們懷着崇敬的心情,瞻仰革命先烈瞿秋白,肅立在塑像前。爾後,參觀了秋白的生平事蹟,受到深刻教育。秋白同志是張太雷出席共產國際第三次會議期間介紹入黨的。我們常州人值得驕傲的三傑都是我黨最早入黨的重要人物。特別是張太雷和瞿秋白關係不同一般,既是同鄉、同志、同學友,又是|“五四”運動的戰友。

“五四”運動也促使瞿秋白思考中國的各種現實問題,去探尋中國的出路。他認為要使社會改造獲得成功,那就必須把羣眾運動和社會改革運動結合起來,改革舊制度,打破舊習慣,建立新的信仰,新的人生觀。用新的信仰,新的人生觀去改造新的生活。

中國共產主義知識分子,認識到要從根本上改造中國社會,必須走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必須在中國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瞿秋白同樣是馬列主義思想在中國傳播的先行者之一。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和無產階級文化事業建設上,做了大量開拓性、奠基性工作。一九二二年初回國後與國內黨的高層領導一起,宣傳十月革命經驗,組織各類羣眾罷工等革命工作。特別是“八七”會議確立了瞿秋白的中央領導地位,組成臨時中央政治局,停止了陳獨秀的領導職務,決定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在湘、鄂、贛、粵四省進行農民秋收暴動,走用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道路,革命風起雲湧,星星之火燃遍了大江南北。

“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長征由於遭到“左”傾路線的殘酷打擊,瞿秋白降至中央蘇區工作,在福建長汀戰鬥中被國民黨俘虜。他和許多革命先烈一樣,始終堅貞不屈,表現了共產主義者的偉大氣節。

35年6月英勇就義,三十多年過去,同樣遭到了莫大的凌辱,經歷了一場令人震驚的磨難,遺骨遷移到八寶山,“四人幫”被剷除,80年中國共產黨中央為瞿秋白平反昭雪。瞿秋白不僅以其對中國革命的重要貢獻,而且他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領導人之一,是偉大的馬列主義革命家、理論家、宣傳家,是中國革命文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最後“多餘的話”卻獲得他思想的昇華,有着深沉的歷史內藴和厚度。他為中國革命的獻身精神,將永遠激勵、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今天我們紀念他,正是踏着先烈的足跡,繼續試探自己的道路,鍛鍊自己的力量,努力攀登前人所未曾達到的高峯,為了崇高的事業,繼續開拓進取。

篇三:瞿秋白紀念館觀後感

瞿秋白烈士雖然已經離開我們60多年了,但是他的精神仍然在影響着我們每一個人。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青年,瞿秋白烈士的事蹟對我的觸動尤其深刻。

一、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我們對革命先烈最好的報答。

緬懷先輩,是為了更好地激勵後人,重温歷史,是為了更好地開創未來。當我們在21世紀享受今天美好生活的時候,永遠不能忘記,我們今天的生活,是無數烈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而珍惜我們的美好生活,就是對革命先烈最好的報答。

二、牢固樹立共產主義信念,是我義無反顧的選擇。曾經有人説,21世紀的中國人,越來越不相信共產主義,甚至有人説,共產主義根本就不可能實現。我想説:如果一個人喪失了自己的信仰,那麼未來的一切就都是茫然的。

三、把自己融入到黨的事業中去,是我今後為之奮鬥的目標。我今年雖然只有32歲,但是在酒店這個行業卻已經打拼了12個年頭,在這12年裏,我總有一種感覺,就像我前面所説的,茫然的感覺,我看着日子一天天的過去,工作一項項的完成,但是卻始終我看不清自己的未來。但是在我參加了這次陽光酒店培訓班之後,雖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幾天,我卻覺得自己彷彿來到了另一個世界。我終於明白了自己要找的那個東西是什麼——是信仰。一個人如果只為自己眼前的生活而忙碌,他必定的會感到茫然,但是如果他心中有一個信仰,那他就會感受到自己活着的意義。雖然我只是陽光集團的一個普通員工,但是我想,我只要把自己融入到黨的事業中去,我所做的一切就與黨緊緊的聯繫在了一起,我的生命也會因此變得高尚起來。所以我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把自己融入到黨的事業中去,是我今後為之奮鬥的目標。我會為此而不懈努力,爭取早日投入黨組織的懷抱,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第五篇:觀瞿秋白紀念館有感

