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無為”管理思想學習心得體會

欄目: 工作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03W

個人學習心得體會

“無為”管理思想學習心得體會

——“無為”管理思想

自從我礦開展創建學習型黨組織活動以來,我以好學、善學、勤學的態度來要求自己,堅持以需求為嚮導的學習,樹立不進則退的危機意識,促使個人素質得到了提升,思維模式有了轉變,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提高,真正在“學”、“悟”、“用”上下功夫,求實效。通過對《道德經與無為管理》這本書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體會頗深,下面我談談自己對這本書的感觸。

老子的“無為”思想不僅僅是道學的核心內容,也可以説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最能體現管理內容的智慧結晶。如何評價和領悟並用之於實踐,歷來受到各階層管理者的重視。古今中外有不少運用“無為”管理思想而取得令人讚歎的典例,更進一步表明了“無為”思想在管理上的精深微妙之處。

我認為老子的“無為”思想有三層含義。一是順應自然不妄為, “道法自然”是“無為”思想的根基。一年四季交換,萬物自生自長,“道生之,德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道德經》第51章)。老子認為這就是天之道的“無為”,所以人之道也應效法天之道的“無為”,遵循自然的規律,讓百姓自作自息; 二是遵循客觀規律去為,因為老子從來就沒有説過要無所作為,就連五千言最後一句話都還在強調要為:“聖人之道,為而不爭”。“無為”的目的是“無不為”;三是老子根據自已的政治主張而設計的治國方法,“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道德經》第11章)。就是説有形的作為之所以帶來利益,是因為無形的作為發揮了作用。對管理主體提出了要求,管理主體要“無為容人、謙退、守柔,才能無為而無不為”。

“無為”思想在管理上的意義

老子的“無為”思想包容着廣泛而又深刻的管理內涵,並非是玄之又玄的空泛理論,而是中華傳統管理思想的精華。老子的"無為"思想向我們提供了管理的原理和模式。“無為”通過“有為”來體現,實現“無不為”即“為一無為一無不為”這是一個完整的管理過程。在今天,我們也不得不為老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揭示出了管理的奧妙而折服。縱觀《道德經》五千言,我認為“無為”思想的管理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確立了管理的原則。“無為”管理思想要求管理主體的“無為”就是要順應自然,不做違背客觀規律和事物本性的事。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經》第25章)。遵循道的原則,效法天道,實現人與自然的平衡,達到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2) 提出了管理的方式。老子提出:“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道德經》第57章)。這種“無為而治”的領導管理方式,就是要領導者按照客觀事物的規律。運籌於心而不強作妄為,去為道德規範和行為認同,使人們能自覺地去實現管理目標。

(3) 強調了管理主體的修身。老子説:“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道德經》 第2章)。他很看重領導者的修身在治國理民中的重要作用,作為領導者,正人先正已,身教重於言教、不主觀行事,不以私據有,胸懷大志自謙而不居功。並將:慈、儉,不敢為天下先稱為“三寶”,作為修身原則,領導者要堅持做到慈愛不偏心,待人一視同仁;做到節儉,有不盡用;做到將自身的利益放在眾人之後。具備了這樣的無形作為才能治家、治鄉、治邦、治天下。

(4) 講求管理的藝術“無為”思想在管理上講“不爭”和“守柔”之智,老子説:“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道德經》第66章)。這裏的“不爭”是無形的去爭,把“不爭”作為“爭”的一種策略和手段,達到最大的“爭”,實現不爭善勝。對於“守柔”老子認為在自然界裏,新生之物都是柔弱的,但總是充滿生機和最具有活力的,這是“生”的自然法則。“無為”就要“守柔”,去效法自然。所以他説: “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至堅”(《道德經》第43章)。講柔弱勝剛強,似水無堅不摧, 在管理上,將自已處於柔弱的位置,充分發掘潛力,揚長避短,後發制人,便能攻無不克,無往而無不勝。“不爭”和“守柔”體現出“無為”思想的一種高超的管理藝術。

