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國民間故事讀後感讀書筆記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09W

中國民間故事讀後感讀書筆記多篇

中國民間故事讀後感1

天女散花

盤古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他開天闢地以後,叫他的大兒子管天上事,人稱玉帝;叫他的二兒子管地上事,人稱黃帝;叫他的女兒管百花,人稱花神。

盤古開天闢地用力過猛,傷了五臟六腑,他快死時,把女兒叫到跟前,拿出一包百花種子説:“這是一包百花種子,交給你了。你要往西走二萬二千二百二十二里,那裏有淨土山一座,你可取淨土一擔,攤在天石上,把這百花種子種在淨土裏。你再往東走四萬四千四百四十四里,日頭洗澡的地方,那裏有一潭真水,不蒸不發,你可取真水一擔,灌澆百花種子,百花種子就會生芽出土。你再往南走六萬六千六百六十六裏,那裏有善水一潭。你可取善水一擔,對花苗噴灑,花苗結出骨朵。然後,你再往北走八萬八千八百八十八里,那裏有美水一潭,你可取美水一擔,用美水滋潤花骨朵,會開出百樣的花朵。你用這些花給你大哥點綴天庭,給你二哥江山增色。”盤古説完,兩眼一閉就死了,屍體即化做一座盤古山。

花神按父親的囑託往西走了二萬二千二百二十二里取了淨土一擔,攤在天石上,播上了百花種子。向東向南向北取來真善美三潭裏的水,精心育花。果然,這天百花怒放,好看極了。她喜氣洋洋地報給玉帝。玉帝便隨着妹妹來看花,大喜,説道:“妹妹不辭勞苦,在天上育出百花,用百花美化天庭,天庭不就成我的御花園了嗎?”

花神説:“當初父王開天闢地,讓你管九霄,讓我二哥管九州,讓我育出百花給你點綴天庭,給二哥江山添秀。如今,我已把百花育出,哥哥可助我一臂之力,把這些百花撒向人間。”

玉帝答應,立即送出一百名仙女,説:“我封你們為百花仙子,受花神管。你們可隨意採花,採牡丹的是牡丹仙子。採荷花的是荷花仙子。把你們採來的花灑向人間。”

百花仙子聽罷,手託花籃,在御花園中穿梭往來,採各自喜愛的鮮花,片刻工夫,花籃就取滿了,然後一手託花籃,一手抓花,飄飄撒向人間。

天女散花,飄落九州,落地生根。從此,人們有了百花。

中國民間故事讀後感2

天鵝仙女

傳説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住着三個美貌的仙女,她們是同胞姐妹。老大叫恩固倫,老二叫正固倫,老三叫佛庫倫。三個仙女都玩夠了那天上的宮殿和彩雲,沒有地方可玩,想找個地方玩一玩。到什麼地方去呢?她們早就聽説地上果勒敏珊延阿林山上有個天池,池水像鏡子一樣清澈透明,池周圍飛禽走獸,樹木花草樣樣都有。怎麼才能從天上下來呢?三仙女佛庫倫聰明伶俐,她用採來的白雲做羽毛,用披上羽毛的胳膊當翅膀,搖身變成一隻雪白的天鵝。兩個姐姐也學着她的樣兒,從天上飛下來,落在了果勒敏珊延阿林山上的天池旁邊。

三個天鵝仙女下凡來,正趕巧被三個獵人看到了。這三個獵人是同胞三兄弟,老大二十歲,老二十八歲,老三十六歲。兄弟三人都能射箭,鬥獸,他們整年在果勒敏珊延阿林山裏鑽來鑽去,靠打獵為生。

兄弟仨朝天鵝落地的地方奔去,追到天池邊上,見三隻天鵝變成了三個美貌天仙,脱下衣服“撲通”,“撲通”,跳進天池水裏,立時把三個兄弟驚呆了:從長這麼大還 沒見過這麼漂亮的姑娘呢!老大説:“讓她們給咱們做媳婦該有多好啊!”老二説:“就怕人家不幹。”別看老三小,心眼最靈,他説:“咱們把她們的衣裳偷偷拿走,她們回不去天,就得留在地上。”老大、老二覺得老三説的辦法好,就一起悄悄來到天池旁邊,將三個姑娘的衣服拿走了。

三個仙女在天池裏洗澡,邊洗邊玩,邊玩邊樂,等到日頭快落山了,大姐恩固倫説:“咱們該回去了。”正固倫、佛庫倫説:“走吧!”可上岸一看,衣服沒有了。三個仙女急得哭了起來。正在這時候,兄弟三個走到姐妹三個跟前,老大把自己身上的獸皮衣服脱下來,披在恩固倫身上;老二把自己的獸皮衣服脱下來,披在正固倫身上;老三把自己的獸皮衣服脱下來,披在佛庫倫身上。

三個兄弟領着三個姐妹離開了天池,在大森林中架起乾柴,燒烤野鹿、野牛、野豬的肉。再拿出石刀把烤熟的肉拉成小塊塊,請三個姐妹吃。吃完,老大扯着大姐,老二扯着二姐,老三扯着三姐,各自進了自己的小馬架子。

三個姐妹過膩了天上的生活,從來沒穿過這麼暖和的獸皮衣服,沒吃過這麼香的烤肉,更沒有過丈夫的恩愛。她們捨不得這人間的生活,乾脆不走了。

三個姐妹在人間一年,學會了鑽火、烤肉、縫皮衣。又都生了一個大胖小子。她們和丈夫相親相愛,過得很美滿。

一晃又過了兩年,一天,大姐對兩個妹妹説:“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咱們已經出來三天了,哪天給玉帝知道了,就要受到天規懲罰。趁時間不算長,快回去吧!”

