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燈塔大課堂第十三課心得體會觀後感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63W

燈塔大課堂第十三課心得體會觀後感多篇

燈塔大課堂第十三課開始了!“真扶貧,扶真貧,真脱貧”,蒙勝南以此為信念投身到脱貧攻堅工作中,努力做貧困户的貼心人。共同閲讀燈塔大課堂第十三課心得體會觀後感5篇,請您閲讀!

燈塔大課堂第十三課心得體會觀後感1

“書記”很忙!從行程表感受一位“第一書記”真實而一般的一天

一個流動的中國,充滿了繁榮發展的活力。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

2019新年伊始,__新聞網精心策劃推出獨家原創欄目——[12小時],用影像真實記錄各行各業一般人最尋常的一天,聚焦這些鮮活個體12小時的工作與生活,用一張張在“他”看來司空見慣,而“你我”看來或感動或共鳴或驚歎的“行程表”,感受彼此的艱辛與快樂,記錄你我的夢想與光榮,折射這個偉大新時代的偉大光芒。

“這一年,脱貧攻堅傳來很多好消息。全國又有125個貧困縣通過驗收脱貧,1000萬農村貧困人口擺脱貧困。我時常牽掛着奮戰在脱貧一線的同志們,280多萬駐村幹部第一書記,工作很投入很給力,一定要保重身體。”——新年前夕,通過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和互聯網,發表了二〇一九年新年賀詞。在賀詞中,給包括第一書記在內奮戰在脱貧一線的同志們點贊,囑咐大家保重身體。這讓__的“第一書記”們非常感動,倍感振奮。

自2012年以來,自治區先後選派4個批次近2000名優秀幹部深入到基層單位任“第一書記”,深入貧困村,“抓黨建促脱貧”,“第一書記”活動在全區從此轟轟烈烈地展開,活動像一縷和煦的春風吹綠了八桂大地,似一場春雨滋潤着貧瘠的土地。

在助力打贏脱貧攻堅戰中,__市扶貧隊伍裏湧現出了許多勇於奉獻 肩挑擔當的好乾部,他們一路付出心血和汗水,收穫快樂和真情。

80後田軼是__市隆安縣南圩鎮鑾正村的“第一書記”,也是__市扶貧隊伍中的一個縮影。

“不除窮根,誓不離任!鑾正村的扶貧產業剛‘開花結果’,我怎麼捨得離開?”……2017年2月,__市隆安縣南圩鎮鑾正村第一書記田軼的任期到了,但他主動請纓繼續留任。2017年11月,田軼被組織留任隆安縣鑾正村黨組織第一書記,繼續奮鬥在脱貧攻堅一線。

請尾隨記者的鏡頭看“第一書記”如何度過平庸的一天。

山路彎彎,延伸着期望,青山綠水,孕育着夢想。小小的村莊,是脱貧攻堅的主戰場,駐村“第一書記”們與村民攜手奮戰,紅紅火火的日子就在前方。

2018年12月27日晚,__新聞網採訪小組一行人從市區驅車2個多小時的路程,於當晚十一點鐘到達__市隆安縣,在縣城住了一晚後,12月28日清晨天沒亮一行人又輾轉踏上了去南圩鎮鑾正村的征程。

從隆安縣縣城開了將近20分鐘的陡峭山路,記者一行人最終來到了位於大山深處的南圩鎮鑾正村村委駐地。早上七點整,天剛矇矇亮,悦耳的蟋蟀聲餘音繚繞,鑾正村第一書記田軼的房間亮

到達隆安縣城的當晚,記者與田軼通過一次電話,得知他當晚十一點鐘才從縣裏開完會回到村委住處,第二天卻早早起牀。“山裏沒有朝九晚五,也沒有雙休的概念。鄉親們來辦事,我們得在。”田軼刷着牙對記者説道。

