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世界是平的》精品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35W

《世界是平的》精品讀後感【精品多篇】

《世界是平的》優秀讀後感 篇一

朋友送了我一本書,《世界是平的》。當時我就笑着説:一直以為世界是圓的呢?如果有一天我們走散了,還期待着能在世界的某一個角落重逢呢!世界咋又成了平的呢?那可不一定能再找到彼此了。

朋友力薦,我將信將疑,但還是開始了我的閲讀歷程。這本厚厚的書400多頁,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封面題目下面赫然印着:21世紀簡史。再仔細看封面的最上端還印着:《紐約時報》《商業週刊》、亞馬遜圖書排行榜第一名,2005年英國“FT/高盛”財經書大獎得主。初識,覺得這是一本歷史學間或經濟學的書,真的不知道我這低配置、小內存的大腦能否兼容它裏面的文字和內容。抱着試試看的想法翻開,扉頁中間僅有的一行小字吸引了我:讀一流書,做一流人。也許這就是朋友力薦我讀此書的原因吧。好吧,試着做一回一流人。

從作者的再版前言,到IBM大中華區董事長及首席執行總裁周偉焜撰寫的序,我逐字逐句認真閲讀,這本2006年再印出版的“舊書”中竟然有這麼新奇的內容?“世界為什麼會是平的?”“是怎麼變平的?”帶着諸多疑問,我開始覺得自己的大腦似乎可以與之兼容了。

書的第一章節《當我在睡夢之中》有40多頁,可我只讀了10幾頁,就覺得激動得不行了。我這急性子,是必須要把心裏的這份新發現、新收穫一吐為快的。在這十幾頁書裏,作者托馬斯.弗裏德曼向讀者描繪了他發現世界是平的時的驚異、激動、甚至恐懼。我笨笨的腦袋瓜現在僅僅只能淺層次地理解他的意思。他告訴我們世界全球化經歷了三個偉大時代,僅僅讀了一遍,但這三個偉大時代的時間節點和特點卻深深印在了我的腦海裏。

第一個時代從1492年持續到1800年,全球化1.0版。這一階段肇始於哥倫布遠航開啟新舊世界間的貿易,講述的是國家和實力的故事。1.0本版本下,主要的問題是:我的國家在全球競爭中處於何種地位?我如何走出國門,利用我國家的力量和其他人合作?

第二個時代從1800年持續到2000年,可以稱作全球化2.0版。這一時期,推動全球化的主要力量是跨國公司。在這個時期讓我們看到了全球經濟的誕生和成熟。2.0版本下,主要問題是:我的公司在全球競爭中處於何種地位,它有哪些機遇可以利用?我怎樣通過我的公司同他人展開合作?

第三個時代從2000年開始,我們進入了新的紀元,全球化3.0版。推動這個時代的獨特動力是個人在全球範圍內的合作與競爭。處在這個時代的每個人都會問:在當今全球競爭機會中我究竟處在什麼位置?我可以如何與他人進行全球合作?

站在世界的高度去解讀這三個偉大的時代,不難看出,人類在經濟、貿易、科學、科技、電子技術、數據傳輸、軟件開發、符合運算等的推動下經歷着、前進着、繁榮着。世界在由原來的圓的漸漸變為平坦的。平坦到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全球化的某一端。比如,當你成功申請註冊了一個微信個人公眾號並且開始原創發文時,你就已經處在了全球化的某一端。隨着它的被關注度的提高,你或許會和這個世界上任意角落的一個人或團體產生關聯,或許那將推動你才能、智慧的全球化、世界化。我不知道舉的這個例子能否恰當的解釋托馬斯的理論。但至少,我現在是這麼理解的。

聰明的中國領導人説,要給每一箇中國人出彩的機會。鼓勵每一箇中國人為自己而努力,為自己精彩的夢想而奮鬥!億萬箇中國人的夢想相互輝映,光耀中華,怎能不是一種壯麗、一種壯美、一種壯觀?而我們在這個平坦的世界上與別人近在咫尺,觸手可及。全世界都會知道我們中國人!老康在吃晚飯時告訴我,他正在整理上報一些有特長的普通人的詳細信息。對該項工作的目的和意義我不妄加揣測,我卻強烈地感到:只要你足夠優秀,只要你堅持自己,就會在某一時刻脱穎而出!世界離我們真的並不遙遠!

