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達拉斯買傢俱樂部》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8.55K

《達拉斯買傢俱樂部》觀後感精彩多篇

《達拉斯買傢俱樂部》觀後感 篇一

此片根據羅恩·伍德魯夫的真實經歷改編。這是一個關於絕症患者努力求生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抗爭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羅恩是一個爛人,終日以跑馬競技為生,飲酒尋歡,毒癮纏身從而感染艾滋病,這樣一個角色,確實骯髒到叫人深惡痛絕。然而便是這樣生活在黑暗中,在承受着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卻依然為我們展示了人在瀕臨死亡前的那種珍稀,堅持和信念。

死亡也許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便是死之前的那種煎熬和絕望,究竟是該選擇束手無策的等待,還是去試着堅強的奮力一搏。而挑戰精神,即是知曉自己已經在死亡倒計時中,與其默默的接受,不如選擇去抗爭,去主宰。

這部電影的亮點不只是劇情,還有男主角。主演是馬修·麥康納他那出神入化的演技將羅恩刻畫地栩栩如生且為戲犧牲,節食減肥,只為了詮釋感染者末期逼真的纖細身軀。將堅強、偽裝、恐懼、絕望以完美比例揉雜,從而讓觀眾看見一個活生生的真實人物,充滿人性的血肉演出。

這電影,有堅強,有友誼,有無奈,有叛逆是非常值得一看的電影。

《達拉斯買傢俱樂部》觀後感 篇二

《達拉斯買傢俱樂部》根據羅恩·伍德魯夫的真實經歷改編,講述了男主角羅恩在被確證為艾滋病晚期,並被告知只剩下30天的生命後,為了能夠活下去,在羅恩的醫生艾芙以及一個變性異裝癖病友雷恩的幫助下,一直堅持不懈的與病魔、與FDA及製藥商進行異常艱苦的抗爭的故事。

羅恩被逼上絕境後對生存的奮力一搏讓人欽佩,但在這裏我想談談羅恩的朋友,那個令我記憶猶新的,有着變性異裝癖的同性戀病友雷恩。在病房初遇羅恩的他是隨性的,不在乎所有人冷眼與唾棄的;在街道上跟羅恩要求拉客提成的他是大膽精明的;在超市受到了羞辱,卻得到了羅恩的尊重與認同的無助的他是令人憐惜的;在他徹底淪為一個癮君子,無力到需要羅恩幫忙注射藥物的他是令人同情心痛的;在生命的最後,放棄了認同自己,選擇換上男裝向父親尋求幫助,向命運妥協的他是可憐又可悲的。

在我一度以為雷恩的人生會像男主角那樣走向正軌的時候,他卻逐漸走向了墮落,向死亡加速靠近。此時的他所顯露出的對死亡的恐懼不禁讓人唏噓,生命就是這麼的脆弱,令人無可奈何。

雷恩的死讓曾經恐同的男主角流下了眼淚,他們兩個之間那種超友誼的情愫證明了雷恩的存在並不是微不足道的。誠然,雷恩的毀滅影射了大多數人的結局,但這也使得達拉斯買傢俱樂部承載的精神價值更加厚重。

讓我們銘記,生存從來都不是一種狀態,而是一種態度。

《達拉斯買傢俱樂部》觀後感 篇三

" 起初,我以為《達拉斯買傢俱樂部》是部講述瀕死體驗的電影,不像《深海長眠》,至少也像《我的左腳》那樣,令男演員挑戰下高難演技,叫觀眾啞口無言。豈不料,未到中途,電影走馬觀花,大有往《米爾克》走的意思,替弱勢羣體爭權吶喊,但看完一想,電影要講的,明顯不是一回事。

伍德魯夫不是鬥士更不是英雄,他只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他沒有家庭,沒有明晰的個人感情線,更沒有主動去對抗法律(鑽法律的空子倒是)、躋身選台。在無作為和大有作為之間,在艾滋病患者和正常人之間,影片找了一個神奇的平衡點,異常耐看。

古語云,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放在德州電工伍德魯夫身上,那大概是“其行也善”。伍德魯夫有如起名,他本是一魯莽粗人,有幫損友,喜歡很的牛仔運動,喜好糜爛又刺激的三人行。命運跟他開了個玩笑,他染上了“死玻璃和娘炮才會有”的艾滋病,這簡直是最無情的羞辱。這名狂野的西部漢子嘴上不服,但心裏起疑,他日漸消瘦,很快就倒下了。

三十天,醫生開出死亡期限,電影也打出了無情字幕。

也許真是生命力比一般人旺盛,伍德魯夫在求生本能的驅使下,果敢地闖入墨西哥求醫。不過,他絕非有什麼聰明過人之處,也沒有私藏小金庫,他只是不想坐以待斃。

大方向上,《達拉斯買傢俱樂部》觀後感還有一條副線,就是賣藥俱樂部與醫生、醫院及幕後藥管局的對抗。好事者不免要聯想,估計是這條線索才打動了奧斯卡評委們的心。可在我看來,這條線並沒有伍德魯夫來得精彩動人。在管死神借來的兩千多天裏,他用藥物延續了很多人的生命,他並不是一個醫生,卻是個不折不扣的'藥販子。你以為他會搖身一變,成為樂善好施的救世主、人權鬥士、艾滋病羣體代言人,他好像也沒有。只是,當他想要尋歡,他會找個感染者。他不再歧視同性戀等羣體,彼此間有友好溝通,甚至還會做出一些義舉(超市偶遇老友)。《達拉斯買傢俱樂部》的成功在於,沒有把主人公塑造成完人,或者説改造成完人。他只是收斂了脾氣,改正了惡習,最後,他一如過去,出現在了騎牛大賽的現場,像他心目中最認可的牛仔硬漢那樣,騎在了暴怒的公牛上。

電影多次出現嘯音的眩暈和靜音的黑幕,顯然,伍德魯夫和他的夥伴隨時會跟死神約見。這個時候,千辛萬苦、一番掙扎,一劑藥下去,他們又起死回生了一般。所以,生命是如此脆弱。藥物延續了生命,藥物改變了他們的命運。這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也是一羣活生生的人——他們只為活下去,然後走在了一起,憑藉原始本能。

不少人會以為,片中艾滋病患者的敵人是藥管局和法律,這種看法其實是錯的。人會犯錯,人制定了法律,法律不合情理、不近人情,這都是常有的事(如同法官的台詞)。但法律的存在不是要對這羣人趕盡殺絕,而是給他們在求生的道路上,增加了難度與障礙。

馬修·麥康納和傑瑞德·萊託,兩名演員沒得説,盡心盡力,舉手投足間,充滿驚人的感染力。麥康納往那一站,你就覺得,他只能是個破電工。至於萊託,他就是最好看的那種綠葉。兩人獲得奧斯卡提名乃至最終拿下獎項,都恰如其分。只是,面對近年愈演愈烈的自我摧殘戲路,多少令影迷起惻隱之心。這些拿生命在演戲的傢伙,回首演藝人生,他們也是不想坐以待斃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