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邊城讀書心得感想精彩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71W

邊城讀書心得感想精彩多篇

邊城讀書心得感想 篇一

讀完沈從文先生的《邊城》讓我進入了一個美好的世界,在那一個世界裏一切都顯得那麼自然,一切都那麼可愛,我喜愛裏面的一切。東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記載: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而在作家沈從文先生的筆下,也淌開了一副美輪美奐的世外桃源圖畫。這幅湘西茶峒景緻,不僅沉澱了淳樸自然的邊城而又彌 漫着濃郁的愛情詩意。

湘西茶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淡遠的牧歌飄繞着翠翠朦朧的愛情。渡口少女翠翠是小説的主人公,她的觸目清明如水晶,她的性格也猶如河水一般清澈純淨。湘西茶峒掌水碼頭順順彼年豆蔻的兩個兒子同時愛上了她 ,天保知道翠翠心裏愛的是儺送,主動離開卻意外殞命。後來儺送出走離去與爺爺的離世使翠翠的夢擊得支離破碎。夢的碎片,翠翠何時能拾起拼合?

邊城的美源自於自然的美。她與我生活的都市生活具有截然不同的魅力,她沒有高聳入雲的大樓遮住耀眼的太陽,她只有天空的遼闊;她沒有讓人喘不過氣的壓力和痛苦,她只有讓人放下心來的安然和自得;她沒有使人煩躁不堪的煙塵和噪音,她只有清爽的空氣和鳥鳴;她沒有硬硬的水泥地和公路,她只有能孕育大自然生命的土地。當我們痛苦不堪、失落惆悵時,也許在遼闊、美麗的邊城都能找到迴應和解答,總能感到一股強大和解脱,這是心靈寬闊能裝滿人們各種情緒抱怨的邊城所具有的魅力。説實話,讀完《邊城》誰不被這塊神聖的土地所吸引呢?

書中的主人公翠翠是一個淳樸、勤儉、友善的女孩,從小就有着一顆助人為樂的心,她的行為與友善使得那裏的人都讚歎不已。特別是她那顆單純的心,就像一塊潔白無暇的玉,她似乎看起來沒有煩惱,整天都與小黃狗相依為命的她好像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愛意,遇到心上人心理渴望、嘴裏拒絕、臉上害羞。也許她正是傳統女性的代表吧,總把純潔的愛情掩藏在心底深處。但是在書中她的可愛與無知更使讀者深深喜愛着這個小主人公,在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書中的另一條感情線就是翠翠與她爺爺之間濃厚的孫女之情。老人誠懇、淳樸,在自己的女兒與一個軍人結為夫婦拋下翠翠和他走後,他沒有任何的怨言,只覺得照顧孫女是他該做的。在現今的時代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顯得是那樣的陌生和功利,為了自身的利益,大家似乎都捲入你爭我奪的潮流之中,在建築物空間越來越小的同時,人與人的心靈用樣顯得那麼狹窄,空氣都能阻擋人心靈的溝通。可在邊城裏,老人一個一生為人拉船的卻能架起一座讓整個鄉村心靈拉近的橋。它與我們當今社會不同,它推開了空氣,自己建立心中的橋。我感覺當今社會越繁華,人們之間心靈的距離越遙遠。而在邊城這樣樸素的環境中,人們之間的心距幾乎為零,這很值得我們學習。

書中另一個動點,就是翠翠與儺送之間的感情。我最喜歡的一個鏡頭就是在夜間:儺送在橋的那頭唱着山歌,而在橋的這頭,美麗善良的翠翠恬靜地睡着了。這種感覺很飄渺、很浪漫。其實他們之間有過幾次心靈的摩擦,但都是因為雙方勇氣的渺小給打敗了。翠翠心中愛着儺送但卻不敢表示,儺送只懂唱情歌加誤會,他們之間的童話愛戀一切都顯得那麼自然,那麼賦有魅力。

但是,最後的結尾都是大家不願意看到的,有的人説:“越是美麗的東西,越要摔破給人看,讓人們永遠記住它。”也許,《邊城》的結尾就是這樣,爺爺那麼善良、那麼淳樸卻最後在雨中悲慘死去,並且連自己的願望也沒有實現。儺送那麼痴情那麼誠懇卻也要遭受河水的襲擊。而翠翠美麗、善良、純真、聰明、大方、孝順卻失去親人的愛與自己渴望的愛情,其實,在這裏,翠翠一個從小就遭受人生悲慘命運的心靈,本想尋得一處關愛,卻一直得不到實現,是那一個社會裏某些人的寫照。

