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紀錄片《閩寧紀事2022》精品觀後感及心得(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28W

紀錄片《閩寧紀事2022》精品觀後感及心得(多篇)

紀錄片《閩寧紀事2022》優秀觀後感及心得1

我們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有着五千年的燦爛歷史和輝煌的文明,在爬滿甲骨文的鐘鼎之上,我們讀祖國童年的靈性;在佈滿烽火的長城之上,我們讀祖國青春的豪放;在綴滿詩歌與科學的大地之上,我們讀祖國壯年的成熟……

儘管這個國家有數千位君主打下了這個千秋江山,“雖然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卻是有祖國的”錢三強,一位鞠躬盡瘁、全心奉獻的科學家;“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劉胡蘭,在面對敵人陰冷鍘刀時的大義凜然,我們都無法體驗共產黨人鋼鐵一般的意志、視死如歸的正氣;“中國有了共產黨,中國就有了希望”的堅定信念,卻讓億萬中國人看到了國家的希望、看到了祖國強盛的光明。如果沒有好乾部焦裕祿、孔繁森和這些人民同甘共苦,也許我們就無法真正瞭解貧困地區人民的疾苦,無法知道基層黨員做出的巨大犧牲。

如果沒有雷鋒、張海迪這些滿懷“活着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精神鼓舞着,我們就無法深刻領略到生活的真諦、人間的真情、生命的意義。中國航天人始終把淡泊名利、默默奉獻當一種高尚的道德品質。航天事業是一個壯國威、揚軍威、振民心的偉大事業,同時又是一項十分艱苦、非常複雜、風險極大的事業,參加這一事業的人員必須具有獻身精神,要有敢於吃苦、執着追求而不急功近利、不圖回報的思想。錢學森、樑守等人舍小家顧大家,不計個人得失,像螺絲釘一樣把自己擰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甘當無名英雄。

共產黨人永遠是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以及“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精神,他們淡泊名利、視死如歸,以自己的生命來換取新中國的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我們明白了成立背後的故事,那是共產黨人光榮犧牲所換取的。當一座座“永遠的豐碑”如此高大的聳立在我們面前時;當一個個時代精英勇攀科學高峯鞥、創造一項項令人矚目的奇蹟時;當一幅幅子弟兵捨身忘我的抗洪救災的感人畫面映入我們眼簾時,共產黨人英雄形象早就被牢牢地定格在我們的腦海中。

紀錄片《閩寧紀事2022》優秀觀後感及心得2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萬物存乎於變遷之中,我們的時代也不例外。我們的時代,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時代。

從1949年的那個秋天開始,新中國在短短的十五年內爆炸了自主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打破了美蘇等對核武器和空間技術的壟斷;20_年研發的“神五”讓中國成為當時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20_年舉辦的奧運會讓“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申辦理念與首都產業結構調整的價值取向相契合,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中國的新時代讓世界為之震撼!今年是新中國成立的七十週年,七十年的載路漫漫,它走過荊棘,跨越障礙;七十年的載路迢迢,它經歷風雨,迎來光明;七十年的歷程,它譜寫了一首驕傲的歌曲!七十年儘管時代的滄海桑田,中國對於新時代的探索已經輕車熟路,但是作為中學生的我們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跑”進新時代!

新時代的中學生應當志存高遠。老師説:“有志者處天地之間,當學曹孟德,神鷹展翅志在天,野駿探頸引長鳴;須效陳涉,具鴻鵠之志。”我們要“立長志”而不是“常立志”。志向能激發我們的熱情,增強實現自己目標的信心和決心。立志能充分調動人的智力因素,使人的志向與實際的活動密切統一起來。但光有志向是不夠的,要想成功,我們不僅要下定決心確定目標,而且要有達到目標的信心和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恆心。

新時代的中學生應當注重實踐。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説》中道:“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嚮往課堂外那豐富多彩的世界,我們需要在生活實踐中逐步地完善自己,不讓自己成為理論的“巨人”,實踐的“呆子”。

時代的步伐太快,需要我們“跑”進新時代,做新時代的中學生,創造精彩的明天!

