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功勛》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62W

《功勛》觀後感精品多篇

功勛觀後感 篇一

《功勛》當看這部電視劇時,讓你有一種使命感,我們民族的精神就是因為有了這些平凡而偉大的英雄們,使我們的國家強大,富強,人民幸福,富裕。我們當前的社會太需要這樣先輩們的為了自己的祖國無私奉獻的精神,在那麼艱難的時代,上至科學家下至普通的戰士,後方的家人,為了自己的祖國強盛,甘願付出一切的一切而無悔。

功勛觀後感 篇二

最近,我迷上了電視劇《功勛》,可以説一集都沒有落下。這部電視劇不僅有最好的製作團隊,還有最好的演員,給我們呈現出了一場罕見的視覺盛宴。當然,整部電視劇中最出彩的還是每個主人公的感人事蹟,這部電視劇用不同的敍事風格講述了八位功勛人物(于敏、申紀蘭、孫家棟、李延年、張富清、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人生中最精彩的故事。其中主要講述了于敏投身國防安全事業的故事,申紀蘭倡導”男女同工同酬”並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的經歷,孫家棟為代表的中國科學家永不言棄的探索精神,李延年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英雄故事,張富清作為戰鬥英雄轉業後紮根基層的故事,袁隆平為祖國和世界人民的温飽問題不懈奮鬥,黃旭華再現我國自主研發核潛艇的艱難歷程,屠呦呦研發抗瘧新藥青蒿素的全過程。

可以説,我們今天美好的生活,都離不開這些先輩的艱苦奮鬥、無私奉獻。可以説,如果沒有李延年這樣英勇的戰士,就不會有當前的太平盛世,如果沒有于敏這樣的科學家,我國的國防安全事業也不會取得今天的成就,如果沒有袁隆平爺爺這樣的人,不知道還有多少人在捱餓,沒有沒有屠呦呦奶奶這樣的衞生健康事業工作者,不知還有多少人在忍受瘧疾的折磨。

感恩有他們,感恩這些為祖國的建設事業默默無私奉獻的人們,是他們,讓我們生活在這美好的時代。向他們學習,以他們為榜樣,在自己的崗位上,紮實肯幹,不怕吃苦,爭取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為祖國的建設發光發熱。

《功勛》優秀的觀後感 篇三

電視劇《功勛》自9月26日播出以來,無論是演員的演技,還是品質內容都收穫了觀眾的一致認可。看到豆瓣開出了9.0的高分,很哥忍不住感歎:這支電視劇的“國家隊”果然不辱使命。

如今,《功勛》已播出過半,觀眾的口碑依然是不斷攀升的狀態。一位有品的網友這樣評價説:該劇不僅讓觀眾看到了為了祖國和人民奮鬥的功勛事蹟,更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們奉獻一生的功勛精神,這樣的電視劇應該多拍。

看到這位網友的評價,很哥真的好想大聲説一句“你不是一個人”。有一説一,電視劇《功勛》除了導演給力,主演陣容強大之外,這部劇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將嚴肅枯燥的故事講述得喜聞樂見,老少皆宜。另外,在已經播出的四個單元中,八位黃金配角也同樣奉獻了高光演技,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第一單元:《能文能武李延年》,導演—毛衞寧,主演—王雷

1、邵汶—劇中扮演三營長,畢業於上戲,1975年出生,46歲

不知為什麼,三營長一出場就給觀眾留下了特別好的印象。可能是三營長眼神中的堅毅,也可能是他雷厲風行的作風,總之邵汶扮演的三營長絕對是劇中非常出彩的配角。因為扮演者邵汶的表演既做到了張弛有度,又不虛張聲勢,所以憑藉出演三營長這個角色,邵汶成功圈粉了。

邵汶畢業於上戲96級表演班,和聶遠、郝蕾是同班同學。雖然名氣和兩位同學比起來差點意思,但他絕對配得上黃金配角的稱號,在《黑冰》、《京華煙雲》、《歡天喜地七仙女》、《我們都要好好的》、《將軍在上》等熱播劇中,邵汶都出演過重要角色。

