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楊得操家的幸福個人觀後感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82W

楊得操家的幸福個人觀後感多篇

楊得操家的幸福個人觀後感1

決戰決勝脱貧攻堅,已進入倒計時_天。這是最吃勁的時候,也是決定成色、關乎成敗的緊要關頭。全省上下要大力弘揚優良作風、充分提振攻堅勁頭,以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堅定決心,爭分奪秒、奮力衝刺,一鼓作氣打贏脱貧攻堅戰。

到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脱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這項對中華民族、對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偉業,必須如期實現。在決戰決勝脱貧攻堅座談會上,書記充分肯定脱貧攻堅取得的決定性成就,深刻分析打贏脱貧攻堅戰面臨的困難挑戰,向全黨全社會發出了決戰決勝脱貧攻堅的總攻令。書記強調,這是一場硬仗,越到最後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鬆。

甘肅是全國脱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省份。打好最後的收官戰、交出合格的成績單,是我省必須抓好的首要政治任務和頭等大事。現在,全省還有8個貧困縣尚未摘帽、17。5萬人沒有脱貧,雖然相比過去總量不大,但均為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都是最難啃的“硬骨頭”。我們要充分看到,脱貧攻堅從決定性成就到全面勝利,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依然艱鉅,特別是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響,各項工作任務更重、要求更高。決戰決勝的最後階段,切不可鬆勁懈怠、思想滑坡,絕不能落下一户、漏下一人。只有繃緊弦、鼓足勁,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進脱貧攻堅,確保高質量完成目標任務,才能向黨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決戰決勝脱貧攻堅,越到關鍵時刻,越要響鼓重錘。各級各部門要以更精準的措施、更精細的方法,不斷把工作往深裏做、往實裏做。要抓細節,拿出“繡花”功夫,逐村逐户開展工作,逐人逐項解決問題。要抓具體,詳細梳理任務清單,明確具體的事項,落到具體的部門,靠實具體的責任。要抓過程,針對各項工作,怎麼抓、抓什麼,心中要有“明白賬”,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數字準。要抓督戰,沉到一線、較真碰硬,既讓被督戰地區有壓力,更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要抓監管,尤其要加強對扶貧資金的監管,切實管住錢、用對錢、花好錢,確保每一筆錢都用在刀刃上。要抓落地,真正把謀事、幹事、成事統一起來,更好促工作、抓過程、保結果,以實際行動完成好脱貧攻堅的光榮使命。

時間不等人、形勢不等人。脱貧攻堅倒計時的指針,已經越來越接近終點。讓我們全力以赴、攻堅克難,着力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切實做到扶貧工作務實、脱貧過程紮實、脱貧結果真實,圓滿完成各項目標任務,高質量打贏脱貧攻堅戰。

楊得操家的幸福個人觀後感2

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是“燈芯”,為脱貧攻堅也為鄉村振興提供根本保證。百年大黨一路走來成績輝煌,首次實現了千百年來中國人民的小康願景。堅持黨的領導,是我們的最大政治優勢,脱貧攻堅這件“大事”,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才能辦好;只有緊緊依靠黨的領導,才能創造這樣的奇蹟。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裏,絕大部分黨員幹部不負使命和重託,他們中有的長期超負荷運轉,有的一心工作沒時間照顧家庭孩子,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從向絕對貧困宣戰到羣眾真脱貧,再到全面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老百姓的幸福沒有終點線,各級黨委和政府不能鬆懈,還需錨定“十四五”發展規劃,堅持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把鄉村振興擺在突出位置,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發揮組織優勢、組織動力、組織引領,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政策支撐和資金投入是“燈油”,為脱貧攻堅也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保障。實現脱貧攻堅的偉大壯舉,是對歷史和人民的答卷。打贏脱貧攻堅戰的關鍵是構建、優化體制機制,採取更加集中的政策支持、更加精細有力的舉措。在頂層設計上,黨和國家不斷加強系統佈局,堅持“兩不愁、三保障”總體目標,制定“五個一批”脱貧措施,提出“六個精準”基本要求。堅持政府投入在脱貧攻堅中的主體和主導作用,增加財政資金投入和項目佈局,增加金融資金對脱貧開發的投放,吸引社會資金參與脱貧。對不同原因、不同類型的貧困,對症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採取不同的脱貧措施。儘管脱貧攻堅顯著成就,但農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存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難度一點不亞於脱貧攻堅,需要借鑑脱貧攻堅的政策體系和機制辦法抓好鄉村振興,強化資金支持,優化資金配置,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

