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索福克勒斯著劇本《俄狄浦斯王》的讀後感(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28W

索福克勒斯著劇本《俄狄浦斯王》的讀後感(多篇)

俄狄浦斯王讀後感 篇一

“命運”,多少萬年以來經久不衰的話題,沒有定論。

人的命運,是在出生時就已註定好的,還是經過後天努力可以改變的。這樣的爭論,似乎也是無休無止的。

公元前400多年的希臘,有一位同樣為此困惑的戲劇家,就此問題寫出了一部揚名世界的著作,用此來闡述自己的看法,質疑神的公正。他,就是我們偉大的索福克勒斯,而那部作品,便是成為後世取之不盡的寶藏——《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王》巧妙地表現了個人堅強意志與強大命運之間的抗爭與衝突這一主題。由於父親所犯下的罪惡,俄狄浦斯從出生起便要揹負上弒父娶母這一殘酷的詛咒。在抵抗命運中,他躲避,他堅強,他質疑,而他最後,只能在血色的暗中,由殘忍的命運之神套上沉重的枷鎖。這一切,真的公平嗎;這一切,人們所崇拜,所敬仰的神明,真的對人公正嗎;

這一切,這所謂的命運,真的是註定好的,真的是逃不開躲不掉更改不了的嗎。

我很久以前亦和朋友們討論過這個問題,那時年小,對世界瞭解得十分淺顯,只有個模糊的概念,對神,對命運,大都是從長輩那裏獲得的認識,而長輩們,大多説過這樣一句話:這一切都是命啊,人不能和命爭。所以,那時我的回答,是我信有神,我信有命。也就在這前提下,我做過一些啼笑皆非的事情,譬如考試前拿着十字架禱告有個好成績,譬如丟了東西便説這是命啊。這樣的事情,現在想想,覺得傻的還挺可愛的。

長大後的今天,我已和身邊好友在此問題上產生了分歧。她説,她相信有命運。她説,生命就是由一連串的巧合組成,生命由這些巧合組成了一個圓,我們沿着圓的印跡走着,也許逆向而行,但最終相遇的,還是那從一開始就分開的。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接受命運。

而我説,我也相信有命運,但我相信我可以用我的努力我的智慧去改變我的命運,即使我最終會走向那個起點,我也會在途中不停地去充實自己,讓自己積累更多的經驗,讓自己學習更多的知識,讓這些寶藏,變成我抵抗不公的力量,變成我抗擊命運的武器。這樣,即使失敗,我亦不會後悔。因為在成長為一名戰士的過程中,我是滿足的幸福的;因為,在走向命運安排的結局的途中,我是勇敢的堅強的。因為在我生命終結的那一刻,即使我的命運與冥冥中註定好的相同,在我心中,這也是不同於它的屬於我鬥爭後的命運,是我可以笑着去面對的命運。

雖然俄狄浦斯是命運安排下的犧牲品,但我想,我們不如把他的結局單純的想成是他性格上的缺陷所造成的。畢竟,是他當時衝動莽撞做事不計後果才殺死了他的父親,而殺人,終是要償命的。

也許,這世界上真的有神的存在,也許,我們的命運就在他們的玩笑中改變。但我想,把一切不幸歸結於命運的不公,決不是正確的。我想,所謂正確,便是我們面對坎坷時不屈的眼神,以及一種頑強的鬥爭精神。如果我們這樣做,我想,我們的人生便已在自己手中,我們的人生,便已是完整的了。而我們的命運,便已是改變過後的命運。

俄狄浦斯王讀後感 篇二

命運悲劇大師索福克勒斯在古希臘戲劇中寫過這樣一個故事:忒拜國王拉斯俄斯和王后約卡斯塔生下了一個被詛咒將要弒父娶母的王子,為了避免悲劇,王將剛出生的嬰兒拋入荒山,意圖將一切扼殺在搖籃中。沒想到嬰兒被牧羊人救下,輾轉成為科任託斯國王子,這就是俄狄浦斯。不知自己並非科任託斯國王親子的俄狄浦斯為了避免“弒父娶母”的預言,離開科林斯併發誓永不回來。路上他錯手殺死了忒拜國王,揭開了斯芬克謎語,並且與約卡斯塔成了婚,而瘟疫與災荒也隨之而來……越是逃避命運,命運越是如影隨形。越是迴避的東西,越是命中註定會遇見(A person often meets his destiny on the road he took to avoid it)在這個悲劇中,最讓我難過的不是弒父娶母的亂倫,而是那逃不開的命運。