2、魯諾—劇中扮演羅厚才,畢業北電,1987年出生,34歲

羅厚才是劇中的小人物,不僅擅長狙擊還喜好研究各種武器。從開始時的落後到成為英雄,扮演者魯諾把羅厚才的成長過程演活了,同時在劇中的東北話和口頭禪更是起到了強化角色感染力的作用。

估計有不少觀眾已經認出了羅厚才的扮演者魯諾,在於和偉主演的《巡迴檢查組》中他曾扮演過紈絝子弟張一葦,這個角色和戰鬥英雄羅厚才是不是反差挺大呢?雖然魯諾是一位年輕演員,但演技還是不錯的,在《老炮》、《百鍊成鋼》、《生逢燦爛的日子》等多部影視劇中,我們都能看到魯諾的身影。

第二單元:《無名英雄于敏》,導演—沈嚴,主演—雷佳音

1、王驍—劇中扮演陸傑,畢業於加拿大大學,1978年出生,43歲

王驍扮演的陸傑剛出場的時候給我印象有點不苟言笑,而且還和于敏不對付。不過隨着劇情的深入,你會發覺陸傑是一個非常有人情味的角色,一口流利的南京話不僅聽着舒服,而且還特別接地氣,你是不是也這樣認為呢?

説王驍是黃金配角,我想沒人會反對。在《巡迴檢查組》、《三叉戟》、《三生三世枕上書》、《光榮時代》、《暴風眼》、《流金歲月》等多部熱播劇中我們都能見到他。雖然出演的角色大多是配角,但在每一部劇中的表現都能收穫好評,這其實並不容易。

2、田小潔—劇中扮演郝所長,畢業於中戲,1970年出生,51歲

《功勛》播出過半,觀眾的口碑不斷攀升,這八位黃金配角功不可沒

田小潔扮演的老郝也是劇中備受好評的配角,一方面是人設討喜,在於敏和陸傑遇到困難時他總能挺身而出;另一方面演員的表演也非常到位,不疾不徐地呈現和表情管理的到位,都讓我們見證了老戲骨田小潔的表演功底。

説起來田小潔也是熱播劇的常客,在《中國式關係》、《楚喬傳》、以及《老酒館》、《沉默的真相》裏,他都有過上佳的表現。不過田小潔給很哥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角色是《黎明之前》中的反派處長李伯涵,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

第三單元:《默默無聞張富清》,導演—康洪雷,主演—郭濤

1、羅京民—劇中扮演孫玉蘭的父親,1956年出生,65歲

羅京民扮演的角色在劇中出場時間加起來也不到五分鐘,但卻奉獻了教科書式的演技。因為女兒一家要去艱苦的地方生活,他內心十分不捨,所以望着張富清一家人遠去的背影,兩行熱淚眼淚在老人家雕塑般的臉上閃光。這一幕很多網友都忍不住跟着落淚了。原來深沉的父愛如此樸實,我想誰看了羅京民的表演都會由衷地欽佩吧!

對於羅京民,觀眾即便記不住他的名字,也會想起羅京民扮演的角色。他是《士兵突擊》中許三多的父親,也是《我的團長我的團》裏善良的獸醫,還是《山海情》中的老村民。另外,在《隱祕而偉大》中很哥也見到了羅京民,你能説出他在劇中扮演的角色名字嗎?

2、遲蓬—劇中扮演張富清的母親,1960年出生,61歲

遲蓬扮演的是張富清的母親,雖然劇中的戲份有限,但遲蓬老師表演的層次感卻讓人歎為觀止。和兒子一家人説話時,她是微笑的表情;但孩子們離開後,她的失落和擔心的情緒又呈現出了不一樣的狀態。遲蓬生活化的表演,讓人看不出表演的痕跡,我想這才是演員應該追求的境界吧!