山風,河流,翠竹及繁華的市井碼頭,白河沿岸靜謐悠然的邊城,翠翠的夢傾瀉在字裏行間,點染了湘西的江清月近,浸潤了流水汩汩。她在情竇初開後,堅持地追求愛情。一場愛情的邂逅,改變了諸多人的一生。我們 總是在最不懂愛情的時候,遇到最美的愛情,然後錯過。不僅是翠翠,現代社會的人也同如此。誰不想擁有完美的愛情,可命運的捉弄使兩人失之交臂。翠翠是畫中人,她的愛情是畫中一道風景。或陳韻悠長,或淡然清新。 所有心思浮動,沉積畫中。

《邊城》那淡淡的憂愁,淺淺的思緒,讓我感覺到在緩緩流倘的小河旁,有一個為了完成爺爺的願望和尋找自己幸福的女孩在耐心地等着她的心上人,可是,那個人會來嗎?

邊城讀書心得感想 篇二

夜深人靜的夜晚,躲開白天城市的喧囂,讓自己沉浸在一片靜穆之中,在屬於自己的小天地裏細品沈從文先生的《邊城》,思緒隨着書中人物的變化發展起起伏伏……

邊城寫的是一個戀愛的故事,情節簡樸優美,湘西山城茶峒掌水碼頭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同時愛上了城邊碧溪老船伕的孫女翠翠。但翠翠心裏愛的卻是儺送,當天保明白了這個三角戀愛的實情,深知不能勉強,主動退出了競爭,駕船下辰州,好忘卻那裏的一切,卻不幸遇難,儺送雖然仍然愛着翠翠,但哥哥為此而死,使他心中壓抑,又對老船伕有誤會,也在痛苦中離家去了桃源。而翠翠獨自承擔所有的變故,在等着,等着那個也許永遠不回來,也許明天回來的人。

如詩的邊城,詩意地演繹着人生,詩意地演繹着生活。書中所示的人性美浸透着完美,而翠翠的無限期等待又顯示着不完美。她的愛情悲劇可以説是那個年代造成的,她和儺送本來完全可以結合在一起,培育出美麗的愛情之花,可惜二人卻失之交臂,留下了悠長的遺憾。

而現在誰會放棄自己的愛情呢?在當今這個社會誰主動放棄自己想要的東西,完美的愛情都是我們想要追尋的。在《邊城》中儺送為了親情而放棄了愛情,親情固然重要,但為了親情而放棄了愛情,也是可悲的。而翠又在不知道天保是因不能得到她的愛而憂鬱出走落水身亡,不知道儺送是因為不能得到她的愛而離鄉遠行,也不知道爺爺突然離世全是由於替自己的幸福思慮奔忙而心力交瘁。後來在陪伴她的楊馬兵向她説明後,她才如夢初醒,這實在讓人不免為她感到惋惜和可悲。

故事就這樣結束了,結局怎樣?給人留下了懸念,儺送最後回來了嗎?她們倆最後在一起了嗎?我不禁陷入了幻想之中,希望他們有情人能終成眷屬。看過《邊城》,讓我對世間完美的愛情又一次產生了懷疑,對人性多了一份瞭解,但又明白了自己的幸福就應該去爭取,爭取了,得不到,也就沒有什麼可遺憾的了。

邊城就是這麼一出健康純潔,而又瀰漫有淡淡哀愁和濃濃詩意的愛情悲劇和人性的悲劇。

邊城讀書心得感想 篇三

邊讀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邊憶起了兒時的童真童趣,一張張天真爛漫的笑臉,一塊塊黃登登的油菜田……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童趣自然畫。

讀完課文,裏面的片段,讓我記憶猶新,也讓我突然間,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着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質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給我的感受一切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麼會那麼喜愛《朝花夕拾》中的這一篇,也許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魯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現了他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這正是兒童特有的。如今,我已經遠離了童年,每天都在這忙忙碌碌的工作之中,紛紛撓撓的家庭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認為自己還是一個稚氣未脱的孩子,有時還做着甜美的童年之夢。回憶起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忍俊不禁。小時侯,我家附近有一大片田野,經常和同伴去那裏享受着春日的陽光,秋日的清風,還有那片總被我門採得一塌糊塗的麥田,倘若有大人碰到,“哄”的一下就爬在麥叢裏躲起來,一會兒唱着自編的兒歌,在田間的羊腸小路上追逐着蝴蝶,時不時還跌進泥坑變出個”小泥人“,採了各式各樣的花,又生怕主人找來,就把花藏在樹洞裏,一會兒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只顧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而如今老家附近那片田野上造起了一排排的新房,一條條的道路,兒時的同伴也都在為自己的工作前程,家庭生活的幸福努力着,即使回到了那個地方也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親切,但我仍舊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如今讀這篇文章使我有了這麼多的感動。也許是因為童年的漸漸遙遠,也許是對幼時的那種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天真爛漫的留戀吧!

