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活着》讀後感600字參考習作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15W

《活着》讀後感600字參考習作

《活着》讀後感範文600字參考習作1

《活着》講述的是一個人一生的故事,講述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他的人生就像翻倒的五味瓶,酸甜苦辣,千滋百味;又像六月的天,風雲突變,反覆無常。使得我在讀書的同時,不自禁的也幻化成了書中的福貴,彷彿正是我前世經歷的一生。

“活着”是一種責任。當福貴的父母去世時,全家的重擔便落到了福貴一個人的身上。他自己種五畝地,帶領全家大鍊鋼鐵,鼓勵春生好好的活着。參加國軍拉大炮的同時還要照顧全家,獨自一人默默的面對生活的困窘和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楚。也許大多數人會像縣長春生一樣選擇死亡來逃避現實,但是他還活着,堅強的活着!直至親手埋葬了六個至親至愛的人。或許有人會問他為什麼活着?又是為什麼而奔波?我想,答案有很多。至少,福貴的回答會有很多!我從福貴的經歷中看到一個人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有活下去的精神和勇氣,因為只要活着就要敢於擔當責任,履行義務。為了愛我的人,還有我愛的人而活着!

活着是一種體驗。無論承受痛苦,還是享受幸福。福貴從富足無憂到傾家蕩產;從一個遊手好閒的“公子哥”,轉眼間變為徹頭徹尾的“無產者”。他為母親請醫時卻不幸被拉去當壯丁,歷盡千辛萬苦好不容易回到家,母親卻早已不在人世……這樣的命運足以輕易的擊垮任何一個人活下去的勇氣,但福貴還是和以前一樣,堅韌地活着!其實,我們現實的生活中也有許多災難,汶川大地震,剎那間就摧毀了無數的生命,想想那些同胞,無數的希望瞬間幻滅,着實讓人感慨萬千,感覺生命是那麼的脆弱。經歷了那麼多生與死的較量之後,我們對活着的內涵感悟也應該更加深刻。把一切都看淡一點,從容面對每一天,珍惜每一天的生活,這就是人生的幸福。一句話,活着就是一種體驗。

活着,就要自強不息。當福貴遭遇了一連串的打擊後,他決定重新做人。他拿起農具,穿上了粗布衣服,一改往日貪錢嗜賭的惡習,帶領全家一起面對社會的動盪、生活的挫折。福貴之所以能好好的活着,肯定是具有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古人説“天不救人人自救”。漫漫人生,青春即逝,明天的日子依然要過,除了努力還是努力,活着就要自強不息。

“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餘華先生一語道破了活着本身的含義及《活着》一書的精髓,值得思索,值得參考。既然活着,既然能活着,那就用心過好每一天。

讀完此書,思緒萬千。活着就是責任,活着就要堅韌,活着就要自強不息!如此,生命便會演奏出人生最壯麗的歌。

《活着》讀後感範文600字參考習作2

童年,在許多人的印象中是美好的,可是在作家餘華的小説《活着》中的三個孩子都過着苦難的童年,在那個年代的孩子和現在的孩子不能比,經濟不好,條件不好,甚至連肚子也填不飽。

書中的三個孩子,分別是鳳霞,有慶,苦根。鳳霞是一個女孩子,為了讓自己的弟弟有慶能上學,被迫到別的有錢人家去幹活。有一次,在三年大饑荒的時候,為了不被別人搶走一個地瓜,差點出人命。有慶是鳳霞的弟弟,冬天時為了不磨壞一雙布鞋,天天都赤腳跑到學校,又赤腳跑回家。有時空了就會幫父親乾點活。最不幸的是苦根,因為家裏窮,以前沒有零食吃,有一天苦根生病了,外公給他炒了一大盆豆子當零食,他吃多了,最終被撐死了。上面三位孩子的苦難生活和現在美好的生活根本沒法比。

在現在,就拿吃飯來説,書中的孩子為了一個地瓜會跟人拼命,聽到有粥喝會高興得跳起來等,都表現了那時食物的珍貴。再看看現在,吃飯不僅僅是吃飽了,有些孩子只喜歡吃昂貴的肉或一些山珍海味,只有個別不挑食的孩子。就是這樣,有些孩子經常吵着鬧着去大酒店,大飯館吃飯,對一些自以為不好吃的菜指指點點。要是在過去,這些“不好吃的菜”一定是美味佳餚。

這麼美好的童年,這麼愉快歡樂的童年,有些孩子還會連連叫苦,他們有真正體會到這些過去孩子的苦難嗎?沒有!我們從現在一直到將來,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美好,不能再浪費糧食和資源了,否則將來我們會變得痛苦。