運用“無為”思想“修身”提高領導者的道德品質

“無為”管理思想在管理上首先強調領導者的“修身” 使其具備人格力量。老子對領導者的美德是這樣勾勒的: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 動善時”(《道德經》第8章)。這就是人們常説的七善原則,老子在《道德經》中各有分解。其宗旨就是作為領導者要有水的品質:滋潤萬物而不爭名爭利,處在眾人都不願去的地方,這樣更接近“道”,也就是更容易掌握到客觀規律。不論在什麼地方都堅持善德、奉獻仁愛之心,説話講信用,辦事求公道,發揮自已的長處,順應自然,選擇和把握時機不妄為。這就是一個領導者應該有的思想品德。

當前,我們要着力解決中國企業的問題,最核心的問題,就是要研究解決培養和造就一批社會主義德才兼備的企業領導者的問題。領導者道德品質的優劣對一個企業的興衰存亡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重視領導者的“修身”,以提高道德品質。在這個方面,老子給我們開闢了一條“修身” 之道。領導者如何“修身”,歸納老子在《道德經》中的內容,大致有四個要旨:

(1) 在少私寡慾上,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道德經》第7章)。領導者將自身的利益放在眾人之後,才能成為眾人前頭的領導。將自身的利益置之度外,便能獲得眾人的擁戴。在慾望上要節制,不能過分貪求。當前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做到“四忌四求”;一忌“私心”,務求正確對待羣眾;二忌 “貪心”,務求正確對待利益;三忌“野心”,務求正確對待權力;四忌“色心”,務求正確對待生活。可以説“無為”管理思想對領導者的“修身”要求與現實是吻合的。老子説得好:“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道德經》第2章)。即一個領導者應身教重於言教, 正人先正已,不居功不鑽營私利。老子認為,“道”生萬物,德養萬物,是無私的。人依“道”而行,也應無私。 老子所説的無私並不是要人們完全沒有私,而要先人後已、先公後私。這也反映出老子的人生觀。一個領導者能做到少私寡慾,樹立良好的形象,才能起好表率作用。

(2) 在自謙自省上,在老子看來自謙的表現是:不自大,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因為自大反而不能成其大;自我顯揚的反而不能彰明;自以為是反而不能昭彰;自我誇耀的反而不能見其功;自高自傲的反而不能成為眾人之長。足見自謙之益了。領導者要善於自省, 老子認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德經》第33 章)。作為領導者,必須具備豐富的知識和經驗,才能認識人使用人,但充分認識自已才是真正的明智。如果不經常自省,連自已都不能夠認識又如何能認識他人,發揮他人的長處呢?老子又説:“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道德 經》第71章)。領導者要在自省中找出自已的不足而加強 “修身”,不自省不知道自身的不足就會帶來弊端。

(3) 在功名榮辱上,老子提出:“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道德經》第2章)。不居功不自驕是領導者“德”的體現,不能做到這一點就是“有為”, 則是領導者無形作為的大忌。不求一已之功名,正顯示出領導者人格的崇高,因而勝過功名,名垂青史,“死而不亡者壽,”在職工心目中樹立高大的豐碑。在榮辱面前, 老子的看法是:“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道德經》 第13章)。他提倡看淡個人榮辱,崇尚事業,一個領導者投身於企業的管理與發展,其榮辱已在身之外了。如果看重個人的榮辱,則如大病患身,惶握不可終日就難以管理好企業。

(4) 在思想品質上老子提出了慈、儉、不敢為天下先。他稱之為"三寶",也是領導者品質的三要素:一是領導者要慈愛對待下屬;二要節儉,沒有節儉的精神就管不好企業;三是在自身的利益上不要走在從人的前面。老子在此將"不敢為天下先”與慈、儉相連稱為“三寶” ,主要是從領導者思想品質意義上來説的,更多是指在自身的利益上不敢為天下先。   

