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電視劇原鄉觀後感(精選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39W

第一篇:電視劇原鄉觀後感

電視劇原鄉觀後感(精選多篇)

電視劇原鄉觀後感

也許又找到了藉口,看完《原鄉》也將近一個禮拜了,説好的觀後感,現在才開始寫。以前養成及時留下一些文字當然是有原因的,拖久了,很多細節都會漸漸模糊。

陳寶國加上張國立的組合,十分搶眼,兩位電視劇領域站在金字塔頂端的藝術家,好像是第一次合作吧。《原鄉》講述的是台灣老兵艱辛探尋回家路的故事,我很少接觸到這種題材的文藝作品。面對這樣一部作品,有一些特別的概念需要強調。

有一種機構叫做警總。警總,一個能把老兵、老兵家屬直接逼瘋的組織。這個組織全稱是台灣警備總司令部,就是一個特務組織。警總路長功陳寶國飾演眼裏,台灣老兵就是棋子,為了黨國的利益,他們就不該回家,為了長官的政治前途,他們就該被逮捕。在警總看來,台灣老兵回了大陸都會被異化,為大陸唱讚歌,甚至被髮展成為“匪諜”。即便是歷史白痴,也能從全劇體會到大陸與台灣的隔絕,曾經如此真實而絕情的存在。按照當時的台灣法律規定,一個老兵思念故土,想要見親孃也是不合法的,人之常情被視為異端。好些個普通老兵都是警總打擊迫害的對象,甚至連更加無辜的老兵家屬也會被逼出精神病。

有一種院落叫做眷村。眷村就是台灣當局用來安置退伍老兵的,居住條件比較差,住在裏面的人基本就是弱勢羣體。成羣的老兵都是當年蔣介石退守台灣被抓壯丁抓來的,幾十年沒有辦法回到老家,沒法守着老孃盡孝。老兵們把當局授予的“授田證”視為命根子,其實他們心裏大概都明白這只是政府開的空頭支票,黨國能帶領他們反攻大陸嗎?他們的雙腿沒有站在大陸的土地上,“授田證”卻要把大陸的土地分給他們,簡直是天方夜譚。

眷村裏的老兵就是這樣苦苦的支撐着,洪根生就是一個住在眷村的典型老兵。洪根生從江西婺源老家被抓來的,走的時候,大陸的妻子茶嫂已經給他生了小孩,到了台灣他又娶了台灣人網市為妻,並育有曉雄、曉芳兩個子女。洪根生35年回不了老家,老孃已然辭世,到了全劇終,洪根生也沒有回到婺源,也許在後面的故事裏,台灣的政策鬆動以後,他會是第一波返鄉潮的一員吧。洪根生對不起茶嫂,茶嫂在江西等了他一輩子,沒有改嫁,並且拉扯大了子女,為老人送終。還是老話,明事理的人,都會知道,大陸兩岸一切的悲劇都不是人的錯,而是時代的錯,歷史的錯,老兵們沒處説理。洪根生甚至只能在香港朝着老家的方向給死去的父母磕頭。

有一種職位叫做將軍。路長功的好戰友嶽知春就是我説的將軍。這個將軍還是有相當的話語權的,很多人都非常敬重他,但是具體當年做了什麼官,在部隊上有何等的功業,劇裏面沒有怎麼介紹,我也是稀裏糊塗的。嶽知春最大的特點就是作為“官方”的一員,有些不按規矩辦事兒,早早的結束了的自己的政治生命。當他的朋友路長功要拿他曾經的部下開刀,他會果敢的站出來保護自己的部下。老兵們何罪只有,看老孃有錯嗎,思鄉有錯嗎,他要質問路長功,質問魔鬼的警總。從嶽知春發散來看,兩岸都有很多熱心團結,熱心兩岸探親互訪事業的。

第二篇:電視劇觀後感

近來很壓抑,心情沉重,很想看一部輕鬆的可以讓我開懷大笑的片子。無意間看了兩集《搞笑一家人》,很搞笑,笑的時候我好像真的忘了那些煩心事,於是我連續地看了下去,只是為了找一樂子,沒想到的是,最後我在別人的故事中迷失了自己。

