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揹包十年讀後感2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7W

揹包十年讀後感2多篇

揹包十年讀後感 篇1

在網上書店閒逛的時候,看到排行榜上赫然列着這本書《揹包十年》,一看標題就讓我內心悸動不已。04年起的2、3年時間裏,便很喜歡一個人揹着包到處去流浪。雖然沒去過什麼風景名勝,但周邊的城市基本都去過,有時候還是一個人騎着車上路的。那種獨自上路的感覺,直到今天依然如此清晰。仿若自己是個生活的旁觀者,看着身邊的人為着生活奔波,為着情感傷痛,為着未來茫然。雖然現在很少再出門,可流浪的心一直存在,只是被歲月的重擔壓縮在內心的某個角落,很難再照耀到陽光而已。而這本書的標題毫不客氣地將塵封多年的顫動再次激發起來,於是毫不猶豫地下了單。

不久,拿到書,封面很是素淨。背景是一副沙漠風景,一個揹着大揹包的人獨自行走,身後留下一串腳印,正前方的陽光照射下來,形成一道強烈的逆光。那個孤獨的背影,面對烈日的炙烤,毫不猶豫地邁步前行。孤獨旅行者,都是堅毅的,他們把心靈留灑在經過的每一條路過的小路上,把思緒鋪灑在每一片迷人的風景中,把精神澆灑在每一個悸動的心靈裏。獨自去流浪,體會那種天地之大的廣袤,忍受那種孤獨寂寞的煎熬,欣賞那種路邊風景的感動。你看過的風景,你遇見的路人,你經歷的事件,都會變成人生的點滴回憶。那些讓你傷心難過的記憶會在旅途中慢慢消解,寬容;那些讓你温暖如春的細節會在生命中慢慢昇華。你不知道下一刻會遇到什麼人,會發生什麼事,但那顆悸動的心,總是對下一刻的未知充滿期待。因為我們始終相信,一絲的關懷足以感動一生。旅行,不是為了去往一個地方,而是為了欣賞去往那個地方的路上風景。旅行,不僅為了欣賞那迷人的風景,更是為了邂逅一兩個友好的微笑,遇見一兩個難以忘懷的人。

隨手翻開書本,雖然有趣的事情不多,但作者並未如流水帳那般記述旅行的枯燥,而是挑出那些動人之處,寫成短文,每篇短文其實都是一個故事,你不必從第一頁翻看到最後一頁,完全可以隨手翻開任何一頁閲讀,因為每篇短文都是獨立的。我很喜歡這樣的寫作方式,原本遊記閲讀起來就應該是輕鬆的。在午後的閒暇,在睡前的空閒,在廁所的無聊中,隨手翻開,跟隨作者去見聞旅途的天馬行空,去感受身邊的滴滴温暖。

最喜歡的是作者在比利牛斯山頂的酒吧裏遇見的阿根廷青年,每到一個地方,就在那裏呆幾個月,打工掙錢,一邊體會當地的風土人情,然後又換一個地方。一直覺得這樣的旅行才是真正的旅行方式!最討厭的就是國人那種跟團的方式,到了景點拍照,走人!路上在大巴里打牌,睡覺;晚上到了酒店還是打牌睡覺。這也叫旅行?

最讓我深有同感的是作者在麗江阿丹家的火塘邊的經歷。每到夜晚,來自不同地方的年輕人圍着火塘,聽香港人阿良唱歌,那首名為《知己》的歌歌詞寫得真好:

知己帶給人生很多回憶

像鏡子一樣沒有祕密

但烏雲遮蔽大地

但天空下起大雨

彷彿提醒我珍惜珍惜

人生難得有你

讓我更認識自己

分享我寶貴的小小經歷

人生難得有你

常常帶給我刺激

陪我堆積一片天地

……

很想把旅行當作生命的延續,可多少人整日奔波於生活的瑣碎,始終放不下這個,放不下那個。作者在去往日內瓦的列車上遇見的那個老人説:“人只能活一次,有太多的地方你沒去過,太多的風景你沒見過。一定要多走走看看,才不算白活!”人生苦短,經歷才是最大的財富!我一直相信,多嘗試,多努力,多經歷!

揹包十年讀後感 篇2

打開《揹包十年》,16張彩照裏其中有兩張看來很普通的照片,但下面的文字卻深深打動了我,正好印證了作者在後面所寫的“視角獨特才是成為頂尖旅行者的那張底牌”。一張是吳哥窟裏佛祖的微笑,圖片照的只是那寬厚的嘴脣,下面寫着“我明白信仰是一種嘴角上揚的人生態度……”對於作者來説,旅行就是他的信仰。另一張是一對情侶抬頭仰望着被晚霞染成淡紫色的天空和大海,下面寫着“羨慕他們能夠一齊笑看風輕雲淡”,旅行時要能做到真正的拋開所有,享受自由,的確令人嚮往。這種境界作者磨練了十年才學會放開,旅行時對父母的思念如影隨形,選取旅行而讓家人牽掛擔心的那種內疚感讓他時常警惕自己不要忘了回家的路。世界上最幸運的莫過於能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只要讓父母明白你是愛他們的,孩子的成就也就是父母的光榮和自豪。作者的父母為了讓他實現理想給予他充分的自由,而作者不負家人的眾望勇敢大步往前走,這不就是互愛的表現嗎?

看完《揹包十年》,合起書本,努力回憶書中的片段。在意大利比薩露宿街頭,與斜塔共度一夜;在印度機場被脱光檢查,遇到你好先生、司機先生和奶茶先生;在西藏遇到嚴重的高原反應,差點一睡不醒;在加拿大的鬼屋旅館過夜;在布拉格的一座橋上走了九遍,發現景色都不一樣;在聖託尼裏一個人看日落;到加爾各答和四川做義工;在撒哈拉沙漠看美麗星空……每想到一個,畫面就在腦海裏播放着。

書中的資料是寫了作者十年裏到過的地方,每個地方遇到故事,包括自己經歷的,他或她遇到的,或者是那個地方里著名的他或她過去發生的,一切都是作者的題材。每個標題都充滿誘惑,每段故事的開頭都給你往下看的動力。每個故事篇幅不長,就一兩頁,但都具有代表性,結尾都帶點作者的感悟。當我一次過把全書看完之後,才明白作者和修改把書設計成沒有圖片的選取是明智的,因為多姿多彩的圖片會掩蓋作者文字的魅力。

作者在書中提到了很多觀點我都很認同的。

去旅行,很多人都概歎有時間的時候沒錢,有錢的時候沒時間。但那裏似乎還忽略了很關鍵的東西——健康和慾望。貌似健康的我們,其實都暗藏着一個定時炸彈,不明白什麼時候會爆發,有的人一輩子都沒事,但又有誰能預知明天?其實無論是去旅行也好,去做其他事情也好,只要你想,意識到達了頂級程度,不管你有沒有錢和時間,哪怕你是殘疾,只要你想,就能到達。

“旅行者的認真不在於記錄枯燥無聊的數字和年代,而在於相識相知的那份感動。”旅行無法複製,旅行除了遊覽風光,品味美食,瞭解文化歷史外,在旅行前收集資料、計劃路線、安排行程和旅行後整理照片、寫遊記都是旅行中值得享受的過程。但此刻旅遊業發展興旺,參加旅遊團方便快捷省力省心,但“他們看到的只是停車起步間的美麗風土,卻無法體味與當地人真實接觸的粗鄙人情。不羨慕他們的旅行,是因為不願意與旅行中的一半珍貴擦身而過。”李欣頻説過不要做一個老向別人要現成答案的人,很多跟團旅遊回來的人都説自己想一隻鴨子被人趕着走,回來只明白很好玩風景很美麗,但其他就一問三不知。那些既定的旅遊模式對於熱愛旅遊的人來説沒有任何好處,因為他們都喜歡走自己的路。

“街頭藝人粉墨登場,對他們來説,處處都是舞台。而旅行者雖然素面朝天,可對我們來説,處處都是人生。”有人説人生就像一次旅行,我們無法決定它的開始和結束,但我們能夠增加它的重量,讓它過得更精彩。每次旅行就好像人生的一次縮影,有起點有目的地,有對未來的未知,要經過種種考驗,其中不乏驚險刺激的,最終迴歸原點。但人生只有一次,旅遊能夠隨時重來。

“作為生活在那種固定模式中的當事人,這究竟是他們的主動選取還是被動理解?如果是前者,他們是適應了妥協了嗎?如果是後者,他們會不會背叛離開?”每個人都有固定的生活軌跡,工作,生活,吃飯,睡覺,然後又是工作,生活,吃飯,睡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有句話是這樣説的“旅遊就是從自己活膩的地方走到別人活膩的地方去。”有點消極但很實在。讓我想起一部電影,兩位生活在不同城市的女主角上網尋找願意交換房子的人,她們相互交換了房子,過上了對方的生活。其實偶然讓自己抽離一下千篇一律的麻木生活,逃離那喘但是氣的工作壓力,換換風景轉轉情緒,接觸新鮮事物,也許是一件好事。我們是正常人,正常人過正常的生活這叫妥協嗎?偶爾去旅行這叫背叛離開嗎?世事沒有絕對只有相對,喜歡的事情想做就去做,想太多隻會死腦細胞。

