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老師你在聽嗎》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41W

第一篇:老師你在聽嗎讀後感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老師你在聽嗎》

老師你在聽嗎讀後感

《老師你在聽嗎》書中談到孩子的自發型對話。自發型對話可以在任何時間發生,只要你給孩子時間去談話,讀到這裏我深有體會,想到自己在日常教學中的一件小事例。一次在堂課中,發現小a和小b小朋友在悄悄講話,小a講的很投入,有時甚至忘記觀察老師。小b聽的很認真,還不時的微笑表示對小a的話題很感興趣。課後我將兩個孩子叫到身邊,問起了課堂中他們聊的話題,小a在介紹自己昨晚新買的恐龍玩具,並邀請小b去他家一起玩。這是孩子們在交流自己的生活趣事,忽然我感到是不是我給孩子這樣自由交流的時間太少了呢。每天各個活動安排很緊湊,每個活動都有一定的常規紀律,也許真該找個時間讓孩子想説什麼就説什麼,真正去自主交流。於是我靈機一動,在課前擠出十分鐘給孩子自由交談,漸漸我發現孩子們上課隨意聊天的現象少了,孩子們的關係密切了,交際範圍也廣了。在這種自由談話中老師可以是一個觀察者與傾聽者,儘量不去打擾到孩子們的談話,孩子們會在這種自發型的談話中成長。

記錄對話意味着持之以恆地傾聽、收集對話。錄音、錄像或者文字記錄都是記錄對話的方式。當對話被記錄下來,它們就變得更為重要。當兒童的話被寫下來,它們就不是暫時性的,而是變成可以被反覆再現的話語。這讓兒童的學習變得更可見了,因為通過每一次對對話的再讀和回顧,成人會有更多的發現。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採取多種方式支持兒童與兒童之間、兒童與教師之間的對話;我們必須為兒童創造一個支持早期學習的環境;我們應該在一日活動中為兒童提供對話的機會,提供一些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去談論,讓他們擁有積極的、真實的對話經歷;我們鼓勵幼兒進行對話,相信他們、認真傾聽他們,對他們的想法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瞭解他們的情況,發展幼兒的學習潛質和學習技能。

傾聽是溝通的前提,傾聽是理解的基礎,傾聽是學習的方式,是一個好的開始。幼兒學會傾聽,能吸收更多的知識;幼兒學會傾聽,能學到更多的本領。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利於幼兒成長。

第二篇:讀《老師你在聽嗎》有感

讀老師你在聽嗎-----有感

“我就是那個憂傷的孩子,一直在黑夜裏唱歌。我希望有人聽見,並且在我耳邊,用很小、很小的聲音,趕跑恐懼和驚慌。牽着我的手,輕輕的帶我回家。”這首優美的小詩是《老師你在聽嗎》這本書序言中的一段。每個孩子都渴望被傾聽、被呵護。這讓我想到了自己的小時候,每次都希望老師聽到我的聲音,老師輕輕的一句寬慰和鼓勵的話能讓自己開心好久,這就是孩子啊,多麼單純!

《老師,你在聽嗎?》,本書的書名就讓我們頗為震撼,是啊,我們有很多的時間和孩子相處在一起,特別是在集體活動中,你一言我一語,大家看似交流地很熱烈,但是結果呢?孩子獲得是什麼?是一個“對”的答案嗎?這個“對”的答案對於孩子今後的發展來説,又有多大的意義呢?

如何讓孩子獲得更多,首先我們需要洞悉兒童認識、想法、困惑,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方法就是認真傾聽孩子的對話。對話是我們互相交流認識、想法、感覺和困惑的最有力的工具。然而,我們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常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用“提問——回答”的模式控制着對話;對話僅僅是從教師指向孩子、再從孩子返回教師;教師內心給孩子的想法做上“對”或“錯”的記號;因為不理解孩子而忽視他們的想法;根據自己的計劃、進程等,使活動顯得尤為倉促等等,在這些情況下,我們也許無法很好地發現孩子是如何看待、認識世界的,更不能為孩子提供一個探索的氛圍。通過對本書的閲讀,我找到了一個是對話更為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在活動中力求為孩子營造一個充滿對話的學習環境,它能促使孩子參與到主動建構對世界認

