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版《圍城》讀後感作文多篇合集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09W

[概述]新版《圍城》讀後感作文多篇合集為本站的會員“4629517”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新版《圍城》讀後感作文多篇合集

《圍城》讀後感怎麼寫?《圍城》以高超的語言藝術和對生活的深刻觀察稱著。作者用繁茂、幽默詼諧的比喻和反諷,配合尖酸刻薄的語言和機智幽默的文字,表現了以主人公方鴻漸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在婚戀、教育、生活、事業等種種“圍城”中的困境。以下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圍城》讀後感,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來欣賞一下吧。

《圍城》讀後感篇1

讀罷《圍城》,意猶未盡,時而回憶城中之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時而想像着作者所描述的情景,深有感觸,彷彿身臨其境、如見其人。讀到關於周經理的文字,彷彿看到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的影子,覺得熟悉,但細細想來,又覺陌生,畢竟寫作的背景與現在的環境不同。讀人不易,古人對了解人的方法總結了不錯的方法:“五觀”.

所謂“五觀”是指:一觀對方平時接觸了什麼樣的人;二觀對方有錢後都把錢花在哪裏了;三觀對方有地位的時候,他一般都比較推崇什麼樣的人;四觀對方在地位很低下的時候都做了些什麼;五觀對方在有沒有錢時候他有沒有做過什麼不好的事情。除了第一觀,其他四觀從書中都不便細究。所以就説“一觀”,以期窺一斑而見全貌。

就其接觸的人而言,書中代表性的人物有三人:一位是他的夫人周太太,一位是方鴻漸,另一位是文科室的王主任。

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先説周太太,周經理跟周太太花燭以來,一向就讓她。當年死了女兒,他想娶個姨太太來安慰自己中年喪女的悲哀,給周太太知道了,生病求死,嚷什麼“死了乾淨,好讓人家來填缺”,嚇得他安慰也不需要了,對她更短了氣焰。他所説的“讓她三分”,不是“三分流水七分塵”的“三分”,而是“天下只有三分月色”的“三分”.

周太太也會因為鴻漸的事,在家裏大發脾氣。試想我們通常會向誰發脾氣?向不相識或者不相干的人,還是向對我們的那個人?對我們的那個人,換句話説,也就是欺負的那個人。日本漫畫家浦澤直樹的漫畫《怪物》裏,那個任性的德國女子伊娃,有事沒事老是向日籍男友天馬醫師發脾氣,他總是對她百般遷就。後來,他們分手了,她才知道他是多麼好的一個男人,可惜,他不會再回到她身邊了。失意的她依然經常亂髮脾氣,然而,再沒有一個男人像天馬醫師那樣在乎她。張小嫻説:“可以有一個男人讓你發發脾氣,對你的任性束手無策,唯有苦笑着哄你,這些幸福從來也不是必然的。一個堂堂男子漢為什麼會遷就一個時不時發脾氣的女人?那無非是愛。”即便受不了,他還是承受了。也從側面反映周經理是對周太太最親近的人,也是對她的,欺負的那個人。周經理自述:“二十多年前我們還沒有來上海那時候她就有肝胃氣病。的時候不請醫生打針不吃止痛藥片要吃也沒有!有人勸她抽兩口鴉片你丈母又不肯怕上癮。只有用我們鄉下土法躺在牀上叫人拿了門閂周身捶着。捶她的人總是我,因為這事要親人幹旁人不知痛癢下手太重變成把棒打了。可是現在她吃不消了。”一個體貼入微的丈夫形象躍然紙上,也許捶一天兩天容易,可是近二十年這樣做卻是不易的。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他對太太是軟弱還是忍耐,怕老婆還是疼老婆,相信不同的人看會有不同想法,在婚姻的圍城中,周經理過得如何?