我是從中間開始看的,最初吸引我的是狀況百出的徐敏靜和李民勇。看着看着我才瞭解到李民勇和前妻申智的故事,兩個善良美麗的女人和一個很重感情的男人,我不自覺地開始擔心他們要怎麼辦,也許是因為結過婚的人的私心吧,我心裏有一點偏向申智,但是敏靜的善良,單純,甚至純真,我真的於心不忍呀。當李民勇抱着滑雪板的袋子照相時説:“這可是我們的第一張照片呀,要照的好看一點”,我知道他和敏靜的愛必會刻骨銘心。當每次他又放心不下申智的時候,我有點竊喜,我從心底裏希望他們能重歸於好。我希望相愛的人不管有多少摩擦多少誤會,也要執着地愛,分手後依然可以破鏡重圓。

隨着劇情慢慢的發展,允浩喜歡上了徐老師,我的心瞬間被揪成了一個團。我知道我已經深深的愛上了這部肥皂劇。當允浩的心一點一點傾向於這個少根筋的徐敏靜老師時,兩個人的命運戲劇性的被逐漸捆綁到一起時,我的心也跟着去了。當他在走廊上看到敏靜和叔叔説話時,他有些憤怒的眼神中那酸酸的感覺。其實我知道不僅僅是酸酸的還有心絞痛的感覺。最讓人難忘的是允浩的告白。初夏傍晚(轉載請註明來源)的校園裏,寂靜無聲。路燈下,最後一道心理底線被衝破,疾馳而來的少年終於承受不住重重的感情,以乞求的語氣説,“不要結婚,拜託”,當老師説出“允浩對我來説只是一個特別的學生”時,允浩絕望地説,“就到這裏,不要再説了”,看到這裏,我彷彿墜入了幾百米的深海,世界都黑暗了,窒息而絕望。

不需要再説什麼了,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什麼:你在我身邊,卻不知道我愛你,敏靜卻説,“不想和允浩變得尷尬,像現在這樣親密……”。於是我們聽到讓人心靈顫抖的那兩句話,不是在問敏靜,而是在質問命運:“為什麼我不能成為老師更高的存在?為什麼我在老師面前總是那麼無力?”沒有一句“我喜歡你”“我愛你”,這卻是我看到過的最絕望,最打動人的告白,只是因為少年愛的好無助、好辛苦。允浩愛的如此隱忍、執著、痴情。我怎麼可以不愛上這個少年呢?

那對於徐老師,允浩又是什麼呢?是不是像她自己説的那樣“只是一個特別的學生”呢?我想也對,也不對吧!因為敏靜有意無意的守住了她和允浩的很多祕密,她並沒有像對待承賢那樣對待允浩,聽了承賢的告白,敏靜沒有負擔,而且還有點沾沾自喜,能讓男學生愛慕也不錯。這大概也是她當初願意當男生班班主任的一個小小的初衷。但允浩的表白呢?允浩的過激反應是不是和自己有關呢?當允浩説:“老師也知道我為什麼這樣”,敏靜沒有再反問什麼,她已經完全明白了允浩了,也開始在心裏給了允浩第一次準確的定位:特殊的……。還有最後的一堂課,徐老師的點名,我感同身受呀。為什麼把點名放到最後一節課呢?

在這段迷失於《搞笑一家人》的日子裏,我想了很多。我沒想到一部搞笑喜劇最後竟被我用眼淚淹沒着看完的。像命運般,我分不清楚什麼是劇情什麼是真實........

第三篇:電視劇觀後感

電視劇《東陵大盜》後感

很少是帶着瞭解歷史情節的目的而去看電視的,所以摒棄只看打鬥場面的我看了《東陵大盜》後,覺得有必要為自己留下點什麼,不是為得到別人的認可,也得不到別人的贊同,只是為了證明一下我已經看過了這部電視劇,而且為了以後能回憶這情節做一下記錄。僅此而已。

孫殿英作為主人公,集正面與反面形象於一身的人物,最後落得個家破人亡的結局,當然這只是電視劇,不足代表史實。我不禁有些感慨,對其説不出的是恨還是同情。不管如何,這部摒除以前我看過的主人公都是圓滿收場習慣的電視劇,讓我很新奇,因此,藉此,對主人公進行一小小的評價,訴説我的小小想法。

