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感恩的意義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31K

第一篇:感恩勵志教育的意義

感恩的意義讀後感

感恩勵志教育的現實意義和作用

核心提示:

感恩,是一種認同。不認同感恩的人,對於感恩熟視無睹、渾然不知的人,他的心性與周圍、與時代是格格不入的,甚至還會生出仇恨之邪念。有了感恩思想,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也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親切,我們自身也會因為這種感恩心理的存在而變得愉快和健康起來,生命才得到滋潤。

感恩,是一種回報。我們從母親的子宮裏走出,而後母親用乳汁將我們哺育。而更偉大的是母親從不希望得到什麼,就像太陽每天都會把她的温暖給予我們,從不要求回報,但是我們必須明白“感恩”。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義犬救主的私塾啟蒙或“點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古訓所闡述的只是一種封建的狹隘的報恩情結,還算不上感恩思想。它們可能有某種相同之處,但彼此的心態和結果卻大相徑庭。真正的感恩思想,體現的是一個人對自己與他人、和社會的關係的正確認識,是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它絕不僅僅是對父母之恩簡單的彙報,更應當是個體的一種責任意識、自立及自尊意識,一種自我精神境界的追求。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種種失敗、種種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面對與豁達地處理。只有學會感恩,懂得尊重他人,發現自我價值,才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個生命,重新看待我們身邊的每個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勞動,也更加尊重自己。在感恩的氛圍裏,人們會努力行使自己的責任,減少許多怨天尤人。只有知道感恩,人的一生才會生活得更富足更美好!

感恩,是快樂的源泉。感恩可以消除內心所有積怨,可以滌盪世間一切塵埃。童話作家金小芙説:“種植什麼,都不如種植感動來得快。”一個只知道向艱辛的父母索取的孩子,自然不可能得到一個感恩者的快樂;同樣,一個只知道讓孩子以好分數來回報的家長,又會收穫多少快樂呢?陽光的照耀、親人的關愛、友人的牽掛、恩師的教誨、陌路人的幫助、敵人的打擊-----這一切都是我們感恩這個世界的理由。感恩的心容易感動,感動的心充滿感激,感激的心快樂無窮。

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本性和不可磨滅的良

知,也是現代社會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現。生活多姿多味,時代在急速變革,

我們只有學會感恩,才能擦亮蒙塵的心靈而不至麻木;學會感恩,才能正確面對

生活、看待生活,人生才會過得坦然,過得幸福而充實。

感恩,是一種競爭能力。現在社會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許多人成功後,認

為成功是自己奮鬥的結果,別人都是阻力,所以難有感恩之心;另一些沒有成功

的人則怨天尤人,更是很少想到去感激別人。因此,如何讓人們在競爭激烈的社

會中學會感恩、不忘感恩,是門學問,是一種競爭力。

一、心靈之需——醫治麻木,祛除浮躁

眾所周知,當今青少年最大的心理問題,就是麻木冷漠。感恩勵志教育深入

挖掘人性本真,引導人們反思自己,激發人們自我發展的要求,使孩子們麻木的

心靈感知苦痛,矇昧的良知得以警醒。這正是它獲得非凡效果的獨到之處。為什

麼每一場都有成百上千的學生情不自禁地爭着登台發言?為什麼孩子們當場禁

不住失聲痛哭?為什麼讓師長們“頭疼”的學生也淌着熱淚傾訴自己的心聲?

