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0燈塔大課堂第十三課觀後感心得新版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18W

2020燈塔大課堂第十三課觀後感心得新版多篇

燈塔大課堂第十三課觀後感心得有哪些?愛心企業來了,為新聯村國小建設午休室,解決了老師和孩子的午休問題;廚師等職業培訓辦起來了,村民長了知識,增強了技能…共同閲讀2020燈塔大課堂第十三課觀後感心得最新5篇,請您閲讀!

燈塔大課堂第十三課觀後感心得1

以前,交通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此刻道路硬化到村屯,打電話再也不用跑到山頂找信號。__市江州區那隆鎮合盧村的變化離不開該區住建局派駐該村的第一書記何海毅。

合盧村是那隆鎮邊遠山區村之一,全村共有228户76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户51户177人,經濟收入主要來自割松脂 外出務工等。

2016年3月,何海毅就任第一書記。合盧村的基礎設施比他想像中的還要差:因為通信信號不好,老人出門要把收音機掛脖子上,為了保命,怕摔在上山,便於家人查找;打電話要到山頂上搜索才有信號。交通情況也不樂觀,從村委到最遠的念帶屯,要走3個半小時;很多小路鑿山而建,雨天存在塌方兇險,很多彎道需要倒車兩三次才幹通過。

為了入户瞭解情況,何海毅曾兩次因為彎道太陡和塌方差點送命。

何海毅用兩個月時間,逐屯逐户走訪,掌握各屯的基礎條件和各户的基本情況後,組織村委和屯幹召開項目庫鑽研會,並按輕重緩急排序,跑部門爭取後援單位和各方資助,同時通過短信 電話 微信和QQ彙報,逐個落實項目。

在何海毅的努力下,去年12月23日,該村通訊基站落地使用,結束了5個山區自然屯沒有信號的歷史,完成8個自然屯累計18公里的通屯硬化路面建設,建成5座屯級垃圾焚燒爐和2個籃球場,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

要脱貧致富需要產業的支撐。何海毅提出“黨建引領促發展,整合資源做產業”的思路,因地制宜,發展扶貧產業。他從抓基層黨建入手,規範化開展“兩學一做”“固定黨日+”“三會一課”和農村黨員積分管理自評互評活動等黨組織政治生活,凝結黨員力量,增強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

他找到村裏黨員致富帶頭户陳丙洪,動員他成立合作社黨支部,把支部建在產業基地的田間地頭,吸納貧困户以土地入股方式減輕合作社資金負擔,使貧困户閒置土地得到有效開發利用。如今,合作社吸納了17户貧困户發展田螺泥鰍 牛大力 洗手果和桂七芒果等適合山區特色的連片立體化種養項目。

去年合作社給村委分紅兩萬元,今年的那隆兄弟節當天,合作社賣出田螺300多公斤。如今,“合盧田螺”基地輻射帶動該鎮那練村等周邊村屯。

何海毅一心紮根扶貧工作,家務全落在當教師的愛人身上,但是她毫無怨言:“你在村裏放心幹,家裏有我。”何海毅和女兒在一起時,碰見熟悉的小朋友她就説:“我也是有爸爸的,他是第一書記,在農村上班。”

今年3月,何海毅駐村工作期滿,但考慮到合盧村被列入2018年整村脱貧出列及自己當初的承諾,他主動申請連任該村第一書記,繼續擼起袖子加油幹。甘為“孺子牛”的何海毅獲江州區2017年度“脱貧攻堅工作標兵”等多項榮譽。

燈塔大課堂第十三課觀後感心得2

謝謝你,不僅幫我們搞衞生,還帶領我們種植靈芝,下半年的收入有盼頭了……”這是__市永福縣龍江鄉興隆村貧困户黃忠平給駐村工作隊員田曉崗發來的短信。

連日來的強降雨,導致貧困户黃忠平種植的1.5畝砂糖橘受災。為幫助更多像黃忠平一樣的貧困户挽回經濟損失,該村駐村工作隊帶動貧困户發展靈芝產業。貧困户參與種植靈芝,每日可獲得工資收入150元。

連日來,永福縣持續強降雨,多個鄉鎮不同程度受災。該縣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把抗洪救災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主戰場,在一線彰顯了頂樑柱 主心骨帶頭人作用。

暴雨就是命令,抗洪就是責任。該縣建立“四聯四線+全天候”工作機制。以“四個聯繫”(縣委常委聯繫鄉鎮 鄉鎮領導聯繫村屯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聯繫網格片區 黨員聯繫農户)和“四個一線”(黨員幹部駐守一線 羣眾呼聲傾聽一線 防汛物資運輸一線重建家園奮戰一線)為主要舉措,組織全縣黨員幹部到各地質災害隱患點 重點廠礦 地勢低窪點等摸排走訪,確保安全防範萬無一失。目前,已組建黨員突擊隊黨羣互助組217個,疏散救援178人,運送生活物資18批(次)。