參觀瞿秋白紀念館社會實踐感想

觀瞿秋白紀念館有感

提要:正值黃金人生, 參觀瞿秋白紀念館,希汲取精神力量,緬懷秋白之舊物,思索生命的價值.追尋夢想,不捨不棄,愛我所愛,思我所思,尋秋白之事蹟,悟龍城常州之神韻,感秋白之文字,贊其謙遜之風.申秋白之遺願,愛童稚之真,護我中華未來.愛惜年華,從心做起,執着於目標,相信自己的能力,奮勇拼搏,自強不息!

內容:又是一年金秋,惜故人不在,空留深深庭院數座.落葉飄零,滿堂蕭瑟,憐舊日繁華不再.可歎,可惋,秋白先生逝於長汀,就義於敵人槍口之下,然不辱中華之悠悠氣節,泱泱大國之風範.後人記之念之,緬英烈於覓渡河畔.

很早就看過樑衡寫的書《覓渡》,一本不厚卻樣式古樸的書.説實話,這篇文章並沒有給我留下多深刻的印象,然而當我在瞿秋白紀念館看見一整塊十多米的石壁上,用娟秀的楷體,刻下了整篇《覓渡,覓渡,渡何處》時,內心突然就震撼了.一篇文字要抒發怎樣擲地有聲的精神,才會用這樣的方式永存於世間!

瞿秋白是江蘇常州人,也生長於常州.在距離紀念館不遠的地方,就是省常中,全國少數的五星級高中.綠意盎然的學校裏,秋白的雕像默默矗立着,是他還在關注着新世紀孩子的成長,又有誰知道,曾經他來自這裏--張顯青春活力的地方.後來,帶着滿身的榮耀,順利畢業.他選擇了北京,至此開始了傳奇一生“不要學費又不要.

出身”的俄文專修館,在秋白走投無路時接納了他,也許是註定走共產黨的道路,卓越的俄文使秋白脱穎而出,成為傳播馬列主義的先鋒.他一步步走着從來沒有想過的道路,他不是周恩來,不懂得“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但歷史卻把他推上不得不走的綿延山路??他短暫光輝的一生,可以説全部都貢獻給了黨和人民,翻譯的俄文著作不計其數,隨和如他,善待每一個人,平等思想時刻存在於內心.在悠悠中華五千年長河,他如流星一般劃過,璀璨了民族, 以自己的思想理論和革命實踐奠定了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歷史地位。奔忙了前半生,為了信念,招敵無數.但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後,面對狼一樣的敵人,依然不放棄尊嚴,如他的一生平靜,離開.殊不知,他在跳一支多麼美的獨步!無人欣賞,不成熟的中共視他為棄兒,國民黨虎視眈眈,打算殺雞儆猴.他明白剩餘的時間不多了,而真實的想法,還沒有留在世間.誠實如他,為此羞愧.就這樣,他過世的前一週,寫下了《多餘的話》.

《多餘的話》是一聲聲控訴,他用文人浪漫的筆調:“這世界對於我仍然是非常美麗的。一切新的,鬥爭的,勇敢的都在前進。那麼好的花朵、果子,那麼清秀的山和水,那麼雄偉的工廠和煙囱,月亮的光似乎也比從前更光明瞭。”你聽,他是有多麼熱愛生活的地方!所有存在的自然的就是一縷撒進牢房的陽光,温暖着經歷滄桑歲月殘破的心。可是,他又完全明白自己是無法享受初春的細雨,盛夏的驕陽,嚴冬的臘梅??也許,也許還能再看一眼這秋日舞動的落葉,在那不願提起的地方。忍住暗潮洶湧的心,提筆寫下“永別”。儘管還無法釋懷未來的孩子們,愧疚着默默支持的妻子,大千世界裏帶來幸福的東西。然後他故作輕鬆把永久的離開視為滑稽戲的閉幕,説着:“人生有小休息,有大休息,今後我要大休息了.我們共產黨人的哲學就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從容不迫的姿態,海洋一般的胸懷有誰能相比!