兩個妹妹也覺得不回去不行了,弄不好丈夫、孩子也得受連累。三個姐妹找出了丈夫收藏起來的衣裳穿在身上,胳膊一抬,兩腳起空了。地上的三個孩子,都兩歲多一點,剛會答答話,見三隻大鵝在頭頂來回飛,一齊扎撒扎撒:張撒變音,即攤開。着小手,説:“鵝,鵝!”

兄弟三人打獵回來,不見了妻子,只聽孩子説:“鵝,鵝飛走了!”一找衣服也沒有了。知道三個仙女迴天上去了,就對孩子説:“那鵝,就是你們的娘,知道嗎?”

傳説滿族人管母親叫鵝娘。就是從這兒起始的。後來受到漢族人稱呼母親為“媽媽”的影響。叫成了“訥訥”。

兄弟三人的妻子走後,三個孩子漸漸長大了。後來這三個孩子順松花江走到與牡丹江匯合的地方,覺得那裏寬敞,就定居下來。後來兄弟三人的後代家口越來越多,三支人分開,各支都有了自己的姓,三支人分為三姓。因此這地方就叫做“三姓”三姓,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在佳木斯 西南。了。

三個仙女回到天上,吃飯不香,喝水不甜,日夜 想念人間的生活;可又不敢把真情泄露出去,只好藏在心裏。就這麼過了九百九十九天,正趕上王母娘娘開蟠桃會,天兵天將們把守不嚴,姐妹三個一核計,無論如何也得到人間看一看,就是看上一眼,也免得這樣牽腸掛肚。

姐妹仨還 是採天上的白雲做羽毛,變成三隻天鵝飛了下來,落在果勒敏珊延阿林山上。她們找丈夫、找孩子,都不見了。她們在人間時夏天住的小馬架子,沒有了影兒;冬天掘的避風寒的地窨子,也早已填滿了泥土。姐妹仨不禁落下淚來,邊哭邊沿着松花江往下飛。冷丁在一處密林中有個百十户人家聚居的部落。一打聽,才知道這地方叫三姓,正是她們姐妹三人的後代。天上九百九十九天,地上九百九十九年。不但她們的丈夫早已不在人世,兒子也早就死去了,已不知傳了多少代了。三姐妹見三姓人雖然像自己的丈夫一樣勇敢,卻不像三兄弟那樣和睦相處。他們生性好鬥,常常互相掄刀動棒,打得頭破血流。仗越打越兇,仇越記越深。

怎麼才能讓他們不打仗呢?三姐妹很着急。一邊往回飛,一邊想,不知不覺飛到了天池邊。她們脱去外衣,跳進天池裏,一邊想着心事,一邊洗起來。

正洗着,三仙女見天邊飛來一隻喜鵲,飛到天池上空,將嘴裏銜着的東西吐在她的衣服上。她本來已經不想在水中多呆了,就遊着上了岸。見衣服袖上放着一枚熟透了的紅果,大得出奇,紅得透亮。她在山上呆過三年,還 沒見過這樣的果子,撿起來含在嘴裏,準備穿好衣服等大姐、二姐上岸給她們看。誰知紅果一含進嘴裏,哧溜一下從嗓子眼滑進肚子裏去了。

大姐、二姐穿好衣服要回天上了,三仙女身子發沉,説什麼也飛不起來。大姐、二姐知道她是誤吃紅果懷了孕,勸她不要着急,等生完孩子再來接她。説完後先飛走了。

三仙女留在人間,渴了喝天池水,餓了捕野獸、採野果,冷了點篝火,一過過了十二個月,生下一個濃眉大眼的孩子。這孩子生下就會説話,不一會兒就滿地跑,過了不幾天,竟和十七、八歲的小夥子長得一般高大,一樣英俊了。三仙女見孩子這麼快就長大了,心想這一定是天意。她知道人間最貴重的是金子,就説:“孩子,你就姓愛新覺羅愛新覺羅:滿語,金子。吧。”她又望望眼前的布庫裏山,説:“你的名字就叫布庫裏雍順吧。”她想起正在成天打仗的三姓人,又説:“天生你,是要你停止械鬥,平息戰亂,統領人民過安定日子,你懂嗎?”

愛新覺羅·布庫裏雍順點點頭,三仙女指着松花江説:“孩子,你就順這條江下去吧!”説完,她變成一隻天鵝飛走了。

愛新覺羅·布庫裏雍順砍下天池旁的小樹做成筏子,折下柳樹枝葉盤成套圈戴在頭上,然後跳上筏子,盤膝端坐上面,順着山口進了松花江。小筏子穿過幾十九道灣,闖過九十九道灘,經過九十九天的漂流,來到了三姓地方。

小筏子擱淺了,岸邊一個汲水的姑娘看見他,跑回村子,告訴了村裏的人們。大家爭着來看,見他頭戴柳枝圍成的圈,盤膝端坐在筏子上,那模樣很像一尊天神,便問:“你從哪兒來的?”布庫裏雍順一指江上頭,説:“從上邊來的。”大家尋思是説他從天上來的,布庫裏雍順想起訥訥囑咐的話,就勢説:“我是天女生的天童,來管理你們的。”大家見他英俊魁偉,確實與眾不同,就相信了他的話。布庫裏雍順又指着汲水的姑娘説:“是她先看見我的,我就到她家去了。”大家把他讓進了姑娘家,姑娘的父母聽説布庫裏雍順還 沒成家,就把姑娘許給了他。幾位穆昆達穆昆達:滿語,族長。也認為這樣合適,就做了主婚人,當天舉行了婚禮。他們將豬在祖先前領了牲,在院子裏架起火堆,全村的人都來上禮,通宵唱歌跳舞,從此以後再不打仗了。