識的過程中。

首先,我們必須瞭解對話的特徵:在對話過程中,我們聽到最多的應該是學習者即孩子的聲音;我們通過談話活動試圖發現孩子的想法;孩子需要時間去思考問題;話題和孩子們的興趣、探索相關;對話應該用來拓寬孩子的思維。那麼怎樣做才能讓這一切發生呢?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我們都要為孩子提供對話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孩子與孩子、孩子與老師之間進行對話,並且認真傾聽孩子,支持孩子的探索活動,當孩子受到鼓勵和支持,他們就會發現自己的觀點是重要的,他們更會願意在將來的對話中分享他們的想法,因為他們知道別人會傾聽自己,他們的想法對於朋友來説是重要的,孩子越多地參與到對話中,他們就得到越多的機會去運用具有真實目的的語言;在對話過程中還可適當進行記錄,充分利用對話記錄來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當孩子説的話被記錄下來,它們就不再是暫時性的了,而是變成可以被反覆再現的話語了,這讓孩子的學習變得可見了,因為通過每次對話的再讀和回顧,成人會有更多的發現。

讓我們一起認真傾聽、解讀孩子,使孩子們在一個快樂、自由的氛圍中不斷成長。正如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説:“播種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態度:播種一種態度,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穫一種人生!”讓我共同行動起來,讓孩子們在傾聽中不斷進步、不斷成長。

王琳20140628

第三篇:《新手老師上路囉——幼兒教師入門必讀》讀書筆記

“共同為培養自由、發現、探索,且健康、自信、快樂的孩子而努力。”這是幼兒教師入門必讀書本《新手老師上路囉!》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也是我教育工作道路上的指引標。整本書從幼教理念、課程設計、環境規劃、課室管理、幼兒發展與輔導、親職教育、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來分析、闡述如何做好新教師的工作。文中還以案例的形式呈現,貼近實際的教學工作,很多地方都能激起共鳴。

首先,我們對幼教工作,對幼兒要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幼兒的特殊性決定了基礎教育工作的特殊,重要。幼兒期的孩子很多還很無知,因此,我們對其的教育方式就不能以成人的理解、心態來衡量。我們新教師要學會善於發現孩子生活中的細節,揣摩他們的心理,注重日常的教育,用那愛心、耐心去感化他們。而且,很多事情都要防患於未然,就像一些經驗老道的教師對孩子的行為會有一種未卜先知的能力。我們要做好幼教工作,先得從認識幼兒、置身於孩子世界開始。

其次,書中還透析瞭如何培養“多方面潛能小孩”的教育目標。幼兒不是成人的縮影,他有獨特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模式,該書巧妙的借用變色蜥蜴的故事形象地説明 “全人”非完人、超人,而是指對幼兒的身體動作、語言、智能等多方面潛能的重視與挖掘,批判了重智育輕創意、情意、個性、羣性的誤區。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孩子的發展要全面開花,認知、情感、能力三方面並重,為培養全面發展的幼兒而努力。

再次,我們新教師要學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由於剛剛畢業,雖然滿腹理論,但還不善於將書本上的知識聯繫、運用到實踐教學中。本書在闡述七章內容時巧妙糅合了理論與實踐,將以兒童發展為本的教育觀,開放、整合、活動化的課程觀,環境創設的生態觀,幼兒園、家庭、社會合作共育的大教育觀等理念滲透在各教育環節中。

在平日的教學中,我們也可對照書中的觀點,細細琢磨,找出不足之處,多多反思,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此外,書中還重點指出了新教師在工作時比較容易出現的問題,語言生動藝術,娓娓道來,好似在與新手教師聊天。通過典型的案例,透徹的分析,讓我們認識到問題的所在,記憶深刻,可以減少自己在工作中再次碰到這類現象。這也是這本書吸引我的地方之一。現在的我面對工作還不成熟,經常遇到棘手的事,但我發現閲讀這一類的書會讓我長不少經驗,對實踐工作也有很大的幫助,我會繼續將這些好書作為我幼教工作道路上的同行者,不斷地完善、提升自己。

