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杭電讀書筆記查詢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2.79W

第一篇:資本論,讀書筆記,杭電

杭電讀書筆記查詢

《資本論》讀書筆記

我所讀的《資本論》是由人民出版社與2014年出版,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翻譯的共有三冊的著作。經過多日的閲讀與學習,我對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有了很深刻的認識。並且對於資本論本身也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與認識。資本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進行了最為全面的科學論證。我覺得,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一員,我覺得非常有必要去理解和認識馬克思的著作。

《資本論》是卡爾?馬克思經濟學説中最主要的著作,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的百科全書,更是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形態的巔峯之作。在資本論中,雖然有的方面我並沒有很深刻的理解,對於很多概念也似懂非懂,但是這改變不了我對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通過對資本論的閲讀,我知道了它是把邏輯、辯證法和認識論統一起來的。恩格斯曾經説過,自地球上有資本家和工人以來,沒有一本像我們面前這本那樣,對於勞動者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資本和勞動的關係,是我們現代全部社會體系所賴以旋轉的軸心,這種關係在這裏第一次作了科學的説明,而這種説明之透徹和精闢,只有一個德國人才能做到——這個人就是馬克思,他攀登到最高點,把現代社會關係全部領域一覽無遺。《資本論》就是這樣一本書,一本能夠影響到地球50%以上人口體系的一本著作!

在第一卷中,有幾個地方還是令我印象深刻的。自從科技的發展,機器能夠取代一部分的勞動力後,機器消滅了工作日的道德界限和自然界限。機器的產生能夠造成資本的積累,使得社會的財富都集中在少數的資本家的手中,而且又由於機器代替了人們的工作使得相對過剩人口的大量存在,最終導致的是貧富差距的擴大。人們開始搶工作,並形成了資本家市場,在業人員不得不過度勞動,並且忍受資本家的財富,從而使社會財富越來越集中,貧富實現兩級分化。而對於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來説,這是非常不利的。發達的生產力不能解決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不可否認的是,《資本論》是站在無產階級的角度寫的著作。通過這一卷的閲讀,我反而產生了一些問題。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但是卻不可避免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這原本出現在資本主義的現象卻出現在了我們社會主義國家身上。所以我覺得我還應該多多研讀,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加深對《資本論》的理解。

因為《資本論》第一卷的中心是分析剩餘價值的生產問題,第二卷的中心是分析剩餘價值的實現問題,第三卷的中心是分析剩餘價值的分配問題。所以由此可見,《資本論》是研究資本家如何榨取工人所創造的剩餘價值,以及剩餘價值的實現和分配問題。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家把政治經濟學看成是研究財富的科學,馬克思第一次確定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生產關係,這是和資產階級經濟學根本對立的。所以這是本站在無產者角度的一本著作。

而通過第二卷的閲讀,我明白了什麼是剩餘價值,勞動者的剩餘價值是如何被資本家攫取的。增值是物質量的變化,物質轉換了形勢存在,而物質的量並沒有變,所以説不發生增值。即使加入人工勞動的部分,人工勞動的價格也應該和人工勞動的價值相等,但是資本家為了獲取超額利潤增加了商品的價格,在交換的背景下人為的增加商品的價值,攫取勞動者的剩餘價值。所以對於資本家而言,他們可以通過不勞而獲的手段得到遠超過勞動者的價值的財富,而《資本論》的第三卷講了剩餘價值的多種形態,我覺得這些都不是很容易理解的,只是粗略的有了概念。但是《資本論》的第一卷與第三卷之間存在矛盾,馬克思晚年已經關注到信用制、股份制等新現象,最先覺察到從19世紀70年代起,近代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正在走向一個新階段、新形態,因此,“資本主義就這樣完成了向社會主義的和平過渡。《資本論》第三卷推翻了《資本論》第一卷的結論,不再需要‘炸燬’資本主義的‘外殼’了。

對於馬克思勞動價值論,通過對本書的閲讀,我覺得可以進行如下的概括:第一,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它是不同商品進行交換的比例的基礎,它反映了商品生產者之間的

社會關係;第二,創造價值的唯一要素是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其他任何生產要素都不是價值的源泉,創造價值的勞動是抽象勞動,即無差別的人類腦力體力的耗費,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但它不是價值的源泉;第三,創造價值的勞動是活勞動,即正在進行的生產過程中耗費的抽象勞動,物化勞動作為過去勞動的凝結物,在新的商品生產過程中只能轉移自身的價值,而不能創造價值,商品價值中不包含任何一個自然物質的原子。商品的價值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但是經過時代的進步,科技的變化,我覺得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應該做出一些的改變才能夠徹底適應現在的社會關係,我們不能一成不變的死守書本的知識。我們要去理解《資本論》,並且能夠有自己的想法和創新,使它能夠更加適應現代社會,但是它的根基是處於無產階級。這個根本性的點是不能夠被改變的。我們應該通過我們國家的國情,來適當的創新和發展馬克思勞動價值論,進行適當的社會主義改革,這是科學體系發展的必然途徑。

第二篇:杭電讀書筆記書目

a、文學類

1 《詩經選》 餘冠英註釋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56年版

2 《唐詩選》(上、下)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8年版

3 《宋詞選》 胡云翼選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版

4 《古文觀止》 吳楚材、吳調候編 嶽鹿書社 1983年版

5 《三國演義》 羅貫中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3年版

6 《紅樓夢》 曹雪芹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57年版

7 《魯迅選集》(上、下) 魯迅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59年版

8 《四世同堂》 老舍著 北京出版社 1996年版

9 《圍城》 錢鍾書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0年版

10 《笑傲江湖》 金庸著 三聯書店 1994年版

11 《平凡的世界》 路遙著 華夏出版社 1998年版

12 《莎士比亞全集》 (英)莎士比亞著、朱生豪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8年版

13 《浮士德》 (德)歌德著、郭沫若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55年版 14 《巴黎聖母院》 (法)雨果著、陳敬容譯 三聯書店 1950年版 15 《紅與黑》 (法)司湯達著、郭宏安譯 譯林出版社 1994年版

16 《高紅頭》 (法)巴爾扎克著、傅雷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54年版

17 《戰爭與和平》 (俄)列夫?托爾斯泰著、草嬰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1995年版