走過廚房,舊時的炊具寧靜的躺在那裏,訴説着時代的變遷:走過卧室,精美的桌椅蒙上歲月的煙塵;走過院子,參天的大樹依然守衞這一地的陰涼??秋白先生不在了,可他的氣息卻充斥着,每個飛揚的塵屑,都曾經沉溺在聲息之中.他的人生

就是一場傳奇,用羸弱的肩膀撐起共產黨的擔子,天知道,他是根本不願意做的啊.他的夢想就是做一個教員,平平淡淡度過一生,有相愛的人陪伴,如此普通.生命的最後,他感慨地寫下“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坦誠剖析自己的靈魂,告訴少數理解的人,生命的意義在於做自己想做的事。我認為瞿秋白很適合今天的社會,感受天倫,熱愛這世界每一寸存在的美麗,相信寧靜充實就是美好。現在的我們可以想象,如果他沒有強加的擔子,就不會因為巨大的精神壓力使久病難醫,更不會放棄鍾愛的文學,説不定就能走向夢寐的天堂--北大,成為一個逍遙的教授。每天也可以和朋友喝喝老酒踩踩老空,也像平凡人羨慕着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卻不用後悔一生年華做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時事弄人,他還是承擔了責任,放不下共產主義這一偉大事業.現在的瞿秋白紀念館旁邊是覓渡橋國小,我們回去的時候孩子們剛剛下課,稚嫩的童聲迴盪在操場,鮮豔的紅領巾飄揚在胸前.只是他們還不知道,曾經,一位意氣風發的青年為了今天歡樂的少年,付出生命的代價.而他依舊守護在你們身邊,藏在學校圍牆另一邊的某個角落,凝視和期望.就如同他那樣説,人應該是有靈魂的.他的靈魂必隨心意,逗留於孩子們的周圍,教他們愛這個世界,尊敬師長,以禮待人.

紀念館裏有很多他的塑像,也有很多他提筆寫下的詩.他的壯志豪情:我是江南第一燕,為銜春色上雲霄;他的悲傷孤寂: 寂寞此人間,且喜身無主;他對自然的愛:今歲花開盛,宜栽白玉盆;他的思親之苦: 飢寒此日無人問,落上靈前愛子身??一個多面的他,使世人理解彼此同為凡人.可是同為凡人,為什麼他偏偏要承受這麼多!難道“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但是上天這回錯了,把跌宕生活貫穿他的三十六年,如果有來世,他必是不能為了外在,犧牲自己的.因為所有愛他,崇敬他的人不會答應.

《死魂靈》還沒有譯,《海上述林》還沒有編校, 《瞿秋白文集》還沒有廣為世人所知,最終秋白是走了,像每一個偉大的人一樣轟轟烈烈離去,留下永不磨滅的功績,留下無數懷念. 這個意氣風發、才華橫溢的年輕人在歷史演變中被漸漸理解,接受,他博大的胸襟,平和的笑容深深的印在民眾的腦海裏,唯有不斷地緬懷他的事蹟,將他的人生傳奇搬上熒幕,即使他已隨風飄去六十多年??

秋白不朽,不為歷史的稱讚,不為赫赫功勛,只為對生命的熱愛,新一代的青年,享有和平,更加不能忘記前輩在重重困難面前依然追尋理想.所以,也讓我們插起夢想的翅膀,不負秋白遺託,飛向那廣闊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