對於遲蓬,我想觀眾應該不會陌生,在《安家》、《覺醒年代》、《温州一家人》等影視劇中遲蓬的表現都非常不錯,演技不僅征服了觀眾,還讓她獲獎無數。

第四單元:《黃旭華的深潛》,導演—楊陽,主演—黃曉明

1、王洛勇—劇中扮演於所長,畢業於上戲,1958年出生,63歲

王洛勇扮演的於所長一出場就讓人眼前一亮,強大的氣場非常符合角色的身份。劇中他不僅嗓音低沉,台詞有感染力,同時眼神的堅定也讓人物的代入感十足。我想很多觀眾都認出了扮演者王洛勇,但資料顯示他竟然已經63歲了,看着也太年輕了吧?

於所長的扮演者王洛勇畢業於上戲,和孫淳、劉威是同學,出演過很多膾炙人口的影視劇,比如在《林海雪原》、《楊貴妃祕史》、《李小龍傳奇》、以及《我和我的祖國》中,王洛勇都有着非常不錯的表現。記得王洛勇還在《虎嘯龍吟》裏扮演過諸葛亮,形神兼備的角色呈現讓很多觀眾都記住他。

2、黃小蕾—劇中扮演春玲,畢業於北電,1981年出生,40歲

春玲是劇中嚴保國的妻子,與陳好飾演的李世英都是都是科研工作者的家屬。雖然戲份不多,但黃小蕾的表演非常自然,一點也看不到她以前角色的影子。

説到黃小蕾扮演過的角色,相信很多觀眾會想起《巡迴檢查組》中的方小靈,也會想到《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的傻姑。另外,黃小蕾還在《武林外傳》、《鹿鼎記》、《知青》等諸多影視劇中扮演過角色,稱其為“黃金配角”,很哥覺得一點也不過分。

看《功勛》電視劇觀後感 篇四

微博刷到了一個該劇的一個小片段,就開始上頭了。立馬點開了許久沒打開的某視頻app,開始追劇了。

上次追的還是《你是我的榮耀》,除了覺得玉兔和晶晶的愛情很甜,印象最深的還是看到了國家科研人員的不容易。

這幾天都在看《功勛》,配合着《那年那兔那些事》,覺得從無到有,科研人員真的很偉大,致敬先輩們!

“我們製造核武器,是為了讓別的國家的核武器不會爆炸”“我們不發動戰爭,但是要有面對戰爭的能力和準備,和平求不來,有實力才不會捱打”這是我們國家研發核武器的初衷啊,那個年代之前大家都被打怕了,我們不會去欺負別人,但是別人也別想欺負我們。

“ 這世界上有一種理論叫做平衡,在別人優勢下的平衡,那不是真正的平衡,我們想要真平衡就得發展核潛艇。”劇中台詞直戳人心,都是實力派演員,每個人物角色都演的特別好,很容易就帶入到了那個年代。跟着他們一起喜,跟着他們一起愁。以吾輩之青春,捍衞盛世之中華。向你們致敬!每個英雄背後都有個賢內助。他們在守國,而她們在守家。

我們站在歷史後來人的視角看先輩們,感覺到他們偉大,但他們的偉大和悲壯比我們想象的要深重的多。

今朝河山錦繡,這盛世如你昔日所願!

此生無悔入華夏。

《功勛》觀後感 篇五

《功勛》摒除了"人物傳記"的慣用敍事手法,集中闡述八位功勛人物取得成就時的高光時刻。八位主人公來自不同行業領域,性格也不盡相同,不同導演的拍攝風格各異,將帶給觀眾多樣的情感衝擊。在片方發佈的預告片中,伴隨着郭濤飾演的張富清滄桑有力的畫外音,八位主演飾演的功勛人物依次現身,他們是在不同行業領域默默耕耘、無私奉獻、舍小家為大家的英雄。畫面在稻田、山間、醫院、戰場、實驗室等不同場景切換,一段段往昔的崢嶸歲月就是對功勛人物"忠誠、執着、樸實"品格的生動記錄和詮釋。

