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參觀博物館觀後感(精選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42W

第一篇:參觀博物館觀後感1

參觀博物館觀後感(精選多篇)

觀後感

班級:七年級

星期五下午,我們去石河子大學參觀博物館了。

當我們來到博物館的時候,看到了一座五層大樓,走進大樓後,就看到第一層是書法展:有毛筆字、水墨畫和肖像畫(素描),在那裏擺着的字,寫的很有韻味,水墨畫畫的生機勃勃、生龍活虎,肖像畫畫的栩栩如生,非常逼真。進入第二層,是動物標本,有陸地的動物、水上動物、空中動物,在第二層樓的最裏面,有一隻龐大的模擬電子恐龍,這隻恐龍的血盆大口一張一合,及其的恐怖,那條細長的尾巴來回的擺動着,抽打着四周的葉子,非常的有意思。

進入第三層,是昆蟲標本,有蝴蝶、甲蟲、蝗蟲、飛蛾等。在這一層樓裏,最美麗的就要數蝴蝶了,有各種各樣的蝴蝶拼出來的人物、動物和植物,漂亮迷人。最有個性的是蝗蟲和蚊子,它們排着整齊的隊伍,向來參觀的人們“致敬”。

進入第四層,是植物標本,有許多的奇珍異草、各種各樣的藥草,千姿百態,有的草是綠色,有的是黃色。有的草上還有幾朵小白花,小巧可愛,在一塊塊乾淨的玻璃的下面,植物們向參觀者揮着小手錶示歡迎,非常奇特。進入的五層,是人物介紹,先看到的是曹操的介紹和朱元璋的介紹,再往裏走就是雕像和古代人用的物品、服飾。雕像栩栩如生,各個人物的表情都非常的清晰和自然,我想,雕刻這些雕像的人,一定是一個表情豐富、有趣的人。在這一層裏,最吸引人注目的是—— 一具木乃伊,這具木乃伊全身上下都裹着爛兮兮的破布,靜靜地躺在玻璃板下,像是一個高傲的傢伙,無視所有的人!這座博物館裏的所有東西都參觀完了,這時我感覺,我學到了許多東西,也大開了眼界,看到了我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學到了我從來不知道的東西,總之,收穫是挺大的,足以讓我受益無窮。這次的參觀讓我記憶猶新。

第二篇:參觀博物館觀後感

參觀博物館觀後感

六一那天,趁着兒童節的假期,我和室友去參觀了博物館。

對博物館的第一印象來源於他的建築,這和工大給我的印象一樣,是個玩命蓋房子的地方。我總覺得博物館應該更專注於收藏和展示,這浮誇的建築反而給我一種掩飾空虛的感覺,當然這只是我比較主觀的看法。內部的除了樓梯和電梯,還有錯落一截一截的扶梯,這樣的設計看着不僅對博物館的功用無任何益處,就算安在其他建築上大多也是一種浪費,浪費電力,佔用空間。當然也不是一無是處,至少這具有形式美感,但是這又違背了設計的宗旨,總體讓人感到設計師的水準之水。

由於我父親是學建築的,我則不免會對建築產生更多的關注,所以建築部分到此為止,一下進入正題。

在我的觀看經歷,天津博物館主要藏有中國曆代藝術品和近現代歷史文獻,古代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玉器、璽印、文房用具、甲骨、貨幣、地方民間工藝品等。

一樓是"天津人文由來"展館,看到了一些以前初高中歷史書圖片的實體版。還有一些看起來很冷幽默的東西,比如説到燕齊兩國為了爭奪土地和人口曾多次發生戰爭,就放了一根插了箭頭的人腿骨展覽,讓人聯想到前一段網絡上説的那句很流行的"直到膝蓋中了一劍";再比如放了一個古時候人做的房子模型,模型做的是茅房下面一豬圈,讓人想到古時候人是覺得豬吃屎是可循環再利用麼?當然也有一些奇妙的東西。書刀,就類似於我們現在用的書籤,古時候用竹簡,所以會需要到更加堅硬的青銅片吧;還有獨樂寺塔上層塔室出土的雕花玻璃瓶,覺得古代有玻璃這種製品頗為神奇,説是伊斯蘭玻璃器,是中國與中亞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證什麼的,還有水晶項鍊啊,水晶精油瓶,古時候的前輩們生活的也相當風騷呢。