邊城讀書心得感想 篇四

之前讓寫讀後感,其實心裏想到了很多,但到真正提筆,又不知道從何開始。

每個人心裏都裝着一個翠翠,每次讀,心裏都會出現的同一個片段。鳳凰古鎮之邊,青葱羣山之中,涓涓流水之上,翠翠瘦小的背影隨竹排遠去,從晨曦,到黃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等待舊人歸來。

一直以為自己是被翠翠的的單純、質樸還有她與儺送之間至真至性,卻陰差陽錯無疾而終的愛情所感動。懷着神聖的情感去揣測他們的內心,懷着同樣一顆少女之心去對比和感動。自然憐惜般的在心裏為他們續寫着一個大團圓般美好的結局。

今天上課聽了老劉和娟娟的看法,才發現,我錯了。之所以情感很複雜,感受很多,卻説不出的原因,是因為那份她堅守的執着。正如腦海中的片段,若干年後,這邊城之邊,仍是那條船,那隻大黃狗,那個擺渡的人。只是年華已逝,青春不在,只是心中的執着和等待依舊。她對感情的朦朧似乎是每個少女心中的夢,只是,那份堅持與執着,沒有幾人能擁有吧。

像老劉説的,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大老,二老最終都選擇了離開。翠翠因為執着選擇一直守候和等待,因為太過單純的守候着心中朦朧的情愫選擇不去大膽的追尋那份愛情的來臨,也因為沉浸太過夢幻的夢裏選擇等待終其一生。不能怪儺送的無情離去,也不能怪翠翠不去更熱烈些表達自己的情感。她無法啟齒向爺爺訴説心中的感受,也沒有母親交給她如何去愛。她從小生活在自然之中,她的世界太過純淨單純,她不瞭解外面的世界,她只活在自己的心城裏。所以當爺爺死去,儺送離開,她便斷了一切與外界的聯繫,選擇躲在心城,獨自等待。

説到執着和等待,一下子把自己拉進回憶。回憶,大概就是我心中的那座城。曾以為自己會一直守着回憶過下去,的確,有很多美好,但又有太多太多的淚水和疤痕。如果當初選擇靜靜的接受離開,靜靜的守着回憶,大概還會一直繼續下去。只是,糾纏之中,自己給它畫上一道又一道鮮紅的印記,直到有一天發現,那些美好的,也終被磨滅。原本覺得自己很偉大,守了那麼久,關注一舉一動,一顰一笑,把自己的喜怒完全付給了外界,但一次又一次證明我錯了,對方毫不猶豫的走了出去,追尋陽光,快樂,和新的生活。自己卻在不應該的執着,讓心中城變為死城,頹廢消極陰暗,甚至嫉妒和憤恨。這本不是我的本意,也並非初衷。

當真的被冷漠傷的深到骨髓,我沒有勇氣繼續了,終於選擇了放棄,饒了自己,也放了他人。回憶之城瞬間崩塌,也才發現,自己一直放不下的只是回憶,而大多又是自己所臆造的。從那一刻起,真真正正的,走了出來。

突然發現外面的世界陽光正好,用心去向往和感受,反而收穫了不一樣的,更真實的快樂。活在現實中的,真實的,快樂。

我的心有一道牆,但你發現一扇窗。謝謝打開了那扇窗的人。讓我,活在當下。大概永遠不會有像翠翠一樣執着一生,這大概就是我心裏描繪不出感受的原因,還是很複雜,有崇敬,她的守候是那麼神聖。雖然被她的執着所感動,但也不會後悔我的選擇,我註定不是聖人,也不會守着回憶過一生。更何況,她守望的是一片純淨,而我卻在死城中掙扎。

邊城讀書心得感想 篇五

我不知道那是幾年前,父親推薦我看沈從文的《邊城》。他告訴我,《邊城》寫得很美,是一個發生在湘西的故事。一直都不曾看,卻一直都在心中留存着一份盼待。我明白我與《邊城》是宿世緣深。不必強求,命中註定屬於你的終會在某個合適的時候出現,終會為你所擁有。而萬千錯落的情緣便只是匆匆交叉而過,它們不是一季的候鳥,逝去了就不再回來。想起老船伕的一句話:“怕什麼?一切要來的都得來,不必怕!”在這樣的堅強與勇氣背後,不是隱藏着一種對人生的無奈嗎?很多時候,我們真的無能為力。

《邊城》講述的故事悽美動人。它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也沒有撕心裂肺的感人場面,但他細膩而且真實,像一根輕柔的絲線悠悠地牽動你心靈的一角,使你在不知不覺間已然淚落滿面。