第四篇:幼兒教師讀書筆記

《玫瑰與教育》記錄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抒寫的是“玫瑰”對教育的一片真情,對生活的熱愛,對事業、家庭、愛情的體悟,記錄了她作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名家長、作為一名專家對教育顯現的種種反思,活生生的記錄她對教育的無奈與困惑,記錄了她對教育教學的積極的態度。這都讓我們覺得他是那麼的貼近我們的生活呀。

走進《玫瑰與教育》,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她對教育事業的摯愛,對教育理想的追求,對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則是感受到竇老師的獨立思考、獨家發現和獨特表達等個性特徵的彰顯。這本書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詞語就是“讀書”二字。“讀書-思考-實踐”是這個時代的老師應當靜下心來要做的一件事,這也是要成為一個有專業尊重的教師的必由之路,作為學生要讀書,作為教師更要讀書,我理解學生讀書貴在培養興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即可。教師多讀專業書籍固然是應當的,但更應當多讀一些名著、專著等等,“修身養性、淨化心靈”不敢説!但多多少少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培養我們的愛好。從竇老師的這本書中我理解,教師應當是要培養讀書的習慣的。

從《玫瑰與教育》中我體會到讀書的重要,作為教師更應做好“讀書-思考-實踐”。竇老師是一名語文教師,書中寫的都是她教學生活中的隨筆和感想,從書中我看到了她那淳樸、自然的人格魅力,心中盛滿陽光,懷着一顆感恩心為人處事的竇老師。這本書中,竇桂梅並沒有講大道理,也沒有羅列出許多原則和規律,而是選擇了一個新的視角:從研究教學活動中的“細節”入手,從一些我們常常熟視無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見大,見微知著,讓讀者自己去悟出“規律”。

讀了《玫瑰與教育》後,我想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勤奮地閲讀成就了她的美麗和深刻。請看她是怎樣看待閲讀的:

“讀書,使精神高貴而豐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闊遠;讀書,讓我在有限的從教時間內,實現自身的無限。”

“讀書,是我心靈的振翅;讀書,是我精神的呼吸。”

“讀書雖不能改變人生的物象,但可以改變人生的氣象。”

“外在的形貌基於遺傳,是難於改變的,但人的精神卻可因讀書而蓬勃葱蘢、氣象萬千。”

“讀書是最高檔的營養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劑……一個人,只有在讀書中才能體驗生命的滋味。在讀書中身體自然得到運動,大腦自然得到運轉,心靈自然被酬勞。”

讀書讓我們有專業的知識,思考讓我們有了獨立的思維,實踐是將我們的思考實施於課堂教學之中,這樣的實踐我想一定是具有教師獨立特色的教學活動,竇老師強調教師應該具有一定的個性,教學活動應當有自己的特色,反思自己在每次外出聽課之時,所獲得的那些老師們表揚、鼓勵的技巧,調動情緒的方法。回來以後便照葫蘆畫瓢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中,現在想起來在課堂我們反而失去了自己。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常常為自己語文課堂缺乏生動、靈性、激情、思想……而苦惱、煩憂、慚愧、自責。或許這就是我不斷買書讀書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吧,是的, “唯有讀書”才能讓自己長“高”啊!人,讀書與不讀書肯定是不同的。身為教師,讀書與不讀書,就更不一樣了,這可以在你的學生那裏得到驗證。就讓我們在這讀書的季節裏,來開始我們自己的閲讀吧,相信在閲讀中,我們也一定會變得美麗、優雅。教師的一生或許就是一個不斷翻閲書籍,行走於學生中間以及文字之間的生命過程吧!

第五篇:幼兒教師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不會説話的孩子想“説”什麼》

最近,我在閲讀一本書名字叫《不會説話的孩子想“説”什麼》,幼兒教師讀書筆記。其中有一個章節談到“培養快樂、負責、有能力孩子的5個訣竅”。

在學習這5個訣竅之前,要先了解孩子天生就會使用的9種情緒密碼:好奇、開心、驚奇、苦惱、生氣、害怕、羞愧、噁心、厭惡。

訣竅1,允許孩子充分、合理地表達所有的情緒密碼(儘可能不讓孩子的情緒受到壓抑)。表示開心、好奇的情緒密碼,都是正面的情緒密碼;表示苦惱、生氣、害怕、羞愧、噁心、厭惡,這些都是負面的情緒密碼。

