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弟子規《信》讀後感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09W

弟子規《信》讀後感多篇

弟子規《信》讀後感篇1

——培養良好生活習慣

陪孩子讀了《弟子規》,得知這本書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會編成的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孝敬父母,關愛兄弟姐妹,如何為人,如何出事的基本規範。通過閲讀着本書是孩子也得到了不少啟迪,同時,使我們父母也對本人的所作所為,以及教育孩子成長時的種種教育方法有了新的認識。

下面列舉其中印象較深的部分。

“謹而信”,即生活中的言語行為,需要不斷地學習修養,不能順其自然。我們感覺,應當從小開始對孩子的言行舉止,規定嚴格的規範,使其從小開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道德準則和價值觀的重要性。不能聽任孩子的任性而為,應儘早矯正不正確的言行。

“入則孝”篇講述在家對父母孝順的重要性和如何變成孝順的之人的方法及心態的養成。進而是孩子在對父母盡孝的過程中,培養會感恩的心態,會體諒他人的心態,進而會得到家人及他人的信任的方法。

另外,我們做父母的也得到了一些啟發。比如,我們認為孩子還小,在和長輩或他人在相處時往往不嚴格要求他們,如吃的好玩的獻給孩子享用,以至於他們認為這些是理所當然的,不知道禮讓長輩及他人,養成了壞的習慣。而《弟子規》指導我們“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還有,對於樹立學習與生活的事先計劃和提前完成任務的良好習慣,“事勿忙 忙多錯”這句經文繪出了精準的解釋。現在的孩子們經常忘帶東西或上學遲到,常常是前一天晚上不準備第二天上學的用品,缺少事先計劃和準備,以至到時匆匆忙忙,身心慌亂,錯誤百出。通過熟讀、理解這些經文,使孩子們更直觀地認識到“事勿忙 忙多錯” 的道理,使之少犯很多不必要的錯誤。對學習和生活提高很多效率。

總之,《弟子規》這部經文,不但是孩子們應該學習、理解的好教材,而且還是父母們應該學習、理解,用於孩子們的教育,同時也用於父母自身修養的提高的好教材。

弟子規《信》讀後感篇2

讀了《弟子規》之後,我深有感受,特別是在入則孝那一部分,反思自己的行為,覺得自己還做得非常不夠,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像這個最基本的我都沒有做到,每次父母叫我做一些事時,我都懶在那裏看電視不聞不問,而且有時候很不耐煩,可是每當自己讓父母給自己做事時,父母都會做而且做的很好,我每次就算是做了,也是一副不情願的樣子。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對於父母的教誨,我一直覺得那是囉嗦,所以我經常不喜歡聽,而且動不動就發小脾氣,對父母的責備我更是不屑一顧,而且經常喜歡埋怨父母,其實想想都是我的錯,父母苦口婆心最終都為我好。

“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這一點我更是沒有做到,我連跟爸爸媽媽洗腳都沒有洗過,他們病了,我感覺自己連句安慰話也説不出來,只記得自己病了,父母對我很呵護,更別説幫父母嘗藥了,而且從來沒有陪伴在他們的身邊。

其實《弟子規》裏面的很多我都沒有做到,讀完《弟子規》,知道了做人的規矩,處事與處世,我希望自己以後可以改掉不好的毛病,在父母叫我做事的時候,認真對待,

在以後學習的過程中,我要認真學習,不讓父母傷心,那樣父母就可以開心,不會責備我,即使犯了錯誤但是我依然要認真聽父母的教誨,因為父母終究是為我好。

出去玩時告訴父母自己去了哪裏,回家時也慰問了父母,這一點我很高興,因為我做到了,《弟子規》帶我們學習了很多,那些剛步入學堂的孩子們可以從小開始領悟到做人的道理以及做人的準則,從小培養各種好的習慣以及一顆善良的心,《弟子規》可以讓犯了錯誤的孩子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勇敢的承認並改正。

