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0年觀看紀錄片《為了和平》有感多篇新版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6.42K

2020年觀看紀錄片《為了和平》有感多篇新版

紀錄片《為了和平》講述了黨中央艱難決策、志願軍祕密赴朝、歷次重大戰役、朝鮮停戰談判、志願軍凱旋歸國等重大歷史事件的全過程,以及部分志願軍英模、戰鬥集體和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2020年觀看紀錄片《為了和平》有感範文5篇最新”,歡迎閲讀與借鑑!

紀錄片《為了和平》有感一

抗美援朝不僅重塑了一個全新的中國,同時也在世界範圍內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延續百年之久的中國聽任列強隨意宰割的屈辱歷史由此宣告終結,而向來被世界默默忍受的強大國家可以為所欲為的霸權體制也由此而發生根本性動搖。隨着時間的推移和世事的變遷,這場戰爭之於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和平來説,其所具有的積極影響則愈發顯得持久恆遠。

八集政論片《長征》,其傳遞的深遠影響遍及中國發展的方方面面;尤其令人振奮的是,一度將“抗美援朝”改成“朝鮮戰爭”的小插曲,又在《長征》政論片中得到恢復。正由於風向轉變,因此,在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已開啟“抗美援朝,保家衞國”之記憶時刻再獲重視之際,就相關影響做一回顧,其主旨顯然意向深遠。情況很清楚,曾令國人熱血沸騰的血與火的壯麗圖景由一系列有關抗美援朝的紀錄片而再度喚起人們對逝去歲月的回味和懷想,其深遠價值並不限於歷史記憶,更與中國未來構成密切關聯。

自鴉片戰爭以來便留給世人的中國孱弱可欺的形象因這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殘酷血戰而得到重新塑造,而戰爭的最終結果則拉開了全球非殖民化浪潮的序幕;儘管已過去的半個多世紀的漫長歲月可泯滅無數記憶,但這場改變人類歷史進程和重新勾畫世界政治版圖的由兩個大國在二戰後進行的最大規模的局部戰爭則永遠也不能在中國人的記憶中模糊。如果能將美國在朝鮮的首度受挫和其在八十年代以後在世界各地的軍事行動所取得的輝煌勝利加以比較,志願軍官兵在朝鮮戰場所展現的氣吞山河的英雄主義精神着實令人蕩氣迴腸,激動不已,而其屢屢創造的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則更可為未來解決相關爭端提供有益的啟示。

抗美援朝重繪世情

在總結中國自1840年以來開始的追求國家解放和民族獨立的艱辛歷程時曾指出:一百多年來,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幾十個帝國主義國家先後發動過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除贏得對日作戰這唯一一場民族戰爭的勝利外,其餘的對外戰爭皆以簽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而告結束。然而,即便這唯一一場勝利,也不被西方承認;因為在他們看來,日本是被美國主導的太平洋海戰和隨後投擲的原子彈制服,中國在二次大戰中所付出的巨大犧牲和發揮的重要作用因積貧積弱的往昔紀錄而不被普遍承認。正因為揹負着倍受欺凌的屈辱歷史,以致擁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國土、當時人口規模已達五億的新中國的傲然獨立並沒被看成是世界力量對比即將發生深刻變化的開端,相反,她再次被視作可輕易予以扼殺的對象。美國公然作出的全面捲入朝鮮內戰並將其第七艦隊開進台灣海峽從而對中國形成南北夾擊的鉗形攻勢的戰略安排無疑是其蔑視中國主權和安全並企圖隨意凌辱中國的驕狂姿態的真切體現。

然而,具有超凡的軍事膽魄和洞微悉見的政治智慧的新中國統帥不僅毅然作出了出兵朝鮮的驚人決定,而且其麾下既英勇無畏又多謀善斷的將士更以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和變幻莫測的戰略戰術而使得這場力量對比極其懸殊的非對稱戰爭結出超越所有人意料的結果;能有效對抗在裝備、補給等各方面遠勝自己上百倍且訓練有素的強大美軍並最終迫使其第一次在未能取勝的停戰協定上簽字,已然奠定新生的人民共和國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的大國地位。