訣竅2,儘可能鼓勵孩子多多表達好奇和開心的情緒密碼(儘可能讓正面情緒充分發揮,及至最大)。例如,孩子抓起一本圖書或是雜誌,開始動手撕扯。如果這本書不是那麼珍貴,你不妨先觀察一會兒,看看孩子對撕扯所發出的聲音、撕扯時候的感覺、撕扯本身都有什麼反應。或者你應該捫心自問,孩子是不是在模仿爸爸撕報紙的動作。然後,要讓孩子知道,你認可孩子的興趣,也對此表示欣賞:“這本雜誌很棒,對不對?上面的圖案也很漂亮,紙張也很棒喲。”如果你不想讓孩子撕雜誌,那就那另外的紙換下它,同時要跟孩子説:“這本雜誌不可以撕,這有一張紙,你可以隨便玩。”

訣竅3,排除引起苦惱的因素(儘可能設法消除因其負面情緒的因由)。有的孩子只要看到戴眼鏡的人就會哭,如果我們忽視孩子的這種表現,或者對孩子的哭鬧不予理睬,這樣做會讓孩子誤以為你沒有明白他發出的情緒密碼,這樣不僅對孩子沒有幫助,反而會讓孩子越來越苦惱。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把孩子抱起來,讓孩子背對那個人,也可以請那個人把眼鏡摘下來,或者還可以問那個人是否介意讓孩子玩一玩他的眼鏡,以便消除孩子的負面情緒。

訣竅4,用話語幫助孩子表達情緒密碼。例如,小孩子因為飢餓哭泣時,不要只是喂他,也要花時間同他説話:“我聽到了,孩子,你現在餓了對吧,我們找點東西來吃吧!”若孩子被汽車喇叭聲嚇到了,你可以跟他説:“那種聲音真可怕,把你嚇壞了。”孩子開心地蕩着鞦韆,你可以用話語增強這種經歷給孩子帶來的正面感受,可以發出誇張的聲音,比如“哇——”的一聲,或者説:“你玩的很開心,對不對?”這些語言描述不僅對孩子的感覺予以認可,同時也能把孩子身體的感覺用語言描述出來。

訣竅5,理解孩子的願望,他想要變得和大人一樣。1歲大的索尼婭走到電視機後面,想要看看那些奇妙的電線和插頭,這時爸爸平靜地説:“索尼婭,若果插頭在插座裏,電線就會有電,你碰它會受傷,到我這來,我給你看看這段沒有電的電線,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要不來玩這個好玩的球吧!”然後索尼婭走到爸爸面前,聽爸爸簡單描述了一下電線和電流的用途,就開心地玩球去了。這時爸爸不妨説一句:“索尼婭,謝謝你不去玩那些電線,我愛你。”在這件事情上,首先,爸爸以平靜的語氣和孩子説話,並干預了她的危險舉動,儘管孩子不能完全聽懂爸爸的意思,但她明白説話的含義和語調。其次,他還給索尼婭提供了一種非常好玩的東西——球。最後,“謝謝你,我愛你!”他用這樣正面的語言對孩子的做法予以肯定,引導索尼婭在行為上做出改變並給予獎勵。這位爸爸所有的舉動和反應,都是在給索尼婭師範一些寶貴的經驗,還會有助於她將來長成一個心地仁慈、態度冷靜以及情感和諧的大人。

讀書筆記《這就是幼兒教師》

讀書筆記

<這就是幼兒教師>

我是懷着一名幼兒老師的心情看完的。這不是一本書,是篇文章,但我把它當書一樣的看了一篇又一篇。

本書的核心思想:

這篇文章是以一位幼兒教師用自己的心態寫出了自己對工作的一些想法。一共十六點寫出了幼兒教師方方面面。有工作上的,有生活上的等。1、整天有寫不完的案頭工作;2、工作強度大,活兒忙不完;3、工作時間長,報酬少;4、工作上的比賽無休止;5、幼兒老師的安全責任大;6在社會,沒有誰能瞧得上幼兒老師;7每天都在幼兒的吵嚷聲中度過;8每天和孩子嘻嘻哈哈,在一些人眼中就如瘋子般。9為了佈置區域什麼垃圾物品都要。10家長工作有難度;11、當孩子們長大了,認識兒時的幼兒老師幾乎是零等等