湘西擁有那樣美麗的風光:清瑩的河水映出水底凌亂的碎石;微風吹過竹林,發出沙沙的輕響;乳白色的霧靄靦腆地在薄暮的夜色裏飄浮……景緻柔美而寧靜,遠離都市的喧囂與浮華,有一種出塵而卓然的清麗,似林泉深處悠然飄出的牧歌。

是的,牧歌,小説裏始終洋溢着的牧歌的情調。看多了高樓華廈,看慣了車水馬龍,我的心憧憬着一片遠方的土地。沈從文筆下的湘西是我在心中朦朧勾勒出的天堂。

人説,人情如水;人説,世態炎涼。在這個世界上,有這樣多這樣多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算計他人,帶上偽善的面具,或違心或有意地幹着坑蒙拐騙的勾當。

人性該是世間最最甘美的東西。然而在物慾橫流的石頭森林裏,我們還保留着多少真正純淨的人性呢?它太剔透,剔透到染不得一絲纖塵。可是,在大城市中終日奔波勞碌的人卻無力去呵護,只任由塵埃將它逐漸掩埋。誠信的埋沒滋生了欺詐,善良的埋沒滋生了邪惡。人性中太多的美德被封鎖在心靈的一角,可是疲倦的都市人是否還有閒暇去將它開啟?或許很多人已經開始遺忘。遺忘不是罪過,但若任由它們成為回憶,成為昨日的擁有,則將是人類的悲劇!

《邊城》裏的人情亦如水,卻不是如水樣淡薄,而是一如湘西的河川明澈純淨。在閲讀的時候,我感受到了人性的芬芳。翠翠和爺爺一起守着渡船,相依為命,彼此關懷。爺爺意識到自己的年老,擔心死後翠翠無人照顧,總操心着她的婚事。十五六歲的少女不免帶着青春年少的羞澀。爺爺不便明説,只是遠遠地觀望,只是小心翼翼地探問。他是真心地為翠翠好,卻不知由於他太過的關心和太深的愛延誤了翠翠一生的幸福。

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愛,可是有的時候,愛也可以成為一種負擔。父母永遠是天底下最愛子女的,含辛茹苦,窮盡一生,只為孩子能避開一切災禍,擁有燦爛的笑靨。他們的付出無私無怨,然而內心總還是有所希求,渴望着孩子能長伴身側。看到子女點滴的成長便是父母心底最深的安慰。但是,漫漫人生路最終還是要自己走完。我不相信,那個陪伴你終生的人會真的存在過。於是,當父母的愛逐漸成為子女闖蕩世界的牽絆,當至親之情終於纏繞住我們遠行的腳步,我們變得如此懦弱與無助。長期處於父母廕庇之下的稚弱的翅膀該怎樣獨自去搏擊風雨?而不經歷風雨,又怎能見到彩虹?真的,我們揹負不起太深的情!

整篇小説,三年的時光被濃縮進了三個美麗的端午節。三年前的那個夜晚,翠翠與二老儺送不期然的相遇在她心中埋下了情愫。年少的懵懂,初開的情竇,卻怎知終於落得孑然一身獨守渡船,為了一個未必會歸來的人作永無盡期的等待!冥冥之中,是否真的有歲月輪迴?母親的悲劇在女兒身上又一次重演。

我們的碌碌,我們的匆匆,是否真的只是徒勞?低頭看掌心交錯的細碎紋路,心中泛升起一片茫然:我們一路前行,可是又有誰知道前方的路究竟通往哪裏?幸而沈從文的結尾還是留給了人們希望。

“或許他永遠不會回來,或許他明天就會回來。”故事終於哀而不傷,在悽婉中結束。

大老與二老都是茶峒地方的優秀青年,情深似海,卻愛上了同一個女孩。湘西的柔水與淨土滋養出的是兩個坦蕩的襟懷,愛已充盈,怎容得下恨去插足?沒有勾心鬥角,沒有反目成仇,彼此鼓勵,彼此謙讓。天保先走了車路,便説什麼也要讓儺送走馬路。兩人相約為翠翠唱歌的夜晚動人已極。二老的歌聲美妙有如山間的竹雀。自他開口的一刻,大老已經預知屬於自己的命運。同去的是兩顆緊緊依偎的心,歸來時一顆卻已破碎。為了成全弟弟,大老決然出走。

兩顆雙子星,一顆在這頭,一顆在那頭。無情的洞庭湖吞噬了天保,只留下儺送在岸上遙遙地觀望。他一半的熱情隨着哥哥的死而消逝了,內心的自責又將另一半隱去。在某個寂寞的早晨,二老悄然離開,帶着滿心的傷痛去尋找自己的命途。

這兄弟兩人的情感是多麼純樸而又真摯!我不知道現在的人們面對自己的情敵會採取何種樣的措施。是嫉恨?是誹謗?甚或殺人。我們憑什麼去剝奪另一個人生存的權利?難道就因為他(她)在愛情上作出了與我相同的選擇?愛情應當是純潔的。為了獲取愛情而不惜使自己的雙手沾染鮮血的人根本就不配得到愛情,因為他將愛情玷辱了。與天保和儺送相比,這一類人該怎樣的自慚形穢!