布庫裏雍順在三姓地方居住下來,勸大家和好。各家之間發生糾紛經他排解,大家都和和樂樂。大家擁戴他,推舉他為部落長。他帶領三姓地方的人們,建立了鄂多哩城。

布庫裏雍順就是滿族的祖先,他的傳説也一直流傳到今天。這篇傳説和滿文老檔及《清史稿》記載相同。但它當然是口頭流傳下來的。

中國民間故事讀後感3

牡丹仙女

人人都説:“牡丹是花中之王”,説起這句話,引起我一個故事來。

從前有一個孩子叫寶柱,聽這個名字,就是一個嬌貴孩子。真的,寶柱從小就死了父親,寡婦娘只守着他這一個孩子,娘自然要把他當作寶貝看待。可是有什麼法子呢,吃穿逼的,十歲的時候,寶柱就給地主家放牛放羊,大一點了,就給人家去做長工短工,那真是什麼營生也做過了。別説鋤刃磨去了,就是鋤把也磨細了。孃兒兩個掙斷筋地做了一年,三十晚上也是沒面吃頓餃子,沒油點亮燈,五更黑夜 ,聽到外面鞭炮響成了串,心裏是説不出那個難受滋味。

那一年,寶柱已經長成一個很壯的小夥子了。過了正月九年級,寶柱跟娘商議道:“咱孃兒倆天天給人家做活,年年受這樣的窮,今年我往遠處去,也許別的地方工錢會高一點。”

娘長歎了一口氣。她捨不得寶柱離開,但是受窮也受怕了,她答應了兒子。

寶柱上了路,走了有七天七夜 ,走到了一個靠山的地方。那裏有一個莊,大街上有一個高大的門樓,門兩面豎着旗杆,立着石獅子,一看就知道是曾經作過官的人家。他看着看着,從門裏走出了一個老漢來,穿着黃鍛子馬褂,紫緞子大袍。寶柱心想,這可是個有錢的主兒了。還 沒等他開口,那老漢就問道:“你這個小夥子是做什麼的?”寶柱就上前説道:“老大爺,我是給人家做長工的。”老漢笑了一下説道:“我正要僱長工呀,你就在我這裏住下吧,記住,以後叫我劉老爺。”寶柱停了一停説道:“劉老爺,咱有話講在頭裏,我不是這地方人呀,我走過三州六府,就是為的要多掙幾個錢啊。”

劉老爺忙問道:“你要多少錢呀?”

寶柱説道:“一年我要三十吊錢!”

劉老爺想了一想説道:“就依你三十吊錢吧,可是有一樁,我叫你做的營生,你可都得給我辦得成,辦不成一樣,你這三十吊錢,一個也就別想要了。”

寶柱心裏琢磨了一下:論莊稼地裏的活,耕割鋤耬,自己樣樣會;説到家裏的活上,泥牆苫屋,推磨壓碾,自己也樣樣能;論力氣吧,誰也比不上我;就是放牛放羊,自己也是頭把手。他想來想去,自己是沒有不會做的活呀,於是他就答應了。

劉老爺家裏用着很多的長工短工,他們當面叫他“劉老爺”,背後都叫他“劉老狼”。寶柱心想:“管他老爺老狼吧,反正自己是做工拿錢唄。”

這個劉老狼還 天天唸佛燒香,唸完佛燒完香,他就對長工短工吩咐第二天的營生了。他吩咐的不是一樁兩樣,是成套成堆的。

寶柱半夜 起來推完煎餅,天不亮就得掃完那個大院子。白天的營生那就更多了:起牲口棚,扒灰壓碾,擔土鋤草,捎帶着還 得餵豬,餵馬、餵羊,喂牛。晚上還 得挑幾十擔水。寶柱真是從天不亮忙到深更半夜 ,他別的不想,只想到能掙到這三十吊錢,孃兒兩個能寬寬裕裕的過個年呀。

一月過去了,兩月過去了,劉老狼不管吩咐什麼營生,哪一樣也沒難住寶柱,不只是做成了,還 做得又好又快。

柳枝剛剛綠,草葉剛剛發,有一天,劉老狼對寶柱説道:“你給我進深山裏放羊去吧,七天回來背一次乾糧。記住,你到冬天把羊交給我的時候,這一羣羊要變成二百隻羊呀。”

寶柱左數右數,這羣羊只有一百隻,到冬天怎能變成二百隻呢?劉老狼嘻了一聲説道:“這就全憑你放得好啦,你要是不願意要這三十吊錢,那咱就算了。”