幾點心得

看了這篇文章後,我覺得這位作者用反寫方法,突出了幼兒教師的偉大。幼兒老師雖在一些人眼中很小很小,但卻能把家中的小霸王教育的懂事。比如:“當新生幼兒才入園時,二三直個孩子一起哭,抱完這個哄那個,哄完那個又抱這個,老師常常是騙一個,哄一個,抱一個,拉一個後頭還跟着好幾個!要是遇到幾個感情脆弱的家長,孩子哭,她也哭,那就又得哄家長。於是大人小孩一起哭,那場面那傢伙那整個一人間練獄啊!哭還算小事,現在的孩子普遍奧特曼看多了,特暴力,那是又打又鬧又踢又咬死活不要上幼兒園,所以老師身上留點小傷那是常事。”就從這點上,就看出了幼兒老師的不同一般。

一開始看到這篇文章時,覺得這作者真的寫出了老師的心裏話,一些不平。但多看了幾篇後,才知作者的含意——幼兒老師的不簡單!我做為一名普通幼兒教師感到真幸福。因為我看到了我們的偉大,因為我看到了我們的高尚,因為我看到了我們幼兒老師在人家眼裏的不同。雖沒有國小老師、中學老師、大學老師那麼的高級,但我們卻能把一個不懂事的孩兒學會懂事,未來的才子們都是從我們手中開始起步的!

最近看了一本《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的書,確實是給我在幼兒教育的一個角開啟了一扇窗。這本書裏的一個個的問題,一個個的案例,一個個分析都是從教師教育上發生的實例,掌握解決這些問題是每個一線教師必須具備的教育技能。書中從教師與兒童、教師與家長、教師與社區等幾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其中在教師與家長這一方面,這本書教會教師如何更好的去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如何跟家長溝通使家園合作更有效。

家長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資源和合作夥伴.教師有責任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目標任務,以便雙方能達成教育共識,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家長工作難做,但是很重要。家長一直以為孩子在幼兒園只是在玩,有的家長自己早上想睡懶覺,便很晚才送孩子來園,不重視幼兒園的教育。教師在有時間跟家長個別交流的同時,還應經常召開家長學校的交流會,讓家長及時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教師也有更多的時間對家長進行教育引導,可以讓家長和教師保持一樣的教育觀念。家長可以親自參與孩子的活動中去,可以更快的轉變家長對幼兒教育的觀念。每個學期我們都會組織幾次親子類型的活動,以便家長參與到幼兒園孩子的活動中去。

作為從事教育職業的每一個教師,特別是我們幼兒教師,重在研究學校教育的同時,還要研究家庭教育,重視家教指導工作。因此,教師與家長的互動與溝通是十分重要的,將成為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我們只有正確認識和處理教師和家長之間的關係,才能共同把兒童教育工作做好。對我們來説,在雙方溝通中怎樣善於抓住時機,在隨意交談中如何自然的捕捉到家長的心聲。怎樣有藝術的向家長宣傳、指導保教知識,還存在着一定的難度。

如何解決與幼兒家長溝通中存在着的一些困難?我認為應該從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入手,不斷提高與家長溝通的方式、途徑與技巧。

教師每天與家長接觸時間雖然短暫,但三言兩語中也能反映出一些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要靈活掌握交談技巧及説話的藝術。過去,我總認為時間短,與其拐彎抹角,不如直截了當的説。於是有時當着孩子和家長就告狀,弄得家長十分尷尬,孩子也害怕。這樣,既不利於孩子克服缺點,也不利於家園配合。這本書開啟了我一扇窗,成為我學習新技能的一把鑰匙。人的一生有很多的窗需要開,既然選擇了教師,就意味着要面臨很多挑戰,需要尋找更多的鑰匙……

6月讀書筆記:摘至-----與孩子共同成長

《指南》雖然細化描述了幼兒在五大領域的學習與發展,具有指向性和顯示可操作性,可是它並不是就簡單的“説明書”,《指南》同時藴含着十分深刻的教育理念,讀書筆記大全《幼兒教師讀書筆記》。 正確理解其教育理念是幼兒教師和家長學習。運用《指南》的前提,是有效填補教師專業空白,開啟家長固化思維的工具。

