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版《全民目擊》觀後感作文【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4W

新版《全民目擊》觀後感作文【精品多篇】

全民目擊觀後感優秀範文字 篇一

富豪:林泰的準新娘,一位女歌星在婚期將至時卻突然被殺,而這起命案的最大嫌疑人竟然是林泰的獨生女,一時間這起命案成為了當地幾乎所有媒體和百姓的關注焦點。

影片在命案庭審的當天開始,在諸多媒體的聚焦之下,三位主角相繼登場,代表控方的檢察官:童濤(郭富城扮演),本地富豪嫌犯之父:林濤(孫紅雷扮演),以及為幫女兒洗脱罪名被林泰聘請來的着名律師:周莉(余男扮演)。在分別給了這三位主角一番特寫之後,伴隨着一個紅色氣球飄向天空,一出對簿公堂的好戲即將上演。

然而猶如明星般被關注的控辯雙方的三人,卻在開庭後沒有任何的交火,控方的證人一位接一位的登場,辯方對所有的證詞都沒有任何的反對與反駁,就這樣大律師周莉在近乎詭異的情況下,在如山鐵證之前似乎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直到最後一位證人的出庭,辯方的反擊就此開始,而案情就就此峯迴路轉,且愈加撲朔迷離起來。

一個看似簡單的故事,有錢的闊佬試圖利用雄厚的金錢實力,一方面聘請那種能將黑的都説成白的大律師,一方面收買人命找人出來為自己女兒頂罪,再一方面製造偽證讓法院相信她女兒的無辜,然後剛正不阿的檢察官在排除萬難之後揭露案件的真相。其實故事的結局也正是這樣,但過程卻令我非常意外的曲折。在編導的安排下,伴隨着故事的逐步展開,一條條線索和證據的相繼出現,案情可謂是百轉千回懸念叢生。一個看似讓良心發現的律師、常年窮追猛打的檢察官、無數關注案情發展的市民,乃至電影熒幕前的觀眾都非常樂於接受的案件真相,那就是常年來一直逍遙法外的黑心商人林泰因為未婚妻的出軌,盛怒之下將其殺死,其後居然讓其女兒出來頂罪。但真相確實是這樣嗎?在偉大的父愛面前,一切的陰謀算計都變得天衣無縫、理所應當,一句:人的一生中,總有些東西比命重要,成為他佈置這一切的動力,為了女兒他欺騙了所有需要欺騙的人,而且不惜將自己搭進去,因為他知道只有他是兇手的事實才是所有人所希望的,也是所有人能接受的和不被懷疑的,一位父親試圖用他的生命去換來愛女重生的機會。一個來自家鄉的古老傳説,一場磅礴的大雨,影片在最為高潮的階段戛然而止。

可以説本片給了我相當大的意外,除卻故事本身一場的精彩、曲折、離奇之外,除卻三位主演,尤其是孫紅雷那突破性的精湛表演之外,編導非行奉先出的這麼一部精彩的作品更讓我意外。雖説在拍攝的細節方面還有瑕疵,在角色的安排上也有部分個人認為完全不需要的敗筆,在部分情節的邏輯性上也有一些不太能説的通的地方,但這麼就光論這麼一個精彩的故事,其中三位主演的性格定位,在故事的發展中所展現出的人性,故弄玄虛而不顯做作,在層層揭開謎底的過程中的那一份淡定。在故事的結為階段,通過古老的傳説,加入煽情的元素,在一切真相大白的關頭,陡然放出字幕,令影院中有人脱口而出“完了?”可以説在很多環節的處理上都給我帶來了意外的驚喜。真的是一部非常不錯的電影。

最後來説一下個人認為的本片中有些許邏輯上不是非常合理的部分。

1、故事的一開頭,命案的嫌疑人之所以指向林泰的女兒,那是因為地下停車場的監控錄像,而後來林泰的司機出來頂罪説自己才是兇手,也是有一個製造的偽證錄像做證據,然而最後給林泰定罪時,卻只憑借他在法庭上看似失控的咆哮,檢察官手上的視頻證據已經不存在了,這最終定罪有點牽強。

2、在最後關頭給林泰定最後,童濤直覺上感覺有貓膩,但試問他怎麼會在沒有做任何調查的情況下就直接前往林泰的老家做調查,而且還能很快的找到紅星機械廠,這不是太合理吧!