紀錄片《閩寧紀事2022》優秀觀後感及心得3

回得去的故鄉,看得見的未來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發展逐漸出現一些問題:撂荒現象普遍、麻將賭博氾濫、基礎教育水平偏低、文化生活比較貧乏,留守兒童婦女數量龐大、“空心化”現象多有存在。這就違背了美麗鄉村建設的初衷。

我們要讓故鄉回得去,讓鄉村的未來看得見。

農村絕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鄉村建設要與時代以同頻率的步伐向前邁進,讓故園依舊,讓“小橋流水人家”的場面與我們同行,讓在外遠行的遊子有自己的歸屬,讓更多的老人、兒童得到温暖的陪伴,再無空巢之人,再無留守之痛,才能建設真正的美麗鄉村,展望更美好的未來。

建設美麗鄉村,有人走在了前列。

這就是進步,這就是發展,這就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們的希望。總有人説,理想與現實往往背道而馳。但是當踏上了中國夢的征途後,一切彷彿那麼和諧。在這條路上,鄉村建設如同煙火,偶爾冷漠受挫,但終歸發展;恰似人間,終有光明時刻。

鄉村建設如星星之火,照亮未來。

幹部下鄉,扶貧,帶給老無所依的農民情感與物質上的關懷;教育從娃娃抓起,多少個希望工程為鄉村的孩子們帶去福音,送去知識,傳遞希望。下一代的農民,不能只當建築工人、環衞工人、保安大叔、保潔阿姨、食堂大師傅。執政黨的不忘初心與創新引領,讓我們看見了“一個村莊裏的中國”。家是較小國,國是千萬家!村莊較能體現的發展變遷與開拓進取,小家的幸福才是大國的未來。

要求“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美麗鄉村建設正如火如荼。生產發展齊頭並進,生活寬裕無煩惱,鄉村文明小事起,村容整潔不懈怠,管理民主人人責,這就是美麗鄉村。家家户户燈火通明,卻又不忘初衷,傳統依舊,鄉村才是真正的“進行時”,農民的春天才會奼紫嫣紅、百花齊放。

建設美麗鄉村,讓故鄉回得去,讓鄉村的未來看得見。

紀錄片《閩寧紀事2022》優秀觀後感及心得4

“四月春光好,正是讀書時”。在春光明媚的四月,我有幸到百年名校——西安交通大學學習,五天的培訓,讓我受益匪淺,彷彿經歷了一次文化之旅,一場視聽盛宴。培訓結束後,仍然回味悠長,也引發了我對於鄉村振興的一些思考……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而鄉村振興就是要以農村經濟為基礎,努力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我認為建設美麗鄉村始終都離不開文化。

文化是生態宜居的守護者。鄉村的青山綠水是我們耐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中國自古以來就講究遵循自然法則而生存。繼承和發揚傳統的生態文明觀,讓人們懂得“仁民愛物”,發自內心崇尚自然,珍惜環境,才能從根本上守護住我們的青山綠水。

“鄉愁”對於鄉村來説是對鄉土文脈和故土文化的記憶。鄉愁可能是一棵長在村頭的古樹,可能是一間破舊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鄉的戲曲,還可能只是一位兒時的玩伴。這就需要加強對遺址遺蹟、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開發保護,傳承鄉村文脈,讓村民在精神上有歸屬感。讓更多鄉賢回到故土推動鄉村文化的傳承,建設美麗鄉村。

文化是產業興旺的金鑰匙。鄉村產業無論是農業還是第三產業,都需要注入文化內涵,否則就不能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我們平利是女媧故里,中國名茶之鄉。當我們的茶飲產業注入文化內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絞股藍和綠茶也會像西湖龍井、武夷山大紅袍一樣名揚四海。到那時,我們賣的就不僅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談到鄉村振興就會想到鄉村旅遊。而鄉村旅遊的持續蓬勃發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內涵。一個地方的歷史積澱、氣候環境、風土人情、飲食起居,風俗習慣等等構成了一個地方的地域文化,而這種文化帶給人們的是不同於其他地方的精神體驗。譬如,有人喜歡“大漠孤煙直”的蒼涼,有人喜歡“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們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讓每一個來平利旅遊的客人感受到這片土地與眾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鄉風文明的約束力。“仁義禮智信、誠孝檢勤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在鄉村振興中,如果我們充分發掘鄉規民約、族譜家訓這些道德資源,發揮身邊榜樣的力量。讓向善向美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凝聚人心、引領道德、淳化民風,那麼“路不拾遺”、“夜不閉户”、“鄰里和睦”等等都會成為村民發自內心的尊崇。

農村的公共文化建設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只有健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權益,提高鄉村文體活動質量,讓廣大村民在豐富的文化體驗中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