眼睛長在屁股上,只認衣裳不認人

方鴻漸,周經理的掛名姑爺。在留學期間,鴻漸收到丈人的信,説什麼:“賢婿才高學富,名滿五洲,本不須以博士為誇耀。然令尊大人乃前清孝廉公,賢婿似宜舉洋進士,庶幾克紹箕裘,後來居上,亦與有榮焉。”崇洋媚外的姿態,對於文憑的盲目崇拜,將鴻漸的歸來登報昭告,讓愛面子的周經理掙足了面子,但殊不知,一旦買文憑的真相公佈,他怕是顏面掃地。愛面子的人終究是累的,他們要在別人的眼裏活着。周經理見了這位掛名姑爺,鄉紳兒子,留洋學生,有點畏閃,談話,是義不容辭,而心非所樂。與他的這位掛名姑爺談話時,眼睛躲避着他的臉。軟弱中還要擺出尊嚴。餐桌上的聊天看着女婿的臉色説話,生怕惹惱得罪了自己的女婿。好面子的周經理,面對鴻漸的不識好歹,只能把自己慘淡經營的最難措辭的一段話悶在心裏。思想現在社會中的人又何嘗不是呢?對學歷文憑的盲目崇拜,對海歸的另眼相看,明明心裏不願意卻又迫於壓力面對人際矛盾,心中有了想法卻要勉強用所謂好聽的話作修飾。可憐的周經理,在人際關係的圍城中,無奈的承受一切。

當假裝成為藝術

王主任——出場次數寥寥,但是卻對鴻漸留學起到了關鍵作用,這也可作為蝴蝶效應的一個例子。文書科主任看見原信,向東家大大恭維這位未過門姑爺文理書法都好,並且對死者情詞深摯,想見天性極厚,定是個遠到之器。周經理聽得開心,叫主任回信説:女兒雖沒過門,翁婿名分不改,生平只有一個女兒,本想好好熱鬧一下,現在把陪嫁辦喜事的那筆款子加上方家聘金為女兒做生款所得利息,一共兩萬‘塊錢,摺合外匯一千三百鎊,’給方鴻漸明年畢業了做留學費。‘短短几句溢美之詞,促成鴻漸留學,可謂功不可沒。但也從中看到了人性中的軟弱,其實人有時喜歡聽好話,甚至會因此忘乎所以做出錯誤的決定。莎士比亞《裘力斯·凱撒》中有言:“當我讚揚他憎惡諂媚之徒時,他就會欣然首肯,卻不知他已經接受了我搔到癢處的諂媚。”

王主任起的新聞稿子:本埠商界聞人點金銀行總經理周厚卿快婿方鴻漸,由周君資送出洋深造,留學英國倫敦、法國巴黎、德國柏林各大學,精研政治、經濟、歷史、社會等科,莫不成績優良,名列前茅,頃由德國格萊登大學榮授哲學博士,將赴各國遊歷考察,秋涼回國,聞各大機關正爭相禮聘雲。這篇稿子極盡阿諛之詞,看起來虛偽。不過也正是這片稿子,讓人看清楚了這位寫作委婉得體,天衣無縫,曲盡所謂“順水之妙”的王主任的假面具。面具戴久了也就成了臉了。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個不願意理朝的皇帝是養不了良臣的。昏君需要弄臣。若是周經理是一個正直、誠信、不喜阿諛奉承之人,又怎麼會有一位他如此喜歡奉承拍馬的王主任呢?不知周經理自己是否察覺已陷入工作的圍城之中?

深陷婚姻、人際、工作圍城中的周經理終究只是社會的一個縮影,通過他看到了一個立體的人,《圍城》以看似超然的調侃語調述説人生無奈的笑面悲劇。《圍城》寫了人們不願意正視的真實的社會有人説:我們不會也不可能逾越這座城牆,因為只要我們有生活,那我們就永遠處於一座圍城之中。是啊,只要我們有生活,那我們就永遠處於一座圍城之中。也許我們需要想的不是如何逃離抑或如何進去,而是如何在現有的狀態中盡力而為,始終保持着一顆積極的心去創造這座圍城裏的異彩。想起《阿甘正傳》中阿甘母親説的話:“人生就像各種各樣的朱古力,你永遠不會知道那一塊屬於你。”的確,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不去品嚐,就永遠不會知道它的味道。生活的巨輪不會停止地向前滾動,如何去適應生活,去戰勝生活中的困難,完全在於你對生活的態度。生活中什麼都會發生,我們無法也不必去預知未來。只要我們實實在在的生活,對身邊的人付出真愛,生活就會是幸福的。

《圍城》讀後感篇2

讀罷《圍城》,最愛的自然是唐曉芙,她猶如夏日池塘裏的青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活在那樣一個時代,那樣一個社會,她潔身自愛,不攀高比富,也不願稍稍俯首,屈低自己的愛情。彷彿在那個時代,那個社會,舉世皆濁而其獨清,舉世皆睡而其獨醒。

喜歡唐曉芙,那麼自然會喜歡她在書中的一句話。她在拒絕方鴻漸時説:“我愛的人,他在遇到我之前,沒有過去,留着空白等我!”她不能忍受自己去喜歡一個有過去的人,即使她就喜歡着這個人!不喜歡當下很多人宣揚“一生只談一次戀愛會遺憾”;也無法理解那些幾個星期換一次男女朋友的人;愛情不該是奢侈品,而應該是必需品。但是這裏所説的愛情,絕不會是那些頻繁換男女朋友的人所認為的庸俗的愛情,而是的真愛!