“所謂生活的藝術,是指用心去研究生活中的點滴趣味。所謂藝術的生活,則是那種享受點滴趣味的情緒。”很喜歡“用心”二字,生活就是要用心經營。週末了,看一部想看很久的電影,能夠寫一篇觀後感,看一本有價值的書,也能夠寫一篇讀後感,打掃一下房間,抹抹桌子擦擦地,整理一下旅行的照片,儘管一切看起來有點無聊,但日子久了,回頭看看,總有意外的驚喜,看看以前的文字照片和感受,發現積累變成了收穫。

“在旅遊圈裏流行一句話,除了腳印,什麼都不留下,除了照片,什麼都帶不走。可這就足夠嗎?那些天天被拍的孩子們付出了笑容,他們得到了什麼?”一個值得反思的問題。大學時有位老師,上課時跟我們講,她説真正的旅行,不要帶相機,把眼睛帶上就好啦,把一切記在腦海裏,永不磨滅。旅行給我們留下的除了經歷,就應就是難忘的回憶吧,記住每一處迷人的風景,記住每一個幫忙過你的人,記住每一張靦腆的笑臉。那些天天被拍的孩子們期望你們持續純真,不要奢望會得到什麼,因為我們可能給不到你們什麼,但我們會永遠記住你付出過的笑容。

“所謂堅強,不是在災難前面不哭,而是要笑着應對以後。”我以前經歷過一次痛苦,這次經歷讓我明白人生無常,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請從此刻開始。

揹包十年讀後感 篇3

每個喜歡旅行的人,都就應都會有一兩本自助遊攻略,我也不例外。但是這本《揹包十年》不僅僅僅是一本旅遊彙總,更像是作者在在旅行中的成長經歷,漸漸地他把旅行當成了一種職業,一件他願意投入所有時間去成就的一件事。揹包十年,十年的揹包生涯,又有多少人能夠堅持獨自上路,又有多少人能夠堅持最初的理想呢?屈指可數。但是作者堅持了,所以最後他最後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人生中,第一次被關於旅行的文章迷倒,是三毛的《撒哈拉沙漠的故事》,依然清楚了記得當時的情形,那本書中描述的撒哈拉沙漠的異國情景,讓這個以前對於我來説只是地理課本中可能出現的名詞,變得鮮活起來。從此我一發不可收拾,把三毛的著作全部的讀過了幾次,最後還覺得了解她不夠,在圖書館裏面到處找她的傳記和圖片,痴痴地閲讀。一度我覺得三毛是我最喜歡的作家,我期望能夠像她那樣遊歷各國,即使喝白開水吃麪包,也要在自己的人生中添上各地繽紛的色彩。

上大學了之後,能夠名正言順地出去旅遊了,而旅行對於我,最開始新鮮激動到處張望,此刻更加能夠在旅行中去過濾自己的憂思,在旅行中放鬆調節自己。貌似去過的地方,細數起來,也不算少了,西安,上海,蘇州,武隆,成都,雲南,都是趁着假期的時候跑出去。剛開始以自虐而自豪,50塊錢的火車票一路坐到了西安,忽略自己從來沒有單獨坐過火車,忽略了坐硬座的苦,第二天到達西安站的時候還是蹦蹦跳跳地開始一天的行程了,不得不感慨,那時候真是青春無敵。晚上10點開始爬華山,一向到5點到達北峯準備看日出,之後又把另外幾個峯爬了一次,直到下午1點多下山,整整連續走了,15個小時,那時候從來沒有想到自己能做到這些。但是華山的壯麗景色也征服了我,讓我親眼目睹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一腔感情在胸膛裏面激盪,爬山時的苦和累也似乎免得能夠忍受了。但是漸漸地,旅行變成了一種調節身心的過程。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能夠無目的地走着,注意街邊的小吃、美女、建築,忘記自己身處哪裏、來自哪裏,忘記本來要有什麼工作要完成,這個時候我僅是一個放飛的靈魂,由自己的心引導着走向前方。這種轉變,當然是由於旅行經歷的增加所致,同時也由於閲歷的增加所致。在旅途中,直觀的感受是瞭解了各地不同的文化、風俗、景觀,但是學會了尊重和包容,是在旅途中最大的收穫。

但是跟作者作為職業旅行者比較,我的旅行經歷太少了,我也不明白因為三毛所激起的渴望旅行的慾望,什麼時候會消失盡殆。但是,讀了這本書,我明白到,就像作者所説的“我們未必都要成為職業旅行者,但只要有夢想,肯為此堅持為此努力,就必須會在自己的天空中看到彩虹。”是的,我們未必都能成為職業旅行者,但是我們都就應選定自己的職業,屬於自己的平台,追求自己的理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揹包十年讀後感 篇4

揹包,想像中總會有一些流浪。流浪的人,心是否有牽掛;流浪的人,心是否會有所屬。這是我一向對身邊或揹包或户外的朋友,在心底的揣測,和在心底的疑惑。

我就是小鵬所説的那種固定模式的當事人,我不明白,我的牽掛是因何而來,他們的自由又是因何而至。

你的夢想不現實,能看得到未來的生活。或許,沒有不現實的夢想,只有不努力的夢想;或許,沒有沒有未來的生活,有時我們真的無法看到。

流浪本身並不孤獨,行走本身也並不寂寞。孤獨的是流浪的那個人,寂寞的也是行走的那個人。

小鵬初去歐洲,他説他會想一個人;我想,小鵬肯定還會想另外兩個人,但是他沒有寫出來。小鵬就應很想寫出來,但是他不明白如何去寫。

此時瀰漫的中草藥氣息,讓我有一種心神安寧的享受。真的,我一向很享受中草藥所彌散出來的那種安撫的氣息。它不會讓人浮躁,也不象西藥或是來蘇水那般的冰冷。

朋友送我的《揹包十年》。我第一次翻開讀的是《活着的廢墟》那篇,發現了兩處錯誤。一是“胡楂兒”,想應是“胡茬兒”;另一是那位日本建築師的名字,分別用了“今井建治”和“今井健治”。這或許是我讀書一個苛刻的弊端吧。然後我從最開始以挑剔的眼光開始讀下去,卻並沒有再重新發現其他的錯誤。

小鵬的文字並不是我所喜愛的文風,但這些文字我依然舒服地讀着。

我沒有隨同小鵬一齊揹包、行走,我想在小鵬的文字中找尋我自己一向以來所探求的問題與答案。

當讀到“想你的天空”這五個字時,當看到“法蘭克福”這四個字後,瞬間我浮現出了一種不祥的結局。其實也是一向以來我的一個質疑。在那裏,依然是一個孤獨與流浪的結局。

這天早晨的公交車上,我還在對着《揹包十年》想起徐霞客。在想,那時的徐霞客,是一種什麼樣的模式。或許,也是一位揹包客吧。

下了公交車,買了一屜包子與一根油條,邊走邊吃,然後走進了瀰漫着中草藥芬芳的廳廊,在冬日的陽光下讀着《揹包十年》。這些中草藥的氣息,老人,時光;與熙攘,浮躁,我仿若透視而飄浮的異界遊魂,一切與我無關。

中草藥的氣息,浸入揹包的文字,書讀半程,不知小鵬是妥協還是叛逆。畢竟,這前半程的文字,小鵬必須在思念,卻並沒有寫下。

不知為何,很久以來,我就比較喜歡這種中草藥的芬芳,以及中草藥芬芳裏的那份安寧。

揹包十年讀後感 篇5

《揹包十年》這本書,是我去年在宜昌機場候機時買的。此刻回想起來,似乎我的每一段旅行都要有一本書的陪伴,而旅遊類書籍居多,其次是言情類書籍。我喜歡紙張拿在手裏的厚重感,讀起來更踏實愉悦,我也喜歡將書中我喜歡的段句標記下來,便於回味重點,我還喜歡將我的書借給別人,讓閲讀的完美感覺傳遞下去。

這本書的作者,也就是主人公小鵬,2001年大學畢業後,毅然決然辭去固定工作,開始了一個人的揹包旅行。四年間,他先後走過荷蘭、英國、法國等十八個國家和地區,然後寫了《我把歐洲塞進揹包》這本書。當年造成轟動,可他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2005年,他再次上路繼續行走於世界各地,足跡踏遍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他行走中思考,在沒有前人經驗可借鑑的狀況下,摸索出一條職業旅行者的道路。2010年,寫了《揹包十年》這本書。

到此刻我還能感受到當初看到這本書的觸動,揹包,十年。這是我的夢,多少人的夢。

一位職業旅行者,聽起來,就那麼完美!

