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有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98W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這本書是在高三畢業後的暑假讀到的,作者是美國的塔拉,也是本書的原型。很多人説這是一本關於教育具有強大力量的勵志書,依筆者之見,這是對塔拉人生中自我掙扎、教育重塑、原生家庭抉擇的深刻剖析。讀罷此書,頗有感觸,卻仍被書中時刻閃爍着的教育光輝所吸引,它重塑了塔拉,讓她選擇了“離開”原生家庭。

讀《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有感

為更進一步理解本書的深刻意藴,筆者看了作者關於這本書的訪談,談話中塔拉提到“你可以愛一個人,並仍然選擇和他説再見;你可以日日思念一個人,卻仍為他消失在你的生活中感到高興。”這看似矛盾,但正是塔拉花了很長時間才探尋出的如此具有力量和智慧的話語,愛與選擇是相互獨立的。其中提到的“選擇”二字,也貫穿了整本書,筆者認為可將本書中的幾個重要選擇拿來細細探索。

在教育資源匱乏的家庭,塔拉選擇自學上大學。“外面有一個世界,塔拉,一旦爸爸不再在你耳邊灌輸他的觀點,世界就會看起來大不一樣。”哥哥泰勒的話點燃了塔拉對上大學的渴望,母親的無條件支持給她以動力,每天早晨六點開始學習,對數學一竅不通,甚至未曾見過答題卡,一戰失利,意料之中。“你一定會考到二十七分的”外婆慈愛地望着她,於是,那個裝着“二十八分”的信封如約而至,塔拉稱作奇蹟。在廢料廠待了十六年的孩子自學上了大學,箇中艱辛我們或許無法想象。我們接受了十二年的教育,只為圓夢大學聯考,有太多太多的孩子在這場戰鬥中掉了隊,還打着“學習艱苦”的旗號怨天尤人。我們沒有經過“廢料廠”的磨礪,就進入了“象牙塔”,應該感恩。大學是這個學習型社會給我們寶貴的饋贈,我們沒有理由不去珍惜,為了自己,也為了報效社會,讓每一分每一秒都精彩。

當金錢已不足以支持生活時,塔拉選擇去劍橋讀研。書是精神食糧,塔拉真正做到了只要精神富足,物質匱乏又何妨。主教可以説是塔拉學習上的一個貴人,他資助塔拉,並提出助學金的申請,但骨子裏“助學金是政府的陰謀”讓她厲聲拒絕。重新為父親工作、去超市打工、賣掉心愛的馬、忍受牙痛的折磨,這都是為讀研付出的代價。最終塔拉還是得到了助學金,可以思考金錢以外的事情。觀照自身,是否能為了多讀兩本書降低對物質生活的要求,強忍病痛的折磨,雖然父親的教育給了塔拉很大的影響,但讀研是塔拉忠於內心的選擇。而我們的學習,可能是家長的逼迫,可能是生存的壓力,但這樣的學習是短暫的,我們必須把學習、把教育當成一件終身的事,期待着有一天賺錢是為了學習,而不是學習是為了賺錢,把學習之路走得更加開闊,不向現實低頭,向學習致敬!

在被教育重塑之後,塔拉選擇“離開家庭”。“我已不再是那個被他養大的孩子,而他仍是那個養育了我的父親。”很難定義父親或者是肖恩的好與壞,他們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改變塔拉,融入自己,當愛摻雜了慾望、權利的時候,似乎不再那麼純粹、可貴。塔拉追求純粹的愛,像她本人在訪談中所説“你可以愛一個人,並仍然選擇和他説再見。”選擇離開或許是她愛家庭的唯一方式。引用《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一句話:“有一種鳥兒是註定不會被關在牢籠裏的,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着自由的光輝。”塔拉就是,十六歲的自己早已塵封,不是背叛,是教育使她自由。教育有一種魔力,由內而外,閃爍着智慧的、自由的光芒,把人掰開揉碎,再重塑,賦予人反抗的、脱離的絕對勇氣。

合上此書,彷彿心靈得到了洗禮。作為大一新生,有太多的迷茫、困惑,置身於緊張不安的情緒中,但像摩羅門教中的一條教義所説:“信是所望之事的實質,是未見之物的明證。”已經來的學會接受,還未來的敬請期待。我們當像鳥,沐浴教育的光輝,鍛造自由的靈魂,飛往那座山,我想,那定是一座蒼翠的、琳琅滿目的不老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