這是因為,孩子們心靈的麻木被至真至善化解了,他們的感恩之心甦醒了。

【例:2014年4月22日,備受關注的馬加爵一案在雲南某法院開庭審理,其

中一細節令人震驚:馬加爵在長達一天的庭審中平靜自然,居然不曾回頭看坐在

旁聽席上的親人一眼,哪怕是其父馬建夫因失愛子而痛不欲生,因自覺罪孽深重

而四方謝罪!想來馬加爵在因微小糾紛殺害四位痛室好友時,既未感念父母之恩,

也未顧惜同學之情,哪裏還記得學校給他的助學金,哪裏還記得國法和良知的發

現!馬加爵正是這樣因“忘恩”而“負義”。可見,麻木是多麼可怕啊!】

二、溝通親子之需——喚醒良知,化解怨憤

最親最好的身邊人倒成了受傷害最重的人,這是近年來發生在青少年中的怪

現象。據國家司法部統計:自1997年以來,我國每年都有2萬至5萬青少年因與父

母、師長髮生感情糾葛而犯罪,其中人命案不少。

説怪也不怪,一是因為他們從小就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公主、少

爺般生活,“公主心態”早已形成,若有不滿,不找“老僕人”們算賬找誰呢?

二是因為父母要麼早就甘當奴僕使喚,要麼經常大吼大叫橫加指責,矛盾不激化

才怪!

感恩勵志教育是淨化心靈、喚醒良知、激發潛能的生命教育,更是溝通親子、

密切多重關係的愛心教育。多年的實踐證明,這種“親情互動”的人性化教育,

在化解怨憤、消除親子間和師生間隔閡方面常常起到意想不到的奇效。很多已經

離異的夫婦,在感恩會上抱着孩子痛悔,甚至當場宣佈“再一起過以前的好日

子”;很多長久“不理父母”的孩子,要麼痛苦不已,要麼當眾下跪。

三、激發潛能之需——重樹信心,點燃激情

世上沒有天生就“差勁”的人(智殘除外),也沒有天生的英才。差起於

“心”,優也起於“心”。

感恩,是生命潛能的催化劑。當一個人擁有感恩之心時,他會因為別人為自

己的付出而感動,感動之餘,他會以實際行動來報答。學生感恩老師,他就會加

倍努力學習以此來回報老師,成績就會好起來。在受到老師的表揚後,學生更加

感恩,成績就會突飛猛進。同樣,員工因為領導的委任而感動,所以就加倍努力

工作作為回報,結果工作幹得非常出色,得到一致好評。

所以説,人人都有感恩之心,都想着去回報,那麼我們大家都會變得越來越

優秀,世界會充滿愛------在學校和單位開展感恩勵志教育,是一項投資很小、

見效快、回報很大的“民心工程”。

四、改革教育之需——注重心育,貼近學生

現在的學生,揹負着很大的壓力,心思都很複雜。實踐證明,對他們進行思

想道德教育,談得太虛或者限得太死,都不能獲得應有的效果。傳統德育之所以

柔弱無力,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它的單一價值觀、物化個體以及其自始至終由外

到內的“外爍”傾向。

其實,我們不能總把教育中的不堪與難堪都推給教育體制,有些問題就是

“人性因素”造成的。請反省我們的學校教育:“生活”是不是在逐漸遠離我們

的課堂?“童年”是不是在逐漸地遠離我們的孩子?“愛心”是不是逐漸異化

為簡單的規章制度?“學生”是不是逐漸異化為學校、老師、教育工作者的“工

具”?------如果我們認真地想下去,真的很可怕,很不堪!

感恩勵志教育,則是一個由外爍到內省的反思過程。它立足情感培養,堅持

教育活動化、活動生活化。通過多層次的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昇華

情感,從而形成道德認同,增強愛心行動,建樹完整的人格,實現了由“人要我

學好”到“我要我學好”的轉化。同樣在“講道理”,為什麼所到之處盡受廣大

學生歡迎?