再次打開這本書,找到之前標記的符號,回味當時的感覺。

標記一:我曾做過多份各種各樣的工作,原先我最喜歡最擅長的卻只有旅行,然後再把旅行記錄和朋友分享。如果旅行算是一份職業,我能做得比任何人都要敬業和出色。

標記二:對未知的好奇向來是每個旅行者的通病,非要看到十分規路線外的風景。但是奇蹟與危險總是結伴而行,好在我們大多樂觀,願意相信自己沒把手氣都還不錯。

標記三:彼此微笑着招呼,一杯咖啡,兩塊點心,幾句閒聊。生活好像但是如此,也好像就應如此。

標記四:如果是一個人旅行,當錯誤出現時,我想的是如何解決問題,甚至還會很興奮。可如果和同伴在一齊,我就會感到內疚,會盡可能事先想的周全一些,可這樣也會少了那種無知無畏的自由。

標記五:我喜歡和那些有天賦的人一齊旅行,那是在路途之外,另一種多姿多彩的世界。

標記六:如果你不想對一個城市失望,請必須要在夜色裏抵達。

標記七:我很享受這種山窮水盡而後柳暗花明的感覺。

標記八:旅行旅行,風土人情。他們看到的只是停車起步間的美麗風土,卻無法體味與當地人真實接觸的粗鄙人清。不羨慕他們的旅行,是因為不願意與旅行中的一半珍貴擦身而過。

標記九:相同的地方,相同的人,相同的事情,但是對不同的人施加的影響卻截然不同。這是別人的旅行無法複製的原因,也是旅行的魅力所在。

我不明白怎樣解釋我已將旅行融入我的血液,當做我的信仰這件事。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我拍攝的照片只有景色,沒有人物。因為我相信大自然的力量,我會很虔誠的拍下最真實的它,不修改;我會很用心的寫下旅行感想,不誇張;當日子久了,我再回頭看看時,以前的文字和照片散發出的感情,我還能夠接收到,積累至此變為了收穫。

揹包十年讀後感 篇6

經過一夜的顛簸,從北京西——九龍的T97次列車已經進入廣東境內,我在沉沉的睡夢中醒來,青色起伏的山巒,碧波盪漾的池塘,翠色慾滴的樹木從車窗外緩緩地向後滑過,北方的蕭瑟蒼茫也被遠遠地甩在了後面。視線回到手中書籍的插圖,一個赤裸的小女孩手持一朵白色的蓮花歡快地奔跑。

《揹包十年——我的職業是旅行》是國內首位職業旅行家小鵬根據自己的親身體驗、感悟撰寫的,此書詳細記述了小鵬自2001年至2010年在世界各地的旅行經歷及所遇所感的人、事、物,從他細膩如詩般流暢的行文、豐富多彩的旅途經歷以及純真靈動的攝影作品中,我發現他不僅僅是位冒險、堅韌的職業旅行家,內心更是一個懷有無限好奇、時刻發掘真、善、美的兒童,他擁有着矢志不移的信仰——旅行,並將之抒寫為常人難以涉足而自己樂此不疲的事業。

跟隨着小鵬獨特的視覺、嗅覺、觸覺、聽覺、味覺,我駐足巴賽羅那的聖家堂被建築家高迪的雄厚偉力所震撼,我透過梵高斑斕的色彩體會到他沉迷創作時的單純快樂與現實中的苦澀孤絕,在丹麥奧登塞小城的紫牆綠頂中見證培育安徒生豐富想象力的土壤,我讚歎於自然景觀的旖旎富麗,在柬埔寨吳哥窟前屏息凝神注視太陽費盡全力地把肥胖的臉龐從嶙峋塔峯後挪出,聆聽眾人向自然致敬的掌聲澎湃。

在小鵬的旅程中,一些善良、真誠的異國異地的陌生人搭手相助,成為旅程中最温情的旋律。例如尼泊爾人金卓熱情好客,不但帶小鵬參觀加德滿都的特色景點,而且還帶她拜見母親、女友,並贈送小鵬兩枚尼泊爾古錢幣,短暫的邂逅,他們超越了國別,超越了宗教與制度的芥蒂,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此外,還有免費開車相送的法國老太太等。在旅行中,LOVE IS A CIRCLE,小鵬得到過很多人的無私幫忙,他也讓愛成為一種不斷循環的能量,發現愛,並傳遞愛。這也是讀這本書教給大家的禮物吧。

旅途中跋山涉水,不免遭遇自然、環境、人為等突發狀況,旅途也成為危險的代名詞。《今夜會不會再也醒不來》典型地反映了這種狀態。在青海海拔5000多米的雁石坪過夜,小鵬因高原反應缺氧嚴重而心生恐懼,擔心像以前的揹包客一樣命喪如此。身體本能的堅韌讓他迎來了第二天的曙光,他的經歷不時牽扯着我的神經,即因旅途中的豐富多彩、奇聞易趣而笑也因旅行的艱辛熱淚盈眶。

這本書,不但能夠學習借鑑到如何成為一個職業點的揹包客,還能學習到如何將旅行經歷經過分析整理以讀者喜聞樂見的遊記形式記載下來。

讀讀《揹包十年——我的職業是旅行》,重拾因日常生活瑣事而壓抑下來的遠行夢想,給自己一個不可抗拒的理由,去旅行吧!

揹包十年讀後感 篇7

於我而言,走遍大江南北是我小時候的夢想,我喜歡南國盛夏的碧翠,也喜歡北方寒冬的雪白,但是在心底更喜歡的是那種行走在陌生土地上的無羈無絆的自由。看了《揹包十年》後,突然有一種想要放縱自己去追逐兒時夢想的感覺,我明白當我長大之後,所有的絕對自由已經遠遠地離我而去了。想想此刻的生活,由於長大所帶來的職責在讓我們的人生變得充實有價值時,也讓我們無法隨心所欲去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很多時候人在幹着心不由己的事情,然而什麼時候能夠真正地做一件自己想要的事情呢。

一個人的成長總是充滿着許多的夢想,然而堅持下來的人卻少之又少,於是就多了很多的遺憾和追憶。但是作者卻能夠至始至終地朝着同一個目標前進,剛開始時從有一份固定的職業變成一無所有的職業旅行者,這讓他承受了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但是即使有那麼多的不理解,他依然堅持,最後最後有了別人的贊助,夢想的旅行最後成為了現實。成長與夢想,自由與堅持,無數的人在苦苦尋覓,殊不知,其實只要能夠總是做着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就能找到。

我們總是抱怨生活沒有樂趣,人生讓我們失望,那是因為我們的夢想已經讓我們遺忘在久遠的回憶裏。社會的羣體性讓人無法能夠真正脱離人與人之間的約束而成為自由人,生活的負擔又總是讓人做起事來瞻前顧後,於是我們的最初追求就永遠的丟在記憶裏了。但是也不用擔心,其實只要自己能夠勇敢地站起來,邁出追風少年的腳步,生活依然會那麼燦爛,人生能夠還是那麼精彩。

揹包十年讀後感 篇8

看的《揹包十年》書名就有一種莫明的敬佩,也許這才是真正的本性,自由的天性。但是現實中有太多的本性和天性被壓抑,或許不夠勇敢,或許不夠堅定,或許......實在是太多太多的牽絆,在這樣一個膨脹物慾橫流的社會,有太少人能想做放下沉重的包袱,背起行囊,用足跡丈量生命的好處,讓精神在路上探索、洗禮,這些都我們嚮往而不敢前往的方向。

忽然想起了一個寓言關於窮和尚和富和尚的故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貧者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裏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力者也。

能做到窮和尚,如此灑脱,堅韌,聰鋭有幾個就如當今像小鵬一樣揹包客又能有幾個。

他見過手持蓮花的女孩,邂逅過在鐵軌邊玩足球的少年,觀察過愛思考的撒哈拉男人、專注的愛爾蘭女孩,去過愛麗絲夢遊的仙境,造訪過與世無爭的86.世外桃源,有過無數完美的瞬間,但也品嚐過酸甜苦辣。露宿街頭、遭遇小偷、在海關被扒光衣服、做義工……十年來,他打過不同的工,睡過不同的牀,遇見不同的人,開心、孤獨、驕傲、沮喪交織在一齊。

他不經意地説着它們,彷彿與自己無關,也許這就是揹包客灑脱的的心態吧,漫漫旅程一切事物都那麼完美,一切困難都是那麼稀疏平常,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但是給我們帶來了太多驚奇。他從他崇拜的三毛、格瓦拉、堂·吉訶德身上汲取着力量,一向“在路上”,真正把自己融入旅程,把心放飛在永遠陽光明媚的天空,無論走到哪裏,都會充滿能量,不斷驅動他不知疲倦的快樂並充實的前行。

看着這本書,的確有揹包旅行的衝動,但是想到像小鵬這樣灑脱,放下白領的工作,放下父母的牽掛、去實現自己的理想。才發現自己真的做不到,也許揹包客不知是自己真正的理想,僅僅是自己渴望自由的天性而已。迴歸生活,迴歸自己現實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就把揹包客的的衝動放到心底珍藏,抽時間體驗旅行的樂趣,也許有一天,放飛的心不願回來,就成為了真正的揹包行者。