二樓是"耀世奇珍館藏文物精品陳列"展館,進去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璽了,多切合主題。擺了大概有兩三種玉璽,我最喜歡的是清代的祺皇貴太妃的銀璽,是一個張開嘴儀態很萌而又不失威嚴的"龍",解説上是龍,可明顯是個**。整個璽呈銀黑色,看起來相當有檔次。隨後我看到了一個造型很奇特的説是開過光的瓶,瓶身下方是立方體被切去八個角的樣子,中間隔了一小段細瘦瓶體,上方是個正方體,造型之獨特應該不會有第二個人想到做這個樣子的瓶子,瓶子的各個面分別印着呂洞賓那一撥八仙,突然想到小時候電視裏放的八仙過海里演呂洞賓的好像是現在被稱為咆哮教主的馬景濤,想想當年,又想想現在網絡惡搞充斥的時代,"人"是"物"非啊。還看到了一個名字非常好聽的古琴,"玉壺冰"三字篆刻其身,琴身實體已經斑駁,還算素雅,只是琴體刷的的朱漆使琴看起來實在和名字不太相匹配,可以看出琴當年的主人是個"文藝青年",對這把琴也是疼愛有加吧。我發現我這次看展覽總是思想不純正,看到一個放酒器的銅禁,竟然第一反應會覺得是古代人上茅廁的坐便,還一個勁感歎古人的智慧,但看到真相的時候會因古人沒有符合我心中的期望而感到失落,隨後看了好幾個展品都有這樣的感覺。但是我依舊是看到了自己喜歡的東西,這是我前一段時間所關注的,關於根據玉石的色澤進行雕琢的技藝。展品是清朝的"翡翠蟈蟈白菜",利用石材的天然成色差異進行雕琢,非常的美,非常生動,白菜和蟈蟈活靈活現,完全是取自石體本身的顏色。一個卓越的玉石雕刻手藝人不是去磨掉多少石頭雕刻成多麼複雜的玉石作品,而是根據玉石本身的色澤去設計,去創作,使玉石本身的光輝更加奪目,"物盡其用"才是一個設計師應該畢生追求的,這是我喜歡玉石雕刻的原因,也是我上面所説的,鄙視這座建築的原因。這個展廳還有一些古人的珍奇字畫,都大差不差吧,但是有一副畫真是驚到我了,有些類似於清明上河圖的構圖,上面的房屋瓦片樹木全是用金線一筆一筆構成,兩條彼此相鄰的線完全沒有手誤連接或抖動,密密麻麻的人全是彩繪的,還形態各異,更讓人折服的是這幅精細無比作品還特別的長,我真是佩服作者的技藝、耐力、還有那顆追求完美的心,真是我偶像啊,太牛了。想想現在這個浮誇的世界,不管哪個領域,能做成這般的人已經很少了,而且認真嚴謹的人還往往會被人嘲笑和誤解。

三樓是"中華百年看天津"展館,就是陳列一些以天津為主的近代的文物,講述一些近代的故事。有當年中國被侵略的時候留下的各種租界界樁,一些當年的槍支器械,一些領導人的榮譽勛章,一些近代工業生產的產品……特別感興趣這些工業品,他們獨特的外貌似乎能讓我看到當時的生活氣息,巨型的鋼鐵鑄造機彷彿能讓我感受到那灼燒的高温,燒的發紅的鋼鐵塊,汀汀淌淌打鐵聲;織布機也好像依依呀呀可以運作了;最搞笑的是嬰兒車,四個輪子無比巨大,笨拙的車身上方直起了唯一可以看出是嬰兒用的帳篷簾,這樣的不具美觀的搭配是工業初期的形態,就是這樣笨拙的形態卻讓我感覺到了它的可愛,也許是因為它是個嬰兒車,它曾經承載的小生命使它本身就變得可愛起來。還有當時的照相機,不禁想到這龐然大物在那個時代給人們帶去不少恐懼吧;還有留聲機,香煙,處處存在的洋人氣息向人們展示着天津--當年的一個殖民聚集的城市。這個展館還為當時人們從事的職業做了一牆的泥塑,什麼玻璃匠啊,接線員啊,賣水者,舞女等等五花八門,我好痴迷這一牆的泥塑,每組雕塑就好像講述一個故事,我一個一個去觀察,在這駐足了很久,不是室友脆我,真不想離開。一會附上能拍攝到的泥塑的所有圖片,好喜歡——這個展館的最後放着毛爺爺開國大典的時候穿的衣服,吃了一驚,這都能搞到,不應該陳列在北京麼?

