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踏上新徵程建功新時代》讀後感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05W

《踏上新徵程建功新時代》讀後感多篇

《踏上新徵程 建功新時代》讀後感心得感悟範文一

《踏上新徵程,建功新時代》這本書講述了建國以來一些人的奮鬥故事,他們是各時代的追夢者,也是各時代的代表者,其中有一個人的故事讓我印象深刻,他就是“故宮男神”王津。看完書後,我繼續追了一部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它從另一個角度向我們呈現了文化的傳承。

這部紀錄片是故宮九十週年院慶的獻禮片,短短3集,重點記錄了故宮書畫、青銅器、宮廷鐘錶、木器、陶瓷、漆器、百寶鑲嵌、宮廷織繡等領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復過程和修復者的生活故事,這些“給這個國家最頂級的文物治病的醫生”他們的手藝傳承了千年的温度,穿越古今,與這些文物進行直接的對話,相遇而相知。

王津,宮廷鐘錶修復專家,新晉故宮男神。有一個片段是他望着櫥窗裏自己剛剛修復了幾個月的鐘表,身後是來來往往的遊客。有些事,一做就是一輩子,一個修復者,一生可能只能遇見一兩件十分珍貴的文物,看着自己的作品,也是跟自己的人生對話的過程。當破損嚴重的銅鍍金鄉村音樂水法鍾,在傾盡了他八個月時間的修復後,栩栩如生地恢復表演功能時,那一刻,就是純粹的“燃”,感動到淚目。

因為對生活的熱愛,讓這些修復者們賦予文物新的生命,而除去紛繁複雜的專業修復場景,他們也有着生動有趣的故宮生活。“又到了可以吃杏子的時節了”,這句話旁白平淡的説出,卻隱隱透着一種滿溢出來的歡欣與雀躍,木器組靠着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打着幌子,挪用蓋文物的公紙接下打的杏子。在去北院考察的大巴上,他們也調侃自己,青銅組手上是鏽,漆器組是漆,書畫組是漿糊,木器就是鰾,不同組的手都不一樣。

耐得住寂寞,做到極致,這些人身上有着這個時代泱泱大國的匠人精神,雖千萬人吾往矣。“做複製品,必須得跟原物的方位都得一樣,有時那顏色調不出來,一個禮拜都調不出來,難受死了”、“就是這兒,説實在的,我覺得和當代挺脱節的……一進那個大宮牆,之後外面什麼聲音都聽不到了,就感覺到另外一個世界似的,靜得我都不敢説話你知道嗎?”……不同的世界,也許我們無法體會到這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或許就是靜安先生所説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人生第二境吧。

每個人的性情和對佛的理解,都造成刻出的佛像各不相同。在屈峯的一段獨白中,很直接的感受到了一名文物修復者對文物保護的心聲,他隨手刻着佛頭,一邊説,“文物其實跟人是一樣的,中國古代人講究格物,就是以自身來觀物,又以物來觀自己。”格物而後致知,文物的修復,並不只是讓文物這個物件存在於世,而是將自己的感受融入修復的文物中,讓它能夠繼續保留和傳播文化,才有意義和價值。

對技藝的傳承,一門手藝,體現出對自然的熱愛,那是心中深遠處的理念支撐。當一件件負載文化的孤品能夠在工匠的雙手上再現生機、訴説歷史,無他,唯手熟爾。我想,有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技術。

我們作為新時代鐵路人的同時,也是一名小小的匠者,我們的每一次提速、每一次新線的開通、每一次國外鐵路的援建都傾注了我們特有的專注,就如同文物修復一樣,它承載着一個時代的變遷也追憶着幾輩人勤懇的付出。作為後來人,我們也定將發揚工匠精神,用真心的付出灌注並記錄屬於我們新時代鐵路人的風采,擇一事,終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