18 《泰戈爾詩選》 (印)泰戈爾著、石真、謝冰心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58年版

19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蘇) 奧斯特洛夫斯基著、梅益譯 人民文學出版計 1959年版

20 《百年孤獨》 (哥)加西亞?馬爾科斯著

黃錦炎、沈國正、陳泉譯 浙江文藝出版社 1999年版

21 《儒林外史》 [清]吳敬梓著,張慧劍校注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58年版 22 《雷雨》 曹禺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4年版

23 《邊城》 沈從文 北嶽文藝出版社 2014年版

24 《塵埃落定》 阿來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4年版

25 《飄》

(美)瑪格麗特?米切爾著,戴侃譯 外國文學出版社 1990年版

26 《蒙田散文集》

(法)蒙田著,黃建華、黃迅譯 浙江文藝出版社 2014年版

27 《雪國》

(日)川端康成著,葉渭渠、唐月梅譯 譯林出版社 2014年版

28 《家》 巴金 人民文學出版社

29 《徐志摩選集》 徐志摩 人民文學出版社

30 《朦朧詩新編》 洪子誠、程光煒編 長江文藝出版社

31 《文化苦旅》 餘秋雨 知識出版社

32 《神曲》 [意]但丁,朱維基譯 上**藝出版社

33 《堂吉柯德》 【西】塞萬提斯,楊絳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

34 《傲慢與偏見》 [英]簡?奧斯汀,王科一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35 《城堡》[奧]弗朗茨?卡夫卡 武漢大學出版社

36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捷]米蘭?昆德拉 作家出版社

37 《基督山伯爵》 [法] 亞歷山大?大仲馬,楊武能譯 安徽文藝出版社38 《茶花女》[法]亞歷山大?小仲馬,王振孫譯 外國文學出版社39 《追憶似水年華》[法]馬塞爾?普魯斯特 譯林出版社

40 《靜靜的頓河》 [蘇]肖洛霍夫 人民文學出版社

41 《日瓦戈醫生》 [蘇] 帕斯捷爾納克,藍英年等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42 《永別了,武器》 [美]海明威,林疑今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43 《喧譁與騷動》 [美]福克納 人民文學出版社

b、歷史類

1 《史記》 司馬遷著 嶽麓書社 1988年版

2 《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上、下) 胡繩著 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

3 《長征:前所未有的故事》 (美)哈里森?索爾茲伯裏著 解放軍出版社 1986年版

4 《萬曆十五年》 黃仁宇著 三聯出版社 2014

5 《劍橋中國史》 (英)費正清主編(多卷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4年版

6 《歷史研究》(上、中、下) (英)湯因比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 7 《中國的現代化》 (美)吉爾伯特?羅茲曼編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 8 《全球通史》 【美】斯塔夫裏阿?諾斯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2年版

c、哲學類

1 《論語譯註》 楊伯峻注 中華書局 1980年版

2 《孟子譯註》 楊伯峻注 中華書局 1980年版

3 《周易外傳》 (清)王夫之注 中華書局 1976年版

4 《老子新譯》 任繼愈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年版

5 《莊子今注今譯》 陳鼓應譯 中華書局 2014

6 《孫子兵法》 郭化若譯註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版

7 《壇經校釋》 (唐)慧能 中華書局 1983年版

8 《四書章句集註》 (宋)朱熹著 中華書局 1983年版

9 《傳習錄》 吳光、錢明等編校

(見《王陽明全集》上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年版

10 《大同書》 康有為著 中華書局 1956年版

11 《胡適文存》(上、下) 胡適著 上海亞東圖書館 1927年版

12 《孫文學説》 孫中山著 中華書局 1985年版

13 《理想國》 (古希臘)柏拉圖著 商務印書館 1957年版

14 《懺悔錄》 (古羅馬)奧古斯汀著 商務印書館 1963年版

15 《新工具》 (英)培根著 商務印書館 1982年版

16 《悲劇的誕生》 (德)尼采著 作家出版社 1986年版

17 《科學革命的結構》 (美)庫恩著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0年版 18 《單向度的人》 (美)馬爾庫塞著 上海譯文出版社 1989年版

19 《西方哲學史》 (英)羅素著 商務印書館 1976年版

20 《思想錄》 (法)帕思卡爾著 商務印書館 1985年版

21 《哲學史教程》 文德爾班 商務印書館 1993

22 《歷史理性批判文集》 康德 商務印書館 1996

d、文化、教育類

1 《中國文化要義》 梁漱溟著 學林出版社 1987年版

2 《傅雷家書》 傅雷著 三聯書店 1984年版

3 《資本主義文化矛盾》 (美)丹尼爾?貝爾著 三聯書店 1989年版 4 《西方人文主義傳統》 (英)阿倫?布洛克著 三聯書店 1997年版

5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德)馬克斯?韋伯著 三聯書店 1987年版 6 《愛彌兒》 (法)盧梭著 商務印書館 1983年版

7 《中國大學人文啟示錄》 編委會編 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 1999年版 8 《西方經典教育小説》 王川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4

9 《愛的教育》 亞米切斯 廣西師範大學 2014

10 《審美教育書簡》 席勒 三聯出版社 1995

11 《高等教育哲學》 (美)布魯貝克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4

12 《大學精神》 楊東平 遼海出版社 2014

13 《大學的邏輯》 張維迎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4

14 《大學的理念》 韓延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4

15 《大學校長的教育理念與治校》 睢依凡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4

16 《大學的理想》 (英)紐曼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4

17 《大學的使命》 (西)奧爾特加?加塞特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4

18 《大學的追求》 柳菊興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4

19 《大學的故事》 先勇 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4

20 《教育的奇蹟》 朱永新主編 上海教育出版社

21 《民主主義教育》 (美)杜威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4

22 《教育漫話》 (英)約翰?洛克 河北人民出版 1998

23 《人的教育》 (德)福祿倍爾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4

24 《課堂中的皮格馬利翁——教師期望與學生智力的發展》 (美)羅森塔爾、雅各布森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25 《學會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 教育科學出版社 1996

26 《大教學論》 (捷克)誇美紐斯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27 《教育——財富藴藏其中》 聯合國教科文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 教育科學出版社 1996