七點十五分,穿好衣服,仔細佩戴好黨徽之後,田軼來到村委的食堂吃起了早餐。一碗麪條“唰唰唰”不到2分鐘吃完。

七點三十五分,鑾正村黨支部副書記 村委主任覃小松也來到了村委辦公室,田軼與她商討村集體經濟收入等問題 討論早上召開的村幹部集體會議事宜等。

“田書記把村民的事當自己的事,他來了,路通了,戲台建成了,屯裏都有籃球場了,產業發展起來了,村裏的變化可大了。”覃小松告訴記者,2年來,村裏新建了村級公共服務場所台等公共服務設施,修建了11條道路,其中5條巷道,6條生產路,每個屯都修建了籃球場,危房改造26户,移民搬遷80户。村裏還修建飲水設施,緩解全村季節性缺水問題。並引進企業成立10萬元鑾正村助學基金,到目前為止共資助了3名兒童1名高中生 2名大學生完成學業。

上午八點三十分,在等待村幹部來到村委開會的空暇時間裏,田軼和記者聊起了他與這輛破舊摩托車的故事。田軼告訴記者,由於鑾正村地處山區,修建的山路都比較窄,為了方便工作的開展田軼花在網上淘了一輛二手摩托車作為交通工具。“這輛摩托車是我花了400塊錢在網上淘的,買回來沒開幾次就壞了,又花了我230元的維修費,所以我對人説這輛車是我花了630元買的。”田軼打趣地説道。

上午九點整,田軼召集村幹部在村委召開會議。傳達前一晚在縣城裏開會的內容以及佈置當天的工作安排等。

隆安縣南圩鎮的鑾正村,四面環山,土地貧瘠,石漠化嚴重,常年乾旱缺水。在開展精準脱貧前,鑾正村是一個名副其實“看天吃飯”的深度貧困村。村民用石頭把泥土圍起來,在這個巴掌大的地裏僅能種玉米木薯 紅薯之類等抗旱植物,怎麼算一畝地一年都惟獨不到1000元的收入。這樣的村情該如何發展,當初沒少讓田軼心裏犯難。

要精準拔出“窮根”,田軼認為,還得在“輸血”過程中學會“造血”。在走訪調研瞭解村裏經濟情況後,田軼發明村民們喜愛養馬,善於養牛。村裏人畜混居,農户家裏兩層的房屋,下面一層搞養殖,上面一層住人,既不衞生也不能規模養殖。

功夫不負有心人,田軼沒有讓村民失望!在向上級爭取扶貧資金的同時,他和後盾單位聯繫愛心企業捐助,最終在2016年10月,投資61.5萬元,佔地2500平方米,一共70間可養育肥牛300頭的集中式牛舍建成使用。既解決“人畜分離”的問題,又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帶動了全村育肥牛產業的發展。

“去年我家靠養牛純收入就有2萬多,這個收入和在外打工差不多,而且在家門口乾活開支小又能照顧家裏,年底時候還能存住錢。”去年實現脱貧摘帽的村民趙世東告訴記者,今年他們家養了30頭牛,預計春節前能賣一批15頭,收入也得有近4萬。”在第一書記的努力下,村民們紛紛脱貧摘帽,日子過得有盼頭。

事實上,養牛產業只是田軼為鑾正村辦的諸多實事之一。在上級部門和當地政府的幫助支持下,此刻鑾正村已經形成了以育肥牛 養豬 養雞為主,和種植中藥材大豆等為輔的特色扶貧產業。兩年多的時間裏,鑾正村變化顯著。2016年初鑾正村建檔貧困人口341户1277人,截至2018年底全村貧困人口降低到13户35人,貧困發生率降低到1.64%,成為__市56個深度貧困村裏率先實現脱貧摘帽的幾個深度貧困村之一。

上午九點四十五分,開完村幹部集體會議後的田軼馬不停蹄的領着2位駐村工作隊員,前往離村委5公里遠的都正村中草藥種植基地視察中草藥的種植情況。途中田軼招呼司機停下了車,順路考察村裏路面硬化的情況。“致富路”修通了這讓田軼很是欣慰。

記者尾隨田軼走在鑾正村裏,路過的每一位村民都會熱情地向他打招,叫他去自己家中做客,而田軼總會迎上前去把他的那句口頭禪掛嘴邊:“有艱難,找書記!”