《周易·賁卦·彖傳》中解釋文化,“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無形的,它無時無刻都在影響着我們的“三觀”和生活方式,要想振興鄉村,就得以文化鑄魂。有了靈魂的鄉村便有了生機和活力,有了青山綠水和鄉愁,有了希望和未來。

紀錄片《閩寧紀事2022》優秀觀後感及心得5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我們指明瞭新時代鄉村發展的方向和目標。當前,農牧民仍然是牧區的主體人羣,而鄉村又是我們發展中最大的短板、難點和差距所在,基礎設施滯後、生產生活條件差、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水平低等問題仍然非常突出。我們要全面準確把握十九大報告提出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因地制宜做好振興鄉村的各項工作。

一是實現現代農業產業化。目前,我國農業發展方式仍比較粗放,傳統農業基本還是靠天吃飯。要改變這種現狀,就必須發展現代農業產業,走現代農業產業化之路。一方面,要改變傳統的小農經濟生產模式,實現農業生產過程的機械化,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另一方面,還要把先進的科學技術廣泛應用於農業,不斷完善農業的基礎科研、應用科研及推廣體系,不斷提高科技對增產的貢獻率,從而提高農業產品產量、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實現生產技術科學化。

二是聚焦精準扶貧,加快提高農牧民收入水平。目前,扶貧工作在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下取得了長足進展,對多數貧困村和貧困户來説,實現退出問題不大,下一步主要是黨委和政府要發揮好教育、宣傳、引導、組織、帶領、支持羣眾的作用,讓貧困羣眾實現穩定脱貧。提高農民自主脱貧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堅持“扶貧先扶志”理念,提振貧困羣眾精氣神,加強政策宣傳,搞好解惑釋疑,通過參觀成功典型等形式,幫助他們更新觀念、開闊視野,樹立信心。改進幫扶方法,探索在產業扶貧上儘量讓貧困户分擔點成本的做法,通過有效參與和投入,提高貧困户發展的積極性和責任心。完善政策設計,在政策支持上適當引入競爭性機制,通過“早幹多支持,晚幹少支持”的政策安排,激勵貧困羣眾不等不靠,積極主動地幹起來。

紀錄片《閩寧紀事2022》優秀觀後感及心得6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堅定實施的七大戰略之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城鄉差距仍然較大,農村發展滯後、農業發展不充分等問題日益突出。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着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必然要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戰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選擇。到20_年,我國將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並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只有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繁榮農業、富裕農民、振興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才能如期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根本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描繪了鄉村振興的美好願景和路線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遵循。產業興旺,就是要緊緊圍繞促進農業發展,引導和推動更多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形成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保持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旺盛活力。生態宜居,就是要加強農村資源環境保護,大力改善水電路氣房訊等基礎設施,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保護建設,保護好綠水青山和清新清淨的田園風光。鄉風文明,就是要促進農村文化教育、醫療衞生等事業發展,推進移風易俗、文明進步,弘揚農耕文明和優良傳統,使農民素質進一步提升、農民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治理有效,就是要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治理,加強基層民主和法治建設,讓社會正氣得到弘揚、違法行為得到懲治,使農村更加和諧、安定有序。生活富裕,就是要讓農民有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經濟寬裕,衣食無憂,生活便利,共同富裕。

紀錄片《閩寧紀事2022》優秀觀後感及心得7

今年作為“十三五”規劃的決勝之年,也意味着是決戰決勝脱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將與全國人民一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成功路上並不總是一帆風順,抵達終點前也難免磕磕絆絆,更重要的是,衝刺完成以後的前行方向又該何去何從。

對於脱貧任務和脱貧困難相對集中於廣大的農村地區,應該如何做到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發揮“1+1>2”的促進作用,需要我們規劃措施、具體落實雙管齊下。

在措施的規劃上,要體現全面覆蓋和精準針對的要求。對於重點的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建立相應的幫扶機制,保持一定的財政投入力度,以求總體穩定。對於欠發達的西部地區脱貧縣,可集中力量支持一批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因地制宜地推動當地產業發展,挖掘其自身發展潛力以及鞏固脱貧成果。對於返貧問題,健全防止返貧檢測和配套的幫扶機制,杜絕貧困户在脱貧和返貧之間的來回掙扎。對於農村地區的社會保障和救助體系,推動其積極與鄉村振興同配套適應,確保廣大的農村人口有應對風險、自然災害和疾病的能力。