各方參與形成合力是“燈基”,為脱貧攻堅也為鄉村振興提供源源動力。涓滴成海,眾木成林。脱貧致富不僅是貧困地區的事,也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黨和國家弘揚了中華民族“守望相助”“樂善好施”“達則兼濟天下”傳統美德,培育和踐行了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調動了社會各界的積極性。不斷增進東西部相互協作脱貧攻堅,實現互利雙贏、共同發展;不斷鼓勵支持引導社會資源、力量重心下沉;廣泛宣傳學習脱貧攻堅中的先進典型,激勵貧困地區廣大幹部羣眾進一步行動起來、艱苦奮戰,充分彰顯團結偉力。鄉村振興已實現良好開局,但基礎仍舊薄弱,想要實現大發展需要有關方面協同發力,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需要各級各部門協同配合、履職盡責,培養新生代農民和鄉村人才,增強其內生髮展和致富能力,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楊得操家的幸福個人觀後感3

“教育扶貧”是斬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方式,其根本在於“精神扶貧”。它不是簡單的對扶助對象“授之以魚”,更多的則是“授之以漁”,引導受助者尋找造成貧困的根源,鼓勵他們樹立改變落後面貌的思想,提高教育文化素養,變被動脱貧為主動致富。在這個過程中,教育的“輔助”作用大於了脱貧的“扶助”效果。

但實際工作中,一些人對“教育扶貧”的理解失之偏頗,將“教育扶貧”形式化、表面化。為了追求短期政績,給自我臉上貼金,往往採取“過節送禮、寒冬送衣、捐書捐物”的方式,讓受贈者感恩,表面上能解燃眉之急,“立竿見影”,實則忽略了扶貧的根本在於激發貧困羣眾的內在動力。

某校為貫徹落實對中職生的“教育扶貧”,大搞春季招收職業高中學生工作,也對招收的農村中職學生按國家政策實行了免費,享受了國家助學金,但卻忽視職業技能培訓,放鬆學生思想教育,不中職校學生難以學到一技之長;更有甚者,把學生作為勞動力輸出,賺取中介費。到統計“教育扶貧”數據時,將減免中職生學費、給中職生髮放國家助學金作為管理者的政績,重視了“扶助”而忽略了引導,讓老百姓對職業教育喪失信心。

“教育扶貧面子工程”的另一表現是對農村村建遠程教育設備的投入和村建圖書室的捐贈。誠然,遠程教育設備的有效使用、農家書屋的適時開放能讓邊遠農村享受到精神食糧,能擴大貧困户的知識面,拓寬他們的致富路。可是,如果對投入的設備和捐贈的圖書不能有效利用,而只在上級檢查時拿出來做做樣貌,這樣的投入不只造成物質上的浪費,還給村民留下十分不好的印象。

還有一些地方,對貧困地區學校投入很多實驗器材、圖書資料,但由於學校教學人員的不足或學校硬件設施的缺乏,只能造成器材和資料的閒置。有的村小教學點專業教師缺乏,便由中心校指派教師“走教”;一些學校對不能正常入學的“三殘兒童”實行“送教上門”,但對“走教”和“送教”的教師沒有建立激勵機制,教學人員只圖完成任務,“走教”“送教”流於形式,校長在上級檢查的時候“面子”有了,還可能被上級表揚“有創新”,但這樣的“扶貧”沒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邊遠地區教育的貧困,這樣的“扶”不能很好的將“輔”貫穿於扶貧過程,所起作用是很小的。

“扶貧先扶志”,“扶志”就是要讓專業人員對他們悉心輔導,讓貧困者樹立脱貧致富的意識,掌握脱貧致富的本領。它更不是面子工程,而要求我們真抓實幹,僅有思想上“扶志”,本事上“扶智”,才能使貧“脱貧攻堅”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楊得操家的幸福個人觀後感4

此次脱貧攻堅表彰,既是對之前脱貧攻堅工作的階段性總結,也是一項接地氣、樹導向、得民心的活動。每一名獲獎同志堅守初心、牢記使命,在各自的崗位上為打贏脱貧攻堅戰貢獻力量。他們是脱貧攻堅的中堅力量,是困難羣眾的朋友家人,這羣人肩上扛着三塊閃閃發光的“金字招牌”。

