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0《疫情大考中國答卷》專題片觀後感個人感悟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43W

2020《疫情大考中國答卷》專題片觀後感個人感悟多篇由本站會員“自由飛翔”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2020《疫情大考中國答卷》專題片觀後感個人感悟多篇

在疫情面前,更是一場大考,中國努力交出令人滿意的答卷。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疫情大考中國答卷》專題片觀後感,我們共同閲讀吧,但願對你有幫助!

 《疫情大考中國答卷》專題片觀後感(一)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決勝小康的關鍵時期,突如其來的疫情。3月9日,我們本該坐在教室,卻因為疫情不停的推遲開學。全國大學生共同觀看抗擊疫情思政大課。

每天早晨一睜眼,第一個動作就是打開手機看疫情最新通報。從剛開始幾千人數的增加到如今每日增加人數不過百,中國成功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毒株。全國累計出院病例不斷增加,這一個個的好消息安慰着全國人民,讓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希望。

這一次疫情大考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也看到了青年人的責任和擔當。今天的“思政大課”,四位教授為我們全體高校思政工作者上了一堂生動的示範課,我們輔導員要善於用青年人喜歡的方式,創新工作方法,圍繞疫情防控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寓教於實踐、引人于思考,主動當好青年學子立志成才、奉獻時代的領路人。

我們黨就是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在磨難挫折中成長,在戰勝風險挑戰中壯大。青年學子應該認真思考自身的責任和使命、對自我人生中的價值實現和目標確定進行一次深入的探尋,堅定理想信念,爭做時代弄潮兒。

從火神山醫院到對口支援,再到疫情面前的“最美逆行者”,每一位中國人都展現着仁愛精神和責任擔當。中國速度讓世界驚歎,中國人民讓世界震撼。此次疫情再一次證明了中國政治制度的優越性,充分彰顯了中華民族“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卓越之力。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關係到每個人的生命健康,在這場戰爭中沒有一個人是孤島,我們都堅信,這是一場必勝的戰鬥,全國人民一條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黨中央的領導下,充分發揚鬥爭精神,同舟共濟,科學防治,一定會打敗疫情這個魔鬼,奪取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勝利。

 《疫情大考中國答卷》專題片觀後感(二)

這場疫情大考,中國“答卷”讓世界驚歎,更讓世界側目。在短時間內完成一項項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處處彰顯了中國非凡的全民動員能力,展示出中國強大的國家能力。在黨中央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下,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全國一盤棋”釋放出無窮無盡的戰鬥力。中國政府高效的治理能力令人肅然起敬。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中國採取的堅決有力的防控措施,展現出強大的“領導能力、應對能力、組織動員能力、貫徹執行能力”,生動詮釋了什麼是“中國力量”。

所謂國家能力,那就是國家將自己的意志變為行動、化為現實的能力。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意志,即想辦成的事情,但是要把意志變為行動、化為現實卻絕非易事。霍布斯看得較為透徹,“在沒有一個共同權力使大家懾服的時候,人們便處在所謂的戰爭狀態之下。這種戰爭是每一個人對每個人的戰爭。”他所表達的意思顯而易見:一個有效國家是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必要條件。孟德斯鳩也表達過類似觀點,他認為國家如果治理得不好,在彼岸世界就難以幸福。

在工業革命(18世紀下半葉至19世紀)之前,歐洲發生了五件大事:軍事革命(16至17世紀)、財政-軍事國家的出現(17至18世紀)、大規模殖民主義(16至19世紀)、大規模奴隸貿易(16至19世紀)、税收增長(17至20世紀)。這五件大事反映出國家能力的變化,而國家能力的增強很可能與工業革命的出現息息相關。在歐洲出現近現代國家(即具有一定的強制能力與汲取能力的國家)之前,世界各個地區的狀況差不多,經濟長期停滯,幾乎沒有增長。歐洲近現代國家開始出現以後(1500年以後),情況發生變化,經濟增長開始提速,特別是在西歐國家的基礎性能力提高後,它們的經濟增速逐漸加快。

