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心得

欄目: 工作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24W

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心得

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心得1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科技人才不斷攀登科技高峯,國家才能走向發展高峯。要深耕科技人才成長沃土,營造敬才重才尚才愛才的濃厚氛圍,大力培養、引進、用好科技人才,讓科學技術造福人民、引領發展。

精心培育,鍛造愛國奉獻精神。中國的知識分子歷來有濃厚的家國情懷,愛國奉獻精神在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中不斷傳承發揚。培育、引進科技人才,最重要的是賦予他們“精神屬性”。要在科技人才中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培養他們向科技要問題、要方法、要答案的品質,引導他們堅定科技報國、科技為民志向,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科學技術成果用到提升社會發展水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實踐中來。要做到精準識才、精準選才、精準育才,在各行業各領域發掘培養頂尖人才,提升科學素養和攻堅能力,練就“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毅力和“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無私奉獻,切實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搭建舞台,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實現科技創新,需要科技人才的智力支撐,也需要搭建起人才施展本領的舞台。要建立完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和使用體系,給科技人才描畫一個德才表現的“全景像”,制定一張精準使用的“説明書”,切實把科技人才的創造活力“量”出來,把潛能挖掘出來,貼上“實用”標籤,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當其時。要結合地方科技發展水平,為科技人才隊伍提供科研攻關的技術保障,不斷深化科研院所同地方政府、企業的“產學研創”合作模式,鼓勵科研院所在地方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和實踐基地,推動地方建立科技人才“智庫”,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決策諮詢和科技指導。要結合實際建設科研基地和產業園,優化科技人才工作環境,為科技人才創新創業提供政策支持,推動科技人才把“金點子”轉變為實實在在科研成果,實現更多從“0”到“1”、從弱到強的突破,為科技自立自強打下堅實基礎,讓人民享受到科技創新帶來的豐厚成果。

優化服務,涵養尚賢愛才風氣。“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崇尚科技、發展科技要從尊重科技人才開始。以誠相待、以禮相待、以心相待,科技工作者們自然會全心全意為國家為人民殫精竭慮付出。在20_年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要大力營造敬才愛才、崇尚賢才的濃厚氛圍,真誠關心人才、愛護人才、成就人才,為科技人才“鬆綁解縛”,暢通申報審批“綠色通道”,不能讓“繁文縟節”把科學家的手腳捆住,讓科技人才把精力都用在事業上。要強化科技人才激勵關懷、服務保障,針對科技人才開展精準服務,經常性開展科技人才交流、療養、慰問,在全黨全國全社會形成崇尚科學、尊重人才的氛圍,切實增強科技人才在心靈上的歸屬感、獲得感、成就感。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如何在這“大變局”中把握機遇更進一步,創新創造是關鍵。要引導廣大科技人才們繼續發揚艱苦奮鬥、無私奉獻、愛崗敬業精神,把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融入奮鬥歷程,讓科技之花綻放在祖國每一片土地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創新創造的磅礴偉力。

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心得2

巨星隕落,舉國同悲。7月30日,與錢學森、錢三強並稱為三錢的一代大師,中國近代力學之父、應用數學之父的錢偉長溘然長逝。豐富而傳奇的人生、深厚而偉大的科學造詣、愛國敬業的品德、創新求實的理念、崇高而樸素的情操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精神財富。他的離去,是我國科學界巨大的損失,更是我國科教事業的巨大損失。

我們緬懷他永遠以祖國為重的精神。錢先生一生曲折,兒時生活動盪,求學於戰亂之年,有低潮的落漠,也有被重用的輝煌。但是他一生中的所有重大選擇都以祖國為重:為了祖國,他放棄了自己的文史特長,在物理課只考了5分的情況下,死磨硬泡地上了物理系;為了祖國,他放棄了國外優越的生活和如日中天的學術事業,回到祖國教書育人;為了祖國,他以祖國的需要當作自己的專業;為了祖國,他一直執守着自己的工作崗位,國家需要我工作到什麼時候,我就工作到什麼時候。

我們緬懷他追求創新的精神。錢先生不僅是著名的科學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教書育人是他一生的理想,不斷創新是他一生的追求。早在清華大學任職時,他就發文對當時清華大學照搬蘇聯模式提出異議,與當時的時潮格格不入,以至於遭到被批判之災。自執掌上海工業大學(後與其他學校合併成上海大學)開始,他的教育創新實踐真正開始。他提出破四道牆的口號:拆除學校與社會之間的牆,開放大學;拆除教學與科研之間的牆,反對照本宣科的教書匠;拆除各學院與各專業之間的牆,改變隔行如隔山;拆除教與學之間的牆,資深教授走上了基礎課堂。此外,他還在全國高校首推短學期制、學分制和導師制,並且精簡教學大綱。