品味不懈奮鬥的“金字招牌”。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任何時候都應當一以貫之地堅持。回望來時路,8年的時間轉瞬即逝,從起初全國無數貧困地區的真困、真窮、真難,到“最貧困的堡壘”相繼被攻克、“最貧困的地區”相繼脱貧,都離不開無數扶貧工作者的艱苦奮鬥、苦幹實幹。可以説,脱貧攻堅的致勝密碼就藏在扶貧工作者的不懈奮鬥中。處事不以聰明為先,而以盡心為急。他們用自己的始終堅守、默默奉獻,把雙腳放在泥土中,舍小家為大家,一心樸實幹工作,盡己所能提升困難羣眾的“幸福指數”。放棄的是與家人團聚的時光,缺席的是孩子的成長,收穫的是百姓的交口稱讚和無數滿意的笑臉。

品味攻堅克難的“金字招牌”。在脱貧攻堅工作開展之初,有的大山裏的地區沒有路,有的貧困的山村沒有安全飲水,有的困難羣眾住的是危房……沒路就修路、水不安全就安淨水器、住的是危房就進行改造,村上沒錢就立足實際、研究謀劃產業項目,幫助村民致富增收。無論是困難羣眾自身有惰性,主觀上不願意行動起來的思想問題,還是看似無從下手的鉅額負債,小到羣眾家裏的屋頂漏水,大到整村脱貧摘帽“落後村”華麗轉身變成“示範村”,都在他們的鍥而不捨、久久為功中逐一解決。在困難挑戰面前,他們沒有絲毫猶豫退縮,有的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魄力,有的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迎難而上、勇挑重擔。就這樣,一塊塊攻堅克難的“金字招牌”在困難羣眾最需要的地方熠熠生輝、綻放光彩。

品味團結互助的“金字招牌”。中國的減貧方略和偉大成就,不僅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璀璨華章,也是人類發展史的寶貴財富。璀璨寶貴的背後,是團結的力量。正是社會各方力量的共同參與、齊心協力,才形成萬眾一心、埋頭苦幹的大扶貧格局,才凝聚起脱貧攻堅的強大合力,才把扶貧方略落到實處,不斷奪取脱貧攻堅新勝利。眾人拾柴火焰高。如果沒有各個職能部門的密切配合、各條戰線工作者們的緊密合作,就沒有扶貧政策的落地見效,就沒有幫扶措施的有力有效,就沒有扶貧項目的蒸蒸日上、蓬勃發展。因此,要擦亮團結互助這塊“金字招牌”,將脱貧攻堅戰中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想、擰成一股繩的勁頭保持下去。

歲月終將流逝,但精神燭照未來。讓我們乘着全國脱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的東風,汲智慧和力量,扛起三塊閃閃發光的“金字招牌”,在前進道路上創造新的更大奇蹟!

楊得操家的幸福個人觀後感5

“出水才見兩腿泥”。扶貧工作必須務實,脱貧過程必須紮實,扶真貧、真扶貧,脱貧結果必須真實,讓脱貧成效真正獲得羣眾認可、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決不搞花拳繡腿,決不擺花架子。這是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詮釋了真正的扶貧工作應該怎樣去開展。

雖然我們絕大多數扶貧幹部都能認識到扶貧工作的重要意義,能夠真抓實幹的去執行扶貧工作,但仍有個別地方個別幹部對扶貧工作敷衍塞責,開展扶貧工作只重其表,應付了事,甚至對扶貧這項任務存在牴觸、抗拒心理,存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作為扶貧攻堅任務的“領頭雁”,扶貧幹部應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做好扶貧攻堅的中堅力量。

首先要擺脱“應付式”的思想。有些幹部把扶貧工作完全當成了應付上級領導的差事,做工作流於形式,抓不住重點甚至根本就是搞形式化、表面化,如“蜻蜓點水”“走馬觀花”一般。

其次要擺脱牴觸的心態。有的幹部不願吃苦,擔心受累,抱有各人自掃門前雪的心態,沒有真正把貧困羣眾當成“一家人”,對待貧困户不傷心,不用心,不盡心,因此對待扶貧工作也就不想幹,不願意幹,不去幹。

再次要摒除以權謀私的錯誤心理。有些扶貧幹部覺得自己為了扶貧工作加班加點,忙裏忙外,四處奔走,受苦又受累,應當給一些“辛苦費”,吃一點,喝一點,拿一點沒關係。更有甚者將扶貧資金挪為己用,完全當成了“自留地”。腐敗的現象也就隨之滋生。