上午十點五十七分,田軼來到都正屯中草藥種植基地,跟村民瞭解種植情況,並與羣眾種植中草藥“扶芳藤”。

“每個月的28日,是我們鑾正村的黨員活動日。”上午,十一點五十分,田軼召集村裏的黨員開展黨員活動日活動。

之後,田軼一行人又於中午十二點十四分來到上禮屯脱貧户農保耀家收生豬。田軼介紹,今年34歲的農保耀至今未娶妻,在去年脱了貧,家中有一位70歲的老母親,倆人相依為命。為了增加農保耀一家的收入,村裏免費發放2條小豬養,並聯系愛心收購公司以一斤15元的價格收購。當天,2頭生豬就給農保耀一家帶來6000多元的收入

耀一家的生豬回到村委已經是中午一點十五分。田軼餓着肚子在他的宿舍裏淘米煮起了午飯

吃午飯後,田軼在村委的宿舍裏歇息了半個小時後。田軼於下午兩點二十分來到了鑾正村都正屯肉豬養殖基地考察豬場的建設情況。

鑾正村上禮屯育肥牛養殖基地於今年的8月份剛建成投入使用,但配套設施還不完善,這讓田軼一直“牽腸掛肚”。下午三點十五分,田軼來到了鑾正村上禮屯育肥牛養殖基地瞭解村民們的養殖情況。

下午四點十一分,田軼來到鑾正村隆安縣鑾正育肥牛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基地瞭解農户的養牛情況。

都正屯貧困户樑玲家,是全村沒有脱貧的貧困户之一。五年前,樑玲丈夫由於與他人鬥毆導致殘疾生活無法自理。樑玲家裏還有兩個小孩要上學,家庭經濟條件不堪重負。為了維持生計,樑玲八十多歲的婆婆到處打零工補貼家用。樑玲為了照顧家裏的丈夫和兩個上學的孩子,在今年辭掉了遠在廣東的工作回到了村裏,至今仍然沒有一份固定的工作。對於樑玲一家的狀況田軼看在眼裏急在心上。

下午五點二十分,田軼和兩位駐村工作隊員來到了樑玲家瞭解她們家最近的情況,並給她帶來一台嶄新的電視機

樑玲的兩個小孩在隆安縣城的國小讀書,學校當天舉行校園活動,孩子之前與母親約好了當天要去學校裏看他們。由於在村裏交通不便利,傍晚六點十分田軼開車送貧困户樑玲到離村9公里外的隆安縣國小看望小孩。

田軼開車送貧困户樑玲去縣城回到村委駐地在村委食堂吃了個晚飯後,此時已經是晚八點三十六分。忙碌了一天的田軼不知疲乏,回到宿舍後他立即動筆開始撰寫當天工作日誌和第二天工作計劃。而貧困户樑玲去縣裏參加孩子學校組織的活動於晚上十點鐘才結束,十點前田軼還得開車到縣城把她接回村裏……

記者手記:

行程爆表!“第一書記”很忙!一天到晚都在扶貧路上!當記者採訪完這位駐村第一書記平平經常的一天後,突然感到汗顏。他一天的工作時間不是“8小時工作制”,而是超過了“12小時”,甚至更長。

兩年一任期的扶貧工作轉瞬即逝,“第一書記”們在村裏的日夜忙碌換來了豐碩的成果,他們不但走遍了鄉村的每一個角落,更深深地走進了每一個老百姓的心裏,交上了一份又一份令人滿足的成績單。而對於選擇留任的第一書記田軼來説,他還將繼續奮鬥在脱貧攻堅一線,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闊步邁進。