我們緬懷他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年輕時,他不為名利,選擇歸國奉獻祖國;年老時,他老驥伏櫪,為科技和教育事業續寫人生輝煌。他有很多稱謂:科學家、政協副主席、大學校長、教授但他最喜歡是錢校長,因為校長不是什麼官。最重要的是全身心投入。他在上海大學不拿工資,在上海甚至沒有自己的住房,他對自己從來不考慮,只要事情辦得對國家好就行。

斯人已逝,風範永存。我們永遠紀念和緬懷他的精神,並加以學習和弘揚,為我國的科學事業發展,為創新型國家建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心得3

“節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經歷了閉關鎖國,經歷了貧窮落後,在幾代人不懈的奮鬥下,中國終於脱胎換骨,能立足於世界科學時代。

首屆世界公眾科學素養促進大會上發佈的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公民素養素質提高了,然而一些缺少科學依據的言論還時常出現在人們的眼前,錯誤、荒謬的引導性言論屢見不鮮。對此,我國提倡提升科學素養,掌握科學思維和科學思想,運用科學技術處理社會事務,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那麼該如何提升科學素養呢?首先我們應先認清缺少科學素養的危害。魯迅的作品《藥》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缺少科學素養的人們認為吃了人血饅頭便能治病,這種低素質的國民水平是造成時代腐朽的原因,因此,一個國家無論在社會發展還是在科技發展方面,都離不開科學素養。

而提升科學素養的方法在於腳踏實地提升教育質量。知識能使人建立起科學的世界觀。在人人懂科學,信科學的情況下,喝白酒能抗癌,閃電不會兩次擊中同一個地方,這樣損害人身體健康和人身安全的言論即使出現,也不會博得信任,因此,務實務力,宣傳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文化,從點滴做起,方能有效地提升公民的科學素養。

一個國家公民的科學素養能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發展情況和實力強弱,為此,國家對於提升文明科學素質做出的努力也是可觀的,而我們青少年對提升國民素質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因為這樣的科學素質是需從小培養的,我們青少年一代能夠做好,那麼國家末來科學素質的提升便指日可待了。但前提是我們青少年要從自身做起,具備基本的科學知識,學好文化知識,提升自我,影響周邊,以利國利民為己任,讓我們國家有一個科學的未來。

腳踏實地,務本精神,提升素質,方得始終。

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心得4

在這個時代,科技創新也是越來越多了:懸浮牀,沙發,出門不用再開車,並且可以鍛鍊的風火輪。可以隨意換跟的高跟鞋以及可以放很多東西的行李箱

很多人都説發明創造多半是因為努力而來的,我並不反對,因為,電燈是愛迪生經歷了數千次的實驗而來的,更是因為他的努力,才有了這偉大的世界發明之一。還有一些偉大發明的創造者,他(她)們的創新都是通過努力才得來的,但是,還有一些科技創新並不是全因努力而成功的。

首先,就是瓦特,蒸汽機是他在現實生活中因為一些細節而創造出來的。蒸汽機的這一偉大發明的源頭,其實就是平時,水燒開時鍋蓋會沸騰起來。也就是説,有一些發明創造是源於生活當中的點滴小事。鋸雖説在現在不常用,都被電鋸代替了,但,電鋸的靈感是來源於鋸的,它的發明者魯班,是因為細心而創造出的鋸。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魯班和弟子們上山去,但在半路,他的手被山坡上的一株小草劃傷了。他很奇怪,於是,他又將手放上去,又出現了一道血痕,於是,他想:唉,如果用這個來造一樣工具,那麼,砍樹不更輕鬆嗎?後來,就有了鋸,所以,發明創造還在於細心。

類似的發明還有很多,發明創造不管是努力,還是信心,還是源於生活,都為人類的發展提升了一個層次!不管你是誰,是幹什麼的,只要認真,細心,關注生活,你也會有所科技發明創新的。

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心得5

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時期,科技工作者在黨的領導下樹立起一座座科技創新的豐碑,形成了科學救國、科學報國、科教興國、科技強國等鮮明的精神品格,鑄就了“兩彈一星”精神、新時代北斗精神、載人深潛精神、探月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獨特的精神氣質,融進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成為全社會和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20__年5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大力弘揚以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為核心內涵的科學家精神,要求“力爭1年內轉變作風改進學風的各項治理措施得到全面實施,3年內取得作風學風實質性改觀”。今年是作風學風能否取得實質性改觀的關鍵之年,但不應是弘揚科學家精神的終點,應認真總結落實經驗,持之以恆弘揚科學家精神,鑄牢科技創新的精神根基。

