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全國脱貧攻堅獎特別節目觀後感個人心得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58W

全國脱貧攻堅獎特別節目觀後感個人心得多篇

全國脱貧攻堅獎特別節目開始了!精準扶貧,需要切實解決這一羣體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提供更加精準、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務。共同閲讀全國脱貧攻堅獎特別節目觀後感個人心得五篇,請您閲讀!

全國脱貧攻堅獎特別節目觀後感個人心得1

舉四海之力,納天下智慧,脱貧征程不僅篤定剛健,更在可持續發展中,步步生花。精準扶貧深得人心,黨的富民政策使落後的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使農民的皺紋終於舒展開來。

聽爸爸説,我們的老家在荒山深溝裏,不僅出行難,而且居住的房子也是用土壘的,青瓦的屋頂,經過長時間的風化,也已破爛不堪,隨時都有倒塌的風險,對我們一家的生命安全有着嚴重的威脅。可當時,爺爺身體不好,不富裕的我們根本就沒有錢給爺爺看病,更別説修建新房子了。

自從在2018年召開了全國脱貧攻堅會後。精準脱貧,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農民子女教育有保障、醫療衞生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貧困人口富裕起來。

我們家藉着這個好政策的推廣不僅給爺爺看好了病,還蓋了個三層的小洋樓,全家高高興興的搬進了漂亮的新房子。

家裏數爺爺最開心,當天就吩咐奶奶置辦了一桌好菜。晚上,我們全家圍着大餐桌用餐,爺爺一邊吃飯,一邊由衷地感歎到:“多虧了黨的好政策,不然我一輩子別説能住進這小洋樓,恐怕連小命也早就見閻王了。”

爺爺滿臉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摸着我的頭説:“你們要記着呀!這惠民政策不僅僅影響着我們家,而且讓村裏的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房,還是黨的政策好哇!”

是啊,有了一個嶄新的環境,我們怎能不開心呢?想到原本門前是一條坑坑窪窪的泥路,一到下雨天,泥濘的小路更是濕滑難走。可現在已經變成水泥路了,村裏還修了一個小廣場,那裏有公廁、鞦韆和一些健身設施,從曾經的荒涼深山到這般風貌,全村人民無一不歡呼雀躍。

這一切的改變,令我感歎萬分,腦海裏不禁浮現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跟黨走的決心。

我們作為祖國的接班人,在學習之餘,我們也要小手拉大手,脱貧快步走。願新時代的中國越加繁榮昌盛,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全國脱貧攻堅獎特別節目觀後感個人心得2

初秋的九月,已有了陣陣涼意,但在四家子村卻處處都有村民忙碌收穫的身影。今天趕在假前去愛心超市為貧困户兑換了一些生活物品送過去,讓貧困户能舒心的過十一,真真切切感受到扶貧政策帶來的温暖和通過勞動收穫的幸福。

一晃到四家子村三個多月了,開車去村上的路上,看着車後座滿滿的米麪糧油,心裏開心又踏實,看到了貧困户的生活在一點點的變好,這都是他們自己通過努力得到的。

到了貧困户付向彬家中,他剛從山上幹活回家,看到我們送來的生活物品,兩位老人非常高興,主動和我們説起了最近的生活生產情況,仔細和老人講解了愛心超市兑換物品的規則,鼓勵他們堅持搞好家庭衞生,好好養殖毛驢,增加家庭收入,早日實現脱貧。

在貧困户耿久靈家中,我們重點了解了耿久靈家危房改造的進度,耿久靈患有腦血栓,治療後留下了後遺症,行動不便,但他卻不等不靠,總是盡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經住建局鑑定了他家的房子是危房後,我們積極落實了危房改造的相關政策,入冬,他們老兩口就應該能住進温暖安全的新房子裏了。

因病致貧是四家子村貧困户的主要致貧原因,所以來四家子村的這幾個月時間,已經習慣了無論去哪家入户都要仔細問問貧困户身體狀況,每次都要把健康扶貧政策嘮叨一遍;還要去牲口棚看看最近的牲畜養殖情況,再叮囑一遍,產業扶貧的牲畜,一定要好好養殖,不能私自變賣等等···看似一點一滴的小事,卻和貧困羣眾的生活密切相關。一上午時間我們入了7户貧困户,在送去愛心超市兑換物品的同時也再次宣傳了扶貧的各項政策,話家常的同時又瞭解了各家各户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新的問題,鼓勵他們樹立信心,結合自身實際實現脱貧。