邊城讀書心得感想 篇六

等過第一個秋,等過第二個秋,等等等等,等到哭了為何愛戀依舊,她等她的承諾,她等他的回頭,等到黃葉滑落,等到燕兒飛過,等等等到了最後,竟忘記了承諾。

翠翠,你是否還站在斑駁的小木船上,靜靜地,靜靜地等待,你的心是否早已隨他徘徊於遠端的垂陽,久久不歸呢?我明白世上最苦的味道便是等待,靜坐在那兒,等,等着生命的流逝卻無法挽留。等時過境遷,卻不流一滴眼淚。你曾告訴過我,你喜歡等,因為等能讓你感覺你正一步步與他相遇。你喜歡等的味道,因為它是時間,記憶沉澱而醖釀的。

你等,你聞着等的味道,時間卻在時鐘的畫面穿梭,指針在你等待逆向轉動,你和他的記憶,排山倒海而來……

這湘西邊遠的小城原本是靜謐的;這破舊的渡口原本是殘缺的;這時間流淌的故事,原來是沒有的;然而因為渡口承載了他和你的承諾,故事因為有了你的等待,這小城開始佈滿了馨香。你難以忘記你和他邂逅的那一刻,那一刻你和他交換了生命的誓約,從此你用等譜寫人生的奏鳴曲,你每天聞着等待的味道等待着,等待着那個也許明天就會回來的他,也許永遠也不會回來的他!

“我不知道風是向哪一個方向吹,你的温存,我的靡醉。”翠翠,你是否感覺到徐志摩的唏噓正如你一樣呢?誰都不願看見你一天又一天地守望在渡口上,苦苦地等待。如果我是沈從文,我必定不會讓你日復一日地等待。因為我知道等待的味道很苦,很苦。你必定會在雨中與他再次邂逅,可惜!我是沈從文嗎?我不是,所以我只能猶如一列火車從你身邊緩緩駛過,用幾滴和着我對你的愛憐,同情的淚珠告訴你:對不起,我無能為力!不過殘缺也可以是一種美吧!儘管我不知道你下一刻是否能邂逅他,但我知道濃郁的山色鎖不了你的情,曲折的流水圈不住你的愛。你始終會秉持永不灰飛煙滅的信念,一直地等等等……

流水墜月,遮不了山的青葱;寂靜憶風,蓋不了水的閒適;時間流淌,帶下走你對他的等待。你一直在等待的味道中,一直地等,等着他再次出現於渡口。等

邊城讀書心得感想 篇七

《邊城》,一看到書名,我有了幾分蒙朧的概念,這是一個多麼抽象的詞,使我無從想到它會帶給我什麼樣的故事。

看了簡介,我初步瞭解了“牧歌”式小説,直到真正進入書本的閲讀,我才體會到文章的優雅、清淡。

湘西小鎮一對相依為命的祖孫平凡寧靜的人生,還有這份寧靜中難以抹去的寂寞和淡淡的淒涼,邊城四周的環境再單調不過了,映入我眼簾的似乎只有小溪、小船、小塔,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小説就這樣極為樸素又娓娓動人的敍述開了,如此清幽的意境,讓我感受到了鄉村生活的恬淡無憂,同時也想到了城市生活的繁忙與枯燥,讀者能夠有這樣深切的體會,也全在於作者對其親身經歷的生動描寫。

小説主人公翠翠的一段朦朧而了無結局的愛情是本書主要敍述的內容,但愛情不是小説所要表現的全部,翠翠是母親與一個士兵的私生子,父母都為這不道德的、更是無望的愛情自我懲罰而先後離開人世,翠翠自打出生,她的生活中就只有爺爺、渡船、黃狗,作者用平淡的語言淡化了翠翠與爺爺孤獨清貧的生活,卻儘量展現他們與自然和鄉人的和諧關係:近乎原始的單純生活,淳樸自然的民風,善良敦厚的本性,與那温柔的河流、清涼的山風、滿眼的翠竹、白日喧囂夜裏靜謐的渡船一起,構成一幅象詩、象畫、更象音樂的優美意境。故事説來平凡卻又不平凡,它的平凡在於這樣的經歷實屬常見,而不平凡的,則是翠翠這個單純的少女,它經歷了一場虛無飄渺的可稱作悲劇的愛情,一切尚未發生就已消失,就象生活中許多失之交臂的事情,翠翠與大老、二老沒有展開就倉促結束的愛情,二老的出走和爺爺的離世,迅速將一個妙齡少女朦朧的幸福夢幻擊碎,讓人感到十分悲觀。