關於《全民目擊》的觀後感1300字 篇二

《全民目擊》是9月13日上映的一部懸疑犯罪類型的影片。該片主題圍繞着“父愛”與“救贖”展開,講述了一個富豪父親為掩蓋女兒犯罪的事實,聘請國內一線最昂貴的律師與一直視他為宿敵的檢察官智斗的故事。雖然該片有着“零差評影片”的口碑,但是許多資深影評人認為該劇價值觀導向不正確,誤導當下無知受眾。但我認為一部影片的價值觀有很多,應該有所偏頗,不能因為一個觀念不正確而否定整部片子的價值。該片受爭議的焦點無疑是土豪怎麼能夠在全天下民眾的眼前隻手遮天,玩弄法律,瞞天過海呢?電影是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產物,它的產生勢必要與現實生活有所差別。對於這個爭議點,我們可以視為這是對中國法制體系的挑戰。中國法制向來都是法不容情,但是該片用親情線與智鬥線削弱了富豪林泰玩弄法律,製造偽證犯罪的事實,把受眾的焦點成功集中在“父愛”和“救贖”上面,因此傳遞了正確的價值導向。

就其現實意義,會有網友把《全民目擊》與當時輿論話題李天一案結合在一起,我只能説是《全民目擊》上映的時間太巧合了。林泰、夢鴿對子女的愛有着本質的不同。一個是為換女兒自由製造偽證陷害自己且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一個是為解救兒子於囹圄捏造偽證陷害受害者,污衊他人,這哪裏有的可比。

四條人物線路清晰且對立。在我看來,片中四個人物分別代表着不同的意義。童濤檢察官代表了至高無上的法,辯護律師周莉代表理性的一面,林泰代表了情,而陳思成飾演的編導、童檢查官的妻子、記者等代表了輿論,輿論領導民眾。這還是一個基本的情—理—法,法—理—情之間該怎麼衡量的問題。該片顛覆了我個人的價值觀,令我震撼,甚至認為在法律面前每個人都應該擁有一次被原諒的權利!

“何為真相?你相信它是真相它就是真相!”大概每個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會對這句話有所感觸吧。這句話説出了人類心理對事物認知的趨向性。在這個信息高速運轉的時代,每個人每天都會被外界各種各樣的`輿論充斥着,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們很難堅定自己的信念,都會潛移默化的被輿論同化,也會暗自希望事物向着自己所期盼的方向發展。劇中林泰是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奸商,他亂搞男女關係還準備迎娶一個品行敗壞的明星,這就是他在民眾眼裏的形象。而林泰的女兒萌萌品學兼優,自幼喪母,單親長大,是這個社會所同情的羣體,所以當證據偏向是林泰殺人而讓女兒頂罪的時候,所有人都期望是這樣的結果,自然都會認同,就好像一個做了一輩子壞事的人永遠都不會有美麗的一面。非行導演就是抓住了這個決定人類行為的心理基礎,讓林泰這個人物成功瞞天過海的。

有人會把《全民目擊》比喻成中國版的《羅生門》,這點我不能認同。非行導演只是為了迎合中國受眾的認知水平,才把一段故事分幾次講清楚,只是擔心大眾不能理解而已,並不能與《羅生門》的插敍蒙太奇手法相比較。電影《羅生門》的插敍蒙太奇手法意在鋪陳武士、真莎、多囊丸和樵夫各不相同的證詞,是為了隱藏各自的弱點的事實,主旨是“哪裏有脆弱,哪裏就有謊言”。所以兩部影片不可相提並論。

總的來説,除了些許情節邏輯和價值觀不合理外,《全民目擊》融合了犯罪、懸疑、親情、神話、法庭等諸多元素吸引受眾,運用了中國影壇少有的插敍蒙太奇手法,用“父愛”和“救贖”震撼視聽 ,可以被稱作是一部非常有誠意的作品。