應該看到,弘揚科學家精神的制度建設和改革成果更加成熟定型。黨中央出台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__-2035年)》等相關文件及新修訂的《科學技術進步法》,都對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學風作出規定。堅持“四抓”定位,加快轉變政府科技管理部門職能,深入推進科研領域“放管服”改革。“破四唯”“立新標”並舉,紮實推進科技評價制度改革。完善功勛榮譽表彰制度和科學技術獎勵制度,對作出重要科技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建立常態化的學術不端查處、通報機制,築牢學術道德底線。保障學術自由,保護科技工作者合法權益,營造追求真理、勇攀高峯、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學術氛圍。

應該看到,弘揚科學家精神的政策要求和保障措施得到系統落實。相關部門和機構建立健全工作機制,通過多種方式落實《意見》要求。科技部在系列規劃及政策制定中落實相關要求,組織編輯出版“科學家精神叢書”,加大了學術不端查處通報力度;教育部出台或修訂相關政策,推進科學家精神進教材、進校園,深化科技評價制度改革,堅決杜絕片面搶挖人才和教師;中科院建設一批弘揚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和示範基地,組建科學家精神宣講團,組織系列報告會,出版《百位著名科學家入黨志願書》等圖書;中國科協構建科技工作者之家,發出系列倡議,組織系列論壇、報告會及主題展覽,出版《弘揚科學家精神——走近100位科技工作者》等圖書。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光明日報等主流媒體更加重視科學家精神宣傳報道;20__年11月,國務院新聞辦就“弘揚科學家精神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舉行科學家代表與中外記者見面會;20__年9月,中宣部就“科技報國創新為民”舉行科創領域黨員代表與中外記者見面會;20__年,“時代精神耀香江”之百年中國科學家主題展暨月壤入港、仰望星空話天宮、大國建造主題展成功舉辦。新聞宣傳力度顯著加強,為加強作風學風和學術生態建設營造了良好社會氛圍。

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我國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更加需要我們弘揚以愛國和創新為底色的新時代科學家精神,進一步激勵和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爭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創造者、建設科技強國的奉獻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踐行者、良好社會風尚的引領者,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匯聚磅礴力量。《意見》落實預期將完成階段性任務,但弘揚科學家精神和加強作風學風建設是一項久久為功的事業,仍然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結構性問題。

首先,各部門和機構積極落實《意見》要求,但行政化推進宣傳工作的色彩比較濃厚,對青年科技工作者和本部門特色資源挖掘不夠,開放共享工作力度需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分工合作機制仍存在提升空間;其次,主流媒體顯著加強科學家精神的傳播,但對於佔有較大流量、在普通受眾特別是年輕人當中比較流行的新媒體平台覆蓋程度還不夠,針對性內容建設和多渠道展示形式仍有待創新;再次,科研誠信與倫理制度建設明顯加強,但實施細則與配套政策相對滯後,與旗幟鮮明地表彰先進典型相比,對典型學術不端事件和存在較大爭議的一些灰色地帶的處理不夠嚴厲、明確和及時;最後,部分機構基層的微生態仍然沒有得到顯著改善,學術民主的氛圍不夠濃郁,傳統評審評價機制不利於青年科技人才脱穎而出。

未來5~15年是科技強國建設的關鍵時期,要將《意見》要求適當拓展、深化,納入正在制定或實施的科技強國行動綱要及相關規劃之中。針對新形勢與新挑戰,提出四點建議:

第一,建立部門和機構統籌協調、分工合作的推進機制,結合部門機構特色,挖掘新時代科學家精神資源,將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系統融入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第二,加強主流媒體與新媒體合作,發揮主流媒體內容製作科學性、專業性、權威性與新媒體大容量、實時性和交互性等優勢,拓寬傳播渠道,提升傳播質量與效果;第三,統籌抓好弘揚科學家精神和加強作風學風建設工作,明確底線責任及突破底線後的處罰辦法,堅持正面教育引導和負面規範約束並重,加強科學共同體自律與社會倫理、道德及法制他律;第四,加強科學共同體基層創新文化建設,營造學術民主、開放包容的“微生態”。堅持以科技創新質量、績效、貢獻為評價導向,引導科研人員堅守初心使命,研究真問題,真研究問題,通過“揭榜掛帥”“賽馬”等新機制,為青年科技人才脱穎而出創造更多機會。

Tags: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