28 《陶行知教育文集》 陶行知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14

27 《裴斯泰洛齊教育論著選》 (瑞士)裴斯泰洛齊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4 28 《全球化與後現代教育學》(加)大衞?傑弗裏?史密斯著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14

29 《于丹説論語》 于丹 中華書局 2014

30 《喪家狗——我讀論語》 李零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4

31 《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 (美)亨廷頓著,周琪等譯 ,新華出版社 2014年版。

32 《世紀新夢》 李澤厚 文藝出版社

33 《躁動的百年》 陸有銓 山東教育出版社 2014

34 《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 (加)馬歇爾?麥克盧漢著,何道寬譯 商務印書館 2014年版

35 《消費社會》(法)讓?波德里亞,劉成富、全志剛譯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4

年版

36 《曾國藩家書》 (清)曾國藩 中國華僑出版社 1994年版

e、藝術、美學類

1 《美學散步》 宗白華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

2 《談藝錄》 錢鍾書著 中華書局 1984年版

3 《藝術哲學》 (法)丹納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3年版

4 《藝術問題》 (美)蘇珊?朗格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3年版

5 《美學的歷史》 (意)貝尼季託?克羅齊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4年版 6 《中國藝術精神》 徐復觀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4

7 《美的歷程》 李澤厚著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14年版

8 《情感與形式》 (美)蘇珊?朗格著,劉大基、傅志強、周發祥譯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6年版

9 《無牆的博物館》 (法)安德烈?馬爾羅,李瑞華、袁楠譯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4年版

10 《劍橋藝術史》(1-7卷) 蘇珊?伍德福特等著,羅通秀、錢乘旦等譯 中國青年出版社 1990年版

11 《中國藝術精神》徐復觀著 春風文藝出版社 1987年版

12 《審美的人》 (美)艾倫?迪薩納亞克著,户曉輝譯 商務印書館 2014年版 f、經濟類

1 《資本論》 (德)卡爾?馬克思著 人民出版社 1975年版

2 《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 (英)亞當?斯密著 商務印書館 1996年版

3 《經濟學》 (美)保羅?薩繆爾森等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4年版

4 《經濟學》 (美)斯蒂格利茨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7年版 5 《經濟學原理》 (美)曼昆著 三聯書店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9年版

6 《通向奴役之路》 (英)哈耶克著 商務印書館 1962年版

7 《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主義》 (美)熊彼特著 商務印書館 1979年版 8 《人類行為的經濟分析》 (美)貝克爾著 三聯書店 1995年版

9 《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 (美)道格拉斯、諾斯著 三聯書店 1994年版

10 《經濟學的倫理問題》 厲以寧著 三聯書店 1995年版

11 《現代公司與企業改革》 吳敬璉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

12 《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 張維迎著 三聯書店 1996年版

13 《在經濟學與哲學之間》 汪丁丁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6年版 14 《現代化的陷阱》 何清漣著 今日中國出版社 1998年版

15 《管理學》(第七版) [美]羅賓斯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4年版 16 《大敗局》(上下) 吳曉波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年版

17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德)馬克斯?韋伯 三聯書店 1987年版 18 《第五項修煉》 (美)彼得?聖吉 三聯書店 1998年版

經濟-社會史:歷史研究的新方向

經濟分析史 (美)熊彼特著,朱 泱等譯 商務印書館1994年版

g、社會學

1 《江村經濟》 費孝通著 商務印書館 2014年版

2 《社會學》(第十版) [美]戴維.波普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9年版 3 《社會學理論》 (美)d?p?約翰遜著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1988年版 4 《社會心理學》 (美)巴克著 南開大學出版社 1984年版

5 《社會學方法的準則》 (法)e?迪爾凱姆 商務印書館 2014年版 6 《社會研究方法基礎》 (美)艾爾?巴比 華夏出版社 2014年版

《經濟與社會》 (德)韋 伯著;温克爾曼整理;林榮遠譯 商務印書館1997年版

h、心理學類

1 《人性能達到的境界》 (美)馬斯洛著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 2 《自卑與超越》 (奧)a?阿德勒著 經濟日報出版社 1987年版

3 《快樂的人生美好的人生》 (美)卡耐基著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1995年版 4 《xa與文明》 (奧)弗洛伊德著 安徽文藝出版社 1987年版

5 《現代心理學》 張春興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

i、政治類

1 《共產黨宣言》 馬克思、恩格斯合著 人民出版社 1978年版

2 《mzx選集》(1—4) mzx著 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3 《鄧小平文選》(1—3) 鄧小平著 人民出版社 1983年版

4 《社會契約論》 (法)盧梭著 商務印書館 1980年版

5 《國家間政治》 (美)漢斯?摩根索著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1990年版 6 《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 (美)亨廷頓著 三聯書店 1992年版 7 《現代政治分析》 (美)羅伯特?達爾著 上海譯文出版社 1987年版 8 《現代化新論》 羅榮渠著 北大出版社 1993年版

9 《當代國際政治析論》 王逸舟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10 《政治學》 亞里斯多德 商務印書館 1997年版

11 《論美國的民主》 (法)托克維爾 商務印書館 1996年版

12 世界舞台的國際政治(9th) (美)約翰.羅爾克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4 j、法律類

1 《論法的精神》 (法)孟德斯鳩著 商務印務館 1996年版

2 《法律的正當程序》 (英)丹寧著 法律出版社 1999年版

3 《法律與資本主義的興起》 (美)泰格、利維著 學林出版社 1996年版 4 《法治及其本土文化》 朱蘇力著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96年版 5 《聯邦黨人文集》 (美)漢密爾頓 商務印書館 1997年版

k、其它

1 《從混沌到有序》 (美)伊?普里戈金等著 上海譯文出版社 1987年版 2 《熵:一種新的世界觀》 (美)裏夫金、霍華德著 上海譯文出版社 1987年版

3 《第五項修煉》 (美)彼得?聖吉著 三聯書店 1998年版

4 《數字化生存》 (美)尼葛洛龐蒂著 海南出版社 1996年版

5 《科技文明與人類未來》 (荷)舒爾曼著 東方出版社 1995年版

第三篇:杭電學子紅樓夢等八篇讀書筆記

《紅樓夢》

曹雪芹著人民文學出版社 1957年版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末年封建社會形態的百科大全書。小説以講評領導社會形態中的四大親族為核心圖畫,真實、具有活力地描畫了十八百年上半葉中國末年封建社會形態的所有生存,是這段歷史生存的一面鏡子和縮略影像,是中國古老封建社會形態已經無可重新挽回地走向解體的真實寫照。把一個個的人物寫的活龍活現,有以神話故事中的女媧氏為開頭引出着一故事——石塊記。有以甄居士為線索着手即終了了整個兒的故事。