永福鎮坪嶺村組織24名黨員 3名入黨積極分子,聯合村“兩委”幹部下村排查險情 轉移危房險户,持續奮戰3天。

蘇橋鎮盤洞村駐村工作隊員趙連鬆冒着大雨和塌方兇險回到抗洪一線。因暴雨突擊,進村主道被崩塌的牆體堵住,趙連鬆和村幹部第一時間趕去清理,手上被劃出血痕也毫不在意。在查看高峯水庫險情時,發明泄洪口被雜物堵塞,趙連鬆二話不説找來竹竿,冒着兇險清淤,確保水庫順利排洪。為保障羣眾飲水安全,趙連鬆又和村幹部一道,跋山涉水進山修理自來水管……

該縣建立24小時全天候黨員戰鬥值班制度,依託縣級“黨建千里眼”智慧黨建系統,同步即時連線全縣99個行政村(社區),做好各項防汛救災工作。

為了做好災後重建工作,該縣組織組工幹部 駐村工作隊員深入災後安置點 重建工地,服務受災羣眾,普及救災減災知識。目前,已累計清除淤泥38噸幫助羣眾修繕破損房屋200多間,3個現代農業核心示範區實現恢復生產,解決各類難題300多件。

該縣紀委監委黨支部深入龍江鄉開展“黨徽閃光在一線·重建家園看幹部”活動,把主題黨日活動開展到災後重建一線。

堡裏鎮九槽村 河東村受災嚴重,交通幾乎癱瘓。該鎮成立兩支黨員運糧先鋒隊,運送糧食500多袋,保障羣眾基本生活。

燈塔大課堂第十三課觀後感心得3

“農書記,有空的話來我家坐坐,請你吃我家的清水鴨,一直都沒能感謝你呢!”6月的第一個週末,德保縣足榮鎮那亮村脱貧户谷挺益給駐村第一書記農快淵打電話。今年初,谷挺益幾天時間就賣出120只清水鴨,收入1萬多元,這多虧了農快淵幫忙。

2016年初,49歲的德保縣委黨校幹部農快淵已有31年工齡,雖已臨近退休,但她卻主動請纓到足榮鎮那亮村念色村擔任幫扶幹部。“貧困户是我的‘親人’,我要具體瞭解他們的艱難。”為了儘快瞭解村情民情,她用近2個月的時間走遍兩村13個自然屯,訪遍271户貧困户,全面掌握脱貧工作的重點難點問題。

“不少貧困户對扶貧政策不瞭解,且缺少自主脱貧的意願。”農快淵認為,要搬走脱貧攻堅路上的這些“絆腳石”,必須制定有針對性的幫扶計劃。她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作用,在念色村那亮村創辦的“榕樹下黨課”,用鄉音傳遞“好聲音”,宣傳黨的路線 方針 政策,同時組織開展系列讀書 學習活動,在全村範圍內營造比學趕超氛圍。

在產業發展方面,農快淵以“黨組織+經營主體+產業基地+羣眾”的模式,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 黨員聚在產業鏈上,引導羣眾發展臍橙 桑蠶清水鴨等特色產業。同時,依託產業基地,不定期組織專家 技術員開展種植 養殖和銷售等方面的培訓,讓貧困户通過發展產業實現脱貧致富。目前,那亮村念色村發展桑蠶250畝 臍橙100畝 清水鴨300羽,兩村貧困發生率均已降至1%以下。

貧困户陸連度如今把農快淵當成了家人。“之前我發明身體不適,農姐不僅帶我去醫院檢查,還幫我辦理慢性病卡,定期幫我買藥和生活用品,十分感謝她。”陸連度説,此刻自己的病情已經好轉,又可以下地幹農活了。

“我還沒退休,只要一天在崗,就要盡一天的職責。”3年來,農快淵積極協助幫扶掛點村開展危房改造和控輟保學等重點工作,全力解決貧困羣眾的艱難。目前,兩村已經完成危房改造並竣工驗收,入住率100%;貧困户的產業覆蓋率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 適齡兒童入學率均達100%,那亮村古裏屯還榮獲“自治區生態示範屯”稱號。