這有點類似於我們常説的墨菲定律: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也就是説,不管你怎麼迴避,會出錯的事情總是會出錯的。如果你過分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它就更可能發生。而你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所做的某些努力,不過是在將事情引向這個方向。

與此相關一個很有意思的小現象是,在新手上路或者是開車走一條新路時,如果你很擔心自己的車撞上路邊或者是墜落,你的車發生撞擊或者墜落事故的機率就越大。在過分擔心的過程中,你的視線不自覺地看向你害怕撞上的那個地方(護欄或者是山體),過度集中的注意力讓你甚至沒有辦法分出一點心思去注意其他的地方,比如你顫抖僵硬的雙手,比如側面的來車和行人。很多人更傾向於把這種現象看成是人有“精神力”、“意念力”的佐證,然而,事實是,你越是害怕犯錯,你越容易在過度緊張之中犯錯,甚至犯下大錯。墨菲定律的可怕之處在於過度的主觀能動性在事件發生過程中所起到的負面作用。

人非聖賢,犯錯是必然的,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害怕意外的發生而過度緊張,甚至做出違背客觀規律、社會道德的行為;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因為害怕犯錯、害怕出現事故而不做任何事情,不敢動手甚至不敢去想。意外的發生只是小概率事件,意識到意外發生的可能性而對此作出更細緻的佈置,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而在做事過程中付出更多的努力,這才是正確的對策。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更應該時刻保持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以及周全細緻的處事風格,在處理事情時全面思考、把握細節,儘可能減少錯誤發生的可能;在發生錯誤之後,要以正常的心態去面對,主動採取補救措施。最主要的是,要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

俄狄浦斯王的讀後感1300字 篇三

袁枚有兩句詩:“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劉心武先生常以此自勉,他説:“ 我只是一朵苔花,但是,我也努力地像牡丹那樣開放。我們的生命都是花朵,相對於永恆的宇宙,我們確實非常渺小,所以我們應該有謙卑之心;但是跟別的任何生命相比,我們的尊嚴,我們的價值,我們的可能性,是一樣的;就算人家確實是牡丹玫瑰,自己只是小小的、角落裏的一朵苔花,我們也應該燦爛地綻放,把自己漲圓,並且自豪地仰望蒼天,説:‘我也能!’”正是受了這一席話的鼓舞,我決心跳出大學論文“天下文章一大抄”的窠臼,雖然也參考前人的研究,也上網收集資料,但着重從自己的閲讀感受出發,談談自己對《俄狄浦斯王》這部悲劇的看法。蔡元培先賢有八個字:“多歧為貴,不取苟同。”相信本着這一態度,這篇文章中的一些偏激之處也並非不可饒恕。

自文學誕生之日起,“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便是文學的一大魅力。對於俄狄浦斯王的悲劇,歷來人們議論紛紛,莫衷一是。亞里士多德將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當成一般悲劇的範例。在他眼裏,《俄狄浦斯王》是他的悲劇理論旨在闡明的觀點的一個突出例證。弗洛伊德在亞里士多德之後,他將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解讀成了本源之作。在弗洛伊德眼裏,索福克勒斯之劇是他認為世人皆有的“俄狄浦斯情結”的樣板。而列維—施特勞斯在解讀該劇時採用的是典型的結構主義的方法,得出的也是典型的結構主義分析的結論。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側重該劇中的悲的因素,而忽視了該劇的喜的因素。其實,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是一部悲中有喜的悲劇。通過對劇本的細讀,我把該劇中喜的因素匯聚,並把它們統稱為“《俄狄浦斯王》悲劇中的‘喜劇’”。下面詳細説明:

歷來有一種説法,《俄狄浦斯王》體現的是一種命運的不可抗拒性,這種不可抗拒正如人類對死亡的不可拒。俄狄浦斯是在逃避命運,卻還是走進了命運的羅網,這正是人類對待抗死亡的無奈,總是在與死亡作鬥爭,最終卻還是會走到生命的盡頭。佛教的生死輪迴觀,道家的長生不老説正好就是人類對這一生命規律無法抗拒後在思想上的一種超脱。當人們發現死亡對人來説是不可避免,人們需要用一種方式來證明自己會以另外一種形式存在。這種存在方式 就是轉世為人或得道成仙。其實,真正的悲劇並不是俄狄浦斯最終應了弒父娶母的神示,而是人們認為《俄狄浦斯王》的結局是人不可違背命運。在我看來,俄狄浦斯同命運的抗爭體現的不僅僅是一種悲壯,而且是一種很積極的對待命運的方式——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生命,當我們從時間上去界定它時,它只是一朵隨時可能凋零的花朵;當我們從行為上去界定它時,他就有了豐富的內涵。我們遵循生命存在的哲學,我們卻不屈從於命運。用海明威的一句話:人是不可以被打敗的,他只能被消滅。這才是生命的一種至高境界。俄狄浦斯王之所以選擇親手用金別針將自己的眼睛刺瞎(而不是選擇立即自殺),是因為保存了生的權利就保存了與命運抗爭的實力,它並非出於西方人的傳統即對個體生命的尊重。也許有人會説,與命運抗爭的結局就是人必須服從命運,否則就會像俄狄浦斯王那樣悲慘。那我要對他説,俄狄浦斯王還沒死,與命運抗爭還不至於開除在地球的球籍。要知道,人被命運戰勝只有一種可能即生的權利的喪失,俄狄浦斯王不死,生命存在,人與命運的抗爭就會繼續,這正是《俄狄浦斯王》悲劇中的喜劇。

俄狄浦斯王的讀後感800字 篇四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臘著名的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之一,這部戲劇不僅僅向我們展示了主人公俄狄浦斯與悲劇命運抗爭的一生,更有價值的是給我們留下了思考人生、思考活法的無限哲學空間。

從一出生便被太陽神諭示其終將“殺父娶母”,於是,儘管笑靨純真、天真可愛,小小的俄狄浦斯還是被作為父母親的國王和王后狠心地遺棄於荒野之外,甚至命令牧羊人要將其刺死,以避免未來的悲劇。可是,命運終究是命運,與芸芸眾生一樣,俄狄浦斯最後也沒能逃脱命運之魔掌,落得刺瞎自己的雙眼之後自我流放的結局。

有人説,“命運”是存在的,人一出生上天便給你安排好了一輩子。俄狄浦斯王何嘗不是呢?他的這輩子之中,有什麼是可以讓他自己改變的呢?若是牧羊人狠心將他刺死,那麼也就沒有了後來的他;若是在迷茫的途中娶了那位女人成家,那麼也許就不會有之後的悲劇;若是當時沒有智慧地猜中斯芬克斯之謎,他就不會被理所當然地奉為王,不會娶得王后——他的母親為妻……這一切的一切,都由不得他。

悲劇的命運是一對鋒利的魔爪,緊緊地追趕着俄狄浦斯,吞噬着他。面對被註定的命運,俄狄浦斯苦笑、不屑,他不願意相信,更不願意接受,他的內心深處比誰都痛。殺父娶母!這樣的神諭令他痛楚的同時,也充斥着深深的無奈和可笑。他覺得很可笑,自己怎會被註定如此糟糕的命運?他覺得心都被掏空了,世界都空了,他看不見周圍的一切,心裏只有絕望與孤寂。可是,堅強的俄狄浦斯不甘這樣敗給所謂的命運,他開始反抗,發了瘋地反抗,即使知道不可能改變,卻還是自己給自己一絲希望去走未來的路。而越是反抗,悲劇的命運越是在“鬥爭”的路上一步步被應驗了。在當時神化的國度裏,一個自然狀態下的人,就算內心再強大,意志力再強,也終究打敗不了魔鬼般的命運。最後,當俄狄浦斯得知自己在盡心追查的殺害國王的兇手、全城瘟疫的禍首竟是自己,而心愛的妻子卻是自己的親生母親之時,徹底絕望、崩潰了,但就在這樣的時刻他還是沒有選擇逃避,勇敢地懲罰自己,承擔了責任。

俄狄浦斯王讀後感 篇五

《俄狄浦斯王》的作者是具有“戲劇藝術的荷馬”美譽的希臘三大杯具詩人之一的索福克勒斯,他出生於雅典一個富裕的工商業主家族,從小受到很好的教育,該部作品取材於希臘神話忒拜王室的故事。

在閲讀的過程中,故事情節的複雜嚴謹而又和諧事實讓我感到心驚膽戰、驚心動魄。他繼承並充分表達了希臘藝術創作的的一個重要原則,即人與命運的衝突,以及人對命運的無可把握。