燈塔大課堂第十三課心得體會觀後感2

“戴着眼鏡 瘦瘦弱弱,但幹事風風火火精明幹練。”這就是方宗福給貧困村羣眾的印象。兩年時間裏,作為靈山縣委組織部派駐佛子鎮元眼村原第一書記,方宗福跑熟了全村6個自然村77户貧困户,與羣眾談生產談發展,為村子找項目 拉贊助等,最終助推貧困村脱貧摘帽並進入富裕村行列。

實幹,是方宗福開展工作的真實寫照。“假如不是方書記一心撲在村子裏,我們村變化沒這麼快。”元眼村的羣眾紛紛説。

激勵元眼村象田壩貧困户馬仲英發展產業,方宗福為其量身定製“稻穀種植+禾花魚養殖”項目,還請來技術人員進行一對一養殖技術指導。豐收後,馬仲英快樂地説:“稻穀和禾花魚都得錢,政府還給產業獎補,這下脱貧有期望了。”

2016年前的元眼村,路是坑坑窪窪的水泥路,橋是瀕臨坍塌的危橋,沿江的土地均是一片荒蕪。兩年多來,在方宗福的協調努力下,元眼村先後落實項目33個整合資金1330多萬元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全村的生產生活條件發生了明顯改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被自治區評為“美麗村屯”。

完善基礎設施,還需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方宗福帶領元眼村走出一條以發展租賃鄉村旅遊和光伏發電產業的多元化發展道路。全村爭取扶貧資金40萬元,建成__市第一家村級集體經濟光伏發電站;投入自治區扶持發展村集體經濟項目資金100萬元,建設花海燒烤場等旅遊設施……元眼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從2015年前不足萬元,增加到2017年的16.43萬元,2016年摘掉貧困村的帽子。

忠誠 乾淨擔當,是新時代黨員幹部的標尺。2016年5月,在籌備建設元眼村文體中心時,一名建築老闆找到方宗福,期望能承建這個中心,並表示可以先墊資,事成後有回扣。方宗福當場嚴詞拒絕。

從嚴律己的同時,方宗福還堅持把廉政建設擺在支部班子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位置,每季度為黨員上一次廉政黨課,增強支部班子防腐拒變的定力。在2016-2017年,元眼村持續兩年被評為自治區“五星級黨組織”稱號。

燈塔大課堂第十三課心得體會觀後感3

駐村一年來,她吃住在一線,引資為村裏架起太陽能路燈,引導村民搞起生態養殖,還為村裏國小建好運動場,逢年過節組織村民舉辦聯歡會,讓整村環境面貌煥然一新……她就是自治區檢察院駐鳳山縣松仁村黨組織第一書記韋思。

鳳山縣鳳城鎮松仁村是個貧困村。2018年初,全村人均耕地不足0.5畝,村民們只能養些家禽來維持生計。

2018年2月底,韋思與自治區檢察院機關的工作隊員來到了鳳山縣。一到鳳山縣的當天晚上,韋思第一時間駐村:“惟獨住在村裏,才幹更快吃透村情民意,對症下藥開出‘扶貧’良方。”

“一個女同志能住多久?”面對韋思的駐村要求,一開始,村民們並不看好她。直到她在村裏一連住了十多天,大家才真正信服了。

安頓好住處後,韋思就立即開始走訪,很快走完全村的18個自然屯所有貧困户,為羣眾解決各類大大小小的問題共50多件。在她帶動下,村委村幹齊發力。去年以來,先後3次共籌集到善款50多萬元,為松仁村23多個屯架起了186盞太陽能路燈。