無奈的選擇

為了手下三萬將士、自己同生共死的兄弟能有口飯吃,竟打起了清東陵的主意。但去別處討求錢財,簡直就是“坐金山去討飯”,當然會貽笑大方,於是毫不猶豫的去挖掘屬於中華民族的瑰寶——慈禧陵。儘管其中有人千方百計的阻擾,卻無法阻擋這一賣國行為。或許他可以借其他各式各樣的名義或理由來網絡這些寶貝,可陰差陽錯地讓人窺到了這一劣行。於是無論怎樣狡辯、怎樣“送禮”,都始終難逃被追殺的厄運,難逃社會各界愛國人士的唾罵,因為有新聞界的存在。而這僅僅是表面上的懲罰,對他的懲罰還有冥冥之中的“報應”之説。儘管他始終相信自己命不由天,最終卻不得不面對和接受這一現實:跟隨自己的三個得力干將先後離他而去;三個老婆,大老婆帶着肚子離開

人生,二老婆為救他而被辱發瘋,三老婆卻始終沒真心愛過他,潛伏在他身邊,一直為與他有共同目標的人提供線索,只為報復掘她祖墳的賣國賊,最後凋謝在他的槍口之下。

得到了那麼多珠寶,除了當禮送出的,分給將士的以及用來換成50萬兩黃金贖他性命的之外,想換軍餉的一分未得,連自己私藏的10箱也在他以為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不翼而飛。試問:為掘寶,他得到了什麼?得到了被世人辱罵的名聲、別人的追殺;失去了心愛的得力干將和自己相濡以沫的愛妻。為什麼上天會給他如此的回報?他的目的並不過分啊,儘管有時做事高調了一點,但那時軍閥統治時期,就算做些過分之事也無可厚非,但上蒼讓他嚐到了家破人亡、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滋味,或許就是因為掘了墳,盜了堆滿奇珍異寶的陵墓,更是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

這是上天給予他的懲罰,這是他應得的報應!

立場的問題

孫殿英作為一個集義氣與野心於一身的人物,我們無法簡單判定他好與壞,就像很多處於亂世的梟雄。在電視劇中,他的成功——成為蔣介石領導下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軍軍長,有其他人的幫助與提拔,當然,更是他的義氣,讓他得到了人心。他掘東陵,不是為了個人私慾,而是為了他手下同甘共苦過來的三萬將士的留存,我們無法否定他講義氣的豪情,而致使他一敗塗地的原因則是一羣人,説到底是一個人的羈絆——滿清後裔金毓澤。一個滿朝人,更可以説是一個非常正直的愛國者,為了表示對孫殿英掘他祖墳的強烈反抗,更可以説是為了維

護中華民族的尊嚴,保護國家的文物,而處處與他為難。這不是個人的私怨問題。因為在東陵被盜之前,兩人是好兄弟,金曾多次救下孫,孫也由衷表示盡其所能回報於金。或許期間因為鴉片的關係而是關係鬧僵,卻從未達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但是盜東陵販賣文物一案卻讓兩人反目成仇。一個挖寶籌餉,一個護國搶寶,個人的感情在這大是大非面前顯得微不足道。金曾多次打過孫,兩次在馬蘭裕,兩次在清東陵,可孫卻從不還手。甚至在判決金毓澤死刑前,孫還勸其放手,再結義友,但最後卻被無情的阻攔。這已經不是個人能夠解決的矛盾,用金的話來説:這是賣國與愛國之間的差別了。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尊嚴,該民族的每一個人都有民族的自豪感。文化是民族獨有的靈魂,文物則是文化的具體。所以文物的流失就是對民族文化的藐視與褻瀆。作為一名正直的愛國者,有理由,也有權利去維護,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於是金始終抱着這一想法和信念,身體力行,藉助媒體和其他愛國志士的力量,終於摧毀了孫殿英的美夢。他的立場就是愛國,就是保護文物,哪怕頭破血流。而孫殿英的立場則是為了三萬將士,挖寶、賣寶不可商量,於是曾經的好兄弟反目成仇,水火不容。嗚呼!這個結果唯用立場的不一,甚至説是立場的敵對來説明。在我們大部分中國人眼裏,電視劇始終以主人公歸隱山林,或者得到了自己的幸福收場,可這部電視,卻讓這個主人公以慘淡結局離場,是我所看過的電視中極少的,所以對其進行了小小的體味,既讓自己相對了解這段歷史,並讓我明白,評價歷史人物不要太過極端,很多人都是正邪兼具,不要太過幼稚與理想!