整個家族的不幸命運追根溯源其實是因為俄狄浦斯的父親拉伊俄斯在流亡伯羅奔尼撒的時候誘拐了珀普洛斯的兒子律西波斯,致使這孩子自殺身亡,於是神靈降怒於忒拜家族,神諭昭示其子將會弒父娶母。

毫不知情的俄狄浦斯完全身不由己,因為在他出生之時,他就被命運不幸的掌控,越是努力逃避越是走上命運為其安排的人生軌道,越是想擺脱束縛,則越是被命運之手抓得牢靠,這樣無力地反抗讓我心痛卻仍感無奈,甚至疑惑希臘的杯具藝術家為何這樣執拗地相信命運並這樣無比虔誠的描繪命運的不可抗拒性和神祕性。

與此同時我想起了曹禺的一部劇作《雷雨》曹禺老先生肯定是受到過希臘杯具的影響過的。周樸園、侍萍、漪等人都是被命運嘲弄的人。

周樸園在外人看來掌握着其他很多人的命運,他逼迫繁漪吃藥以示他對整個家庭的控制,以及其權利和地位的不可侵犯性。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看似掌握別人命運的人,卻越不能把握的是自我的命運,越是努力掙脱命運的安排越是深陷命運之神可怕的羅網不可自拔,這與《俄狄浦斯王》在對命運之謎的探討上是何等的相似!

但是讀完《俄狄浦斯王》我一向在想命運到底是什麼?在古希臘他是某種外在的神祕力量的象徵,是人民無法控制的自然和社會。然而索芙特勒斯的偉大之處恰在於它不但寫出了人與命運的矛盾衝突,也寫出了人類以自身的力量和頑強不屈的意志敢於同命運作鬥爭並且無可畏懼,毫不悲觀怯懦人類不屈的抗爭的靈魂在這一時刻彷彿越發顯得高大了。正如魯迅先生所説“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這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也使得該部作品閃耀着崇高悲壯的美學光輝。

《俄狄浦斯王》中有一個關於“腳”的謎語,即斯芬克斯之謎。斯芬克斯在忒拜城外的懸崖上設迷攔考路人:“在早晨用四隻腳走路,當午兩隻腳走路,晚間三隻腳走路,在一切生物中這是唯一的用不一樣的腳走路的生物。腳最多的時候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時候。”

俄狄浦斯猜中了謎底是“人”,而對於他自我卻猜不中,即在自身的不可捉摸。沒有固定的立足點沒有確定的本質,身份變幻莫測,命途多舛———這就是人類尷尬的生存處境。而人類的偉大在於在諸多不確定中從不放下前進,從古希臘人在德爾菲阿波羅神廟裏刻下“認識你自我”的箴言,兩千多年來人類堅定不移的向命運之門叩問,追求探索的輝煌歷程都足以成為雖有生物膜拜的楷模。

記得這樣一句話;“命運全在拼搏,奮鬥就有期望,失敗只有一種,那就是放下努力。”藉此勉勵所有在人生路上不甘屈服,勇往直前的人,如果命運是最美的女神,那麼你將是挑戰命運之時女神臉上最美的微笑!

俄狄浦斯王讀後感 篇六

首先,對於“悲劇”的定義,不是在通常漢語語境中的“苦情戲”,而是指“通過莊嚴肅穆的輪專場展開劇情”的敍事藝術(詳見劉小楓《哲人王俄狄浦斯》),與戲劇戲嚯狂歡的敍事方式相對,因此劉小楓認為定名為“肅劇”更恰當。劉小楓先生這是從悲劇的的表演形式來講,而從悲劇的內容的點而言筆者個人認為叫做“悖劇”更合適。悲劇的展開乃是為揭示命運中的一系列悖論而為。具體到《俄狄浦斯》中,悖論主要有:智慧與真理,先知與哲人,偽與惡,看見與看不見,可説與不可説,神義與人義,罪與欠。

俄狄浦斯確實很有哲人的特質,不甘於常人曖昧投機不清不楚的生活(如在第叁場中王后所言“偶然控制着我們,未來的事又看不清楚,我們為什麼懼怕呢?最好儘可能隨隨便便地生活。”),而且俄狄浦斯也確實具有哲人的能力——一種從雜多、零亂的表象中提取單一普遍的“真理”的能力(如對斯芬克斯謎語的解答)。然而正是由於他的不斷追問並嚴格根據追問到的結果選擇行動,導致了最終這個曖昧投機不清不楚的世界中的各種悖謬展現在眼前。追求清楚純粹的人生卻導致了悲劇的產生。