揹包十年讀後感 篇9

在中午一點午睡休息醒後,如果還沒到二點,我就拿起《揹包十年》看兩三篇,看完之後打開電腦寫一點體會,就是在這種狀態下看完此書的'。

超喜歡書文開頭小鵬的攝影作品,個性是那幅手持蓮花的女孩。如果小鵬把每到一個地方的圖片也放在書中就更好了,更能讓讀者瞭解當地的文化風情。只可惜往後他到的旅行地點都是以文字描述,缺少圖片有力的介紹。

在我腦海中修改評價作者有兩本印象最深:一本是樑子的《我的非洲部落》,修改描述樑子時説:“在飯桌時她那粗言也常常令人捧腹”,很直率地説出了樑子真性格!另一本就是小鵬的《揹包十年》,小鵬那種大大咧咧的性格和對旅行那種執着的熱愛。

閲讀這本遊記,確實不是看攻略,而是看小鵬旅程行走的苦與樂。在書中小鵬分享了他十年來旅行中的一些事兒。包括:進藏時高反、印度奸商、在加爾各答做義工、克服心理時差的沈從文故鄉、三毛筆下的撒哈拉沙漠、高更筆下的大溪地女人、伊爾庫思科收穫的一份純真友誼…

我在卓越、噹噹、豆瓣分別看了別人的評語,當然肯定是有煲和貶。有的説是文字資料介紹小,即便如此,但我卻能從中瞭解了不少知識,比如:

1、在加爾各答仁愛之家做義工,以前也看過其它人寫過仁愛之家,這使我更加了解納蘭修女;

2、梵高的畫令我震撼,但只是從這書中我才瞭解到梵高與高更的關係,也因為這樣我才更瞭解高更與他的大溪地女人;

3、我第一次聽貝加爾湖這個名字是從眭澔平寫的《三毛的最後一封信》,而能夠讓我更進一步瞭解貝加爾湖有2500萬年的歷史,有1600米深卻是在此書中。

所以,隨着小鵬的腳步,我的眼界開闊到世界各個角落。

最後引用作者一句話結尾:人就應趁着年輕的時候去走走,只是不要忘了回家的路。

揹包十年讀後感 篇10

沒有出過幾次遠門,到過的地方寥寥,飄過的風景也不足以拿出來"為外人道矣",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我愛旅行。

聽過一句話,“身體和心靈,總有一個要在路上”。我沒有那種所謂的説走就走的勇氣,生活有時候容不得我們無所顧慮拋下一切,所以,我會羨慕那些時時刻刻都在路上的人。

人們常説,十年磨一劍。小鵬將十年的揹包之旅凝練在這本《揹包十年》裏,三百多頁的厚度,誠誠懇懇地記錄了他獨自一人揹着行囊從世界地圖上的一個地標去往於另一個地標。我一開始就沒有把它當做文學性的作品來拜讀,我只想去看看,一個人怎樣用青春走完了他的揹包十年。

書中多次提到一本叫《孤獨的星球》的書,確切的説,它不能算是一本真正好處上的書,它是一本遊客手冊,揹包客們人手一本的手冊,它幾乎囊括了揹包客們能夠去到的所有地方的攻略,有美食景點推薦,安全注意事項等。只是我一向在想為什麼這樣一本手冊要叫做《孤獨的星球》?

小鵬説,流連於繁華的桂林西街,沉醉在靜謐的麗江小鎮,他目睹過夜色中的巴黎鐵塔,感受過陰雨連綿的緬甸......但是,他也曾在法國的夜色中與劫匪周旋,也曾和水手們在海上與海浪搏鬥,也曾為了節約車費在歐洲的城市裏走幾個小時的夜路。這樣甜蜜卻又危險的旅程,其中冷暖自知,看到的風景是屬於自己一個人的,走過的路是屬於自己的,遇到的一切未知都是自己的去承擔的,真正的旅行是孤獨的。當你背起行囊出發時,整個星球都是你孤獨的小花園了吧。

感慨於小鵬的毅力與勇氣,用十年光陰去完成他孤獨卻又完美的夢想。但是,畢竟把旅行當成職業的人是少數的,所以,我們做不到一向在路上賞風景。但是,我卻也明白了世界之大,總會有你想去的地方,總會有一處風景會讓你熱淚盈眶,總會有一羣人讓你看到生每年的完美,總要有一段經歷讓你在回首時沒有遺憾。

很多時候做一些事情是不需要太瞻前顧後的,思考太多反而失去了事物原本該有的好處。看看別人的經歷,感動着別人的感動,想想自己吧,我們還年輕,我們還要去很多地方,我不能給自己一個揹包十年,但是我能許諾自己走出去看看那些我沒見過的景色,走那些沒有走過的路,經歷那些前所未有的經歷。

不怕孤獨,只怕已失去那顆前進的心。

揹包十年讀後感 篇11

我決定讀這本書的理由是被這篇文章的題目深深吸引了。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關於流浪的夢,我也是,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做到。

看這本書的開始,首先介紹了作者十年的旅程全記錄,看到這個我震撼了,沒有想到十年可以到這個多地方。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卸下包袱,去全身心的流浪、旅行,可大多數往往缺乏勇氣和對現實生活的不捨。而作者是幸運的,其以自身的行動去追尋心中的夢想,可以為了自己的夢想選擇流浪,這份氣魄是何等的豪壯!作者小時候就有一個環遊世界的夢,並且長大後一直沒有改變,作為一個海歸的研究生,完全可以過着富足的小資生活,而作者卻放棄了自己安逸的生活,勇敢的去追尋自己的夢想,這樣的勇氣讓我欽佩!

作者説面對陌生人要面帶微笑,這句話不僅僅能應用在旅遊上,在我們的團隊中,一個善意的微笑比隔間中那一張張冰冷的面孔更能讓團隊凝聚。21世紀早已不是單打獨鬥的時代了,而有了微笑這個武器,我們就能更好的去提升我們團隊的凝聚力!

揹包十年讀後感 篇12

《揹包十年》讀書報告第一次聽到這本書是在一席的講座上,本書的作者在聚光燈下講述着他旅行的經歷,我當時就覺得那是我所向往的一種生活方式,隨後我就在掌閲買了這本書的電子版,開啟了作者的旅行生涯。

我本以為作者出身豪門,但讀後才發現讀者並不是靠家裏而揹包十年的,一向支持作者走下去的或許是他那對旅行的熱愛和對夢想的堅持。記得在書的開頭,1998年時的作者被姑姑問暑假準備去哪裏玩啊?“巴黎、倫敦……”一串地名脱口而出,就像報菜名一樣,幾年之後作者一想起這個牛皮臉上就會發燙,但是到了書的尾聲,2010年,又是夏天,姑姑又問同一個問題,又是同樣的回答,姑姑笑了,因為她明白我已經能夠去我想去的任何地方。此時的作者已經成為一名職業旅行者,全球各地的旅遊局都邀請他去當地旅行。

讀這本書的時候感覺個性享受,感覺就像自己就在作者身邊結伴旅行似的,旅行旅行,風土人情,這本書不僅僅將世界各地的風土描繪的栩栩如生,而且對當地的人情也有相當多的介紹,這就使得本書的可讀性就十分高了,作者旅行從不跟團,因為他覺得跟團雖然能夠更好地觀賞各個景點,但是感受不了當地的人情,使得旅行的好處不完整。

相同的地方,相同的人,相同的事情,但是對不同的人施加的影響截然不同。這是別人的旅行無法被複制的原因,也是旅行的魅力所在。

這本書不僅僅拓寬了我的認知邊界,而且也包含很多人生的哲理,就比方説作者拿起揹包,選取流浪,才發現衣食住行只是最低層次的需要,雖然生活變得粗糙,不再有以往流暢的線條。但我也同時發現,世界不再是黑與白,此時看到比鋼筋水泥多得多的色彩,就像《柏林蒼穹下》影片用色彩和線條把天使和凡人的世界分開,天使的世界黑白而精緻,凡人的世界多彩而粗糙。

作者書中談到了很多關於宗教的問題,使我覺得宗教遠遠沒有我當初想的那樣簡單,作者在書中提到:“我一向是堅定的無神論者。但是隨着年歲漸長,我發現,信仰並不是簡單的唯物或者唯心,神學和科學誰是誰非的大問題不是普通人就應思考的,信仰只是個人內心的一種修習。10年揹包生涯,讓我走過太多的教堂、廟宇、清真寺,對宗教的認識也從最初的不信到此刻雖然還是不信,卻認為信比不信要好。因為宗教能解決一些困擾心靈的問題,讓人活得更加乾淨。“雖然我目前還沒有像作者那樣深刻的體會,但讓我對宗教也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對宗教也多了一份敬仰,同時也很喜歡作者的這一句話:其實我們大多數人和信徒是一樣的,都在前往各自朝聖的路上!