有幸生活在這樣一個偉大的、繁榮的、平坦的世界。祈願托馬斯所擔心的、恐懼的那些反和平的力量不會給這個時代帶來傷害,祈願平坦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能平坦的生活!

感謝這本書帶給我的強烈震撼!感謝讓世界變得平坦的那些人!

還有更多的、未知的祕密藏在書中,我想:探索其中的奧祕,真的不失為一種有意義的業餘消遣,是生命和心靈的另一種滋養。

我很確定以後還會寫關於這本書的讀後感,所以一開始我就確定題目為《世界是平的》讀後感一。期待,新的收穫!

《世界是平的》讀後感 篇二

全球化已經是很多年前的名詞了,全球化這個進程一直沒有停歇,從這個名詞誕生前直到如今,以至今後都會進行下去。現在,全球化的腳步已經踏遍了世界各地,已經讓所有人的生活在不經意間發生着變化。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等都在衝破各種壁壘,鋪平全球化的道路,讓世界更加平坦,讓所有的競爭公平化,讓所有的國家、公司、個人站在同樣高度,讓所有的機遇均等。

中國在這場革命中,舉足輕重。當然還有另外的兩個國家,印度和俄羅斯。這三個國家讓世界變得更平坦。這三個國家一共擁有約30億人口,佔了世界上的一半。低廉的勞動力讓這三個國家參與其中,並且站在國際舞台和歐美日同台競技。墨西哥人的守護神雕像、埃及人的傳統齋月燈籠、阿迪達斯運動鞋都可以看到“MADE IN CHINA”的字樣。世界巨頭紛紛在這裏設置工廠,這是企業人力資源的一個法則,哪裏有最低廉的勞動力企業就去哪裏。

面對這種情況,怎麼增強自我競爭力?改革開放、WTO的加入已經把我們推到了國際競技場,如何在這片土地上立足?人才是首要問題,這是轉變此局面的關鍵。印度之所以大包大攬IT行業,因為在全球化的初期就培養出了一大批計算機精英。我們也應該有自己的知識產權和品牌,大量的人才需求迫在眉睫。

全球化,利用IT 、通訊設施和機場等基礎設施使得全世界更有效的聯繫起來,中國人在短短10來年時間從沒有電話到傳呼,再到手機的鉅變;記得2001年,電腦下載的速度經常是4KB,2007年,200KB已經是家常事了。中國在這方面基本上沒有成本沉沒問題,很快站在了國際舞台,有人説這是一匹狼,正在與狼共舞。

再看看中國,基本上所有的機場都在擴建,由於經濟的快速增長,頻繁的國際交流,航空業的競爭和革新從未間斷過。全球化實際就是國際化,就是標準化、統一化。航空業由於行業特殊性,很早就統一了標準。在這個平等的條件下,唯一突顯出的優勢,就是勞動力成本,空客、波音、龐巴迪都入駐中國,看準了這個平坦的條件。類似的公司不勝枚舉,對於這些技術型的工作的外包,給我們帶來新的機遇,但不應只看到帶來了一定數量的就業崗位,更應該將這些轉化成自己的知識,並創新出新的科技,不斷超越這些世界巨頭。

高新技術的應用,使得我們具有了多重身份。我們站在銀行的自動存取款機前,排隊取錢。在你取錢充當銀行顧客的同時,你已經在給銀行打工,本來應該是銀行工作人員的職責被你和提款機替代了;博客在這個時代,已經不是新鮮事物了,高技術設備的普及,使得博客們更是隨心所欲,特別是處在各個專業領域善於發現事物的人們,用自己的手機、相機拍下或錄下了身邊的新聞,我們不難發現,報紙上、網站上越來越多的新聞是摘自博客或論壇帖子。它使得每個人都站在了世界的前沿。

機遇垂青有準備頭腦的人。想讓自己永遠保持很強的競爭力。所以必須不斷地吸收新知識,特別在電腦方面與自己工作和業餘愛好有關的新技術、新軟件;。不斷地夯實已掌握的技能本領;。不斷地學習瞭解世界的新動向和潮流;。不斷地瞭解同行業的發展狀況。不然,自己隨時有可能在平坦的競技場上站不穩。準備好自己,隨時迎接新的挑戰。

