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未來簡史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98K

未來簡史讀後感(精品多篇)

《未來簡史》讀後感 篇一

未來是每一個人都希望知道的事情,因為未來自然對現在,對過去,對自己的一生都有重大的價值,從此就有了許多預言者,去盡力地預言未來是怎麼樣的。最後,這些預言者到了現代就發展成一種史學流派,叫未來史學家。

但是這種未來史學家的文章一般都沒有人看,因為這些東西要在未來才能應驗,無法考證,到了十年之後誰還記得你説的話呀,所以説,許多未來史學家即使作出的大多數預判都是錯誤的,但是他依然沒有受到許多追究,但是偏偏就有那麼一個作者,他寫的文章就非常受大家歡迎,而且被主流認為是對未來的一種正確見解,那就很奇妙了。那麼我們撇開《未來簡史》的內容不談,我今天想説説,為什麼未來簡史可以大獲成功?

首先就是由於這個作者立意新穎,立意新穎這個詞啊,是每一個寫文章的人一開始都會遇到了一個詞,但是一般人能做到了是切入角度獨特,但是作者做到的事腦洞清奇,這就不在同一個層面上了,一個腦洞打開的人才能應對腦令人腦洞大開的未來,因為未來發展速度肯定比現在要快,所以,那時的場景是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正是有了這種凡是從別的角度去想,有這種精神,才能寫出這類特別有先見性和新穎性的好文章,因為未來總體上是無法被預測的,而要從暗霧中找到一道光,這當然不是正面的發現就可以達成的,而是需要從一些側面的角度來綜合性的分析,有了這種分析之後,才能透過迷霧看到未來的實質。

第二,就是抓住了古今中外乃至宇宙變化不變的一些特點。我們現在説未來都是變化的。

現在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但是實際上縱觀整個宇宙,其實還是有很多東西是不會變的,作者正是抓住了這些不變的關鍵點來寫文章,而這些點相當於是看透未來的一隻眼睛,因為這些東西可以預見的從過去現在到未來基本上沒有太大改變的可能,這些原理就相當於一個公設一樣支撐起了它結論,假如沒有這類公設性的結論,那麼這個文章就只能全是假想了,因為沒有一個合適的根基,未來發生什麼事就完全無法被預測,那麼最後就相當於是一個人光靠想,想出一個未來圖景其實沒有一點用處。有了這些不變的東西之後,他才能寫出來真正有根據科學性的文章,這就是為什麼叫未來史學家不叫未來科幻作家的原因。

最後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作者善於採用各種新穎的寫作手法,新穎的寫作手法在我們平常人看來,用在一篇平常文章裏面可能只是一個錦上添花的效果,但是要面對未來這種難以琢磨的事情,多采用各種手法,才是讓你領會未來是怎樣一個圖景的正道,就好像這本書裏一個特別經典的比喻,或者説類比就是,到現在為止,因肥胖症而死的人已經比餓死的人還多,因恐怖組織而死的人已經比因戰爭而死的人多。這個類比一出,我們就更容易想象未來和現在會是一種怎樣的圖景,就更能看清未來世界是一種怎麼樣趨勢。

《未來簡史》讀後感 篇二

斷斷續續的看完了《未來簡史》這本書,與其稱這本書為《未來簡史》,不如稱其為《現在簡史》,因為人們的視角往往停留在過去,但是過往人類擔憂的三個歷史難題正在逐漸消退,飢餓、瘟疫、戰爭,已經不是威脅生存的重點,新的威脅人類生存的問題是健康問題和營養過剩問題。而作者所闡述的很多技術和發展,其實現在都在慢慢的實現,而作者在本書中揭露和普及了這些事實。