《功勛》用單元劇的形式,將首批八位功勛人物的人生華彩篇章與共和國命運串聯起來。在預告片的結尾,王雷飾演的李延年發出的吶喊鏗鏘有力、振奮人心:"祖國會記得我們,親人會感激我們,是我們讓他們過上了和平幸福的日子,是我們讓敵人知道,我們的國家,無比強大,不容欺辱!"因為他們,中國人不再餓肚子;因為他們,中國人有了上天下海的能力;因為他們,中國人過上了和平幸福健康的生活。是他們的永不言棄才換來這無數個感動瞬間,共和國不會忘記他們的偉大功績!"

每個單元的主角成為海報的主視覺,造型均緊密貼合時代背景和人物身份。比如,李延年背後是熊熊戰火,展現了其戰鬥英雄本色;于敏背後的一排排燈陣是他一生驗算各種數據的象徵;黃旭華背後是波濤洶湧的大海。.。.。.而他們的親友、恩師們也依次出現在每張海報的下半部分,顯示着他們的成功背後離不開家人、同事、領導、戰友的理解與支持。海報下方的文字,也向觀眾傳遞了主旨:向功勛人物致敬,禮讚功勛人物的品格,號召更多的年輕人弘揚功勛模範精神。

觀看《功勛》觀後感 篇六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那位永遠不服老、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國家功勛獲得者的“90後”袁隆平老院士永遠離開了我們。斯人已去,精神長存。緬懷先生,踏着他奮鬥的方向努力前行。

傳承追求實踐出真知的科學精神。袁隆平院士生前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袁隆平院士是親力親為的,每天起牀第一件事是到田裏檢查,他對所帶的研究生説“培養研究生,因為是搞水稻的,我第一個要求你要下田,不下田,我就不培養”。正是有着異於常人的科學精神,吃苦奮鬥精神,湖南衡南基地早稻高產攻關田最高產量達到了畝產1500公斤,在江蘇南通的海水稻試驗田,最高畝產802.9公斤。打贏種業攻堅戰、端好中國人自己的飯碗,才有保障。袁隆平未竟的事業,將由中國水稻科學家們奮鬥實現,他所弘揚和代表的雜交水稻精神,將永遠成為中國人追求美好生活的不竭動力。

學習他淡泊名利追求卓越的人格品質。袁隆平院士從來不關注金錢的多少,即便獲得各方面的獎金,他也把這些獎金用在雜交水稻的研究經費中。穿幾十元的襯衫,戴十幾元的領帶。即便榮譽無數,他仍然能夠撲下身子,兩腳沾滿泥土來到水稻中研究水稻長勢。淡泊名利,才能矢志於畢生致力的事業。他已經把論文寫在中國大地上。鍾南山院士對袁老的評語真摯和簡約。這是袁隆平院士的人生寫照,也應是每一位中國人腳踏實地幹事創業的精神標杆。

珍惜來之不易的糧食安全。袁老的夢想是解決吃飯問題,但另一方面,浪費無度問題又從另一方向抵消着增產的努力。就在不久前,《反食品浪費法》剛剛獲得通過。在袁老去世後,有網友稱“今天他好好吃飯了,一粒米也沒剩”。確實如此,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牢牢記住“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以珍惜每一粒糧食來永遠緬懷這位不知疲倦的老院士。

如今,天問一號已經着陸火星,祝融號已經開始巡視火星。天宮一號飛翔太空,更多的成就正在創造,袁隆平院士未竟的事業,將在每一位中國人身上延續,將在每一位自強國人的奮鬥中實現。

國士無雙,彪炳千秋。袁隆平院士逝世後,無數湖南人,億萬中國人紛紛深切緬懷袁隆平,聯合國官微高度讚譽。榮譽無數,難抵億萬民眾的口碑,這就是袁隆平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處。

