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懺悔與警示》讀書心得體會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4.53K

今天我們項目響應公司號召,於今日在項目部聯合開展“領導人讀書月”和“新員工讀書月”活動,作為一名剛入職的新員工很有幸能參與這次活動,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成長成才的利器,在工作中之餘多讀書,讀好書有助於我們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古語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但最近一項調查報告顯示,中國人人均閲讀量是0.7本,與之對比,韓國是7本,日本是40本,俄羅斯是55本,這就反應我們中國閲讀的狀況與國外存在的巨大差距。多讀書會對我們的人生產生積極的、正面的影響,要是不讀書會對未來非常不利的、消極的影響。這次讀書的活動的舉行,對我提升個人修養,提醒自己,防微杜漸,警鐘長鳴,樹立“廉潔無小事”的意識,起到很大的作用。

《懺悔與警示》讀書心得體會

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 ------《左傳》

子罕是孔子的學生,講這個故事,是因為子罕以不貪為寶,而《懺悔與警示》中的幾位主人公利令智昏,為了些許蠅頭小利不惜鋌而走險,這種強烈的行為反差也造就了強烈的後果反差,一個是名揚身後,另一個卻是鋃鐺入獄。

人皆有欲,無怪乎他們趨錢若鶩。正如晉代名文《錢神論》對錢的描述:“錢外圓內方,有乾坤之象。錢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錢之所去,貴可使賤,生可使殺。錢能轉禍為福,因敗為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無德而富貴謂之不幸”,《懺悔與警示》中的幾位主人公雲南省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崗;貴州甕福(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何浩明;浙江省交投集團有限公司原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李雪平;以犧牲人身自由和家庭幸福為代價,再次驗證了這些古訓。

貪慾之心,人人皆有。要人不貪財,有兩個辦法,一是自修,另一條就是使他無財可貪。加強自身修養,有兩點需要做到:一是要多讀史書。在讀史時把自己“擺進去”,以史為鏡進行對照檢查,用正反兩方面的歷史人物激勵和警示自己,力求使史書中的“精華”消化於自己的思想中,這對於提高自身的素質是大有裨益的。諸如子罕弗受玉的史實還有很多,古人有“四知”、“三不惑”之説。“四知”説的是東漢楊震,面對暮夜送金者道出的是:“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謂無知”。“三不惑”是漢桓帝時太尉楊秉説的:“我有三不惑:酒、色、財也”。清人張伯行也有名言“ 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歷史就是這樣,它無時無刻不在鞭策和激勵着我們,為我們每個人走好人生路提供了許多可資借鑑的東西。二是要注意“小事”。被釣的魚兒往往是因為貪食誘餌,籠中的鳥兒就是為幾粒小米失去了整個天空。不少人往往就是由“小節”不保到“大節喪失”,由放縱小事到蜕變墮落。作為八二的一員,要在大是大非面前很好的把握自己,維護自身形象,而且在日常生活小事和細節問題上也應十分注意。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該吃的不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該拿的不拿;管住自己的腿,不該去的地方不去。做到慎獨律已、防微杜漸,心不動於微利之誘,目不眩於五色之惑,處處從講政治和心理防線。

一切權力都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腐化。書中的主人中手中都掌握着大大小小的權力,並且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缺乏有效的監督,導致了什麼樣的權力產生什麼樣的案件。我們不可能對每個人的修養做出過高要求,因此內控制度建設就成了最後一道防線,要不出案件,就要使人無財可貪,就必須加強基礎管理與全面風險防範體系的建設,突出重點環節、重點部位的風險防範,真正實現“內控嚴密,運營安全”的目標。總之,世世代代有人身敗名裂,永遠沒有最後一個。前車已傾覆,後車當改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