五、敬業愛崗之需——感恩工作,珍惜擁有

時刻擁有一顆對單位感恩之心,我們每個人即使只有五分能力,也能幹出十

分成績,因為我們不再抱怨了,不再畏縮了,在困難面前我們會義無反顧,勇往

直前;擁有一個感恩的心,在自己的領導面前我們不會有對立情緒,因為我們明

白這是為單位做事;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同事彼此之間關係會更加融洽,即使在

誤會面前,我們也會用温暖的話語慢慢解釋,從而化解誤會;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任何一個人包括自己就會在工作之中心無邪念,不會再有損公肥私,損人利己,

消極怠慢之事發生,因為擁有一顆對集體感恩的心,我們便成為單位真正的主人

榮辱與共,興衰同在。

感恩單位給我們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給我們一個工作和學習的平台,給我

們一個相對優越的待遇,讓我們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當中。

感恩領導,是他的職責、嚴格要求和言傳身教,是我們不斷成長和進步,使

我們避開懶散和放任的泥潭。

感恩同事,我們要好好地體會漢語中的“眾”字,這個普通的漢字藴含了太

多樸素的哲學元素,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單槍匹馬闖沙場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這個時代更需要我們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不斷地打造出整體的力量。

六、和諧社會之需——弘揚美德,倡導仁愛

當前,在商品經濟大潮的衝擊下,一些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發生扭

曲,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滋長,道德的缺失和信仰的危機給人們

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致使一些人急功近利,心底浮躁,商場、官場上爾虞我詐的現象時有發生。

腐朽落後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傳播,漸漸地腐蝕着未成年人的心靈,使得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精神空虛,情感蒼白,行為失範。與此同時,許多家長對子女十分溺愛,從而使孩子養成了“自我中心”。尤其在目前學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形勢下,一部分學生只知道埋頭讀書,不會關心他人,不懂得尊敬父母,不曉得感恩師長,有些孩子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獻;只知被愛,不知責任。有的中國小生不顧家庭生活困難,盲目攀比,超前消費,有的成天沉溺網吧,學業荒廢,不求上進,根本不懂得父母培養自己的艱辛,更不會真正用心去體察父母的苦心和期待。

許許多多有着各種心理偏差的孩子,正迫切需要感恩思想伸入他們每個人的心靈深處,來一次靈魂的洗禮。無數慘不忍睹的惡性事件,無數觸目驚心的惡果,無數“心理病”受害者的鮮血和籲求,都在警示我們,人們正渴望着充滿人性關懷和倫理道德啟迪的感恩勵志教育。

一顆感恩的心,就是一個和平的種子,因為感恩不是簡單的報恩,它是一種責任、自立、自尊,是一種對陽光人生的精神境界的執着追求。

【已有 位網友發表

第二篇:感恩教育的意義

感恩教育的意義 人生的槓桿是精神,精神的支點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煥發出無窮的力量。近日,山東省某校針對目前在校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父母的寵愛,生活的安逸,助長了學生奢侈浪費、盲目攀比、拈輕怕重等不良習氣,開展了感恩教育活動,使學生在感激父母養育之恩的同時,學會了感激他人,奏響了和諧社會從國小生抓起的生動樂章。

感恩,在中國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卻很多。民族英雄袁崇煥去世後,佘家義士“冒死葬忠魂”,子子孫孫,生生死死,守墓遺訓,口口相傳,17代人為他守墓370多年。其所感之恩是大恩,大到國家、民族的大義之上。就是在今天,在我們身邊也不乏感恩的事例。在金訓華烈士墓地守了37年的陳健,理所當然地成了cctv2014年度“感動中國”人物。37年前,在一次與洪水搏鬥搶救國家財產時,金訓華救了陳健的命。在金訓華犧牲後,陳健決心義務為戰友守墓,併發誓要“一輩子陪着你。”為此,他再沒離開過遜克縣,一直為烈士掃墓守靈。但是,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外來受多元文化的影響,中華民族傳統精神與美德被淡忘和受到一定衝擊,“感恩”一詞現在在有些人看起過時了。前不久有一篇報道《他們為何忘掉恩人》,講的是瀋陽瀋河區84歲的老人王儒臣捐資助學,遭到所助學子冷落的事情。13年來,老人先後資助了40名貧困學生完成學業,其中有10名是大學生。如今他雙目失明,卧病在牀,卻從未收到受其恩惠而完成學業的大學畢業生的來信,更別説來人探望了!還有前不久剛剛去世的“感動中國人物”――深圳歌手叢飛耗資300萬元,資助178個貧困學生,而當他重病住院時,受過資助的個別大學生就在深圳工作,也沒去看他。