如果看過了《人類簡史》,我相信再看《未來簡史》並不會有太大的驚喜,不可否認的是《未來簡史》是一本好書,它以時代的發展的角度認為人類以後會分工更加明確,每個人會更專注某一方面的能力,最終化身成神。這個理論並非危言聳聽,因為處於21世紀的我們,相對於幾百年前的人來説,已經發展的很不可思議了。另外書裏面還有很多關於未來的技術,神性和其他的一些思考和辯論,我並不想過度的參與這些辯論,我更想以自己的角度談談自己對時代、對現在和對未來的一些思考。

我在一些之前的經常喜歡説一個詞就是感受,我們所經歷的一切苦難、痛苦、生氣都應該和快樂、幸福一樣被感受,而現在我想説的一個詞是“體驗”,生命在於感受,生活在於體驗。以前隨着時間的增長,我能感受到自己能力的提升,現在隨着時間的增長,除了能力的提升,我還感受到了對事情、對世界、對生活和對時代的理解,這個理解的深入,離不開體驗。《未來簡史》這本書中提到了一個詞:人文主義,也是現在世界流行的價值觀。人文主義的主要訓誡就是:為無意義的世界創造意義。當今時代的人更專注於內在,更專注於做有意義的事,但是人們卻往往不擅長創造意義,不擅長髮現真正有意義的事,更喜歡去做別人認為的有意義的事。微博報道説鍛鍊給人帶來好處和意義,放一些健身運動員鍛鍊的視頻和身材照,鼓勵人們拼命鍛鍊,好像不這麼鍛鍊,沒有這樣的身材,你的生活就沒有這些有意義的生活。新聞報道説優秀的人的日程表是什麼樣子的,讀了多少書,好像我們沒有讀夠這麼多書,就比別人差了多少,生活的意義比別人少了一些一樣。

感受生活,去追尋真正的意義,離不開體驗。體驗不是去找尋有意義的事情,體驗是順其自然的接受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然後認真的感受它,完成它。《人性的弱點》裏面教人如何擺脱憂慮,迎接幸福快樂和健康的生活,但它不教人如何鍛鍊,它教人如何休息,如何放開放開娛樂。《如何閲讀一本書》裏面提到,閲讀過多的娛樂書籍和看幾場電影沒什麼區別,真正提升自己的是能增強自己理解力的書。知乎裏面有個回答也説道,讀書不在於多少,而在於讀書所產生的感悟。我經常看到很多人一起玩了幾盤遊戲後,懊惱不已,覺得自己又浪費了時間,沒有用來學習。事實上我們不需要成天逼迫自己學習,看書,鍛鍊,也體驗遊戲的娛樂,體驗休息的感覺,就和體驗學習的感覺沒什麼兩樣。我在以前做項目的時候,覺得寫代碼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所以非常反感寫一些文檔、用户手冊、和員工培訓、做ppt的事情,覺得我們以後就是寫代碼的,做這些沒有意義的事情幹嘛,對代碼能力又沒有什麼投稿,當這些事情真正來了的時候,也比較排斥,但我認真的把它們都完成了,那些寫文檔的調格式,用户手冊中的文字措辭為我以後寫論文,寫專利打好了基礎。我也製作了很多項目申請的ppt,感覺現在做ppt也成了我的強項,更加感受到了自己能力的提升。這就是生活中的體驗所帶來的好處,同樣的,體驗娛樂,學會娛樂;體驗休息,學會休息;體驗無聊,不怕無聊。生活,就在於這些體驗。