其實剛開始我也不相信《弟子規》有這麼大的威力,但是我親眼見證過身邊發生的一些事,《弟子規》的每一句話背後帶給我們的都是感動和忠誠、信義等,我覺得應該把它做為人生的準則,規範我的行為,讓我今後不再犯錯。

做完那些最基本的要求之後,我應該盡最大的努力將剩下的力量留去學文,就像老師説的那樣,有餘力,則學文。

弟子規《信》讀後感篇3

最近讀了老師發的《弟子規》,使我漸漸感悟了它的意思,《 弟子規 》 讀後感。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説一説我讀後的感受吧!首先是〈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説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讀後感《《 弟子規 》 讀後感》。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裏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謹〉,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説: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釦,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説閒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現在什麼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説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儘量做好自己應做的,至於別人怎麼説,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麼才能做呢?學知識。怎麼學呢?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的!

弟子規《信》讀後感篇4

?弟子規》這本金色的小書,傳承着中華五千年的傳統美德,凝聚着一輩輩人的的心血。我讀它,品它,學會了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

俗話説得好“百善孝為先”。讀了《弟子規》中的“入則孝”後,我感到十分慚愧。原以為,為父母做了幾件家務事就是“孝”了,現在才發現其實什麼是“孝”,我一點都不懂。相反地,父母對我百依百順、照顧到家,想要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我倒覺得父母做的理所當然。甚至有時候他們對自己的過於擔心還覺得他們很煩,討厭他們,我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記得有一次,吃飯的時間到了,媽媽叫我吃飯,而不聽話的我卻始終沉迷於精彩的電腦遊戲中不肯離去,媽媽一遍又一遍地叫我,我都只是“哦哦”地應付,等到爸爸媽媽都吃完了飯,我還沒有動身,直到遊戲結束了,我才感到肚子餓了。走出房間一看,桌上已經沒有飯菜了,我氣憤極了,大喊:“媽—媽—我要吃飯,怎麼沒有飯了呢?”媽媽急急忙忙從房間走出來,説:“你要吃飯?我馬上給你去熱。”於是媽媽急匆匆地為我把飯菜熱好,而我還在一旁不停地埋怨着。現在想起來,我真是太不應該了。

父母為我們做的太多太多。當我們蹣跚學步時,是他們用温暖的大手緊握着我們的小手;當我們生病時,是他們將我們擁入他們的懷抱;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是他們為我們耐心地開導。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們無私地付出。你們發現了嗎,父母的臉上已經悄悄爬上歲月的皺紋;他們的頭髮已變得斑白,這些都是為我們操勞所生啊。

?弟子規》這本書讓我懂得感恩,感恩天地滋養萬物,感恩父母養育之恩,感恩老師親切教導,感恩同學關心幫助,感恩所有付出的人。感恩父母,只需要我們在他們勞累時輕輕地説一聲: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弟子規《信》讀後感篇5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一面鏡子,是我們養成良好個人行為的指南,是檢驗我們道德品質的一個標準,是提高國民素質重要的啟蒙教育,也是我們終身受益的良師益友。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代秀才李毓秀根據宋朝朱熹的《童蒙須知》改編,後經儒生賈存仁修訂,改名為《弟子規》,是一本教育兒童如何做人做事的書籍。《弟子規》全文1080個字,360句,但卻把一個人如何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立身處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學等等的態度和禮儀進行了高度概括。通過淺讀,使我意識到《弟子規》不僅是教育少年兒童的好教材,也是我們生活的一面鏡子,是我們養成良好個人行為的指南,是檢驗我們道德品質的一個標準,對我們日常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與《弟子規》的內容有相同之處。《弟子規》用簡單明瞭的語言,教導大家如何修身養性、尊老愛幼。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們要從小處着手,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重個人的形象,也就是維護集體的形象。與家庭成員和睦相處,與單位同志團結友愛。