感恩是美德,而“忘恩負義”卻違背道德的可恥行為,是對人最重的一種譴責。社會感恩意識的缺失,雖然侷限於少數人和個別現象,但其影響不容低估,其危害會導致人的自私、人情的冷漠、社會道德的滑坡。不知感恩最直接的結果,也使一個人融入社會的過程變得緩慢而曲折。

小倫敦雙語學校組織的這次感恩教育活動,首先從每個學生每週要為父母洗一次腳,每天幫父母做一次力所能及的家務,每天好好學習、按時完成作業這些基本的小事做起,教育學生良好的習慣,學會以實際行動感恩,不辜負父母對自己的期望。活動開展以來,受到家長和學生的一致好評。有的學生家長高興地説:

“孩子以前不太懂事,常惹俺生氣,沒想到送到學校這麼短時間,就好像一下子長大了。”

是啊,學會感恩就等於架起了做人的支點。我們的思想教育,包括學校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講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傳授知識上,還要幫助教育人們懂得做人的道理,特別在樣學生,要使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讓他們懂得,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感念祖國之恩,要報效祖國;感念自然之恩,要學會和大自然生靈和諧相處;感念社會之恩,要學會和不同性格、不同階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處,這是一種更加豐滿的教育,這樣的教育才是“刻骨銘心”的。

在積極開展“八榮八恥”教育的今天,我們更好認真搞好感恩教育作為榮辱觀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以“感恩報德”為榮,以“忘恩負義”為恥,努力營造一種全民知恩圖報的良好社會氛圍,為構建和諧社會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第三篇:感恩的意義(演講稿)

感恩的意義

尊敬的領導,敬愛的老師,朋友,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感恩的意義》。

詩人説:花朵把春天的門推開了。我説:感恩把和諧的門推開了,和諧把生活的門推開了。只要你用心去聽花開的聲音,生活到處都是和諧的樂章。

愛,像火種點燃心靈的希望; 愛,像綠茵撐起心靈的天空。愛,是一種力量,是一種財富。我們應該從小在心中撒播愛的種子。讓我們心存感激,學會感恩。用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生活,面對學習,面對挫折,從而體會父母,師長,同學,朋友間無私的親情,友情,"懂得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真正內涵.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廣東律師田世國為了回報母親的恩情,在老母病危時瞞着她捐出了自己的腎臟,挽回了母親的生命;徐本禹為了回報社會對他的恩情,毅然在大學畢業後離開繁華城市,走進窮鄉僻壤的破草棚,給求知若渴的孩子們送去知識……感激生育你的人,因為他們使你獲得生命;感激撫養你的人,因為他們使你不斷成長;感激關懷你的人,因為他們給你温暖;感激鼓勵你的人,因為他們給你力量;感激教育你的人,因為他們開化你的矇昧;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們磨練了你的心智;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它強化了你的雙腿;感激藐視你的人,因為它覺醒了你的自尊;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會了你該獨立;凡事感激,學會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長的人!

同學們,有首歌叫《感謝你》:感謝明月照亮了夜空,感謝朝霞捧出的黎明,感謝春光融化了冰雪,感謝大地哺育了生

靈,感謝母親賜予我生命……感謝收穫、感謝和平、感謝這所有的一切一切。

感恩無痕,感恩無限!同學們,學會感恩吧!讓我們的生活永遠走向關懷,充滿真情和愛心!讓我們攜起來手來,共同努力,構建一個人人嚮往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感恩是學會做人的支點,感恩之心是一種美好的感情,是對世間所有人所有事給予自己的幫助表示感激,銘記在心,感恩是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一個正直的人的起碼品德。感恩的關鍵在於回報。回報,就是對哺育、培養、教導、指引、幫助、支持乃至救護自己的人心存感激,並通過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實際行動予以報答。

那麼,作為一名學生,怎樣感恩呢?