在很遠的大洋對岸又一個國家——英國。她誕生了一位偉大的、出色的、有天授的,劇作家他就是莎士比亞。他用他一生的經歷發揚了本國的獨有的一種藝術方式——詩劇。那時一私人的共同體,他那時期不滅的魂靈,以各種方式表達着自個兒、充實着自個兒。正如莎士比亞與詩劇的微妙關係同樣,曹雪芹及其《紅樓夢》,就是我們中華人的共同體永不磨滅魂靈的一小批。與其説他是異步偉大的著作,還不如説它是中國通史。與其説那是寫權貴的生存,還不如説是當初當前局勢的真實寫照。從一點兒點的細節來講,那種語言的吸引力表現出來出來,用形象具有活力的語言刻畫了千千萬萬的人物形象。從人物的一舉措不動、一顰一笑、一張一弛。一絲一一無不張顯出人物的獨特的地方,可謂那種語言的敍述找不出一斯漏洞。而從其中又可以看出一私人的共同體進展的問題,具體的癥結,具體的人民的生計國計,無不與此有關聯。這不僅是一部文學作品,又是一部柬書。

面前説都都是前八十回,然後四十回我覺得正好相反。從其中有很多的漏洞,例如賈稀玉在前八十回的一回中已經暗中示意到其是一悲劇人物,而到高鄂的筆下它又成了一個樂於學習又加入考試而考取舉人,從一個頑童到一個好學之人,這半中腰幾乎沒有啥子相連,是很令人不可思議的。並且在最終又丟下已經懷胎的寶釵出家為僧。並且據聞高鄂是由於一個前一任官吏的贊助,取續寫紅樓的,我覺得一個最初的心願就不那末純潔的人,況且也沒有道理解到曹雪芹的寫的《紅樓夢》。是沒有辦法寫好的。再説假想曹雪芹同樣的來塑造人物是十分難的,不是容易達到的。我看見還不如留下這四十回不寫,給人以遐想的空間,仍然聽美妙的。

讀罷紅樓,心中酸酸的。不知是為了啥子。是為了榮寧二府的家破人亡?紅粉美女的女人的香消玉殞?仍然入壟分子的欺世盜名?好似每種都有一點兒。但老是感到那不是所有。從一個男子的角度剖析,我豁然豁朗,這是忌妒。我在隱約當中對稀玉萌生了醋勁。説來也真是羞愧,不過有幾個男的看見一個紈絝子弟的四周圍沒來由的攪擾招數承擔不了數的美貌女子而不心酸呢?

《笑傲江湖》金庸著 三聯書店 1994年版

我之前説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説寫得比瓊瑤阿姨的言情小説更狗血,這個可不是假的。狗血之最當為《天龍八部》裏面的段正淳,《笑傲江湖》自然也逃不出這個狗血二字,不過狗血得清淡,我也就不願意把它説成狗血。令狐沖為一個嶽靈珊弄得人不人鬼不鬼這一點我可是相當唾棄,他讓我想到一個男性朋友對我説過的話,他説男人不管愛了多少個女人,最愛的永遠是第一次愛的那個。我喜歡任盈盈,所以我在讀書的過程中總是覺得令狐沖對盈盈不好,配不上盈盈,不過任盈盈喜歡誰關我什麼事。

我最不滿的是東方不敗居然就只出現了那麼一剎那!我還滿心期待看多一點關於他的事情呢。今天回學校坐在車上想為什麼東方不敗戲份就那麼少,我想金庸先生用精簡的筆墨來寫這位天下第一的敗落自然是有他的道理的,至少可以襯托出他的淒涼。為男風而死也可

歎可氣呀!

日月神教縱然是魔教,可我從一開始就不待見嶽不羣,早猜到他是個偽君子,沒想到又被我猜中了。這才是人生如戲全靠演技呀。

看完整部小説之後我就馬上想到政治,恰恰和金庸先生的後記不謀而合。金庸先生説不管在哪個朝代,總是會有當權派、造反派、改革派和歸隱派,所以他把《笑傲江湖》從時代中抽離,因為這樣的事在每一個朝代都有可能發生。至此,我才對這位武俠巨匠佩服起來。他大略分析了四個派,也講明瞭五嶽人物設置並非是武林大俠,而是政治人物。除此之外説寫書應寫人性,這一點我真是不能同意更多!

不過雖然如此,我仍然覺得這本《笑傲江湖》還有更多提升的空間,我總是覺得金庸小説還可以更精進一些。不管怎樣,如果我以後有機會寫文學史的話,我一定會把金庸先生列進去的,當然還包括三毛、王二、瓊瑤、張小嫻他們~

總之《笑傲江湖》是我所看的金庸作品裏面又英雄又少女,又政治又抒情,亦正亦邪的一本書,也是我目前覺得最值得一看的金庸作品。

雖然的確是挺厚的幾本書。

順便説一句,金庸先生在後記裏面説因為權力慾望去做一些事的人是可憐的,社會不允許隱士,權力不允許隱士,所以令狐沖才腹背受敵。每次想到這句話,我都總是感同身受!帶着一顆隱士之心活在這個功利的世界上總會是步履維艱的,你同意嗎?