我第二個想説的詞是“信任”,我想説的信任小到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大到這個時代的信任。《人類簡史》中説過一個故事。A將10萬元存到了銀行,B從銀行貸款了10萬元,B想建一個房子,於是B把這個10萬元給了承運商C去建房子,C又把10萬元存到了銀行,又有E從銀行貸款了10萬元……只是A的10萬元,如果他一直放在手中,那麼什麼事情都做不了,他也不可能將錢免費的給B去建房子,但是他放進了銀行,銀行可以來做這個事情,銀行在這個裏面所擔任的一個職責,就是信任,這也是當今時代真實存在的情況。不過我們看不到我們對別人的信任,但是我們對銀行有信任,因為我們覺得錢存進了銀行反正隨時可以取出來,由此社會的經濟開始流動,開始大幅度的發展,這是以前的信任,現在也一直處於至關重要的作用。另一個信任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阿里巴巴,淘寶的誕生讓中國前進了很多年,是時代造就了它,還是它抓住了非常重要的發展機會,我覺得是它讓人們信任了它,信任造就了阿里巴巴。相隔幾千公里素未謀面的兩個人A和B,A在淘寶上掛了一個店鋪,B付了錢,那麼B就相信A會把他所需要的東西寄給他,這就是信任,信任對時代的發展妙不可言,那麼信任以後會創造出怎樣的驚喜,時代以後又會發展到什麼樣的地步呢,這是我們值得期待的事情?

我想説第三個詞是“時代”,時代不僅僅指當今的21世紀,也指我所走過的二十多年,我時常回顧我所走過的二十多年,在我上國小,上國中,上高中,上大學,直到今年上上半年,我都覺得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路,這個路就是我心中的路,心中的感受,但我不得不承認,我的生活經歷,我的衣食住行,我的所作所為這些才真正的是我走過的路的印記。看完《心理學》之後,我回顧了我的二十多年,感受自己每個階段的心智的變化;看完《生活的哲學》之後,我回顧了自己的近幾年的思想感悟,感覺整個人的內心蜕變了一道一樣;而我回顧自己以前的鍛鍊和生活,會發現哪些習慣才是真正適合自己的。我的生活是這樣,時代也是這樣,時代的發展,留下了信任,留下了文化。有人通過努力奮鬥走向了成功,那麼以後人就相信這個時代下努力奮鬥能成功,有人通過讀書找到了出路,那麼以後人就相信讀書能夠找到出路,我們現在所走的路,就是以後的人透過這個時代所看到的、相信的路,在此基礎上,他們會繼續創造自己的路。

我想説的第四個詞是“本質”,時代的發展留下來的本質有奮鬥、學習,還有容易讓人忽略的信任,所以我們也相信這些。那麼我的生活裏真正需要堅持的本質的東西,以後需要注意的究竟是什麼呢?我以前覺得是能力,所以我拼命提升能力,後來我加上了感受,所以我不排斥痛苦,甚至主動的去迎接痛苦,還有思考、體驗、信任……但是在這裏,我想説的是項目、生活中所能提升的卻往往讓人容易忽略的東西:就是耐挫力,也可以稱為能承擔多少痛苦的能力。一個國中優等生,120的滿分,每次都是120左右,有一次他考了90多,心態承受不了,哭了一天,往往就是耐挫力不行。我在前段時間剛開始找工作的時候,對自己信心滿滿,覺得自己做了兩年項目,還寫了論文,找工作應該很輕鬆。後面發現不是這樣,我從來沒專門的複習過基礎知識,所以最開始的一些公司的筆試基本都沒過,因為都還不熟。到後面參加了小米的面試,面試官問我很多東西我也不是很清楚,有的直接説這個沒有深入瞭解,當然後面還是過了。但是面試後的那幾天,我開始正視為什麼我的項目和論文對我沒有用的這個事情,我懷疑自己這兩年所受的苦、所做的事情,如果這些事情對我找工作體現出來的能力沒有幫助,那麼它們究竟給我帶來了什麼。我在兩年項目中,遇到了很多頭疼的事情,剛開始負責一個系統的時候有時候累的半夜兩點睡不着,後面負責了所有的項目更體會了責任所帶來的壓力。後面寫論文的時候感覺自己的思考都要枯竭了還沒寫完,寫的好累,比做項目還累。但是這些事情完成後,後面遇到任何事情,包括現在在小米提前實習,我都覺得沒什麼壓力,很輕鬆,因為我覺得現在所面對的工作和現有的生活對以前的經歷來説真的不值一提。以前的項目和生活帶給了我驚人的耐挫力,我覺得沒有什麼事情是不能解決的,所以現在遇到事情不慌,不怕,第一時間想着如何解決。同樣的,以後的生活和工作,不僅會提升我生活和工作的能力,更會不斷的提升我的耐挫力。