首先要感恩自己的父母,因為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父母血脈的延續,父母給了我們全部的愛,讓我們享受到了人世間的親情和幸福,因此,我們要感謝父母。

大自然是萬物賴以生存的基礎,人的生命活動一時一刻也離不開它,我們人類的衣食住行等都是從大自然中獲得的,因此,我們應該感恩大自然。

老師是我們成長的領路人,是我們的朋友,老師尊重、理解和愛護我們,言傳身教,讓我們受益終身,老師為我們付出心血和汗水,我們應該感恩老師。

同學是我們學習生活的同伴,同學間互相鼓勵,互相幫助,共同戰勝困難與挫折,共同品嚐學習的成功與快樂,我們應該感謝天天與我們相伴的同學。

學校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讀書環境,是我們鍛鍊的場所、施展才華的舞台,我們應該感恩學校。

祖國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的源。沒有祖國,就沒有我們的安棲之所;沒有祖國,就沒有我們做人的尊嚴;沒有祖國,就沒有我們所擁有的一切!我們應該感恩祖國。

第四篇:感恩教育對孩子成長的意義

感恩教育對孩子成長的意義

泗洪縣實驗國小鄭雲

【內容提要】:感恩,一個多麼美麗的字眼。在生活條件日益豐富的現代社會,給予孩子心靈的滋養是必不可少的。孩子懂得感恩,才能使自己的精神生活精彩,才能使自己的心靈處於瑩潤的狀態,才能將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知恩圖報發揚光大。對孩子隨時隨地抓住感恩的教育時機,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教育 感恩 成長

教書以來,一直有個問題困擾着我。教育者到底要培養出什麼樣的學生?在我看來,培養出一位懂得感恩,懂得時時刻刻讓自己的心靈滋潤的一個健康成長的人是最重要的。因為,現在的孩子什麼都不缺,缺的就是愛,感受愛的能力,以及付出愛的能力。感受愛的能力來自老師,更來自自自己的親人與朋友。感恩教育應該成為孩子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正如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所説:我們的職責是全面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使他享有完滿的精神生活。孩子在學校的生活中表現出的是馴化過的狀態,很難有自然的狀態,我認為我們對孩子除了進行學校的感恩教育活動外,更要關注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愛的能力。我們的職責我將從以下幾方面來闡述我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的方法與感受。

一、利用教材和繪本,感知身邊點滴之愛

1、利用好所教學科的教材,讓孩子感知愛

在我們蘇教版的教材中,有很多是適合對生進行感恩教育的。如:《第一次抱母親》,這篇課文是四年級的一篇課文。課文的內容很簡單,但是要讓生感受到文本中母親的偉大,還是非常有難度的。因為,文本中感人的地方是母親走無數條山路翻山越嶺將姐弟幾人拉扯大,而現在的孩子很難體會當時媽媽撫育兒女的艱難。作為拓展,我專門做了一個課件,主要表達了母親養育我們的不易,此外,我通過和我的爸媽以及婆婆交流,蒐集了許多他們那個年代的父母養育子女的感人小故事,然後講給同學們聽。當我講到:李大娘家姐弟四個為了摳出桌縫中的幾個砂糖粒而將桌子拍散時,同學們第一反應是笑,而後是沉默。我知道沉默之後必定有孩子經歷的一場思考,對於我們自己的優越生活的思考,更有對為我們創造美好生活的人的思考,內心不免經受了靈魂的洗滌,變得乾淨澄澈。