人類生活在“意義”之中。任何物質的東西,我們只有賦予它現實的意義才能感受。我們感受的不是現實本身,而是被我們解釋過的現實。

《自卑與超越》(奧)a·阿德勒著 經濟日報出版社1987年版

生活的意義是什麼?很多人不想被這樣的問題困擾,於是用老生常談的方式搪塞。人在平淡、順利的時候,不會發出這樣的疑問,都是在不順利的時候,這樣責問自己。每個人的答案是不同的,不需要語言表達,每個人的答案都會在他們的言行之中表現出來。他們的言行舉止好像對某一種生活解釋深信不疑,一舉一動都藴含着他們對這個世界和對他們自己的看法。他們似乎斷言:宇宙就是這種形態,生活就是這個樣子。這不僅僅是他們賦予自己的意義,而且是他們賦予生活、生命的意義。

每個人生活的意義不同,不存在絕對的正確與絕對的錯誤。應該説,凡是被人應用的生活意義,都不可能是絕對錯誤的。所有的生活意義處在正確與錯誤兩個極端之間。

地球是個貧瘠的星球,資源有限,人類必須通過自己的勞動才可能獲得生存——這是人的第一個限制。人類個體是脆弱的,這種脆弱要求個體必須和別人發生聯繫,才可能很好的生存。一個人想憑藉自己的能力解決一切問題,註定只有滅亡。換句話説,我們居住在這個星球上,如果我們變得孤獨,我們必將滅亡。我們想要生存下去,我們的情緒必須和這個問題以及目標相協調。——這是人的第二個限制。人類還有一種束縛,就是人類有兩種性別,生命保存和延續必須顧及這個事實。愛情和婚姻就是每個男人和女人都不能迴避這個問題。——這是人的第三個限制。

總結:身體缺陷、被嬌慣、被忽略的兒童最容易賦予生活錯誤的意義而導致失敗。

每件記憶都是值得紀念之物,要想了解個人賦予自己和生活的意義,最大的幫助就來自於經歷——包括想得起的記憶和想不起的潛意識的記憶。經歷(記憶)告訴我們:這是你應該期待的東西、這是你應該躲避的東西、這就是生活......經驗本身並沒有已經凝結成意義的記憶來得重要。

兒童的最初記憶對自己的生活十分重要。當我們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有問題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尋找我們的童年,從我們的童年中找到解開困境的鑰匙。如果我們找不到最初的錯誤,那唯一能夠做的便是訓練自己更好的合作、更有勇氣地的面對生活。

《法律與資本主義的興起》

(美)泰格,利維著學林出版社1996年版

縱觀近代歐洲及產階級的發展史,既是一部血淋淋的殖民擴張史,也是一部法律制度的建立史。在十三世紀到十九世紀漫長的600年中,資產階級逐漸通過原始資本積累獲取了財富,繼而打破了自西羅馬帝國覆滅以來的歐洲“封建莊園經濟”。與此同時,城市的復興、市民階層的崛起、民族國家的誕生,宗教改革運動,這些都為資產階級的興起創造了條件。資產階級帶來的不僅有財富,還有羅馬法的復興,可以毫不誇張地説歐洲的近代史是一部資產階級法權的發展史。那麼,資本主義法律是如何誕生,如何發展的?在其發展過程中遇到了那些阻礙?我們應當如何看待資產階級法律?帶着這些疑問我拜讀了《法律與資本主義的興起》,希望從中找到答案。

本書中系統介紹了資產階級所承襲的六種不同的法律體系:羅馬法、封建法、公教法、王室法以及商人法和自然法。為什麼資產階級要復興羅馬法呢,是因為羅馬法最早涉及商業利益和私人財產。“我們在十二銅表法中初次見到關於債務、契約和民事罪行等法律觀念的產生”。羅馬帝國龐大的疆域為商業的發展提供了廣泛的空間,羅馬法不斷完善,其中”法人“概念的產生足以證明羅馬商業的發展是多麼的繁榮。這給了我們一個啟示,擁有廣袤領土的統一國家更具有發展商業的潛力。封建法是依託於中世紀莊園經濟產生的,羅馬帝國覆滅之後,歐洲進入了長達千年的”黑暗時期”,這期間商業凋敝。商業的萎縮源於城市的毀滅,沒有了大宗商品集散地,商業無從談起。這一階段商人和商業都是被壓制的。書中談到;“貿易衰弱到只有稀少的奢侈品交易。莊園是自給自足的實體。商業主要是地方性的。”封建領主的人身依附性關係也給商業帶來不小的打擊,因為商人主要是流動性的。

另外還有個可喜的現象出現了,那就是新興的資產階級開始爭取政治上的權利和利益了。最初的鬥爭還在僅限於維護自己的經濟利益不受侵犯,但後來隨着利益集團的擴大,資產階級要求加入政府,甚至組成政府。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佛羅倫薩的梅迪奇家族,他開創了官商時代。十字軍東征客觀來講還把當時較為先進的拜占庭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政治與法律廣泛地傳播到歐洲,為後來的宗教改革甚至資產階級革命做了鋪墊。與此同時,隨着新君主國家的產生,教會不再是資產階級依附的對象,統一民族國家的進程為商業帶來了更大的利益,現在,商人們與君主聯合起來了!

資產階級的興起也不是一帆風順的,用中國人的話説當時資本主義還在萌芽階段,甚至萌芽還很脆弱。最大的阻力就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因為佃農和自耕農並沒有實際的土地所有權,因此還要依附於封建領主。莊園式經濟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經濟在這個時候還是依附於政治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也並沒有形成,上層建築的變化直接導致經濟基礎的變化。本書中這樣記載:“由於封建領主收回拋荒了的土地另找人耕種,封建制度有在增強。貨幣經濟多少退縮了,他原本並無強大力量,或是並未充分建立,經不起政治崩潰的打擊。”從這方面看,早期的資產階級僅僅是商業領域的一些比較有實力的羣體,在初級階段資產階級沒有實體經濟。這種經濟方式是極為不穩定的,因此,資產階級必須尋找更廣闊的天地,使他們更快地強大起來。

《經濟學原理》

(美)曼昆著三聯書店1999年版

《經濟學原理》的作者:n .格里高利 · 曼昆 是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他當學生時曾在普林斯頓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學習經濟學。當教員時,他講授過各種課程,包括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統計學和經濟學原理。多年前他甚至還在長灘當過一個夏天的帆船運動教練。曼昆教授是一位高產學者。他的著作發表在許多學術雜誌上,例如,(美國經濟評論)、 《 政治經濟學雜誌)和 《 經濟學季刊 》 ,以及更普及性的報刊上.例如. 《 紐約時報 》 、(波士頓環球報)和(華爾街日報 》 。他也是最暢銷的教科書 《 去觀經濟學)(諾思出版公司)的作者。除了教學、研究和寫作之外,曼昆還是設在麻省坎布里奇的非燕利性思想庫國民經濟研究局貨幣經濟學部主任,以及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和國會預算辦公室的顧問。

