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脱貧攻堅電視劇《山海情》觀後感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62W

【概述】

脱貧攻堅電視劇《山海情》觀後感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本站的會員“怡珊歌”為你整理了這篇脱貧攻堅電視劇《山海情》觀後感範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正文】

《山海情》這部脱貧攻堅電視劇,我是帶着疑問去看的。劇中的主人公——扶貧幹部馬得福,是一名深受村民們信任的基層幹部。為什麼村民們都認同並信服馬得福?到底什麼樣的幹部,才是好乾部?

在移民新村,為了兑現讓村民家通電的承諾,馬得福連續5天自帶乾糧到供電站守着,軟磨硬泡只為讓他們“通融”一下,給59户人家先供上電。雖然最後對方一直堅持原則,不給辦理。但他一股“答應了村民就一定想辦法做到”的韌勁,把“老百姓的難題”裝在心裏。

禾苗拔穗缺水,而水站卻不供應水。馬得福為了阻止村民鬧事,隻身一人去水站“講理”;當村民交了錢卻還是沒有水用時,為了不讓村民鬧事,硬是擋在失去理智的村民面前,義無反顧地説:“想砸爛水站,先砸我!”

當凌教授願意帶領大家通過種植蘑菇脱貧時,因為村民們沒見過沒吃過蘑菇,還要先投2000元建棚,大家都不願意。馬得福主動站出來,説他家願意第一個做這件事。後來因為種植蘑菇的人太多,而蘑菇成長週期太快,供大於銷又無法保存全部黴爛時,他比誰都着急地去找凌教授來幫忙解決,甚至不惜拿自己的前途做賭注。大有叔問他不怕把自己的“官路”斷送嗎?馬得福只説“官路”斷了還可以有其他的選擇,村民們種蘑菇的脱貧致富路斷了,就可真的無路可走了。

在這一樁樁一件件難以解決的事情中,村民們從對馬得福的不理解、不支持,到後來願意跟着他全村舉家遷移閔寧鎮。馬得福不但做到了“把方便讓給別人,把困難留給自己”,完全徹底、一心一意地為村民服務,同村民們血肉相連,心手相牽,更是讓戲外的觀眾看到了一顆“拿公家碗,吃國家糧,可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想讓百姓的生活過得更好”的赤誠之心!

孟子曰: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意思是獲得百姓的支持有方法:獲得了民心,便獲得百姓的支持;獲得民心有方法:他們所希望的,替他們聚積起來;他們所厭惡的,不要加在他們頭上,如此罷了。

想獲得百姓的支持,成為一名好乾部,一名百姓認可的好乾部,不是誰的權力大,誰的級別高,評判標準源於百姓心中的那桿秤。在老百姓的心裏,被認可的好乾部是有標準的,能滿懷熱情地和他們一起“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汗往一處流”地解決難題。如此,自然會得到他們的支持和擁護。

唯有做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始終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才稱得上人民羣眾心目中的好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