《活着》讀後感範文600字參考習作3

活着或死亡都是一個年輕生命難以駕馭的題目。同樣是一本薄薄的讓我只用了一個下午就讀完了的書。巧的是讀了幾頁便發覺心這本書為背景的電視劇我竟看過,這讓我更真切地體會到了這書的含義。

《活着》從一個旁聽者的角度道出了一個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生活在那個紛亂特殊的年代,經歷了戰爭,殺伐以及一系列動盪的生活,經歷了家庭的興富到衰落,身邊人陸續的死去。在他們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東西,失去金錢,失去親人,最後只剩下一頭瘦骨嶙峋又險些被人宰割的老牛與他為伴。儘管是這樣,他還是友好地面對世界,一切傷痛的往事在他口中都變得那樣的平淡。也許當我們的生命已將要走到盡頭的時候,回望以前的一切,才會做到安下心去對待,才會做到清醒的重新認識所有的事。我想起陸幼青的死亡日記,那不也是站在生命的邊緣真正完全而清醒的對世人講述一切。

讀到家珍死去,這是我看到的所有生離死別中最寧靜的一段,也是最真切的一段,想起阿朱死後喬峯抱着她的屍體的痛器失聲,想起陳家洛聽聞心上人香消玉殞後流下的懦弱眼淚,想起莎翁着作中男女主角一次一次的撕心裂肺和悲痛欲絕,我想人活一生,總要承受這樣的擊,而多年之後,當身邊的人一個個全都被歲月帶走了,那時的我們也許真的會選擇一種平靜,它是多年的感情磨合而成的,是滄桑的經歷,澆鑄而成的。數十年後的我呢,我是否可以面對着一塘殘荷將過去的傷痛記憶娓娓道來,我對自已的過去是否清楚地知道並且敢幹面對,我不敢説。

這個世界的確不公平,有人可以享盡榮華,有人卻要像福貴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揮灑着血汗過完一生。面對這樣的不公,憎恨逃避都是徒勞,甚至我也説不清到底該怎麼做,我面對的是無法自由選擇生活方式的無奈和內心與現實的強烈,盾,在這樣一個狀態下,我一面應付着現實中的瑣碎,而在內心尋求思想上的解脱,但不管怎樣,我始終希望自已能對世界友好,儘管天性中的倔強與後天形成的反叛也許會導致我走上叛逆的路。

生老病死,我們都得一樣一樣地過,生命只不過是個過程罷了。我只是希望能按自已的意願選擇一個方式,真實清醒併發自內心的去實現它的價值,到了那一天,但願我能帶着平靜的微笑向世界道個別,也對身邊的人説聲再見。

《活着》讀後感範文600字參考習作4

暑假裏,我在媽媽的推薦下,讀了餘華的《活着》。

小説以“我”一位旁聽者聽一位老人講述他過去經歷的形式展開,老人用平靜的口吻講述了他自己充滿悲劇色彩的一生。老人叫富貴,年輕時是一個地主少爺,經常在城裏吃喝嫖賭,無所顧忌的胡鬧很快讓他傾家蕩產,變成了一文不值的窮光蛋。他從此一蹶不振,日子越過越窮苦,但厄運總是追隨着他的腳步。他的父親在從老宅遷到茅屋的當天一頭栽入了糞坑;為生病的母親到城裏買藥時,他自己被抓壯丁,飽嘗顛沛流離、飄無定所之苦之後,終於死裏逃生,回到了家,但母親已病故;兒子在一次意外的採血事故中被冷漠的醫生奪去了生命;女兒鳳霞因為一次高燒,失去了説話的能力終於長大成人卻死於了難產;妻子家珍死於軟骨病;女婿二喜死於工地的事故;死神連他年僅7歲的外孫苦根都不肯放過。身邊的親人一個一個相繼死去,他親手埋葬了父親,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外孫。四十年後,他仍然活着!並買了一頭老牛,取名“福貴”,與它相依為命。

看完後,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着是我,我會不會繼續活下去。想起七年級時我們學過一“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在這個世界上,的確每天都在發生着災難。當災難沒有落到我們自己頭上時,作為旁觀者,我們往往不敢設想這災難落在自己頭上怎麼辦。但事實上,一旦這種情形發生,你就必須承受,往往也就能夠承受。

在我們老家對面有一個老公公,已經風燭殘年了。每次我回老家,總能看到他一個人坐在牆角曬太陽,安靜平和。媽媽曾告訴我,這個公公苦難的一生,他的父親在他小時候被抽壯丁就再也沒有回來;他的弟弟在剛好成年時因受不了生活的痛苦上吊而死;他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小兒子在一次晚自習回家時不慎掉到萬蒼國中前的溪裏淹死了;大兒子兒媳雷雨天氣時在野外割麥被電死,留給他們一個10歲的孫子;他的媽媽傷心絕望一病不起,離開了他;後來妻子也因痛風去世。兩個女兒遠嫁他人,這個公公曆經磨難,帶大了他的孫子。聽完後,我想這簡直就是現實版的《活着》,看着祥和的老公公,我肅然起敬。活着,才是道理。活着,才有希望。