?弟子規》所體現的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揭示了做人做事的根本規律,是修身、持家、治國、平天下的大智慧。而《弟子規》則是儒家思想的根。我們學習《弟子規》,目的是要紮好中國文化的根。

?弟子規》規範了人的行為,一句話一個道理,一句話一種思想。它給了我們很多工作中的啟示。例如“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是指我們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張,忙亂就容易出錯;不要害怕困難,應知難而進,也不要馬虎草率,要認真對待。“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意思是指看見別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齊,哪怕同他相差很遠,只要堅持下去,慢慢地總會趕上,看見別人壞的行為,就要自我反省,有就馬上改正,沒有也要引起警惕。“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是教人不斷形成恭敬心。“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是講一個人負責的態度,讓有條不紊的做事方法紮根。“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講的就是我們的要養成良好的六常工作習慣。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沒能及時跟上。倫理道德淪喪,道德水準不但沒有提高,反而下降了,這也是有目共睹的。究其原因,與沒學《弟子規》有很大關係。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環顧全球,沒有別的辦法,只有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人民,特別是在全民中推行《弟子規》教育,才是出路。

總之,只有學好《弟子規》,才能知廉恥、明是非、懂榮辱、辨善惡,培養健全的道德品質,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才能建立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中國。

弟子規《信》讀後感篇6

今天的天氣很睛朗,我在陽台上一邊曬着太陽一邊看爸爸新給我買的《弟子規》,而媽媽則在一旁曬着衣服。

突然,媽媽説道:“思思,曬衣架不夠用了,快去衣櫃裏幫我再拿幾個去,快點。”可是當時我正讀得着迷呢,只是隨便應了媽媽一句:“等一會兒,我馬上就去”。可是我已經陷入了書海里無法自拔了,漸漸地忘了媽媽的吩咐,又埋頭看起書來。媽媽在陽台上已經等得不耐煩了,於是她便自己去拿了,還説我:“你這個孩子,叫你去拿東西,你怎麼卻在這裏看起書來了呢,真是的!”當時,我並沒有記在心裏,只是左耳進,右耳出,呵呵笑着繼續看起了《弟子規》。當我讀到書中“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一句話的時候,忽然想起了剛才的事。唉,我真不應該不理會媽媽的吩咐,只顧自己看書呀!

接着,我又看到了這句話下面的一個故事,講的是荀灌搬兵救父,荀灌是一個13歲的女孩,他父親的軍隊被杜曾所率的軍隊包圍了。父親寫了一封信,向自己的老朋友求救,可是沒人敢出去送信,因為外面太危險了!可是就在這時,他13歲的.女兒荀灌勇敢地站了出來,併成功把信送了出去,搬來救兵,嚇退了敵軍。讀了這個故事,我的內心被震撼了,荀灌冒着生命危險去襄城報信,而我卻連這麼一件小小的事也不肯做。我感到很羞愧,於是趕緊去向媽媽説對不起。媽媽卻説:“沒事,知錯能改就是好孩子,下次不要再這樣就行了。”

我真的很喜歡這本書,因為正是《弟子規》引領着我的學習,是《弟子規》教會了我怎樣做人,是《弟子規》引領着我前進!

弟子規《信》讀後感篇7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弟子規》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知道了父母叫我們時,要立刻回答,父母叫我們做事時,我們不能偷懶,但是,我在生活中,這些我都沒做到。

生活中,媽媽叫我的時候,我都是百般的不情願,總是問:“咋了?”有一次,媽媽真急了,一下子吼起來:“不會好好説話嗎?”我連忙説:“會、會。”又是一次,媽媽讓我去買鹽,我想看電視,就説:“你不會去買呀!”媽媽一聽我這話,一下子發起火來:“怎麼了啊!現在去買個鹽,你都不去買了,啊!”我一聽,知道自己理虧,連忙去買。

生活中的小事有很多,在不經意之間,我們要改掉自己的壞毛病,做一個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