雖然這本書名叫《未來簡史》,但是這篇裏面卻並沒有透露出很多未來的感覺,作者擔憂以後人類的發展,我卻並不擔憂。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們對自己獨有生活的體驗、感受,對時代的借鑑,他們會走出自己的路,有更強的耐挫力去迎接他們自己的時代,不管以後的人工智能發展多迅猛,以前的人不也從種田種地到了現在的建築工人和寫程序嗎,那麼以後的人會不會成為維修機器人呢,這些都是時代的發展的產物,未來的發展,其實從現在就可以創造,可以看到。未來簡史,即是現在簡史。

《未來簡史》讀後感 篇三

看完《未來簡史》歸結於一句話:萬物互聯讓人類的能力指數上升,人類放棄意義而追求力量,智人失去控制權,極少數人控制世界。放下書,世界還是世界,貿易摩擦,圍追堵截,崛起增長與壓制,民粹主義與開放合作,現在還是柴米油鹽,未來還只是未來,甚至可能永不會成為現實,當前獨善其身仍然可行,一切似乎沒有變化。一千六百多年前,陶淵明就説了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嗯,就這感覺,感覺都沒變。

但有些想法在悄悄地變化:

1、認識到靠虛擬的願景、文字和貨幣,人類開展了大規模的分工協作,從此一騎絕塵。大規模協作是人類力量提升的核心關鍵。

2、對自由人文主義,平等,自由,自由意志,獨立意志,追隨自己的內心,不那麼確定,那麼執着了。

3、對萬物互聯,個人隱私,數據自由,有了新的認識,或許,這是人類進行大規模協作,大幅度提升力量的必然趨勢,勢不可擋,順者昌逆者亡。

4、意識到如果生命最終只是技術問題,會有截然不同的價值觀。

另外,我會想人和人的差異在哪裏?答案是:能力,見識和眼光。

1、能力包括了決斷力、執行力、理解力、與人連接力,意志力,當然也包括了語音能力,運動能力,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總結能力,洞察能力,規劃能力,情緒控制能力等。

2、眼光高低取決於見識,見識又取決於知識和能力。為什麼會目光短淺,因為沒有見識,為什麼沒有見識,很多知識不知道,知道了也沒有能力抽絲剝繭,歸納總結形成自己的觀點啊。

不同的選擇造就了不同的人,而選擇是基於已有知識、能力、見識和眼光的選擇。

有些事我們知道自己知道,我們也知道自己有些事不知道,知道的東西多少,決定了人和人的不同。有些事我們不知道自己知道,但它總是通過直覺、感覺,隱隱地,經常性地影響我們的選擇,而大部分的,是那些我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部分,我們不知道,所以就會執,就會固執己見,就會畫地為牢,就會刻舟求劍。你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部分,是他人知道自己知道的部分,這就是眼光、境界、定位的差異來源。

《未來簡史》讀後感 篇四

讀《未來簡史》的第二部分有點迷糊,不知道重點在説什麼。直到結尾點出人類憑藉創造出基於想像的“互為主體的現實”統治世界,才有點摸着頭腦了。

作者的這個觀點在《人類簡史》裏就説到過,那時候説的是“人類憑藉編故事的能力統治世界。”那樣説的時候我好像一下就懂了。作者在第二部分用兩章的文字解釋了憑什麼得出這個結論。

人類跟動物的關係變化,從狩獵採集時代的眾生平等,到農耕時代人類為了自身利益豢養家畜。人創造了神和宗教來合理化人高級於動物這一原來並不存在的現實,並藉助神與自然溝通,做交易。接着人類從農耕時代進入科技時代,人類可以憑藉科技經濟政治直接有效的解決原來需要神作為中介的各種自然問題。神也面臨下崗危機。