全民目擊觀後感優秀範文字 篇三

《全民目擊》是一部劇情和主題比較奇怪的電影。

林萌萌喝多了,一時氣憤開車撞了與其他男人傳緋聞的父親女友,明星林丹,沒想到林丹頭撞到一根鐵釘導致其死亡。到這裏劇情很正常。

接着劇情反轉,林丹對其司機多有侮辱性言詞,林泰即林萌萌的父親長期與司機妻子有染,所以司機為了報復林泰殺了其女友林丹,他把林丹的頭撞向鐵釘,還順便順了一塊300萬的手錶。奇怪的是有一個證據是一張寫了司機殺人願望的紙,一般人會把想殺了誰寫在紙上?還有推動劇情的居然是女律師的誘導性提問,大部分提問都是:你……(做了什麼),是不是?你……(恨誰),是不是?等司機承認了再拿出證據證明司機説了真話。我理解的流程是先拿出證據,證明司機有謀殺動機,司機不承認,把更有力的證據擺出來讓司機承認謀殺事實,最後犯人陳述謀殺過程。

接下來劇情反轉成是林泰不滿戴綠帽殺了林丹,推動劇情的又是律師的誘導性提問,控方律師問林泰對林丹是不是巴拉巴拉,林泰怎麼想的都是通過律師的嘴説出來的,邏輯呢?把主觀臆測説出來然後承認了就變成事實了?林泰大喊:“我把她撞成肉泥,懂嗎,不是用釘子扎死她”。屍檢證明林丹是因鐵釘而死,這是在承認犯罪事實?作案手法都錯了。

兩場證人變真兇的審問,律師和證人的情緒都很激動,這樣的證詞可信度會不會打折扣?還有,犯人不需要陳述謀殺過程的嗎?什麼時間,在哪裏,我策劃與受害者見面並按計劃用某種方法殺害了她,或者臨時起意如何碰面內心有什麼變化具體怎麼做殺害了她。如果口供沒有遺漏,與證據沒有矛盾,罪名成立。這是我理解的刑事案件的審判流程。

後來女律師發現證據有問題,找到一個一模一樣的犯罪現場,是林泰僱人造的,並找2個背影像林丹和林萌萌的演員演了一齣戲拍了視頻作為證據。這個地方後來林丹的辯護律師也找到了,立刻打電話申請重審,電影在這個電話後結束了。沒有介紹司機做偽證受到什麼處罰,基本電影的最後半小時都在煽情了。

裏面有個情節,林萌萌的老師説我不相信她會做這樣的事,她的父親説我相信不是她做的,她的同學也認為她是無罪的,在法院門口擺橫幅。用直覺來判定一個人的好壞是所有法律工作者及參與輿論的民眾的大忌,會嚴重影響人對事實真相的判斷。主觀臆測不能證明一個人無罪,只有客觀證據才能證明。有時候我覺得靠煽情來引導輿論挺可怕的,因為人的情感是先於理性的,真相就看不見了。

在知道真相就是林萌萌過失殺人之後,我覺得認識她的人對她的偏袒簡直就是諷刺。而她父親對她的包庇把罪名從過失殺人變成了故意殺人,如果再審,是不是還要重新證明這是一個過失殺人案?

我以為我看的是一個懸疑劇,沒想到是一個親情倫理劇。電影裏説,這是一個關於父愛和救贖的故事。父愛?救贖?

我以為公平在法律中是最重要的,換個角度想:比如我殺了人,但是我沒有一個這樣愛我又有錢的爹,所以我要被判刑;比如我被殺了,因為兇手有一個這樣愛她又有錢的爹,所以可以免刑;比如我的孩子殺了人,但是因為我很窮沒有能力頂罪,所以只能讓我的孩子去坐牢。當我認為法律沒有偏見的時候,我才會信任判決的結果,才能感覺到法律帶給我安全感。

父愛不應該是以“養不教,父之過”為名來頂罪,父母的職責是教會孩子勇於承擔責任。犯了錯誤、受到處罰、真心悔過,這是成長中的一道坎,在孩子越過這道坎時父母給予精神上的支持,並在懲罰結束後依然接納孩子,才是救贖。我理解的救贖有幾種:我傷害了別人,別人原諒了我;我傷害了別人,通過某種方式做出了補償;我被人冤枉了,後來洗刷了冤屈。

我對這部電影,理解不了。

關於《全民目擊》的觀後感800字 篇四

富豪林泰(孫紅雷飾)婚期將至,準新娘卻慘死地下停車場,林泰的富二代女兒林萌萌成為最大嫌疑人,林泰不惜重金聘請國內頂級律師周莉(余男飾)為獨女辯護,而公訴方卻是互生罅隙多年的檢察官童濤(郭富城飾)。隨着法庭質證的深入,罪案真相卻越來越撲朔迷離,誰才是真正的兇手?所有人都深陷迷局,而作局者是誰?他有怎樣的陰謀?所有人都目擊了整個罪案過程,但真相永遠隱遁在迷霧之中。“人的一生,總有些東西比命還重要!”心靈的救贖,更發人深省!