寶柱沒有做聲,他趕着羊進深山裏去了。

寶柱住在山洞裏,他吃的是硬幹糧,喝的是冷泉水。白天,他為的能叫羊吃上好草,他爬上這個山頭,又走上那個山坡。晚上他怕狼把羊拖去,他常在羊羣裏轉來轉去,連覺也不敢睡。寶柱受累受苦的天天在山上放羊,沒有人跟他説話,沒有人跟他作伴。山上到處都有各種各樣的鮮花,寶柱站在石壁前時,迎春向他垂下了翠綠的枝條;寶柱坐在山坡上時,杜鵑花把鮮紅的花枝搖擺着;寶柱在山溝裏飲羊時,野薔薇放出了香味來。有一天,寶柱放羊放到一個山坡上,看到了一棵大牡丹,像人一般高,綠葉中長着幾百個花骨朵。那年天又旱,風又大,那牡丹葉子旱得把頭垂着,那花骨朵也是一層土。寶柱心裏很可憐它,他想:“人盼着過上好日子,花也盼着有個好雨水啊。”他走去提了桶水,澆在牡丹花根上,又輕輕地搖去了花骨朵上的泥土,才趕上羊走了。

過了幾天,寶柱又走過那山坡時,只見那幾百朵牡丹都開開了,每一個花頭都像繡球一樣的大,寶柱越看越愛看。他不覺在牡丹旁邊站住了。不知是因為花太俊了,還 是花太香了,不知為什麼,從到這山裏來,寶柱第一次歡喜的笑了。

寶柱又提來一桶水,澆在牡丹花根上。

這一天,寶柱就在這個山坡上放羊。天快黑的時候。他趕上羊要回自己常住的地方,才走了不多幾步,聽到好像有人説話,細聽聽又是鳥在叫,他歎了口氣想:“除了自己,誰還 到這深山裏來。”他又走了幾步,還 是聽得有人説話,這次再細聽時,也不是鳥叫了,那聲音又細又響,還 聽得出是女人的聲音:

“寶柱!寶柱!喝你的水,給你個屋。”

寶柱連忙回頭看去,什麼也沒有。日頭已經壓山,小風溜溜地吹,那牡丹被紅光一耀,顏色更加鮮豔,光彩四射,在風裏輕輕地動着,看去真是笑眯眯的。寶柱看了一會又往前走去,那聲音又響起來了:

“寶柱!寶柱!喝你的水,給你個屋。”

石壁前,山坡上,水溝裏都有人在喊:

“寶柱!寶柱!不要走!不要走!”

寶柱又回頭看去,還 是什麼人也沒有,只有幾片大牡丹花瓣,飄到了他的腳前。他見那花瓣實在好,就彎腰把它拾了起來。四處看看,還 是沒有一個人影。他又趕上羊往前走,再也沒有什麼動靜。

哈!這一夜 可發生奇怪的事情了,他在羊羣裏轉來轉去,連自己也忘記了在什麼時候睡着的,等他醒來的時候,他已經睡在屋裏了。他吃了一驚:羊呢?他猛地跳了起來,聽到外面羊咩咩的叫,跑出屋門口一看,果然,那些羊都在院子裏呢。他再細看那屋時,也和平常的屋不一樣,光滑明淨,好像花朵似的散發着香味。

從這以後,寶柱就住在這花朵般的屋裏。夏天,他怕把羊熱着,帶着露水趕羊出去吃草。秋天,他怕把羊凍着,趕羊到向陽地方吃草。嚴霜下過以後,青草枯了,北風吹了起來,雪花飄了,寶柱數了一數,連剛生下的小羊,二百隻還 要多了,他歡歡喜喜地趕羊下了山。

按本地的風俗,做長工的,都是在陰歷十月七年級下工,寶柱下山這天,已是九月二十八了。他一路走,一路想:可熬下這一年來了,再住幾天就和娘見面了,過年也不用再愁沒面吃餃子,沒油點燈了。他想到這裏,身子格外的輕,步子格外的快,那些羊看去更白了,聽着叫的也格外好聽了。寶柱簡直好像不是在地上走着,而是駕着一片白雲回了莊。

劉老狼把那羣羊,數了又數,看了又看,嘻了一嘻,説道:“到下工只有三天了,我也不用你給我做別的營生啦,再給我辦一樁事吧。”

寶柱聽了,心想:大江大海都過了,還 怕個小河溝溝啦。他説道:“別説一樁,就是三樁兩樁我也能做了。”

劉老狼皮笑肉不笑地説道:“你跟我來吧。”

寶柱一直地跟着他走進了正屋裏去,只見地上放着一雙大鐵鞋。劉老狼笑着説道:“要你在三天以內,把這雙鐵鞋穿破,穿不破這雙鐵鞋,你也就不要回我這個門啦。”

寶柱站在那裏,別説先前他沒有想到,會讓他去做這怪事,就是天底下也沒有這樣的事情呀。他説道:“為什麼要把鐵鞋穿破了呢?”

劉老狼把臉一沉説道:“叫你穿破了,你就得穿破了。穿不破你就別要工錢了。”

寶柱一下子明白了,他又氣又恨,心想:“怪不得人家都叫你劉老狼,你真是狼心呀!”

寶柱被趕出來了,身邊放着一雙黑沉沉的鐵鞋。

天黑了,又是颳風,又是下雪,寶柱放了這麼多日子的羊,衣裳叫樹枝扯破了,被石頭磨爛了。寶柱站了一陣,自言自語地説道:“要想凍死我還 萬難啦。”他説完,向平時放羊的那山上走去了。

寶柱冒着風雪走到了那裏,卻不見那棟光滑明淨的好屋了。他長歎了口氣,倚着石頭站住了。

北風颳得更大了,嗚!嗚!嗚!好像老虎聲。老虎聲裏,響起了人的説話聲,那聲音又尖又細:

“寶柱!寶柱!不要停下!不要停下!”

石壁前,山坡上,水溝裏,都似乎有人在叫他:

“寶柱!寶柱!不要停下!不要停下!”