曼昆教授現在與妻子德博拉、孩子凱瑟琳和尼古拉住在麻省的威爾斯利,與他們在一起的還有愛犬凱恩斯。

經濟學離我們如此之近,在古希臘時代,經濟就被定義為持家的人。每個家庭都會面臨很多的選擇,諸如誰來洗碗、做飯等等,為了建立和諧的家庭關係,我們必須把人分配到他們願意做、能夠做的事情上去。社會、組織也是如此,不僅要知道幹什麼和誰去幹,還要定下規矩如何分配勝利果實,因此,有些人富裕也有人貧瘠。

要知道的是,之所以資源分配如此重要,是因為他們如此稀缺。需求是不斷增長的,資源始終是有限的。經濟學所要研究的是社會如何管理有限的資源。

大多數社會或者組織中,資源分配是由數以萬計的家庭或組織的行為組合形成的,經濟學家要學習單體如何決策和單體間如何影響,最終分析經濟總體上的影響和趨勢,包括收入增長、失業率、物價指數等等。

《現代化的陷阱》讀書報告

何清漣著今日中國出版社1998年版

讀完何清漣女士著的《現代化的陷阱——當代中國的經濟社會問題》感觸頗深。此書展現出一個真正的學者對中國現代化轉型中問題的思考,不禁讓人尊敬。在本書中作者把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稱為偉大的“第二次革命”,可見其艱辛與意義之重大。在這一過程中,中國的成就舉世矚目,而出現的問題也不得不發人深思。中國進行現代化改革,這一改革過程採用的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從體制外到體制內的路子,當初設想是這樣可以避開矛盾從而為社會各界所接受,但是隨着改革進入“深水區”後,所有被小心翼翼避開的問題,最後形成了一種滯後效應,累積成為今日無法避開的社會矛盾。這些問題如不及時探討並理清,有可能阻礙改革的深化。我們作為一代中國人,是否真正瞭解自己的祖國?瞭解這一問題呢?在此作者探討了中國轉軌時期的政治經濟學問題。

轉軌時期的政治經濟學問題就是“研究中國社會轉軌時期資源配置的全過程及決定和影響資源配置方式的全部因素,它要揭示的是在社會變遷過程中人和物之間關係變化的實質,其中一個主要方面就是如何理清計劃體制留下的遺產問題”。計劃經濟體制留下的最大遺產主要有:資源的管理配置問題;龐大國有資產的處理;沒有失業的高度工作保障;收入分配的平均主義原則被破壞的相當徹底,變質的權力之手介入資源分配引發差距。所有這些問題積累成當今一個無法迴避的社會矛盾——“劣幣驅逐良幣”,只要劣幣與良幣等值,只要體制不能使手持劣幣者受到懲罰,人們便不會奉公守法,而只會效法那些投機取巧以及貪污受賄者。

這種改變要依靠制度,但也要依靠人得良知,經濟學的本質是“文化”而非“自然”,在轉軌時期中更需要一種人文精神,一種人文關懷。

本書的導言、結語部分的側重點在於對經濟及社會發展做一些規範性研究,在前六章中,以中國當代原始資本積累(並非“資本主義原始積累”)做一縱軸,通過幾次資本積累來展示。在特定的歷史條件限制下,中國是通過什麼樣的途徑,方式,來完成這一其他國家需要歷時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過程,以及中國民主是在一種怎樣的經濟倫理觀念支配下追求財富的過程。揭示了中國自發私有化的過程。在後四章中,則從社會橫斷面剖析了市場前權力分配引起的種種不良社會現象,揭示了在今後一段時期內製約中國社會發展的諸種不利因素。以下是我對本書內容的總結以及自己的一些看法。

《單向度的人》(美)

庫塞著上海譯文出版社1989年版

《單向度的人》讀書筆記

作者赫伯特·爾庫塞是當代美國著名哲學家和政治思想家、法蘭克福學派和弗洛伊德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著作《單向度的人》標誌着馬爾庫塞思想的又一次轉折。批判以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世界虛妄的文明,其主旨在揭示當代發達工業社會型的極權主義特徵,鞭辟入裏的反映了發達工業社會中人的本質,即人的批判、否定、超越面的喪失,人“異化”為“單向度的人”,成為單純的物質世界的享受者,而喪失了超越者和開創者的使命最終墮落而麻木不仁。當代工業社會是一個新型的極權主義社會,因為它成功地壓制了這個社會中的反對派和反對意見,壓制了人們內心的否定、批判和超越,從而使這個社會成為一個單向度的社會,使生活其中的人成為單向度的人。

“單向度”的定義是什麼?單向度”(one-dimension)又可譯為“單面”和“一維”。“單面”雖通俗易懂,但難以體現其中包含的“趨勢”之意;“一維”雖準確嚴謹,但過於抽象而不便理解,所以採用“單向度”的譯法。馬爾庫塞用“單向度”一詞來意指現代資本主義的技術經濟機制對一切人類經驗的不知不覺的協調作用。人們在富足的生活中逐漸麻木,失去了否定性和批判性。 發達資本主義以前的社會是雙向度的社會,在這個社會裏,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是有差別的,因此個人可以合理地批判地考慮自己的需求。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運行的社會為掩蓋它最終會面對的問題,或者一直存在於其本質中不可抹去的弊病而努力的發展着。工業越來越發達,技術越來越高超,優良的物質生產使得生存於其中人們生活逐漸富足舒適,安居樂業,進而思想麻木,逐漸忘記資本主義本身永恆存在的弊病。人們被資本主義社會巨大的技術進步,物質生產所矇蔽??即使日益提高的壓倒一切的生產率和生活水平也不能改變資本主義生產對大多數勞動民眾的壓迫,不能改變限制了個人自由,壓抑人性這一事實,而是通過其隨着越發龐大的生產而逐漸壯大的權利使人更加麻木,被矇蔽。“如果你還未能逃脱為謀生而進行的勞役,那麼你還沒有能力過上人的生活!”而現代文明,在科學、藝術、哲學、日常思維、政治體制、經濟和工藝各方面都是單向度的。人們失去的“第二向度”即否定性和批判性原則,將現存的世界同哲學的準則所揭示的真實世界相對照的習慣。人個體的發展實則走向停滯,正如書中所説,這是一個想像消亡,批判停頓的社會。