影片播出後引起了很大關注,2013年11月18日,在倫敦舉行的第5屆英國萬像國際華語電影節頒獎禮上,《全民目擊》斬獲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郭富城)及「最佳青年導演」等獎項。

隨着富二代、酒駕、後媽、緋聞等高頻詞彙的出現,也越來越將現如今這個畸形的社會揭示開來。《全民目擊》作為一部不折不扣的現實主義題材的影片,在揭示社會問題的同時進行人性的深入挖掘。新人導演非行非但沒有走入説教的禁區,反而用懸疑的外衣講述了一個有關父愛的神話,暗藏着一個父親對自己女兒的救贖。聯繫當下很火爆的李某某案,靜觀當下的娛樂市場,很少有宣揚母愛和父愛的電影,這部《全民目擊》是不可多得的佳片,對於父愛的理解讓人深思,也讓人們開始認識到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的重要性。

當影片所有謎案層層揭開時,留給了我們一個深沉的主題,即父愛。都説“養不教,父之過”,冥冥之中也是在告訴我們子債父嘗這個道理。片末,一段有關父愛的神話龍背牆恰和時宜的出現,將主題昇華,也將觀眾的情緒推向了至高點。除此之外,正義和救贖也是片中的兩個隱含主題。的確,如片中所説,有些東西比生命更重要。愛不僅是一種責任和承擔,更是一種沒有理由的包容和奉獻。

“人的一生,總有些東西比命還重要。”同樣的話如果改成“我的一生,總有些東西比別人的命重要”,會不會像兇手獨白?在法律這個公約面前,兇手真的不那麼重要嗎?在情感戰勝了公約,法官、檢察官、律師、媒體、社會是否應該手下留情?這些都留給我們深深的思考。

《全民目擊》觀後感的優秀作文 篇五

社會遠不是小孩子眼中的那樣有好人壞人之分,一件事情的對峙雙方往往都是對的,他們都是別無選擇。所謂的好人也會犯錯,所謂的壞人也有真情。檢察官感情用事錯判真相,律師虛假正義執意失職,父親製造偽證蒙實救子,女孩記恨叛父後母,酒後失控過失殺人,所有這些人我們都無法説出誰是壞人誰是好人,因為他們都有自己的理由,為了自己心中的正義而犯了錯誤。

對於檢察官,把多次未伏法的狡猾商人捉住,是他要維護的正義,也正是這樣,影響了他在調查案件時自己的判斷;對於律師,從事這個行業,有着對真相和正義更強烈的追求,即使拿了委託人的錢,仍然暗中調查想要搞清事件真相,她可以不要錢,但一定要維護正義,這種心態從她最後跟已入獄的林泰交談時説的“我不要錢,我要為你辯護”可以明顯的看出來,所以這就是她要維護的正義,也正是為此她違反了律師的本職,也許就像網民們説的,“給天下的律師丟盡了臉”;對於林泰,保護女兒,讓她獲得一個悔改的機會,是他所做的一切事情的初衷,也是任何一個做父親者心中永遠的正義,這完全可以理解,而也正為此他將既不能如願以償地替女入獄,又要為自己的製造偽證罪名承擔嚴重後果;對於林萌萌,看到即將成為父親再婚配偶的女友楊丹不斷傳出與其他男人的緋聞,甚至網傳清晰車震錄像,怒不可遏,她作為單親女兒要維護世界上僅存的養育恩人的尊嚴就是她的正義,於是酒後向楊丹發作,引發糾紛而駕車襲擊,最終過失致人死亡。所以整個事件的4位主要人物做事情的出發點都是心中的正義,這使得我們看完之後會有這樣一種感覺,每個人都是可以理解的。 導演用了很獨特的敍事層次,先後分別闡述了檢察官、律師、父親3個人的回憶, 最後又加了很長的女兒的特寫視角,這也就是分別從4個人視角看了這件事情,觀眾在每次看完一個視角之後,容易輕率地得出結論,“原來他是好人”或者“原來他是對的”,當然觀眾越往後看就越發對自己產生懷疑,甚至覺得自己的結論很可笑,因為總不能這4個人都是對的吧?這也正是導演所精心安排的,必須要通過觀眾對自己結論的懷疑使之產生自我駁辯,從而有更深一步的思考。我作為觀眾我可以透露當時的真實感受,片子越接近尾聲的時候心裏越是打鼓,到底誰是對的?雖然説最終按真相處理是最應該的結局,但是我不斷地盤問自己,我希望的到底是哪種結局?儘量想要使自己拋棄任意一方的干擾,無論是法律、真相、父愛、還是女兒的情懷,在看完4種視角之後我很想要把它們全拋棄,真正站在局外人的視角,或者説第5種視角,或者事實上應該是我自己的視角來重新目擊整起案件,這也應該就是所謂的“不能聽信一家之言”吧。