寶柱也忽地想了起來。停在這裏是會凍死的。他向前走去了,越走越暖和,越走越亮堂,風好像真的變成了老虎跑遠了。他走着走着,不知不覺地走到那棵牡丹跟前了。這裏好像是兩樣的天下:像春天一樣的暖和,像白天一樣的明亮。那棵牡丹眼看着發芽了,長葉了,開花了,從牡丹花後面閃出了一個閨女來:大臉面,大眼睛,不笑也像是在笑,秀麗得像一枝盛開的牡丹花。閨女向寶柱笑了一笑,轉身擺了擺手,牡丹花瓣紛紛地向四外飄去了,飄呀,飄呀,越飄越大,越飄越大、落到地下時,都變成明光淨亮的房子了。閨女請寶柱進了屋,裏面已經擺好了熱飯熱菜,閨女又叫寶柱吃飯。寶柱哪裏有心吃飯,閨女説道:“你儘管放心吧,我是牡丹仙女,我會幫你忙的,那雙鐵鞋已經穿破了。”

吃完了飯,閨女和寶柱一塊走了出來,她回身把手一招,明光淨亮的屋又變成花瓣子,花瓣飄了來,又湊成一朵朵的牡丹花,閨女伸手扯下一些花瓣來,遞給寶柱説道:“要是劉老狼再把你趕出來的話,你就把這些花瓣散到荒場上去。”

寶柱答應着,把花瓣放在了袖筒裏。閨女笑了一笑,身子一動,眼看着變成一枝大牡丹花了。

天明瞭,北風還 在吹,雪花還 在下,寶柱眼前的這棵人樣高的牡丹,開得格外的新鮮,紅色的花頭,綠色的葉子,都沾着潔白放光的雪花。寶柱想着牡丹仙女的話,他抽着花瓣離開了山坡。雪花落在他的臉上也不覺得涼 了,北風吹在他的身上也不覺得冷了。

寶柱走過了石壁前,迎春開開了金色的花,乾枝梅也開得滿枝紅了。寶柱走過山坡時,杜鵑花開得一片紅,山菊花也開得一片白。寶柱走過了哪裏,哪裏就開滿了鮮花。水溝裏香艾、野薔薇一齊開,松林裏,連那山姜、萬年青也開花了。

寶柱到了劉老狼的門前,那鐵鞋還 擺在那裏,可是已經穿破了。

寶柱拿着鐵鞋走了進去,理直氣壯地説道:“鐵鞋穿破了。”

劉老狼看了,愣了一下,惡狠狠地説道:“三天不能穿破鐵鞋。”

寶柱也生氣地説道:“你知道三天不能穿破鐵鞋,為什麼要叫我三天穿破鐵鞋呢!”

劉老狼叫寶柱質問得沒話説了,可是他還 是不給寶柱那三十吊錢,又把寶柱趕出來了。

寶柱在風裏走,寶柱在雪裏走,他走過了風雪旋轉的野地,他走過了冰雪封蓋的大河,來到了一個鋪滿雪的大荒場上。寶柱把袖裏的花瓣向荒場上散去,雪地變成白銀地了,飄着的雪花也變成紛紛飛的柳絮了。花瓣不見了,柳絮裏出現了一片光滑晶亮的房子。

寶柱走進了一間屋,屋裏炕燒得暖暖的。他鋪好厚厚的褥子,蓋上軟軟的被子,舒舒服服地睡着了。

雪住了的時候,有人看到了這片房子,那真是比雪還 亮,光彩四射,好像畫上神仙住的地方。

到了晚上,劉老狼才知道了這回事,上了自己院子裏的高樓,向那面一望,只見一片金光,他連聲地説道:“那是一塊寶地,一塊寶地啊!”

第二天,劉老狼坐上暖轎親自去看那些房子了。他看一眼,驚奇一下,看一眼,驚奇一下,那些房子有的就是用整塊的美玉刻成的。他看着心裏一面打算盤,他想:“只要砸碎一間屋,就能賣上萬兩銀子呀。”

劉老狼看完了,又要和寶柱換房子,寶柱怎麼的也不肯。劉老狼又説把房子裏的東西和地也都給他,寶柱還 是不肯。末了,寶柱想一想説道:“只准你和你家裏的人出來,不許帶走一個長工丫環,依着我説的這樣,我就和你換了。”劉老狼連忙答應了,他心裏想:“我有了這些寶貝房子,有了錢,還 怕沒人給我做活。”當時就找人立了文書,當天,劉老狼就把他家裏的人搬進這寶貝房子裏來了。

劉老狼一家人,東走走,西看看,指點着説這個房子能值多少錢,那個房子能換多少地。一家人光打算着怎樣發財。

寶柱進了劉老狼家,他把丫環夥計都叫到一起説道:“你們願意要什麼東西,就給你們什麼東西,都回家去過日子去吧。”大夥有的要錢,有的要地,歡天喜地地回家去了。

這天黑夜 ,劉老狼一家睡在寶貝屋裏,忽然都被凍醒了,睜眼一看,房子沒有了,北風颳得他們站不住腳,大雪直下,四處看看什麼也看不到。劉老狼和他家裏的人,都是些烤着火爐還 嫌冷,坐着轎子還 嫌累的一些無用東西,在這大風大雪的黑夜 裏,他們一步也走不動。天亮的時候,劉老狼和他家裏人都凍死在荒場上了。