燈塔大課堂第十三課觀後感心得4

貧窮落後的帽子立即摘下,漫山遍野的莊稼和綠油油的桑葉果樹在廣闊的土地上,孕育着生氣和期望。“能為老百姓做點實事,是件幸福事。”楊帆謙虛地説。作為__壯族自治區黨委政法委派出的扶貧幹部,兩年來,他的腳步踏遍了窮山惡水的每一個角落,解決了鄉親們許多期盼,也迎得了鄉親們沉甸甸的尊敬。

“心力一致使,再換新乾坤。”兩年來,楊帆通過法律扶貧 勵志扶貧 產業扶貧 就業扶貧教育扶貧以及一系列扶持政策,“輸血”和“造血”雙管齊下,取得明顯的工作成效。

精準扶貧,帶領鄉親走向幸福彼岸

楊帆幫扶的果布村位於安寧鄉中部,距離市區48公里,屬深度貧困村,被靖西市列入今年備選預脱貧村,全村下轄8個自然屯,17個村民小組,人均耕地面積僅0.57畝。

如何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初到伊始,楊帆開始深思這個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果布村貧困問題,走好建成全面小康的“新長征路”,“精準扶貧”是必定之選。

“讓黨旗插在最需要的地方。”楊帆向上級黨組織彙報了自己的想法,基層黨組織必須建起來,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組織上肯定了他的想法。

在楊帆的推動下,黨組織定期組織黨員幹部參加“三會一課”和 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和村組織建設,以“星級化”管理為抓手,強化村黨總支部班子建設,以“脱貧攻堅先鋒行”“農貧村解”為目的搭建平台,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為打贏脱貧攻堅戰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調查瞭解是要害。楊帆在村民中大走訪,瞭解鄉親們真實的想法,尋求脱貧最佳方法。在果布村百布屯開展精準幫扶“三方”見面活動,20多名幫扶幹部與60多户貧困户脱貧户和黨員羣眾聚集在一起,大家面對面的進行交流 講解脱貧致富的產業發展思路。

爭取多種投資項目大力改善基礎設施

修籃球場 修戲台 修路 搞灌溉 弄太陽能照明 湊資助學,揚帆忙得不亦樂乎,在他的奔走幫扶上,果不村的基礎設施有了極大的改善。

“事情再小,也要辦好!”近2年來,楊帆真心幫扶,為鄉親們解決了一樁又一樁好事。

去年12月,楊帆在西見屯入户走訪中有户貧困户家中男主人去年因病過世,母女倆為先天性白內障,生活艱辛困苦。

看着孤兒寡婦無助的樣子,楊帆心裏久久不能平靜。回到村裏,當晚楊帆就在單位黨總支羣裏發了封求助信,把情況進行了説明,立即得到了來自本單位的積極響應,不到一天的時間就已經籌款近6000元,由單位領導親自入户進行慰問,近期正向有關部門呼籲反映此情,期望能早日解決母女的眼疾。

大濃屯貧困户農梅安的愛人於2年前病逝,丟下一位79歲的老母親和現正在__農業學院就讀的兒子。

為了幫助她的家庭,解決些實際艱難,楊帆聯繫了一位愛心企業家賦予她兒子學業資助款5000元。

農梅安開始走出了生活的陰影。她想建標準化生態養殖小區,缺少資金。楊帆及時協調當地銀行貸款5萬元,並組織專家到現場指導建生態養豬廠。她天天起早貪黑的忙碌着,打豬草種玉米 種桑 養母豬,今年以來,農梅安出售生豬收入4萬多元,養蠶收入兩千多元。

如此能幹也為她贏得了“女漢子”的稱號。

法律扶貧,“引進活水”大力發展經濟

楊帆走屯入户,用腳丈量着這裏的山山水水,也力所能及普法。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的方式,楊帆着力總結推廣“法律扶貧”中湧現的先進典型,以模範力量帶動“法律扶貧”向縱深發展。

農村留守婦女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羣體,是楊帆一直關注的焦點。如何讓他們生活得更好,更有質量?楊帆經與村兩委商議,上報鄉政府,即得到了上級組織的大力支持,在果布村打造陽光服務,建立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同時,利用公共服務平台,代理代辦政府各部門延伸到村裏的公共事務,為村民提供社保就業 教育 衞生 文體和法律等便民 惠民服務。