而最終,我的結論讓我心裏有種強烈的震顫,很久的思考之後,我給自己的結論是,他們4個都是對的。是的,有很多時候真是這樣,不存在誰是好人誰是壞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出發點,每個人都是善良的,都是正義的,只不過就是在他們心中的價值權衡不同,僅此而已。對於父親林泰,他心裏女兒的青春最重要,決不能讓女兒最美好的時光在監獄裏度過,而這遠遠比維護法律的尊嚴更重要,甚至遠遠比他自己的後半生更重要,所以他選擇偽造證據為女兒創造一切被釋放的機會,最後在檢察官的緊逼下不得已選自己為女兒替罪,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選擇,做出這些事情也是由他內心的價值權衡所決定的,他既無怨又無悔,他錯了但又沒有錯。

對於檢察官,公證人以維護社會的正義為天職,即使他很喜歡林萌萌,即使他的女朋友也為林萌萌辯護,明確表示希望他敗訴,即使他知道自己要毀掉一個可愛女孩的青春,他仍然那麼做了,因為他不光要心疼女孩他還要為死者負責,他不光要考慮父親他還要為別人的父親負責,在他心裏公平正義勝過一切,為找出真兇他要冷血鐵心,這不是殘忍,而是別無選擇,而律師在心中真相的權衡超過了職能,女兒的心中父親的尊嚴超過了珍惜生命的權重,僅此而已。他們選擇了自認為正確的行為,無所謂好壞、對錯。正像林泰所説,“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東西比命更重要”。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看你的價值權衡了。

全民目擊觀後感優秀範文字 篇六

看完電影《全民目擊》當晚,我激動不已的寫下了如下的微博:《全民目擊》絕對排到今年個人最佳華語電影前三,更是華語電影中不可多得的懸疑推理片。一件本以為真相大白的車庫殺人案卻被不斷閃回、重現,每個人眼中看到的真相演變成一起羅生門式的案件。全片直擊人心的重音樂時刻給人緊迫感,你眼中的惡魔不一定是惡魔,當法與情發生最激烈碰撞時,影片戛然而止。精彩!

這是個人對《全民目擊》最直觀的感受,影片講述當地富豪林泰跟明星楊丹即將結婚,準新娘卻慘死地下停車場,林泰的富二代女兒林萌萌成為最大嫌疑人,林泰不惜重金聘請國內頂級律師周莉為獨女辯護,而公訴人卻是早就想將林泰繩之以法的童濤。隨着法庭質證的深入,罪案真相越來越偏離公眾的猜測,司機孫偉為何自己報警之後又自稱是兇手?林泰大鬧法庭一句“死在龍牆背後”究竟是什麼意思?真相大白時周莉為何失聲痛哭?面對真情和法理,童濤會有怎樣的抉擇?這是觀眾在看片過程中一直存在的疑惑,也是非行導演賦予每個角色身上最讓觀眾感同身受的情緒。影片最讓人驚喜的是,當拋出如此多的懸念之後,導演最後的收尾令人信服,歎為觀止。