難道追求清楚和純粹的真理有錯嗎?這個問題本身問的就不對,“錯”到底是實然的偽,還是應然的惡?或者有時兩者皆是?而就是因為“偽”與“惡”的糾纏難清導致了俄狄浦斯的人生悖論,最後的結論便是俄狄浦斯根本就不應出生或者一出生就死去。

而造成“偽”與“惡”的糾纏不清塬因即在於“看得見”與“看不見”的悖論。俄狄浦斯洞察力極強,能於雜多、零亂、不清的表象中提取單一、普遍、清楚的“真理”。他看得見“人”的普遍規律和真理,卻看不見自己命運的具體、特殊的軌跡。盲先知卻知道具體生命的每次詛咒和預言。在哲人俄狄浦斯來説,知道而不説即“偽”,“偽”即“惡”。而在先知看來,真理也存在“可説”與“不可説”的區別,知道而不説卻恰恰為了避免“惡”,這才是“智慧”的做法。

“不去知道”和“知道而不可説”都是為了給人生的悖論遮一個面紗,使人得以安心地活下去,而如果是以“神聖”或“道德”的方式説法來達到不説的結果的,那麼這就是一塊“温情脈脈”的面紗,你也可以叫它“高尚的謊言”。但是造成人生悖論的。真正塬因又是什麼呢?因為人的“欠然”,也就是人的有限性。而且慾望和追求有多或越強烈,欠然也就表現的越緊張。俄狄浦斯的越是執着於真理(或説真相),他的欠然也就越深刻地展現在他的面前。而由深刻的欠然導致了俄狄浦斯深刻的罪感。事實層面的“不能”與倫理道德的“不能”交織在一塊,最終導致了俄狄浦斯的悲劇。

最後,筆者將此文落腳於“神義”與“人義”——人到底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一個人間天國(secular heaven)?這類“人義”嘗試在法國大革命、第叁帝國、文化da革命都展示了。而“神義”的上帝之城(the city of God)被驕傲無知的現代人斥為“虛偽”。然而“人為”之事哪一件又不是“偽”呢?

俄狄浦斯王讀後感 篇七

《俄狄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創作,故事本身就有一個悲劇性的開始,我們則活在命運聯鎖的怪圈裏,當我們意識到時業已身在其中,懵懵懂懂的浪費了之前被暗中控制的年少時光。

就這樣昭示神的高高在上,主宰宿命。而我們則活在命運聯鎖的怪圈裏,當我們意識到時業已身在其中,懵懵懂懂的浪費了之前被暗中控制的年少時光。當我們意識到要去反抗,控訴時,面對的只有一片殘局。只能困惑的等待,結果的未知。

我想整個世界和人類的進化其實就是一個大的蝴蝶效應:從最原初的a影響b,b反之,到a影響c,b影響c,ab共同影響,c則反之,進而越來越多的個人和排列組合相互影響,這就是所謂的命運。在我們小時候是無法反抗這種命運的。就像俄狄浦斯是不能決定其母親伊奧卡斯特將其雙足釘釘拋入山中,被牧羊人收養,並被波呂波斯王撫養等一系列事情的,而成長的過程便是一個要求自我獨立的過程,只不過他的命運過於悲慘,要求獨立,反抗命運,反抗神示卻反而墜入了連鎖的命運怪圈。

神示其實無處不在,在我所處的周圍環境的中人們通常是被這樣的神示告知的:我們被要求學習人文,自然科學,並被簡略的告訴我們之前的不知是否被篡改過,隱瞞過的歷史,被放置在被一種主流價值觀引領的大環境裏(這種主流價值觀只是此時代的標準,很可能有悖於之前任何一個和時代的觀念。我們在這種怪頭換面中嘲笑前代的無知愚蠢,前代的亡靈則唯唯諾諾活在自己的概念中。但不否認即使在時代變革後,美德與否,詬病與否還是被有所保留的沿襲)。

我慶幸自己步入了一個質疑的,趨向獨立的人生階段,開始彌補原來的不自主和愚鈍無知。每個人在開始都希望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可自己現在並未成為那種人,這是我自己的缺失和遺憾。現在要求自己有規律計劃的去探求未知,主動意識到自己的匱乏和空缺。不再神示下麻木,俄狄浦斯在被折磨中質疑責備了阿波羅,我也沒必要過於順從了。