《懺悔錄》(古羅馬)奧古斯汀著商務印書館 1963年版

《懺悔錄》是奧古斯丁在40~46歲之間完成的作品,是一本以禱告自傳手法所寫的悔改故事,當中描寫早期奧古斯丁歸信時的內心掙扎及轉變經歷。可以説是奧古斯丁心靈的聲音和情感的見證。在書中,可以感受到極其強烈的愛——奧古斯丁對上帝的愛。他的書如同一篇極長的禱文,他的禱告對象就是上帝。他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所有感情,一切感情的最終歸結

點就是對上帝的愛。

《懺悔錄》可以分為二個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記述成長的過程,特別是信仰的轉變。包括出生至15歲的事蹟,青年和在迦太基求學時的生活,赴米蘭前的教書生涯,他思想轉變的過程,思想鬥爭的起因、經過與結果,皈依基督教後至母親病逝一段事蹟。第二部分:主要是分析表達他的思想情況。詮釋《舊約創世紀》第一章,瞻仰上帝六日創世的工程,最後在歌頌上帝中結束全書。 可以體味到奧古斯丁對上帝的渴慕。可以體味到奧古斯丁對上帝的思考。

可以體味到奧古斯丁對自己的省察。可以體味到奧古斯丁對信仰的審慎。

可以體味到奧古斯丁對救恩的感謝。 可以體味到奧古斯丁對上帝的頌讚和愛。奧古斯丁的渴慕出於心靈,出於情感,出於理智,出於意志,出於全人的需要。 他用心靈思考,用情感説話。

他省察中尋找方向,他的尋找中看見自己的內心。

他從不隨波逐流,請看信仰;反之,苦苦求索成為習慣。這樣信仰成為他的生命和真實。 他感謝上帝,因為他確實得着恩典;他感謝上帝,因為他把自己獻上。由此發出感謝是源於感謝的本意。

他有了負擔,對那些虛妄的“道理”有了負擔,對那些苦尋的靈魂有了負擔,對那些迷茫中昏睡的人有了負擔,對上帝在恩典中賜給他的福音有了負擔。這便是恩典的果子,便是福音的使然。

他用悟性歌唱,他用靈歌唱;他用悟性讚美,他用靈讚美。願頌讚、權柄、尊貴、榮耀??都歸給天上的父和寶座上的羔羊。阿們!

我無話可説。

奧古斯丁用美麗的語言表達信仰,用深邃的思考表達信仰,用傾注的情感表達信仰,用跳躍的心靈表達信仰,用豐富的恩典表達信仰。

他用盡所有表達信仰。

第四篇:自卑與超越,讀書筆記,杭電

《自卑與超越》讀書筆記

我所看的《自卑與超越》是於2014年12月在瀋陽出版社出版的,李青霞翻譯的。算是比較新的一個版本,但是我覺得也不能完全讀到(奧)a?阿德勒的原本意藴了。《自卑與超越》是阿德勒從個體心理學觀點出發,闡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義的通俗性讀物。所以我讀的那本書並不是很厚,而且也比較好理解。作者以“自卑情結”為中心思想,創立了“個體心理學”,認為人類的行為都是處於自卑感及對自卑感的克服與超越。作者以平易輕鬆的筆調,描寫了自卑感的形成、對個人行為的影響,以及個人如何克服自卑感。將其轉變成對優越地位的追求,以獲取光輝燦爛的成就。所以我覺得對於那些心存自卑的人,閲讀這本書是非常有用的。它能幫助我達到成功的彼岸!!

仔細看了這本書的內容,我覺得它的主線大致可以從三個方面出發:人活在地球,必須以羣居方式生存,人與他人是聯繫的;人必須生活勞動來推動社會進步;人有兩性,必須以愛情婚姻的方式繁衍。所謂自卑情結,是指“一個人在面對問題時無所適從的表現”。在本書中,作者提出: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沒有一個人對其現時的地位感到滿意;對優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那麼,如何超越自卑?他的答案是:合作、常識、理性與責任感。自卑三個最主要的來源:身體缺陷、嬌縱和忽略。

人是羣居動物,不能脱離集體而獨自生活,所以我們每天就要面對不同的人。人與人之間不可避免的需要交流,而對於每個人來説,都有着獨自的生活意義。他們所賦予的生活意義是屬於個人的,所以在生活中就要面臨失敗。書上説這種個人的生活意義是最沒有意義的。人的重要性是依他們對別人生活所作的貢獻而定的,真正的生活意義在於對別人和社會發生興趣以及能與人合作,一句話,“奉獻乃是生活的真正意義”。

生活的意義又能和自卑與超越聯繫起來。那些自幼就帶有自身缺陷,或被嬌縱、或被忽視的兒童,缺乏對他人和社會的興趣,一味關注的就是自己,他們難以體會到生活的意義在於奉獻,最容易賦予生活以錯誤的意義。因此,要改造他們,應該訓練他們培養起與人合作的精神,教導他們以堅定的勇氣面對生活。所以要改變自卑,首先要從改變自己的生活意義做起。我原本還不是很認同阿德勒的“奉獻乃是生活的真正意義”的觀點,但是生活的意義和自卑與超越聯繫起來之後,我就能夠理解這個觀點了。自卑是人人都有的東西,沒有才會有問題。但是每個人對自卑的處理方式不同的話,例如是努力完善自我還是通過貶低別人抬高自己,或者自我放棄,都會造成不同的結果。