第四篇:原鄉觀後感

原鄉觀後感

這幾天在看電視劇《原鄉》,這是一部寫49年渡過海峽從此與大陸相隔38年不同音訊的老兵思念家鄉思念親人千方百計回鄉探親、看望老孃的故事。很多年我都不太喜歡看電視劇,因為其情節大多是胡拉亂扯,內容上爛俗表演拙劣。但是這部倒是真的吸引了我,還賺得了我的許多眼淚。看完想想,它吸引的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我看到的是他的演員的陣容:張國立主演、總導演,奚美娟、陳報國主演,看看劇照,也還有幾個眼熟的,心想有這麼幾個台柱子在,想也差不到哪兒去吧;其二,看看,只有31集。那些動輒要拍上40、50集的電視劇多數都讓我感到驚悚——之所以那麼長,多數不是氣內容有多麼豐富,而是橫生枝節、東拉西扯,糠皮多於精米,看這些東西實在讓人不耐煩。而這不劇,反映的是這麼重大的主題,又有那麼多得人物,卻只有31集,想來應該是精煉的、集中的、典型的。有了這兩個原因,我才開始看。一開始,劇情就非常吸引人,時間:除夕夜,家家團聚的時候;地點:警總的審訊室。人物:張國立飾演的老實、膽小的小人物老兵洪根生和陳寶國飾演的冷靜、威嚴、狡猾的路長功。事件:路長功威赫利誘洪根生供出嶽之春去香港見大陸政協委員趙彤。矛盾集中、衝突激烈。矛盾不僅是以路為首的警總(台灣當局)和回鄉、與大陸建立溝通關係的矛盾,還有洪根生個人內心的糾結與痛苦。因為老演員深厚的藝術功底,這兩個人物一出場就捕獲並緊緊了觀眾的心。而同一時間,洪根生家裏,老婆網市苦心經營的年夜飯、女兒小梅對父親家鄉一切事物的陌生感使人又一次直面家的温馨和諧中所展現出的不和諧,這種不和諧正像是政治、歷史凝聚、沉澱下的一團黑影漂浮在這一家的燈火之下。讓人感到一種難過。如果説深夜裏洪根生手持年輕漂亮的阿茶的照片和已經很老的阿茶對着根生的照片相互思念將“思鄉”“思親”的主題首次動人地生動地托出來,輕輕觸動着觀眾的心扉,那麼新年裏幾個老兵給將軍拜年則將這種情絲暈染開來,讓人感觸到無人不思鄉。其中幾個精緻的小細節頗讓人讚歎:一是洪根生也來到將軍家裏,猶豫不決,不敢進門,在門口探頭,看見了幾個兄弟在談笑,一閃就退出來,將他在前一晚上“出賣”將軍後內心的愧疚、膽怯、自責、害怕等等表現得入木三分,任人物在這裏“活”了;一是八百黑喝“山西老陳醋”,引得眾人都品醋的情節,讓人想笑,還沒笑出來,卻也像是喝了醋一般,滿心酸楚,眼眶濕潤了;三是當洪根生像將軍“坦白”,提醒將軍處境危險時將軍故作自如輕鬆,不但不責怪根生,反而柔聲寬慰他,讓人看到一個長者一個貴人一個父親的寬厚慈愛的形象。

以後的每一集,都有令人讚歎的地方,都有引人入勝之處,故事的發展環環相扣,步步緊跟,不拖沓不散漫。各個人物漸次出場,演繹着一個又一個感人的故事,這些小故事一方面深化主題豐富內涵,同時又與主線人物命運息息相關,那些人物哪怕是次要的人物,也都形象鮮明富有個性,善解人意、善良美麗可愛可人的小梅、小心眼而又善良不幸的網市,熱心能幹的魏老闆等,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特別成功的形象我覺得除了洪根生、杜守正等、八百黑等,路長功的形象是特別成功的。