作為第一書記,韋思深知脱貧需要有“造血”的能力。在她引導下,松仁村因地制宜地推進生態養殖項目,目前,已爭取到各級支持投入170多萬元,正式啟動林下養殖核桃雞產業。項目建成後,可養殖核桃雞4萬羽,覆蓋貧困户80户,每年為每户貧困户增加收入6000餘元,為村級集體經濟增加收入近16萬元。

扶貧工作,扶智是基礎。村裏有兩所國小,分別是松仁國小和仁裏國小,共有70多名國小生就讀,但仁裏國小辦學條件簡陋,基礎建設較差。韋思爭取__雲天慈善基金會6萬元愛心款,協助學校修好了平坦寬敞的球場,孩子們可以快樂運動,晚上這裏又成為周邊的羣眾開展文娛活動的場地。

既重視農村教育硬件建設,也重視思想文化環境的營造。在韋思的積極配合下,自治區檢察院在松仁村已舉辦多場聯歡文化活動,檢察官還進村送戲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村民們也打算了多個節目,表達脱貧致富的信心和愛黨愛國愛家的決心。

“她是我們心中的最美第一書記。”如今,一提到韋思,松仁村羣眾都讚不絕口。

燈塔大課堂第十三課心得體會觀後感4

“新年在家過得挺好吧,過幾天開學了,要記得按時回校上課哦,有什麼艱難可以隨時聯繫我。”2月11日晚,春節假期後上班第一天,__市港北區大圩鎮永福村駐村第一書記蒙勝南到貧困户楊文珍家中瞭解勸返學生近況。

“蒙書記經常來我家瞭解情況,及時伸出援手幫助我們,很貼心。”永福村貧困户温立勝説,他女兒在蒙勝南悉心幫助下,如今很樂意去學校繼續讀書。在扶貧工作隊幫扶下,水泥路通到家門口,户户通了自來水,村民通過發展產業腰包也鼓起來了。自家新房子也建好了,日子過得不錯。

永福村是港北區“十三五”時期貧困村,共有貧困户88户381人。2018年3月,__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車管所教導員蒙勝南到永福村任黨組織第一書記,在他帶領下,永福村有了新變化。

蒙勝南剛到永福村時,為儘快熟悉情況,他針對每個貧困户家庭位置繪畫了一張手工地圖,在地圖的導航下入户走訪,瞭解村情民意。他了解到,基礎設施建設是該村老百姓最關懷的問題。為此,蒙勝南跑部門爭取項目,開展基礎設施建設。2018年,永福村共修建了5條水泥路1.3公里1項排污工程 1個燈光球場,加固了林屋屯 賴屋屯2項人飲工程。目前全村水泥硬化道路總里程達16.07公里,有文體服務中心 戲台 農家書院以及8個籃球場。

基礎設施逐步改善了,如何讓村民腰包鼓起來?蒙勝南積極培育扶貧產業。經認真調研,他利用第一書記幫扶經費5萬元建立綠色有機茶樹菇種植示範點。目前,茶樹菇為村集體增加收入1.5萬多元,使永福村去年集體經濟收入達9.4萬多元。“下一步,我們將通過以點帶面帶動貧困户發展茶樹菇種植。”他説。

蒙勝南還充分利用該村自然條件,通過“村民合作社+公司+貧困户”模式發展光伏產業,增加村集體和貧困户收入,目前已有45户貧困户參與該項目。項目建成後,每年可為每户貧困户增收2800多元,為村集體增收14萬多元。目前該項目施工已收尾,已有30多户併網發電。

針對大多數貧困户缺乏農產品銷售渠道的情況,蒙勝南積極聯繫學校 飯店 單位 企業,並通過朋友圈為貧困户銷售農產品,2個多月便將覃玉瓊温有健等25户貧困户滯銷的農產品銷售一空,還激發了他們發展生產的熱情。他還通過“個人捐助+企業資助+政府補助”的方式,幫助貧困户建新房。2018年,危房改造户温立勝黃立忠 賴富興 陳福添等貧困户喜遷新居。