可以認為,抗美援朝不僅重塑了一個全新的中國,同時也在世界範圍內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延續百年之久的中國聽任列強隨意宰割的屈辱歷史由此宣告終結,而向來被世界默默忍受的強大國家可以為所欲為的霸權體制也由此而發生根本性動搖。隨着時間的推移和世事的變遷,這場戰爭之於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和平來説,其所具有的積極影響則愈發顯得持久恆遠。很難設想,如沒有朝鮮戰爭所充分體現的中國人的勇氣和戰力,英國會心甘情願的放棄對有東方明珠之譽的香港的控制;要知道,為了並不太知名的馬爾維納斯羣島的控制權,英國不惜對阿根廷發動跨越大西洋的激烈海戰,並因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而至今仍舊將該羣島的控制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毫不誇張地斷言,香港與澳門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相繼順利迴歸,在相當程度上是得益於從表面上看與其沒有直接關係的抗美援朝的潛在影響的。

抗美援朝與港澳台有牽連

然而,中國努力近七十年的兩岸統一問題卻至今沒獲得任何實質性進展。儘管大陸為落實“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已付出巨大努力,但島內政局卻出現了加速走向分裂的趨向;始終不接受九二共識的蔡英文以為,只要引進一些先進武器,然後再得到某國安全保障的承諾,其就可以在對抗祖國統一的道路上放心大膽地走下去而不必有任何顧忌。

其實,建立在如此判斷基礎上的政策制定不僅淺薄無知,同時更是對台灣民眾命運的不負責任。近七十年前,中國剛剛結束長達一個世紀的持續戰亂,經濟凋敝,民不聊生,綜合國力較之美國何止是霄壤之別;但經過全國解放後的多方面發展,中國的綜合國力較之當年早已不可同日而語,與美國之間所存在的差距則更是大為縮短。過去,為新生的共和國不被扼殺,中國可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出兵朝鮮,而在如今能力已完全具備與任何強國打一場全面戰爭的能力的情況下,其又焉能不通過《反分裂國家法》而阻遏“台獨”並走向統一?!

坦率而言,解決兩岸統一問題的台海戰爭之所以始終沒有啟動,並不是因為中國在某國可能干預的壓力下而不敢輕舉妄動,而是對台灣民眾切身利益的維護才是大陸在對台動武的問題上投鼠忌器的根源所在;然而,如果自己的國土面臨着被分割或兩岸統一的目標因台灣當局的堅決抵制而遲遲不能實現,那麼,即便讓中國再接受一場比朝鮮戰爭更殘酷、破壞性更嚴重的由兩岸內戰演變成中外之間的新戰爭,中國都不僅將坦然承受,而且有充分的信心實現既完成統一大業同時又有效抵禦外來干涉的既定目標。抗美援朝的積極意涵適用於台灣。

紀錄片《為了和平》有感二

我們無法計算抗美援朝戰爭對中國的意義。

每當談到抗美援朝戰爭,現代社會的輿論就充滿複雜。我們為何而戰?長眠在朝鮮凍土中的中華兒女,國家的利益和戰略緩衝,進入中國台灣海峽的第七艦隊,今天朝鮮對我們的態度,贏得世界的尊重,鐵幕下的飢餓,軍人的忠誠與勇敢,韓國的繁榮,軍隊轉變為國防的象徵,價值觀的轉變,出色的戰術,千變萬化,令人無法評價。

而在那萬花筒般的文字深處,我所看到的只有兩個字—尊嚴。

在日本,我閲讀了大量關於甲午戰爭的史料。出乎意料的是,戰爭爆發之前,日軍不但沒有打到山海關的思想準備,甚至沒有打過鴨綠江的作戰計劃!對中國這樣一個大國,日本人雖然知道它的軟弱,幾百年前豐臣秀吉在大明的炮聲中憂病而死留下的恐懼,依然使日本邁不開侵略的步伐。

是誰讓日本軍隊殺進了中國?