最後要改正急於求成的錯誤態度。有些地方的扶貧幹部急於求成果,出成績,盲目跟風,沒有深入研討本地資源,貧困情況就亂開方,瞎吃藥。不但不能為脱貧增添助力,有時候甚至適得其反,給貧困羣眾幫倒忙,影響脱貧攻堅的進度。

打贏脱貧攻堅戰,是黨和政府向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正確的思想,端正的態度是打贏脱貧攻堅戰的重要保證。扶貧工作是關係萬千民眾的大事,必須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才能打贏脱貧這場硬仗。

楊得操家的幸福個人觀後感6

脱貧攻堅是時代賦予每一個扶貧工作者的時代任務和光榮使命。共產黨員作為先鋒隊要識時局,順時勢,不辱使命,勇於擔當,加快脱貧進程。

黨員幹部要爭做脱貧路上的“帶頭羊”,要充分認識當前脱貧攻堅的任務,向脱貧攻堅路上的模範學習;要發揚先鋒模範作用,帶頭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把脱貧攻堅工作抓好抓實,切實做到“兩手抓、兩不誤”,為脱貧攻堅獻計獻策、出力出汗。

黨員幹部要把握“四個意識”,把脱貧攻堅當成最大的政治考驗來抓。脱貧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最大的政治任務、發展任務、民生任務,也是重大發展機遇。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我們要認真貫徹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用理論武裝頭腦,提高政治站位。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持把“三嚴三實”作為一種作風、一種精神,作為一個標準、一個境界。始終把黨和國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擔責不誤、臨難不卻、履險不懼、受屈不計,在脱貧攻堅戰鬥中彰顯黨性,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脱貧攻堅有利於實現鄉村振興,帶領羣眾致富奔小康。

完善村級基礎設施。一是完善村級基礎設施。有句老話説的好,要致富先修路。完善好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才能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礎。打造強有力的村兩委。脱貧的關鍵還是要靠本村穩定有力的班子,只有把“腦洞開、點子多、有原則、有責任、會致富”的黨員羣眾納入到兩委班子,提升班子戰鬥力、影響力、號召力,才能為脱貧工作提供最直接的幫助。切實轉變工作作風。鄉鎮幹部必須要下鄉駐村,不要走馬觀花看風景,要“沉下身子”實實在在的進村到户開展扶貧工作。

不斷加強對扶貧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一方面是要加強扶貧工作人員和村兩委班子的扶貧業務培訓,提升脱貧攻堅能力,研究討論符合當地羣眾脱貧致富的可行途徑,努力幫助貧困户找對致富門路;另一方面要對貧困户的進行思想引導,集中學習和個別座談結合宣傳政策法規,引導貧困户轉變思想,激發主觀能動性,消除等靠思想,引導羣眾積極主動發展。

我們廣大工作人員要實實在在接地氣,少喊口號,多辦實事,才能塑造良好形象,才能取信於民,堅定羣眾脱貧致富的信心,增強幫扶脱貧工作的助力。

楊得操家的幸福個人觀後感7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千百年來,“小康”一詞描繪的“家給人足、安居樂業”,一直是中國人民理想的社會圖景。然而,縱觀我國曆史,貧困問題不僅長期存在,而且具有貧困面積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等特徵,要解決這樣一個國家的貧困問題,難度可想而知。

經過8年持續奮鬥,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脱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脱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脱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

是什麼力量推動我們逆水行舟、迎難而上?是8年來,黨中央把脱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組織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脱貧攻堅人民戰爭。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這一項史無前例的歷史性工程,絕不是輕輕鬆鬆就能成就的。書記親自掛帥、親自部署、親自督戰,中國減貧進入脱貧攻堅新的歷史階段。黨中央把扶貧開發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或實施方案。各地相繼出台和完善“1+N”的脱貧攻堅系列配套措施,開展大規模專項扶貧行動,產業扶貧、交通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金融扶貧、電商扶貧……全國展開了脱貧攻堅的生動實踐。“十三五”時期,貧困地區生產總值保持較快增長,特色產業、鄉村旅遊蓬勃發展,更多綠水青山成為真正的金山銀山;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從20_年的2982元增加到年的10740元,年均增幅29.2%。易地扶貧搬遷和東西部扶貧協作,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脱貧道路,以鄉村振興接續脱貧攻堅,多措並舉合力推進減貧事業邁上新台階。

是什麼力量確保我們不獲全勝、決不收兵?是全黨全國上下一鼓作氣,不讓一個困難羣眾掉隊,“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壯志和決心。