全片都是直擊人心的重音樂,除了製造緊張擊破的氛圍外,還會讓觀眾從內心裏醖釀等待真相到來時的震撼。音樂聽到入神時,身上會起雞皮疙瘩,其實電影業一樣,當精彩的故事和緊湊的節奏讓人全神貫注時,身體也會有反應,我想説,《全民目擊》是為數不多的能讓人看着看着起雞皮疙瘩的國產電影。無需多説,身體會告訴你電影究竟是不是精彩。

《全民目擊》中三大主角:孫紅雷飾演的富豪林泰、郭富城飾演的檢察官童濤和余男飾演的金牌律師周莉奉獻了足夠精彩的內心戲。當電影開局,你最開始認為氣定神閒的林泰掌控着全局,可是庭審開始,你會發現原來是童濤在氣勢上佔盡上風,隨着證人的逐個出庭,孫偉的出現讓人相信原來庭審的走向已被周莉掌控。當所有人都認為真相大白時,童濤又掌握了關鍵證據,隨着童濤抽絲剝繭的分析,周莉層層深入的調查,最後卻發現,其實所有的進展都回到了原點,因為還是那個氣定神閒的林泰,站在被告席上的他,卻真正的掌控了全局。

影片結尾處,知道真相的童濤依舊保持着法律工作者應有的理智,想要重新起訴將此案重審,而影片也在此時戛然而止。林萌萌站在漆黑的雨夜中哭泣,不知是用雨水洗刷自己內心的悔恨還是老天爺在為如此偉大的父愛而落淚。有人説林泰用一次父愛救贖遮掩了他二十多年的商業犯罪,我認為這樣的説法不妥,影片中童濤追逐20多年卻並無確鑿的證據證明林泰曾經有商業犯罪,拋開法律層面,從個人情感角度講,童濤必然已經原諒了林泰。童濤在片中有這樣一句台詞“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而在於林泰的身上,即使法高一尺,但愛高一丈,並不是愛駕臨於法律之上,而是在冰涼的法律面前,父愛無私的收尾更能震撼人的內心。

《全民目擊》觀後感的優秀作文 篇七

《全民目擊》不能算得上是一部成熟完滿的作品,它更像是導演非行的一件探索與創新的試驗品,雖有瑕疵,卻是瑕不掩瑜。在國產片飽受粗製濫造、毫無新意等詬病的今日,《全民目擊》讓人感到一股久違了的精心設計與誠意,這股誠意令人驚喜。

本片最大的亮點當屬對多角度回溯事件手法的巧妙運用。導演通過童濤、周莉以及林泰3個角色的視覺去呈現同一事件,同一事件卻有着三個完全不同的版本,它們真假難辨,錯綜複雜,然而每一個都足以顛覆全局。觀眾的好奇心頓時被強烈勾起,心甘情願地跟隨鏡頭去抽絲剝繭,追尋謎底。在這裏必須得稱讚非行對敍事的掌控力和對懸疑氣氛的設計能力,通過不同角色快速閃回的方式讓觀眾從不同角度去審視事件,每每上一個鏡頭認定的事實在下一個鏡頭就會被推翻,每每上一秒認定的壞人在下一秒就會被“洗白”,慣性的思維不斷被打破,謎團越來越多,於是,觀眾會不由自主地沉溺在腦力衝擊和被劇情牽引的快感裏,這是本片最迷人之處。

隨着劇情展開,大家發現原來這並不僅僅是一場關於金錢、慾望和權力的仇殺案,更是一次父愛的犧牲和救贖。經過3場激烈的庭審戲並輔以各人物的回憶片段做補充,劇情經歷了一次次急轉直下的大扭轉,同時,觀眾的認知也在不斷被扭轉和打碎。正是這一次次的形象顛覆和角色深挖,讓觀眾隱隱意識到不能只憑目擊去斷定真相,如劇中林泰所説:什麼是真相?真相就是大家看到的東西,這句話不無諷刺。全民目擊,目擊的是什麼呢?是真相還是別人希望我們看到的“真相”?至此,故事深一層的內涵便透現出來了——人性的複雜不能簡單地用道德和法律來審判,真相往往藏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這種反思值得讓人回味。

但是,如果我們迴歸到故事的本質,《全名目擊》跌宕的劇情卻掩蓋不住它在邏輯上的眾多硬傷和為了遷就劇情的生硬粗糙,更不用説之前專業人士一直對其詬病的庭審、訴訟、查案等流程和真實情況不符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