流行觀點認為,亞當·斯密只強調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而強烈反對國家干預。其實,這是對他觀點的極大誤讀。如果認真仔細閲讀他的著作就會發現,亞當·斯密最關注的是秩序、好政府與個人自由安全。在他看來,羅馬帝國崩潰後,歐洲之所以經濟停滯,是因為暴力盛行。野蠻民族對原居民的掠奪和迫害,中斷了城鄉間的貿易,使得羅馬帝國時期富裕的歐洲,一時間變得貧乏、野蠻。有效的國家才是斯密的政治經濟學基本前提,而並非是自由放任;因為只有在有效國家的保障下,市場才能運作;沒有一個有效國家,市場主體根本無法正常運作。更具體地説,英國工業革命的時點恰好與中西軍事大分流的時點吻合。這絕不是由於巧合,而是因為戰爭與強權造就了更加強大的現代國家,而具有強大國家能力的現代國家為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

國家能力具體如何影響經濟發展。從歐洲的歷史看,其作用表現在對內、對外兩方面。對內,國家能力可以為當時的“改革開放”保駕護航,創造一個和平內部環境更好地發展自身產業;對外,國家能力可以用來做兩件事情:一是掠奪海外資源,其方式是殖民主義與奴隸貿易;二是打開海外市場。反觀近代中國,按照荷蘭經濟史學家皮爾·弗里斯的解釋,近代中國衰落更可能是中了市場的“魔咒”,而不是西方流行的説辭,將中國落後歸因於門户不開放、閉關鎖國。加州學派的彭慕蘭、戈德斯通和弗蘭克也堅持認為,清代中國經濟即使不比英國更為資本主義化,至少也同英國處於同一水平。但是,與西方不同的是,清代政府更傾向於對市場實行自由放任政策。18世紀的中國缺乏財政支持,沒有一家國家銀行,缺少穩定的國家貸款,生產更趨無分散,很少見到生產者的聯合。因此,無政府主義和混亂無序才是近代中國的真正威脅。

同樣,回首過往,西方的衰落更可能源於自己的理論。這個理論就是新自由主義理論,太過於推崇萬能的市場化。這套理論本來是準備誤導更多發展中國家,結果卻“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在這方面,中國一直保持高度警惕,堅持用中國理論,走好自己的道路。這個理論就是強調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始終堅持市場與政府關係的有機結合和辯證法。由此,中國發展才得以不斷突出重圍,道路越走越寬廣。正如羅馬大學東方學院院長、意大利著名漢學家費德利科·馬西尼所説,在這場戰鬥中,中國及時採取有效措施,行動迅速有力,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政府的堅定決心和卓越能力。因此,疫情大考只是中國道路成功的一個縮影。

《疫情大考中國答卷》專題片觀後感(三)

庚子新春,本是萬家團圓之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從武漢迅速席捲全國,牽動億萬同胞的心。疫情面前,沒有誰是一座孤島,醫院、家中,前線、後方,世間百態、悲歡離合。這既是一場全民戰“疫”,也是一次人生大考。且讓我們放下手機、靜下心來,透過紛繁萬象,思索人生的真正意義。

“衝鋒”還是“退縮”,“逆行者們”給出了答案。疫情洶湧,醫護人員清醒地知道,生與死的距離,可能就隔了一張口罩、一層防護服,但是職責所在、義不容辭,他們紛紛請戰!黨員幹部清醒地知道,如果不發動羣眾,築起羣防羣治的堅強防線,祖國大地就會被疫情肆虐,人民羣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就會遭受威脅,黨旗所在、使命必達,他們逆流而上!志願者、好心人們清醒地知道,其實自己呆在家裏就好,根本沒必要冒這麼大的風險、把自己置於危境,但是沒有國哪有家?只有萬眾一心,才能戰勝疫情,他們無悔前行!我們應當慶幸有這樣一羣英雄在為我們負重前行,為我們築起一道道血肉長城!我們應當崇敬這些英雄的人們,是你們讓我們在黑暗中看到光、在寒冷中感到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那些人難道傻麼?疫情、親情,甚至生死麪前,“逆行者們”留下了高大的背影。