一、快樂地玩,有效地學。

《指南》需要遵循的原則中將珍視幼兒生活的遊戲的獨特價值放在首位,是經過多方論證和考量的。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兒童在遊戲的過程中,自然地形成自我決策的能力並實現自我的價值,遊戲會使得兒童體驗成就尤其獨特的價值,同時也有着強有力的法力支援,《兒童權利公約》中明確規定:締約國確認兒童有權從事於兒童年齡相宜的遊戲和娛樂活動;

二、放慢腳步,慢慢成長

“教育即生長,教育就是目的,在生長之外別無目的”。要儘可能讓兒童在充裕的時間自由發展,成長雖緩慢卻發展徹底。

三、揚起所長,補齊縮短。

每一個兒童有自己的獨特學習風格,只能所長各不相同。引導幼兒教師和家長樹立新的教育觀念,改“揚長避短”為“揚長補短”,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並最終實現面向全體、全面的和諧發展。

六月讀書筆記

海口市機關幼兒園葉曼

閲讀是藝術,因為閲讀就是探索的過程。我們通過閲讀來實現一種對應,與我們的生活,與我們個人的經歷、與我們的個人的體驗一一對應。閲讀,説到底,就是以設身處地的行為去探索世界,以設身處地的方式進入他人的世界。

“打開一扇閲讀的門,開始一生愛的旅程。”有書相伴的人生一定是幸福充實的,有“閲讀”習慣的人一定是感恩快樂的。同樣,教師的成長、教師的發展、教師的快樂都可以從閲讀中得到,每天給自己留一點時間閲讀,與偉人、名人對話,提升自己的才華,錘鍊教育的智慧,在閲讀中尋找無窮的樂趣。

一個教師沒有閲讀,就不會有深厚的人文底藴。作為教師,如果一直能夠堅持閲讀,就能始終保持與最前沿的思想的聲音的接軌,除了能夠獲得新知,還能夠獲得一種精神上和道義上的力量。因為一個人如果沒有一種外在的動機資源的輸入,任何人都可能感到動力不足的。堅持閲讀,就可以讓閲讀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成為我們生命的組成部分。

時下,流行這樣一句話:享受過程。就閲讀而言,只有在博覽羣書、遍賞芳華的過程中,才能體會到“開卷有益”的妙處和“萬里清風來”的意境。從這個意義上講,享受閲讀的過程,其實就是享受生活,享受人生的過程。讓我們做一個忠實的閲讀者,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成為與別人進行心靈碰撞的自由領地,成為自己不斷進步的階梯。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心得

這段時間我仔細研讀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一書,通過學習我對《指南》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的同時,總結了以下的一些心得體會

作為一名幼兒園年輕教師,我應有正確的態度和行為去關心幼兒、觀察幼兒、理解幼兒、尊重幼兒,遵循幼兒的成長規律和年齡特點,為幼兒成長創設寬鬆、適宜的條件和環境,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我還應根據每個幼兒的特點、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制定有針對性的活動目標,選擇活動內容,提供豐富、適宜的玩教具和遊戲材料,並善於把握藴含其中的教育契機,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現在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很濃厚,很多家長在孩子牙牙學語時就逼着孩子背古詩記單詞,在孩子還不會握筆手指肌肉沒有發育好時就要求孩子練字畫畫學樂器,完全忽視了幼兒的意願,時不時埋怨幼兒老師不教這不教那的家長也有,因此,作為幼兒教師,我們平時還要與家長做好溝通交流工作,實現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同步和諧發展,讓家長也要轉變觀念,孩子的童年時短暫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塊奇妙的土地,播下一粒思想的種子,就會取得行為的收穫,播下一粒行為的種子,就會取得性情的收穫;播下一粒性情的種子,就會取得命運的收穫。讓孩子學習他該學的東西,做他該做的事情。不把成人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讓孩子真正具有幸福、快樂的童年。

