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活着深刻讀書心得感受2022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73W

活着深刻讀書心得感受2022

《活着》是一本有生命和感染力的書。讀者都會深深記得初讀《活着》的感受,從初始的悠然到其後的凝重,翻動書頁的手指愈漸遲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活着深刻讀書心得感受2022,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活着深刻讀書心得感受1

“活着”這兩個字眼對常人來説平凡得很,但是對於《活着》這本書中的主人公“富貴”而言,卻意義深刻。

富貴原本是個富家子弟,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無憂生活。他不把父母當回事,對妻子的辛苦勞累不屑一顧。最可惡的是他那吃、喝、嫖、賭的陋習,揮霍光了老一輩留下的所有家產。他的父親也被他氣死了。可是這時懺悔已經來不及了。從此,他只能過着一貧如洗的生活,飽受着為生計而奔波的勞累、苦楚。他怎麼也沒想到命運會一次又一次地捉弄他,讓他的心靈遭受一次次與親人離別的痛苦,最後只剩下了他一個孤家寡人苟活於世。

生活形成的巨大反差,使福貴努力地重新生活,這位歷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將苦難消解於自己的忍耐和平靜之中,堅強地挺了過來。

生活本身就是一位好老師。是生活漸漸讓遊手好閒、薄情寡義的富貴變成了一個任勞任怨、百折不撓的家裏的頂樑柱。如果沒有經歷後面的變故,他可能一輩子也無法體會到活着是多麼美好和幸運。

在每個人生活的道路上,每一段都是那麼刻骨銘心,每一次都讓人大汗淋漓,生容易,活不易。人生的道路,就像波浪形曲線高高低低、起起伏伏。雖然走起來非常辛苦,但是它卻通向我們人生幸福的道路。只有攀過那危峯兀立的高峯,越過那一條條一望無際的山谷,才能真正體會到活着的意義。

讓我們以積極樂觀、自強不息的態度面對生活,走好每一段生活的旅程!

活着深刻讀書心得感受2

生活有如立體幾何圖形,它是多面的,而我們卻長了一雙平視的眼睛。而優秀的文學作品會用語言和文字將你的思維帶進它的多維世界,猶如編筐編簍。所以説閲讀一本書就是對另一個自己的認知。“餘華”的《活着》,似乎是在講述一個“富二代”的敗家史。主人公“福貴”不削眼裏只有土地的父親,那是他的生活。

母親的溺愛也不過是父親責罰的擋箭牌,那個活着的“福貴”不過是個肉體,又或者説他從來沒活過。時間就是這麼奇妙,歷史的變革讓“福貴”一無所有,然而悲慘卻將他揉碎後埋在現實的土壤裏生了根,發了芽,這才是一個有枝有葉的“福貴”,真正的“活着”。這也許就是“餘華”創作的初心。

面對“活着”這個看似簡單而又沉重深刻的話題,這是一個讓我們學會思考的作品。我們是要活在別人眼裏還是要活在自己的心裏?“活着”可以解釋為“生存”和“生命”,當然“福貴”也許沒有想這麼多,他只是覺得“活的像個自個兒”。然而即使是現在,又有多少人能“活的像個自個兒”?又或是説有多少人想過要“活的像個自個兒”!

面對富貴,面對貧窮,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如何“活着”!也許只有經歷過才能領悟。寫作,不僅是記錄,更是一種對世界認知提高的整理。不用活在別人的觀點裏,學會深度思考。

活着深刻讀書心得感受3

一個真正的作家只為內心而寫作,而《活着》的作者餘華就是如此,這本書主要描述了一個老人一生中看着自己親人在貧窮的生活之下相繼離世的故事,讓我對當時社會下的窮苦人民感到深深的同情和悲哀。