“理性”還是“盲從”,“思辨者們”給出了答案。這幾天面對爆炸式的信息,想必大家都感到心累了吧。孰是孰非,何去何從,如何過濾雜音、辨別真偽?需要用大腦去思考、用理性去判斷,而非動動手指轉發、用腳去投票。我們要有基本的科學常識,無知比病毒更可怕,這樣我們就不會把雙黃蓮蓉月餅買脱銷、就不會把醫用酒精和84消毒液混用、就不會盲目用藥聽信各種防治偏方。我們要有冷靜的判斷,病毒是一種瘟疫,恐慌更是一種瘟疫,疫情固然嚴峻,必須引起高度警惕、做好周全防護,但也不必過分擔心、惶惶不可終日,從目前看到的,病毒完全是可防可控可治癒的。我們要保持定力,對黨委政府、對醫生專家、對供給市場、對廣大同胞充滿信心,謠言止於智者,更止於信任。眾志成城,可以擊碎堅冰;盲目從眾,亦可引發雪崩。眾説紛紜、泥沙俱下,“思辨者們”透出了睿智的目光。

“剋制”還是“放縱”,“敬畏者們”給出了答案。“我並不需要人類,人類卻離不開我。”

“淡定”還是“浮躁”,“達觀者們”給出了答案。中華民族一路走來,歷經了無數大風大浪,克服了無數艱難險阻,依舊保持蓬勃生機和活力,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底氣。尤其是近代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華兒女萬眾一心,打日寇、求解放,鬥饑荒、謀發展,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以嶄新姿態屹立世界東方。外敵打不垮中國人民、洪水打不垮中國人民、地震打不垮中國人民、疫情也打不垮中國人民,因為英雄的中國人民不可戰勝!當然,我們也不能迴避在抗擊疫情過程中暴露出來的不足和短板,有問題不可怕,正視問題、解決問題,避免再犯才是關鍵,而這正是我們的長處。有國家做堅強後盾、有醫護人員辛勤救治、有廣大黨員和人民子弟兵保駕護航,只要大家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各安其事,心之所向、無往不利,最終的勝利必定屬於我們!看到這,“達觀者們”露出了淡定的微笑。

《疫情大考中國答卷》專題片觀後感(四)

他們不是不害怕,但是在重大公共衞生事件前,所有人都可以後退、躲避,但醫者使命和責任感讓他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逆行向前;他們不是不想家,但為了萬家安寧,他們必須守在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他們不是不喜歡自由,但在全民抗“疫”的路上,只有他們的堅守才能離勝利更近一步……疫情面前,他們不一樣,不能做曾經尋常的小事,但又都一樣,都身在抗“疫”戰場!

他們不再是17年前的他們,他們依然是逆行奮戰的他們。17年前,非典爆發,67歲的鐘南山站出來説:“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這裏來。”17年後,已經84歲高齡的他重新披甲上陣;17年前,7個晝夜建成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一級傳染病醫院小湯山,17年後,10個晝夜“火神山”正式交付,24小時,武漢光谷科技會展中心變身“方艙醫院”;17年前因為SARS,大學聯考選擇了臨牀醫學的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心血管內科醫生何德全,17年後,他代替前輩們迎戰新型冠狀病毒;17年前,曾傾盡全力奮戰在全國抗擊“非典”一線的戰士,在17年後的今天再次毅然請戰……17年前和17年後,不變的是共產黨人初心使命薪火相傳。17年前的那些堅毅的身影又再一次顯現,他們在抗“疫”戰場挺身而出,逆行奮戰,在危難中堅守,用行動彰顯抗擊新冠肺炎的必勝決心。

