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二讀書筆記邊城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2.85W

高二讀書筆記邊城

《邊城》是沈從文先生的代表作,它展示了一個和諧、純淨的湘西世界。在這桃花源式的理想世界裏,沈從文先生為我們展現了山城茶垌碼頭團總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與擺渡人的外孫女翠翠的曲折愛情。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高二讀書筆記邊城,請您閲讀。

高二讀書筆記邊城1

年少時讀書,便喜歡沈從文,喜歡他筆下煙雲瀰漫的湘西,喜歡那些似乎可以擠出水的青春和樸素得發不出聲音的愛戀。喜歡《邊城》,一條小船將一個女子的生命從純真的此案擺渡到彼岸未知而複雜的世界。

翠翠正如她的名字一般,是一個純粹的孩子,也會有恐慌嗔怪,也會有言笑晏晏。那是屬於她的,亦是整個湘西茶峒的清與翠,不帶一絲污濁,放眼望去,人景皆為天賜。

可是,流光奔逝得太快,從不等待笨拙的選擇,只是稍稍耽擱,就驚覺已被它拋下了太遠。翠翠是這樣,天保、儺送又何嘗不是如此?一場單純樸素的愛戀,翠翠不説也不清楚,天保、儺送不説卻十分清楚。兩人唱山歌,是他們第一次明確表達對翠翠的喜歡,只是後者仍不知情。

於是,便這樣的錯過,最終無法回頭。

在小説的結尾寫着:“他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可這個“明天”又是多少個日日夜夜呢?有人説希望儺送回來,與翠翠終成眷屬。然而,天保的死,卻是橫亙在兩個人之間的鴻溝,填不平,也邁不過。其實戛然而止的劇情恰到好處,美滿或遺憾,都是一個很美好的夢。

我想問翠翠,寂寞嗎。翠翠的等待告訴我們,不寂寞。正如三毛所言:“寂寞如影,寂寞如隨,舊歡如夢,不必化解,已生共生,要割捨它倒是不自在也不必了。”等待與時間無關,它是一種習慣,自由生長,而她卻無力抵抗。

有時我們也在等待。幼年時固執地站在窗前,只等擁有那個玩具;青年時等春花等秋雨,等一切美好的未來;中年時等一場眼光交匯的愛,等一個相濡以沫的人;暮歲了,等每一天的日出和日落,等離開的日子。

佛説人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懼會,五陰盛。

翠翠這一生,也許是苦的,祖父離去,儺送不歸,孤身一人,在小船上擺渡往來的過客,他們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翠翠這一生,也許是甜的,那年的儺送,那年的端午,永遠刻入翠翠心裏,生生世世流年碎影,天荒地老莫失莫忘。

但幸好,她能有那些回憶度過餘生。如翠翠,如我們,這世界上總會有一個如儺送一般的人,能夠顛覆你的世界,如同南風掠過滄海,潮起潮落,此生再不能靜謐。

可南風掠過滄海,誰又忍心責怪?

高二讀書筆記邊城2

一口讀完這本書,我便不得不承認,沈從文先生寫的東西是有魔力的。《邊城》就像一部詩化了的小説,沈先生用清新雋永的文字描繪出一副明媚秀麗的風景畫,使人如置身於小城的山光水色之中。

湘西小城的至美與小城人民的正直樸素,讓我無法不去了解沈先生。沈先生生在湘西,長在湘西,對故鄉人民有着特殊的深厚的情懷。於是,先生用他的“湘西情結”、充滿柔與活潑、充溢着水的靈性的筆觸勾勒了湘西人民生活特有的一面,迴盪着對故鄉的熱愛與眷戀,演奏出一曲温婉的田園牧歌。

《邊城》展現給我們的是一片未被世俗所污染的淨土,那裏有一羣善良之人,人性美在他們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但是啊,小説中的人物彷彿都過分善良,都太替別人着想,所以,就釀就了一場悽美的愛情悲劇。大老與二老的愛情之爭在我看來十分温柔,他們都不願意佔對方便宜——即便是爭,也要爭的公平大方。他們各自努力,想要得到翠翠的認同。可就在天保看到自己的命運後,他毅然的放棄了,將希望留給了二老,獨自一人踏上了航程。但所有人都沒有料到,天保在出航的過程中竟不幸葬身海底。儺送因為哥哥的逝世,最終並未再向翠翠走去,而是選擇離開小鎮遠行。無知天真的翠翠只能孤單地等在渡口,等待心上人有朝一日向她招手。“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先生筆下的這座邊城遠離了喧囂與紛擾,只留下寧靜與質樸。小城裏有悠悠的河水,有隱隱的青山,有淳樸的人家。這個被人遺忘的小城,如同世外桃源一般,有最美的風景,有濃烈的人情,有純真的愛情。可當時的湘西卻已經變得冷漠、自私、懦弱。先生失望、糾結,在這種情感的催促下,他完成了《邊城》——這部“牧歌”式小説。這是先生心裏的邊城。