除了語文教材,品社學科中更有許多適合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的好例子,好篇章。如: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中的《有多少人為了我》一課。這一課要進行精心準備的話會將孩子感動的精魂發揮出來。我模仿了一些名師的好做法並結合自己的思考。進行了以下精心的設計,我早早起來拍攝了辛勤的人們賣早點、蔬菜以及清潔工人清掃街道的感人攝像。去鄉下拍了許多農忙時農民們汗流浹背、不怕髒,不怕累的照片等等、這些都是為了在課上完美的展現,給孩子全新的視覺以及心靈的震撼。正如赫爾巴特所説:“心靈最好是通過和風細雨般的浸潤的方式,用種種的感受來培養。”孩子耳濡目染的感受到了身邊人為我們做了如此多,我們沒理由不心懷感恩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2、利用好平時閲讀到的“經典”,將感恩延續

平時我除了進行自己專業學科的學習外,我更不忘狩獵學科以外的“經典”。最喜歡讀繪本,繪本圖畫美,文字美,內涵豐富。適時的給孩子看繪本更會滋養孩子的心靈。我將繪本拍下來做成ppt和孩子共同欣賞完,就叫他們寫觀後感

在孩子看完《愛心樹》後,寫下:我們的父母為我們的付出太多太多,我們總是向父母索取最好的,但我們從不知道給父母最好的,我們太不該了!趙悦岑寫下:愛心樹多像那總是盡力滿足我們的父母呀!他們的愛就像清泉,又像一條潺潺流淌的小溪,永不停息的流。我們是否也應讓父母體會我們的愛呢!在孩子看完《長大當個好爺爺》後,也寫下了真情至性的文字。

何鵬寫道:讀了繪本之後,我才感到。爺爺是比爸爸媽媽還要親切的字眼。他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是我們從未想過要回報的。張莞悦寫道:我們從此刻起一定要珍惜和爺爺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孝敬他們。曹文博寫道:繪本里的爺爺其實是身邊的很多的愛我們的人的代表,我們一定要懂得回報別人對我們的愛。

這些文字的自然流露,不是孩子已心懷感恩的最好證明嗎?這些孩子心頭花兒的悄然綻放,心靈真情的表達,不是感恩教育的最好證明嗎?

在我看來,要想真正讓孩子體驗到感恩的真諦。必須讓孩子在活動中讓自己去學會感恩,在活動中完善自己的人格。

二、在各種競賽活動中,試着讓別人感受到你的愛

從教兩年來,從感受在鄉下太平支教到縣城的實小教育氛圍,最大的感受便是重視孩子的品格教育。太平的特色《三字經》積累誦讀展示賽總是在三八

婦女節如火如荼的展開,而實小《感恩演講比賽》在感恩節的閃亮登場······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太平國小,我執教的第一所學校,是我收穫最多的一所學校。在這算普通的鄉鎮學校,卻讓我感到不一樣的地方。他們重視生命的教育,即讓孩子懂感恩,懂分享的教育。每當婦女節或者母親節到來之際,學校就進行《三字經》經典誦讀比賽,孩子在經典中感悟古典文化帶給他們的藝術感染與薰陶。接着便是各種為母親準備的禮物的大比拼,學校會邀請部分家長作為評委選出適合孩子表達愛的禮物。班級內部舉行關於母愛的名言的誦讀積累活動,當讀到“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當讀到“慈母的胳膊是由寬容和愛構成的,孩子睡在裏面,怎能不香甜”·····這些句子時,大家內心都有所觸動,表達要好好回報母親的愛。

在演講比賽的時候請幾位家長參加,聽着孩子真情至性的表達:當你遇到危險時,她不顧一切地救助你,即使失去生命也毫無怨言;當你感到傷痛絕望時,她比你更加痛心悲傷,卻必須要堅強地勸慰你,讓你安心;當你歡心愉悦時,她會陪你一起分享心中的喜悦,但是卻絕對不會多霸佔一點,讓你的心變得空虛無物??

母愛,不求回報。 母愛,永不停息。

在家裏,母親的關愛如泉湧般包圍着我;學校裏,母親的思念如絲網般牽動着我;陪伴時,母親的真情與温馨時刻感染着我??