從小到大,未曾接觸過愛情,並不僅僅是因為父母親的反對,也是因為從未遇到過一個人,讓自己覺得可以一直就這樣走下去。我信奉一生一次的愛戀,信奉唐曉芙的從空白開始,信奉那個對的人會在對的時間來到,無需刻意尋找,刻意製造任何機會。而那個人,只要一牽手,你就知道,那是幸福!

方鴻漸自詡深愛着唐曉芙,後來跟其妻結婚時,不也是一樣的義無反顧,那算得上什麼愛情,唐曉芙愛錯了人,幸而並沒有屈低自己的愛情!

配得上唐曉芙的,應該是這樣一個人,他不一定要多英俊,多富有,多有權勢,但是他一定必須沒有過去,甚至在被拒絕之後,他也應該為其終身不娶;他必須在思想和行動上一起愛她,甚至願意為了她放棄一切;他必須保證自己的愛不會因為任何人任何事而動搖;他不只應該讓她相信自己,更應該讓他相信未來!

圍城裏還有一段話,甚是喜歡。

拿到一串葡萄,你會從好的開始吃還是從壞的開始吃?按理説,從好的開始吃的人理所當然應該比較樂觀,因為他所吃到的每個葡萄都是所有葡萄裏面的;而從壞的開始吃的人,理所當然應該比較悲觀,因為他所吃的每個葡萄都是所有葡萄裏面最壞的。但事實卻恰恰相反——因為從壞的開始吃的人,他還有希望;而從好的開始吃的人,只有懷念。

現實正像吃葡萄,往往有其兩面性。你所認定的好,或許恰恰就是壞;而你所認定的最糟的境遇,或許就是希望。所以在你身處所謂的幸福時,你要心懷憂患意識;而在你身處險境時,你要學會看到希望。但更重要的是,你要學會分清是非好壞!

《圍城》讀後感篇3

無錫作家錢鍾書的長篇小説《圍城》是一部40年代就引起轟動,至今仍被人們津津樂道的優秀小説。

《圍城》描寫了抗日戰爭時期,一羣原離戰爭烽火的知識分子的精神風貌。主人公方鴻漸從歐洲留學回國後,進出事業、愛情、家庭三座”圍城”,屢屢抗戰,最後仍免不了失敗的命運,書中還塑造了另一些“歸海派”人物和國內的知識分子,如空虛無聊的趙幸楣,矯情淺薄的蘇文紈,純真可愛的唐曉英,巧於心計的孫柔嘉,虛偽卑瑣的李梅亭。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心理描寫,運用諷刺的語言和巧妙的比喻,入情入理的發掘了人物的隱祕心理。

《圍城》初看讓人覺得是一部言情小説,細看我覺得更是一部人情小説。作品描寫的不僅是方鴻漸的感情經歷,而是一代知識分子對工作、愛情、婚姻迷茫的心理狀態。書中把婚姻比作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恰如其分地表現了人倫中的夫妻關係。書中孫柔嘉利用女人的小聰明,千方百計地追上了方鴻漸,結婚後,經過生活的磨練,工作的變遷,漸漸得地發覺他的許多缺點,他既善良又遷就,既正直又軟弱,婚姻慢慢地出現了危機,整天在吵架中度過,最終走自破裂,這樣的婚姻生活,現在仍然在很多的家庭中看到它的影子。

圍城讀後感:現代人觀念開放了,對婚姻更加想的開,圍城進去的快,出來也快,熟悉了不久結婚,婚後不久又離婚,視婚姻如兒戲,這樣的人怎麼能夠理解愛的含義和生活的真諦?人海茫茫,兩個人有緣在一個圍城裏並不輕易,既然結婚了,就要相互理解,互相體諒,經營好這份愛,經營好一個家庭。大家都要相互謙讓,才不致讓對方有逃出去的念頭,試問哪些逃出婚姻圍城的人,你們都更好的找到幸福了嗎?你們回想往日的恩愛的時候就沒有後悔過嗎?