《功勛》電視劇優秀觀後感 篇七

《功勛》所書寫的功勛人物,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麒麟閣十一名臣”“雲台二十八將”等所刻畫的封侯拜相、封妻廕子的勛閥不同。《功勛》所塑造的功勛人物,“是千千萬萬為了黨和人民事業作出貢獻的傑出人士的代表。”李延年、于敏、張富清、黃旭華、申紀蘭、孫家棟、屠呦呦和袁隆平這八位功勛人物,是具有鮮明時代標誌的英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勛傑。

《功勛》八章的傳主們是有共性的。其一,他們大多出生在上世紀20年代,感受過“國破山河在”的倉皇,渴望着國家強盛的到來。正如孫家棟所説“做過亡國奴的人更懂得祖國兩個字的意義”,又如於敏所言“我們造的是國家的底氣,國家存亡的事,必須幹。”其二,他們都是平民家庭的子女,都胸懷“位卑未敢忘憂國”的赤子之心。即如張富清告誡子女“人只要活着就要關心國家大事”,或如袁隆平寫下“願天下人都有飽飯吃”的題詞。其三,他們立足在陣地、基地和田地,寄意寒星荃不察,敏於事而訥於言,在兀兀窮年中孜孜以求。黃旭華研製核潛艇前後歷經三十年,屠呦呦以大海撈針的“笨功夫”驗證民方數百個,申紀蘭的口頭禪是“我能受”,于敏借古抒懷的一句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觀看《功勛》觀後感 篇八

“媽媽,那個縈繞我一生的夢出現了。”9月23日,電視劇《功勛》發佈終極預告片,該預告片由袁隆平(黃志忠飾)的獨白開啟。為了“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而畢生躬身於稻田的科學家這樣袒露內心:“我感覺到一種使命,如孤筏重洋,像電光石火。”有孩子問,夢能變成真的嗎?他答:“能,只要你想。為了它,我用盡一生的勇氣和力氣追尋。”

作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理想照耀中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展播活動劇目,電視劇《功勛》取材於首批八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李延年、于敏、黃旭華、張富清、申紀蘭、孫家棟、屠呦呦、袁隆平的真實故事,以“國家敍事、時代表達”的藝術手法,用單元劇的形式,串聯起他們的人生華彩篇章,禮讚功勛人物“忠誠、執着、樸實”的崇高品格,致敬時代楷模。

該劇由鄭曉龍任總導演,李小明任總編輯,曹平、敦勇任總製片人。其中,《李延年》單元由毛衞寧執導、劉戈建、李修文編劇、王雷主演;《于敏》單元由沈嚴執導、王小槍編劇、雷佳音主演;《黃旭華》單元由楊陽執導、申捷編劇、黃曉明主演;《張富清》單元由康洪雷執導、陳枰編劇、郭濤主演;《申紀蘭》單元由林楠執導、鞏向東編劇、蔣欣主演;《孫家棟》單元由楊文軍執導、徐速編劇、佟大為主演;《屠呦呦》單元由鄭曉龍執導、王小平編劇、周迅主演;《袁隆平》單元由閻建鋼執導、宋方金編劇、黃志忠主演。

以夢想為索引,終極預告片揭開《功勛》裏一條貫穿八個單元的線索:為國家建立功勛的人物,他們是如何將個人夢想融於國家發展,在平凡中造就了偉大。孫家棟(佟大為飾)説:“飛向太空,是人類幾千年的夢想和理想,蘇聯人和美國人能做到的事情,咱們中國人也一定能做得到!”黃旭華(黃曉明飾)説:“核潛艇是國之重器。沒有核潛艇,被][核攻擊,就無法進行二次反擊。”于敏(雷佳音飾)説:“氫彈就是底氣,國家存亡的事,必須幹!”李延年(王雷飾)説:“當英雄,可不是那麼浪漫的,是要流血犧牲的!”