有"命運悲劇大師"的索福克勒斯開闢了這個超越倫理之外的著名悲劇命題,懸念層層揭開,構思創意絕對巧妙。故事,情節,敍事強於《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1、從先知遲遲不道破天機給俄狄浦斯帶來的疑惑---2.伊奧卡斯特提出老國王拉伊奧斯得到的神示,拋棄的嬰兒,被殺的地點,初步揭開了事情的原委---3.波呂波斯王的報信人傳來老國王的死訊,帶來神示未應驗的短暫的如釋重負---4.再到報信人説俄狄浦斯並不是波呂波斯王親生和知情的牧羊人的出現,揭開了他弒父娶母並與母親生下了自己的兄弟的悲劇,最後以王后自殺,俄狄浦斯刺瞎雙目為結局。

俄狄浦斯王讀後感 篇八

那還是在遠古的英雄時代。希臘古老美麗的忒拜城邦突然遭受巨大的災難,正在血紅的波浪裏顛簸着抬不起頭:田間的麥穗枯萎,牧場上的耕牛瘟死,百姓家的孕婦流產;最可恨的是帶火的瘟神降臨城邦,全城正瀰漫着濃濃的煙火。人們正在成羣地死去,死者的親屬在各處祭壇的台階上呻吟,祈求天神消災弭難。求生的哀聲和悲慘的哭聲響徹城邦的上空。

這天清晨,忒拜城王宮的前院裏人羣騷動,老祭司領着數百兒童、青年和老年人,來向國王俄狄浦斯請求援救。

俄狄浦斯並不是天神,但忒拜城的公民把他看作是天災和人禍的救星來向他求救的。先前俄狄浦斯來城邦時,忒拜公民正遭受獅身人面妖獸的威脅,已經有許多人喪失性命,是俄狄浦斯破譯它的妖謎,摧毀這妖獸而拯救下城邦的。全城邦的人都相信,俄狄浦斯有天神的幫助。現在忒拜城又遭劫難,人民祈求俄狄浦斯能再次為他們找到生路。老祭司領着眾人向俄狄浦斯乞援:啊,最高貴的人,快拯救我們的城邦!保住你的名聲!你曾經憑你的好運為我們造福,如今也請快拯救城邦,使它穩定下來吧!

俄狄浦斯眼看城邦將要被災難毀滅,人民慘遭不幸,心情十分沉重。流着淚,他悲傷地告訴大家:我知道你們的來意和疾苦。我的痛苦遠遠超過你們大家。你們每人只為自己悲哀,我的悲痛卻同時是為城邦,為你們。他還告訴大家,他已經派國舅克瑞翁到光明神阿波羅的廟上去求問,要怎樣才能拯救這城邦。他正焦急地等待克瑞翁帶回神示。

正説着,克瑞翁回來了。俄狄浦斯讓他當着大家的面説出神示——阿波羅要我們把藏在這裏的污染清除出去,別讓他留下來,害得我們無從得救。

怎樣清除?那是什麼污染?俄狄浦斯不十分明白神示的意思。克瑞翁告訴他,阿波羅是指原先的忒拜城國王拉伊俄斯被人殺害的事,神分明是叫我們嚴懲那夥兇手,不管他們是誰。

這是多年以前的事了,俄狄浦斯也曾聽説過。可是他們在哪裏?線索去哪裏尋找呢?克瑞翁回答:神説就在這地方;去尋找就抓得住,不留心就會跑掉。

俄狄浦斯當即下決心查找兇手,為全城邦消災弭難。他又問克瑞翁;拉伊俄斯被打死時有沒有報信人?有沒有同伴見到這件事?如果有,我們可以問問。克瑞翁説國王的侍從除一人逃回來外全被打死,那人説國王是被一夥強盜殺害的。俄狄浦斯懷疑是城邦內部有人出錢收買強盜行兇的。克瑞翁説:我也這樣猜想過;但自從拉伊俄斯遇害後,沒有人在災難中起來報仇。後來出現了妖獸的新災難,追查兇手的事也就擱下來了。

俄狄浦斯決心重新把這個案子弄清楚。他對克瑞翁和乞援者説;這不僅是為我妻子的前夫拉伊俄斯報仇,而且也是為我自己清除後患。因為不論殺害老國王的兇手是誰,他也會用同樣的毒手來對付我的。他要把全城邦的公民都召集到這裏來進行徹底的究查,要憑藉天神的幫助消除這場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