“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婚姻是這樣,工作何嘗不是如此?有的人幹一行愛一行,富有兢業精神,有的人頻頻跳槽,也難覓如意的工作,他們厭煩本職工作,老是覺得別人的工作如何如何好,吃着碗裏的看着鍋裏的,換了新的工作後發覺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如意,想起原來工作的種種好處。只恨世上沒有後悔藥賣,時光不能倒流。

最後,我要用錢鍾書愛人楊的話來結尾:“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抵如此。”

《圍城》讀後感篇4

古人云:“取法乎上僅得其中,所以讀書就應該從名著開始。今年暑假我閲讀了錢鍾書先生寫的長篇小説《圍城》。

小説描寫了三十年代一羣知識分子的工作、生活。以妙趣橫生的筆調記敍了留學回國後的幾位知識青年的社交,生活。

讀後讓我感到驚異的是作者對素材有着非凡的提煉能力。

按理説,《圍城》是一部小説,事件、人物、心理都是虛構的,可是小説向我們呈現的世界卻逼人的真實。《圍城》裏的很多的事情,就像是發生在身邊;我們一邊閲讀一邊會從這些虛構人物身上看到真人的影子。小説中人物的心情,就像是從自己胸腔裏掏出來,貼切的讓人吃驚!彷彿一個苦悶的人一下子被人看破隱祕的一角,有幾分難堪,卻還有幾分佩服。圍城中展現的一切,都讓人身臨其境,歷歷在目。

圍城讀後更讓人吃驚的是它對人生事理的洞察力。

“圍城”取自蘇文紈的一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婚姻、事業,整個生活都似在一個圍城之中,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

書中方鴻漸陷入與多位女子的感情糾葛,常常因自己的怯懦,難以進展,想要擺脱,卻又難以自拔。這座感情的圍城,曾經令方鴻漸心嚮往之,走進之後又深感城中的寂寞。

而三閭大學又是一座事業的圍城。這裏面充斥着利益糾紛,令方鴻漸無所適從。但當他離開那裏,卻要面對家庭、事業的社會大圍城,讓他更加難以忍受。他極力想主宰自己的命運,可是能力有限,意志薄弱,也只能忍辱負重。總之,每個人都深陷自己心中的一座圍城。

諷刺人生的醜態,魯迅也是高手。魯迅的風格像一把鋒利的匕首,一刺見血;錢鍾書的風格像灸針,輕鬆行進,讓你感到舒暢,不知不覺中手到病除。兩者異曲同工。

《圍城》的語言幽默風趣,充滿智慧。例如:在諷刺社會的貧富分化,人心冷漠時是這樣寫的“因為窮人只在大街鬧市行乞,不會到財主的幽靜住宅區去,只會跟着步行的人要錢,財主坐的流線型汽車是趕不上的。貧民區逐漸蔓延,像市容上生的一塊癬。政治性的恐怖事件,幾乎天天發生。有志之士被壓迫得慢慢像西洋大都市的交通路線,向地下發展,地底下原有的那些陰毒曖昧的人形爬蟲,攀附了他們自增聲價。鼓吹中日和平的報紙每天發表新參加的同志名單,而這些“和姦”往往同時在另外的報紙上聲明不問政治。”

在寫蘇小姐的相貌時説“她長得婉約如宋詞”比喻按理應該是以形象做喻體,而這裏卻用抽象的宋詞來描摹人物的形象,展示出特有的一種魅力風韻。不得不佩服他對比喻的理解的精深,他的語言的創造力,和源自於骨髓的機智、風趣。

特別是描寫鮑小姐的形象,“有人叫她‘熟食鋪子’,因為只有熟食店會把那許多顏色暖熱的肉公開陳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為據説‘真理’是赤裸裸的。鮑小姐並未一絲不掛,所以他們修正為局部的真理。”笑的背後,實際上是在諷刺鮑小姐的不學無術。

作家的創作,多少都有自己的影子。所以書就是人,從作品中我們可以探知作者的性情,思想,精神。圍城中,對社會現象諷刺針砭較多。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清高的境界。從另一方面看,也説明他有一顆大愛之心。恨得越深,愛得越切。對現實人生的不滿,更能表現出對社會殷切的期待。

《圍城》是本深入人心的好書,因為時至今天它對我們仍有借鑑意義。當代社會,競爭激烈:職場、商場、官場處處都是圍城。“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是普遍的狀況。有的人老是覺得別人的工作如何好,跳槽成癮。總是在怪圈中循環,長此就會深感苦悶。而這一切,都被錢鍾書收在八十年前的這部書中,他以智慧的筆觸,指出人類的弱點,讓我們反觀自省,獲得生命的超越。從這個意義上説,好書能夠度人,好書的作者就是佛陀。