作者在旅行的途中遇到過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但是最終還是堅持下來,如果中途放棄,也就沒有了這天的職業旅行者,這也是一個相當勵志的故事了,作者硬是創造出了一份原先沒有的職業。就像作者説的那樣:“之前總有人説我的生活“不靠譜”,可正是因為一向都“不靠譜”,所以才越來越“靠譜”。“

讀完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人必須要追隨自己內心的聲音,不要在意世俗的眼光,有想法就要去做,有夢想就要想着怎樣做才能實現,就像作者實現他的旅行夢一樣,再多的質疑也只是他成功的鋪墊,畢竟我們年經啊,人生最大的冒險就是不冒險,未來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在這個時代將來誰都説不好,就像作者十年前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創造了一份職業一樣。其次就是要堅持,通常不是在看到期望後堅持,而是在堅持後看到期望,就像網上説的那樣:所有牛逼的背後肯定是苦逼一樣的付出,所有苦逼背後肯定是苦苦的堅持!

揹包十年讀後感 篇13

“流浪的時候,我脱掉偽裝,在街頭自由自在地放聲歌唱;走得累了,就把雙腳放在低於,把眼睛擱在天堂;我選取流浪,就像墮入凡間的天使,彩色的世界讓我感到更多的光芒。”小鵬用文字記錄下旅行帶給他的悲歡,用文字讓讀者和他一齊經歷了一次豐富刺激的精神旅行,同樣也用文字告訴了我旅行的好處。

初讀《揹包十年》的時候,一串串宂長的各國地名映入眼簾,它們,陌生的、熟悉的、曾渴望的、而今遙不可及的開始我也只是從文字的表面感歎小鵬的勇氣和毅力。的確,十年的揹包旅行生涯並不是每個人簡簡單單都能夠完成的。這十年,正是因為有了小鵬對旅行的無限熱愛,因為有了小鵬的勇氣毅力堅持,所以才有了這天小鵬的無限感悟,讀者的無限感歎和感動。小鵬曾在《揹包十年》中説,旅行是一種融入當地人的常態過程,十年的流浪生活,他收穫了不一樣的友情,不一樣的生活閲歷他用十年完成了偉大的夢想,努力去追求自己渴望的,擁有自己想要的,讓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時間裏無限綻放。揹包十年,踏遍世界,意大利比薩,和比薩斜塔共度一夜;印度機場,脱光檢查,遇到了你好先生、司機先生、奶茶先生;中國西藏,高原反應,差一點一睡不醒;加拿大的鬼屋旅館過夜;布達拉的一座橋要走九遍,卻發現每一次經過獨有不一樣的景色;聖託尼裏,一個人看日落,,突然地想念;加爾各答和四川的義工活動;撒哈拉大沙漠看美麗星空跟隨小鵬的足跡,我彷彿也到達了世界各地,開拓視野,經歷了一次心靈的對話。每一次的目的地,無論到達過程有多麼的艱難,只要想到能夠開始又一次的起航,小鵬都覺得無比幸福,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小鵬説,旅行者的認真不在於記錄枯燥無味的數字、年代,而在於相識相知的那份感。每一個旅行點中,,小鵬總會遇到各國各地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他們或是公車火車上的鄰座黑人大哥,或是青年旅館裏同宿者“你好,謝謝,再見,對不起”四個簡短的詞語加上當地的口語,一路的簡單交流基本沒有任何的問題。小鵬的這份機智率真也增加了這一路的順暢和快樂。簡簡單單的,能夠結識更多的朋友,成功的到達目的地。

“街頭藝人粉墨登場,對於他們而言,處處都是舞台。而對於旅行者而言,雖然整日素面朝天,但是處處皆是人生。”行到山處,山便是家;行到水處,水便是家。山山水水,四海為家,四處都有人生,四處都有歡樂。也許在很多常人眼中,旅行充滿荊棘,他們有太多太多的顧慮,到對於小鵬這樣的職業旅行者而言,旅行就是他們的生命,他們的全部。但是,在小鵬的內心深處也有一份只屬於他的愛人家人的愛,這份愛濃厚熱烈。

還記得書的開頭有這麼一句話,有時間的時候沒錢,有錢的時候沒時間。這句話但是道出了太多人的心聲,但是人生就死這樣,並不是那麼的一帆風順,總有很多時候是有太多太多的不合宜。每個人都有一個夢,就像小鵬一樣,它可能不是沒那麼輕易實現,但是有夢的人生加上執着的心,我們也能夠像小鵬一樣,一個人,一個包,四海為家;一個人,一個夢想,處處都有期望。

揹包十年讀後感 篇14

本來以為《揹包十年》僅僅是一本遊記彙總,在閲讀的過程中才慢慢注意到“我的職業是旅行”這個副標題,也漸漸意識到重點是在“職業”二字。

職業不一樣於工作,職業是一個遠比工作嚴肅得多也莊重得多的詞。職業,是我們願意為之付出整個青壯年不斷去做的事,時間是寶貴的,一個人的青壯年的時間是最寶貴的。而工作,除了是維持生計的手段,不代表任何事情。

整本書最讓我記憶深刻的一句話是:“所以,我們要相信,自我在某個領域是塊黃金。這是我們戰勝生活磨難的底牌。”出自《生在養鴨場也沒有關係》,2003年6月小鵬在安徒生的故鄉——丹麥奧登賽的遊記。

我願意相信每個人都有或者都曾有過自我的夢想職業。這件我們能將其視之為職業的事,可能是我們的興趣或者愛好,可是必須承認,任何事一旦需要日復一日地去做都會變得面目可憎。可是職業,我們日復一日地去做它而不會厭煩。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夠勝任它。我們能夠從中獲得成就感。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性格特點,在行或不在行,發現它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堅守它,不管遇到多少險阻。

有多難?但凡説到“流浪”這個話題,所有人都會説出一大堆的現實問題……每個人都會有各自的難處,各自的不得已,這本在情理之中,旁人無權評價。只可是這一大堆的現實問題實在都是外部原因,內部原因只能在於自我,真正能把自我關起來的僅有我們自我。

小鵬的《揹包十年》不一樣於其他的旅遊文學的地方同時也是最讓我耳目一新的地方就在於,沒有嘮嘮叨叨反反覆覆無休無止的心理糾結。小鵬躍向他的海闊天空時是卸除了剩餘的不必要的負擔的,這並不代表他沒有顧慮,也許,在他踏上行程的最初時刻,他只是應對了自我的內心,聽從了海闊天空的召喚。

從小鵬揹包十年的歷程中,我們看到了他發現了自我的職業,他努力去堅持這份職業。正如他自我所説的“如果旅行是一份職業,我能做得很好。”這十年裏,他必須落寞過,沮喪過,懷疑過,他必須遇到過千千萬萬的困難,幸好他堅持了下來。他在黑暗中專注地守住心中夢想的小火苗不讓它熄滅,他堅信這顆小火苗總有一天會成為燎原大火。我們能夠想象這個過程有多艱難,沒準兒他克服過的艱難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

同時,這些跨度十年的小文章,也反映了他在職業旅行者的行業裏摸索的過程,反映了他為了做好這份職業所付出的努力。毫無疑問小鵬是做過幾份工作的,目的是賺旅費。之後他摸到了門道,他開闢了自我的路,他成為了一個真正的職業旅行者。

在全書接近尾聲的《如何成為職業旅行者》一文中小鵬説“所謂最幸福的工作就是不用朝九晚五,既沒有領導也沒有員工,每一天只做自我喜歡的事情,並能從中獲益。”我並不是很認同這個説法,不能否定有些人就是享受有規律有約束的生活,或許他們自律性差,僅有是在管束下才能最大地發揮自我的本事。我認為,所謂最幸福的工作就是能夠把自我實現和創造社會財富結合起來。不僅僅有本事把工作做好,還能從中獲得成就感。滿足馬斯洛需求層次中最高的層次——自我實現的需要。我們的生活中有這麼一類人俯拾皆是,他們有一份體面地工作,生活富足,上戲院下館子買名牌,他們苦大仇深,不斷抱怨自我的工作沒有意義,這是為什麼?我想這就是因為他們的工作創造了可觀的社會財富,幫忙他們實現了財富的增值,可是就是無法讓他們覺得他們所做的事實現他們自身的價值。

《揹包十年》不是一本鼓勵年輕人一股腦兒出去流浪的書,而是告訴年輕人生活的另一種可能性,我們都能從事自我所愛所擅長的行業——我們的職業。同時這種可能性僅有在我們為之努力為之奮鬥的前提下才能成為現實性。我們的職業,愛它,堅持它。為它努力,為了實現它奮鬥。

正如小鵬所説的:“我們未必都要成為職業旅行者,但只要還有夢想,肯為此堅持為此努力,就必須會在自我的天空中看到彩虹。”

是的,我們未必都喜歡旅行,我們未必都要成為職業旅行者,可是我們應當選定屬於自我的職業,找對屬於自我的平台,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揹包十年讀後感 篇15

沒有牽掛,背起行囊,流浪吧,流浪吧。

其實最開始這不是我想找的書,可是偶然之間看見了它,由於我一向想去旅行,所以就買下了它。還有一點吸引我的就是那句人應當趁着年輕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一個人真的背起行囊行走天下其實是很需要勇氣的。踏上了這條路,就會明白意外隨時都會發生。