記得中國達人秀裏的無臂鋼琴師劉偉也曾經説過“要麼趕緊死,要麼精彩的活”,表達了他對生命的深刻感悟。無臂的他16歲學習打字;19歲學習鋼琴,一年後通過了七級鋼琴考試;22歲挑戰吉尼斯世界記錄,一分鐘打出了233個字母,成為世界用腳打字最快的人;23歲不僅成為中國第一個達人,而且還登上了維也納金色大廳舞台,讓世界見證了中國男孩的奇蹟。他還用雙腳敲打出來的自述傳記《活着已值得慶祝》,詮釋了精彩的活着。活着才是硬道理,並且要有尊嚴地活着、要有價值地活着……

人生在世,活着,才有希望。

《活着》讀後感範文600字參考習作5

讀了餘華的《十八歲出門遠行》之後,開始對餘華有點產生興趣。課間同學還不停的討論着。不知誰説他的小説《活着》很有味道,太好看了。於是我抱着一絲好奇借了這本書。10月5號下午,本着無聊便看了起來,誰知道一看就是一下午,知道把它看玩。

《活着》是一個名叫福貴的老人用一天時間對其一生苦難的敍述。在近四十年裏,他經受了人間的很多苦難,面臨了與一家四代人的生離死別,他本應該死掉,可他活着,甚至只是為了活着而活着。正如作者餘華自己所説的那樣:活着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福貴的不死,讓人很是迷惑,可是他活着,有着自己存在的價值,有着自己活着的意義,有着自己的不死。作者只是用了普通的敍述方法,但卻有種特殊的渲染效果。越讀越有沉重感。而這種沉重感並非故事情節本身所造成的。而是作者用最普通甚至於冰冷的語氣去描述不尋常的事情。

而這種沉重以至於難以自拔的感覺就悄悄地潛入我心裏。也正因此有人描述説餘華他就象一個熟練的外科醫生慢條斯理地將生活的殘酷本質從虛假仁道中剝離出來一樣。起初,他吸引我的只是福貴的經歷,即小説的故事情節。然後是作者的寫作風格和特點。直到看到最後,看完了一本書,再回過頭來看看作者的簡介、別人的評語我又有了新的感覺。

回到本質,我一直在想《活着》的目的何在。僅僅只是為了寫小説而寫嗎。各種人有各種人的説法。有人説他只是為了讓人們就對此書留下深刻了印象。因為閲讀是一次心理的恐懼經歷。而還又人説:實際上,這又暗示了中國文學的另外一個事實:以現實主義做口號的現實主義其實是最不敢面對現實的。比如:本質上,人活着本身除了活着以外,並無任何意義。那麼如果一定要賦予意義的話,那麼可以算作意義的,恐怕只有活着本身了。

《活着》的偉大感可能恰恰源於這裏。也正因如此,《活着》就明確了一個內容,活着在一般理解上是一個過程,但是,活着本質上其實是一種靜止的狀態。餘華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靜靜地活着,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小説的最後寫到過了10年,徐福貴和老牛福貴居然都沒有死,他們活着。福貴趕着福貴去犁田,在吆喝福貴的時候嘴裏也喊着所有死去親人的名字,好像他們也都是些駕着軛正在埋頭犁田的牛。

其實人生就像田地。需要有人來耕作。春天播種自己的苦難,夏天則等待自己的苦難,秋天再慢慢的收穫自己的苦難。冬天用苦難去品味自己的苦難。最後等待來年繼續播種苦難,直到收穫苦難的希望。因為他們就是我們自己的馭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脖子上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

讀完這本書,我哭了好幾次,淚水打濕了一大片枕巾。第一個讓我流淚的地方是有慶給他老師輸血時被活活抽死的地方。多麼懂事、可愛的小孩,每天上學前、放學後都去割草放羊,羊就是他的另一半,而且還那麼孝順好學!這不僅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我的童年也是和羊一塊長大的。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有慶被活活愁死的悲劇呢?我想可能是這個社會現實造成的吧!作為當時的醫生,能救活縣長夫人是能得到好多好處的,而救不活卻可能招來禍患!而一個平常農家孩子的命能值幾個錢?臭死了大不了賠幾個錢!在他們看來有慶的命就像一隻羊、一頭豬,用得上已經很好了!這不僅有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看的一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長成為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的雙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脖子上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

所以或者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煎熬!但不管怎樣,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我們要像富貴一樣,不管發生什麼,都要堅強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