毫無疑問《圍城》的創作是非常成功的。書評家夏玉清説“中國近代文學中最有趣、最用心經營的小説,可能是最偉大的一部”,這樣的評價是當之無愧的。

值得慶幸,在可貴的暑假裏能讀到這樣一部啟迪心智的好書。

《圍城》讀後感篇5

從《圍城》發表以來,就有好多人對方鴻漸提出不同的看法。有的報道説,方鴻漸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還懷疑作者的博士學位是否也是虛構的。但無論如何,方鴻漸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這句話是無容置疑的。但正因為他是知識分子,而且是那種帶着玩世的態度處世又有點良心的知識分子,才構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圍城”。方鴻漸是有點虛榮的,有點玩世不恭的,但是,他又並不像辛楣一樣有真才實學,也不像韓學愈等人一樣完全昧着良心。他希望做個大人物,這樣的性格,似乎就決定了他的一生。方鴻漸的第二圈“圍城”就是給他帶來多災多難的假學位。方鴻漸到底是個知識分子,在買假文憑之前,他也問問良心,他為自己起了的籍口:“父親是科舉中人,要看‘報條’,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據。”假如方鴻漸玩世能夠徹底點那也好,可是他沒有像韓學愈一樣將他的假文憑發揚光大。以他自己的口氣,就是“説了謊話,還要講良心。”説謊就説謊嘛,講了良心這謊話就變得不倫不類了。既然講良心,就乾脆別買學位了。既然都不講良心了,就乾脆把學位發揚光大吧?害得自己當個副教授忍氣吞聲的,兩頭不着岸。方鴻漸一生的第三圈“圍城”,我想沒有人會反對,是他在處理感情問題時候的玩世態度。蘇文紈在歸國的輪船上就表現出對方的愛慕了。可是方並沒有表達什麼。到後來鴻漸的博士學位鬧笑話之時,本來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的。蘇文紈一點就會破。蘇博士不點破,這擺明白了,是因為愛。可是方鴻漸還一頭栽下去,當起了一個愛慕蘇小姐的角色,與趙辛楣爭風吃醋,甚至在月亮底下“一吻定江山”,這都不無是他自己的錯誤。他以為玩世無所謂,但卻不知道是他自己破壞了自己與唐小姐本應美好的感情,流落到三閭大學裏去。與孫小姐完婚一起到上海打工後,他是被生活所迫,才拋棄了玩世的態度,如他自己所説:撒謊往往是興奮快樂的流露,也算得一種創造,好比小孩子游戲裏的自騙自。一個人身心愉快,精力充溢,會不把頑強的事實放在眼裏,覺得有本領跟現狀開玩笑。真到憂患窮困的時候,人窮智短,謊話都講不好的。這豈不悲哉?也許從第一圈“圍城”建立時,就決定了會有第二圈圍城,就決定了會有第三圈圍城了。在那個到處是“小人物”的時代,做個大人物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耐的。方就絕對沒有。可是他還是希望做個大人物,買文憑時,希望自己能夠使家翁感覺光耀門楣;買了文憑,又覺得有損道德;甚至最後娶了孫柔嘉了,還要計較計較她的姨媽給他工作,使他失尊嚴……要知道,社會上只有兩種人能夠混得好。一種是真正大寫的人,他們有他們獨特的才能,他們有他們高尚的情操。他們是因為他們近乎模範的舉躁,才贏得別人的尊重。而另一種,則是完全相反的。他們用旁門左道,説謊時,能夠令自己都騙過來。他們深有城俯,他們的行為舉躁有時真是沒有良心可言。而社會上更多的,是後者,從古到今都是如此。袁世凱用了多少手段才當上大總統?乾隆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就連現在的企業在商場上競爭,也用盡手段,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可是,並不是所有人面對這些時都能夠狠下一條心的。多數的人都像方鴻漸一樣,有那麼一點的良心,有那麼一點的虛榮。他們處處做小人,又不得處處提防小人。他們也知道世道的艱險,可是並沒有好好地去接納它。他們嘗試去改變,就似乎方鴻漸想知道韓學愈文憑的真偽,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樣。孰不知道,人家早就設定了陷阱等他踩進去。或許《圍城》的文學價值也正在此。它寫出了人們不願意正視的,真實的社會環境。這就是我讀《圍城》從中得到的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