融入當地才是真正的旅行。我對這句話深有感觸,那年我去北京的時候就感受到了這一點,我剛到北京這個城市的時候覺得我與周圍的一切都格格不入,我就像是一個闖入這個地方的入侵者,北京這個大城市讓我感到陌生和害怕,看着周圍高大的建築物,一切都是那麼陌生。之後在北京呆了幾天我深刻的體會到,如果你想了解一個城市,那麼最好的方式就是留在那裏,融入它。旅行,也是如此。如果你有這充足的時間,不妨在當地找一份工作,用兩三個月的時間去好好感受它。

還有一句話讓我記憶很深,雙腳放在地獄,眼睛擱在天堂。即使你身處地獄,你的夢想也要留在天堂。地獄的歷練會讓你離天堂更進一步。在地獄和天堂之間,其實距離很短,可是也很長。

我很羨慕作者,他能背起揹包一路就這麼走,感受各地的文化,生活,欣賞着各地的美景。其實,我又何嘗不想。我期望,有一天,我也能背起行囊,就這樣一路走下去。不為別的,只為了尋找自我生命中的色彩。

揹包十年讀後感 篇16

讀完了小鵬的《揹包十年》,頗受揹包客們推崇的一本書,幾乎在同時看見了某人的一條微博,突然感觸良多,很想寫點兒什麼,然而,卻一向太懶,直到拖到今日午時,沒什麼心思幹活兒,才想起寫下來。

讀這本書,流連於世界各地的美景自然少不了,但它最不一樣於普通遊記的一點,便是那份對夢想的執着。以往為了旅行打打工,攢了一點兒錢就辭職上路,也曾露宿街頭,最終最終實現了成為職業旅行者的夢想。此刻有人羨慕嫉妒恨,甚至批判他的奢華享樂,卻看不到他十年來經歷的艱辛。

夢想,是一個完美的東西,然而,有多少人能夠這樣的堅持夢想,不甘平凡呢?實現夢想的代價,又是多少人能夠支付的呢?我們生活在現實社會中,難免有太多的牽絆,許許多多的人都流於平凡,可是是社會潮流中不起眼的一粒沙子。然而,我卻突然覺得,沒有夢想甘於平凡的人並不必須就是可悲,真正可悲的,卻是那些將夢想掛在嘴邊,卻將夢想活成了空想的人。

引用作者的一句話:“任何事堅持了10年,那本身就是一種無與倫比的美麗”,而生活本身,何嘗不是一個值得堅持和經營的夢想?偉大的人畢竟是少數,但平凡的人卻有千奇百怪不一樣的生活,歸根結底,可是是一種態度。有人認為生活只是底層的必須品,需要的時候自然會有,總認為自我應當再幹出點兒什麼別的,才對得起來世上走一遭,直到累了困了想要“妥協”,終會發現生活已經高昂起他的頭,幸福不是想象中那麼唾手可得。

能夠堅持夢想,締造不凡的人,固然令人欽佩不已。但懂得珍惜平凡,經營生活的人,同樣會發現生活帶來的豐厚回報。

揹包十年讀後感 篇17

如果你不想對一座城市失望,必須要在夜色中抵達。夜晚的燈光會巧妙地把璀璨突出,把粗陋隱藏。這段話來自《揹包十年》。

這本書是我的大學同學所贈,但畢業後這麼多年,我竟然到今日才勉強將它讀完,我想是不是我太忙了,亦或者只是因為我一向忽略了我的本心。人應當趁着年輕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

這本書裏有許多我喜歡的文字,喜歡作者遇到的美景與美食,喜歡作者敢於追夢的生活態度。作者小鵬大學畢業後沒正經上過班,攢點錢就去旅行,直到他發現旅行也能賺錢,於是生活就變成了旅行、旅行、旅行。

他喜歡文字,他説他要把一路上的所思所想寫下來和朋友們一齊分享,正是因為這種真實與堅持,他獲得千萬網友的熱烈追捧,也獲得了我的喜愛。他還喜歡拍照片,他説他只拍自我在旅行時的一瞬間感動。其實説到底他就是一個追夢人,一個敢於追求自我夢想的人。

這本書記錄了小鵬十年的旅程。十年裏,他打過不一樣的工,睡過不一樣的牀,遇見不一樣的人,開心過,孤獨過,驕傲過,沮喪過,也熱血沸騰過,黯然淚下過,怦然心動過,心灰意冷過。我想,如果青春是一首詩,那小鵬用整整十年光陰讓這首詩中的每個字都筆觸飽滿。

很多人應當如我一樣,都迷戀無比澎湃的旅行,都渴望在旅行中讓自我體驗未知。那你是否如詩人般欣賞、品嚐、感受這個未知的世界,飽滿你青春的詩篇?

不論是身體還是心靈,總要有一個在路上。畢業後多年的我,一向認為這個世界轉得太快、自我太忙。忙得忘記自我以往也是愛文字、愛音樂、愛旅行。其實是該停下腳步,去尋找初心,哪怕已不再年輕,也該敢於去追求自我的夢想。

揹包十年讀後感 篇18

我覺得人長大了的好處之一就是可以隨心所欲的買書,每當想到這個世界有讀不完的好書,就覺得生命充滿美好。

記得上高中時,校門口有個書店,總是進去轉了又轉,要攢蠻久的錢才能買本心儀的書。高中畢業,兜裏有個幾十塊錢,在書店裏看上一套三毛散文合集和魯迅全集,錢只夠買一套書的,糾結啊糾結,最後把三毛抱回了家。現在回頭看時,我隱隱覺得那時選擇哪套書,可能影響的是我關於人生的看法和態度。

大學時,攢一個學期的錢,然後在考完試以後,騎車到城市的各個書店去買書,實在是人生樂事……,有好友同去,她主要的工作是……攔着我點兒,不然所有的錢錢都變成書了。

現在再回頭去看當年買的書,從名家散文集到林清玄的菩提散文系列,其中很多是盜版書,書的印刷質量實在不怎麼樣,紙張又很粗糙,幸好字是不錯的,排版也還好。回想起來,都是捧着書本,滿心歡喜的日子……可能收藏也是這麼回事吧,回頭看去,才能看出當年的眼光不咋樣

回想我最近一年的書單,實用性的書佔了很多,從《餐巾紙的背面》到《excel圖表之道》,從《時間的玫瑰》到《笑着離開惠普》,《拆掉思維力的牆》、《把時間當做朋友》。最近讀的是稻盛和夫和大前研一的書。當然這些也都是非常好的書,只是我突然發現,他們都太有用了,關於勵志、關於職場,關於技巧……

於是當我看這本《揹包十年》,驀地……很感動……

我們都想要去旅行,看這世間的繁華,看這塵世的美麗,看造物的神奇,看歷史的足跡……可是,我們説,沒有時間啊,不夠錢啊,工作很多啊……,有這麼一個人,他也有我們這份掙扎,但是他聽從了心底的那份召喚,揹包上路……,這一走,就是十年……

揹包十年讀後感 篇19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旅行過。無論是山花還是水木頭,陽光明媚的一面,美麗的山脈,空蕩蕩的雨。

小鵬的揹包在長江南北各處流傳了十年。他毫無遺憾地追求着他背上的揹包,但是揹包已經卸下了。事實上,他和我們一樣平凡,被稱為利潤;事實上,我們和他一樣,早期有一波幻想。但我不像小鵬那麼好。揹包十年簡單地記錄了作者小鵬十年來在世界各地的經歷。也許每個人都有很好的基因去著名的山地旅遊。閲讀旅遊書籍總是讓人們有很多的血液。我想馬上加入作者去參加精神體驗的旅程。看人一點東西。一切似乎都很完美,但它似乎已經結束了。記憶和期望是一個簡化和編輯現實的工具。它只選擇長膜中的美妙圖片。我們傾向於忘記生活中有很多我們期待的東西。例如,在你計劃去夏威夷之前,你頭腦中的場景是陽光明媚的海灘和海洋,但你忽略了在旅途中繁瑣的酒店食物的不滿。即使是由炎熱引起的易怒和不滿等。後者很容易掩蓋前者的喜悦。事實上,旅行的關鍵是改變你的心情。當你去一個陌生的地方,你可以開始關注你通常不關心的事情,比如房子,形狀,材料,顏色,人,衣服,表情,花草,樹木等等。在熟悉的環境中,你看不到這些東西。如果你開始仔細觀察周圍,你為什麼要去遙遠的地方?一名年輕的法國貴族軍官因決鬥被判處42天監禁。軍事命令牆可以阻擋身體的移動,但不能禁止精神旅行。他在文學、藝術、哲學、醫學、生活和其他領域的廣泛思考使他在房間裏感到沮喪。

在你的房間裏旅行是一次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哲學探索。我建議巴士旅行要花幾塊錢才能觀察窗外的人物。你會感到前所未有的驚喜。