這是所有母親希望聽到的孩子的懂得感恩的心聲的表達!這是所有孩子愛的表達!而台上的只不過是懂事孩子的代表而已!

除此此外,孩子更願意拿起手中的筆將媽媽對自己的關愛畫出來,更願意將這份愛拿出來與別人分享。這是一場幸福的旅途,孩子還是十分樂意參與的。 競賽活動的開展真的帶給孩子的意義是深遠的,在母親內心和孩子心靈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他們會在一段時間以後共同回憶這美妙的幸福時光!

三、讓孩子在現實生活中體驗,強化感恩教育

實驗國小,我執教的第二所學校,這所學校對感恩教育更是注重。小原國芳的“道德教學的重大任務就是啟發兒童的道德知性,鍛鍊堅強的意志,陶冶純美的情操。”的教育理念在這裏得到了體現。學校會請專家為實小可愛的孩子進行感恩教育類演講活動。聽着激情四射的演講,孩子們的眼圈不禁紅了。他們為故事中懂事的少年而流淚,為故事中死要面子卻不肯認撿垃圾的母親的

大學生而流淚······

在孩子們真情相擁班主任的那一刻,他們發自內心的吶喊:“老師,您辛苦了!”讓在場的所有家長無一不動容的。他們給懂事的孩子們熱烈的掌聲。此刻,孩子的內心是激動的,原來,學會感恩比獲得一百分還重要。因為,學會感恩並且感動是具備感受幸福的能力的標誌,這種能力的獲得可以伴隨人一生,而努力獲得幾個甚至十幾個滿分卻只能作為符號的代表,至於其他,別無意義。因此,當孩子獲得了這種感受愛,感受幸福的能力之後,我們佈置孩子做一些有意義的家庭作業是必要的,例如:給辛苦的爸爸媽媽洗一次腳,為爸爸媽媽做家務,為爺爺奶奶讀報紙······這些家庭作業孩子是十分樂於去做的,因為這次他們面對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而非枯燥的文字。當然,佈置此類作業時,孩子的心裏必須已有一個鋪墊,即大概瞭解感恩的意義與目的。生活在縣城或大城市的孩子比鄉下的孩子在獲得感恩的能力要花的功夫多。因為,縣城的或大城市的孩子從小就生活在優越的生活環境中,他們很難體會到父母賺錢的心酸與生活的艱辛,因為在他們看來,父母提供自己想要得到的一切還是相當不容易得。於是,我覺得讓縣城孩子體會鄉下孩子實實在在的生活是進行感恩教育的第一步。

在經過學校領導的批准後,我帶了縣城的我班的十幾個孩子浩浩蕩蕩的前往太平國小。進校園孩子們情不自禁的感歎道:“這裏真好,校園那門大!還讓我們體驗鄉下弟弟妹妹們的貧困生活呢?我看是富裕生活吧!”沒有批評,畢竟孩子在這帶的時間短。我接過話茬:“你們知道學校為什麼那麼空曠嗎?也許你們進了老師以前教過的班級就知道了。”於是,他們好奇的跟我來到我教過的三三班。“學會感恩,學會分享”的標語依然在,只是字體外面多了一層美麗的勾勒。看來,孩子還是奉行着。在看牆角,擺了一張新桌子,桌面放的是我以前買的最後以禮物贈送給孩子們的幾十本精美的課外閲讀書。書整齊的排放在桌面上,細看一下,還被分了類。打開一看,裏面很多地方做了批註,看來孩子還真是愛書,並且嗜書如命。他們能夠那麼秩序井然的讀書,整理書,我感到非常開心。因為和別人分享的甜蜜與幸福是三三班孩子樂意品嚐的。這裏是最富有的角落,除此之外,便是破舊不堪的課桌、凳子。搖晃鬆動的窗户·····這時,縣城孩子在看到教室簡陋的條件後,臉上全露出驚訝並且羞愧的表情。在這羞愧中,他們似乎懂得了什麼,並且頓時成熟了許多······這成熟大概也包含一顆珍惜所有,懂得感恩的含義!