日本人的記載有些荒唐—因為在平壤繳獲了葉志超丟棄的大量裝備,日軍士氣大振。清軍陸軍的行營炮和連發槍比日軍的裝備還要先進,卻一觸即潰,令日軍對中國有了“新的認識”。然而,他們還是遵令在鴨綠江停了下來,並沒有敢輕易渡江。

這時,對岸卻來了一支清軍騎兵—這就是所謂的“八旗鐵騎”了。日軍只有三十人的先鋒部隊隔江開槍射擊,並且就地準備掘壕防守。不料清軍幾百人的馬隊立即蜂擁而逃,丟盔棄甲!於是日軍小隊長就自作主張渡江追擊,後續的日軍隨即跟上。

違抗命令如何?勝利者是不受責備的。確切地説,這些違抗命令的日本兵只是發現了一個事實。

從那一刻,中國的尊嚴,在日本人的心中已經蕩然無存了。

從那一刻,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的種子已經發芽。只要中國稍有反抗,日本就要“膺懲支那”,因為,在日本人眼裏,那個時代的中國人根本不配有“尊嚴”二字。

在日本人眼中是這樣,在作為盟軍的美國人眼中又是如何?電影《海鷹》裏面有一個美國兵用手電筒在國民黨軍官臉上照來照去的情節,那完全真實。在蘭姆迦的軍營裏,中國的將軍受到的就是這種待遇。包括中國軍隊的統帥蔣介石,史迪威都可以毫不在乎地稱他為“花生米”。中國台灣的朋友講,美國人的驕橫跋扈,使民族自尊心很強的蔣介石也無法忍受,乃至派蔣經國砸了美國在台北的辦事處,然後託詞暴民所為,賠錢了事,為的就是出一口氣。

也只能出一口氣,還是要賠錢的。蔣老先生並非不愛國,他沒有辦法,誰叫國民黨的軍隊一個師讓日本人一個營追着跑呢?

那個時候,中國人沒有尊嚴。

有人説,尊嚴有什麼用?為了這個尊嚴在朝鮮失去了幾十萬人命呢。

沒有正常人喜歡戰爭,特別是中國人,中國人從來不是一個好戰的民族。尊嚴,不是一種輕飄飄的感受,不是一種帝王的享受。尊嚴是用事實宣告,中國,真的不再那樣輕易被征服了。

沒有尊嚴的國家,就是在引誘他人入侵、蹂躪的國度。古人云,“天與之財,不取不吉”。這是歷史上不能改變的事實。抗戰前中國不是沒有軍隊,幾百萬呢。中國也不是沒有愛國者,_是巨人,孫中山也是,甚至袁世凱在死去的時候也自負地哀歎—“為日本去一大敵”。但是,人家還是來了。因為知道你中國好欺負,大好河山,你看不住你的家。

我們尊重為自由而犧牲的勇氣,而我們也知道,平等自由這回事,是有尊嚴的人、有尊嚴的國家之間的事情,所以,在朝鮮這塊土地上,我們宣告的,就是我們有這樣的權利。

美國人在朝鮮戰爭結束之後,立了一座朝鮮戰爭紀念碑,在紀念碑上寫的話是“自由不是無代價的”,它的含義是:在朝鮮戰爭中犧牲的或者在越南戰爭等各地戰死的美國兵,包括“二戰”中在歐洲、在太平洋各島戰死的美國兵,他們是為自由而犧牲的,也就是説,美國今天能有一個自由的社會是得益於這些人的。

抗美援朝戰爭打完之後,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到中國來侵佔一個縣城。跟中國講條件。抗美援朝戰爭為我們贏得了尊嚴,也讓我們擁有了享受和平的權利。從那以後,直到今天,對中國動武就成了一件令人疑慮重重的事情。

為我們這些普通人贏得了和平的權利,志願軍的犧牲,得利的不是一家一姓一個政府,而是所有的中國人—甚至包括那些可能因為對中國發動戰爭而死的外國人。志願軍的血,為我們這些普通人而流。

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犧牲者,與青山同碧。

我們應該感激。

人們常常忽視已經到手的東西,那麼,為了不讓我們在得到之後忘記,也許有一天,我們也可以修一座碑,不單紀念朝鮮戰爭的死難者,也紀念抗日戰爭和歷次衞國戰爭中的犧牲者,那碑文或許就應該是:

“尊嚴不是無代價的!”

