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寫鐵人紀念館的觀後感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42W

寫鐵人紀念館的觀後感多篇

鐵人精神直到今天仍給人以感動,説明了什麼?歲月不曾磨滅記憶,在歷史長卷的任何一頁,拼搏和奉獻,都是照耀人類心靈、指引社會前行的精神之光。下面是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寫鐵人紀念館的觀後感

這天早晨,我迫不急待地吃完早餐,立刻和媽媽、姥姥就去了鐵人紀念館參觀,天空燦爛的陽光撫摸着我們的臉。

進入鐵人紀念館的大門,映入眼簾的正中間是鐵人紀念館,旁邊是綠油油草地和前頭一面一個的雕像,鐵人紀念館旁邊各有二座雕像。説了半天,還沒説鐵人是誰呢!告訴你吧,就是王進喜爺爺。鐵人紀念館的外面台階也很有學問的,一共是47個灰顏色的台階,王爺爺也活到了47歲,怎樣樣,有意思吧!在鐵人紀念館裏進去一眼就看見了,王爺爺領着一幫戰士們向前去。向左轉,就進入了一個展區。我看見了這樣一個牌子,上方寫道:王進喜6歲拉着盲人父親去討飯,9歲同父親出勞役,10歲給地主放牛,15歲在油礦當童工。王進喜就是在這艱苦的環境下生存的。當我看完這張牌子後,我不禁聯想到了此刻這完美的生活環境,就在這種環境下,卻沒有一個能像王爺爺這樣的人。我想:我長大了爭取也做王爺爺那樣的人才,為祖國做貢獻。他出生在甘肅省玉門縣赤金堡,1923年10月8日出生的。他經常説:“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這句話給我的印象最深。1970年11月15日病逝,18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正堂一室,那一年他才47歲。

鐵人精神享譽中外,歷史彌新,影響同愈深遠。鐵人的形象不僅僅銘刻在人們的腦海裏,還有留在文學、攝影、美術、郵票、展覽和影視作品的記憶中,持續深入形式各異的宣傳。鐵人精神綻放着光芒,她已成為建設企業文化的靈魂,成為中華民族的思想瑰寶。

寫鐵人紀念館的觀後感

進入暑期以來,各地中國小生、大學生、企事業單位青工等,或有組織,或自發地來參觀鐵人王進喜紀念館。他們深受鐵人等老一代石油工人熱愛祖國、艱苦創業精神所鼓舞,紛紛表示發揚鐵人精神,爭做鐵人的好後代。

7月26日,大慶石化公司組織180多名新入廠青工參觀了鐵人王進喜紀念館。他們對大慶石油會戰的歷史並不熟悉,問了許多關於石油會戰方面的問題。他們渴望學習石油知識、瞭解會戰歷史的情緒在講解員的耐心解答下得到了滿足。參觀結束後,紛紛表示必須要把自己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

7月26日下午,十幾名國小三年級的學生搭伴來到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參觀。學生們被豐富的展覽資料深深的吸引了。當講解員講到鐵人發出的誓言時,講解員剛説出前兩個字,孩子們就異口同聲的接了下去“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學生們興致勃勃地參觀了一個半小時。參觀結束後,他們每人寫一篇觀後感,抒發對鐵人爺爺的懷念。

7月28日,6歲便離開大慶,現就讀於加拿大ThornLodgeP。S學校天才班的薛文博同學回到大慶,與家人、朋友一齊參觀了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在羣雕“石油魂”前,薛文博同學用英文朗誦了一首詩,表達了對故鄉、對鐵人的真情實感。一同前來的大慶外國語學校宋詩寧同學也朗誦了自己創作的散文詩:《英雄啊大慶》。參觀後,薛文博同學表示,作為鐵人的後代、作為一名大慶人是無比驕傲和光榮的。無論走多遠,我都不會忘記祖國和家鄉,走到哪裏就要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帶到哪裏。

寫鐵人紀念館的觀後感

緊張的石油檢驗培訓終於迎來難得的休息日,更讓人興奮的是老師要帶領大家去大慶參觀鐵人紀念館,早就聽説:在大慶,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幹勁大,天大苦難也不怕。鐵人不就是大慶工人的凱模嗎?一種崇拜感由然而生,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坐着飛快的客車抵達目的地。

一下客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造型別致、氣勢雄偉的雕像,那正是投身工作廢寢忘食、遇到困難永不退縮的鐵人王進喜。他的後面是那象徵着王進喜47歲的47個台階,我走過去,一步、兩步、三步……我終於尋找到了鐵人精神的歷史淵源,沿着四十七級台階,懷着崇敬之情走進了紀念館。