他們將帶來的禮物捐給了太平這些物質生活比較匱乏但精神生活正努力變得富有的鄉下孩子。而淳樸的少年們就不斷的説謝謝,甚至有的也準備了一些自家的雜糧。在這聲聲感謝背後隱藏着無數顆感恩的心。在後來的從太平寄來的感謝信中,我為孩子們真情的表達,細緻的描述而感動。孩子們這樣寫道: 謝謝你們給的幸福

——謹此獻給實小四(2)班的孩子們

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從實小帶來的愛心袋子,

是孩子們打開後綻放的五彩繽紛······

淳樸的孩子打開後,都會有怎樣異常的感動呢?

我們一起來打開,

我們一起來體嘗。

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夏玉潔的葡萄味棒棒糖,

謝明珠化在嘴裏,甜在心裏。

幸福是韓晨萱的藍色保温杯,

王彤彤捧在手裏,暖在心裏。

幸福是臧恆寫滿關切的愛的紙箋,

裴浩南讀在口裏,甜在心裏。

幸福是冒恆志的鉛筆與秀珍橡皮,

陳宏偉寫在紙上,記在心上。

幸福是丁天辰的《斑羚飛渡》,

王陽 打開它,探索着動物世界的快樂!

幸福是潘依一的《成語故事》,

王勇翻開它,享受着成語豐富的魅力!

幸福是單煦寒的《烏丟丟的奇遇》,

馬曉妍打開它,感受有愛滋養的生命!

幸福像朵朵繽紛絢爛的花兒

悄無聲息的開放

在太平孩子的心頭

這首優美動人的兒童詩,奏響了愛心互動的最強音。通過活動,我們懂得

了以愛養愛,將心比心,懂得感恩,一定會收穫人世間最大的幸福。正如馬裏坦所説:教育使人獲得內部的和精神的自由,換句話説,就是通過知識、理智、善良意志和愛獲得幸福。因此,在教育的充滿芬芳的路上,我將一直懷着感恩的心,細心觀察,大膽嘗試,小心總結,教會我手下的“兵”學會分享,更學會感恩!

【參考文獻】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下),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赫爾巴特:《赫爾巴特文集》教育學卷二,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小原國芳:《小原國芳教育論著選》下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馬裏坦:《教育處在十字路口》,人民教育出版社1943年版

第五篇:《感恩我們要行動》讀後感

《感恩我們要行動》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感恩我們要行動》這本書,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做人一定要學會感恩,要懂得感謝他人。

這本書有許多令人感動的故事,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故事是《一杯牛奶》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一個男孩敲開一扇門,希望主人能夠給他一杯水。年輕的女子微笑着遞給了他一杯牛奶。男孩喝下了牛奶,對生命重新鼓起了勇氣。過了很多年,男孩當上了一名大夫。一天,一位病情嚴重的婦女轉進了他所工作的那家醫院。無意間,男孩發現那名婦女就是以前在他飢餓不堪的時候遞給了他牛奶的那位女子,男孩想幫女孩做些事,於是他竭盡全能幫女孩治好了病,在手術費交到女孩手上的時候她不敢看,因為她相信手術費一定會花去她的全部家當。當她睜開眼睛時她驚呆了,因為手術費上寫着:手術費=一杯牛奶。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知道了滴水之恩應當湧泉相報。同時也告訴了我們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在生活中,也有過不少這樣的事件,但不是湧泉相報,而是不求回報:在學校裏,同學摔倒了,大家就把他扶起來,同桌有不懂的問題,大家就認真地給他講解思路,有好吃的,大家一起分享……

這本書讓我知道了感恩是要靠行動來表示的,更讓我了做人一定要學會感恩。

Tags:讀後感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