這部《決戰朝鮮》,我以為,就是為這些犧牲在朝鮮的中國軍人,在我們心底樹起這樣一座紀念碑。感謝作者的辛勤勞動。

——薩蘇

錄片《為了和平》有感三

“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為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進,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熟悉的歌曲、優美的旋律,這是上個世紀50年代人激動人心的美好、重要的回憶。

中國一向提倡和平,不願引發戰爭,但這種表現卻被其他國家認為是軟弱、無能的行為。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的晚清與民國時期,中國簽署了許多喪權辱國的條約,對於世界各國列強的侵略中國均選擇了退讓,但中國一味的忍讓卻沒有換來各國列強侵略的魔爪,導致中國的國土一塊塊被分隔。幸運的是,以_、周恩來同志為領導的新中國成立以後,漸漸的擺脱了“東亞病夫”、“支那”等污辱中國人的字號,尤其是60多年前的那一場抗美援朝戰爭。

知名作家李峯,參考了大量有關抗美援朝歷史的圖書,精心創作出了一部全景式再現朝鮮戰爭歷史風雲的經典作品《決戰朝鮮》,全書共分為上、下兩冊,七個章節,共六百多個頁次。全書以一種恢宏的氣勢和凝練的語言,加上翔實的史料與多維度的視角記述,全景式的再現了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鮮抗擊美軍的戰爭歷史。

抗美援朝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初的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朝鮮的一項羣眾性運動。朝鮮戰爭於1950年6月25日在朝鮮內部爆發,美國立即出兵干涉其內政,中國人民解放志願軍攜海、陸、空部隊在1950年10月19日越過中朝邊境援助朝鮮抗擊美軍,抗美援朝戰爭持續了兩年九個月零八天,於1953年的7月27日朝鮮時間22時停戰協定正式生效。

那究竟是一段什麼樣的抗戰歷史呢?中國是如何在一個裝備極其落後、後勤資源保障薄弱的境況下抵抗一支現代化裝備的美軍,讓美軍不得不宣佈停戰的呢?那個時期,中國軍人沒有防彈背心,也沒有接受過“斯巴達式”訓練,更沒有火力強大的HK53、M16A2卡賓槍作為火力支援,有時候甚至三天三夜都沒有食物供給。但他們依舊憑藉着自身頑強的信念與作戰意志,加上滿懷着對新中國幾億人民負責的精神力量,才使中國軍人在世界上贏得了尊嚴與生存。

著名軍事戰略專家、國防大學教授戴旭就對抗美援朝一戰對中國的影響,作出如下評價:

“抗美援朝戰爭是終結中國近代史的一戰,不僅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也一掃近代史上中國屢敗於西方列強的屈辱紀錄。”

美國作家莫里斯·艾澤曼在《美國人眼中的朝鮮戰爭》書中提到“身穿打着補西的棉製軍裝的中國士兵在這件事情上勝過地球上任何國家的士兵;他們能夠在夜色的掩護下極其祕密地滲透到敵人的陣地中去,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中國軍隊的裝備雖然落後,但他們懂得利用自身的優勢加上抓住敵人的弱點,還有不畏犧牲的精神,才能在戰役中獲得成功。在這一次戰役中,有多名英雄壯烈犧牲,