在控輟保學方面,蒙勝南暗下決心“一個都不能少”。為此,他走村串巷,深入細緻地入户做思想工作,2018年成功勸返了7名輟學兒童。

目前永福村貧困發生率已降至1.2%,2019年計劃脱貧12户50人。“真扶貧,扶真貧,真脱貧”,蒙勝南以此為信念投身到脱貧攻堅工作中,努力做貧困户的貼心人。

燈塔大課堂第十三課心得體會觀後感5

一年多來,無論陰晴雨雪,總有一個年輕的身影行走在浦北縣福旺鎮大垌村的田間地頭 村頭巷尾,鄉親們見了他都會熱情地上前打聲招呼嘮上幾句家常,這成為了村裏大家最常見 最熟悉的場景。他就是去年3月份__市浦北縣金浦中學選派到福旺鎮大垌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的鄧雪強。

浦北縣福旺鎮大垌村委位於福旺鎮的西南面,由於自然地理條件等原因,社會經濟發展一度緩慢,村集體經濟發展薄弱,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勞務輸出收入為輔。到村擔任第一書記後,鄧雪強帶着村委會工作隊深入農户調查摸底,摸清貧困原因,通過精準識別,建立了“貧困檔案”,一個多月的時間備足了脱貧攻堅的“教學方案”。

“何哥啊,你家的100多隻雞可以賣了吧?此刻小孩讀書怎樣啊?”“張嬸啊,你家的蔬菜基地都種了些什麼菜?可要注重防蟲防害,增加收成喔。”

鄧雪強書記走到哪裏,温暖貼心的話語就在哪裏。一説起投入60多萬元建設的400多米的兩個自然村屯硬化水泥道路 45杆路燈 1000多人飲用水工程村委籃球場建設以及留守兒童家園的建設,大垌村村民就樂得合不攏嘴。道路修起來了,村民的出行方便了;人飲用水工程接通了,羣眾飲水安全了;村委籃球場建設以及留守兒童家園建設了,村民兒童課餘飯後有了好去處。村支書何勝説:“自從來了鄧書記,村裏幹羣關係變得和諧了,幫我們村裏爭取到很多的項目和資金,理清了發展思路,此刻我們村裏一天一個樣!”

“住進了大垌村,我就是大垌村人,有一分熱,就要發一分光。”鄧雪強説。2018年初,浦北縣委 縣政府大力推廣特色種養及農業產業化項目。鄧雪強認為,百香果黑豬無公害優質水稻等項目很適合在大垌村發展,村兩委幹部也支持他的想法,但村民卻心中懷疑,都不願報名參與。鄧雪強組織村兩委幹部劃片區走村入户,為村民講解補貼政策,耐心宣傳動員。在鄧雪強積極引導熱心幫扶下,30多户貧困户加入了產業扶貧項目,共種植蔬菜100多畝 養牛300多頭 養雞3000多羽。

為使產業扶貧項目出效果,鄧雪強認真研讀有關扶貧政策,找來種植和養殖專業書籍認真學習,為產業扶貧項目户進行跟蹤服務。為帶動更多的貧困户發展種養業,鄧雪強多次前往縣 鎮農業部門學習請教種植栽培技術,並組織召開了種養專題座談會,為貧困户分析市場前景,傳授種植栽培和養殖知識,真正做到了想在前面 記在心裏幫在點上。“鄧書記不僅給我們帶來扶貧基金項目,還經常到田間地頭來指導我們,帶領我們全村人脱貧致富。”福旺鎮立權蔬菜基地負責人何立權説道。

據統計,駐村的一年裏,鄧雪強共為14户貧困户申報“量化到户·帶資入股”項目,實現了創增收 有就業有產業;協助20名貧困學子申報雨露計劃補助;完成了5户貧困户危房改造項目。全村9户51人達到脱貧標準,2018年底順利通過脱貧“雙認定”,實現了穩定脱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