在具體落實上,制定的政策離不開單位個人的落實,所以鄉村振興離開不專業人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需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懂農村、愛農民的“三農”隊伍。深入脱貧地區瞭解實情,根據當地特色和優勢條件,配套互聯網的信息資源,在鄉村振興中發揮引領作用。對於“三農”隊伍的下鄉問題,需要拓寬引才聚智的渠道,如通過現有的公務員招錄製度、事業單位招聘制度等方式,將“三農”人才聚集到鄉村來,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推進貢獻力量、發揮作用。對於“三農”隊伍的培訓問題,需要注重當地人才的訓練養成,通過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培訓等提升本地青壯年人才的知識文化水平和職業實踐能力,為鄉村培養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本土人才。

脱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兩者內涵都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屬異曲同工之妙。廣袤大地上,世世代代臉朝黃土背朝天的中國農民已經不再飽受飢寒之苦,如今在黨中央的帶領下將會走上一條愈來愈幸福的道路。

紀錄片《閩寧紀事2022》優秀觀後感及心得8

四月的清晨,微風徐徐,陽光明媚。我跟隨爸爸媽媽驅車迴翔安老家。我已經記不清回老家多少次了,只記得,每次回來,都能看到家鄉的變化。爸爸説,老家雖然和島內市區隔海相望,直線只有十幾公里,但是以前由於交通不便,從島內回家一趟,需要花費兩個多小時的路程。但現在不一樣了!自從翔安海底隧道通車後,從市區回老家的時間不到半小時。由於交通的便利,老家的開發建設速度很快,到處呈現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我們的車子剛進入村口,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整齊的大字——"美麗西濱,濱海新村",看了讓人精神振奮。爸爸指着標語對我説:“這一句簡短有力的口號,不僅是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縮影,還是全村人民建設幸福家園的信心和決心,更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無限憧憬。”聽完爸爸這段話後,我真為我的老家在這西濱村感到自豪!

我們繼續向村子裏面走, 你看,那一排排整齊劃一的新房子,獨家小院,花草環繞,還有那悠然自得又氣宇軒昂的中華田園犬護家,這種景象,我想在城裏應該很難找到吧。以前,村裏的人們以討海為生,現在很多人都做起了生意,海鮮館的生意可好啦,從島內專程來吃飯的人很多,中午吃餐飯還得排隊等候呢!奶奶看着這番景象,激動地對我説:“現在家家户户都有了小汽車,連接新機場的濱海東大道從老家經過,老家的人們,到島內市區逛街,到北站乘坐高鐵,都是非常快捷方便,咱們老家再不是以前偏僻落後的樣子了!”“是呀,現在村口的馬路都漂亮多了!”媽媽接着説道。

聽着奶奶與媽媽的對話,我回想起爸爸經常説的一句話:“我家出門走幾步路就是大海了。”是的,你看家門口的張埭橋水庫,就是大海帶給全村人民的寶貴財富。以前沒有規劃和建設,處於雜亂的狀態。現在正在規劃建設面積91.84萬平方米的濕地公園,這裏有國家級保護動物紫水雞和白鷺,生態環境將得到大大改善!還有位於村旁翔安隧道頂的揚帆公園,許多年以前,這裏還是一片荒蕪之地,經過建設者的辛勤付出,如今已經開發成面朝大海的開放式公園,成為了家鄉人民的活動場所,有跑步的,打排球的,散步的,跳繩的,在健身器材上運動的,人們和綠化樹木相映成畫,一副春意盎然,人類和自然和諧共處的景象。奶奶説趕上好時候了,她要在家鄉過着幸福的養老生活。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老家的人們正在用海的胸懷,討海人的氣魄,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引下,建設屬於自己的濱海新村!

