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我們這十年》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67W

《我們這十年》觀後感【精品多篇】

《我們這十年》觀後感 篇一

《我們這十年觀之一日三餐》,該篇章由侯勇、焦俊豔主演。劇中的蔡五味(侯勇飾演)和蔡雲(焦俊豔飾演)是一對父女,蔡五味靠自己祖傳的好手藝經營一家腸粉店,因為良心經營和高超的廚藝,一直受到周邊鄰居和老食客們的青睞和光顧。但他和女兒蔡雲關於店鋪的經營理念有很大的分歧:父親覺得只要自己的腸粉是良心製作,讓老鄰居和食客可以吃好一日三餐,至於賺多少錢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良心過得去;而女兒蔡雲認為,做生意就是要賺錢,畢竟每天的經營成本很高,要滿足那些高大上的食客需求,尤其是那些公款吃喝的政客和政商界的高端宴請。因為道不同不相為謀,父女倆一拍兩散:父親繼續經營以腸粉為主的早茶店,而女兒則開起了高檔酒樓。隨着黨中央八項規定的嚴格落實,所有鋪張浪費的公款吃喝行為都受到嚴格的處分和處罰。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蔡雲的酒樓也因此一蹶不振,畢竟光靠普通百姓普通百姓是吃不起那麼奢侈的餐食。在老醋的出謀劃策下,父女倆終於可以將早茶鋪和酒樓合二為一,做出老百姓能吃得起和受歡迎的一日三餐。侯勇和焦俊豔將這對父女倆演的特別真實,一個倔強執着,一個審時度勢。侯勇老師的台詞沒有那麼密集,但是通過他的舉手投足間將這個老父親的性格、情懷演繹的情真意切。

焦俊豔演出了她想賺大錢對父親不理解的鬱悶和無奈,後因情勢變化酒樓無法經營的無力和悔意。另外很多老戲骨的加盟讓劇情更加好看,如老醋--田小潔飾演,閆成十--姚安濂飾演,老白--任正斌飾演。他們演出了廣東人民日常生活的狀態,特別具有煙火氣。而我看完這個篇章後最想做的就是跑到廣東吃一份正宗的廣式早茶,尤其是五味叔做的腸粉。

《我們這十年》觀後感 篇二

《我們這十年》共44集,每4集為一個篇目,分《一日三餐》《心之所向》《礪劍》《熱愛》《未來已來》《理想生活》《前海》《沙漠之光》《西鄉明月》《唐宮夜宴》《堅持》十一個單元,展現了2012年至2022年這十年間,人民羣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的美好歷程。

主創陣容方面,《我們這十年》集結了毛衞寧、滕華濤、劉海波、楊陽、庫爾班江、劉雪松、安建等導演,劉戈建、郝巖、任寶茹、王瀚笛、鞏向東、王瀟涵等編劇,王凱、閆妮、白百何、白宇帆、董勇、郭曉東、侯勇、黃志忠等一眾主演,老中青結合、實力滿滿的強大陣容,使得每個單元都有獨特的看點。

《我們這十年》採用單元劇的創作()模式,選題包羅萬象。主創團隊走進部隊,深入農村,實地採風;全劇拍攝地從杭州到新疆、從鄭州到廣州、從江南水鄉到西北大漠,涉及全國十多個省市自治區;故事內容從全面從嚴治黨到掃黑除惡、從民族團結到鄉村振興、從科技自強到海外援建,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這十年》立足“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的理念,從普通人身上發掘故事亮點,將這十年建設成就落到一個個生動具體的人物上,力求做到濃縮不同行業普通人的故事,“從十年奮鬥之人感受十年生活之變”。

劇中的主人翁,有《一日三餐》裏的小吃店老闆蔡五味,辛勞忙碌只為“讓街坊鄰居吃上一口熱騰騰的腸粉”;有《沙漠之光》裏遠赴埃及建設光伏電站的中國工程師陳宇、宋迪文,義無反顧駐紮在沙漠深處,只為點亮一盞盞明燈;也有《前海》裏那個懵懂莽撞卻從不輕言放棄的青年葉舟,他執着追求夢想,通過努力創業實現人生價值;還有《堅持》裏受疫情影響的白領、快遞員,焦慮的母親和堅守的社區一線工作者,他們從起初的慌張無措到守望相助、勇於擔當,閃耀人性之光……

《我們這十年》裏的11個單元就如同11個不同的社會切面,雖然不能涵蓋方方面面,但每個故事裏,都滿溢着温暖的人情味。《我們這十年》通過塑造鮮活、有生命力的普通人串聯起“我們的故事”,承載着公眾回憶的最大公約數,用小人物的奮鬥故事,反映大時代的成就,全景繪製新時代畫卷。

《我們這十年》觀後感 篇三

有一種速度叫中國速度,有一種效率是中國效率。這十年,中國速度一次次驚豔世界。

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統,使2000公里範圍4小時通達,中國人的出行是貼地飛行、御風而行。

眼睛一閉一睜,9小時改造一座火車站,8小時拆完589米立交橋,“基建狂魔”讓不可能變為可能,讓世界首富埃隆馬斯克也伸出大拇指點贊。

如果要列舉中國速度的“名場面”,可謂俯拾即是。中國速度展現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日新月異,展現了綜合國力和民族自信的與日俱增。

中國速度,是中國大力推動創新的生動寫照。

這十年,中國持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實力顯著增強,創新能力邁上新台階,科技引領力不斷增強,工藝工裝持續創新,讓中國速度不斷提速、提速再提速。

從時速400公里的高鐵,跨越到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這背後是加速能力、制動能力、抗噪能力等控制策略創新設計的支撐。沒有自主創新,就突破不了限制和瓶頸,實現不了中國速度的躍升。

被譽為“煤海蛟龍”的掘支運一體化快速掘進系統,依靠科技創新“挖”出了世界紀錄,實現了中國巷道掘進技術與裝備從“跟跑”到“並跑”再到 “領跑”的轉變。沒有自主創新,就難以保障中國能源安全。

中國速度,是中國人民攜手奮進的鮮明例證。

中國速度為什麼能這麼快?這離不開中國人民的辛勤付出和奮勇拼搏。

在東南沿海,“基建狂魔”集結兩萬多名建設者,建成55千米長的港珠澳大橋,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才得以橫空出世。

面對589米要拆除的立交橋,央企的建設者們派出了200餘台挖掘機同時作業,在橋兩側一字排開的挖掘機伸出長臂,就如一隻只螞蟻,努力啃食鋼筋水泥,一夜之間就讓這個龐然大物消失。

不瘋魔不成活。正是有賴於無數建設者、勞動者夜以繼日、兢兢業業的付出,才能成就中國速度。正是億萬人民的奮勇拼搏,匯聚出磅礴的中國力量,才能讓世界為中國速度歎服。

中國速度,是中國製度優越性的形象印證。

中國速度,也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展現出非凡的組織動員能力、統籌協調能力、貫徹執行能力,僅僅用10天就建成了火神山醫院,12天建成了雷神山醫院。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面對自然災害,在高效的組織下,中國會用最快的救援速度來最大限度保護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中國速度的背後,是一個不斷創新、奮進的中國。在大國建設者一往無前的努力下,中國速度將繼續創造一個又一個新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