生活的苦難永遠沒有盡頭,這是我看完《活着》這本書一個的感觸,樸實而簡單的文筆卻能夠刻畫出一個打動人心的故事,這是作者筆下的主人公福貴,從他家道中落敗光了所有的家產開始,生活就一次次給了他沉重的打擊,如果説剛開始的苦難是因為福貴的性格和玩世不恭導致的,那麼後來的苦難就是因為貧窮。我深刻記得福貴的'爹將所有的錢都裝在筐中要福貴抬去還債的情節,那不僅僅是全家所有的財產,更是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了這個剛剛成熟的少年身上。或許悲劇的結局永遠讓人印象深刻,生活就像一座大山一樣給這個家庭帶來沉重的打擊,無論是有慶長大上學還是鳳霞出嫁,在作者餘華刻畫的這樣一家人當中,好像幸福的生活永遠是短暫的,而悲劇卻隨着一個個家人的離去而變得更加長久,我彷彿能感受到書中福貴這個老人從嚎啕大哭到最後的淡然面對,只和一隻老黃牛作伴,我彷彿明白了活着的真正含義,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原本抽象的話語也在這個故事當中找到了真正的答案。

人的一生當中所經歷的苦難絕不會比這本書中的還多了,每當想到這裏在面對那些小挫折的時候,都會覺得已然豁達了很多,這也許就是作者餘華的另外一層含義,希望通過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活下去,終會找到人生的意義。作為選煤廠員工,雖然只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個工作崗位,我要具備那種敬業精神和不怕苦不怕累的吃苦耐勞的工作態度,更要明白平安的意義,保證好自己的安全,為了自己,為了家人。

活着深刻讀書心得感受4

《活着》通過以作者聆聽福貴的敍述,平靜描繪了福貴的一生,也反應出福貴那個年代農民的生活狀況。

通讀全書閲讀之後,為了更好的寫出來,但是由於時間關係,只看了電視劇《福貴》,電影《活着》的一些片段,和幾篇讀後感,全書雖然在平靜的敍述,但是全文給人的感覺就是悲劇,從福貴敗光家產氣死他的.父親,到他為了請醫生而進城卻被當壯丁抓走,因為貧窮把女兒送人,後來的兒子因獻血被而死亡及後來鳳霞、家珍、二喜、苦根每個親人的離去等,僅剩下福貴和老牛孤獨的生活,活着的意義也是僅為活着。

但是換一種想法,福貴敗光了家產,也沒有了龍二的結局,抓去當壯丁,後來回到了家珍身邊,又何嘗不是一種幸運呢,雖為貧窮,但有家珍的陪伴和温馨的家庭,不也是幸福的嗎?活着,幸與不幸,又是如何定義呢?

由於個人的生活經歷有限,《活着》給我的啟示是,無論外界生活如何,都應該樂觀、積極去面對。上帝在關了一扇門的同時,肯定為你打開了一扇窗。面對不喜歡的外界環境,要做到既來之,而安之。從容面對,總會得到收穫的,面對喜歡的外界環境,要保持謙卑之前,不要過於驕傲,我總是認為好運和壞運是1:1的,如何過於驕傲,會造報應的。

活着深刻讀書心得感受5

“人只是為了活着而活着,並不是為了其他任何事情活着。”餘華如此寫道,我感到有些寒冷,雖然我找不到任何理由來反駁這句話。

一般來説,人睡着年齡的增長擁有的一切逐漸增多。作者在這篇傑作裏表達於此相反的觀點,人在童年的時候是擁有一切,然後慢慢的失去一切,最後老無所依地死去。如此去講述一個人的一生未免過於殘酷,在他年輕的時候他擁有富貴,有一個“上輩子嗷了一生”才有的好老婆。然後所有的一切一點點的離他而去,作者作為這個故事的上帝是否無動於衷,還是説從一開始一切便已失控。不管如何我看到有慶那樣死去的時候心裏格外難受。金庸説他在寫某些情節的時候會痛苦,餘華也會為了主角而哭嗎?在這個過程中是否如作者所説“是深感幸福”?不想討論意義之類的,但只是為了把“一個故事講得如此之好”是否能夠讓人接受,不過最有趣的是主角的名字居然叫做“富貴”。

薩特的存在主義認為存在就是一切,那麼這麼小説這這一觀點的註腳了。但薩特還説過“人的全部意義在於行動”為何在這個故事裏卻是如此的無力?我們無法將其歸結為時代,不然這本書就右傾得太厲害。我只能説餘華同志隱藏得太好,作為一個純粹的講述者,他無可挑剔,能夠將語言運用得如此本土化,不做第二人想。全篇沒有看到作家跳出來評論,只是為了故事而故事。不管怎樣,我願意給這本小説以極高的評價,我沒有看過餘華其他的作品,但這部《活着》無疑已有了名著的水準。