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忠誠與背叛》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62W

《忠誠與背叛》讀後感

《忠誠與背叛》讀後感 篇1

讀完《忠誠與背叛》,我的心中留下了兩個字——堅守。從書中,我看到了無數個大義凜然的共產黨員前仆後繼,用生命和鮮血捍衞黨的尊嚴和機密,配合武裝鬥爭,沉重地打擊了敵人的反動氣焰。他們堅守着自己內心的信念。正是有他們的堅守,才有共和國今天的繁榮昌盛和國泰民安!

革命同志們在獄中相互鼓勵,互相支持,堅信勝利一定會屬於人民,屬於中國共產黨。他們為了堅守信念,在獄中悄悄縫了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時刻準備着慶祝勝利。

江姐,她面對老虎凳、竹籤的威脅,不但沒有被嚇倒,而且大聲呵斥了敵人的卑鄙行徑,深深激勵了監獄中的革命志士,她的至死不忘為祖國革命的頑強精神,使人佩服。

"小蘿蔔頭",他長着大而有神的眼睛,因為挨餓受凍而顯得又瘦又高,他被獄友們憐愛地叫做"小蘿蔔頭"。他不懼怕敵人,擔負着為獄友們送信的任務。

許雲峯,面對死亡,作為一個革命者,是多麼無用的威脅。“他神色自若地蹣跚地移動腳步,拖着鏽蝕的鐵鐐,不再回顧鵠立兩旁的特務,徑自跨向石階,向敞開的地窖鐵門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階上,忽然回過頭來,面對跟隨在後的特務匪徒,朗聲命令道:‘走!前面帶路。’”這是對許雲峯將要被特務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寫。面對着步步逼近的鬼門關,許雲峯沒有表現出絲毫的害怕,反而更加堅定革命信念——即使海枯石爛、天崩地裂,也不會動搖。這是何等的從容堅強!

但是,我認為對這些可敬可佩的戰士,國民黨反動派只能給他們肉體上的折磨,卻動搖不了他們精神上的絲毫,反而更使他們的鬥爭精神豐富起來!讀到他們的事蹟,我無法自已,在他們面前,我感到無限的敬佩!

對於當代的教師來説,説到堅守,可能大家會馬上想到堅守在偏遠山區的鄉村教師們!然而,當我們將堅守的含義再定的寬泛些,將目光再放得近些,放到身邊,作為育英的教師,我們也要堅守教育的信念。

一、堅守持之以恆的責任心對待工作

作為育校教師的我們,有教書育人的責任。工作中我們經常遇到挫折。有時,全心全意地付出許多時間,花了很大力氣輔導的同學,學習成績卻一籌莫展。我們都知道“行百里者,半九十”,“再掘一步,便得黃金”的道理,經常教育學生學習上要學會堅持,可有時我們卻沉不住氣了,灰心,失望,讓我們的工作積極性下降,讓我們少了堅持的力量。提高學生的素質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教育不能急於求成。在課堂診斷的一系列的`活動中,我們更加堅信搞好教學工作在於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我們必須認真地開展好教育教學工作,嚴格要求每一個學生,用耐心去啟發學生,用愛心去關懷學生,用寬容去理解學生,關心學生的成長和進步,這樣才能搞好教學工作。責任,是教師之本職。

二、堅守平和寬容的心態對待學生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有着這樣得困惑,自己認真的準備了一節課,上課飽含激情而投入,但學生學習的效果卻偏偏差強人意。在七年級的教學改革中,通過實踐,我知道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學習每一個新知識點都有一個理解、接受的過程,而且不同的學生接受能力是不一樣的,我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允許學生在學習中出現錯誤,允許教學過程出乎教學預設之外。其次,凡事要得之淡然,失之泰然,順其自然,切不可看得太重。以平和寬容的心態去指導學生,學生會更順暢地學習。

三、堅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愉悦、寬鬆的情緒,對認知具有組織作用。寬鬆、和諧的教學環境,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迸發出創新的火花。在我和學生們的努力下,七年級12班有一個和諧、寬鬆的環境。首先我將愛心撒播在學生中間,要以和藹可親的態度對待學生,以温和親切的語言感染學生,以優美的語言調動學生的情感。同時,給以一定的創新時間,這樣,他們就可以獨立閲讀,獨立思考,相互討論,質疑問難,操作,觀察,做練習等。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課堂質疑、解疑、創造性的作業設置,學生們生成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新思想。

紅巖精神就象一面鮮紅的旗幟,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熱血青年為理想和信念奮鬥不息。無數個大義凜然的共產黨員前仆後繼,用生命和鮮血捍衞黨的尊嚴和機密,配合武裝鬥爭,沉重地打擊了敵人的反動氣焰,正是有他們的努力,才有共和國今天的繁榮昌盛和國泰民安!作為教育界的一員,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發揚新時代的紅巖精神,堅守自己的教育崗位,堅守自己的教育理想,要始終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從教育的實際出發,因時制宜、突出重點,從本職工作做起,從具體工作入手,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立足崗位,不斷提升自己的修養,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為教育事業作出一份貢獻!