四樓是個臨時展廳,非常的無聊,就搞些什麼改革開放之後的圖片啊視頻什麼的,轉了兩分鐘就出來了。看着宣傳頁上印着這層還有個什麼未來大廳想去逛逛,想着會不會看到什麼當前先進的科技,對未來的模擬也不錯,後來找了半天發現那個很大很高什麼也沒有的大廳就是未來大廳,沒有展品,未來大廳只是這個廳的名字而已,失望吧,是的,名字取得真好。

失望之餘想着去看五樓,宣傳頁上把五樓描述的那叫一個好,什麼青藍雅靜,寄情畫境,線走風姿,聚賞珍玉……五樓館沒開。我覺得這是博物館故意搞個文藝的五樓吸引我們往上攀登,那就拜託下次能讓我們被勾引之後"滿載而歸"。

這就是那天參觀的所有,拜這個特殊的日子所賜,整個博物館裏到處都是小孩,在這裏面就看出差異了。有的大人是把這當做教育孩子的機會,認真給孩子講解,豐富孩子的見聞;而有的就把這當遊樂場了,小孩各種瘋跑,跑累了就找爸爸媽媽坐下,拿出自帶美味食品,開始吃。這父母何必省那錢呢,帶着孩子去遊樂場多好,孩子更開心,笑笑更健康——

差不多了,也不扯廢的了,至此結束。

第三篇:參觀博物館觀後感microsoft word 文檔

觀平頂山市博物館有感

普外二科吳娜

為配合主題教育的開展,醫院組織我們一起參觀了平頂山市博物館,歷時1小時,走馬觀花似地看完。期間我們都瞪大了自己的眼睛,面對着眼前神祕的東方神器,歎為觀止。作為炎黃子孫,誰不為自己偉大祖先創造的光輝成就而自豪?誰不感到我們的歷史何其輝煌?我們的先人曾經創造了世界上任何一個邦域都無法比擬的工藝和文學成就,青銅器、陶瓷、雕刻、書法、等等,其中的每一項成就都令我們歎為觀止。

瑰麗的出土文物 個人覺得把這個放在第一位比較有自豪感,瓷器的發明是中國古代對人類文明的獨特貢獻,而瓷器玉石般温柔的質感,自發明以來就受到人們地喜愛,絢麗輝煌的陶瓷文化,一度成為古代中國的象徵。也許玲瓏剔透般的雕刻,只是統治者籍以愚民的工具;而精美的陶瓷,只是皇家御用的金貴之物;又或只是千萬陪葬品中用來充當數量中的一類。但在我看來,粘稠的泥土和適當的火候的智慧般的結合,無疑造就了中國千年難得一見的瑰寶-------瓷器。可能受性別的影響,喜歡它的質感,花紋和那種獨特的秀氣。時間的洗滌只會讓它們更加亮麗,風采斐然!還有我國最早能成組演奏的樂器編鐘,各個年代的銅鏡,背面的花紋美妙絕倫,光潔可鑑,線條圓潤流暢,這些東西都十分珍貴,凝聚着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同時,正是因為這些東西,才讓我們對老祖先的歷史有了很多的研究和

認識,每一件都代表着一段歷史的印記,時間在鏡子表面刻上鏽跡,同時也將歷史的信息刻錄進去。我們華夏民族具有無比堅韌的生存和繁衍能力。我們用更清醒的頭腦去認識自己的不足,不僅僅是拿着歷史上曾經出現的輝煌沾沾自喜,而是先走別人走的路,再走別人未曾走的路,最終馳騁於不敗之地 .

豪放的攝影藝術

古代讀書人借文字和繪畫技巧以揚名天下的不在少數吧?現代的藝術更傾向於攝影,攝影如其人的當真也多:豪放,帥氣,雄

渾。。。。。。這些用來形容攝影風格的字眼和描述人性格的詞彙雷同度確實高,怎能不讓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攝影強調的是格高韻清而意境雅逸,純任自然,線條酣暢通達,既有天馬行空般的氣勢,又有天人合一性的內藴。那“帶燥方潤,將濃遂枯”的筆墨變化,那“達其性情,形其哀樂”的線條展示,不僅是一種審美構造,更是一種墨象語境和情感符號,顯得大氣磅礴而才氣橫溢。我為之感歎和感動! 難忘的應國文化

應,既是國名,又是族名,亦是鷹城命名的來歷,看到了羊脂美玉般的展翅雄鷹,也看到了崛起中的鷹城,應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是我個人的感受所能領會得完的,心莫名其妙地感到震撼, 至於哲學、文學和藝術上,應國在都達到了商時期精神文明的頂峯。以墨子、哲學思想為代表的哲學,是構築中華文化的重要精神內涵;