那我們心裏的呢?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座沉默的、質樸的城,可是它是否還在?它是否在日復一日地波濤洶湧中早已面目全非?它是否在歲月的洗刷中被侵蝕得破爛不堪?希望它沒有。

每個人心裏的那一座邊城都是一個世外桃源。它不受沾染,靜靜地立在你心底最柔軟的地方。而你,也在默默地守護着這一座城,為人處世不卑不亢,不急不躁,温柔細心的對待他人,用笑容温暖他人。你心中的邊城依舊完好,一如你的初心。

但有的時候,經歷了太多的世態炎涼,爾虞我詐,邊城漸漸被腐蝕,被風化,在風雨中搖搖晃晃,滿身漏洞,不堪一擊。這時,你也同心底的這座城一樣,變得世俗,醜陋。

每個讀過《邊城》的人,都在嚮往着這個“邊城”,殊不知,邊城就在他們的心裏,只是因為他們自己的粗心大意,那一座邊城已經消失不見。所以,守好心中的這座城吧,它是你的信仰,它是你的化身,每個人都只有一座城,每個人都是一座城。

高二讀書筆記邊城3

雨後,我坐在陽台,讀着《邊城》。

這部小説初讀之下,語言很平淡,情節甚至算得上是平凡,但細讀之下,又會被小鎮的悠閒適意,爺爺的樸訥,翠翠的可愛以及字裏行間的自然、優美、詩意所吸引。讀着讀着,似乎自己也融入了這個很多年前的故事中。

小説開頭向我們展現了那片寧靜的自然風光,寥寥幾筆勾勒出翠翠和爺爺簡單的生活中透出的那些快樂和活力,然後便講述了那個熱鬧的端午節,翠翠的愛情便是從這時拉開了序幕。

到了小説的後半段,看得我有些急躁起來。翠翠的愛情之路似乎愈發崎嶇了,就像京劇《三岔口》給人的感覺一樣,一件兩情相悦好事卻被一連串的誤會打亂,總也成不了。

船總的兒子大老、二老都喜歡上了翠翠,剛剛開始競爭,大老的殞命卻讓一切都發生了變化。二老不再那麼堅定地要娶翠翠,船總開始對爺爺有偏見,而爺爺的木訥和口拙也讓船總和二老對他產生了誤會。

小説接近尾聲時,一場暴風雨帶走了爺爺年邁的生命,也許,它也同樣粉碎了翠翠剛剛萌芽的幸福。

在整部小説裏,最幸福的人應該是爺爺吧,這位帶着那個時代典型特徵的老船伕,他敬忠職守的在崗位上奉獻了50年,他擁有過平凡的妻子、可愛的孫女、幾十年的至交老友,也經歷過妻子的死亡,女兒的離去。最終在對孫女的擔憂中與那條渡船夥伴一起逝去。雖然一生清貧,但這也算是完滿的一生了。

讀完了《邊城》,我的心也變得酸澀、潮濕起來,不知是因為窗外不曾停歇的雨點,還是文中的翠翠那飄渺的幸福。或許,二者皆有吧。

《邊城》就像一首淡漠的笛曲,從我的腦海裏捲過,留下了淡淡的淒涼和哀傷。我本不是什麼易動感情的人,卻在這個昏昏沉沉的陰雨天,因為這個簡單的故事,生出了想哭的衝動。

我記得,有這樣一句話,悲劇美就美在它的它的殘缺。《邊城》就是如此吧。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這模凌兩可的結尾似是給了些希望,但又像是對翠翠的安慰,讀起來有些悲哀和無奈。

合上書頁,我不禁遐想,如果沒有那場暴風雨,如果爺爺不那麼木訥,如果大老沒有死,如果翠翠主動一點,甚至,如果這個故事發生在這個時代,那麼,她現在該是幸福的吧。又或者,有了那些如果,翠翠便不是原來的翠翠,邊城便不是這一個邊城。