到了館內,猶如走進了一座神聖的殿堂,首先是一個碩大的屏風,上面刻的是王進喜帶領工人們奮鬥的場面,對面是王進喜和其他同志大步向前邁進的雕像。進入展區,講解員詳細動情地講述彷彿把我帶到了那個時代之中,看着那一幅幅生動的相片和寶貴的影像資料,我深刻的感受着當時艱苦工作環境。

“盆端桶提”保開鑽的復原場景前,我被工人們在冰天雪地中,戰天鬥地,不畏嚴寒、不畏困難,保證開鑽的場景所深深吸引。會戰之初,廣大婦女同志也參加到了戰鬥中來,那種勢氣無不讓在場的人動容,面對國家的需要,鐵人發出了鏗鏘誓言:“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面對種種困難,鐵人王進喜立場堅定:“這困難、那困難,國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難。”“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這種精神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力量,推動了會戰的進程,推動了大慶的發展,當我看見相片上他們打出第一眼油井,臉上流露燦爛的笑容那開心的樣子時,我的嘴角也流露出一絲笑意,雖然已經不是一個時代,但是彷彿我就在他們身邊。

隨着講解員來到了鐵人生活和居住的房間,看見那簡陋的陳設,心理感覺有些酸楚!在隨後看到的鐵人王進喜跳入泥漿池的紀實短片時,在場的人都被鐵人的大無畏精神深深震撼了,大家神情凝重,紛紛感慨道:“鐵人一生心裏只裝着祖國的石油事業,唯獨沒有他自己,真是了不起!要是所有人都能向鐵人一樣,我們的社會將會更加和諧,祖國會更加強大!”

在鐵人的手記前,看着鐵人工整的字跡,讓我想到在那種物質極其匱乏的條件下,鐵人還能時刻不忘記學習,這種精神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再向裏走,我看到了一輛摩托車,那是王進喜生前一直陪伴他立下汗馬功勞的摩托車,據講解員説:那時王進喜的住處離工作的地方很遠,每天都要走二十多里路就是靠這輛摩托車在工地奔波,每天起的早,睡的很晚,永不知疲倦。我摸了摸它,此刻我的感觸還在蔓延,已不能用言語表達……

通過這次的參觀讓我體會到了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我們踩着歷史的足跡,前人的肩膀,工作生活在現代化的工作環境中,是這些前輩為我們創造了這一切,我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一切,繼往開來為我們的石油事業獻出自己的一份心力,通過這次參觀讓我更加體會到了一個人的責任感,鐵人精神值得我們世代傳承,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要以鐵人為楷模,學習他自我學習自我鑽研的精神,學習他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要想辦法努力完成堅決不退縮的大無畏精神。鐵人精神是時代的呼喚,發展的需要,人民的願望,是我們必須承擔起的神聖使命!

參觀鐵人紀念館觀後感

大慶人十分珍惜鐵人給他們留下的精神財富,珍惜當年石油會戰老一代工人為他們今天的生活打下的基礎。鐵人對他們來説,是一個看得見摸得着的活生生的榜樣。鐵人的精神不是生編硬造出來的,他所代表的石油工人的精神創造了這個城市,也創造了共和國現代的石油工業。

清晨,我們從大慶石化公司的卧裏屯賓館開車去往鐵人紀念館。一路飽覽路旁景色,欣賞這座從荒原上拔地而起的現代化城市,走走停停,一個小時後我們來到國務院總理親筆題寫館名的鐵人紀念館。紀念館於2006年正式開館。其主體建築鳥瞰呈“工”字,側看為“人”字,表明了其工人紀念館的身份。參觀票是免費的,遊客憑身份證就可以領到。

走進莊嚴的中國石油工人的精神殿堂,最先映入眼簾的是石油工人羣組雕像,氣勢恢弘。鐵人王進喜頭戴前進帽,身穿羊皮襖,手握剎把,英氣逼人的大型花崗巖雕像給人以無比的震撼力。

紀念館的展覽是以“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石油魂”為主題,以王進喜的生平業績為主線,以大慶油田發展史為副線。展覽共分“不屈的童年”、“赤誠報國”、“艱苦創業”、“科學求實”、“無悔奉獻”、“鞠躬盡瘁”、“精神永存”等部分,集中展現了鐵人王進喜的生平業績以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井無壓力不出油,人無壓力輕飄飄。”“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這些話,不是一個有普通精神境界的人能説出來的。

組織人員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運和安裝鑽機,用“盆端桶提”的辦法運水保開鑽。不顧腿傷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壓井噴。這些事,也不是一個有普通精神境界的人能做出來的。鐵人的生命之火,精神之光,璀璨悲壯,讓人心潮翻湧,已成為大慶獨有的文化。