全國脱貧攻堅獎特別節目觀後感個人心得3

今年,“精準扶貧”也成為了人們常提的網絡流行語,回到山村裏,牆壁上都是“扶貧開發,利國利民”“消除貧困,同步小康”等標語,字都用紅字漆出來,顯得格外明顯。

雖説“精準脱貧,不落一人”,但還是有些人因政府發了補助資金,就享清福,養老了。就比如我們村的趙大爺,他們家因看病欠了別人錢,一向過着多窮的生活,欠下的債已經拖了五六年了,成為了精準扶貧户,用政府的補助資金還了債,卻又揭不開鍋了,只得等再發補助金了。去年過年時,幹部送去扶貧物資,但他們一家還是吃了,用了個精光,幹部幾次相勸,他也不聽,最後因舊病復發,逝世了。

在脱貧過程中“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不錯的,只有鄉民配合,脱貧就一定成功。李哥哥他們家收到了幹部的補助,高興極了,為家中買了些物資後,就都拿去給李哥哥上學用。李哥哥也發奮圖強,終於不辜負家人的期望考上了大學,現在李哥哥在城市裏開了一家公司,生意很火,他們一家非常感謝“精準扶貧”政策幫助他們走進了小康生活。

現在,許多農村人都因精準扶貧户,村子拆遷分到了一套樓房和一些錢,讓他們有舒適的環鏡和生活,接下來的生活也要靠他們自己努力。

許多人都過上了好生活[],他們都特別感謝政府,感謝精準扶貧政策,在村子裏,脱了貧的人,就幫助那些貧困户。不由得説,“精準扶貧”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幫助。

讓我們手拉着手,共同脱貧,共同進步,一起進入小康生活。讓我們爭當二十一世紀的時代鋒,加油!

全國脱貧攻堅獎特別節目觀後感個人心得4

懂乒乓球的人都知道現在有一種打法叫“擰拉”,“擰拉”既體現選手打球的本領和技巧,也使得比賽更加精彩。“擰拉”關乎輸贏,人生貴在“擰拉”。如果把決戰脱貧攻堅比喻成一場球賽的話,高低好壞甚至成敗輸贏便在“擰拉”。

近日,在決戰決勝脱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脱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對於正處於人生“拔節孕穗期”的年輕幹部來説,唯有鉚足一股“擰拉”勁,用過硬的本領“啃”下脱貧攻堅這塊“硬骨頭”,才能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脱貧攻堅貢獻青春的蓬勃力量。

從“會擰拉”的勁中錘鍊脱貧攻堅的硬本領。擰拉不是人人都會的一門技術,必須得下笨功夫苦功夫。對年輕幹部來説,要想提升過硬本領,唯有到脱貧攻堅的“火線”上勤學苦練,櫛風沐雨。然而,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幹部明知自身缺乏脱貧攻堅的本領,非但不接受脱貧攻堅的錘鍊,反而挖空心思搞“紙上扶貧”“形式脱貧”;還有些幹部喜歡只動手不動腦,企圖通過簡單的送錢、送物、送“富”方式讓貧困羣眾脱貧等等。脱貧攻堅是錘鍊幹部本領的“練兵場”、密切幹羣關係的“大熔爐”。年輕幹部作為黨的事業的新鮮血液,應當自覺投身其中,在脱貧攻堅實踐中經受考驗、接受鍛鍊,砥礪品質、增長才幹、錘鍊作風,不斷提升自己。唯有如此,才能練就擔當大任的“鐵肩膀”“硬脊樑”,才能不負韶華,有所作為。

從“敢擰拉”的勁中增強啃脱貧攻堅硬骨頭的鐵膽識。有擰拉本事的人,未必都有膽識放手擰拉,有的或因丟過球變得格外謹慎、瞻前顧後起來,擔心擰出台、擰失誤;有的會變得妄自菲薄;還有的面對強大的對手,會產生懼怕心理等等。對年輕幹部而言,膽識是極其重要的。狹路相逢勇者勝。今年是脱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面對這塊難啃的“硬骨頭”,倘若我們沒有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勇氣,沒有鐵的膽識,就不能兑現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踐行初心和使命更無從談起。因此,年輕幹部要拿出敢為人先的鐵膽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心、勇往直前,以“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的英雄氣概,一鼓作氣拔掉“窮根”、炸掉“碉堡”,奪取脱貧攻堅決勝之年的全面勝利。

