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唯有讀書滋味長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09W

唯有讀書滋味長1

唯有讀書滋味長

沈括《夢溪筆談》載:“古人藏書闢蠹用芸草。芸,香草也。”古人用芸草來保證藏書不被蠹蟲蛀壞,還能留有幽幽清香,“書香”一詞由此產生。公務繁忙閒暇之餘,唯有讀書能讓我放鬆身體和心靈,在幽幽書香中品味詩句,豐富知識,感受哲理,提升素養。

讀書彷彿能與古今中外聖人賢達同處一室,天天為伴,日日共語。楊絳曾説“讀書就好比隱身‘串門’”。當真正走入書中,走入詞藻中,或推開歷史這扇古樸略顯寂寞沉重的門,感受其中色彩斑斕的世界,或與詩者一起站在斷橋白堤,舉杯共飲,或與學者促膝而坐,秉燭夜談。我與五湖四海的友人暢談心聲,在耳濡目染中,近朱者赤,於是知書達理,人情練達。

早在80年前,胡適先生就對“為什麼要讀書”這一問題進行探討和深究,並向當時的青年學生毫不保留地傳授他的先進思想與觀念。如今,我也常常問我自己,為什麼要讀書?

因為讀書讓人知不足,因為開卷有益。

讀書讓我知才具不足。“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有時捧着一本書,看着看着就會發現,呀,這好像是一片我不知道的領域,這彷彿對我接下來的工作有些指導意義。第四批全國幹部學習培訓教材中習近平同志的一段話,曾讓我印象深刻。“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形勢,面對艱鉅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想一帆風順推進我們的事業是不可能的。可以預見,前進道路上,來自各方面的困難、風險、挑戰肯定會不斷出現,關鍵看我們有沒有克服它們、戰勝它們、駕馭它們的本領。”改革之路漫長而又充滿險阻,我們要有本領不夠的危機感,不斷讀書,從書中汲取知識,以時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增強本領。人不是生來就帶着處理一切事務的本領,活到老學到老才是真正面對生活和工作的方法。

讀書讓我知素養不足。讀書是一種靜心的修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萬民之本。一本好書能幫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繁忙的公務有時的確會讓人產生煩躁的情緒,於是午休的那一小會,悄悄翻開一本《論語》,鋪面而來的是氣定神閒的味道,沉寂下來的是暴躁不安的心靈,彷彿能從裏面真正感受那位聖賢“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崇高信念。這一對比,更能感受到自己的渺小。現代生活是忙忙碌碌、緊張勞累的,或許有一具疲憊的身軀,或許有一個疲憊的靈魂,或許有一顆憔悴的心靈,面對生活的失意、工作的坎坷,或許充滿焦躁、憂慮、不安,但這些都是讀書可以醫治的。為什麼書會被稱作“精神糧食”,因為書能填滿你在工作中消耗過度的精神,書能如沉澱泥沙一般,在漫漫人生中,沉澱你的氣質,提升你的素養。

讀書讓我知精進不足。以經常接觸到的報刊為例,《人民日報》既有對國內外重大時事的報道與分析,也有相關的評論,而且裏面分了很多版塊,涉及財經、政治、文化發展等方面的很多內容。這既給我們傳達了具體的事件,又相應地提供給我們看問題的角度和深度。對於提升個人的眼界、看問題的高度都是不可或缺的。再來談談“楓橋經驗”, “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進行到難點時,總有一種後繼無力的感覺,後在書中讀得“楓橋經驗”,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經過不斷髮展,成為了新時期專門工作與羣眾路線相結合的典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曾在浙江調研時指出,“楓橋經驗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要充分珍惜、大力推廣、不斷創新。”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受,“最多跑一次”改革重在進一步優化服務流程,提高辦事效率,切實增強羣眾和企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重在為人民服務,這與“楓橋經驗”的本質是一樣的,那麼該如何發展和創新,就需要我們多讀書,向“楓橋經驗”學習,在時代和人民中不斷提升,更契合羣眾的利益。