神和宗教就是人類創造——或者也可以説是編造出來的互為主體的現實。大概這樣的“事實”對於有宗教信仰的人羣是很難理解很難接受的觀念,所以作者要通過大量的數據,實驗,傳説,説明動物和人一樣擁有情感,意識,甚至有部分的動物比人聰明,比人有更強大的力量。但7萬年的演化結果是人類統治着所有動物,而不是人類被更聰明更強壯的動物統治。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只有人類懂得高效靈活的大規模合作,而這種合作正是基於想像的秩序,比如宗教,體制,法律,價值觀,信用,貨幣等。

所有的這些都只不過是人類創造出來的互為主體的現實——只要大家都信,這些就是客觀存在的現實,如果大家都不再相信。所有的一切都不過是子虛烏有。

不知道後面的內容作者會不會通過大部分人類跟小部分人類的區別,來論證大部分的人類其實是跟家畜一樣的存在,只有創造“互為主體的現實”的那部分人類才是這個世界的主宰。生而為大部分人類中的一員,要怎麼活才能不是個悲劇?像那頭叫夏洛特的小豬一樣算不算活得比較值?或者豬就該本本分分的過它的豬生,狗就該本本分分的過它的狗生,那樣起碼不會過得很糾結?

《未來簡史》讀後感 篇五

未來簡史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鉅作。下面我對於這本書逐一闡述我的感觸。曾經的世界為饑荒而頭疼,有錢人爭着吃各種高脂產品來餵養自己,窮人吃着地裏可憐的蔬果度日。可現在有錢人卻吃着養身的蔬菜食品,而窮人吃着零食和高脂、油炸的快餐。雖然全世界更重視養身了,但肥胖依舊奪走了300萬窮人的生命。

病毒很可怕,例如黑死病、天花病毒和西班牙流感,但現代醫學跑在了病毒的前頭,抗生素,納米機器人。.。.。.但出現了另一種危機,那就是人類自己為了某種殘忍的意識形態,可以製造出流行病。這樣看來,那個人類對流行病束手無策的時代反而叫人有點懷念。

戰爭正在消失,人類打破了“叢林法則”“契訶夫法則”,原因在於核導彈的出現逼迫超級大國們採取積極和平的政策。恐怖組織並不能把我們拖回中世紀,我們不能面對恐怖組織的表演而反應過度。

成功孕育着野心,當世界不為戰爭和饑荒擔心時,人們追求長生不老、幸福和不死。而一旦出現生命的良藥,就會引發激烈的政治衝突。歷史上過往的戰爭都不及這場為了永恆青春的戰爭。

人類追求幸福快樂的權利是與生而來的。儘管我們的經濟越來越好,物質越來越豐富,生活質量越來越高,但我們總是不能提高幸福指數或只能短暫提高。我個人認為,這使得我們人類能不斷地去追求和探索甚至索取。正是因為生物進化的淘汰,使得實現真正的幸福快樂,難度不亞於戰勝老死。

人類渴望成神。因為有機生命的限制,人類無法在其他星球和太空長時間居住,但人類正在突破這個限制,目前已可能創造出半機體生命,但我們的終極目標是無機生命。我們也在嘗試獲得一些特殊能力,例如長生不老,能夠設計和創造生命,能夠改造自己的身體,能夠控制環境和天氣,能夠讀心及遠距離溝通,能夠高速移動。.。.。.在追求健康、快樂和力量的過程中,人類慢慢地改變自己的特質,於是特質一個又一個地改變,直到人類不再是人類。

發展不可能踩剎車。經濟需要不斷增長,否則經濟的崩潰會拖垮社會。人類對於新科技的使用也要有限制。

很多神論表示人類有靈魂,而豬則沒有,但人類科學家查看過人類的各個角落,並沒有靈魂,所以神論信徒對進化論恨之入骨。但在今天,如果殺死了一名美國公民,遠比殺死一名阿富汗公民要反響大得多。