寶柱接了娘來,年黑夜 ,孃兒倆吃了餃子,還 放了鞭炮,點上油燈,還 點上蠟燭,歡歡樂樂地過年了。

中國民間故事讀後感4

芍藥仙子

俺亳州人特別喜愛芍藥,不單因為它的根能入藥,花兒好看,還 因為有一段優美的傳説。

唐朝武后當皇帝時,亳州城東住着一位姓白的花匠。白花匠年輕英俊、勤勞善良,二十多歲還 沒説上媳婦。爹孃替他着急,他卻不焦不躁,一天到晚,一年四季,除了下地幹活兒,就是侍弄花草。春天他給花草施肥,夏天他給花草澆水,秋天他給花草剪枝,冬天他給花草培土。他的房前屋後也都是花兒,春有春蘭,秋有秋菊,夏有荷花,冬有臘梅。莊户人雖説日子苦點,可有花花朵朵作伴,有蜜蜂蝴蝶起舞,倒也得到不少樂趣。

在所有的花草中,白花匠最喜愛一種花:春二三月,紫紅紫紅的花芽兒破土而出,它長得又粗又壯,很快長成一蓬蓬,像一叢透明的紅珊瑚:“紅珊瑚”越長越旺,又很快地變成一叢綠瑪瑙。不久花兒含苞了,花兒咧嘴了,花兒又開放了,粉紅的花瓣,金黃的花心,色彩十分明麗。花兒叫什麼名字?不知道,那是他從渦河灣裏尋來的野花。他去請教私塾老先生,那位老先生就給花兒起了個名字叫“灼花”,後來又把火字旁的“灼”改為草字頭的“芍”,芍花算有了名兒。

再説武則天當了皇帝之後,胃口越來越大。御花園雖有數不清的花兒朵兒,卻不知足,非要把天下的奇花異草都搜進皇宮,以供享樂,還 要把天下的花師花匠弄進皇宮,專為自己種花兒。

這一天,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來到亳州,他聽説白花匠種了許多花兒,又是個侍弄花兒的把式,就騎着高頭大馬去了。他到那地方一看,呀,眼都直了:花兒真多,味兒真香,開得真好!特別是那一株芍花,他見都沒見過。他心想若是帶回皇宮,老姑娘準喜歡。她老人家一喜歡,我武三思更抖了!於是,他對花匠説:“種花的,算你小子走運,明天隨我進京獻花兒,便可在宮中謀個差事。”知府一聽,也跟着和:“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還 不趕快謝過大人?”白花匠説:“俺不去,這花兒俺留着看哩。”

武三思一聽,臉一下子拉長了:“種花的,這是皇上的意思,你敢抗旨不遵嗎?”他拿出聖旨抖了抖,對白花匠説:“限你明天一早,帶上花兒到州衙聚集。”

這下,白花匠嚇得沒神了!哭了一天一夜 ,第二天一早來到州衙,後來又進了皇宮,當了御花園的花師,他那棵心愛的芍花也種在御花園裏。

御花園裏的花兒真多,天南海北的名花都有,白花匠一見就愛上了這些花兒。清早他給花兒除蟲,晚上他給花兒澆水,晌午頂着日頭給花兒鋤草,夜 晚他披着月光在花間散步。他一天到晚不願閒着,因為他一閒着就想家;二老爹孃誰照顧呀?宅前屋後的花草誰侍弄呀?地裏的五穀雜糧靠誰種呀?為這他願一天到晚幹活,幹活可以暫時忘掉許多煩惱。

功夫不負苦心人,那滿園的花木也長得特別喜人,遠遠望去,像一尺雲錦,花兒水靈靈的,葉子支撒撒的,別提多好看了。

可是那棵芍花呢?卻長得乾巴巴的,白花匠一見就難受。他知道那是起的時候動了根兒,走在路上傷了枝兒,再加上不服水土——唉,花兒也和人一樣戀着亳州的水土哩。

白花匠難受,對芍花格外愛護。天天挑水澆,一邊澆一邊唱:

芍花芍花,快快長大,

葉兒返青,別再想家。

他澆下一瓢水,那花兒咕咕喝完了,小葉兒支撒撒地泛綠了。

他又給芍花追肥,一邊追一邊唱:

芍花芍花,快快長大,

趕緊發棵,別再想家。

他追上幾遍肥,又鬆鬆土,芍花舒舒服服地挺挺腰,真地發棵了。

他又給芍花除蟲,一邊捉一邊唱:

芍花芍花,快快開花,

有我作伴,別再想家。

他一遍遍捉蟲,汗珠叭嗒叭嗒掉在花枝上,花枝上很快抱滿了花骨朵。

眼看花兒要開了,白花匠卻累病了。這天夜 裏,他躺在牀上朦朧入睡。他夢見芍花開了,粉紅的花瓣,金黃的花芯,從花芯裏走出一個年輕美貌的女子,長得比九天仙女還 俊。她手託綾帕,冉冉地走到牀前,白花匠連忙問:“姑娘,你是誰?”

“我是芍花仙子,是花王的小女兒。”

“你來做什麼?”

芍花仙子説:“你為俺操心勞碌,累病了,俺擰下一支花根為你治病。”説着,眼裏閃出淚花。

只見芍花仙子擰下一條根,白花匠一見,一哆嗦,心想十指連心,那該多痛啊!他感激地看着芍花仙子,見她那月白軟緞花鞋上滲出一點殷紅的血跡,他正想起身道謝,芍花仙子雙手遞上繡花綾帕,轉身走了。白花匠望了一眼繡花綾帕包着的花根兒,連忙起身追去。

他追呀追呀,一直追到芍花跟前,那女子忽然不見了。他輕輕地撫摸着花朵,又輕輕地扒開花根,果然花根上有擰掉的痕跡,那受傷的地方還 濕漉漉地往外冒水呢!