一級戰鬥英雄邱少雲,因美軍燃燒彈發落在邱少雲潛伏點附近,火勢蔓延全身,為避免暴露潛伏部隊,他放棄自救,壯烈犧牲,時年26歲。

一級戰鬥英雄孫佔元,在上甘嶺戰役中,他率突擊排對敵人陣地實施反擊,在雙腿被敵炮彈炸斷的情況下,仍舊以堅強的意志來回爬行指揮,用機槍掩護戰士並摧毀3個火力點,敵人反撲過來,他打退敵人兩次衝擊,斃傷敵人80餘,拉響最後一枚手雷與敵人同歸於盡。

特級戰鬥英雄黃繼光,在上甘嶺戰役中,進攻部隊受到機槍火力壓制,他身體多處受傷,突然迎着敵槍口,挺起胸膛撲上去堵住了敵機槍口,用生命為部隊開闢了勝利前進的道路。

“不勝,毋寧死。”為抗美援朝英勇獻身的中國軍人還有千千萬,他們的精神令敵軍都為之肅然起敬,同時也令我們這些後輩感到驕傲不已。

這一段戰爭歷史成為了我國社會發展的催化劑,它使那些一直覬覦中國國土的國家不再敢任意侵犯。

紀錄片《為了和平》有感四

他們,戰無不勝;他們,毫不畏懼。把生命的滴滴鮮血點綴在偉大的祖國母親身上;他們,永遠把祖國放在第一位;他們,戰勝了叫做“紙老虎”的困難。

他們就是抗美援朝的志願軍戰士們。

戰爭,永遠是殘酷的。我們的億萬同胞們,經歷了多少困難,才能贏得一點點生存的希望,和生命的曙光。

食物,對於他們來説,吃到一碗米飯。就是他們最大的奢望了。聽着曾爺爺在我們講他過去打土匪、打日軍、打美軍的故事。曾希賢爺爺作為部隊的大當家,想想當時的戰友們吃的是什麼?玉米粥。玉米粥聽起來還不錯,但事實上卻是少許的玉米和熙熙攘攘的野菜。每一個人也吃不到多少。即使這樣艱苦的生活,曾希賢爺爺照樣帶領部隊的幾十名戰友英勇戰鬥。來到了土匪的領地,曾希賢爺爺把戰友們分成了三排。“一排上!從東北方攻進寨裏。二排上!主攻大門。三排上!來掩護所有成員。”他們毫不畏懼,衝鋒在前。最後把那些燒殺搶掠的土匪們打的落花流水,為人民立了功。

曾希賢爺爺如今85歲了。他還與我們分享了許多偉大的,感人的故事。生命垂危的戰士,在臨死的時候,都還想着任務,想着祖國。最後曾希賢爺爺還告訴我們要好好學習,爭做四有新人。我聯想到我的期會考試,對於抗美援朝的戰士們所面臨的困難。我是微不足道的,我要繼續努力。

曾爺爺還説:我們國小生是祖國的接班人,現在沒有戰爭了,但是我們要努力學習,要把自己學習中的困難當做敵人。你戰勝了困難就等於戰勝了敵人。聽了曾爺爺的話,我滿懷信心,也希望自己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我明白如今我們的幸福生活是曾爺爺他和他的戰友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但,我們始終不會忘記你們:那些用生命來捍衞祖國的戰士們!

紀錄片《為了和平》有感五

抗美援朝戰爭作為我軍以弱勝強、以劣勝優的經典戰例,不僅雄辯地證明了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是人而不是物這個著名論斷的科學性,而且向全世界展現了我軍政治工作強大的生命力是我軍的優勢所在,為我軍打贏現代化武器裝備的美國侵略軍,取得戰爭的輝煌勝利,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研究和借鑑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經驗,對我軍加強軍事鬥爭準備,樹立打贏信心,是十分必要的。

一、戰爭的正義性,是進行人民戰爭的基礎,是我軍打贏的力量源泉

彭德懷同志説: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力量源泉及其獲得勝利的根本原因,是偉大的抗美援朝鬥爭的正義性。一切正義的戰爭,由於政治的進步,代表了大多數人民的利益,必然會得到廣大人民羣眾的支持,參戰者士氣高漲,從而取得戰爭的最終勝利。反之,非正義的戰爭則因為其政治上的孤立,失道寡助,軍隊士氣低落,而最終歸於失敗。