其實這個故事也正揭示了生活中的現象,人們之間的冷漠,有時甚至可以説是可怕的,象作者這樣一個從鄉村走出來的學者,面對着陌生的城市,無從下手,不知所措,當融入城市之後,才發現自己與城裏人是無法溝通的,這樣既定的關係其實並不拘泥於鄉村人與城市人,即使在同一空間成長的人們也不免會有這種感覺。

這部小説揭示了人生哲理,呼籲人們懷着一顆質樸的心,善良、寬容的生活,而不再出現無法溝通的現象,人與人是應該經常心與心溝通的,因為這樣人們才能夠將彼此的心拉得更近,才能讓人們的距離變近。心靈的交流是不可或缺的,為了使人與人之間更加和諧,為了追求人生的更高境界,我們更要對生命充滿愛,人們在命運面前是無法可施的,然而命運是靠自己來把握的,不論起點如何,最高點永遠是屬於每一個人的。

邊城讀書心得感想 篇八

邊城,是現代小説家,散文家沈從文的一部頗具影響力的長篇小説,想要了解沈從文,就要讀邊城,想要讀邊城也一定要知道沈從文的故事。

邊城中的翠翠,是一個湘西山水孕育出來的精靈,天真善良,温柔清純。有對爺爺的體貼,對愛情的羞澀,對情感的堅定執着,一個弱女子,滿心的都是愛。從她的身上,可見苗族青春少女的那種對美好生活的渴望與追求。邊城中的老船伕,一個閲盡人事,飽經風霜的老人,淳樸,堅韌,樂觀,慈祥,稱得上是苗族古老歷史的象徵。身為老船伕,他把划船渡人看作自己的人生天職和最大的快樂,年老力衰了,依然樂吃不疲;作為祖父,他把自己的孫女當成掌上明珠,精心的關愛,呵護她,他對翠翠的愛寄託着對不幸女兒的哀思,可以説,他的後半生是為翠翠而活,他的唯一目標就是要使翠翠快樂。從表面上看,他是一個快樂,豪爽而略帶幽默的老人,但通過他的言行,我們卻能感覺到老人心中的那種愛的矛盾和無奈的孤單。邊城中的天保,代表了茶峒人的粗魯爽直的一面,個性豪爽,慷慨,他是船總老大的兒子,卻愛上了貧苦擺渡人的孫女。知道自己的弟弟也愛翠翠,他便懷着複雜的情感退出了角逐,既表現出濃重的手足之情,又流露出失敗的落寞。後來他外出闖灘,既是為了弟弟的幸福,也是為了消解自己心中的失望和難過。最後意外遇難,可以説是為了親情和愛情而死。

邊城是典雅性與口語化相結合的一部藝術盛演。與鳳凰古城恬靜美麗相應的,是沈從文恬淡詩意的語言,沒有喧囂的辭藻,也沒有強烈的色彩,只有“語言的親切”。但那些看來不用心的修飾的句子,卻是以自然為最高修飾原則,以恬靜之美為最高美學風範,就如在邊城中,典雅性與口語化自然融合在一起,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意境。

邊城是翠翠,老船伕等等的邊城,也是我們渴望進入,卻又害怕進入的邊城,給自己的心找一個邊城,還自己一份夢的畫紙,邊城,由我們自己編寫。

邊城讀書心得感想 篇九

在讀過的小説中,伏尼契的《牛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書中的主人公牛虻更是讓我感覺到震撼……

亞瑟,書中描述道:他身體十分單薄,常常的眉,薄薄的脣纖細的手足,身上的沒一個地方都過於精細,過於弱不禁風,看上去不像三十年代的英國中產階級青年,倒像是十六世紀肖像畫中的意大利人。如若讓他安靜地坐在那裏別人必須誤會以為他是一個身着男裝的嫵媚動人的女孩而不是男孩。可是就在他走動的時候,那輕盈敏捷的體態又使人想象到一隻被馴服的,沒有了利爪,失去野性的豹子。

牛虻,書中又寫道:

‘費利斯。列瓦雷茲,綽號牛虻。

年齡:大約三十歲;

籍貫:不詳,大概系南美人;

職業;新聞記者;

矮個子;黑頭髮;黑鬍鬚;皮膚黝黑;藍眼睛;前額:既闊又圓;鼻子,嘴巴,下——'

對了,這兒:‘特徵:右腳跛;左臂彎曲;左手少了兩指;臉上有最近被馬刀砍傷的疤痕;口吃。下頭還有一句附言:‘精於槍法,捕時要加以注意。'