這本充滿哲學色彩的書籍,講述了從智人征服世界、智人為世界賦予意義到智人失去控制權等種種震撼人心的理論和證據,讓我歎為觀止。人類應該更關注這些問題,這本書是幫助人類找到方向的一條大道。

《未來簡史》讀後感 篇六

前段時間,我剛剛用了大概一週的時間,才將這本書看完。看完後,深受啟發,它在無形中,改變了我很多的觀點,三觀被潛移默化的影響了。

書中講述的角度,不單是人類,而是從自然界的角度來看待事物的發展規律。本書改變了以往對未來經濟政治文化的傳統描述方式,以全新的視角講述了新的世界讓人耳目一新!從作者的觀點中,重新解讀了歷史。

人類文明發展到現在依然存在困擾人類的三大問題,饑荒,戰爭和瘟疫。隨着人類一直以來面臨的三大問題的解決,人來中的先行者們向着更高層次的目標邁進,屆時人類又還追求什麼呢?赫拉利給出這樣的答案:長生不老,快樂,和神性。所以人類的目標還是要追求神性成為神人!這主要得益於科學技術的長足進步,使得人們對神性的追求能夠看到希望。

當然,沿着作者的思路走下去,也必然會談到未來。一個有關人工智能和人類,智人和神人的未來。

但是,作為宏大時代下的渺小個體,即幸運又不幸。我們享受了經濟快速發展與信息方便快捷的所有福利,因此我們不得不接受淪為庸眾的宿命。

整體來講,作者給了一個全新的角度解讀這個世界,也會給我們一個關於對未來的全新思考。在思考中,會重新審視當下的一切,當你重新做出抉擇時,你會發現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了。

《未來簡史》讀後感 篇七

今年單位組織的讀書月活動,我選擇了前段時間一直關注的一本書——《未來簡史》。它是《人類簡史》的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的又一部力作。如果説《人類簡史》是關於我們從哪裏來,那麼《未來簡史》就是關於我們人類的未來命運。

該書主要講述了未來的人類(書中稱“智人”)將擺脱歷史上一直困擾人類的三大問題:饑荒(和貧窮不是一回事)、瘟疫(是指大規模發生的讓人束手無策的致命傳染病)和戰爭(是指全球規模的),未來的人類分化會更加劇,絕大多數人會淪為“無用的人”和“沒有自主的人”,只有少數精英會利用生物技術主動升級,進化成為掌控這個世界的“神人”,他們和我們的區別,相當於我們和猿人的區別。對於永生、幸福和成神的追求將成為未來社會的主旋律。現代社會制度立足的根本:自由和平等將會消亡(神人可以通過操控基因,改變你大腦裏的化學物質分泌和電波信號從而操縱你的意識,讓你無從反抗,也可以通過更換人體的全部配件,甚至將意識轉移到機器上達到永生,從而打破“死亡”這一上帝留給人類最後的平等),萬物互聯網正在形成、而我們的一舉一動甚至是每一個意識都是餵養這個龐大數據庫的養分,一切生命和意識不過是算法而已。

對於未來,我們人類一直在不斷的暢想,其實我們現在對於未知的未來的研究方式,仍然和寫資治通鑑時的古人一樣,歷史怎樣,我們覺得未來會怎樣,也不知道這個規律是否仍然奏效。不過長期看,預測未來無論對錯,其實對於未來沒有大的影響。本質上我們對於未來無能為力,歷史車輪誰也擋不住這話當然也適用於未來。

人類大船駛向未知大洋,我們是這船上一代代的水手,貌似遇到問題只能遇到再開始着手解決,很難發明一勞永逸的方法來面對未知。所以讀這本有意思的書對工作生活沒啥作用,屬於懂得很多和生活徹底無關的道理,當然不能用它來指導生活。不過暫時的,把我們從個人的喜怒哀樂寵辱得失中抓出來歇歇,在內心中扮演一下人類導師角色,替整個人類操操心,給我們自己放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