世界是平的,世界是平等的,世界是平坦的,但是,地球還是圓的。

世界是平的讀後感 篇三

初看,開篇講述的似乎只是全球化的問題。“我”因採訪之故,去到印度軟件公司Infosys。在和首席執行官南丹·奈利卡尼交談中,偶然聽來一句話:當今世界的競技場已經被夷為平地。這彷彿漫不經心的一句話,卻如同墨西哥的蝴蝶輕輕扇動了下翅膀,引發了“我”一場思想與行動上的暴風雨,促使“我”為了驗證它而一路東行,將一個被軟件和網絡所聯結、由外包撐起、信息暢通八達、產業縱橫交錯的世界,徐徐展開在讀者面前。這個世界,地球上的各個知識中心統一到了一個單一的全球網絡中,人們在越來越多的工作崗位上互相競爭和合作,機會也越來越平等。

但歸根結底,這談論的終歸是一個全球化的問題。而世界“縮小”為“地球村”,是大眾早已所知的事實。

那麼,盛名之下,它真的只是講了全球化現象這麼簡單的一件事嗎?再看才發現,促使“我”一路東行的原因,並不單純為了驗證奈利卡尼的那句話,而是“我”想要知道,為什麼遇到的那些印度人會奪去美國人的就業機會,為何印度會成為美國和其他工業化國家服務和信息科技的外包地。換句話來説,是為何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正在奪去美國人的就業機會,越來越多的美國產業開始被外國分解、衝擊和取代。

在探究這個問題的過程中,這個問題也像一個窗口一樣,向“我”展現了一個完全發生變化的嶄新時代。這個時代裏,各國都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迅速成長進步,緊追美國步伐,向着可以預測的未來飛速發展。而處在科技前沿的美國,卻囿於其領軍者、探索者的地位,對未來的走向還處於“摸着石頭過河”的階段。

和促使“我”東行的原因一樣,這是托馬斯·弗裏德曼對美國先驅者、領軍者身份的自豪,也是一種隱祕的擔憂——雖然他有足夠的理由對美國充滿信心,可是前途的未知也隱隱帶給了美國人一種難以言説的壓力。

那麼,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我”想揭開的又是一個怎樣的謎底呢?

第一章談到世界已經發生變化。那麼這個世界是怎麼變化的?作者在本章給出的關鍵句是:你可以聽見我嗎?我們可以一起工作嗎?

在這兩個關鍵句裏,作者並沒有對主語進行限制。那就意味着,這個“你”或“我”可以是地球上任何區域、任何國度的任何一個人。而要實現這種沒有任何限制的溝通,就必然得擁有某種程度的自由。這種自由首先從柏林牆的倒塌開始實現。

柏林牆的建成表面是德國分裂的象徵,實質卻是兩種經濟制度、兩種意識形態以及兩個超級大國為首的兩個陣營之間的激烈對抗。歷史曾不止一次告訴我們,固守和壓制終不能長久,互通、共享才是社會發展進步的源泉和動力。所以柏林牆倒塌的意義並不亞於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對整個世界來説,都是一件值得額手稱慶的大事。它的倒塌不能説實現了全球大一統,但自由市場環境已經出現,資源在全球範圍內實現整合、共享,卻是毋庸置疑的。

Windows操作系統的建立、Web的出現和網景上市,則為這種溝通交流創造了必不可少的條件。如果説柏林牆倒塌對於清除壁壘、將各國納入一個統一的平台作出了貢獻,那麼windows、web和網景則為平台建立統一聯絡中心和交通網絡立下了汗馬功勞。世界各地史無前例地緊密聯繫在一起。

在托馬斯·弗裏德曼看來,工作流軟件、供應鏈、外包、內包、離岸經營等新型合作交流模式促使世界進一步變平,使全球變成了一個四通八達的平台。這個平台以網絡為中心,全球各國、各地、各個角落則成了從平台發散出去的每一個聯絡點。而且這種聯絡點本身也實現了“自我移動”,人們可以使用一切設備隨時隨展開工作和交流。

線上線下也實現平坦化。原本控制軟件網絡的只有後台技術人員,但上傳讓網絡從運營操作到運用都實現了平民化,社區開發軟件使網絡掀起一場全民參與的熱烈運動。

在這個平坦的世界裏,你當然可以毫不費力地詢問大西洋彼岸的邁克爾、詹姆斯或者任何一個你想與之發生聯繫的人:你可以聽見我嗎?我們可以一起工作嗎?

在這個時代裏,沒有不可能,只有你想不到的可能。你可能為遠在千里的公司提供勞動獲得報酬,也可能被萬里之外的人奪走工作機會。對此,你是喜悦?還是像托馬斯·弗裏德曼一樣,在喜悦的同時也感到些許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