大概沒有人會想到,那個以往的俊美少年會變成最終這“醜陋”的模樣,這或許就是作者伏尼契最成功的地方。《牛虻》之所以能令人心絃激動,就是因為在牛虻的身上,集中了許多方面的“衝突”。這就應驗了文學評論家勃蘭兑斯説過一句名言:“沒有衝突,就沒有杯具。”這“衝突”或者是政治信仰的衝突,或者是感情與夢想的衝突,而由於這些不能調和的衝突,就爆發了驚心動魄的杯具。

這許多的衝突中每個都耐人尋味,每個都動人心旋,每一個衝突都把牛虻帶向杯具。可我無暇仔細體味這些衝突,因為我在被他的那種精神感動着、震撼着……

不管我活着,還是我死去,我都是一隻牛虻,歡樂地飛來飛去--這是開篇首語。本書的精華所在,文章的點睛之筆,也是牛虻和瓊瑪小時侯一齊學的一首小詩,是文章的結晶。

的確,牛虻精神是永不泯滅的。在宇宙的每個角落都會有這樣的人存在。牛虻精神是人類的一種精神的象徵。

無論在牛虻那個戰亂的年代,還是如今這和平的時代,牛虻的執着,堅強,頑強的毅力和應對敵人視死如歸的精神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的。

”我明白你們這些留下來的人團結起來,就會給他們猛烈的反擊,你們將會實現為之奮鬥的宏偉大業。至於我,對待死亡就會懷着簡便的心境,走進院子,就像是一個放假回家的孩童。我已經完成了我這一份工作,死刑就是我徹底完成了這份工作的證明。他們殺了我,因為他們害怕我,我心何求。"這是封面上的一段話。足見牛虻的偉大。他用一生的時間和惡勢力作鬥爭,把自我的青春和熱情毫不吝嗇地獻給了意大利。獻給了他深愛的與之無關的人民。而應對死刑表現得從容不迫甚至讓執行槍決的軍官士兵都不寒而慄。應對手無縛雞之力的牛虻,他們顯得多麼狼狽不堪!就連槍決的士兵都捨不得下手,一心想着是身旁的人射死牛虻的,最終竟有個士兵甚至沒有開槍。牛虻就是有這個力量,能讓他的敵人也受到感染。在他身旁的人,都會感受到他靈魂的魅力。並受到他的薰陶和感染。哎,這樣一個好人還是被亂槍射死了,可就連最終一刻,他都不忘和敵人鬥爭,最終一刻他也是勝利的。他的敵人都怕他……

牛虻是在其生命中最愛的兩個人——神父蒙太尼裏和女友瓊瑪的雙重傷害下、其內心承受着非人的煉獄般折磨中流浪到南美洲,度過了地獄般的十三年。而後再出此刻意大利的他已經成熟了,已經是老練的“牛虻”,成為一個為國家命運不顧個人安危的真正的革命者!轉眼看看此刻的我們,80後的我們,被人們喻為“草莓族”的我們,莫説是受到生命中最愛的兩個人的雙重打擊我們有沒有勇氣重新站起來,就是遇到挫折也會讓許多人放棄前進去選擇逃避!這是多麼鮮明的比較啊!

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裏,我們缺少的或許就是一種牛虻精神——執着、堅強、頑強的毅力和戰勝自我、愈挫愈勇的鬥志!或許這時的我們真的應當學一下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把牛虻精神拿來,將它溶於自我的思想中,為自我所用,改變80後“草莓族”的現狀,將自我變為不僅僅外表光鮮亮麗,內心也堅強無比的“轉基因草莓”吧!

邊城讀書心得感想 篇十

《邊城》是沈先生的代表作,小説描寫了山城茶峒碼頭團總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與擺渡人的外孫女翠翠的曲折愛情故事。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樸的邊遠小城,生活着這樣一個奇特的家庭:靠擺渡為生的老船伕和孫女翠翠二人。

在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儺送,從此心中埋下朦朧的少女情懷。儺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歡上翠翠,託人向老船伕求親。兄弟倆人都愛上翠翠,他們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儺送歸來。

沈先生的行文如潺潺流水,給人一種詩意。沒有扣人心絃的懸念,也沒有驚心動魄的氛圍,更沒有曲折跌宕的情節,但沈先生能夠深入到人物的內心深處,以簡練而又細膩,散淡而又自然的筆法刻畫出人物的心理,使你情不自禁地融進人物的心靈世界。