讀《三年前的教育日記》有感

——吳小燦

最近整理櫃子,翻閲幾年前的日記本,看到最近記錄的一則教育故事,感覺很好。

秀哲是個比較懂事,並且很聰明的孩子,但也有調皮不聽話的時候。今天離園前,他故意用外套去揮打別人來取樂,我二話沒説就收了他的衣服。

他爺爺來接他了。只見他一聲不響地從我面前走過,徑直到走廊上,看他沒有絲毫認錯的意思,我故意不把衣服還給他,看他回家如何交代。

秀哲爺爺知道了這件事,想讓我把衣服還給他,我就跟他説:“今天衣服不還他了,誰讓他做錯事了。”沒想到這句話惹得秀哲一屁股坐在地上,臉漲得通紅,“哇”地一聲大哭起來,好一個瀨脾氣的孩子。我就過去拉他起來,一邊拉他起來一邊告訴他:“我今天這樣做是讓你記住以後不能用衣服去打別人,懂嗎?”看他乖乖地點頭了,我才把衣服蓋給他。

從日記中看到,自己三年前的教育經驗還很不足,教育理念也很幼稚。但是現在也在不斷的學習。當我看到孩子用外套揮打別人時,我的第一反應是生氣,處理的原則是決不容許、好好管教。其實這是典型的教師權威的表現,你不乖,我就沒收你的衣服,讓你急,讓你哭,讓你尷尬。但是如果是今天,我絕不會這麼做,我會先了解孩子這麼做的原因,然後因勢利導,通過引導他體驗,而不是説教的方式,讓他明白該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今天是我已經認識到,教師應該和風細雨般地去絲潤孩子的心田,而不是暴風雨般地去打擊孩子的自尊,為了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教師需要不斷學習、反思,更新教育理念,改進教育方法。

《老人與海》讀後感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着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豔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着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作者海明威是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的。

《老人與海》塑造了一個經典的硬漢形象。古巴的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48天之後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説過的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大勁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的艱難考驗,終於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

海明威為什麼沒有讓老人最終勝利呢?用小説中老人的話來説:“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儘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這就是《老人與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認,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缺陷。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並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的時候,無論最後是捕到一條完整的馬林魚還是一副空骨架,這都已經無所謂了,因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已在那追捕馬林魚的過程中充分地體現了。曾經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過、奮鬥過,難道他不是一個勝利者嗎?老漁夫就是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從世俗勝利觀的角度看,老漁夫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因為儘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是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是帶着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説,鯊魚才是勝利者。可是,在理想主義者眼裏,老漁夫就是勝利者,因為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就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説“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為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超越它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了人類面前。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桑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因為,他帶給我們的是人類最為高貴的自信!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長、艱難,而且充滿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他將永遠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一個真正的強者,只能被摧毀而不能被擊敗

永不言敗,這就是《老人與海》告訴我們的。

點擊下載:小語全冊試題小數全冊試題小語全冊課件小數全冊課件

使用道具舉報

網站工作室

超級版主

串個門加好友打招呼發消息

發表於2014-6-2812:21:26|顯示全部樓層

讀書筆記《讀懂孩子的眼睛》讀後感

“幫助、肯定、平等、理解、交流、自由”是《讀懂孩子眼睛》一文所提倡的六大點,從孩子的眼睛當中透露出不同的信息,做一個善於捕捉孩子信息的老師,從孩子的眼睛打開心靈的窗户。

往往我們讀不懂孩子的眼睛,產生一定的偏差,沒有很好的走進孩子的內心“我的寶寶,你需呀什麼”,短短的一篇文章,讓我讀懂了應從全方位地區瞭解孩子的需要,要從細節入手,更好地區發現孩子,讀懂孩子,從一個又一個細節出發,讓孩子們的心中充滿陽光,他們是個有思想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見解,渴望自語,需要幫助,希望肯定,追求平等,更希望得到理解。

讀懂孩子,從理解孩子開始,去幫助有需要的孩子,讀懂孩子,學會肯定孩子,肯定他們的付出,讀懂孩子,給孩子一個平等的平台,在這平台上公平。民主。眼睛是心靈的窗户,透過這扇窗,拉近孩子心與心的距離。

好書不在多,有一兩本足以,好文不在長,有那麼一兩句好詞好句,耐人尋味,找到真理,從這篇短文,我思考了很多,面對孩子,我到底讀懂幾分?需要的是什麼去支撐,渴望得到的是什麼樣的一種境界,我不由得又陷入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