揹包十年讀後感 篇20

上了大學之後,忙裏偷閒的也多了不少空餘的時間,看雜書的機會自然也就多了起來。近些天重温了《揹包十年》這本旅行雜記,再次閲讀帶來的感受,與之前果然是不同的了。

作者小鵬是個職業旅行家,他確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成功人士,他沒房沒車也沒女朋友,在書的扉頁上他寫到:“從大學畢業之後就沒正經上過班,攢點錢就去旅行,直到他發現旅行也能賺錢,於是生活變成了旅行、旅行、旅行。”他分享揹包十年的旅程,踐行最初的夢想,向印下的每個足跡叩問,有人問他是誰,瞭解他的人都説,不過是個追夢的人而已。

書開頭的幾張圖片上的文字記錄了他矛盾又多彩的生活:他拍下手持蓮花的女孩,也記錄鐵軌邊玩足球的少年;他漫步在愛麗絲夢遊過的仙境,也流連於與世無爭的桃花源;他思考撒哈拉男人的思考,也專注於愛爾蘭女孩的專注;他喜歡日出時的光芒萬丈,也喜歡日落時的漁舟唱晚;他明白信仰是一種嘴角上揚的人生態度,也是一種長頭問路的堅持。

他不是專業攝影師,可是他的照片卻用最簡單的姿態帶給我們最真實的感動。他拍盲女歌唱,只用一個側臉,清麗的聲音彷彿在耳邊迴盪;他拍法餐,把紅黃綠搭配成藝術品;他拍戲水的兒童,舉着相機跳進溪中,將感動定格在相片裏。他的攝影手法是最簡單的三分構圖,他的技巧比不過攝影初學者,他的相片缺足以媲美任何頂級攝影師。

整整十年,除了旅行,他沒有堅持做下任何一件事情。楊麗萍説過:“有些人的生命是為了傳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體驗,有些是旁觀”小鵬把自己歸結為體驗者,他以體驗者的姿態,走遍大千世界,看過百態人生,享受過每種風景。孤單而不孤獨。於是每一天都充滿感動和驚喜。

我想我是羨慕小鵬的,就像蓄養着的家禽羨慕遠飛的蒼鷹一樣。每個人心中都充滿着在路上的嚮往,只是有的人紮實的走向了自由的路,比如小鵬;有的人在出走和停留間兜兜轉轉,比如我和另一些人;還有更多的人止步於現實的殘酷面前,比如更多的芸芸眾生。我時常想,借一個揹包就出發,放棄無數薪水豐厚的工作去流浪,該要有多大的勇氣。

有時候我們總喜歡找到做一件事的理由,小鵬找到的非去旅行不可的原因很簡單,平淡生活讓我們的五感退化,而旅行卻能讓它們重新獲得敏鋭,旅行讓我們重新變回孩子,讓我們對世界充滿好奇。就像他説的那樣:“人要趁年輕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

有網友評論他磕首問路,傳夢為生。小鵬説自己是追夢人,可他又何嘗不是引路人。揹包十年,追夢十年,小鵬的旅途仍在繼續,我的也即將開始。

揹包十年讀後感 篇21

人應該趁着年輕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這是作者封面上的短短一句話,卻足以表達這本書給我們的啟示。作者用自己的十年向我們展示了他眼中的世界,可是如果我們是作者,又能看見怎樣的一個世界呢?曾經聽着周子琰《外面的世界》我想象過外面的世界,但是最終我還是未能親身真切去體會外面的世界,但是,正因如此對它的渴望卻是愈加的強烈。

當我徜徉在這本書的文字海洋裏,想象着自己在意大利比薩露宿街頭會是怎樣的情景;在西藏遇到嚴重的高原反應我能不能堅持得住,會不會就此昏迷不醒;在聖託尼裏一個人看日落會不會感到無限的孤寂;也不知道在撒哈拉沙漠看美麗星空是怎樣的一種感覺……無限的想象讓我對如此的旅行既嚮往又有點擔心,也許缺少作者那種勇往直前,追逐夢想的勇氣吧!

去旅行,很多人都感歎有時間的時候沒錢,有錢的時候沒時間。這些都是我們沒有勇氣和不珍惜現在美好時光的表現。世事無常,我們永遠都不知道未來的時間裏,能否有機會來完成現在遠行的夢想。如今我們還年輕,有着健康的身體還有追逐夢想的激情,所以盡情去享受遠行的美好吧,不要等到健康不再,激情退卻時想起曾經錯過的美景,遺憾終生。

“街頭藝人粉墨登場,對他們來説,處處都是舞台。而旅行者雖然素面朝天,可對我們來説,處處都是人生。”簡單的場景,簡單的話語,在作者飽經旅途薰陶之後,顯得富有哲理。生活處處有哲理,人生時時有玄機,我們需要睜開雙眼,觀察世界,聆聽聲音,享受感動,傳達內心的聲音。作者正是用自己的行動來觀察瞭解這個世界,用自己的內心聲音召喚着那些還在迷茫沉睡的人們。

如今,每個人都有固定的生活軌跡,工作、生活、吃飯、睡覺,然後又是工作、生活、吃飯、睡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其實我覺得這種單調簡單的生活,會給我一種踏實的感覺,卻給不了我真實存在這個世界的感覺。如此單一直接的生活方式似乎更加接近機器的方式。我們需要改變一下自己的生活狀態,需要去到另外的一個地方,換另外一種生活的方式,證實下自己還是一個可以隨性生活的大活人。

《揹包十年》讓我最感動的不是作者走過多遠的地方,跨過多少國界;不是作者拍下多少張觸人心絃的瞬間;也不是作者寫下那一句句讓人熱血沸騰,熱淚滿眶的話語,而是作者有勇氣去追求最想追求的生活,併為之付出行動。人生能有幾個十年?能有幾回難忘的旅行?又有誰真的能夠去到自己嚮往的地方?

所以,仔細聆聽內心的聲音,思考下在這個紛擾的世俗世界裏,我們需要堅守的是什麼。我也一直在不斷地努力,不是為了改變這個世界,只是不想讓這個世界改變了我,只想保持最真實的真己,追求最初衷的夢想。

揹包十年讀後感 篇22

因為感動,所以分享!

人應該趁着年輕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這是作者小鵬在書的封面上寫的一句話,確實,年輕就是本該去“流浪”,去追求夢想,但走得再高再遠也要記住回家的路,因為兒行千里,母憂千日!這也是每個旅行者最終的歸宿。

——關於生活

打開這本書前幾頁的時候,就被作者拍下的一張張感人瞬間而感動。這些照片也不過是生活小細節的瞬間,卻給了我極大的震撼,或許是在這個繁華浮躁的社會裏,人們很少放慢腳步去享受去發現這平淡生活中的動人瞬間。社會再怎麼怎麼樣,其實我們也要也本該回到生活的最初衷!

——關於夢想

小鵬在兩張照片中寫下這樣一句話:我思考着撒哈拉男人的思考……也專注於愛爾蘭女孩的專注!而此刻的我卻是在思考他拍下撒哈拉男人時的思考,更專注於他十年揹包的專注。他是用什麼來捕捉到一次次這麼美的瞬間,是專業的眼光,還是對生活的感悟?

十年揹包的專注是我最為之動容的。這個過程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決心?親朋好友口中不靠譜的生活,家人的種種牽掛。從失意、彷徨、掙扎、茫然,然後成長,堅定,到最後夢想落户生根!在這個過程中也許有千萬個放棄的理由,但最終通通都歸敗於內心深處的呼喊——追求夢想!也許這一聲呼喊,就再也沒有什麼可以阻止他前進的腳步。很期待某年某日的自己,背上一個揹包,抬起一台單反,一副酷爆的太陽眼鏡,肩上插上一面國旗,豎起大拇指就開始——行走天下!

《揹包十年》讓我最感動的不是作者走過多遠的地方,跨過多少國界;不是作者拍下多少張觸人心絃的瞬間;也不是作者寫下那一句句讓人熱血沸騰,熱淚滿眶的話語,而是作者有勇氣去追求最想追求的生活,併為之付出行動。過程,十年如一日,磕首問路,傳夢為生;結果,從最初的菜鳥揹包客變身為我國首位職業旅行家。

在我眼裏,他是一名傳夢者!

——關於旅行

之前的旅行都是聽了誰和誰説那裏哪裏怎樣好就去了,很多時候對那個地方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建築文物等等都是不甚瞭解的,但是那裏的特產卻是必知的。我一直也想不明白,也許是身邊的吃貨比較多吧,哈哈!很多時候旅行就變成了到某些比較出名的地方,拍上幾張照片,寄回一些明信片給親朋好友,然後帶上當地的特產給身邊的吃貨們。往往這樣就完成了一次旅行!

旅行其實不只是記載你去過什麼地方,而是要進行一次心靈的洗禮,旅行應該是把自己融入到當地,當那裏是你的故鄉去了解,更應該是每位旅行聖徒的一次朝聖,他們信仰的不是耶穌,但一定會是內心的那一方淨土。旅行是一次增加閲歷與感悟的個性化體驗,該吃苦的地方吃苦,該享受的時候也要盡情享受。而很多的時候我們都想花很少的錢去走過很多的地方,然後在旅行的時候,對歷史、文化、鄉情、建築……都是走馬觀花,去完一個景點馬上又趕往下一個景點。旅行回來後的第一感覺就是累,那又何苦呢?旅行應該是美學、建築學、歷史學、更是哲學,而絕對不應該是經濟學!