從苦瘠甲天下的“幹沙灘”到山綠民富的“金沙灘”,從“4個人只有3個碗,已經斷糧5天”的赤貧無助到“匝道經濟”“鄉村跑腿”“後備廂經濟”的創新探索,這些變化的背後,離不開每一個“走出沙灘”的現實版“馬得福”,離不開每一位“問天要路”的當代愚公……“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裏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發芽。”扶貧幹部餘芬生前的日記,生動地詮釋了扶貧幹部以生命赴使命的勇氣和擔當。正是紮根在貧困地區的億萬黨員幹部,激活了貧困羣眾的圓夢之路,帶動了更多力量參與扶貧,譜寫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蹟。

回顧脱貧歷程,我們走過了萬水千山,克服了千難萬險,為世界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方案,傳遞出“中國道路”的發展自信和治理智慧。如今,我們隆重召開大會,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脱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脱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新起點上再出發,如何紮實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繼續走好鄉村振興之路,推動“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移,是我們即將面臨的新的更大課題。未來,惟有接續奮鬥,砥礪前行,去實現更加輝煌的時代藍圖,書寫更加壯闊的時代篇章。

楊得操家的幸福個人觀後感8

書記的“三大戰役”之一的脱貧攻堅工作在全國開展幾年,幾年來,就農村的人居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交通四通八達,水泥路通村通組,便民路走村串户,風貌打造後煥然一新,產業發展如火如荼。脱貧攻堅的戰役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但是還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

一是黨和國家的脱貧政策與人民羣眾的思想素質還存在着差距。黨和國家的脱貧政策要求政府和羣眾共同努力,同心同德,互相配合,改變農村落後面貌,共同摘掉貧窮落後的帽子奔小康脱貧致富。而部分羣眾缺是被動接受黨和國家政策,不是主動配合鄉村幹部的引導,創業致富。

二是部分羣眾思想觀念發生畸形變化。不以貧窮為恥反以為榮,競相爭當一個貧困户和低保户,甚至個別國家公職人員也是這種想法,認為評為貧困户低保户是一種榮耀,顯示自己的社會關係好和社會地位高。

三是部分羣眾“等、靠、要”的思想嚴重。耐心等待國家政策扶持,等着天上掉下餡餅,靠國家救濟過日子,甚至恬不知恥到政策部門要求解決這樣那樣的問題。只向政府索取,自己卻不願意付出,稍不如意怨氣沖天,這種人不知感恩,更不滿意。

因此脱貧攻堅政策應加大提高人民羣眾思想覺悟的教育,轉變羣眾脱貧致富的觀念,把“要我脱貧”變為“我要脱貧”這條正道上來。

打贏脱貧攻堅戰,就要黨員發揮作用。“做給羣眾看,帶着羣眾幹”,在扶貧工作中,我們要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幫扶責任人,我們在開展幫扶工作時,就應該時刻本着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辦實事的態度去幫扶,而不是為了僅僅為了每月的填表簽字按手印,作為黨員,要時刻牢記肩負的職責與使命,做好本職工作,不浮躁,不虛假,從羣眾利益的角度出發,為了打贏脱貧攻堅戰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打贏脱貧攻堅戰,就要建設好的村“兩委”班子。就是要加強支部建設,整頓軟弱渙散村級黨組織,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把加強村支書隊伍建設作為重中之重來抓,着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能力過硬、作風優良的村一把手隊伍。要優化結構,堅持在“能人”中選“好人”,把致富帶富能力強的黨員羣眾吸納進村“兩委”班子,讓得力的村“兩委”班子配合好政府,帶動貧困人口走上脱貧致富之路。

楊得操家的幸福個人觀後感9

人才是社會幹事創業的第一資源。大學生則是人才當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學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質和能力還是值得信賴的。近年來,不少地方對於大學生越來越重視。很多農村地區,長年難以擺脱貧困。關鍵還是在於人才方面出了不少問題。近日,一篇名為《讓大學生成為鄉村振興生力軍》的文章更是旗幟鮮明表達了大學生應該不斷為鄉村振興助力,促進早日實現鄉村振興的發展戰略。