文末,那座在暴風雨中倒下的白塔又重新建造起來了,似乎是在告訴讀者,雖然那場暴風雨中逝去的很多東西已經回不來了,但風雨過後,活着的人還是要繼續生活的。

《邊城》讓我品出許多對現在生活有裨益的道理來,比如溝通,比如堅強比如……

高二讀書筆記邊城4

世上本應有許許多多的愛情故事。然而有的人相遇相守,花落風起,相視一眼卻似已緣定今生。有的人錯過,卻殊不知,錯過了一時也許會是錯過了一世。一如翠翠與儺送二老。

小説開篇便着力描寫了茶峒與茶峒人家。是那樣的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是那樣的民風淳樸,仿若世外桃源。人人都安寧祥和,樂善好施,展現出了人性中最善良的一面。就連歷來為人所詬病的妓女,在沈從文的筆下,也被渲染上了相思的情節。如夢如幻的背景,也許早已暗示了那一場最美的相遇。也只有在茶峒這樣的地方,才會發生如此驚豔的相遇與如此傷感的錯過。

翠翠自小便與她的爺爺——一個老船伕,以及一條黃狗相依為命。隨着這山中的小精靈一天一天長大,她的秀美也逐漸為人所知。大老,二老不約而同地喜歡上了翠翠。知曉對方心意的兄弟倆決議以唱歌來決定這一切。但是老船伕的“張冠李戴”,大老偶然的死,卻讓一切蒙上了一層陰影。二老的外出不歸,老船伕的雨夜身亡,更添加了一份悲劇色彩。小説以翠翠對儺送二老的遲遲等候為結尾,更令人不勝唏噓。不知翠翠獨坐窗邊望江遐思時,是否會追溯到初遇的那一刻。少年意氣風發,少女眉目低垂,一切的一切早已在暗中萌動。

翠翠與二老的初次相遇,竟是有些好笑。兩人的初次對話,是因一場誤會引發的玩笑般的口角。短短三言兩語,卻暗暗撩撥了兩人的情意。翠翠得知對方是二老後的羞怯,恰恰印證了她早已暗生的情愫。一朝相語,一夕相牽,説是一見鍾情想來也不為過。少年與少女於月下的碼頭相遇,一顰一笑,搖曳開了心頭團簇的星雲。

自初遇後,兩人不斷的相遇,也不斷的分別。直至二老為翠翠唱出那一曲纖歌。是夜,夜間河上的氤氲,阻隔了人們眺望對岸的視線,卻阻隔不了少年清澈的歌喉與熱情的希冀。歌聲飛向彼岸,也飛入了少女的夢中。夢外山泉清冽,芳草葳蕤。也許在這場芬芳的夢裏,佳人於一場落花中絕世而獨立,柔軟的虎耳草緊緊簇擁着這山間的公主。恍惚之間,一曲笙簫在她身後吹響。她粲然回首,一笑傾城。遠處,他站在飛舞的花瓣間,嗚嗚地奏響相遇的驚喜。她追着落花翩翩作文起舞,再是一笑,已傾人國。儘管二老和翠翠此時隔着山泉與清夢,但我相信,他們此刻的心緊緊相依。當歌聲暫歇之時,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無形簾幕卻有意隔開了兩人的命運。誰能想到,如此一曲竟成離殤。

最美的相遇之後是錯過的開始。老船伕為人擺渡了一輩子,卻沒能擺渡好自己孫女的命運。一連串的誤會,使翠翠最終只能等待。這當然是一個悲劇,但也不失為一個浪漫的結局。二老什麼時候回來,甚至會不會回來,都不得而知。但即使歸期未定,翠翠也願意守韶華向遠。只因不願再重複因害羞而導致的“山有木兮木有枝”的悲劇,只因不願再錯過自己一生中最愛的人。不知乘月幾人歸,落花搖情滿江樹。也許在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念想後,少年會乘一支輕蒿,從少女的夢中,跳入少女的身畔。相信所有讀者,在讀到小説結尾的時候,都會默默為翠翠與二老祈禱祝福。