——關於悟道

六月的季節,畢業成了最耀眼的名詞,卻是每位畢業生內心最為恐懼的詞語。不捨、迷茫、彷徨、掙扎、浮躁、分手、工作……這些也成為這個季節最鮮明的產物,一點一滴的滲透在每個畢業生的身上。同學朋友間見面第一句對話不再是“有沒有靚女介紹來啊?”“今晚出去開飲啊”,“下午一起打球啊”而是一句句的工作找到沒?有什麼打算呢?好哥們見面就是“分手了沒?還沒啊?”然後一聲“壞笑”,今晚出去喝兩杯!這是我感到最窩心,最温暖的問候,因為他們從來不關注你飛得高不高,只在意你累不累!

曾經,有一段時間很害怕見到師弟師妹們。因為一見面他們都是一聲很關心的問題“師兄,考研怎麼樣啦?”接着就是一聲假裝和從容的回答“英語考砸了,沒考上。”接下來就是那工作找得怎樣啦?有什麼打算啊!然後場面就尷尬了,因為我也不知道我的路要往哪走?自己嘗試編説一下自己的打算,因為不想在師弟師妹面前表現得那麼慌忙,卻發現自信與自卑本來就是一對孿生兄弟,越是試着掩飾,越自卑的一面也就更原形畢露。

曾經,很羨慕那些考上研究生、公務員,找到好工作的同學朋友,也曾怨世不公,就覺得自己的大學過得苦逼,大學四年都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寒暑假,也沒有去打過一次工,為家裏掙過半分錢,為父母減輕哪怕是一丁點兒的負擔,畢業了也沒有帶走一個師妹。哈哈!回首想一想,其實也沒有什麼好羨慕的,畢竟這也只是人生的另一個起點!

慶幸的是,大學認識幾個這樣的好朋友,在畢業季節呈給我這幾本書帶我強大與平靜的內心,和大學帶給我刻骨銘心的回憶,謝謝你們解救了我畢業時迷茫的靈魂,在這裏依然和你説聲:大學有你,真好!

現在,我卻感謝“幸福”來敲門,因為誰的青春不迷茫,誰的青春不曾苦逼過,這樣我才會成長才會更加強大,現在,是我從來沒有過的堅定!

這是一個好朋友不知在什麼地方抄下來給我的一句話,一個二十歲出頭的你,除了僅剩下不多的青春以外什麼都沒有,但你手頭上為數不多的青春卻能決定你將來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就在於這個階段你想要什麼的人生!

一個人一輩子能交到幾個知心兄弟?能去幾個嚮往的地方?能看過幾個難忘的風景?能讀到幾本改變你一生的書?又能經歷多少次難忘的旅行?身邊那麼多不順的事情又怎樣。

再聽聽內心深處的吶喊,然後繼續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這個世界那麼虛榮與世俗,我覺得還是要堅守些什麼,我也一直不斷的在努力,不是為了改變這個世界,只是不想讓這個世界改變了我,只想保持最真實的真己,追求最初衷的夢想。

揹包十年讀後感 篇23

一“我要去巴黎”——埋在心底的種子·我的大學夢

小鵬説,我要去巴黎!那時他7歲。18年後,巴黎在他腳下,第一縷陽光透過艾菲爾,就這麼簡單。那些艱苦和磨難,也便成了夢想的色彩。

我從何時開始勾勒自己的大學?記不得了!

我將種子深埋。

深藏温牀的夢,默默的厚積。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你能聽到蟲鳴鳥叫,能感受到日月變化。歲月寒暑,一次次脱去你的外衣,明確夢的真實。

夢想第一次破繭而出,深深的紮根於心底。夢,承載酸甜苦辣,一步步奔向破土。苦於暗無天日,樂於日夜兼程,路遇形形色色,只是過客,留下點點滴滴,與夢交織,豐滿了那時的記憶。夢想,其實很簡單,簡單到不會經常想起。

十幾載春秋,經歷雨潤大地,感受雪蓋冰封,有過躊躇滿志,也曾固步徘徊。在路上,始終披荊斬棘;在途中,堅持夢想成真。

浮華褪去,歲月已逝。破土的那一刻,我笑臉迎接那縷陽光。

第一站夢想,開啟理想的大門。

二“揹包十年”——揹包七年·我的大學

十年裏,小鵬用揹包裝下了中國,裝下了歐洲。旅行中,或一路坦途,或艱難險阻,有時縮在寒冷的甲板上欣賞華美的落日,有時站在活着的廢墟上聆聽凝固的音樂。從巴黎開始,開啟了夢想之旅——一次成長之旅。

04年秋,揮別三年高中,踏入海大。依山覽海,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又彷彿在一瞬間迷失了自己。那一刻,對大學的憧憬伴着大學夢想的實現,與我作別。

下一站,在何方?

喜歡魚山的參天古樹,那些探入雲霄的枝葉,絲絲縷縷彙集於觸手可及的樹幹,真實的存在着。我願是古樹一葉,成長於斯,見證風華。

清晨,鸝鳴為一片嫩葉出芽伴奏。新的開始,清露不經意綴在葉尖,折射出七色晶瑩。葉心青黃,是為涉世之初的惶恐和期待?!惶恐於即將面對的風吹雨打,期待於未來的玉露陽光。風起處,枝葉橫飛,卻始終有樹幹支撐;雨打時,頷首以待,露出堅毅顏色。風雨歷練,如同一曲生命的交響,成就了枝繁葉茂。風雨之後,陽光編織出輕盈彩虹,架在明淨的天空,渲染出一副五光十色的美卷。陽光下,輕風拂過,樹葉微動,邂逅不期過客,不及話別,已如細雨淋漓而去。那片葉,吸取枝幹源泉,吸收陽光精華,數着樹下的光暈,自得其樂。

揹包十年讀後感 篇24

《揹包十年》是網絡上比較盛行的一本遊記,説是遊記卻更多記載的是作者小鵬的成長軌跡。學生時代無懼無畏、因公旅行的束手束腳、放棄工作一無所有的流浪、直至撥雲見日成為職業旅行者。稱得上是一本中國版的心靈雞湯,尤其是後半本,當走出困境重見彩虹的時候,遍地都是陽光的興奮和喜悦無可比擬。令人有一種也想拋開一切去追逐夢想的衝動,很值得一看。

全書被作者分為三部分,揹包行天下、艱難的旅行路、看見自己的彩虹。100個故事串聯起小鵬的成長曆程。學生時代的稚嫩而又無所畏懼,就像一束陽光,試圖穿透一切陰影。街頭露宿、裸體搜身、搶劫。旅行中的艱苦對於作者來説都是興奮的。正如小鵬自己所説“向來對沒經歷過的事情抱有極大熱情”回國後,從灕江的悠閒安逸到北京忙碌的小白領,甚至當街乞討。高原反應中的九死一生,親人的不支持。所處的心境已無法與之前的歐洲之行相媲美。看着逐漸迷失自我的作者,不經令人感慨,此子真是為流浪而生。直至07年的破釜沉舟之旅,夢想最後照進現實。旅行,寫作,拍照,再次旅行成為了生活。

看着小鵬隨心所欲地行走在城市與城市之間。或是停下來融入那個世界,陌生而又新奇;或是如同翻書般匆匆而去,只留印象不留腳印。那絕對自由闖蕩對於我們這羣整日坐在寫字樓裏的房奴、車奴、孩子奴來説,只可仰慕欣賞,卻無法追隨。畢竟現實生活中我們要揹負的職責不允許如此放蕩不羈。但至少能夠跟隨作者的圖片和文字一齊放逐心靈,暫時拋下一切羈絆。“簡單與自由同義。大多數人,一向在做加法,積累了很多,想要放下時,發現自己變成了温水中的青蛙,想跳已經沒有力氣。而我因為沒有負擔,才能越飛越高,越走越遠。”這就是他最終能見到彩虹的原因吧。然而沒有負擔這四個字對於我,只能一笑了之。或許再過10年,小鵬也會有同樣的羈絆,畢竟只要是人就擺脱不了社會的遊戲規則。但至少他瘋狂過,自由過,實現過自己的夢想。

很喜歡這樣一段話:“並非我們的生活平淡乏味,而是我們並不足夠勇敢,所謂勇敢,就是你有實現你夢想的行動,比如,收拾行囊,上路,去你夢想去的地方,沒有什麼是放不下的,只在於我們想不想放下”,我想説的是每個人的人生好處都不同,好好作好自己,不要後悔!讓懂我的人更懂我,不喜歡我的人我也會給你們真誠的微笑,因為我想感謝每一個生命中的邂逅,如此精彩感動,如此值得珍惜!但,最重要的還是自己聽從內心的聲音而活,為自己而活!最後,還是用小鵬選的百老匯的歌曲《追夢無悔》來結束這篇有點發神的讀後感吧:Todream對抗無法打敗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