最讓我吃驚的是,展館內人流如織。不但有參加過石油會戰的老石油工人、老石油工人的後代、學生結隊前來,也有很多企業組織員工集體來參觀,還有大批的遊人……

走出紀念館,外面的豔陽還是那麼強烈,我們在鐵人雕塑前照了相,我當然不會忘了把廣場羣雕拍了下來。

細心的人不難發現前一段時間,剛剛看過劉曄主演的電影《鐵人》,最近又有石油題材電視劇《奠基者》播出,大慶鐵人精神悄然而至,不覺心底有一股温暖的熱流在湧動。也敦促我把去年夏天去鐵人紀念館參觀紀實寫出來。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無論人的價值觀發生了多麼天翻地覆的變化,但與生俱來的人性是永難改變的,生與死,靈與肉,個人與羣體,利益與精神……鐵人王進喜是大慶人的傑出代表,中國石油工人的光輝典範,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中國共產黨人的優秀楷模,中華民族的英雄。如金子般閃耀光芒的高尚而偉大的鐵人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鐵人紀念館觀後感

緊張的石油檢驗培訓終於迎來難得的休息日,更讓人興奮的是老師要帶領大家去大慶參觀鐵人紀念館,早就聽説:在大慶,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幹勁大,天大苦難也不怕。鐵人不就是大慶工人的凱模嗎?一種崇拜感由然而生,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坐着飛快的客車抵達目的地。

一下客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造型別致、氣勢雄偉的雕像,那正是投身工作廢寢忘食、遇到困難永不退縮的鐵人王進喜。他的後面是那象徵着王進喜47歲的47個台階,我走過去,一步、兩步、三步。。。。。我終於尋找到了鐵人精神的歷史淵源,沿着四十七級台階,懷着崇敬之情走進了紀念館。

到了館內,猶如走進了一座神聖的殿堂,首先是一個碩大的屏風,上面刻的是王進喜帶領工人們奮鬥的場面,對面是王進喜和其他同志大步向前邁進的雕像。進入展區,講解員詳細動情地講述彷彿把我帶到了那個時代之中,看着那一幅幅生動的相片和寶貴的影像資料,我深刻的感受着當時艱苦工作環境。

“盆端桶提”保開鑽的復原場景前,我被工人們在冰天雪地中,戰天鬥地,不畏嚴寒、不畏困難,保證開鑽的場景所深深吸引。會戰之初,廣大婦女同志也參加到了戰鬥中來,那種勢氣無不讓在場的人動容,面對國家的需要,鐵人發出了鏗鏘誓言:“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面對種種困難,鐵人王進喜立場堅定:“這困難、那困難,國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難。”“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這種精神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力量,推動了會戰的進程,推動了大慶的發展,當我看見相片上他們打出第一眼油井,臉上流露燦爛的笑容那開心的樣子時,我的嘴角也流露出一絲笑意,雖然已經不是一個時代,但是彷彿我就在他們身邊。

隨着講解員來到了鐵人生活和居住的房間,看見那簡陋的陳設,心理感覺有些酸楚!在隨後看到的鐵人王進喜跳入泥漿池的紀實短片時,在場的人都被鐵人的大無畏精神深深震撼了,大家神情凝重,紛紛感慨道:“鐵人一生心裏只裝着祖國的石油事業,唯獨沒有他自己,真是了不起!要是所有人都能向鐵人一樣,我們的社會將會更加和諧,祖國會更加強大!”

在鐵人的手記前,看着鐵人工整的字跡,讓我想到在那種物質極其匱乏的條件下,鐵人還能時刻不忘記學習,這種精神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再向裏走,我看到了一輛摩托車,那是王進喜生前 一直陪伴他立下汗馬功勞的摩托車,據講解員説:那時王進喜的住處離工作的地方很遠,每天都要走二十多里路就是靠這輛摩托車在工地奔波,每天起的早,睡的很晚,永不知疲倦。我摸了摸它,此刻我的感觸還在蔓延,已不能用言語表達。。。

通過這次的參觀讓我體會到了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我們踩着歷史的足跡,前人的肩膀,工作生活在現代化的工作環境中,是這些前輩為我們創造了這一切,我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一切,繼往開來為我們的石油事業獻出自己的一份心力,通過這次參觀讓我更加體會到了一個人的責任感,鐵人精神值得我們世代傳承,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要以鐵人為楷模,學習他自我學習自我鑽研的精神,學習他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要想辦法努力完成堅決不退縮的大無畏精神。鐵人精神是時代的呼喚,發展的需要,人民的願望,是我們必須承擔起的神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