很多貧困地區,貧窮和落後與人才的匱乏和短缺不無關係。貧困地區,受限於諸多的客觀條件,人才,特別是大學生難以在一些貧困的農村施展才能。更為重要的是,由於貧窮,導致對於很多鄉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沒有底氣和勇氣。對於大學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遠農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顯得人才過剩甚至飽和。這就是長期以來困擾很多偏遠農村發展的重要障礙。因此,加強人才工作,讓大學生不斷在鄉村振興上助力,往往就能解決很多鄉村振興發展的問題。

新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經濟發達的地區,之所以能夠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質量發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沒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質的大學生不斷助力當地發展,經濟想要實現突飛猛進難以為繼。因此,打破偏遠農村發展的瓶頸,就要不斷髮揮大學生的作用,讓大學生助力實現鄉村振興。

讓大學生助力實現鄉村振興,要積極打造可以讓大學生施展才能夠的事業平台。很多農村地區,產業都比較落後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礎設施也比較落後,導致很多大學生即使去了很多農村也難以有所作為。很多大學生到了這些地方甚至有種被埋沒、甚至最終被荒廢的情況。這樣的情況如果不解決,往往就會導致農村地區與城市的差距會越來越大,人才的匱乏問題必將長存。在一些農村地區,大學生來到這些地區,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解決農村地區人才的問題,還是要不斷髮展事業平台,讓大學生來到農村不會覺得是“遊一遊”。

大學生,是社會改革發展的財富,更是社會精英人才的重要組織部分。幹事創業,需要人才的不懈奮鬥,更是需要大學生不斷在幹事創業中不斷努力。鄉村振興,這是十九大國家的戰略部署,是保證廣大農村人民羣眾實現脱貧致富的關鍵。作為這一重大戰略的實施,就需要大學生的不斷助力,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

楊得操家的幸福個人觀後感10

打贏脱貧攻堅戰,要激發貧困羣眾內生動力。要充分調動貧困地區幹部羣眾的積極性主動性,讓他們的心熱起來、手動起來。必須找準路子,實施精準脱貧,切實提高基層治理水平,激發貧困羣眾以更加振奮的精神狀態、更加紮實的工作作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打贏脱貧攻堅戰,要聚合全社會之力。脱貧攻堅需要形成合力,必須強化政府責任,引導市場、社會協同發力,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互為補充的大扶貧格局。要動員全國全社會力量,把所有工作、各種資源、各方力量向脱貧攻堅聚焦、聚集、聚合,對照標準,徹底整改,高標準完成任務。

打贏脱貧攻堅戰,要加強黨的領導力。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脱貧攻堅是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一起抓的一把手工程,是一項極其重大、極為嚴肅的政治任務。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進一步提高認識,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領導責任制,明確責任、盡鋭出戰、狠抓實效。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施大規模扶貧開發,使7億多農村人口擺脱貧困,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當前,扶貧開發已經進入到了啃硬骨頭和攻城拔寨的收官衝刺階段,只能成功,沒有退路。在脱貧攻堅的關鍵時期,我們共慶中國農民豐收節,分享豐收帶來的喜悦,凝聚共識,為打贏脱貧攻堅戰積蓄強大力量。

堅持脱貧達標目標不動搖,在提質量的同時,更加註重強弱項。

一是更加註重“扶志扶智”。扶志扶智扶業是脱貧攻堅工作的根本。當前,“扶志扶智”工作還很滯後,扶智還更多地停留在技能培訓層面,產業發展也較為薄弱,必須抓緊補齊短板,切不可掉以輕心。

二是更加註重信息化。儘管全縣在全省率先啟動實施脱貧攻堅信息化建設,但現在反而滯後了,務必要引起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有效措施迎頭趕上,確保走在省市前列。

三是更加註重羣眾工作。當前,羣眾工作仍存在很多薄弱環節。從思想層面看,有的幹部嫌棄羣眾、看不起羣眾,工作不盡心。從能力水平上看,有的幹部做羣眾工作缺思路、缺方法,法規政策不熟悉,人情世故不懂得,導致工作無所適從,沒辦法跟羣眾交心,難以贏得羣眾信賴,有的幹部處事不公,甚至違法亂紀,導致越級訪、重複訪、纏鬧訪不斷。

四是更加註重工作創新。近年來,我們在脱貧攻堅過程中,先後探索推行了“支部+_+貧困户”、村級幫扶機制、能人興村戰略、企業“愛心”模式等一系列創新性工作,但從工作層面來看,我們抓落實的效果還不夠好、質量還不夠高,還沒有抓出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樣板和典型,缺乏深度總結和提煉,宣傳的力度和效果欠佳,甚至有些工作雖為我們首創,但卻“花開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