我覺得每個人都擁有的缺陷都能使他變得自卑,而這種自卑的心態也會受到周圍很多因素的影響。而在這些因素影響下的自卑心態又重新反過來影響個人的生活了。這樣一次次,每個人的自卑心態反而會越來越嚴重了,不利於自我的發展。所以我覺得,在思考問題時,我們要更多地問:“我能提供什麼?能幫助他人什麼?能對社會有什麼貢獻?”而不能夠一味的問:“為什麼我要這樣做?我能從中得到什麼?生活能給我什麼?”。因為後一種思想只是停留在對自我的關心,而前一種卻能因自己的貢獻使自己的價值得到認同,從而得到心理上的愉悦。我們大部分人,包括我在內,思考問題是都會應用後一種思想。經常對自己認為不會有所交集不感興趣的人事漠不關心,我認為這是對的,是我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但細細想來,卻是這種“不感興趣”使自己的生活圈子越來越小,快樂來源越來越小。而自己也越來越自卑,無法做到超越自我,生活的意義是十分重要的,自從看了這本書,我也明白了自己什麼地方有缺陷,應該怎麼去改變。現在我國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的寵愛很多,大家基本上都是為自己着想,從不考慮他人,自我意識非常強烈。但是這樣很容易形成自卑的心態,這是一種病態的心態,是不可取的!我們能改變這種情況的發生,但是對於每個人來説,從小教育是最為可取的,因為小孩子的天性是很容易改變的,我們在他還小的時候就有意識的改變他對於生活的意義的看法,使他明白“奉獻乃是生活的真正意義”。這樣才不容易產生自卑的心態,克服自卑心理是一個重要的心理健康問題。

而充分認識自己的能力、素質、自己的長處等優點能夠使自己超越自己,不斷的激勵自己,相信自己能行才能堅持到成功,而不斷的成功也能夠對自己更有信心,克服自卑的心理,超越自己!對於世界的態度,決定了世界對你的看法!決定了一個人是否自卑與超越!

第五篇:杭電,談藝錄,讀書筆記

《談藝錄》讀書筆記

我所讀的談藝錄是於2014年5月於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作者是錢鍾書。其實我對《談藝錄》的瞭解遠沒有《圍城》多。但是在機緣巧合下有幸讀了這本書,覺得還是對我有所啟迪的,

談藝錄》是一部錢鍾書寫於上世紀四十年代的讀書心得。全書分91章,重點對唐宋至明清名家的作品進行點評和補註,對一些文學流派也作了深刻的點評,其中涉及的大家有30餘人之多。

凡校注於書,莫不認真,但真正認真的還是錢鍾書。錢鍾書真的很認真,我們可以從《談藝錄》所涉及的範圍、多次補註和修訂,來看出錢老對文學的態度和近於苛刻的責任心。作為一個學者,一定要有這種負責的心態,因為他們所影響的是一代人的想法,影響的是人的靈魂,這比對肉體上的影響還要大。所以認真、負責對於一個學者來説是必須要具備的!因此我很欽佩錢鍾書,錢鍾書在清華大學讀書時,自恃有過目不忘的記憶力,連課堂上聽講都不作筆記,更不屑於課外讀書作筆記。他進清華後雖立志“橫掃清華圖書館”,看書時卻只在書上用鉛筆寫劃,並不作筆記。他畢業後到上海光華大學任教時,在備課、寫文章的實踐中,才認識到讀書單憑記憶是不行的,於是開始作讀書筆記,並養成了良好的習慣。

説起這本書,錢鍾書在序言中説:“始屬稿湘西,甫就其半。養痾返滬,行篋以隨。人事叢脞,未遑附益。既而海水羣飛,淞濱魚爛。予侍親率眷,兵罅偷生。”他又在“引語”中寫道:“昔人論文説詩之作,多冠以齋室之美名,以誌撰述之得地。賞奇樂志,兩美能並。餘身丁劫亂,賦命不辰。國破堪依,家亡靡託。迷方著處,賃屋以居。”“立錐之地,蓋頭之茅,皆非吾有。”就是在那種兵荒馬亂的年月,作者以其認真執着的精神,從事了文學的探究和拷問,這給今天的我們是多麼大的震撼呀!現在的社會是一個浮躁的社會,很多人也都有着浮躁的意識,靜下心的讀一本書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但是讀完這本書,也讓我感受到了錢老嚴謹認真的治學態度!我覺得這對於我們來説是非常重要的。

錢先生十六歲時從讀選本入手,有《古文辭類纂》、《駢體文抄》、《十八家詩抄》,即對古文、駢文、大家名家詩都讀了。進一步結合任淵注來讀《山谷集》、《後山集》,用法官斷案的眼光,把作者和注者看作兩造,看註釋是否符合作者的情意,用老吏斷獄的方法來作判斷。這樣就要查對書證,尋根究柢,索閲所引書,驗其是非。這種老吏斷獄的讀書法,確實是做到切實的研究。錢先生這樣做的用意,還不在於看任淵注得是否正確,在於通過糾正任淵注的疏失與不足,找出黃庭堅詩用詞的來歷,進而探索他的詩句中所表達的情意,結合他所表達的情意和用詞造句來探索他的表達方法,即“體察屬詞比事之慘淡經營”,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中去,“資吾操觚自運之助”。通過這樣研究,懂得作者怎樣形成各個流派,具有怎樣不同的風格,甚至用詞造句也有不同,從而探索到作者的詩眼文心,詩眼即作者在用詞上的慘淡經營,文心即作者在表達情意上的用心。這樣的研究,就接觸到劉勰講的“擘肌分理”,對作品的詞語結構作細緻分析,得出他所要表達的情意,和所運用的藝術技巧。也像嚴羽説的“取心析骨”,“取心”即指探索作者的靈魂,“析骨”即指分析作者的文詞。

對於《談藝錄》我也只是淺略的理解,很多內容還是不能看明白的,但是我能從一點一滴中理解錢鍾書的為人,《談藝錄》取中國古時寫詩話用札記的體例,這確是讀書做學問的一種好方法。錢鍾書是以學識淵博名於世的,《管錐編》不論,從《談藝錄》中便可見一斑。一本《談藝錄》,專究文史的專家讀後拍案叫好,欽服不已,而一般讀者卻只能淺嘗輒止,無從深入。究其原因,並不是文章寫得佶屈聱牙,實在因為其中涉及知識之廣博,讀者沒有一定的存書量,一定的專門知識,是無法順利通讀的。通觀錢鍾書的著述。他是無愧於學者稱號的。讀完《談藝錄》,我印象最深的是,錢老雖然廣徵博引,備舉前賢舊説,卻從不人云亦云,隨聲附和。這是我從翻開目錄就開始感覺到。

我覺得,人活在世上受到兩大誘惑,就是名與利。文人多看淡利而好名,然而錢鍾書卻淡泊於此。我

覺得,錢鍾書並不願意也不擅長與人打交道,他是一位純正的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