紀錄片《閩寧紀事2022》優秀觀後感及心得9

我的家鄉在政和,政和有個美麗的鄉村叫“石圳”。媽媽對我説,從前這裏還是一個冷冷清清的小山村,大部分青壯年外出務工。村裏到處都是垃圾,伴着一條長長的臭水溝!媽媽説,是村幹部自己動手,讓村子變得乾淨、美麗。但又想到僅僅美麗還不夠,還得讓村民通過創業富起來。為此,鎮裏把石圳作為鄉村旅遊景點來打造,讓“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走出一條生態文明發展路子,促進鄉村振興。才有了政和的旅遊經濟蓬勃發展。我似懂非懂的對媽媽點點頭,對村幹部的叔叔阿姨們心生敬佩之心。

現在就請大夥跟着我們一家去看看石圳吧,走進石圳第一個映入我眼簾的就是“叮噹橋”了,我走進一看,原來是一座鐵索橋。橋邊上繫着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小鈴鐺,人站在橋上左右晃動就會發出“叮噹”“叮噹”的聲音,我想這就是橋的名字由來吧。許多遊客來到叮鐺橋上拍照留影。媽媽也趕緊拿起手機給我們拍照,“咔擦咔擦”, 叮噹橋上永遠記錄下了一位美麗的小女孩。

再來到的是“農家樂”啦!這裏賓客滿堂,看來媽媽説的讓村民通過創業富起來,便是如此,我好像理解了一些。我也是農家樂的忠實顧客哦,因為我是個小吃貨啦!老闆給我們端來了好幾碗蜜水燒仙草。媽媽又點了,薯條,炸雞,漢堡,雞翅和串串!哇……簡直就是一個字“香”!饞得我嚥了口口水,就拿起串串往嘴裏送。

走着走着來到了魚橋,媽媽給我買了包魚食,我和許多遊客站在橋中心一點兒一點兒往池塘裏丟魚食。“譁”的一聲所有的魚兒都往我這邊聚集。嚇得我手一鬆,把魚食全部都到池塘裏面去了,讓所有的魚兒都吃了頓飽,才看清了魚兒們有好幾斤重那麼大的,也有不到一斤那麼小的,有金色的、紅色的、黃色的、黑色的、灰色的,用色彩色彩斑斕來形容都不為過了,怪不得這麼多叔叔阿姨們都帶他們的孩子來這裏遊玩,有的孩子只看到過家裏的觀賞魚,都是好小個頭,沒有看到過這麼大的魚,還有這麼多美麗的顏色。

還有許多好玩的地方呢,有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廖俊波的紀念館,有壯觀的朱子書院,有迷人的紫微園,還有全國最高木廊橋等等,我説也説不完哦。在這裏我賣個關子,歡迎大家來美麗鄉村旅遊做客,相信你也會愛上這裏的!

紀錄片《閩寧紀事2022》優秀觀後感及心得10

湛藍的天空上,幾縷白雲點綴其間。鳥兒婉轉的啼鳴給這一片濃淡適宜的綠增添了一抹別樣的韻味。在坐車回鄉下爺爺家時,我心情頗好地欣賞着沿途的風景。

快到了家了!快到了家了!忽然,我慌忙掩住口鼻。爺爺家門前,有一條小河。説是小河,還不如説是一條骯髒的水溝。平時呀,大家洗衣服呀什麼的都在那兒洗,更有甚者還往河裏扔垃圾。久而久之,這條小河裏的水變得渾濁不堪,散發出陣陣惡臭,引得人人避之,連飛蟲走獸都不在此地久留。

誒?奇怪,想象中的惡臭並沒有“入侵”我的鼻子,代取而之的是一縷縷大自然特有的幽香。從車窗往外望:哇!這還是我印象中的那條小河嗎?怎麼……如此清澈?只見小河的水清粼粼的,如緞帶般滑過,又像九天上湧下的銀河之水,在陽光照耀下閃耀着點點星光。我不禁呆住了。將詢問的目光投向爸爸,他笑着解釋道:“這多虧了黨的領導!要不是的鄉村振興戰略,現在你看到的,還是那條‘臭水溝’呢!”看着我依然疑惑的目光,爸爸接着説道:“實施‘鄉村現代化’的理念使農村也得到了振興,這條小河只是鄉村振興計劃的受益者。咱們農村可今非昔比嘍!”

是呀!那一棟棟現代化的建築在陽光下閃耀着光芒,新建的兒童樂園中傳來陣陣歡聲笑語,寬敞的道路上絲毫沒有之前泥濘小道的影子……不僅如此,連農民們耕種的鋤頭啊、鏟子啊,也都退休啦!一輛輛嶄新的機器替代了它們。嘿,連隔壁的大嬸也化起了淡粧,跳廣場舞去了。我咂咂嘴,對這些變化表示驚歎。

看一看這條“改頭換面”的小河,再瞅一瞅那些現代化的建築,我不禁感慨:咱家門前的變化,真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