在走訪中,楊帆發明有不少貧困户和農户家的孩子沒有上户口,沒有享受到0-3公里邊境補助,問其原因,才知大部分孩子是超生的,需交大筆罰款到鄉計生委,才可上户口。

瞭解此情況後,楊帆經與鄉府主要領導彙報 溝通,原則上同意先讓農户上户口,享受有關惠民待遇,再按計生法有關規定執行。

“凡需要化解糾紛的一律上門組織調解。”在楊帆的幫助下,村民們學法守法。

駐守了近2年時間,楊帆和村兩委通過挖掘當地資源,引進市場活水,讓少數習慣了“等靠要”的貧困懶漢,也“跳起來摘桃子”,變成了勤快的經濟作物和養殖承包户。

——發展烤煙產業,果布村今年已嘗試種植煙草60畝,村集體經濟可獲得煙草專賣局獎勵1萬元,通過土地流轉的模式和__煙草專賣局的技術指導和資金扶持,力爭再擴種200畝,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約3萬元。

——繼續發展養蠶建設,為進一步做好做強做優桑蠶產業,提高桑農種植 養殖收入,增強村集體經濟發展實力,靖西市政府和鑫晟公司已在弄金屯共同投資265萬元左右,建立種養分離示範基地,新建產房佔非基本農田19畝。

由鑫晟繭絲綢公司+村集體經濟+養蠶能手+貧困户+非貧困户入股組建,實行種養分離,收購桑枝條葉,每畝桑收益在3000元至5000元左右。將推動建立配套種養分離的標準化高產優質桑園2500畝,帶動全村農户參與種桑養蠶,去年賣鮮繭約4萬斤,村集體經濟收入1.2萬元,今年上半年已賣鮮繭5.8萬斤,村集體經濟收入1.74萬元,村民對未來產業發展之路充滿美好憧憬。

努力盛開幸福花。目前,全村已脱貧115户487人,未脱貧105户,431人,貧困發生率從29.34%降為13.77%。2018年,扶貧駐村工作隊計劃幫扶脱貧68户297人,貧困發生率降為4%。

燈塔大課堂第十三課觀後感心得5

入秋,記者走進平果縣太平鎮茶密村,只見一片片蒼翠欲滴的桑園,水泥路通達村屯……

“這得感謝黃書記,他來後,我們村變化很大。”8月15日,茶密村主任説。

茶密村是典型的大石山區貧困村,全村875户3199人,人均耕地面積0.46畝,且全是無水源的石窩地。羣眾以種植玉米為主,再無其他有效益產業,至2016年仍有貧困户117户417人。

村民口中的“黃書記”叫黃錚,是__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後勤管理處保衞科副科長,2015年10月起擔任該村第一書記。

原先,由於土地貧瘠,羣眾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想,發展什麼樣的產業合適?新官上任,黃錚帶領村幹部 貧困户代表外出參觀黑豬養殖 桑蠶種養林下養雞等。最終,村裏確定發展種桑養蠶 林下養雞 養豬等產業。

2016年,該村發展種桑養蠶400多畝,僅此項收入就達150多萬元。“示範成功,羣眾的積極性一下子被激活。”黃錚説,一年之後,村裏桑園面積達到800畝,收入800多萬元,參與的70多户貧困户户均收入1.5萬元。目前,全村種桑面積超過1000畝。

“桑養蠶收入有5萬元,孩子上大學,生活費不用愁了。”茶上屯貧困户樑龍官説,他家種桑10畝,今年兒子考上了吉林大學。

除了種桑養蠶之外,全村的養殖產業也初具規模:截至7月底,全村參與養殖羣眾256户。其中養豬95户,存欄3500多頭,年出欄3000頭;養牛135户,存欄268頭,年出欄100頭;養羊26户,存欄600頭,年出欄400頭;養雞5户,存欄4.5萬羽,年出欄10萬羽。

產業發展之後,村民的精氣神也悄然變化。

“此刻,外面的姑娘不嫌棄我們了。”説這話的,是龍洋屯82歲的餘雨吉。

餘雨吉有個兒子叫餘顯業,是村裏有名的貧困户,之前住在兩間破舊不堪的房子裏,四面通風,年近40歲還未婚,全家人十分着急。

作為餘顯業的幫扶人,黃錚多次上門和他談心,激勵他發展“養豬+種桑養蠶”產業,幫他申請5萬元小額扶貧貸款辦養豬場。2017年,餘顯業養的50頭大肥豬出欄,加上種桑養蠶10畝,年純收入8萬多元。此外,餘顯業還獲得一套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房。去年10月,他還買了一部麪包車。

兩年時間,餘顯業由一個窮光蛋變成有房有車有產業的人,整個人都變得自信起來。今年春節,外地一位姑娘看上了餘顯業,和他喜結良緣。

駐村兩年多來,黃錚不遺餘力地為羣眾排憂解難,帶領村民脱貧致富,成績顯著。2016-2017年,黃錚持續兩年被__平果兩級黨委政府授予“羣眾滿足的第一書記”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