品讀這樣的愛情故事,是對心靈的一種洗滌,也更會令人相信田園牧歌般的愛情。如今在浮躁的現代社會中,人們步履匆匆,恬靜安然的心靈似乎與我們漸行漸遠。再難尋得翠翠與二老這般浪漫而永恆的愛情。多少人對待愛情時只一次碰壁便心灰意冷,就此罷手。可難道春花開落,更是春風來去,便了卻芳華?其實《邊城》中從頭到尾,翠翠對二老從來都是因害羞而故作冷漠,而二老卻始終以笑相迎,以情相待。春花開落,春風來去,正如一時的冷落,並不會了卻芳華與真情。也許在以滿腔熱情相待以後,心之所向終會悄然而至。況且生活中的愛情少有轟轟烈烈的一見鍾情,更多的是耐心陪伴的細水長流。縱使二老與翠翠這樣翩若驚鴻的一見鍾情尚且需要堅持與等候,那我們尋常人的感情不就更需要這樣的熱忱了嗎?都説前世幾百次的回眸,換來今生一次的擦肩而過。難道值得你前世眾裏尋千百度的她,就不值得你今生奉之為旗向永恆開戰?往往,最痛恨的不是錯過,而是讓愛情從指間划走的遺憾。

有時,短暫的錯過、離別,是為了更好的重逢。陌上春雪,花開復又醒,人間真情,離別復重逢。“君言未有歸期,正如花開無期。但因為我知道,花一定會開,所以,我一定會等你回來。”

高二讀書筆記邊城5

一條清澈見底的酉水河,岸邊排列着一座座古老樸素的吊腳樓,黑色的房頂,黛色的牆身,凹凸不平的麻石台階。還有那隻匍匐在河上的老渡船。這一切,都像是一位位經歷過滄海桑田的老人,見證湘西風土人情,世間百態,也見證了《邊城》的故事。

《邊城》描摹了湘女翠翠陰差陽錯的生活悲劇,寫出了一種如夢似幻的美。在瑰麗浪漫的湘西,男女主角因為命運的變遷,而走向了各自的人生路口。沈從文先生説:“一切都充滿了善,然而到處都不湊巧,因而樸素的善最終難免產生悲劇。”

雖然《邊城》是一部悲劇,但我從中感受最多的還是普通人與善良人之間不可言説的温愛。

《邊城》中每位人物,都是那麼淳樸善良。老船伕不論風吹雨打50年如一日為他人免費渡船;岳雲特地派人送一位素不相識的女孩回家,老馬兵熱心幫助孑然一人的翠翠……所有情節都詮釋了“善良”的含義。

善良是一個人品德的最高美譽。可是,有誰會將以下的情景將善良聯繫起來?一個天真活潑的女孩正在路上行走着,突然,一輛麪包車蠻橫無理地向小女孩駛去,撞到了小女孩,一個慘絕人寰的悲劇就此上演了。麪包車的前輪與後輪分別從小女孩的身上碾過。隨後肇事麪包車就揚長而去。對於一個小女孩來説,一輛麪包車無疑是龐然大物,她又怎能抵擋住麪包車的碾壓呢?可過了不久,又一輛汽作文車從小女孩身上重重碾壓過去……這時,小女孩孤單地躺在路上,陪伴着她的只有自己微弱的心跳。她這時候一定非常渴望有人能伸出一雙温暖的手,將自己從死神手上搶過來,非常渴望有人能急切地為自己叫一聲救命,將自己喚醒。

那兩位肇事司機,固然罪大惡極,可真正殺死小女孩的是路過小女孩身邊卻對她熟視無睹的18位路人。這就是眾所周知的“小悦悦事件”。我一直以為《賣火柴的小女孩》僅僅是一個童話,可事實卻是那麼殘酷那麼的出人意料。

一滴水能折射太陽的光輝,一件事必能反映社會的真實。“各家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這是“小悦悦事件”多真實的寫照。如果那20人當中有一個能良心發現,發現小悦悦後馬上打急救電話,也許小悦悦現在就不會在天堂觀看人間的善惡美醜吧﹗

現代生活越來越快捷、方便,可現代人的心也似乎越來越冷漠了。很多人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卻忘記了豐富自己的精神,完善自己的品行;為了眼前的利益,冰封自己熱血澎湃的心。我認為,每個人都應以“善良”為目標,力求做一個善良的人。

一個善良的人不需要大張旗鼓地做善事,善良,不過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罷了。關心獨居老人,讓座給老弱病殘,一句暖心的問候,一次勇敢地承認錯誤……善良就是如此簡單。就如《邊城》中,人與人之間不可言説的温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