結合現實來感悟老子倡導的“無為”思想的“修身”之道,更能認識到他提出的無私、無慾、知足、外其身、後其身,三寶等“修身”原則的特殊現實意義。因此,我們在培養和教育企業領導者的時候,除了堅持政治原則外,監督與無人監督一個樣。塑造良好的品質,廉潔白律上就會產生一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感覺,使其自覺地按正確的政治和道德準則去行動,自覺地培養浩然正氣, 抵禦歪風邪氣,真正做到廉潔奉公。而老子倡導的“無為而治”的領導管理方式,其原則就是讓領導者做到“無為”,人們就會心幹情原地為實現羣體的目標而努力。值得我們當今借鑑。“無為而治”的領導管理方式,是以領導者自身的品質高尚為基礎的,強調領導者自身素質的影響作用,“無為而治”就是把領導者卓越的無形作為體現在有形作為上,達到管理上的“無不為”而實現管理目標。將“無為而治”,的領導管理方式用到我們現代企業管理中去,就會產生使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的管理職能綜合運作,發揮出更好的管理效果。最重要的是能夠解決管理中最難協調的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等老子的“無為而治”:“我無為而民自化”(《道德經》第57章)。後來發展到以道、儒、法諸家形成的觀點:“君無為而臣有為”。要將這種領導管理方式用於實踐,首先要從管理的角度去認識和理解“無為”和“有為”,才能做到“君無為而臣有為”。“無為而治”的領導管理方式,關鍵在於君無為,臣才能有為。縱觀處在困境中的企業,往往是在領導方式出了問題,領導者追求“有為”失去“無為”, 下面就無所為,甚至人才外流。“無為而治”的領導管理方式與西方現代的各類領導方式相比較,“無為而治”更具有超越勝和包容勝並融入了獨特的管理藝術,是推進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領導管理。"

結語

綜上所述, “無為”管理思想廣泛又深刻地接觸到世界的運動變化規律,崇尚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不僅能用於現代企業管理並能用於軍事、人生、人際交往、養生等諸方面。一個民族要立於世界文明之林,必須具有一定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這就需要具備一定的思想基礎,就要對本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發掘,重在繼承和弘揚。我們現在的歷史任務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就必須以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為指導,又必須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才能取得成功。中國的具體實際包含中國的文化傳統。我認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傳統的管理思想中,老子的"無為"管理思想仍有其特殊的價值,值得我們去繼承和弘揚。因此,將老子的"無為" 思想與現代企業管理相結合,完成中華傳統管理思想的現代轉換,是促進我國企業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 根據當前的情況,要正確的將老子的"無為"思想運用到現代管理的實踐,應着重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1)正確認識、理解和評價老子的"無為"思想。 雖經歷史的發展,但不可能包容現代企業管理的全部內容, 我們要重視發掘研究,擴展創新。還要從儒家、法家等諸子百家的角度去分析研討,形成立體認識,才能對老子的 "無為"思想理解得更完善。"無為"思想既可以用於治理國家、管理企業、參與競爭、自我修養、人生處事等多方面,但在運用中務必着力於基本原理,領悟其方法而靈活掌握,切忌死搬硬套。我們應該根據新時代的要求,對 "無為"思想的道德觀念的管理內容進行擴展創新,並賦予新的內涵,剔除其在小農經濟和封建專制基礎上所形成的消極因素,使"無為"思想中在傳統道德和管理上具有 價值和生命力的內容,在新時期得以繼承和弘揚。

(2)積極倡導"無為"思想在管理上的合理因素,研究"無為"管理思想的專家學者應從書本上走下來,與企業掛鈎,使理論研究的成果能儘快地運用到實踐,經受實踐的檢驗。還應利用多渠道多形式宣傳和倡導老子的"無為"管理思想。如開展"無為"管理思想系列講座、研討會等並通過新聞媒介較為廣泛地介紹"無為"管理思想的要旨,使各個企業的領導者能夠認識"無為"思想在當今企業管理上的重要意義和作用,才能真正將"無為"思想運用到企業的管理實踐中去。

(3)重視收集、分析和總結"無為"思想在現實中的運用效果,推薦典型示範,以點帶面,以利推廣。應認真學習"無為"思想與現代管理相結合方面的系列知識叢書,像張緒通博士所著的《道學的管理要旨》、《大道》等,實用性很強,在管理中具有現實指導意義,教益匪淺。切實地使"無為"管理思想為現代經濟建設服務,促進我國企業管理的全面提高。老子的"無為"思想所具有的一般性、永久性的管理因素正是現代企業管理所要利用的。我們有充分的理由堅信:"無為"管理思想的合理因素,必將在現在和未來的企業管理中顯示出永恆的魅力,迸發出璀燦奪目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