讀書是永無止境,毛澤東一生酷嗜讀書,“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但懶卧於榻,隨手翻閲不叫讀書,端正以待,凝目凝神才是讀書。當我們翻開一本書開始閲讀時,我們面對的其實是一片混沌——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大堆雜亂無章的符號,沒有任何意義,我們需要將這些意義從符號中釋放出來。閲讀的過程絕對不是被動地意義接受的過程,而是一種解碼的過程,一種積極的意義創造的過程。

唯有讀書滋味長2

古人有云:“布衣暖,菜根香,唯有讀書滋味長。”一本好書,如美食佳餚,令人回味無窮。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能培養文化修養;正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只有多讀健康有益的書,才能豐富自己的人生閲歷。

春節長假期間,緊張忙碌的走親訪友結束後,在閒暇之餘,我便和孩子一起去濰坊十笏園圖書展銷活動看書。展覽館雖然面積不是很大,但圖書種類齊全,看書的人很多。我們平時都有看書的愛好,基本上每個禮拜天都去新華書店看書,一去就是半天,臨走時有喜歡的書再買上兩本。讀一本古典小説,藝術性和思想性結合的情景在腦海中泛起狂瀾,如《三國演義》描寫了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錯綜複雜的政治與軍事鬥爭;出了名的《紅樓夢》揭示了封建社會必然崩潰的歷史趨勢,耐人尋味,等等。

回顧這些年的讀書之樂,無非就是樂在悦心。讀一本意義方長的書,能加深我們的理解能力,讓靈魂感到衝突,可以疏解糾結纏繞的情緒,讓人的心胸更加寬容豁達。每次讀書,都能秒趣橫生,並能從中得到可貴的知識,通過閲讀不斷提高自身文明素質,進一步提升城市文明素養,為建設文化名市打造書香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唯有讀書滋味長3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説過:“把時間花費在閲讀他人的著作吧,你可借他人辛苦得來的東西輕易地改善自己。”這句話,闡明瞭品德修養與讀書學習之間的關係。布衣暖,菜根香,唯有讀書滋味長。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飽讀詩書的人氣質優雅華貴,大氣沉穩,思想謙虛,善於制怒。讀書能修德、致知、篤行,是磨鍊意志、陶冶性情的有效途徑。

讀書可以戒浮躁。當我們從忙於應酬吃飯、打牌吹牛中解脱出來,獨上高樓,領略書香,你會在一次次驀然回首、峯迴路轉中,驚喜地感受到自己好像置身於一個“世外桃源”,不亦樂乎。久而久之,渾身煙酒味少了,心情也會平靜下來,漸入“三日不讀書就覺得面目可憎”的佳境。讀書學習的過程,是不斷感悟思索的過程,能讓我們逐步養成踏實深入、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良好品行,面對名利得失,世情冷暖,氣定神靜。

讀書可以助自省。荀子説:“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當你讀書且思考得越多的時候,你就會清楚地看到,你知道的還很少,從中看清自身的差距,知道學習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只有畢生,沒有畢業。讀一本好書、看一篇好文章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對話談心,不知不覺會反思自我、解剖自我、拷問自我、完善自我,思想得到昇華、境界得到提升、能力得到加強。看書學習中,也會時常對自己的學習態度、求知方法、意志毅力、學習效果進行反省,分析利弊得失,總結經驗,揚長避短,達到從學習中學會學習的目的。

讀書可以防腐化。學習搞好了,掌握理論和科學文化知識多了,思想政治水平和情趣境界提高了,腦子裏名利思想就會少,抵制誘惑能力就會強,使眼界、胸襟更為開闊,逐步達到孔子所説的“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的境界。不擔心有沒有位子,而擔心的是自己是否有更為堅定的信念與本領;不擔心別人不賞識你具有的德才,而擔心自己的德才是否值得賞識。這樣,憂喜不繫於外,修身又操之在我,就能不斷提升拒腐防變力。有些領導幹部“出事”,甚至有人説,為官已成為“高危職業”。問題的源頭到底在哪裏?不讀書恐怕是一個重要原因。許多犯錯誤的幹部有一條共同的教訓:平時放鬆了學習,勉強學習一陣也只是應付工作之需,為了裝門面,做樣子。因此,平時不讀書,待到撤職查辦之後補讀書,或者在監獄裏再讀書,不過亡羊補牢而已。(程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