從“善擰拉”的勁中掌握決勝脱貧攻堅的好方法。擰拉是有講究的,不是説每個球都可以隨意擰拉的,得把握好時機,得講科學的接球方法,這個道理與打贏脱貧攻堅戰的道理如出一轍。眾所周知,脱貧攻堅是一項“技術活”,不僅需要國家的好政策,更需要好的工作方法。俗話説:“劈柴不照紋,累死劈柴人。”這其實就是一個方法論的問題。目前,脱貧攻堅已進入發起總攻的衝刺階段,這場硬仗能否如期打贏,方法尤為關鍵。作為年輕幹部,要講究科學、講究方法、科學施策、有效應對,瞄準主攻方向,決不能把羣眾割裂開來,自娛自樂、盲目蠻幹。要從羣眾的角度看問題、作決策、抓工作,多聽取羣眾意見,彙集羣眾力量,攜手並肩,釐清可為、可不為和不可為的事情,以科學的思維方法引領脱貧攻堅。

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打贏脱貧攻堅戰是一項光榮而艱鉅的歷史任務,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勝利還要繼續付出艱苦努力。但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只要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心、頑強奮鬥,就一定能奪取脱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全國脱貧攻堅獎特別節目觀後感個人心得5

正月十五的煙花還沒來得及欣賞,全縣脱貧攻堅的戰鼓就已擂響。正月十四,單位領導電話與我溝通選派幹部到貧困村脱貧攻堅事宜,我欣然應允。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脱貧攻堅是為民之舉,為善之勞,功在千秋。無論單位領導出於什麼想法和理由找我,作為黨員幹部,有幸參加這次扶貧攻堅工作,是我的榮幸和義不容辭的責任。儘管有許多實際困難:老父親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孩子不滿四歲需人照顧、家在市區,往返會更加的麻煩和辛苦。

初到村上十年前,我在鄉鎮工作時曾聯點包抓這個村,現任村支書那時還是村裏的民兵連長,村主任也是當年共事的老相識,這次相見也算是見了故人,心中難免有些慶幸。十年彈指一揮間,一切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全村還有着22.9%的貧困發生率,近五百人的脱貧任務依然艱鉅。與以往扶貧不同的是,這次脱貧攻堅是層層立下軍令狀,倒排時間表,脱離原單位,全身心投入,全天候駐村,全面脱貧奔小康,任務更加艱鉅。好在早我兩年市裏包扶單位選派了第一書記老周駐村搞扶貧。老周是市駐村工作隊長,我是縣駐村工作組長。老周是脱貧攻堅指揮部總指揮,我是副指揮。我們都是外地人,都來自縣區部門。兩個外鄉人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幹着同一項工作,吃在一起,住在隔壁,從此命運有了交集。至此,村上也形成了第一書記、工作組、村組幹部三方聚力抓脱貧之勢。

病中遐想進村時天還很冷,我很快感冒了,似乎還有些發燒,本想喝些沖劑就能撐將過去,可現實是不行的,我再也不是十年前的我,以至於頭暈小睡竟將掛職副縣長拒之門外。同學為給我改善伙食送來一個肉夾饃,因為好久沒吃肉了,咬了一口居然沒嚐出那是肉。攪團是我喜愛的美食,嚐了兩口就沒有了胃口。我在想,沒病的時候中午在村上能這樣吃一頓“心儀”的飯該多好,在不切實際的情況下,隨心想象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情啊。

走訪老徐十年前,我無牽無掛,無親無故來到這裏,故能無私無畏。如今,當我再次走進這裏,已然物是人非。不少人還向我熱情地打招呼,有些直截了當的説我進城這些年,職務也沒升上去,似乎很惋惜,我一笑了之,並不介意,知道他們內心是樸實的。那天,去見貧困户老徐,我就快把他家門砸爛了,才見他慢悠悠的來開門。老徐正給老伴熬草藥敷腿,家徒四壁,又陰又暗,一個節能燈快吊在我鼻尖的位置。病痛已使他老伴雙腿嚴重變形,可老太婆一聽我説“老徐還挺疼你的”,笑得合不攏嘴。我腦海中閃過四個字“白頭偕老”,用現在流行話説就是“你若不離不棄,我便生死相依。”有些村幹部抱有工作組不會長期紮下來的心理,為我們到來前的準備也不很充分。後來,慢慢的才明白這次要長期安營紮寨的。大家這樣想也是正常的,駐村前有同事好心叮囑我説這次也許是個機會。我想什麼又是機會呢?這也許是全縣歷史上最後一次脱貧戰役,也是我職業生涯最後一次在鄉村工作了,不來也就趕不上了。