五千年的發展歷史能夠證明這一點:我們華夏民族具有無比堅韌的生存和繁衍能力。歷史早已過去,輝煌也罷,慘淡也好,“古今多少事,(轉載請註明來源)均付笑談中”。我們應該用更清醒的頭腦去認識自己的不足,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拿着歷史上曾經出現的所謂的“輝煌”沾沾自喜,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先走別人走的路,再走別人未曾走的路,最終馳騁於不敗之地

第四篇:參觀國家博物館觀後感

參觀國家博物館觀後感

今天毛概老師帶着我們全班同學去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到達博物館的外面時候,我就被眼前這個雄偉氣勢磅礴的建築物震懾了。初次來到國家博物館,置身其中的我感覺自己突然變得很渺小。

展館內的各種展覽品各有風格,充分展示了我們國家從古至今科技文化的發展歷程。就在一百多年前,我們中國遭遇數千年未見之奇變。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第一展廳的建黨90週年的展覽館。整個展館四周的牆壁掛滿了90年來我黨的發展歷程的油畫,館內還擺設抗戰時士兵的雕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開國大典》,看着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廣場上宣佈的姿態,突然想起之前看的開國大典的記錄片上,毛主席抑揚頓挫的大聲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今天成立了”時的情景,倍感自豪,從1949年10月1日開始,便是中國人重新自我當家作主的新時代了。一路走過去,從領帶人為戰略運籌帷幄的深夜討論作戰策略,到狼牙山五壯士,到延安會議,到革命根據地的辛勤勞動的場面,再到激動人心的淮海戰役,最後是新中國成立時北京一片歡慶的喜慶的油畫。每一幅畫都深刻再現了當時的場面,表達出了人們的心情,也停留在了觀看者的內心深處。

中國的革命道路可謂是曲折而艱難,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失敗了,舊民主主義革命同樣遭遇了失敗,就其原因是沒有從太平天國運動中沒有汲取失敗的教訓,總結經驗。因而重蹈了以前的覆轍。但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最終取得了勝利。他們積極的從前人那裏總結經驗,善於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善於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並能勇敢地從失敗中站起來,繼續奮勇前進。

中國從改革開放以來,經歷了多次磨難。98洪水氾濫,2014非典入侵,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視着中國。不同時期不同,最高領導人出現在最前線,鼓舞我們要有戰勝一切磨難的勇氣和信心。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眾志成城、萬眾一心,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品質和精神,足以讓國人自豪,叫世界震驚。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讓人民失望,沒有讓世界當成笑柄,抗擊了洪水的肆虐,抵制了非典的橫行。生活秩序又迴歸正常,從這裏,我又深深體會了那優秀的品質,從這裏,我看到了不屈,學會了堅強。這就像人生,我們隨時都有可能遇到一切變故,尤其是突如其來的變故。我們要學會堅強與鎮定。

由此我想到了今天的中國能夠取得如此輝煌驕傲的成績,得益於創造。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便是前無古人的最偉大創造。改革開放又是一偉大創舉,自改革快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貧窮落後的農業國到發達現代的工業化國家;從解決温飽到奔入小康;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如此種種,都源於改革開放的創造精神。正如哥德所言:“民族的生命,正在與蓬勃的創造精神。”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此,一個人更應有創造精神。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成功,如果我們把先輩們“不屈和頑強”“善與挑戰逆境”的品質作為我們的精神食糧來磨練自己,並能將其應用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去,一定是能夠戰勝所有的挫折和困難,創造驚人的成績。

同時伴隨着我們國家綜合實力的不斷強大,只能而且只有一個理由充分説明,中國正在變得強大而富有。在世界驚歎之餘,我們更不能有片刻鬆懈。作為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要懂得居安思危,不要安於現狀的享受,要充分發揮自己現在的創造精神。為了體現自己的價值,奠定民族自立的基石,為了中國在世界上的穩固的地位,我們一起開拓。

因此在學習和生活當中,遇到困難和挫折在所難免。當不幸來臨時,有些人總想有貴人來幫助,幻想着不費吹灰之力就將不幸打倒。而現實生活告訴我們,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一個人不管做什麼,只要不怕困難,積極主動地迎接和挑戰困難,他最終就能取得成功。一個小品的台詞説得好:有困難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當然,我不是誰我們要給自己創造困難,我只是在説,要想成功就要具備創造意識。

我從中學到了教育意義,同時也知道了伴隨着我們國家綜合實力的不斷強大,只能而且只有一個理由充分説明,中國正在變得強大而富有。在世界驚歎之餘,我們更不能有片刻鬆懈。作為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要懂得居安思危,不要安於現狀的享受,要充分發揮自己現在的創造精神。為了體現自己的價值,奠定民族自立的基石,為了中國在世界上的穩固的地位,我們一起開拓。要堅信,在我們青年一代的帶領下,一定能夠讓中國再現往日輝煌。