白花匠哭着回到屋裏,哭着煎藥熬藥,哭着把藥服下。這藥真靈驗,第二天病就好了,為了記着芍花仙子的恩情,他把芍花改名芍藥花。從此,他對芍藥花更加看重了,有什麼心事總愛給她説。他真希望能和芍花仙子天長地久呆在一塊兒,一輩子侍弄芍藥花,他心裏也高興。

暑往寒來,花開花落,轉眼冬天到了,御花園裏百花凋零,一片肅殺景象。偏巧武則天又動了遊興,帶着文武百官、宮娥綵女來御花園賞花看景。她一進御花園,立即來了氣兒,叫過白花匠問道:“白花匠,這花兒怎麼都敗了?”

白花匠小心回稟:“萬歲,天有四時,月有圓缺,眼下已到十冬臘月,花早該謝了。”

武則天説:“不行。朕要看花,傳我的口喻園中百花,都要連夜 開放,抗旨不遵者,一律治罪!”

第二天一早,武則天賞花來了,那臘梅花迎合聖意,冒雪而開,被封為花魁,杏花開得慢了一步被貶到民間,牡丹花才冒出芽兒,被貶到洛陽。芍藥花和白花匠卻不見了。

白花匠和芍藥花哪兒去了呢?他們連夜 逃出皇宮,走了九九八十一天才回到亳州。白花匠又把那棵芍藥花栽在自家宅前,説來也怪,芍藥花回到了故土,長得真快,轉眼間發芽了,長葉了,開花了。花兒一開從裏面走出年輕美貌的芍藥仙子,她對白花匠笑了,白花匠對她也笑笑,他兩口兒成了親。他倆一塊種地,一塊兒養花,一塊兒撫養子女,他們給自己的孩子起名叫“白芍”。為了逃避官府追捕,也為了讓兒孫不再被選進皇宮,每逢花開時節,他們將花掐去,光長根兒好給百姓治病。老百姓愛芍藥花,把掐掉的花泡在瓶子裏,也有種在家前屋後讓她開花的。後來越種越多,亳州的芍藥天下聞名,成了亳州一大特產。

中國民間故事讀後感5

孔子的傳説

改錯

兩千多年前,孔夫子帶領着子路、子貢、顏淵等幾個門生,周遊列國,講學傳道。一天晌午,天氣有點兒燥熱,師生們來到海州(今江蘇連雲港市),忽聽得“轟隆……嘩啦!”“轟隆……嘩啦!”孔夫子吃了一驚。忙叫:“子路!”

子路正揮着鞭子趕車呢,聽到呼喚,問道:“老師,有什麼吩咐?”

孔夫子説:“聽呵!山那邊轟隆嘩啦,又打雷,又下雨,你怎麼還 一個勁地往山前趕車呢?快點兒找個地方落腳,免得遭雨淋!”

子路聽了孔夫子的話,趕緊勒住韁繩,停下馬車。這時候,子貢忍不住“噗嗤”一聲笑了,對孔夫子説:“老師,山那邊並沒有下雨呀。”

孔夫子説:“沒下雨,怎麼會有雷雨之聲?”

子貢道:“老師有所不知。過去,我曾到此地做過珠寶買賣,對這裏的地理情形知道一些。你看,前面那座不高不矮的小山,叫朐陽山,山那邊是大海……”

孔夫子生長在山東曲阜,遊歷的幾個國家也都在山野平原,他一直沒有見過大海。眼下子貢提到“大海”二字,孔夫子覺得很新鮮,問道:“大海是什麼樣子呢?”

子貢説:“大海呀,無風三尺浪,有風浪滔天。那‘轟隆嘩啦’的聲音,本是驚濤拍岸,而不是……”説到這兒,子貢見孔夫子臉色有點兒發紅,急忙把話頭一轉:“老師,咱們到山上逛逛,一來觀賞大海,二來避暑乘涼 ,不亦樂乎?”孔夫子高興地連連點頭説:“好好,上去看看。”當即吩咐子路,把馬車趕到朐陽山下。

師生們下了馬車,子貢在前,孔夫子隨後,子路、顏淵等幾個門生也都跟着登山。孔夫子一鼓作氣攀到山頂,向東一看,喲!只見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滔滔,望不到邊,好大的海,好多的水呀!這時,孔夫子覺得喉嚨發乾,嗓門冒火,口渴得難受,喊了聲:“顏淵。”

顏淵也沒見過大海,正在驚訝地觀賞着海景呢,聽到孔夫子喊他,連忙問道:“老師,有什麼吩咐?”

孔夫子説:“你到山下去,舀點兒海水來解解渴。”

“是!”顏淵解下隨身攜帶的飲瓢,抬腿剛要下山,忽聽背後有人放聲大笑,“哈哈哈哈……”顏淵愣住了,孔夫子更覺奇怪。轉臉一看,嘿!只見一個老漁民,左手提着漁網,右手拿着漁叉,肩後背着漁簍,腰間繫着葫蘆,面孔黝黑,身材魁偉,精神抖擻,衝着孔夫子和顏淵直笑。孔夫子問道:“老兄弟,你笑什麼呀?”