《邊城》雋永的文字瀰漫着邊地山村的濃郁氣息,沈先生給我們展示的是湘西世界和諧的生命形態。正如他談及《邊城》時所説,“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邊城的人民是“一羣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們保持着昔日寧靜和諧的生活環境與純樸勤儉的古老民風。透過字裏行間,我們能感受到沈先生努力建構了一個充滿自然人性的世外桃源,創造的人物閃爍着人性中率真、美麗、虔誠的一面,邊城的人民就是人性美的代表。

沈先生所描繪的人性美首先體現在老船伕和孫女翠翠身上。老船伕自甘貧苦而生性達觀、洞悉世情而信守天命。他有重重的心事,他牽掛翠翠的將來。他的後半生是為翠翠而活,他的惟一的生活目標就是要使翠翠快樂。“他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裏活下去。代替了天,使他在日頭升起時,感到生活的力量,當日頭落下時,又不至於思量與日頭同時死去的,是那個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和翠翠相依為命,對翠翠的摯愛展示了淳樸、善良的人性。而翠翠呢,這個天真無邪的小女孩,是全書的靈魂人物,她從小和青山綠水為伴,“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

湘西的清風、麗日給了她一個壯健的軀體;茶峒的青山、綠水給了她一雙清明如水晶的眸子;撐渡船的簡單生活賦予了她一顆毫不世俗的心。她和老船伕不貪財、不嫌貧、不偷懶,樂於助人,在這兩人身上我們看到了勤勞、善良、淡泊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隨着年齡的增長,翠翠也多了一份心思,多了一份憂愁,對愛情的羞澀和不解增添了她的煩惱。從小時候的學羊叫、學牛叫,到在頭上戴小花再到後來有了少女的心事……她和儺送之間的愛情沒有山盟海誓,沒有駭人之舉,有的只是原始鄉村孕育下超乎自然的樸素純情,洋溢着含蓄之美。沈先生正是通過他們的愛情表達了人性美。

書中這種處處洋溢的自然、純潔、真摯的人性美,同樣體現在天保和儺送兩兄弟身上。沈先生既寫出了他倆對愛情的忠誠、堅貞,又表現了他倆自我犧牲的美德。他們愛翠翠,都是以感情為重的。在他們心目中,愛之所在,與世俗的錢財、地位毫不相干。儺送不選擇碾房而寧願撐渡船;天保先是選擇車路(指託人提親),後選擇馬路(指唱三年零六個月的歌以奪得心上人的芳心)。

同樣愛上翠翠,但“兄弟兩人在這方面是不至於動刀的,但也不作興有,情人奉讓,如大都市懦怯男子愛與仇對面時作出的可笑行為”。愛情本身有“排他性”,但他們卻都以互助互愛的德性,以一種優美健康而自然的“人生形式”,演繹出一曲平凡而崇高的愛情之歌,不能不讓人為之動情。

《邊城》的人性美還表現在邊城人民的鄰里之愛上。這裏的人民質樸,不存在爾虞我詐的奸險用心,鄰里之間和睦相處,患難與共。

他們樸實無華:像老船伕拒收過渡人塞來的錢;到集市買肉時賣肉的老闆給他多稱一些;還有船總順順也總是盡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在老船伕過世時,面對無依無靠、孤苦伶仃的翠翠,順順盡釋前嫌,忙前忙後……這

就是湘西的風土人情,這就是質樸的邊城人民之間濃濃的一份真情。良好的民風世代相傳,造就了邊城的山水情。

翠翠的母親,因為終究無法和相愛的人走到一起而選擇了死亡,選擇了逃避,選擇了結束一切,真的很可惜。其實,我覺得愛情並不一定非要轟轟烈烈,愛一個人也並不是非要和他生活在一起,只要他過得快樂,我想這才是愛情的最高境界。

愛情是脆弱的,有些時候,相愛不如相知,任何愛情,一旦表白,一旦擁有,其結果往往是將愛情活生生地淡化,甚至扼殺。或許是因為受到母親的影響吧,對於自己的幸福,翠翠也同樣選擇了等待,選擇了讓命運來決定一切,翠翠愛上了儺送,但這種愛並不外化為強烈的行為,而表現為朦朧的、隱祕的內心波動。她聽着爺爺吹蘆管,夢見了象徵愛情的虎耳草,充滿了對愛情的憧憬,不禁心都被軟了。

等待永遠都是漫長的,我們無法預知未來,等待的結果也並一定會是你想要的,時間會把一切帶走,卻還是會留下一些痕跡,一些回憶,或許時間會改變些什麼,但是我想真正的愛情是永恆的。

如詩的邊城,詩意地演繹着人生,詩意地演繹着生活。書中所示的人性美浸透着完美,而翠翠的無限期等待又顯示着不完美,或許這就是需要我們去咀嚼的地方。沈先生的寫作滌盪着清靈之感,書中的結尾也給予了我們一個遐想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