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論晚明浪漫主義書家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2.75W

摘要:近年來,書法賽事中出現了許多大幅立軸行草書作品,大尺幅,大章法,大擺動,縱橫奇崛,視覺衝擊感強烈,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中一些作品取法晚明浪漫主義書風,晚明浪漫主義書家重情感,重形式,具有很強的代表性。據筆者研究,晚明浪漫主義書風開始於徐渭,後經倪元璐,黃道周,張瑞圖等人的發展,集大成者為王鐸,後有傅山在前人的基礎上寫的更加恣肆,狂放不羈,成為清初大草書風的引領者。本文旨在研究晚明浪漫主義書家書作,以期對當下的書法展覽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論晚明浪漫主義書家

晚明是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被史學家定義為我國近代史的開端,同時晚明也是一個較為模糊的時間概念。《四庫全書》中有記載:蓋弘正以前之學者,維以篤實為宗;至正嘉之間,乃使師心求異...隆萬以後...決裂四出矣。因此後人將明朝隆慶、萬曆之後算作明朝晚期。史學家將明朝萬曆皇帝登基(1573年)到崇禎皇帝自盡(1644年)算作明朝晚期,共71年。本文主要講述晚明書法中的表現主義書風,以大尺幅立軸作品為主。以晚明五傑為代表,其中包含徐渭,張瑞圖、黃道周、倪元璐、王鐸,由明入清的書法家傅山,其歷史上劃歸為清朝,在晚明浪漫主義書風中佔有重要的位置,但是會突破晚明的時間概念。

晚明時期書法界掀起了一股變革潮流,書家個性解放,新作源源不斷,花樣百出。其中晚明時期的典型代表書家有徐渭、王鐸、傅山、張瑞圖、黃道周、倪元璐,其他書家有邢侗、詹景鳳、米萬鍾、陳洪綬等等。

書法家徐渭(1521—1593)是一個身心飽受摧殘之人,對政治上的無能為力使其心灰意冷,其生活的不幸造就了心理上的變態行為,而其滿腔的熱血通過書法、繪畫能表現一二,抒發一下心中的抑鬱之氣。其書法作品往往是大尺幅、滿章法的處理,字距行距分不開,緊實密集,壓的人喘不過氣來。觀其作品點畫,運用點動較多,以點帶線,飄飄灑灑,起起伏伏,積點成線,似雨夾雪一般。作品看似狂怪,實則藴藏着極致的理性,在破壞漢字結構的同時又可辨認其形,狂怪而不失法度是其高明之處,觀其作品,騰挪跳躍,一股抑鬱之情躍然紙上,其代表作有《青天歌卷》、《女芙館十詠》等。

書法家張瑞圖(1570—1641),政治上頗不順暢,藝術上頗有成就,書法方面尤為突出,與董其昌、邢侗、米萬鍾並稱為“晚明四家”。張瑞圖的書法作品多行草,立軸形式,章法為縱有列,橫無行。其用筆倔強尖利,多用側鋒,大翻大折之態明顯,橫向筆畫居多,角度多上揚,弧度為向下彎曲,稍呈仰視之態,豎畫較短,轉折處方硬尖利。觀其作品如同疊箱子一般,一層一層壓縮的很密實,可戲稱為集裝箱式書法形式。由此可稍微窺探張瑞圖倔強的性格,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書法家王鐸(1592—1652),王鐸因降清一事飽受爭議,人品被人詬病,也導致其書法作品在其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不被世人接受。王鐸的作品以大幅立軸為典型代表,其用筆來自二王,卻有另外一種表現形式,其筆畫幹練乾脆,方圓兼備,提按有度。作品中字結構空間分割合理,疏密對比強烈,大小枯濕變化明顯,方圓結合,收放適度,雄強暢達。章法運用編碼連綴,軸線擺動法,使整副作品呈現出閒庭信步,走走停停的舒適感。作品中首創漲墨法,其作品中水墨淋漓的感覺,暢達痛快,作品中的濃淡枯濕亦是章法節奏的重要組成部分。

王鐸書法字與字之間連貫成形,主要通過左右傾斜、編碼連接的形式來實現。王鐸上字與下字之間的傾斜體勢產生了章法上強有力的連綴關係,連綿體勢形成整體。前人在這種章法上也有所體現但不甚明顯,王鐸在前人基礎上加以誇張,使整篇下來縱橫奇崛,汪洋恣肆,當代人對編碼連綴,章法形式的運用己經拓展到了整副作品當中,影響了整篇書法的氣息。當軸線在兩個縱列之間重疊或交叉時,觀者的感受順勢直下,可恰當而自然地承接,即使兩個字相隔甚遠,點畫獨立,仍可以不斷地重複和呼應,相鄰字也能保持良好的連貫性。

書法家傅山(1607—1684)明朝遺老,在清代生活較久,歷史上劃歸為清人,其對明清書法的傳承起了很大的作用。傅山書法以巨幅立軸作品最為精彩,作品中圓轉的線條居多,連綿纏繞,浩浩湯湯,磅礴大氣,對書法展廳效應的影響也非常大,其代表作有《霜紅龕集》等。

晚明浪漫主義書法作品對當代國展作品有重要影響,晚明表現主義書法作品在書法章法形式上做出了突出貢獻,無論是小章法還是大章法都有其創新性。大尺幅表現主義書法作品適合當代書法展廳,在高大的書法展廳中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效果,晚明書法作品點畫精妙,結構多變,章法和諧。當代書家可窺探其心理,學習其筆法,字法,章法,用墨等形式來豐富自己作品。

參考文獻:

[1]邱振中.書法的形態與闡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黃惇.中國書法史元明卷[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3]沈浩.論明代晚期的書法特徵[J].新美術,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