很感謝這次活動的舉辦,讓我們更瞭解國家的歷史,從而更好地深思自己的未來應該如何更好的走下去。

第五篇:參觀旅順博物館觀後感

《參觀旅順博物館觀後感》 參觀當地博物館是瞭解中國藝術設計史和當地文化以及重要文物的重要途徑。通過參觀旅順博物館,這個中國歷史藝術性博物館,我豐富了自己的理論知識,開闊了視野,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當地文化,也培養了自己對藝術文物的審美體驗。

第一次參觀旅順博物館是大一時,作為工作人員參觀給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具有歐洲近代折衷主義風格的大門,建築既有近代歐式風格,又有東方藝術裝飾特色。和我一起參觀的是一名環藝專業的同學,他一直對建築學很感興趣,我們都很感歎中國和國外建築物的差距。回來後查了資料,才知道原來旅順博物館是日本帝國主義在1905年侵佔大連以後,於1916年在沙俄未建成的軍官俱樂部基礎上改造建成。

該館藏品達六萬件。該館基本陳列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歷史文物專題陳列》,陳列內容包括:青銅工藝,雕刻、漆器、琺琅與硯台、陶瓷、書法與繪畫、佛教藝術;第二部分是《大連地方歷史文物陳列》,展出大連市自新石器時代至清代的歷史文物。還有《新疆出土文物》和《中外貨幣》等專題陳列。參觀時以《中國古代青銅器》作為展覽的開篇,依次展出《漆器工藝》、 《琺琅工藝》 、 《竹木牙雕刻工藝》 、 《中國古代陶瓷》 、 《中國古代佛教造像》 、《中國古代銅鏡》 、 〈中國古代貨幣〉八個專題,和《新疆出土文物》一個特展。

青銅器在國內外有重要地位,其時間跨度從商代至遼金時代,種類有兵器、禮器、樂器、水器及雜器等,許多器物上鑄刻銘文,如位於大廳中央的洛陽武庫鍾、冉鉦、父乙鬲、父辛甗、呂鼎等。真不愧是一座有着近百年曆史並享有國際聲譽的歷史藝術博物館。

我印象比較深刻,很感興趣的文物。青銅器:戰國時期盛行的帶鈎,漆器工藝品:尤其其包含的剔紅工藝。

帶鈎,古代用於扣攏腰帶用的鈎,盛行於戰國至漢代。多用青銅製,也有鐵製的,極少有金和玉製的。形式很多,常見的有棒形,竹節形、琴面形和獸形,有的還鑲玉鎏金,嵌綠松石或加金銀錯,個別的有文字。

中國以漆制器的歷史距今約7000年,商周始漆器出現-漆、鑲嵌的裝飾,戰國時漆器以圖案和色澤取勝;至漢代漆工藝應用彩繪、金銀銅釦等多種技法,成就輝煌,唐宋以後,漆器製作趨向工藝化,到明清時期,裝飾技法達14種之多,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剔紅又稱雕漆。是漆器工藝中的一種。相傳始於唐代。製法是將調好的漆料塗於漆胎上,少則幾十層,多則上百層。上漆後趁未乾透時進行浮雕,然後再烘乾、磨光。元、明、清是古代剔紅工藝發展的鼎盛期。喜歡剔紅也許是因為小時候一直很鍾情於紅色的東西,剛進那間屋子,一屋子都是紅色的漆器傢俱,有茶几,首飾

盒,鏡子等等生活用品,非常漂亮。眼前的文物也與我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老師給我們展示的圖片有了契合點。

參觀旅順博物館不僅直觀的觀看了各種歷史重要的文物,也讓我把從課堂上學到的東西和眼前的實物聯繫起來,文物上一些經過提煉的大小元素讓我回憶起了平面構成課的點線面,這也是當時的人們記錄生活的方式,也即是當時社會的縮影。我們經常説一句話:設計源於生活,我們感受如此,當時的人們也是這樣,他們就這樣無形之中通過生活進行着藝術和設計的傳承,也是人類文明的傳承。作為一個學設計的人,這無疑是最好的機會,我很欣慰有這樣的機會。出館時我在想,這樣的博物館應該多來幾次,相信每次觀看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而且隨着個人知識的積累和沉澱,一定會有不同的收穫。我期待下次有機會一定再來感受這個承載了大量中國歷史文物的聖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