在投身國防安全事業的科學家心裏、在以身許國的戰鬥英雄心裏,個人的夢想始終與國家的夢想、民族的夢想相通。他們的夢想不只是實現個人價值,而是肩負着國之重任,承載着全民族的夢想。為了國家的強盛,為了民族的復興,他們無悔燃燒一生。

屠呦呦(周迅飾)説得毫不猶疑:“只要研製出新的抗瘧新藥能救人命,就應該大膽地嘗試啊!”袁隆平(黃志忠飾)咬定目標:“我現在就是想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株。”張富清(郭濤飾)願望樸實:“我駐村的首要任務,就是讓社員們的飯碗裏能裝滿實實成成的乾飯。”申紀蘭(蔣欣飾)放聲號召:“咱婦女就應該走出家門,參加生產勞動。”心繫祖國、造福人民,是這些功勛人物的共同初心。

預告中還出現了由孫儷、倪妮、張頌文、董潔、李光潔、陳好、孫茜等實力派演員飾演的功勛人物家屬。他們的丈夫、妻子一生致力於祖國建設,隱姓埋名,常常無暇顧及家庭。而作為卓越功勛背後的堅強後盾,他們給予了奮戰在前方的愛人、親人們最堅實的支持與鼓勵,以及無限的理解與包容。本劇也將擺脱傳統主旋律題材的刻板印象,更多關注到功勛人物背後的人,真實而立體地呈現偉大中的平凡,展示拼搏奮鬥中的家庭温暖。通過“小家”和“大家”的無法兼顧歌頌了功勛人物及其家人的犧牲和奉獻。

功勛觀後感 篇九

最近電視劇《功勛》的熱播,讓8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的事蹟為大眾所熟知。

我作為一名當代青年人,通過觀看這部熱播劇,從他們身上學習到了什麼是忠誠、什麼是執着、什麼是樸實,把為祖國奉獻、為人民服務做為了終身的追求。

其中戰鬥英雄張富清轉業後紮根基層的事蹟,幫助偏遠地區的百姓築大壩、通水渠、修掛壁公路等等,時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令人敬佩。

我們應該向功勛人物致敬,禮讚功勛人物的品格,帶領身邊更多的青年人弘揚功勛模範精神,踐行功勛優秀品格。

《功勛》觀後感 篇十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最近一直在刷到這句話,之前沒怎麼在意,但在10月1日國慶晚會胡歌的微電影讓我對它開始有印象,而這兩天的《功勛》劇集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這句話的含義。

《功勛》的第一篇章講的是7連指導員李延年,精彩的劇情,逼真的畫面,還原度極高的音效,每一幀都是電影質感,這一篇章總共有6集,每一集都有淚點。

作為指導員,感覺他就是全能的,他了解每個戰士的基本情況,更相信他的兵,所以他能理解小安東的所作所為,所以會有後面的“鋤奸行動”,讓那六個戰士成了真正的英雄。

他足智多謀,跟連長相得益彰,一個想到頭,一個就能把尾給做完美了,所以有了他們配合完美的奪下364.6高地。

他勇敢無畏,為了能支援八連、九連,不顧炮火紛飛,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做了一次試驗,得出了敵人炮火的規律以及保護自己的方式,成功保住高地……

最後的最後,三個連只剩下幾個人了,還能記得寧死不當俘虜,要拿着最後一顆手榴彈衝進敵羣,好在,集結號響起,他們成功活了下來。

當然,如果沒有一如既往信任他的上級領導,他的工作不可能這麼順利的完成,比如差點就被人臨陣換將,比如那次完美的“鋤奸行動”。

很可惜,這雙手沒能寫出心中那份感動的十分之一,那一羣羣都只是孩子,大多數人把生命定格在了最年輕的時候,只能説,這盛世如你們所願。

新聞報導,9月2日,第八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從韓國運回遼寧瀋陽,時隔71年,他們終於再次回到祖國的懷抱,只是歸來仍是少年。雖説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何處不青山,但中國人講究的還是葉落歸根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而今天我們的使命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