感受寂靜鄉村的夜晚是寂靜的,也是寂寞的。有時靜的令我害怕,唯一想做的就是給妻子和兒子打個電話。偶爾也有不安靜的夜晚,狂風大作時嗚嗚的呼嘯聲響徹夜空,偶然深夜還能聽見窗外不知什麼動物的嚎叫聲,還有幾次聽到樓下跑大車的司機們在吆喝着什麼,這羣奔波的人們可能是在這裏歇腳。起身向外望去月亮孤獨的掛在夜空。

鄉下日子過的飛快,快的白天來不及想正在家裏發脾氣的父親,來不及想可愛的兒子,大有“只知有漢,無論魏晉”之感。也許我太過專注,以致常於夢中謀劃脱貧大計:今年,對沒技術、沒能力、沒資金的80户貧困户,由企業代養奶山羊,每户每年可獲得350元的參股分紅,連分三年後還可領到一隻羊;

對有搬遷意願,符合條件的19户貧困户,幫助他們通過移民新村安置、插花自建安置、購買縣鎮保障房的方式拔窮根;

19户養羊户每户能享受畜產局1666元的養殖補貼;養殖黑烏雞幫助貧困户“換窮業”是不是行得通;

還有150户土地流轉……自認為對工作從沒有如此上心過,也許是累了。累是連日來最深切的感受,天一黑就犯困這是好長時間沒有過的狀況。

電影專場也不知老周這兩年在鄉下的夜晚是怎麼過的。有天晚上我看着他在宿舍和辦公樓之間走來走去,竟然感傷起來。十年前在鄉鎮工作,雖是清苦,夜晚倒也能看看電視和同事聊天吹牛。而如今,縣裏的電影放映員每月按時來村裏的廣場放映,我才能稍稍感到人氣。天熱的時候,每次放映兩個片子,放映前後都要幫着放映員搭拆架子。天冷的時候,好幾次觀眾只有老週一個人,我戲稱這是他的專場,拍了照發到朋友圈,點讚的一大片,都説這是浪漫,其實……

半斤白糖扶貧日子雖然單調,卻有時也令人感動。一個上午,我正在村委會院子和村上幾個幹部談工作。這時,一個面部黝黑的中年婦女手裏提着一個白色小塑料袋來到大院,裏面裝的什麼沒看清楚。她好像沒看見我們似的,徑直就進了老周的辦公室。那半會老周沒在辦公室。我見她進去就跟了進去,仔細一看,這不是散養五保户轉娃嘛!村裏有名的瘋子呀!我問她幹什麼,只聽得她嘴裏唸叨着老周吃糖什麼的,見我來,慌忙把手裏的塑料袋扔到桌子上,顛顛的跑了。我提起袋子看了看,原來是半斤多白糖。下午,老週迴來,我學説給他聽。老周很吃驚,説轉娃能給他送白糖真是不可思議!據他繪聲繪色的講,去年十二月間,天很冷,村上的互助幸福院好幾天不見轉娃來吃飯,他就和村民小組長找遍村子,在一間廢棄的小屋裏找到了正捂着肚子,縮成一團的轉娃,看樣子生病了。急忙叫了車,抬起轉娃,送到了縣醫院,經診斷轉娃得了病毒性感冒和膽囊炎,吃藥打針,折騰到晚上十一點多他們才回到村裏。老周講,這件事他以為都過去了,沒想到轉娃會送半斤白糖來感謝他,着實讓他太感動了。到現在老周每次捏一撮白糖沖水,都説糖水好甜好甜。

公選考試十二年前,我有幸見證了村民兵連長通過“公選”當上縣裏第一批公選村支書,那時的他還略顯靦腆,找我幫他做考前準備。可之後的參加從工人農民招錄公務員考試,雖屢戰履敗,又屢敗屢戰。這次進村四個月,又趕上他參加縣上組織的從“三類人員”中擇優選拔鎮領導班子成員考試,考前我們也有幾次深入的交流,相比當年他已很成熟穩健。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筆試、面試、量化考察等環節,他在村黨組織書記組拔得頭籌,跳出農門,被委以副鎮長之職。十二載一個輪迴,在這個輪迴裏兩次見證一個人職業生涯跨越式進步,也算是一種幸運和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