他們不再是父母、兒女,他們依然是守護萬家安寧的他們。有這麼一羣人,他們沒有誓師會,沒有請戰書,只因一聲呼籲,一紙通知就到崗到位。他們告誡所有人不要外出,也有親人牽掛,但卻義無反顧走到疫情防控一線,去排查、去宣傳。他們就是廣大的鄉村基層幹部和志願者,是羣眾和組織的聯絡人,也是默默無聞的“戰疫人”。他們沒有警服、救援服、隔離衣,只有一支最普通的口罩和一張村民都熟悉的面孔,每天走街串户排查信息,變身“代購”“送菜員”“大喇叭”,將“為人民服務”做到細緻入微。他們顧不上照顧家裏年邁的父母和幼小的孩子,他們把老百姓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折不扣執行各項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決策部署,廢寢忘食,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守好社區第一道“防波堤”。

他們不再是出入自由的他們,他們依然是熱愛生活的他們。這一段時間,是全國人民經歷過的一個最難熬的春節假期,對武漢人來説更是如此。在武漢“封城”後,武漢人民並沒有自暴自棄,他們選擇了從全國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環境最複雜、挑戰最嚴峻的地區唱響國歌,為武漢加油,為自己打氣。“方艙醫院”的患者們在空閒時間,拼魔方、做操、讀書、打拳、和醫護人員一起跳廣場舞……他們的生活比我們想象中更豐富。這些都傳遞出武漢人民的樂觀和誓將戰勝疫情的堅強決心,他們勇敢面對嚴峻的疫情,面帶笑容,邁向春暖花開。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如今各路英雄相聚,力量相匯,相信他們完全有能力以最快速度、最小代價來奪取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最終勝利。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

抗“疫”戰場上,有人剪去長髮,有人收拾行裝,有人立下錚錚誓言……他們都不一樣,又都一樣,在這場全民戰“疫”中,他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凝聚起全民戰“疫”的磅礴力量!

《疫情大考中國答卷》專題片觀後感(五)

“不計報酬,不論生死”!“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隨時聽從命令,絕不退縮”!一封封來自各地相關單位、組織的請戰書猶如最響亮的戰鬥號角,吹響了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戰“疫”衝鋒。

本該是家人團聚,可是包括武漢在內的各地醫務工作者卻擋在疫情之前,在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護佑人民健康的堅固長城。不僅僅是醫務工作者,“逆行者”還有很多各行各業的人們:加班加點緊急生產緊缺的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的工廠工人們,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築工人們、鐵路、警察、環衞、街道、戰士等等。當然,“逆行者”中從來不會缺少黨員。

“敬愛的黨組織,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馳援武漢的第二天,年輕護士金珊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金珊的母親是一名退役軍人,2003年抗擊“非典”時作為醫院檢驗科大夫戰鬥在第一線,當時金珊還是一名護校學生。“母親給我作了榜樣,所以這次我毅然決然報名來到了武漢。我身邊不少優秀的醫護工作者都是共產黨員,他們都非常棒,我決心向他們靠攏,發揮自己的專長,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甚至有的退休老黨員也遞交了請戰書:“雖然我們年紀偏大了點,但共產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的精神沒退!”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刻,黨員從不會缺席。

在疫情面前,我們看到醫院和醫療衞生單位基層黨組織積極靠前指揮調度,組建黨員突擊隊、設立黨員先鋒崗,組織廣大黨員醫護人員衝鋒在前、戰鬥在前,視病房如戰場、視病人如親人,臨危不懼、恪盡職守,爭當“最美逆行者”。各級街道、社區則圍繞疫情防控工作,建立黨員責任區、設置黨員責任崗、組建黨員防控先鋒隊,組織黨員和幹部帶頭分片包乾、全覆蓋登記排查、宣傳普及疫情防控知識。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攻堅戰中,黨員們紛紛提高政治站位,切實展現擔當作為,把疫情防控作為鞏固擴大“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的重要檢驗,為堅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提供堅強有力的保證。

犧牲小我、成就大我。他們雖逆風而行,卻向陽而生、綻放光彩。

2020《疫情大考中國答卷》專題片觀後感個人感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