朝鮮戰爭中,美國無視我國政府的嚴正警告和世界人民的強烈反對,悍然出兵,並瘋狂叫囂:在歷史上,鴨綠江並不是把兩國截然劃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礙。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新中國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全國軍民以深厚的國際主義情誼、飽滿的愛國熱情、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迅速投入了捍衞國家民族利益尊嚴、捍衞社會主義道路、捍衞正義的戰爭中,鬥志昂揚、不畏強敵、敢打必勝,最終取得戰爭的勝利。這一勝利的經驗告訴我們:未來的高技術戰爭並不可怕,只要我們樹立打贏信心,勝利永遠是屬於愛好和平,堅持正義的人民軍隊的。首先,我國的性質和一貫在國際上奉行和平自主的方針、政策符合國家、民族和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而且符合世界和平發展的潮流。其次,戰爭是敵對雙方綜合國力的對抗,這種綜合性的對抗往往以人民戰爭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戰爭中,充分調動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運用軍事的、政治的、經濟的、科技的、文化的、道義的方式支持戰爭,發揮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各戰線的羣體力量,增強戰爭的潛力和實力,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民戰爭的偉大力量,是贏得戰爭勝利的力量源泉。再次,在未來可能發生的軍事鬥爭中,很有可能會遇到強敵干涉。必然會遭到全世界正義和熱愛和平的人民的強烈反對,必然會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必然會引起全國人民的強烈憤慨。人民戰爭正是我軍優勢所在,是戰爭的持續力和後備力所在,這就註定戰爭的最終勝利是屬於我們的。

二、我軍政治工作是一個繼承發展、不斷創新的體系,是我軍打贏的思想保證

我軍的政治工作的理論體系和原則方法是經過了長期以弱勝強、以劣勝優的革命鬥爭實踐不斷積累,並且吸取了一代又一代革命先輩思想精粹,從而成為我軍的精神力量,成了我軍的優勢。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充分發揮了政治工作的光榮傳統,創造性地開展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

這場戰爭使中國人民志願軍經受了現代戰爭的鍛鍊,特別是取得了現代條件下依靠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強敵的寶貴經驗。場戰爭是一場現代條件下的局部戰爭,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現代化程度最高和依靠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強敵最為典型的一場戰爭。志願軍雖然武器裝備處於劣勢,但參戰軍兵種之多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空前的,先後參戰的有:步兵27個軍又1個師,直接參加過第一線作戰的為25個軍又1個師;地面炮兵10個師又18個團;高射炮兵5個師又10餘個團和60餘個獨立營;坦克3個師;空軍殲擊機10個師又1個團,轟炸機3個大隊;還有雷達、探照燈部隊為空軍和高炮部隊作戰服務。另有鐵道兵10個師和1個援朝鐵路總隊,工兵15個團擔負鐵路、公路的搶修、新建和各種工程保障任務,有2個公安師擔負後方警衞和公路線上的防空哨任務。

在這場戰爭中受到鍛鍊的部隊先後共有290萬人。“我們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陸軍、空軍、海軍,步兵、炮兵、工兵、坦克兵、鐵道兵、防空兵、通信兵,還有衞生部隊、後勤部隊等等,取得了對美國侵略軍隊實際作戰的經驗。”這場戰爭的作戰經驗,對於後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訓練和保衞國防作戰及援外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於研究打贏現代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也具有重要的借鑑價值。特別是,這場戰爭極大地推動了中國軍事學術的發展,有力地促進了20世紀50年代中國的軍事變革,使我軍作戰觀念發生了許多重要轉變,主要是:由單一步兵作戰向現代多軍兵種聯合作戰的轉變;由單純地面作戰向現代立體作戰的轉變;由主要實行運動戰向既注重運動戰又注重陣地戰的轉變;由單純前方作戰向現代前後方全面作戰的轉變;後勤保障由“小米加步槍、倉庫在前方”向組織現代後勤保障的轉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