老漁民説:“你們是外鄉人吧?要知海中事,須問打漁人,可不能冒失呀!那海水,鹹、腥、澀、苦,不能喝,一喝就會鬧肚子。”説完,從腰間解下盛水的葫蘆,説裏面是玉帶河的淡水,遞給孔夫子解渴。

孔夫子又慚愧,又感激,捧起水葫蘆喝了幾口,覺得心裏涼 爽痛快,正要向老漁民道謝,天空中忽然電閃雷鳴,狂風暴雨陡陡地撲了過來。子路大聲叫道:“糟了糟了,到哪兒躲雨呵?”老漁民説:“莫慌,跟我來!”説着,把孔夫子和他的門生領進一個山洞。這山洞面對着大海,是老漁民藏魚落腳的地方。孔夫子覺得洞裏有點兒氣悶,便走到洞口,觀看雨中的海景;看着看着,詩興大發,不由地吟誦起來:

風吹海水……千層浪,

雨打沙灘……萬點坑。

老漁民聽了這兩句詩,忙道:“先生,你説的不對呀!”

孔夫子問:“怎麼不對呢?”

老漁民説:“‘千層浪’,‘萬點坑’,都不妥當。難道海浪整頭整腦只有千層,沙灘不多不少正好萬點?先生你數過嗎?”

孔夫子覺得老漁民是在故意抬槓,心裏很不高興,反問道:“既然不妥當,怎樣才合適呢?”

老漁民不慌不忙説:“咱生在水邊,長在海上,時常唱些漁歌。歌也罷,詩也罷,雖説不必真魚真蝦,字字實在,可也得合情合理,句句傳神。要我看,你那兩句應當改……”

孔夫子沒想到漁民也懂詩理,有心聽聽高見,急忙問道:“老兄弟,你看怎麼改呢?”

老漁民説:“最好改成‘風吹海水層層浪,雨打沙灘點點坑。’浪層層,坑點點,數也數不清,這才合乎情理。對不?”

孔夫子一聽,心服口服,正想讚歎幾句,不料子路在一旁火了,衝着老漁民説:“哎哎,聖人作詩,你怎能亂改!”

這話太嗆人了。老漁民厲聲問:“誰是聖人?”

子路指着孔夫子説:“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這就是孔夫子孔聖人!”

孔夫子喝道:“子路!不可傲慢!休得無禮!”

老漁民拍着子路的肩膀説:“小夥子!對聖人,咱敬佩,可你也不能拿‘聖人’嚇唬人呀!聖人有聖人的見識,但也不見得樣樣都比別人高明。比方説,這魚怎麼打法,你們會嗎?”

一句話,把子路問了個倒憋氣。他想説“會”,可自己確實沒有打過魚;説“不會”,又怕丟了面子。想了想,便把胸脯一挺,説:“打魚誰不會?拿根魚棍,往水裏狠狠地打就是了!”

“哈哈哈哈……”老漁民笑得前仰後合,説了聲:“請看!”飛身奔下山去,跳上漁船,撒開漁網,揮舞漁叉,表演起打魚的招數來。

孔夫子看着老漁民熟練的打魚動作,想着老漁民談海水,改詩句,議“聖人”,責子路的情形,猛然間發覺自己犯了個大錯誤,於是把門生招攏在一起,嚴肅地説:“為師以前對你們講過‘生而知之’,這話錯啦!大家要記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説完,順口吟出小詩一首:

登山望滄海,

茅塞豁然開,

聖賢若有錯,

即改莫徘徊。

只因這麼個傳説,加上早先人們尊孔崇聖,所以後來朐陽山就改叫孔望山了。

黃荔岑講述

姜威整理

拜師

一天,孔子和眾弟子乘坐馬車到一個地方去講學,見前面有一個六七歲的小孩在路上堆土玩,子貢便大喝一聲,正要趕車軋過去,可是那個孩子把路一擋,高聲叫道:“站住,前有城池在這兒,過不去了,你們退回去繞道走吧!”

子貢趕緊停住車,沒好氣地大聲嚷道:“你這頑童休得胡鬧,這是孔夫子的車,快放過去!”

“不管誰也得講道理,我來問你們到底是城躲車呢還 是車躲城?”小孩有板有眼地説。

大家被問得張口結舌,子貢又氣又急正要發作,這時孔子從車上走下來忙攔住説:“小孩講得在理,你們不要亂來。”

説着,孔子走上前對小孩搭躬施禮道:“神童在上,老夫有禮了。我們有要事在身,萬望高抬貴手,借個路讓我們過去吧!”

小孩問道:“你們有什麼要事呀?”

“周遊列國呀。”

“那周遊列國又是作啥呀?”

“講學傳道啊。”

“講學傳道就得有一套本事和才學,那你知道些什麼呀?”

孔子回答道:“不是老夫誇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什麼事我都略知一二。”

小孩又問:“那你知道自己的眉毛有多少根嗎?”

孔子説道:“眉毛本人又看不見,怎麼能知道呢?”

小孩眼珠一轉接着問:“嫌看不見,那天上的星星看得見,你知道有多少顆嗎?”

“天上的星星浩如煙海,那又如何數得過來呢?”孔夫子為難地説。

小孩笑着説道:“呵,你又嫌多;那日頭就有一個,早晨像冰盤,晌午賽玉環,我來問你什麼時候近什麼時候遠?”

孔子想了半天還 是回答不上來,便誠懇地對那個小孩説:“本人還 是才疏學淺,以上事情確實不知,願拜你為師,望多指教。”説着,磕頭便拜。

後來孔子以此事教導眾弟子説:“不要強不知以為知,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莫忘三人行必有我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