《忠誠與背叛》讀後感 篇2

有人説忘記歷史就意味着背叛,重閲歷史我確從來不敢妄加評論。因為今天我們所處的環境或多或少都與遙遠的過往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初知《忠誠與背叛》,我以為是描寫現代職場規則一類的文章。借來一閲,不免暗笑個人之淺薄。我是人們常説的80後,對於歷史的厚重沒有太多直觀的認識。然自小還是堅信一點: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因為的確是我們的黨在曾今某個歷史的一角,力挽狂瀾,拯救了搖搖欲墜的中華民族。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我們這一代之所以有今天的歌舞昇平,完全得益於那些立志改寫華夏曆史的人們,不屈的努力和抗爭。面對先烈的事蹟我想再多的文字都稍顯蒼白以至於無處着力。

翻閲《忠誠與背叛》,我一次次被裏面“特殊材質”的人們的信念和精神所折服。看完《忠誠與背叛》,我內心有一種的情緒湧動:在那個血雨腥風的時代,國難當頭,我們的先輩用激情和熱血書寫着國人獨有的歷史;在白色恐怖的籠罩下,命運堪憂,共產黨員用生命和信念完成了歷史的使命。其實比之忠誠我更想説説背叛。在歷史的溝溝壑壑,背叛或然是一些卑微的生命飽受摧殘之後,迫不得已的選擇,比如喊着“共產黨萬歲”被槍殺的叛徒。當然我向來對影視劇中漢奸、叛徒的形象嗤之以鼻。我覺得如果有可能,可進行宇宙審判,開除他們的人籍。因為他們加諸在同胞身上的傷害勝過異族的入侵和欺凌,他們行為在一定意義上踐踏了民族的尊嚴。然單單從生命的卑微來講,拋棄十全十美的標準,我覺得沒有人會輕易地放棄自己的理想、信念。至於背叛者的行為除了可恨之外,我覺得更有的是可憐或者可悲。大難即至,分崩離兮,生靈塗炭,如蟻眾生一如被抽取脊樑,難免驚慌失措,出賣同胞者有之,奮力抗爭者更甚。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回顧歷史,我覺得我們更應該秉承先輩的思想,辯證的看待歷史的沉重。落後就要捱打,這才是歷史的本質,其中的道理相當淺白。國人的家國情感向來緊密難分,以此比擬,則反動派的屠殺好比自遭家難。回頭來看,貌似修補過的東西一樣,所要表達的卻是不同內容:歷史無法像物品一樣損壞後還能修復得完美無缺,一旦殘之就無法挽回。逝者已去,生者猶存,心靈的傷痛、情感的悲憤,也許只有用時間才可以去逐步淡化、醫治。胡適先生也説過:今天預備明天,這是真穩健;生時預備死時,這是真豁達;父母預備子女,這是真慈愛。因此我們應該正視歷史的沉重,利用有限的生命去未雨綢繆,讓我們的國家更強大,讓我們的民族更團結、幸福,讓我們的後代遠離先輩年代的水生火熱。這樣可以即時觀察我們的人生,讓前輩的付出更加有意義。

我花了許久的時間,終於用力的讀完了《忠誠與背叛》。忠誠應該是我們一生的追求。在現代社會資源的稀缺性決定我們在工作生活中,付出或許會大於回報。人非聖賢孰能無惑,偶爾的牢騷、抱怨,我覺得也再正常不過了。但是我們不能忽視一個組織、一個國家的強盛,所帶給我們的那些隱形的財富和無盡安穩,而去做一個遭歲月遺棄“怨婦”。就個體而言,只有內心的追求卓越,獲益終會離我們的期望越來越近。中國氣派和民族風度,不是某種虛無的事物,而是我們在世界舞台上體現出來的文明細節。歷史上的種種場面,真實的讓我們見識了過往的時代質樸英烈身上所體現的一種不死的民族精神,當外族入侵、反動勢力屠殺時展現空前團結的意志和勇氣。但我們仍舊要自省,不管是大國崛起,幸福來臨的大歡喜;還是舉國罹難,民生遭殃的大悲痛,我們始終要做忠誠、仁愛有良心的人。我們或許無法改變世界,但我們可以坦坦蕩蕩的笑染身邊的人。這一點,我想沒有什麼時候能比此刻更成為你我內心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