電視劇看完了,深恨大人物們因為一己之利益而任意操縱小人物的命運,人為造成骨肉分離的人間慘劇。大人物們因一己私利、個人榮辱而肆意發動戰爭,拆散骨肉親人,讓硝煙瀰漫於人間,讓生命、親情受到無情的摧殘,更因為個人的恩怨而不顧人性倫理,人為阻隔分割骨肉拆散夫妻。在電視劇中,借路長功個人的榮辱升降將這一點表現得非常生動而透徹。無論是那些急切回鄉探親的底層老兵還是積極為兩岸溝通搭橋的將軍還是一心想要“有所作為”向上爬的路長功等,鬥不過是老潘等大人物要建功立業整倒對手的“棋子”,一個棋子的命運完全是掌控在那些大人物的手中的,可笑的是,他們口口聲聲地説”為了黨國的利益,為了偉大的事業,我們必須犧牲個人的利益和情感。”“放棄小我,成全大業”這樣的口號整整糊弄了我們這個民族幾千年啊!或者可以説,整個民族!為了某些大人物活某些階級某些集團的”大業“,我們這些小卒子必須犧牲家庭、親人和自己,必須不顧自己的情感。忘掉父母,忽略孝道;捨棄妻子,不顧家庭責任。”一將功成萬骨枯“,屁民的萬骨何足道哉!

這個思想當然是劇中隱藏着的,比較隱晦的一點。而正是這一點,才是它真正深刻的地方。

另外,還有一點特別打動人心的是片頭片尾曲用了于右任先生的《望大陸》,其詞蒼涼其調哀切其聲高亢震人心魄感人肺腑催人淚下。這支曲子將鄉愁表現得深切哀婉悲涼深厚,對於整個電視劇的藝術的關鍵因素之一。

要説不足,也是有的,也許是不得不迎合大眾的口味吧。句中那些巧合、那些三角四角的情爭,甚至網市的”宮鬥“式的心計,等等,都落入俗套,讓人不耐。有些地方又讓我懷疑是不是為了某個角色而加入一些劇情——比如那個小孩子衞東,戲份太多,毫無必要。

第五篇:《原鄉》觀後感

觀《原鄉》有感

思老母不由人肝腸痛斷,

想老孃不由人淚灑在胸前。

眼睜睜高堂母難得見,兒的老孃啊!

要相逢除非是夢裏團圓。

________《四郎探母》

我自認不是一個隨意在別人故事裏留下眼淚的人,但對於《原鄉》,它值得我用心去看,值得我從頭到尾抹去的眼淚。

對於這個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被兩岸所關注的問題,隨着時間的推移或許已經淡忘了當年那種痛徹心扉的鄉愁,但是,一旦再次被提起就會赤着腳在尖刀上行走一般,從腳底疼到頭頂。作為一個80後末梢的青年,我對祖國建立的歷史還是比較感興趣的,我敬佩那些為祖國而戰的英豪。活下來的為祖國繼續奮戰,那些他們沒能等到祖國勝利的只能含恨離去,而這些在戰場上折損的英烈們,他們又有多少能迴歸故里呢?這幾天,韓國在歸還朝鮮戰爭中中國英烈的遺骸,他們回家了,等了一個輪迴,他們終於可以回來了,只是不知道他們的母親是否還在,是否還能到墓前看一看當年那個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報國的孩子。

政治上的博弈,是這些老兵的悲劇,少小離家而不能老大回。三十五年的離別,割捨不下的是故鄉,是故鄉的爹孃,是故鄉的妻兒!再嚴厲的律法也不能制約人們心中對故鄉的渴望,所以才有了洪根生他們冒死也要回鄉探親的決心。杜守正的大陸之行,把這樣原始的本能的親情以及那個年代純粹的堅貞的愛情放在了觀眾眼前。從福州到江西到山西到山東到四川,就是在這樣一條縱橫中國的的路線上,老兵們當年在此拜別爹孃走上戰場,本為等到打了勝仗就可榮歸故里,怎知這一等就是三十五年,雙親已逝,徒留自己在海峽一端苦苦想念、盼望!

我曾經讀到過一篇內容類似的文章,講的是一位老母親,在三十多年裏一直堅信自己當兵的小兒子還活着,餐桌上必要留有小兒子的位置,甚至是因為搬了新家害怕小兒子找不到家而在原地做了一個大大的牌子為他引路。故事的結局很

美好,他的幺子即使是滿頭華髮了也跨越海峽找了過來,並在母親牌子的指引下順利的找到了家。

楊四郎縱使盜令箭也要去宋營探母。

每個人的老孃都是一樣的,想老孃的心是一樣的。不是他們不想回,實在是要留着命去見老孃!

還好他們的抗爭勝利了,不然又該有多少母親等不到母子相見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